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看阿甘正傳觀後感

看阿甘正傳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一部經典電影,走進新教育的課堂,就成了鮮活的教育題材。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阿甘正傳》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看阿甘正傳觀後感

《阿甘正傳》觀後感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哪一塊屬於你。

”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瞭: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着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於自己生活的奇蹟。

幼年的阿甘曾經腿有殘疾,於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爲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其行走。於是,每當放學後,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着阿甘扔石頭。

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便喊道:“阿甘,快跑。”然後,阿甘驚慌,拔腿就跑,跌倒了掙扎着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着他,最後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着而束手無策。這應該說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蹟。

憑着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

看到這裏,觀衆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也許,曾經,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就因爲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鬱鬱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絕對平常的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從而達到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爲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幹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巴布的一句話)……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

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着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

電影《阿甘正傳》之前看過兩三次,每次看都覺得電影裏的臺詞很好。阿甘是一位智商比正常人還低的人,但是最後卻成功了。阿甘的成功得益於他母親的教育。

在阿甘開始上學時,因爲他的智商比常人低,校長不接受,他媽媽對校長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對小阿甘卻說,你和其他人沒什麼不一樣。當阿甘問起媽媽“度假”是什麼意思,媽媽說“度假”就是去別的地方,一去不回。讓阿甘知道他的爸爸是不會再回來了,沒有欺騙,讓阿甘接受事實。

同時教育阿甘如何面對麻煩:你如果遇上麻煩,不要逞強,你就跑,遠遠跑開。當阿甘賺到大筆錢之後,他想起的是媽媽的話:一個人真正需要的財富就那麼一點點,其餘的都是用來炫耀的。所以阿甘能將大部分的錢拿去資助貧困做慈善。當阿甘得知母親重病,心裏很怕,媽媽對他進行死亡教育: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註定要做的一件事。

阿甘他接受的是最樸實的教育,每當他遇到事時,都是媽媽的話指引着他,他一直都是從心而活。特別是當珍妮回到他身邊生活又離他而去時,他選擇了跑步,他只是想跑步,只是想跑步。當別人問他你是爲什麼而跑時,沒有人相信他只是想跑步。

他真的不是爲了什麼而跑,只是想跑就跑,跑累了就休息,不想跑了就停下來。而我們這些常人,就是不管做什麼都要問爲什麼而做,你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一定是爲了什麼而做。阿甘雖然智商低,但是他活得簡單,從心而活,恰恰獲得的是內心的寧靜。

電影裏的珍妮從小許下願望,希望上帝將她變成一隻鳥,她有個夢想,希望以後可以成名,可以彈自己喜歡的歌,臺下有一羣聽衆。珍妮一直都在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最後卻越走越遠,越來越找不到自己。最終停下尋夢腳步,在餐館做服務員內心才獲得寧靜。最後,珍妮回到了阿甘身邊,纔有了一段短暫的幸福生活。

老師說:珍妮一生的老鼠圈,她一生都在逃避。頭腦層面,她以爲自己在追尋,她沒法迴歸到一個家庭裏面。珍妮心在流浪,心沒有歸宿。珍妮一直都在保護阿甘,但內心最珍貴的這部分,她自己一直都不知道。珍妮給到阿甘的一直是一份最純樸的東西

整部電影導演一直在探討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在追尋,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看完整部電影,我覺得自己在某個層面太像珍妮了,心在流浪,沒有歸宿。

小學時自己很喜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著名的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那時自己就像背文章似的,把這句話記了下來。有時候在無聊的時候,自己還用毛筆寫下來,寫在樓頂的柱子上。或許,那時的自己就希望自己的人生不應該是碌碌無爲的吧。

現在的自己有時會焦慮,只要自己一閒下來,看的閒雜文多了,或是把時間放在電視劇上,只要沒有做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都會覺得把時間浪費了,沒有幹正事。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是什麼?

自己的心一直無法安定,不能迴歸家庭,也是因爲這個要尋找人生意義的原因吧。不知道人這一生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想起了那個放牛娃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在山上看見一個放牛娃,於是他就問那個放牛的小孩:"你那麼辛苦放牛爲了是什麼呀?" " 那你掙錢是爲了什麼呀?" “爲了娶媳婦唄。” “娶完媳婦呢?” “生娃” “然後呢?” “嘻嘻.... 讓娃放牛呀,我爸就是這麼做的。”

這算不算是我們父輩大多數人的命運呢?

初中時我就讀於我們那裏的小鎮,那時自己在班裏,算是一個成績比較好的。那時我就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我的人生,就會是早早的出去打工掙錢,而且,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最好的歸宿就是找個人嫁了,結婚生子,撫養孩子。我不想自己的人生和那些女孩子一樣,我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後就是爲了孩子,爲了生活而受累。

在自己的認知裏,我可以結婚生子,但前提是,我要很愛那個人,那個人很優秀,自己纔會走進婚姻,否則,婚姻就是束縛自己的。所以,當那些大部分的高中同學成家之後,我依然沒有任何的羨慕。

我一直在找生命的意義,活着的意義,人是爲什麼而活着呢?我的心一直在流浪,沒有歸宿。我一直在找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大學在哲學書裏找,休學後在佛學裏找,現在在一些優秀的人身上找。

內心是空的,總想把自己填滿。做事要做對自己有意義的,看電影要看對自己有啓發的,聽歌要聽能讓自己心靜的,看書要看對自己有幫助的。如果自己在一件事上,花費了時間,但是沒有收穫,自己就會覺得時間被浪費了。

我的老鼠圈是什麼?我在給人生尋找意義,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是家庭和孩子。我不能接受我的人生就是要和大部分人那樣,婚姻,孩子,撫養後代。我不想我的人生就像我爸媽那樣,辛苦一生,只是爲了孩子人生好像也什麼幸福可言。所以,自己一直逃離,一直逃離。我覺得人生不應該是這樣的。人生不應是這樣苦的,人生不應是這樣平庸的。

我一直困惑於自己爲什麼不能進入一段關係,除了自己因爲在情感這塊缺失外,更是因爲自己的心不能迴歸家庭,不想接受自己的人生就要像父母那樣,所以纔要不停的找人生的意義。

是不是女孩最終要歸屬於家庭,心才能安定下來?就像珍妮,在有了阿甘的孩子之後,不再追尋夢之後,心才安定下來,才腳踏實地起來。

或許,人生就如阿甘所說: 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涵蓋,什麼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簡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