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導語:當“戲不夠,愛情湊”成爲一些專業人士的“靈丹妙藥”之時,電影界或許應該反思,沒有愛情戲份、以真情動人的《摔跤吧,爸爸》,爲什麼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摔跤吧!爸爸》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1】

“壓根兒沒想到這部電影竟然這麼火!”重慶一家普通影院的售票人員說。記者近日去觀看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本已臨近晚餐時間,但由於觀影人數衆多,只買到了不好的座位票。

據時光網統計,截至5月14日,《摔跤吧,爸爸》儘管票價較低,但累計票房已達3.9億元,上座率高達22.83%,而同期熱映的好萊塢大片《銀河護衛隊2》上座率僅爲13.03%,同期上映的國產影片更是難以望其項背。值得關注的是,《摔跤吧,爸爸》與一些大片和明星片相比,沒有大製作,沒有奇險特,沒有熱炒作,是一部成本較低的影片。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溫暖幽默的勵志故事。影片主角馬哈維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回到偏僻貧窮的家鄉,過着普通人的生活。他希望今後子承父業,實現其登頂世界級摔跤冠軍的夢想,不料一連有了4個女兒。本來已經心灰意冷,他卻意外發現了其中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於是,被村民們當成“偏執狂”和笑料的馬哈維與妻子約定,用一年時間教兩個女兒練習摔跤。經過近乎嚴酷的訓練,兩個女兒終於如願以償,先後贏得邦級冠軍、國家冠軍和世界級冠軍,成爲激勵千千萬萬女性搏擊人生的榜樣。

這部印度影片之所以意外走紅,不僅因爲演員演技出色、故事情節感人、摔跤場面扣人心絃,更是因爲其題材的現實性和真實感。國內許多家長觀影后產生了角色代入感,對馬哈維有強烈的身份認同。面對千軍萬馬走應試教育獨木橋的現狀,如今的家長們普遍產生教育焦慮,而《摔跤吧,爸爸》卻指出了一條特色教育之路和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給人啓迪,催人上進,傳遞着十足的正能量。

反觀近段時間的國產影片,從藝術性、現實性的維度來看,可以與《摔跤吧,爸爸》媲美的卻爲數甚少。有的影片請來一大羣明星助陣,內容空洞無物,情節平淡無奇,僅靠編排一些媚俗的臺詞譁衆取寵。有的影片請來俊男靚女演繹無厘頭的愛情戲,卻毫無感人之處。有的影片投入巨資搞大製作,故事卻不能自圓其說,甚至淪爲觀衆的笑柄。有的影片傾力打造懸疑劇、恐怖片,卻邏輯混亂,漏洞百出……

毋庸置疑,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我國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方針。在市場經濟時代,商業電影的製作本來無可厚非,但一味地脫離現實、靠明星頭牌炒作增加票房的做法,不僅不能贏得觀衆的心,也經不起市場的檢驗。事實上,縱觀我國近現代電影史,凡是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其題材大都深植於現實,並經過深耕細作,實現了藝術性與真實感的完美結合,體現了“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的藝術價值。

當“戲不夠,愛情湊”成爲一些專業人士的“靈丹妙藥”之時,電影界或許應該反思,沒有愛情戲份、以真情動人的《摔跤吧,爸爸》,爲什麼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後感【2】

大半年前朋友圈有個留學生髮了這個電影的感悟,挺吸引人的.,就和她約好等國內上映了一起去看,國內是上映了,但是這個娃卻是很難約一起了,感慨下物是人非先.

摔跤吧,爸爸

不知道本名是什麼,但是這個翻譯,還好先有劇情攻略,不然光看這個名字,我大概是不會花錢看的,那起個什麼名字好呢?我掰開腦袋想了想:女摔跤手之崛起?一起來摔跤吧?印度超女?自己想想都覺着雷人,還是原名好。

淘寶買了票,人不多,提前10分鐘進場,座位邊上有個女生一直在擦眼淚,本着一顆不八卦的心,我努力看着屏幕上的廣告,“你是看什麼電影?”姑娘帶着鼻音問我,我說:“摔跤吧,爸爸。”

她挺萌萌得長的:“我剛看的就是這個,超級感人,一直哭都停不下來,你一定要準備好紙巾。”

我特意從包裏挖出一包,搖了搖說:“放心,有備而來。”

“那你能給我幾張嗎?我去外面感動去。”姑娘拿着紙巾出去了,一路在擦淚水,想必是特別感同身受了。

電影開始了,背後有個女的特別吵,一路在劇透;有家長帶了幾個小孩來,小孩其實不是很看得懂,經常在笑點時問大人爲什麼笑,剛剛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不過這些和電影本身比起來,完全不值得去計較,全程不拖沓,不無聊,不刻意拔高主旨,笑中帶淚,淚中忍不住笑。

導演:尼特爾·提瓦特

主演:阿米爾·汗(必須是男神);薩卡詩·薩那·紗卡;桑亞·瑪荷塔;zaira wasim;suhani bhatnagar

電影內容比較簡單,講了熱愛摔跤,一心想爲國家贏金牌的父親克服一切困難,訓練女兒成爲冠軍的真實故事。

印度的社會背景,14歲的女孩子就要爲了減輕家庭負擔而出嫁,嫁給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像是貨品。倆主角在聽了閨蜜的心聲後,與爸爸和解,熱愛上了摔跤。

孩子小時候思想觀念各方面都不成熟,對很多事情似懂非懂的,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幫忙做出選擇,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會羨慕會彈琴的人,羨慕會跳舞的人,羨慕會寫一手好字的人,羨慕能出口成章的人,羨慕有特長的人,因爲小時候太放養了,學不學都是自己一句話。現在覺着好多書想看,好多東西想學,時間緊迫卻是力不從心。

電影裏的爸爸不善於表達情感,不像媽媽,很柔和細膩,但是愛,一絲都不會少,當吉塔進入國家體育學院時,他特別不放心,一再囑咐老師(那個老師太壞了,簡直是一部分xx人員的代表);當吉塔回家傳授所謂的技巧時,他很痛心,一心想糾正女兒錯誤的做法(那時候好擔心爸爸會血管爆裂,高血壓等原因暈倒,然後醫院等,不行不行,國產劇看太多了,梗好舊);當吉塔幾連敗,身中首戰即遭淘汰的夢魘,給爸爸電話,哭着說爸爸對不起的時候,爸爸永遠在那裏,永遠準備好原諒你;當吉塔備戰收到老師阻攔時,一個電話,爸爸風風火火租房子做營養餐積極備戰;當吉塔姐妹私自出校面臨退學處分時,爸爸苦心懇求領導,出示自己收集的女兒們一路的戰績。。。。。

雖然說孩子沒有必要爲了父輩的夢想搭進去自己的一生,但是回到這個電影的背景。印度,女人的地位,無才便是德吧,甚至是作爲一個家庭的負擔出現的,從小學的是家務,一生便是與鍋碗瓢盆打交道。爸爸只是用一年時間頂着所有人的嘲笑去驗證,如果熱愛,那就繼續摔跤,如果不喜歡,那就放棄,回到老路上。這是給孩子多一個選擇的機會,不好嗎?

有時候看周圍的父母輩們,覺着他們在倒退,前陣子遠房親戚家剛滿18週歲的還在念高二的孩子懷孕生了一兒子,他們大辦了酒席,我是沒去,不過從我媽回來後對我各種嫌棄+早知道就不讓你念書了 balabala的話語中,我也能猜個七七八八了。因爲可能在走一條大多數不走的路或者各種反應慢了好幾拍,所以周圍人開始莫名其妙地指指點點,爸媽覺着臉上無光了,所以也得趕緊讓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一樣,順着一樣的人生軌跡走下去。每次和爸媽長輩談對人生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走纔好的時候,他們便是一句話打發: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那麼其他呢,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