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以點球成金爲題的觀後感

以點球成金爲題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腦子裏一直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顛覆,令人出乎意料拍案叫絕的顛覆。

以點球成金爲題的觀後感

首先是影片情節主題的顛覆。如果你僅僅通過片名《點球成金》就簡單判斷這是一部體育勵志片,那就會錯過一部更有藝術內涵和觀賞價值的精彩電影,實際上影片是以棒球比賽之名,用生動有趣的情節線索細緻入微地探討了球隊經營管理、個人自我實現,以及迷失與找回自我的問題,整個就是一個棒球版的經營管理案例,當然是一個毫無枯燥感相當精彩的案例。

影片一開始,就向觀衆展現了一個緊張而富有挑戰性的場面:身價4000萬的奧克蘭運動家隊以微弱分數敗給身價1.3億的洋基隊,緊接着,洋基隊還釜底抽薪,憑藉其財大氣粗,挖走了運動家隊的三名主力球員。

然後提出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即對於奧克蘭運動家隊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對於大多數以慣常思維來思考問題的球探們來說,似乎是立刻想方設法補齊三名關鍵球員,扭轉頹勢。但此時男主角奧克蘭運動家隊經理人比利的視角卻在另外的地方,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補充三個球員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跟實力相差巨大的洋基隊競爭,然後還能取勝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如何以弱勝強的問題。

如果僅從片名《點球成金》看應該是一部典型的體育題材的電影,具體說是一部關於棒球的電影,實際上只要堅持看下,五分鐘以後就會發現,影片對以往體育題材的顛覆。隨着影片男二號,一位胖胖的,耶魯經濟學專業畢業的球員分析員彼得的出場,影片恰如其分地將敘述主題從體育轉換到了經營管理。

好球員的標準是什麼?比賽的勝利意味着什麼?這些貌似只和球員有關的問題,到了男二號彼得那裏都成了一堆數據,一堆可以真實反映球員以往業績的數據。或者說,由體育比賽的問題變成了經濟管理問題。也就是如何以更小的經濟成本取得更大收益的問題。

以往球探們衡量優秀球員約定俗成的標準是年齡、外表、個性、奔跑的速度等,換到了彼得引發的經濟學角度就變成了如何進行最優選擇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從衆多二流甚至不入流從而身價偏低的運動員中挖掘出他們被忽視的潛在價值?從而通過每個不完美球員的完美默契的團隊配合產生1+12的效應。

順着這個全新的思路,比利和他的特殊助理,經濟學專業背景的彼得的選擇範圍就從幾十個人變成了兩萬人,他們開始從衆多球員中選擇到了那些以球探的慣常標準來說由於動作怪異、年齡偏大或有某處傷殘而被低估了身價甚至遭很多棒球隊棄用的球員,組成一支25人的棒球球隊。於是按照此標準,他們用24萬的價格僱傭到了實際身價達300萬的球員。以這樣的陣容參加比賽,貌似是一場賭博,但絕對是一場深思熟慮胸有成竹的賭博,因爲這些球員在以往比賽中積累的相關數據證明了他們被遮蔽了的價值。

顯然,比利對球隊的這種全新的經營思路也顛覆了棒球隊多年來最慣常的經營模式,那就一定會遭遇阻力,在影片裏最着力刻劃的改革對立面就是棒球隊的教練亞特,還有那些多少年來都是跟着感覺挑選隊員的球探,於是影片用激烈的戲劇衝突和引人入勝的細節描寫刻劃了比利和彼得與阻力強大的對立面的艱難而勇敢的抗爭。其中一個經典的場景就是在影片開始的情節裏,是比利和一羣球探在討論補充球員的問題,顯然,這種討論的結果永遠都難免落入窠臼,後來的討論中增加了有耶魯經濟學專業背景的`總經理助理彼得,也給討論增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經濟學視角。當然角逐到最後,比利和彼得憑藉經驗和經濟學規律實現了漂亮的逆轉。

其次是男主角比利人身經歷的顛覆。比利年輕時是一位業餘棒球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本來已經獲得了斯擔福的獎學金,可以成爲斯坦福大學的一名大學生,但由於球探們對他球技不負責任的高估,讓他以實際上並不算高的運動天賦在懵懵懂懂之中成了職業棒球手,隨後的運動生涯證明了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就像影片中的一句臺詞所說的“很多人被棒球召喚,但能留下的卻很少”,顯然比利並沒有成爲那爲數很少的幸運者,而是成了傳統球探模式的犧牲品,以至於人到中年後,做了一個三流棒球隊的經理人,慘淡地經營着球隊。事業不順,個人生活也是坎坷不斷。隨後他遇到了影片的男二號彼得,一位球員分析員。當很多球探都沉浸在自己的感覺中不能自拔時,彼得卻另闢蹊徑,從經濟學的視角分析球員的價值,他的獨特引起了同樣獨特的比利的關注,於是,一對棒球史上最獨特的合作搭檔也就此形成。最終以三流的身價打敗了一流的球隊,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奇蹟的同時,男主角比利也華麗轉身,蛻變爲一名金牌經理人。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影片就只能算是淺薄的勵志片了,實際上,貫穿於整個影片的是比利在追求勝利的過程中,對自己人生的不斷思索與感悟,以及對自己既往工作模式的顛覆,最終他領悟到了自己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於是,當他由於顛覆性的經營思維和技巧而成爲金牌經理人時,卻拒絕了自己曾經嚮往的一流球隊紅襪隊的高額聘用合約而堅持經營自己一手打造的奧克蘭運動家隊,因爲他覺得只有在這裏,他才能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享受與他的球員及同事親密合作的溫暖親情、友情。

最後,就是布拉德.皮特對自己演技的顛覆。看過皮特的多部電影,他以往扮演的角色不是桀驁不羈的英雄,就是魅力超凡的情聖,真是帥得禍國殃民,是個很有性格魅力的演員,很難想象讓他來扮演一位落寞的失敗者會是怎樣的。在這部電影裏,皮特沒有讓粉絲失望,他一改過的風流倜儻,出神入化地演繹了一位外表平凡但內心不甘平庸,充滿夢想的棒球隊經理人,這部影片證明,皮特不僅僅是英俊的偶像明星,不僅僅會耍酷耍帥,還是一位有追求有實力,敢於顛覆自己的一流演員。最近還看了他演的另一部電影叫《生命之樹》,裏面的角色和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反差很大,但他同樣駕馭得很好,個人認爲,憑藉這兩個光彩照人的角色,足以使他在今年奧斯卡影帝的角逐中勝出,期待他得影帝已經好久了,呵呵。我常常覺得奧斯卡的評委們會有一些偏見,比如對喜劇演員的偏見,還有就是對長得帥氣的演員的偏見。

這一系列的顛覆在不知不覺中爲觀衆營造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氣場,同時也造就了一部極具觀賞性和藝術內涵的優秀電影。

這部充滿顛覆感的影片,讓我無可救藥地喜歡上了“顛覆”這個詞,對於電影來說,需要不斷進行摧毀性的顛覆纔有可能創造更多的觀賞價值,從而強烈地撞擊觀衆的感官和心靈,對於經營管理以及人生來說,顛覆也同樣應該是一種常態,從某種程度上說,顛覆是昇華到另一種境界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