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洛陽博物館的觀後感

洛陽博物館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洛陽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中國地方性的綜合歷史博物館,參觀完洛陽博物館之後,寫一篇觀後感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洛陽博物館觀後感,僅供參考。

洛陽博物館的觀後感

  洛陽博物館觀後感篇一

走進洛陽博物館新館, “河洛文明”四個大字首先觸動了我。洛陽——十三朝古都,正如校歌所唱的那樣,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稱爲“天下之中”。洛陽又有“千年帝都”之稱謂,並有:“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說法,足以顯現出洛陽所獨具的重要性。因此,要領略“河洛文明”,當然也只有走進洛陽,感受河洛文明,感受千年帝都的魅力。

站在一樓,看的最多的就是石器、化石,更爲珍貴的是舊石器時代的象牙化石、鴕鳥化石,可謂珍品中的珍品。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黑陶、骨針、陶背壺、陶竈等,足以看出,在遠古時代,洛陽的土地上已經有了“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已經升起了“裊裊炊煙”。

進了宮廷文物展廳,就聯想到了北京故宮的宮殿和建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大幅的慈寧宮平面圖和相關文字介紹,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瞭解慈寧宮的結構佈局,便於我們參觀。接下來看到的是禮佛大堂和一批藏傳佛教的造像、佛塔。讓我們大家好像領略到了皇宮皇太后及太后禮佛的場景以及佛像的傳神。後又觀賞了宮廷傢俱及家居裝飾,宮廷傢俱的木工工藝與雕花、鑲嵌等工藝相結合,形成宮廷傢俱的創新風格。

在石刻館的門口,可以看到和洛陽老博物館差不多的辟邪“巨物”,東漢石辟邪,被譽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整個展廳分爲“宗教石刻|”和|“碑碣墓誌”兩部分。“宗教石刻”以佛像居多,看石刻和被截的同時,讓我們也感受到了石刻藝術的神奇魅力。

上了二樓的洛陽珍寶館,心裏就更期待看到更多更加精美絕倫的珍寶。在古代壁畫館,看到了許多幅珍貴的墓葬壁畫。壁畫的繪畫技術和藝術價值之高、畫幅之大,大家都驚歎不已。像一些天界圖局部、北魏武士圖、女主人宴飲圖也可謂珍品。

書畫珍品館裏,更多像王鐸、吳昌碩、任伯年、康有爲這樣的書畫名家的真跡也在展出,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他們的真跡。王鐸的《詩稿冊頁》《行書軸》,吳昌碩的《枇杷圖》《葫蘆圖》《秋菊圖》等書畫作品,樣樣精絕,令人讚歎。

這裏我最喜歡的尤屬唐三彩專題展廳,唐三彩獨特的造型和豔麗的色彩,讓人聯想到宮廷的御用物品。聽同學說唐三彩的製作工序是很繁瑣的,三彩館的展品主要是俑像和生活器皿,俑像類的展品有人物俑和動物俑,不管是婦女、文吏官、武官俑,還是三彩馬、三彩駱駝,個個都形象逼真、各具風姿。

洛陽博物館新館,着實讓我們領略到了“河洛文明”和洛陽千年帝都的文化魅力。

  洛陽博物館觀後感篇二

昨天是第一次去參觀洛陽博物館,讓我對洛陽十三朝古都有了更深的瞭解。我對洛陽曆史的輝煌有了更大的體會,也讓我能學習生活在洛陽感到了無比自豪。

博物館位於古都洛陽市中心繁華地段,西臨王城公園,是一座優秀地市級博物館和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 她是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

看到了許多的尊貴文物像萬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漢魏時期的彩繪陶器及百戲俑、隋唐時期的彩繪樂舞俑和釉色鮮豔、形態各異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銅爵、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鼎、北魏時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燈、三彩馬堪稱國之瑰寶。 博物館運用多種現代表現手法,賦予展品以新的生命力,使展覽具有雄渾大方、精巧典雅的氣勢和風格,再現了千年古都特殊的歷史地位。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銅鐘,隨着青銅文化的開始,在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製作的鐘。 鐘的節奏感強,它能表達人們的歡樂喜悅,又可以在生產勞動中協調人們的勞動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齊優美、在練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軍威,因而在勞動生產中最需要這種樂器。有不少詩篇都記載了鐘的演奏。鳴”的著名詩句,就是這和象徵的反映。銅鐘發音宏亮而悠揚,自佛教傳入中國始,銅鐘就逐漸成爲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鐘。因此,名剎寶寺皆有鍾。當暮靄漸合,寺院廟堂鐘聲迴盪,木魚橐橐,與僧尼頒經聲溶爲一鉢,增添了蓮花佛界特有的神祕氣氛。

自唐代以後,歷代封建統治者都競相鑄造各種朝鐘、佛鐘、道鍾、樂鍾,並且越鑄越大,以求達到利用神權和政權的結合來鞏固統治的目的。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重量達數十頓,無論是鑄造工藝還是體積重量,都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在歷代所鑄的鐘裏,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古代鑄鐘,除了雕鑄一些圖案,還有文字,或吉祥用語,或紀時記事。古銅鐘不僅在文字發展史上,更在古代社會、政治、思想、文學、經濟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中國是鐘的故鄉,流傳於世、難以盡數的古銅鐘作爲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優美、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側面,對研究中國的斷代史、禮樂制度、思想史、音樂史等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並且由於薈萃了我國古代工藝技術之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樂律學、力學等高超技術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科技的寶貴實物。

參觀結束後,更加激發了我學習中國歷史的激情,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不僅僅是文化,還有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天參觀了這些古代的文物,既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又爲我們的國家有那麼多的古代文化而感到驕傲!

  洛陽博物館觀後感篇三

國慶節假期間,媽媽怕我在家裏寂寞,便帶我去了洛陽博物館,讓我感受歷史的蒼桑。

下了火車,來到洛陽,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成海的人羣。我們先到二姑家,把一切東西準備好之後,便出發了。一路上的美景還沒有看夠,就到了位於王城大道上的洛陽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走在前面的媽媽驚呼一聲:“看,一頭大象……”我忙躥到她身前,朝她所望的地方跑去。沒錯,那真有一頭大象,不過,準確的來說,是一個完整的大象骸骨。如果將那副骸骨與現在的大象比較起來的話,我覺的這一萬年前的大象的下齶比現在的大象的大一些。整副骸骨把古代大象的體貌特徵完完全全的展現出來了:有長而鋒利的象牙,如一對彎彎的鐮刀;有強壯的下齶和堅硬的頭部;幾十根肋骨和粗壯的四肢,讓我們足以感受到古菱齒象的強壯和兇猛。

(古菱齒象化石)

往前走,便到了展覽文物的地方。有一種展品讓覺的很好玩:一個有着三隻“腳”,卻有着碗口大的容器,我想,這應該是一件乘東西的器吧!仔細一看,這個文物的表面還有一個下面是四個尖尖的,但上面卻是平平的,一種我說不出來的白色的東西,宛如一道閃電劃破了天空,我看了看這件文物的介紹,原來,這個東西叫陶鬲。

(陶鬲)

再往下看,一塊“玻璃”引起了我的注意,好端端的,這展覽櫃裏怎麼還放着一塊“玻璃”,我往前探了探身子,這才發現,這是一塊放大鏡,在放大鏡後面的中間,放着一件小小的微雕,還沒有我的食指指甲蓋大呢!這件微雕叫綠鬆獸,是夏代的文物,我想,之所以取綠松石獸這個名字,是因爲它有着青綠色的身體吧!

(綠松石獸)

還有一件文物值得一提,它叫銅斝(jia),是商代的文物。它的表面分爲三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的花紋看起來特別複雜,最特別的是,它有兩個蘑菇一樣的把手,使整個文物都變得可愛了。

(銅斝)

下面就說一下洛陽博物館的四件鎮館之寶吧!這四件鎮館之寶都在二樓的珍寶館裏。珍寶館的地面都被鋪上了厚厚的地毯,踩上去軟軟的,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樣。

第一件鎮館之寶是一頂爵,有“中華第一爵”的美稱。因爲它不僅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件青銅器之一,而且外形美觀,所以被當做稀世之寶。

(爵)

第二件呢?是一口鼎,叫做獸面紋銅方鼎,這一口鼎有着人的面貌,聽講解人講道,這口鼎原來是一個怪獸,它特別喜歡吃人,不管它咬到什麼東西,都不會鬆口,直到把東西吞到肚子裏,但是,有一次,它在吃人的時候,不小心噎死了,所以它只留下人的樣貌,卻沒有留下人的身體。

(獸面紋銅方鼎)

第三件是一匹唐三彩的黑馬。這匹馬膘肥體壯,尾巴被人修剪的短短的,是一匹軍馬。這匹馬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下半身以及脖頸的下方用的都是黑釉。全國總共只有兩匹黑釉馬,一匹是現在這匹,另一匹也是在洛陽出土的,全身通黑,但被調到國家博物院了。因爲黑釉特別珍貴,一般的釉色只有三種顏色:紅、藍、綠,而黑釉的燒成基本上純屬偶然,必須經過反覆燒製,纔可以燒成功。

(黑馬)

最後一件是三層金絲楠木塔。這件木塔總共分三層,高約6米,重約4噸,是用昂貴的金絲楠木雕成的。總共雕刻了334尊佛像,每尊佛像的姿態各有千秋,各不相同,是一件特別名貴的文物。因爲金絲楠木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木材,木紋裏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古代封建帝王的寶座就是用上好的楠木製作的,還可以修建宮殿、陵寢等。但是它的生長週期十分緩慢幾百年才能成材,所以該樹種自清代起就十分稀有了。

(金絲楠木塔)

這次博物館之往讓我見證了夏、商、西周、東周以及其它朝代的燦爛歷史。

雖然這些文物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根據它們的朝代,特徵都能讓那些離我們遙遠的歷史說話,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偉大的智慧。

我相信這種智慧一定會隨着未來的腳步一步步傳下去的。

  洛陽博物館觀後感篇四

昨天,我和媽媽、弟弟一行去了洛陽的博物館,這裏真大啊。

博物館分一層和二層,一層是器具物品,二層是書畫和佛寺類的。在一層,從古代到現代、不同時間、不同朝代、不同地方的東西都有,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層妖塔一樣的塔,這個塔很精美,裏面雕刻有數不清的佛像小人,每個小人看起來長的都不一樣,整個塔是木的,顏色是暗黃色的,媽媽說這個塔是明貴的木材雕刻的,這樣的塔很高有三、四米吧,而且在這裏像有好幾座,真的很漂亮。

在博物館裏還有很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其中最多的是陶罐,我給媽媽說,要是我家裏也有一件就好了,真的沒想到我們的文化這麼發達,古代的人也很聰明啊。

姐姐看了她喜歡的書畫,在很多作品前看半天,我也喜歡畫上的牡丹,和真的差不多。在博物館我覺得收穫很多,我也要好好學習,做出更好的東西。

  洛陽博物館觀後感篇五

前幾天爸爸說要帶我去參觀洛陽博物館,我很高興,乘車到了博物館後,拿了票就進去了。

進去後我首先看到了洛陽的介紹,原來以前的中國只有洛陽這麼小的土地,後來慢慢地擴大,成了現在的中國,還知道歷史上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比如夏、商、西周、東周、後晉、後唐、後漢等等,接下來我們參觀了夏朝的東西,在沒見着以前,我以爲夏朝的東西上刻有精美的花紋,而且看起來很美,但是一見到夏朝的東西我才發現,夏朝的東西全都是用陶做的,上面也沒有花紋,酒壺是個圓柱體,然後在中間挖個深洞就成了,不用教我,我自己就會做,酒樽有點奇形怪狀,它底下有三隻“腳”,上面頂着個“鳥窩”,再在“鳥窩”上面做一個把和一條“河道”,酒樽就做好了,還有幾口鍋,大的驚人,最大的有現在三口鍋那麼大,但卻有兩個小小的把,這口鍋得需要多少人才能提得動啊!我們看完夏朝的東西后又去看商朝的,商朝的東西精美了許多,我發現商朝已經有了鏡子,它全身都是用銅做的,能照出人的影子,我見到官的印是用玉做的,而且很小,誇張一點。這印只有一粒豆子那麼大,我看到了幾把劍,是用銅做的,很鋒利,只是有點生鏽。我們轉來轉去,看到了一盞燈,上面有許多燈臺,最上面是一個大燈臺,還有幾條龍,要是晚上點起來肯定很漂亮。接着看周朝,周朝的東西已經有點像現代的了,而且還有金的、銀的、玉的,看了一圈後,我們上了二樓,二樓的馬俑做的很精美,很漂亮,我在那裏發現了兩把劍,我拿起一把劍和爸爸假打起來,劍可真重啊!我好不容易纔舉起來,搖搖晃晃地打出去,打完後又轉了會兒,玩夠了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博物館裏真好玩,我還想去那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