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精選大綱

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精選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提供全面的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信息,希望對您有用!

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精選

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篇一:同桌的你觀後感3篇

篇一:同桌的你觀後感

今天和高中一直以來的同桌小圓子一起去看了《同桌的你》,未觀影前,笑稱爲《同桌的狗》,觀影期間多次輕撫同桌狗毛,導致她多次想要憤然離場。 之所以想去看這種青春片一是爲了放鬆一下,而是感覺一種關係要靠一些標誌性事件來記錄。這樣在很多年後,及時世事變遷,也能在再見時一瞬,過往一起經歷的種種都浮現腦海,比如和同桌一起去看《同桌的你》。再比如開通博客也是爲了將自己用時間換取的經歷記錄在冊,以防日後還要靠別人提醒自己過去的經歷和感悟。 對於記錄而言,照片直觀而清晰,文字則細膩而綿長。 雖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期望不是很高,好在跟着適合的人去看了適合的電影,前半部分信息量過大,可以看出導演很想竭盡全力把那個年代的元素融入電影,但這種過於擁擠的信息量已經不是融入,而是給人硬塞進去的感覺,開篇男主的自述給人無比高大上的感覺,我在心裏不禁吐槽,這真的不是小時代?後來證明這只是爲男主悲慘的生活形成對比,埋下伏筆。事實證明,美利堅不是那麼好混的。 看劇多年,雖受很多挑剔的影友影響對男女主的顏有些要求,但我對顏的要求一向不高,當然俊男美女的確看得養眼,但最重要的還是符合劇情,而林更新和周冬雨純得恰到好處,周冬雨也看得比在宮裏面順眼多了。不過除了初中那段,這劇基本就和同桌沒啥關係了,到了大學階段,純粹當做喜劇片看了,對於這種輕喜劇,我一向都是看配角比看主角真實而順眼,可能主角往往都是大明星,再演一些普通的角色總是感覺不那麼天然,而很多眼生的配角則一口方言,吊兒郎當,哪怕是丑角,也自然可愛,比如這部裏男主的舍友們,寡言又恐高的呆子,蜂學專業的beeman,還有後來當上小城管的廣播員,這些人往往是我們身邊人的寫照。 從小學上到大學,個子從小到大,微妙而不己知的變化在悄悄滋芽,從我們身邊經過的每個人都可能塑造了今天的自己,曾經罰我們抄作業站講臺的老師,曾經可能現在連相貌名字都不記得的同學,曾經和我們上課說話被老師抓的同桌前桌後桌周圍桌。我想在很多青春電影裏,除了青春,都是成長,蓬勃的成長,撕裂的成長,不忍回眸的成長,自以爲傲的成長?? 剩下的,是長大後的一聲長嘆,懷念,和想當初??

篇二:同桌的你觀後感

20xx年4月25日,星期五,外面下着大雨。正逢今日上映《同桌的你》,早先看過預告片,感覺這就是一部反映青春的喜劇片。中午12:50分,正好我們影城首映,抱着對青春回憶的期待,走進了放映廳。廳裏面只有一個觀衆,正好是我的初中同學。前幾次來看電影時見過面,第一次認出她的時候,腦海裏怎麼就搜索不到她的'名字,後面努力的回想20年前初中同學的名單,也漸漸勾起20年前,那些青春的事。 小編我沒有什麼高文化,只上過小學、初中和中專。沒能體會到片中大學時代的刻骨愛情,和那些吊絲室友的情誼。但我有過好多個同桌,20年前的初中可不像現在這麼嚴,只要你上課不說話,今天和她同桌,明天和他同桌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同桌的你》這部影片主要是反映林一和周小梔兩個從小學到大學在到畢業以後的現實生活。曾經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手牽手去上課間操;他們一起爲了考入同一所初中,高中,大學而共同奮鬥。那些年,只有你對我好;那些年,只有你爲了我,不顧一切地和其他欺負我的男生去打架;那些年,我也會小小的吃醋,不願意看到其他女生和你很親近的聊天。畢業後,林一去了美國,而周小梔多次申請卻未成功。最後周小梔被現實打敗,放棄了去美國找林一的勁頭。十年後,林一在美國的辦公室收到了來自北京周小梔的結婚喜帖。林一積攢了多年的疑問被激發,回到了北京,參加了曾經深愛之人的婚禮。喜宴中,多年前的同學都來了,以前的吊絲室友,都有了各自的職業,有當城管的,有搞農業的,有當老闆的。不管他們的社會高低,那種多年的友情,讓我的眼框溼潤了。讓我想到了我的那些同學,現在都已經畢業20年了,他們都分散在全國的五湖四海,我們多年未見了,你們在他鄉還好嗎?我不敢想像,如果我們再聚在一起會是什麼樣的場景,會不會也讓我們的眼框溼潤。 回憶校園生活是好的,十幾年的校園生涯是一個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即使發生了很多苦事兒,回憶起來總是甜的。想當年,有個同學爲了一袋2毛錢的冰寶路從學校的二樓跳下,結果腿摔骨折了。想當年,爲了泡自己心儀的女生,滿操場的追着人家打。想當年,爲了研究鞭炮到底有多響,竟然上課的時候點燃了。想當年,爲了練彈弓的手法,上課的時候鑽到桌子底下打女生的腿。想當年,上課的時候大叫,被班主任拖到走廊一頓暴打。多少個想當年,多少個青春時期的傻事,一一浮現在腦海。此時你會笑嗎?我笑了,因爲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青春的回憶。 影片結尾,響起了《同桌的你》這着歌,這首歌,是伴隨我們成長的歌,是能勾起對青春回憶的歌,是所有70 80後珍藏記憶的歌。同桌的你,那時的我們是多麼天真無邪,那時的生活是那樣荒誕有趣,那時的愛情還未面對現實,那時的青春是如此熱情洋溢。同桌的你啊,你現在在哪裏。無論TA給你帶來的是刻骨銘心的愛情還是驚心動魄的友情,在此獻上一杯酒,致我們曾經荒誕的青春和那些再也回不來的人。 篇三:同桌的你觀後感 這部電影,前半段讓人笑着,跳着,笑到前仰後合;後半段又讓人反思,糾結,淚奔看了電影的前半段,還在擔心節奏是不是太快,跳躍性太強,以爲這又是一部噱頭與內容不匹配的電影可是到了後半段才發現前面輕鬆的節奏完全是要讓人後面難過得更深刻。 這是部帶點兒文藝小清新的愛情片,周小梔在最後的回憶中對林一說:“我能做的都做了,只是我又變得不確定了??”,也許在愛情中,青春最大的悲哀就在於女孩永遠要比同齡的男孩子成熟,周小梔敢愛,但是愛到一定程度又開始擔心害怕起來,這可能是那個年紀的林一永遠沒法理解的地方,她在林一的身上看不到那種成熟與擔當,於是對自己,對林一也都變得不確定了 電影的最後一幕來了一個滑稽的、看似狗血的“搶親”戲,可是鏡頭一過,()才發現一切都只是美好的想象而已,教堂中的婚禮還在進行,林一也還坐在下面,現在進行時。 過了一個年紀就再也不可能會做只有那個年紀纔會做的傻事了,成年人的成熟與理智讓他們不會也再也不可能做出像當年那樣瘋狂而出格的事情了。 既然是關於青春的電影,除了愛情也必然得有對現實的諷刺。覺得這部電影在這方面要比之前的《致青春》做得稍微好些,去除了矯情的臺詞式的對白,旁敲側擊地點出來。周小梔最後的選擇、新郎對於不同來客的禮

遇以及多年沉默寡言的林一室友最後在飯桌上卻“出奇”地帶頭舉杯,祝福的話一串一串 這部電影在情感方面要比《致青春》更能打動人心,不過《致青春》中的一句臺詞用在這部電影當中也是對的 “青春就是用來懷戀的”也許,能回得去的就不美好了。

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篇二:同桌的你 觀後感

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

今天,陽光明媚。中午一點過十分。和我家起在南屏街看了期待好久的電影。總體說來,這部電影拍的挺不錯的。現總結如下。

故事描述了一段讓人映像深刻的愛情故事。整部電影在時而輕鬆愉快,時而讓人傷感的旋律中緩緩演進。主人公林一和周小梔這對從小就是同桌的情侶,可以算是青梅竹馬了。最讓我感到映像深刻的電影中說到了責任這個詞。在我看來,會負責任是一個男人最基本該有的東西。在愛情上更是要負起責任。當說出了愛字以後,就要對它負責,因爲這會關係到另一半的幸福。對於愛情,付出了,就要全力付出。其中,當週小梔屢次申請出國失敗,但林一沒有履行當年的諾言。說如果她不能出去那他也就回來。我覺得如果林一能履行當年的諾言。也許就不會有那樣的結局。但終究敵不過現實。最終,故事的安排讓他們沒有走到一塊,有點類似於《那些年》,讓樣的結局人有點讓人感到失望。在周小梔婚禮上還假想了一段林一搶親的過程。我當時以爲是真的。內心中還有點喜悅。但當看到假想結束,周小梔站在臺上說出我願意三個字的時候讓人心中不免感到可惜。而且最後周小梔對林一說:我們還是輸給了現實。所以,林一,我們誰也不欠誰的。說出這樣的話,就傷感情了;可是不說出這樣的話,就再也沒有機會說了。 沒有深刻,這並不是一部要講深刻的電影。在我看來,對於愛情。相遇容易,相愛難,且行且珍惜,同時也要對要未來保持堅定的信念。

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篇三:《同桌的你》切切實實的觀後感+影評獻給一起看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切切實實的觀後感

我自己本身也是在戀愛當中,有過甜,有過苦,很多事情是當事人所矇在鼓裏的,我們從小就看到這麼多電視劇,電影,這些故事的素材都是從現實反應過來的,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像劇中的男女主角一樣用錯過一輩子來懂一個道理或者一件事情,但是人人都是圍城,流過淚感慨完別人,又有幾人能審視到自己!當初的錯與對十年之後,再回首,不枉然也感覺自己的幼稚。

我是從一個懵懂的少年到現在走在創業路上,經歷過的種種,每當想起也是歷歷在目。《同桌的你》不是沒有帶給我們正能量,而是很深刻的告訴我們要珍惜,要勇敢,最後周小梔說我願意時,那一聲鋼琴的:咚~~真的好像醒世的鐘聲!

正如劇中所說:“記憶總是喜歡添油加醋,它會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修改。"總覺得我們還沒有到無法挽回的地步,總能勾起那麼多的回憶"。

結婚當天,最後回去的鏡頭的周小梔再次被問願意否,然後她看向林

一。這一瞬間,劇情到了搶婚的鏡頭。所有逃婚的情節其實都是周小梔在回答“我願意”之前的想像。錄音機,林一已還給了她,那把口琴亦是。

周小梔早就和林一說過要有一個不一樣的教堂婚禮.......她的伴娘脫高跟鞋的動作很明顯,而她則可以隨時奔跑,在周小梔幻想和林(轉載於: 博 文 學 習 網: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一一起逃跑的鏡頭裏,如果細心的人暫停一下,也可以看到周小梔沒有穿高跟鞋,說明婚禮的時候她穿了平底鞋,她其實爲跟林一一起逃婚做足了準備,已經做好了和林一逃跑了,但是林一沒有上前,他沒鼓起勇氣帶她走。已經失去了當年追周小梔的銳氣與勇敢。

他爲什麼在美國混得那麼差?在電影裏,他建成了facebook,雖然現實中是假的,但是在電影裏說明林一在計算機方面技術還是挺過硬的,但是去了美國後,卻沒能好好發展.........

林一之前的成功都是在周小梔的愛情的激勵下才實現的。愛情是偉大的,在我心裏一直都是,我自己也是愛情的受益者,可惜也快成受殘者了。沒有了周小梔,林一隻不過是一個沒有志向混吃等死的小混混。沒有目標,沒有奮進,沒有激情。林一來美國的初衷就是周小梔,去美國以後小梔跟他說不要再打電話給她了,從此以後林一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整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所以越混越差,最終一敗塗地。

周小梔一開始如果是林一奮進的支柱與夢想的源泉,那這種爲她的精神會一直存在,即使周小梔變了,出現情況了,但是那個最初的周小梔式精神與夢想還一直在,他答應過周小梔,混好,帶周小梔去只有

兩個人的地方,並說:三年硅谷打拼,三年創業等等,最後什麼都沒有實現。全都成了空話!這是弱者對自己的放棄。對夢想的褻瀆!

還記得林一收到周小梔結婚請柬說的什麼嗎?他說了一句:fuck!他同時也說了,那是十年來他罵的第一句髒話。

小時候,他可以奮不顧身爲她打上幾架,後來,他變成了一個壓抑自己的人。

小時候,可以爲自己喜歡的人豁出去。長大了,面對愛自己的人,卻變得無能爲力了。

在周小梔的想像中,如果林一敢那樣做,她一定會扇他,但她也一定願意跟他走。可林一沒有。

美國的生活與工作把他的愛情給矇蔽了. 估計10年來至少有幾年忘了周小梔了.

雖然周小梔先結婚了,但她比林一更明白什麼是愛。在這段長達二十年的愛情裏,周小梔看上去是被林一追到手的,但真正讓愛情得以延緩二十年的卻是周小梔。

讀書時,林一跟女同學聊天,周小梔本子上塗塗抹抹的雜亂都是關於他的情竇初開。

爲了林一誇高個女同學的一句話,周小梔讓高個女生讓開,自己去擦高處的玻璃,結果摔了下來導致骨折。

高考前夕,林一參與遊行,周小梔的心裏最掛礙的是他,她去找他,讓他知道那時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他坐第一排,她的學習裏也是他,她在他毫無頭緒的生活裏遞出紙條,讓他未來能朝一個方向努力。

分手之後,他被關在非典病房,她帶一羣人去救他。她說她不能沒有他。

他去了美國,她生活也裏全是他,她看着google地圖研究他生活的每一處場景,每一個心情,想像自己在的每一天的生活。

在二十年裏,周小梔一直帶領着林一朝一個“只有兩個人”的地方前行。

林一說要帶周小梔去一個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地方。最後其實他做到了。他留給了她一份回憶,而回憶恰恰是別人無法闖入,只屬於兩個人的地方。

非典時,她主動伸出了手,她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婚禮時,他沒有伸出手,他沒有還給她這個機會。

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得到的是什麼呢?

第一次她問他,如果孩子生下來會怎樣。他沒有回答,避開了內心。 第二次她問他,如果一早知道她去不了美國,他還會去嗎?他依然避開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