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世界盡頭的觀後感

世界盡頭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英倫獵奇鐵三角Edgar Wright、Simon Pegg和Nick Frost的「Blood and Ice Cream trilogy(血與冰淇淋三部集)」完結。Wright的作品對我來說就是那種看完想從底層爬到頂樓再來一套腹肌撕裂者的類型,思維總能在一遍遍觀賞後被一次次激活,彷彿在炎炎夏日猛地扎進冰池還腰不酸背不痛腿不抽筋般暢快。這裏要強調的是,三部片的劇情沒有任何關聯,之所以稱爲三部集是因它們的鐵打的團隊陣容和相互呼應的創作理念。

世界盡頭的觀後感

(由於關鍵劇透者往往屬於經常被鞭屍的族羣,這裏就簡單提一下三部片故事脈絡。)

「Shaun of the Dead(殭屍肖恩)」(2004):Shaun在工作上常被同事嘲笑,其室友Ed則成天寄住在Shaun屋內打電動,兩位成天渾渾噩噩,對未來一片慘白,夜晚則經常混在老式酒吧一醉方休。突然殭屍潮爆發,大家都陷入重重困境中,Shaun必須攜手Ed,營救母親和與自己關係不太和的繼父、剛分手的女友和朋友們。以及…

「Hot Fuzz(熱血警探)」(2007):Nicholas Angel作爲一位霧都的高級巡警,在破案擒賊上屢建奇功,卻招致同事嫉妒,之後不幸被調到一個偏遠小鎮。因小鎮很久沒發生過惡性案件,Angel相當不快,覺得自己的才幹得不到施展。他的拍檔Danny Butterman則是個吊兒郎當的傢伙。直到一樁嚴重案件的發生,Angel逐漸發現這個表面安詳的地方背後隱藏了觸目驚心的祕密。還有…

「The World's End(世界盡頭)」(2013):已過不惑之年的Gary King,想起青春時期尚未完成一件無限榮光的刺激事,就找來了如今已各有所成的發小死黨們,回到故鄉小鎮一起回憶並重溫這段壯舉。當他們行動後慢慢覺得小鎮越來越不正常,奇怪的事接連發生。他們正步步逼近的,除了自己關於過現在未來的內心審視,還有關乎這世界全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特別是…

(非關鍵劇透結束。)

導演Wright在畫面上有着強烈的個人堅持。 他肆無忌憚地使用各種鏡頭轉場來消除觀衆的視聽疲勞。如果一個喜愛軌道車的導演在一部片裏用了很多場景平移切換的話,Wright則會用得更多。似乎畫面前焦移動的物體或障礙都能作爲他轉場的幫手,流暢不拖泥帶水。特寫鏡頭的快速推進加上恰如其分的音效剪輯能突然把你的毛孔激出一個八度。比如「殭屍肖恩」裏有一段Shaun和Ed在室內YY如何營救家人和朋友的段落,以平均每秒一幀以上的速度將3個流水賬式營救過程轉換成了賤氣十足的腦洞;又如「熱血警探」開場進辦公室過程中穿插Angel輝煌履歷時有些轉場更是喪心病狂地加速到每秒四幀以上;「世界盡頭」的接啤酒段落則是用上了固定場景推進交錯混剪的方式。我感覺影片在拍攝時搖臂和攝影機穩定器用到發燙得可以做髮型了,你可以隨時看到各種靈活的推拉搖移跟甩,大大增加了觀感質量。長鏡頭的`使用也是不隨意的。比如「殭屍肖恩」裏Shaun在殭屍潮爆發前後兩次從家到便利店買飲料的過程,Wright特意安排了兩次幾乎一樣的行進路線,區別在於災前災後街道場景和行進生物的差異,通過一鏡到底準確交代了室外危機四伏的生存環境。當時看到這裏真是又緊張又喜感,Shaun在不知身邊都是殭屍的情況下,竟做出了和前一次一樣的行爲判定。三部影片的音效剪輯也很好地跟上畫面的腳步。如果在影院出色的重低音感染下,你可能會看得’’坐立不安’’。配樂組合和歌的挑選則融合了許多傳統和出格的風格,有時迷幻得輕飄如燕,有時躁動得心潮澎湃。 #插廣告#各位喜歡研究拍攝剪輯的朋友,這三部片絕對是值得推薦的學習教材。

Wright很喜歡設置一些奇趣的彩蛋。 比如三部片都重複致敬了翻圍欄的橋段,並做到根據劇情設置不同的喜劇形式。還有大家喜愛的腐國潮爺Martin Freeman和老爺子Bill Nighy等大咖加盟,老爺子的怪誕我永遠學不會;花生則相當勵志,從「殭屍肖恩」裏的醬油到「熱血警探」裏的客串再到「世界盡頭」裏的綠葉,可以看出他和卷福日增的人氣。還有就是那貫穿三部片的英倫特色酒吧了,但感覺腐國人民喝不胖是怎麼回事?等等。

從劇情上來說,編劇Wright和Pegg就像在戒備森嚴的宮殿中停不下來的搖滾表演者,不致敬傳統不玩出花樣不嘲諷現實誓不罷休。 先說「殭屍肖恩」,影片從一些民衆在殭屍潮爆發前雖過得正常卻只是每天重複着機械般的生活展開,日增的物質卻填補不了他們內心的空虛,整日消極能量爆表。他們其實和殭屍沒區別,找不到也不願發現生活的色彩,片名和有趣的片頭很好地呼應了這點。主角Shaun和Ed作爲混世大隊的一員,每天不是等待嘲笑咒罵就是一頭鑽進電動和酒精裏。殭屍的降臨,不得不面對困境拯救家人和朋友時,他們的人生樂趣反倒被重拾回來,多年的壓抑得到有效緩解,轉職成爲了打擊行屍走肉的弄潮兒。如此的黑色相信大家也會會心一笑。當你以爲結局會相當慘烈時,導演使用了相當有意思的反轉,(想劇透。)硬是將災難活生生地扳成了一種怪趣味。 對於「熱血警探」,開場就相當高能,主角Angel一上來就直接我最牛比我最牛比的架勢,你以爲電影馬上要走一種高犯罪大場面快節奏的時候, 突然筆鋒一轉,情節往情景喜劇發展,好似你等來了一盤很想吃的菜準備開動時,服務員說上錯桌了您喝點茶先。當劇情走到後面你又感覺我擦咧這是懸疑片嘞,然後服務員給你幾巴掌上完所有佳餚還打了個五折,電影又回到高犯罪大場面快節奏來了!片中的小鎮表面上是一個與世無爭和諧友好的烏托邦,犯罪率出奇之低,鎮上領導帶領全鎮人民團結奮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萬衆一心,開拓奮進,繼續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然而Angel深入調查,卻發現這裏的內在像極了一個高度集權河蟹異類的敵託邦。(想劇透。)最後的大戰致敬重寫了很多經典動作片橋段,腎上腺素急速飆升。服務員我要給你YES。 到了「世界盡頭」,前面主要側重於主角Gary King對青春時節瘋狂舊事的嚮往,他一把年紀依然無固定職業卻樂在其中。可當他找一幫已經融入社會節奏的發小而遭遇種種嘲諷時,還是連哄帶騙地將他們一起帶回了家鄉小鎮再瘋一個通宵再走一次青春。開始瘋狂之旅後他們發現家鄉環境已經變味,原本各具特色的12家酒吧現在進感覺大都一個樣,傳統情調爲了迎合市場被連鎖經營取代,年輕時熟悉的老鄉們也變得冷淡乏味,不近人情。King一衆頓感唏噓,記憶像出現了嚴重誤差。而故事發展到後面,劇情類型發生重大轉變,一度拐彎駛向超自然驚險逃亡的風格。最後高潮King與神祕領導的辯論則一次次擊打着大家的內心,是選擇妥協制度還是脫離桎梏?(想劇透。)即便可能會走向無心插柳的末日,也依然可以看出King是一位不願被體制約束的代表,他嚮往隨性自由,充滿激情,不在意禮節且重視友誼,與周圍人羣形成強烈反差。最後陣營反轉原來的強勢與弱勢羣體互換了位置,King不出意料地站向了弱者一邊,結尾的遊俠氣息燃透着末世的冷漠。

三部片各有側重,而怪咖鮮明的影像風格、濃墨重彩的英式幽默和影射現實的精神內涵卻是它們共有的標籤。「血與冰淇淋三部集」在致敬一些影史經典的同時,不斷地顛覆翻陳出新,並在背景設置和情節推動上加入了很多社會觀察和人文思考,並用一種不說教、多角度思維的方式娓娓道來,看時有笑有嘆,看後十足回味。我很欣賞Wright作品裏不安分的基因,多向發散的述說形式,以及會讓我先皺眉頭再舒展開的思想衝擊。

這篇帶有客觀技術陳述和主觀色彩評論的文章,掉落的瓦礫不少,略帶人格分裂,希望有朋友可以提出建議。

最後引用韓寒的話作爲結束—"只有躺在地上的人才不怕跌倒,但誰讓我們喜歡站着。"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