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讀書致貧》觀後感

《讀書致貧》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致貧》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致貧》觀後感

我最近看了一部名爲《讀書致貧》的紀錄片,是《爲什麼貧窮》系列公益紀錄片中的一部,由丹麥一個公益組織拍攝,旨在喚起人們對貧困問題的關注。《讀書致貧》是關於中國的故事,講訴了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學生在高考前後的糾結,一個從獨立學院畢業的大學生艱難的求職經歷,以及一個私立學院的“講師”四處宣講,“忽悠”低分學生到這個學費高昂教學低劣的學院讀書。

這部紀錄片令我震驚的是,在一些情況下,教育不僅無法助人脫貧,甚至使人更貧困了。窮人不是教育恩惠的對象,反而成爲了教育產業捕食的獵物。用紀錄片中那位“講師”的話說就是,他們學校一般只挑偏遠地區消息閉塞的地方宣講招生,因爲這些學生不像城市裏的學生,沒什麼見識,根本沒辦法識破這些騙局,不知道一旦進了這些學校,將來面臨他們的將是什麼局面。

教育是任何國家最重要的公共產品之一。對公共產品的依賴程度,窮困階層一般比富貴階層更高,因爲富人更有能力自尋出路。公共產品存在缺陷的地方,窮人更可能成爲更大的受害者。例如,食品安全也是一個基本的`公共產品,但是現在農村地區假冒僞劣產品橫行,監管疲弱,農民或許可以用較低價格買到這些商品,但卻可能要付出更高的醫藥成本去治療僞劣食品導致的健康問題。一個國家至少應該確保窮人能夠在同等成本下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務,假如他們需要付出更大代價,或是根本就被拒之門外,那麼有關政策一定是出了問題了。

在教育方面,窮困人羣幾乎在每個關卡上都淪陷了。同樣是義務教育,城鄉的教育質量越來越大。同樣天資的學生,由於出生家庭的不同,就註定了在將來的求學道路上,會比其他人更爲艱難——他們需要更高的成績才能進入同樣層次的大學;假如他們成績一般,則可能要支付更高的學費進入那些高學費而同時教育水準非常可疑的各路學校。等他們畢業時,還要揹着沉重的經濟和情感債務,在熙熙攘攘的職場上負重前行。

命運總是不公平的,教育應有的目標便在於減緩乃至糾正不公平的命運給人們造成的衝擊,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一度相信“讀書改變命運”。當教育本身成爲不公平的根源之時,這個信念便成了受害者,久而久之,整個社會都可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