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精選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導語:我們常常呼籲“常回家看看”,可是在這個快節奏時代,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影片《我們倆》講述了一個90多歲的老太太和一個20歲出頭的小姑娘之間的一段情感故事,感情真摯動人。小編整理了相關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啓發。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精選

  【觀後感一】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現代都市文明的不斷進步,城市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人們的生存空間不斷地被生活中的瑣事佔據,無形中也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電影《我們倆》講述的就是兩個陌生人相遇相識相依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北京這座特殊的城市的邊緣。藝校的女生小馬冒着大雪終於找到可以出租的房子,可是房主卻是個精於算計的老太太“不能太低,地理位置好;也不能太高,窮學生。”爲了離學校近點,小馬還是租下了房子,兩個人之間的“戰爭”拉開了序幕。

女孩的租住,打亂了孤寡老太多年寡居的生活秩序。老人一輩子養成了她的生活秩序,而眼前這個女孩是一個常犯規的人,老人的諸多禁忌讓她們相處每一步都有障礙。兩個性格大相徑庭的陌生人碰在一起,鬥爭卻從來沒有停歇過:老太太對小馬這個弱勢者的處境的瞭如指掌和機關算盡,小馬對老太太則據理力爭、使性子耍脾氣、軟硬兼施。但同時女孩的到來也爲這個寂寞的小院帶來變化,老人的生活開始有了色彩這個年輕小姑娘在老太太的眼中就好比一齣戲,喜怒哀樂,變化無常。這樣也無怪乎90多歲的老太太就願意這麼坐着,看她跑進跑出,看她刷牙洗臉,看她甩門摔掃帚,看她對着自己瞪眼睛噴口水,原本乏味的日子一下子也有了味道。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兩個人的關係慢慢昇華了,從互相排斥、警惕到互相關懷,產生友誼,甚至有些要相依爲命的模樣。

可是女孩有自己的生活,她必定要離開這個四合院。人其實很渺小,能把握的太少,失去的卻很多。面對小馬的離開,老人無力挽留。枯黃的葉子落滿庭院,找到新住處的小馬決定搬走了。老太太顫巍巍地一路小跑去看了眼小馬的住屋,已是人去屋空。失魂落魄地質問卻讓人心碎:“真的要走了?真的都搬空了?就這麼搬空了?”那空洞的灰濛濛的眼神讓人覺得小馬搬走的不是自己的行囊,而是老太太的精神寄託和生活重心……

在中華民族傳統觀念中,對生命長度的渴望大於對生命質量的渴望,對孤獨的忍受壓制了一切突破孤獨的想法,任何對舊秩序的挑戰都要承擔風險,守舊永遠都是名正言順的。“我悶的時候,就希望來個收破爛的,水費的,走錯門的,可以說說話。”這種寂寞的感覺也許真的只有老人才能體味到。年輕時“當過兵,騎過馬,救過傷員,抽過大煙”,而今卻只能閒着敲柺棍。當生活再一次歸入沉靜,對老人內心的打擊可想而知,這一次老太太再也無法承受這種冷漠。老人生病了,老人再也無法流利的說話。小馬最後一次去看老人的時候,老人沒能說出一句話,只有激動的目光傾訴着一個老人內心的渴望和無助。老太太的女兒始終無法理解爲什麼臨走老太太會緊緊握着女孩的手不捨得放開,她冷冷地拋下一句:“對一個外人這麼親熱!”於此,人性的冷漠與溫情一覽無餘。

電影的最後是傷感的,老太太生活了一輩子的院子給他那個畏縮的孫子作爲結婚新房,自己住到了邊遠的鄉下,很快就離開人間。影片最後老太窗戶上那耀眼的紅色“喜”字硬生生催出了內心深處憋了許久的眼淚。

這部平凡卻能讓觀衆掏心窩子流淚的影片,導演的功底可見一斑。在拍攝中導演對“窗”這個劇作元素的運用可謂是煞費苦心,我是崇拜得不行不行的。老太太的出場是在窗後,且處於景深中顯得很小,這符合她的生活狀態,孤獨且不與外界交往,所以窗做前景並佔了近全部的畫面。接下來也是,前景柱子,中景窗,後景纔是老太,只佔了一塊玻璃的一半;隔着一扇小窗看小馬奔跑忙碌;透過窗子好奇地看小馬布置的屋子。小馬的闖入對她來說是一種侵犯和陌生,所以用“窗”的“隔閡”來表現他們間的距離感。年夜,窗後的一老一少相對而坐,冰釋前嫌。整個冬天,吵鬧聲,責罵聲,戲弄聲,還有聽似幸災樂禍的笑聲,把她們的關係融化地比雪都快,老太第一次進小馬的屋,從她慢慢掃視的眼裏讀出了包容和融洽,儘管還是會鬥氣,但老太的語氣裏充滿了春天的暖意,小馬的咄咄逼人也換成了做鬼臉來妥協,她還是倔的,但倔完了也只能在屋頂心甘情願地倒雨水。突如其來的丫頭,現在成了不可或缺,老太平靜的生活開始有了波浪,掀起惱怒、憐愛、牽掛和不捨。秋,女孩要搬走了,老太急匆匆地來看她的屋子,窗被擴大布滿了整個畫面,老太和小馬共同處於窗後中間的位置,這時窗的'作用並不是要隔斷她們倆的情感聯繫,但現實的空間阻隔了他們的距離聯繫。最後“窗”的再次出現也是這樣的含義,雖然窗裏的窗上貼着“喜”字,但人已去……

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最後時段裏溫熱了一個老年遲暮的心,平平淡淡的溫情裏透着人性的溫暖。生命的凋零,就象寒風裏幾許的枯黃的落葉,飄逝、消散。此時讓人更加感受到了蒼老、脆弱生命的易逝和掙扎。誰沒有年老珠黃之日,生命的不同階段的歷程,何嘗不是一個大自然的四季。人生的相聚和分離又何嘗不是四季的寒來暑往,在生命的暮年誰又不希望多一些關懷和溫馨呢?

常回家看看。

  【觀後感二】

端午節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端午—2005》,講的是我在興平讀書的時候寄住在一對老年夫婦家裏的事情。尋覓陽光看了推薦我看電影《我們倆》當時忙於備戰六級也一直沒有看,今天突然想起,在土豆觀看《我們倆》。

本以爲我的視點會過多的放在寄宿的學生小馬身上,但是看完以後觸動最大的倒不是小馬,而是那個孤獨的老太太。看到好幾處的時候都想流淚,想起了姥姥。

我是由姥姥、姥爺帶到五歲,印象中最寵我的是姥爺,兇兇的是姥姥。姥姥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只要我稍微不聽話就打我。姥爺卻總是護着。姥爺去世的那個晚上,我跪在院子裏對着滿天劃過的流星許願,結果姥爺還是走了,從此不再相信有關流星的任何傳說,也不再觀看流星,更不會對着流星許願。姥姥不久後患了偏癱,聽那些老人說姥姥乾淨了一輩子,要強了一輩子,臨了得了不能動的病。

以前每次見到我她都對我媽說:“你看孩子那臉黃的,你們也帶着去醫院看看。”可是沒有人會當回事,包括我自己。

寒假回家的第二天爸爸就帶我去了醫院,舅舅帶着姥姥去了,她見到我還是打,顫抖着手裏的柺杖,眼裏卻又流露出傷心。她的左手不能伸直,我撒嬌的掰開她的手,慢慢的撫摸着,安慰着說沒事。我看着她拄着柺杖一跛一跛的離開病房,偷偷的流了淚。那以後到現在就再也沒有見到姥姥,我想我要是早點看《我們倆》的話一定會回家。

人上了年紀,總是盼望身邊能有個人,雖然姥姥有六個孩子,可是卻都各忙各的。看着《我們倆》似乎看到姥姥一個人坐在自家的院門口,東看看西望望,期盼來個孩子看看,哪怕是陪着說說話……心被緊緊的揪着,這幾天本來就不想呆在武漢的我越發難受~~

  【觀後感三】

實在是不敢起這樣的名字,因爲就我這個樣子的寫法,基本上沒兩句就要跑題了,那就說一句好了。

前天晚上吧,幾個人擠在我們宿舍看了電影頻道的播的《我們倆》,曾經拿了百花的最佳女主角的片子,聽說還有東京電影節的什麼獎項,主演金雅琴奶奶八十多了,演技還是一流,那會兒記得看電影報道,說老奶奶哪兒都好,就是耳朵不好,經常就是導演喊停了之後,她還在那兒自己投入的演着,我們一路看的哈哈哈的笑個不停,還有就是老太太從頭到尾在喊,小馬小馬(租房子的女孩兒),宮哲從頭到位的跑,一直跑,幹嗎都用跑的,有年輕人的所有特點,看了之後先想到我姥姥,也是八十多歲,身體不那麼好了,年紀大了都有各種老年病,都害怕寂寞,都有點無事生非蠻不講理的性子,那是她希望別人多陪陪她,跟她說話,即使再吵再鬧,心裏頭一樣熱乎。

兩個主演,其餘的幾乎沒有多餘的演員,一個院子演過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講了一老一小這一年的故事,比較回憶深刻的一段就是小馬學表演的,要排一個短片交作業,然後就拍老太太的一天,折騰夠嗆,烤饅頭片,曬太陽,做飯,吃藥,能折騰的折騰一遍,後來到了了,老太太問,電視上播麼,說不,老太太就急了,直接喊了,那你折騰我幹嗎。

老太太當過兵打過仗,男人結婚第二天就走了,也沒有孩子,只有一個養女。這麼一生也就這麼過來了。街坊一個年紀小點的老奶奶,經常過來照顧她,也沒見養女過來看看,可憐的老太太。

後來小馬搬走了,老太太就病了,說不出話,但是心裏明白,然後養女的兒子結婚,她把老房子騰出來給孩子當新房,自己搬到農村去,更加憔悴,再後來老太太去世了,我的眼淚嘩嘩的,全擦到妹妹妹妹的衣服袖子上了,恩。

說不出來什麼東西,看了你就知道,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