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大綱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2K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1

本週五,學校組織全校同學觀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位叫馬修的帶課老師,來到一所特殊的學校。這所學校的校長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他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非常粗暴,孩子們也自暴自棄,成爲調皮搗蛋,愛惡作劇的學生。他們儘管有很多理想,但得不到重視,自己也不願努力。可是馬修老師沒有對這些孩子失去信心,給予孩子們尊重。馬修老師組織了一個音樂團,孩子們在音樂團找到了樂趣,喜歡上了音樂,重新激發他們的理想。馬修老師用愛心和耐心讓這些孩子改掉了壞習慣,但是校長不滿馬修老師的教學方法,將他趕出了學校,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跟他們喜歡的老師道別。

我認爲馬修老師是一個很願意走進孩子們內心世界的老師,他能夠包容孩子們的錯誤。並且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法進行教育,是一個難得的好老師,春天就是孩子們美好的理想。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電影,劇情是描寫一個原本在院長眼中,是一羣不守規矩,沒有教養、無可救藥的孩子,如何在一位教音樂的代課老師耐心教導下,脫胎換骨,蛻變成溫文儒雅,乖巧懂事的可人兒。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卻非常困難,因爲面對一羣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爲老師帶來驕傲的。

一個名叫“石池”的學校有着一羣特別的學生,他們就像校名一樣:掉落在池底的頑石。所有的老師都管不住他們,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長的暴力管理。孩子們就這樣活着。

看完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後,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馬修,一位失意的音樂家,成了孩子們的新班主任。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馬修尋找到了一座新的“橋樑”,一座真正能和孩子們溝通的橋樑——音樂。那雖然不是什麼名曲,只是爲孩子們普寫的樂章,但它同樣可以震撼人心。最起碼震撼了我的心,在我眼裏那羣頑劣孩子讓我厭惡,可後來從他們的歌聲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什麼。它是天籟之音,是愛的天空裏最動人的樂章。

不,又不全是愛。影片總讓我記得一些凌散的,與主題絲絲連連纏繞,卻又無關緊要的片斷。還記得那個五音不全,吹口琴,唱着“禿老頭,禿老頭,你死定了……”的那個孩子,還記得那個個子很小,不會唱歌的孩子,也還記得那個已經不能用五音不全來形容,讓人無法聽的孩子……他們都受到了馬修老師的音樂肯定,雖然有點沾不上邊:女中音,指揮助理,譜架。但他們都被音樂所震撼,洗禮了心靈。

一位法國音樂教師——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爲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馬修在接受校長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也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他是在用愛來感化這幫所謂“無法救藥”的問題少年。

音樂與愛是緊緊相連,不可分割的。他們都有着淨化人類心靈的作用。這讓我想到聲樂課,音樂欣賞課上,莊曄,陳新坤老師也總反覆的強調愛對音樂作用的巨大。以及愛和音樂間的相互作用。是的,偉大的音樂家們在用愛譜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旋律,而人類也在被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爲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讀過一些關於該片的評論,許多人認爲是法國電影受“新浪潮”影響以來的一次迴歸。因爲該片運用的是最簡單最古典的技法,通過走“人性”和“溫情”的路線獲得觀衆的青睞。的確,正如一位電影評論家所言:“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劇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爲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爲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3

假如有人說出某一本書的某一頁的某一句話,我們不一定能猜出書名來;然而,電影涵蓋了文字、音樂、影像,只要看到電影中的其中一小段情景,便能猜是出自哪一部電影。

還記得有一個學期的音樂課,我們每一堂課都去視聽教室看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內容說明有一間學校,大多是被父母棄養的小孩或是有問題的學生,這些學生與老師、校長的關係都不好,甚至還有學生存心要陷害老師。因爲師長們的理念是:“犯錯,就處罰!”這時,一位反對這種理念的老師出現了,併爲這些孩子組了一個聲名遠播的`合唱團。

“犯錯,就處罰!”我也反對這種理念,正如馬修老師一樣。因爲,每個人一定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並不一定要第一次犯錯就處罰。然而,令我深受感動的並非“理念”,而是馬修老師和學生們之間的濃厚情誼。原本頑皮固執的學生們和老師的感情很差,但是在馬修老師真心的感化下,這些學生們不再調皮搗蛋,甚至在馬修老師被校長開除時,每一位學生都很傷心;於是,每個人都做了一個載着滿滿祝福的紙飛機。等到馬修老師走到校門口時,大家都把紙飛機丟下去,象徵着每一位學生對離開的依依不捨。

電影裏有主角的悲歡離合,也有配角的襯托。在電影裏,我們看見希望潛藏在每個演員的瞳孔裏;在電影裏,我們心靈的空虛被填滿了;因爲有了這份感動,才讓我們的生命不孤單。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4

春天不僅意味着萬物復甦、奼紫嫣紅,候鳥一路向南,它更是一個友好的季節,我們大可以歡天喜地,穿紅戴綠。所以人們總是習慣用“春天”來形容美好,代替開始,謳歌希望。

一羣叛逆的孩子,一個暴虐的校長,當他們遇見仁慈的校監,整個校園奇蹟般地度過陰霾,迎來了春天。

校監馬修善良而不失嚴謹。他懂得人的尊嚴,因而慈悲爲懷。他是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不苟言笑,然而卻執着於音樂能使“壞小孩”轉變,給人帶去快樂。自然而然,同學們都成了小小合唱團的一員。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唱歌。學着配合,學着使歌聲美麗,學着安定。

孩子們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調,到最後的自信與默契,這一變化是深諳音樂魔力的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們不必過分擔憂花苞是否綻放,權可以靜待花香四溢。

春洗脫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悵,當早晨八九點鐘,太陽高掛,溫暖便在心裏靜靜流淌。人們會莫名地擡頭仰望藍天,並不是爲了思念,而是一種祈禱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單純地停駐,去欣賞向來被遺忘的風景。簡單使得春天擁有着可以高歌的權力。在孩子們的世界裏,快樂顯得純粹。有歌聲,微笑便裝滿胸膛。就像一場春雨後的彩虹,那樣自然,又很可貴。

春天似乎有點短暫,來得靜悄悄,去得也無影蹤。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膾炙人口的詩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原來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學校着火了,學生們安然無恙,這個像是故事的事故卻導致了馬修的離職。“我盼望着能看見孩子們涌到門口和我道別”,這是馬修心底裏卑微的願望。可惜並沒有。然而在路的轉角,孩子們用他們引以爲傲的清脆的歌聲鋪滿了整條街,覆蓋了臨別時的憂愁。揮動的雙手,是在道別,更像是無助的表達,也在宣告着,從此後要獨自飛翔。

還在念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轉眼,春天已掠過身旁。不經意地,我們竟看見小鳥歡唱、柳枝嫩綠、蝴蝶翩飛……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5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觀看後感悟頗多。主題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在我的耳邊迴盪,男孩們的合唱是夜鶯的天籟之聲,讓人回味良久。

影片中的那些孩子們大多是讓老師A頭疼不已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面對這樣一羣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裏,一味胡鬧的孩子,好像只能採取體罰、關緊閉,大多數老師面對這羣孩子,恐怕都只能撓頭表示無能爲力,怎麼辦,只能放任自流——“放牛”唄。有多少人會相信,他們也會有春天。但馬修——一個最失敗的音樂家,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卻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了人生的春天。他爲何有如此神奇的魔力?我想:他的魔力來自對學生髮自內心的關愛,真正做到了把學生當成了人來對待,來尊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我一直認爲,師愛是鑑別教育的尺度,沒有真誠的師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學生都是參差不齊的,對那些成績優秀、全面發展的孩子,每個老師都愛得起來,愛得輕鬆;而對那些成績較弱,學習不積極,思想再有點問題的孩子,誰又會真正的去關心、尊重他們,寬容、理解他們,發自內心愛他們呢?

影片中孩子們一次次的惡作劇,馬修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來接納他們,正是這種寬容如一縷陽光直射“池塘之底”。終於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悔意。受懲罰的孩子在母親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閉症的孩子在老師的關懷下慢慢打開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和寬容之心幫助了這些孩子,正是這份善良與偉大,改寫了孩子們原本那充滿晦澀的童年記憶,留下了一串歌聲與歡笑,盼來了“放牛班的春天”。當昔日的照片變得昏黃,昔日的頑童已成爲音樂家,我們看到了早已滿頭銀髮的皮埃爾、貝比諾對老師馬修深情的懷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對教育而言,不僅是一種磅礴的氣勢,而且體現一種寬容的態度。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它是從善良心靈中流淌出來的愛的泉水,它是從睿智頭腦中昇華出來的美的綠蔭。寬容能使我們看到快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只有寬容,纔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纔有會心的溝通;只有溝通,纔有真誠的信任。教育用兼容幷包的方式,呈現“萬紫千紅纔是春”的美景,而做爲一個教師應該用寬容的心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馬修正是這樣,在院長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們的過錯,有一次次寬容他們的過錯,一次次耐心的教導他們。

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老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容易受傷的,他們有調皮、貪玩的天性,難免會犯些小錯誤,每當這時,就需要老師的耐心教誨,這樣的教誨,需要講求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但無論什麼方法,作爲老師都要有一顆包容、寬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但教育又不是隻要有愛就可以的,也許誰都可以作一名教師,都可以去教授課程,但要教育學生的全面發展卻不是多數人做的來的。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爲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擡不起頭來。對於身爲教師的我們來說,馬修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6

當光明劃破灰暗的塵埃,彩虹般旋旎的風光綻放出偉大的樂章,來自天堂階梯的童聲沉寂在復甦的沼澤,當黑夜衝破所有的銍鋯,奔向蔚藍的長窮,那令人人感動的力量,迴旋,飄離在人世間最溫暖的色澤中。

馬修篇:我是馬修,一個失敗的音樂家,我帶着我用心創作的音符,來到了這個狹小而陰冷的學校--池塘之底。那些本應在鮮花和掌聲中成長的孩子,在這裏用銳利的目關,殘忍的惡作劇收拾他們所有他們要報復的人,他們在痛斥社會,在不滿生存中曲折,他們的心靈在腐化,在扭曲,這裏如同一個深淵,有着讓人窒息的恐怖,這裏是壞孩子的看守所,校長總拿至高無尚權威去痛斥或懲罰這些孩子,當校長的憤怒爆發,每個人都可能會遭殃,包括我在內,因爲我從即日起將成爲他們的老師。當我走進教室,我被這場面所震驚,他們是一個個不安分的獅子,有的在咆哮,有的在打鬧,有的則慵懶的睡覺,我一不留神,被雜物所絆倒,我的公文包在這時被孩子搶奪,哎,看得出來,這不但是幫淘氣的小鬼同時也是難以對付的,但我並不放棄,因爲我懂,他們不是生來的胚子,他們是一羣無助而寂寞的孩子,我決定教他們音樂,用動人的音韻教會他們成長,用愛的真諦去感動他們內心的春天。

因爲我相信,音樂是令人嚮往的,音樂是淨化人心的,我發現了他們的好音質,即使會走音,但我看出他們的用心是無可替代的,每一個孩子在這時刻,多麼像一個精靈舞動着那輕薄如翼的翅膀,這時,我發現了他,一個音樂的奇蹟。

莫杭治篇:我是莫杭治,哈,一個壞小孩,壞到令母親絕望,壞到自己都無法承受,我偷竊搗亂,被私立學校開除,我擁有天使的臉蛋,可是我的內心是躁動的,我討厭被人拋棄的感覺,就像母親把我留在這裏,雖然,我知道她是不情願的,這裏的空氣令我作嘔,這裏晦暗令我害怕,我希望可以逃離着懸崖,就像我希望光明會劃破黎明的面紗,這希望紮下種子,直到這個老師復甦了我所有溫暖的記憶,馬修--這個特別的導師,他使我的生命散發了異彩,使我有了快樂的感覺,我加入了合唱團,我優質的嗓音以我對音樂的靈感,讓我散出了奪目的芬香。 馬修篇:我的合唱團,出現了靈動的色彩。

莫行知那純淨,綿緩的聲音,感動了我,在這裏我尋求到了真實的音樂,孩子們個個都是神采奕奕,天使一般真摯的孩子,我相信,當他們被愛所喚醒,被他人所理解珍惜時,他們會安撫生命中的魔鬼,會變爲純潔美好的水晶,就像佩皮諾一般,他是個善良的孩子,他應該得到更多的愛,只是他是個孤兒,他不願相信這個事實,他會單純的以爲父母在星期六會來接他,佩皮諾一直在等待,等待自己的願望實現,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是令人憐惜的,我要保護他,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去疼愛這裏每一個小生命,因爲他們是如此的孤單,需要我不眠的照顧。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7

曾經有成爲音樂家的夢想,曾經有組建一個優秀的兒童合唱團的願望,但最終還是成爲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一個平凡的老師。但我想,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對孩子而言,他定是一個極不尋常的老師。

在“塘底”這個專收問題學生的學校,所有老師都害怕在這授課的地方,認爲在這教書是一種折磨的地方,基望馬圖老師在這裏找到了快樂,找回了自己的夢想,也同時給孩子們帶去了希望,帶去了快樂。這個平凡的老師身上定有他不平凡之處,下面我一一數來,用以鼓勵我們這些同樣平凡的老師。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對比其他老師簡單粗暴的“行動迴應”(關禁閉)的教育方式,馬圖老師總是給予孩子理解,問清緣由後,給出正確合理的懲罰方式,這正是出於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心理。如面對對莫桑叔叔惡作劇,導致其眼角大量流血後傷口感染,甚至威脅生命的力基,馬圖老師選擇單獨與力基交談,嚴厲地問了力基情況,他站在力基的角度,保證不告訴他人,也分析這件事的利害關係。馬圖老師先穩住孩子的心,剖析情況,讓孩子明確這樣做的後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誠實地說出了實情。而後馬圖老師提出讓孩子無償照顧莫桑叔叔一個月的建議,孩子欣然答應。

對於孩子,我們應保有比對成年人更多的寬容,孩子出於成長期,應該給予他們知錯再改的時間和機會,這樣孩子纔會進步。同時,我們也應瞭解,孩子的內心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自己犯了錯,所以,我們應多理解孩子,耐心等待。

擁有智慧,巧妙育人

莫朗是個有才華的孩子,他的歌聲讓馬圖老師瘋狂。但這個孩子由於與單親媽媽溝通少,他一直誤解媽媽,也故作叛逆。當見到馬圖老師和自己的媽媽親密地走在一起時,他很嫉妒,有些“吃醋”,於是對着馬圖老師的頭潑了滿滿的一瓶墨水。馬圖老師第一時間是向孩子的媽媽解釋,孩子不是故意的,這是爲了緩和孩子與媽媽的關係。但媽媽走後,與孩子面對面時,對孩子犯的錯,馬圖老師還是做出了懲罰。合唱團練習時,莫朗試圖與老師和解,然而馬圖老師並沒接受莫朗的和解,以“我們不需要你”把莫朗冷冷地置於一邊。然而,馬圖老師並沒拋棄他,在公爵夫人前來欣賞合唱團演出的時候,演奏時,馬圖老師讓孩子開口唱歌了。那一刻,馬圖懂得了“感激”,唱出了最美的旋律……

教育是無聲的,對孩子的愛是無聲的,看似冷酷卻有情,感動於馬圖老師這樣的教育方式,他用激將法使得孩子明白了什麼叫“感激”,馬圖老師的做法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智慧。

有較強的專業素養

作爲音樂老師的馬圖老師,是個極其熱愛音樂的人,並且是個能創作的老師,爲了孩子,他創作了許多的優美的樂曲,這也是合唱團成功的原因之一。我也驚訝於在合唱團分配演唱角色時,馬圖老師只要聽一句孩子的演唱,就能爲孩子做出定位,這讓我很是佩服。

作爲教師,應該有這樣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傳道授業”,纔是做好了教師的本質工作。

馬圖老師是一個平凡的老師,正如影片結尾訴說的一般,一輩子默默無聞。然而我想,擁有這麼許多非凡的品質的老師,在他的學生心中,定不會是個默默無聞的人,是一個偉大的老師。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00字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8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給予我的最直接的感動: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這樣的一所學校,實際卻是一座教養院,在這所學校裏聚集了衆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菸、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所學校裏還把“犯規——處罰”看作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這裏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所學校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爲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代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並且其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着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爲一個教育者的最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當他發現這羣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後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裏唱歌;當那一羣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了馬修的指揮,並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並因爲獲得原諒而竊喜……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教過的班級中有各種各樣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也或多或少的會存在着一些行爲怪異、學習懶惰的學生,當我在面對他們時是否也能有馬修老師的這一份寬容和愛心呢?

無論多麼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願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聽多了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給我提供了另一個辦法:是否能找到這些特異學生正確的鑰匙。

作爲一名教育者當然需要教育教學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於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我引以爲戒。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對學生以寬容、不能因爲他們在某方面出了問題,而就此將其打入壞學生的行列,只有自己不放棄,對他充滿信心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9

在一個寒冷陰鬱的冬日午後,在即將開學的工作前夕,看完法國文藝片《放牛班的春天》,心底裏有一股暖流徒然而生,心頭被影片中的默默溫情所縈繞。

故事開始在陰暗的雨天,產生於被稱爲“池塘底部”的一所寄宿學校,那裏有着難纏的問題兒童,有殘暴高壓的管理政策,伴隨着一陣憂傷的音樂,故事在沉重的背景下拉開序幕。接下去情節的發展沒有跌宕起伏的波瀾劇情,只是記錄了一個平凡的學監和孩子們之間發生的一切。影片裏也看不到華美的場景,拍攝地點主要就在那所頹廢破敗的寄宿學校。可就是這樣一部影片除卻情愛、動作、場面等商業噱頭因素的影片,卻在樸實、溫暖的故事裏細膩溫婉地一步一步挖掘着人性深處的零零總總,並將它們表現得情真意切,這一切激起了很多人心底的漣漪,感動着看過它的人,影片在上映僅僅一個多月期間就吸引了將近600萬人涌進影院,它被稱爲當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也更因爲這是一個發生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故事而讓看過以後的我覺得回味悠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每個人讀故事都能讀出一個自己的世界。因爲同時老師的緣故,我對影片中的馬圖有頗深的感情。

在前一個呆不下去的老師對他“有過錯就要懲罰”的提醒下,他幫助犯錯的學生使他免於校長的體力懲罰,引導肇事者去照顧因他而受傷的守門人,使他接受心靈上的教育,這遠比體力、言語責備的懲罰要高明上千倍。這是馬圖在用他的善良來感化學生。在他發現了那位偷了20萬法郎的孩子,他也沒有簡單化地將他移交校長或警察局,他冷靜、耐心地找他談話,瞭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動機——僅僅是爲了買一個熱氣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樣,馬圖把這位孩子的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當作了教育的資源。這一切源於馬圖生命力裏的對孩子的愛。馬圖的愛還是一種喚醒在他發現莫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時馬圖給予他信心和愛。這對於這個在懲罰冷眼裏走來的孩子而言馬圖給他的是他從未感受到的,麻木不仁的心靈真正感受到了溫暖,逐漸學會了去愛。他的愛不是毫無原則,學生犯規的時候,他私下處理,並不是包庇學生,只是把學生交給校長,會導致學生性格的發展更加糟糕。在對蒙丹威脅皮比諾事件的處理上他表現出強硬的一面。這樣的老師,一切舉措爲孩子着想,是孩子生命裏的守護神。同時如果在馬圖的拳拳愛意裏缺少了他一技之長的音樂才能,那麼,孩子們可能很難這麼快地凝聚在一起,並且學會專注,享受成功,山谷裏的野百合也不會綻放出自己的美。教師的一技之長在職業生涯裏不可缺少。

童年需要守護因爲它脆弱易折,童年需要守護因爲它無限可能,馬圖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生命中的守護神。故事的結尾馬圖用一個人的魅力拯救了一羣學生的命運,這讓人深深震撼,恐怕這世間沒有一種力量可以與之抗衡,教育的力量直抵靈魂,關乎命運。想到手握牧鞭的我們,我愈發對自己的職業心生敬畏,善用牧鞭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警示。被人稱做老師的一刻並不是能成爲老師之時,雖然被稱呼爲老師多年但其實一直都在學做着怎麼做老師,生命裏經歷過的沉澱以後的隨時都在啓示着我下一刻的出發,馬圖的故事也是我學做老師裏的生動一課。在冬日的午後,感謝這個故事驅趕空氣中的陰鬱讓我感懷生活的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的優秀觀後感10

今天學校召開校務工作會議,有一個特別的環節,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從小就對外國電影不感冒,好像是欣賞水平有問題,看不懂,記不住人物的名子,所以不咋愛看。但這部電影我看懂了,並真的打動了我、震撼了我。拍的太好了,教師的愛展示的非常精準。

影片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學生(後來成了著名音樂家)回憶馬修老師曾經教育他們的故事。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顏色很灰暗,但道理和寓意卻極爲深刻。荒涼的郊外,破舊的校舍、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校規、頑劣的學生...讓人悲哀已極。這些偏執、叛逆的少年,被校方的缺乏人性的高壓政策激化得越發逆反,簡直不可理喻,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事件。

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學校作代課教師,他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少年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聖潔、純淨的和聲時,我的眼睛溼潤了。

一羣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般心靈的老師,他們才找到了心中的夢想,終於唱出了來自天堂的聲音,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熱愛音樂有着音樂天賦的代課教師用他對孩子們的愛感化了這一班問題少年冰冷、殘酷的心……創造了教育的奇蹟。而馬修最後卻被可惡的校長解聘了,殘忍地把他和他愛(孩子們愛得他)的孩子們生硬剝離。

電影中孩子們憂鬱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始終印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兒佩皮諾,他的那雙明亮的眼睛卻時刻顯露出憂鬱與期盼,他每週六都會靠在大門的鐵柵欄上,等待、盼望他的父母來接他,他是多麼希望父親的身影出現在自己的視線中啊!

電影的最後是馬修老師被迫解僱離開學校,當他走到校門口時,沒有一個學生來送他,是冷酷地校長把孩子們教室的門鎖上,不讓孩子們送他們親愛的老師,孩子們沒有辦法,只能在紙上寫好祝福的話語,疊起紙飛機,紛紛揚揚地從窗口扔下,同時從窗戶口還伸出許多隻搖擺的小手(窗戶高,露不出頭),這就是孩子們所能做的對恩師的最後的“告別”。我又一次被感動得落了淚...

我的內心不斷地叩問:教育的價值在哪裏?教師的價值在哪裏?這部影片給了我們很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