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別讓我走》觀後感

《別讓我走》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這部劇,我棄了又撿,撿了又棄,如此循環,最後還是磕磕絆絆地看到了最新的一集。

《別讓我走》觀後感

這是一部致鬱大作,正是這一點吸引了我看,也正是這一點使我多次棄劇,但還是這一點讓我數次棄了又撿回來。

整個故事都籠罩在致鬱的氛圍下,一個公開允許克隆人存在的社會,設施圈養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等到了合適的時候,把他們的器官捐獻出,恢復身體後再繼續捐獻,直到機體死亡。對於捐獻這個行爲,美其名曰“救贖”,對於捐獻者,美其名曰“天使”。聽起來很美好,人們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器官繼而延續生命,而捐獻者,區區的克隆人,就是家畜般的存在,無需顧及。

我不知道這樣的社會背景是對還是錯,但,這個故事是站在捐獻者的角度講述的。

假如你是克隆人,你是那個要將自己全身的器官,包括心臟,都要捐獻給別人的捐獻者,你會怎樣?

有的人想要逃離,翻過了圈養設施的高牆,最後被管理者捉回,立即解剖捐獻。

有的人想要反抗,偷偷組建反抗組織,向同伴、向世人宣講“人人生而平等”“克隆人也有活的權利”,最後被一網打盡,漏網的,選擇了自我了斷——至少我的命,我能自己決定。在生命最後的時間,在街頭流着血、拿着搶來的競選用的喇叭,孤立無助絕望無比地吶喊着“就算是這樣的我們,也想要成爲一個普通人,然後活下。如果實在不行,那麼,請將我們變得‘不會思考’吧。”

有的人選擇順從,只想好好地度過剩下的時間,任聽安排,任由宰割,就算是隻有一點點,也想盡可能地活得久一些。

於是他們成爲了見證者,成爲了留下來的那些人。親手將自己的朋友、愛人送上冰冷的手術檯,再親手將他們的遺體推進箱子裏火化,最後自己再“成爲”自己的朋友、愛人。

只有順從,才能活得更久一些。而所謂的真心相愛的情侶能申請的“緩期”,我隱約覺得,那也是個無望的希冀吧。

作爲那樣的存在,活在那樣的世界裏,被剝奪了自由、未來、希望、夢想。無論選擇哪條路,結局都一樣,再怎麼掙扎,也都是徒勞。

我棄劇的原因很簡單:再繼續看下,我就要完了。

而我撿回來的原因也很簡單:共鳴。

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也是活在和他們相同的社會中,同樣地,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每個人,不管你是誰,最後的結局都是死,大家都一樣。我們在看似存在自由和無限可能的未來的世界裏活着,可以追尋不同的夢想,可以愛想愛的.人,讀想讀的學校,做想做的事情

可是,冥冥之中,總有一股力量,一些約定俗成的觀念和社會的大多數規則,把你死死地掐在一個圈子裏。當你是孩子的時候,要聽長輩的話;當你是學生的時候,要好好讀書,不準早戀;當你是職工的時候,要對社會和家庭肩擔責任;當你到了一定年齡,要結婚,要生育……而一旦做不到這些“捐獻”,就會被自動劃分成異類,劃分成沒有價值的人,在精神層面上被驅逐出境。

你以爲你很自由,但其實你的路,都已經被釘死了。我們無法拒絕“捐獻”,而所有的希望和未來,都只不過是一個爲了讓自己好受點的謊言——這是我自己選擇的,不是別人強加給我的。

然而也像劇裏演的一樣,有的人選擇逃避,渾渾噩噩,活一天是一天,甘心當不思考的家畜;有的人選擇反抗,披荊斬棘,破壞規則;也有的人,選擇順從,向自己既定的命運屈服,然後成爲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規規矩矩地活着,最後死。

我們必將看着自己的朋友和愛人最後要因爲捐獻而死,耳中迴盪着撕心裂肺地叫聲:“不要離開我”“別讓我走”,所有的所有,都只能是無能爲力。只有這時才發覺,從小被教導的“你們是天使,你們肩負着拯救他人的使命,是天使啊”的荒唐言論,竟成了最強有力的精神依託。

可是,這是我的命運啊。你終究會離開我,而我,也不得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