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大綱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1

哈利的父母,用愛保護了哈利的生命,所以纔會有整個故事。愛在這部電影裏有着寬泛的內涵,師生情,愛情,友情,對團隊的忠誠,敢於接受挑戰的勇氣,都是愛的外延體現。

鄧布利多從哈利進入霍格沃茨以後就給哈利無微不至的呵護與引導,他面對孩子一樣的哈利,慈愛的目光讓觀衆們印象深刻。似乎鄧布利多就是光明與希望的化身,可到了決戰來臨的時刻,他卻選擇用結束自己的生命爲代價去拯救正義。讓人落淚的不僅僅是他的離開,還有他離開世界後卻依然對哈利的關懷,他依舊用各種方式給哈利留下很多隱蔽的線索,他依舊是那個讓哈利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去選擇勇敢地站起來的人。電影中,哈利無數次面對悼念鄧布利多的報紙發呆,他們之間這樣的一份愛,沉甸甸的讓人動容。

愛能感化一個人,能讓一個人學會忠誠,鄧布利多做到了。他用溫暖和信任,給了斯內普一個全新的人生。雖然斯內普不得不親手殺了他,但還是頂着巨大的壓力做着危險的間諜工作,這是斯內普的忠誠。鳳凰社的每個成員都是這樣,他們都能爲了扞衛正義而勇敢的衝在最前面,他們都覺得爲了團隊獻身忠誠的最高境界。

影片中,邪惡與正義的對比是那樣的鮮明。我們看得到伏地魔的邪惡、貪婪、自私,也看得到哈利的善良、忠誠、勇敢。死亡聖器只是一個書中特定的符號,真正讓哈利無敵的,不是他頭上那道疤,不是他手中那個和伏地魔配對的魔杖,不是他高超的魔法能力,而是鄧布利多教給他的——愛,這就是力量。伏地魔永遠無法明白自己總是失手的原因,和正義作戰,不可能會有勝利的結局。

魔法世界是虛構的,可是道理是真實鮮明的。行走在茫茫人海中,人們都在遺忘中銘記着,又同時在銘記中遺忘着,可是無論怎樣,我們要記得用愛去溫暖彼此的心,去提醒彼此記得傳遞心中的愛。認真的對待每一份友誼,忠誠的爲團隊而服務。

愛,就是力量,心中有愛,註定所向披靡。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2

快樂的暑假生活當然少不了看電影了,今天中午,趁着全家人都在午休,我又看了一部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精彩、有趣又刺激。

這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魔法故事。

故事講了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兒的奇遇。哈利·波特從小就很可憐,一歲時失去了父母,被迫在姨媽家生活。但姨夫和姨媽都是尖酸刻薄的人,所以他經常受到姨媽家哥哥——達利的欺負和侮辱。他堅強樂觀的在姨媽家生活了整整十年。

哈利波特的命運在過十一歲生日那天有了轉機。他收到了一封貓頭鷹帶來的很神祕的信。信上邀請他去一個叫霍格襖茨魔法學院去上學。對美好生活充滿嚮往的哈利·波特就這樣進入了魔法學校,接受專門的魔法訓練。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裏結識了兩個朋友,羅恩和赫敏。他們三人一起在魔法學校裏踏上了尋找魔法石之路……

這是一部很吸引人的電影,故事也很長,整整有150分鐘之久。電影畫面就像立體的一樣,很清晰,看着很過癮。故事中到處充滿着神奇的魔法,隨處可見驚險和刺激的場面。整個故事充滿的懸念,讓人忍不住看下去。

當哈利波特他們遇到危險時,我的心跟着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生怕他遭遇不測。幸好,他的好朋友赫敏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小魔法師,懂得事情很多,這可幫上了大忙,讓哈利波特一次次化險爲夷。

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當哈利波特要去魔法學校上學時,手裏的火車票告訴他要去“9四分之三站臺”去乘坐去“霍格襖茨方向”的火車。但實際在火車站根本就沒有這種幾分之幾的站臺。最後才知道“9四分之三站臺”的“門”就在9號站和10號站臺中間的牆上。在那裏人能穿牆而入。這簡直也太神奇了。

看到這兒我不禁在想,寫這部作品的作者的想象力是在太豐富了,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值得我學習。

我馬上想到了呼笑山莊的一個徵文題目《我到天上買地皮》。我一直想不明白爲什麼我寫不好(寫了草稿沒敢發表)呢?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是我的大腦裏缺少那種超級的想象力,我的思路還不夠開闊,想象力的翅膀還沒完全張開,當然就寫不出這樣的佳作啦。

我喜歡哈利·波特。因爲他是一個十分勇敢的男孩,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危險,都能堅持到最後。他機智,勇敢,在他身上有一種冒險的精神,凡事願意嘗試,敢於去冒險。他身上那種敢拼敢打敢闖的精神,還真像解放軍戰士。我還喜歡羅恩和赫敏。他們三個人就像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這讓人羨慕。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也迫不及待的想看這部電影了呢?那就不要猶豫了,趕緊看看吧,那電影絕對比我的文章精彩一百倍。

我真希望今晚能做個好夢,夢中和哈利·波特相遇,並和他一起踏上神奇的魔法之路……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3

今天,我們全班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從小沒有了父母,和他的姨父姨母生活在一起。在哈利·波特生日那天,一個叫海格的魔法師給他了一個驚喜,把他帶到了一個神祕的街道,在哪裏買了他需要的學習用具,把火車票給了他便消失了,哈利·波特到站以後就是魔法學院,他開始學習各項本領。

有一次,哈利和二個小夥伴去學校禁地找稀有的魔法石,他們經過了一種非常危險的、可怕的植物,只要誰碰到它,植物就會緊緊的纏繞他。最後找到了魔法石,最壞的魔法師—伏地魔也在爭奪魔法石,伏地魔其實就生活在他們的學校裏,哈利波特和伏地魔經過生死決鬥,伏地魔最後化成氣體逃跑了。

哈利·波特很勇敢、自信,別人遇到困難時幫助別人,遇到任何困難沉着冷靜,哈利波特,你的勇氣和自信讓我佩服,我也要向你學習。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4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哈利..波特之魔法石》這部電影,它講述的是哈利波特從小在姨母姨父家長大,姨母姨父只關心他們自己的兒子,並沒有關心哈利波特,魔法學校給哈利波特寄了許多封錄取信,都被姨父燒燬和撕爛,最終在海格的幫助下才進入了魔法學校。他們在魔法學校裏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他們的名字是赤敏和羅恩。哈利波特在學校裏當了找球手,還去參加了比賽,他騎着魔法笤帚在球場上追着球滿場飛,最終找到了球,爲集體得了150分,贏得了比賽。他們還打敗了想用魔法石恢復自己功力的地魔,爲學校爭奪了學校杯。

從這部電影中我學習到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堅持努力,就會取得成功。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5

昨天下午14:10,我去迎接着暑假最偉大的太陽…原本是這個樣子的,但是呢…哇~~鬱悶啊~~出了電影院我就只有無力,無助,無奈了~~

這個開頭的12分鐘的3D的確是震撼人心啊~~("恩,等票價跌了,我們有空再來看一次吧~~"這是我當時的心理感受~~)看完之後,我的感受就是,"哇,我絕對被騙了"這是看到現在最讓我失望的一部了~~雖然說這部的確是很難拍,但是,電影編導,你不要那麼省嘛,不該省的也省了~~請問,最後那麼激烈的精彩的打鬥場面到哪裏去啦?這個預告片做得實在是~~

基本上預告片的全部內容就是開篇的12分鐘~~我還以爲,電影開始先把預告片放了一遍呢~~愛情那段,真的是非常無厘頭的一段,無論是赫敏羅恩還是哈利金妮,都太無厘頭了,這個怎麼看也不像是愛情啊~~而且竟然花費了如此的筆墨。如果把這段省了,去着重描寫戰鬥,該多好啊~最後的戰鬥,實在是…什麼都沒有啊~~哪裏有打鬥場面啦?弄碎點玻璃,放了把火就好了?

斯內普的阿瓦達索命就這樣啦?整個學校的學生,老師,鳳凰社的成員們,你們幹嘛去啦?就最後舉起魔杖,完事啦?整部片子唯一的有一點點嚇人的鏡頭出現在鄧布利多帶着哈利去找魂器的時候,當哈利爲喝完黑魔法水鄧布利多去尋找清水時,湖裏慘白而瘦弱的死靈突然出現,強行把哈利拖入水中…唔,雖說哈利波特算是童話,一定要注意此類場景,但是,這個限制的等級也太低了吧~~唔…唔…哎,要是我沒有去I MAX怎麼辦啊?幸好我有看到那12分鐘的3D,否則,真的是要後悔死了~~唔…囉嗦完了,等吧~~明年的hp。據說還會將第七部分成上下兩部分,也就是說,2年才能看完~~唔,等啊等啊~又是一年的等待…就算這部再難看,還是禁不住要等…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6

昨天看了《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在這裏建樹自己的看法吧,《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電影觀後感。

電影一開始營造的天氣效果非常好,食死徒化成的黑煙穿過大街小巷的'景象很精彩,感覺就是把觀衆拉到了銀幕中。但是,哈利在火車站(地鐵站?)的餐館,和一個女服務生即將約會的情節有些無趣,有模仿現在的美劇的情節。

馬爾福母親的表演很到位,形象也不錯,和斯內普立下牢不可破咒時,可以清楚的看到她眼中含着淚花,卻始終沒有掉下來。

在斯拉格霍恩家裏的一幕比較經典,首先是斯拉格霍恩從沙發變成了人,穿的睡衣居然和沙發的紋路相同。還有就是鄧布利多恢復室內的擺設這一幕很精彩,顯然是經過特級的精心製作的。

去上草藥課時,我很布明白爲什麼哈利和羅恩要在拿書的書櫃裏搶起來,另外混血王子的這本《高級魔藥製作》似乎沒有起太大作用,至少電影裏面沒有表現出來。

在陋居,食死徒要襲擊時哈利跑了出去,金妮也跟着衝了出去…還穿着睡衣…完全沒有必要

《哈6》中對魁地奇球賽做了大量描寫,看得很過癮,就是羅恩做守門員時候的帽子(頭盔?)有些搞笑…

片中馬爾福的表現很到位,感覺很"冷",只是後來他被哈利用"鋒神無影"集中,沒有任何下文似乎有點有頭無腦,觀後感《《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電影觀後感》。

羅恩吃了原本送給哈利的裝有愛情魔藥的巧克力後表情非常好,讓人一看就覺得他目光呆滯,神態不正常…

赫敏的表現沒啥變化,不過羅恩那位"黏人女友"的表現着實不錯。

斯內普繼續他一貫低調的作風,好嚴肅啊…

再講講鄧布利多帶哈利到山洞裏拿魂器的那段,海上的波濤洶涌很有氣勢孤島的結構也不錯。湖中的孤島上的藥水應該是綠色的,電影中卻是黑色的,看起來總覺得是髒水,不是藥水…哈利往湖中舀水時被一隻手抓住真的下了我一跳,然後又有無數白色的死屍出現,這些形象讓我想到了《魔戒》中的咕嚕。後來鄧布利多用火擊退了來襲的殭屍(屍體)那一幕很豪邁,非常有氣勢。

商業大片嘛,就是一製作精良爲前提,演技上乘爲輔助,所以這部《Harry Potter》我看得還是滿意的。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7

星期六,我和媽媽乘飛機到了重慶。星期日,我們看了一部電影,正是有名氣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雖然我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上),但是這仍然讓我們看得津津有味。

這部電影講的是哈利,赫敏和榮恩團結起來去找佛地魔的魂器,並把它們消滅。只要把魂器消滅,佛地魔就會粉身碎骨。這些魂器分別是"金盃","王冠","佛地魔身邊的蛇納吉尼"和哈利自己。

首先,他們去一位有錢太太的金庫,想去找"金盃"。哈利感應到了它的位置,並發現了它,可拿到它並不容易。在這個金庫裏,碰到的東西都會不斷複製,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等到哈利艱難地抓住"金盃"以後,就立刻扔給榮恩,並用魔法出了金庫。

接着,哈利感應到第二個魂器"王冠"就在它們的魔法學院裏,就立刻去找一位教授,並從祕密通道進了學院。他們從學生那裏打聽到有一個已經去世的女孩和"王冠"有關,是她的媽媽製造了這個魂器。

於是,哈利便去找那女孩,並問她關於"王冠"的事,她告訴哈利它在一個有很多東西的地方。哈利去了學院的魔法庫房,感應到了魂器的所在,但他剛拿到魂器,拽哥馬份就帶着另外兩個學生來了,這時倉庫突然着火了,大火變成好幾條龍,向他們追來。哈利消滅了"王冠",垂着掃巴,正想走。

突然發現馬份他們三個爬到書堆上,快掉進火焰了,於是趕快轉頭把他們一起救走了。 他們跑去找蛇,結果看見佛地魔殺死了石內普教授。等佛地魔走後,他們走到教授身邊,教授給了哈利一滴眼淚。

後來,哈利走到學院裏的一間密室,把眼淚倒進一盆魔水裏,並把頭伸入水中。他看見很多以前的事情:石內普和哈利的媽媽小時候坐在一起;鄧不利多告訴石內普,哈利體內有佛地魔的一個鱗片,所以哈利必須死,而且要佛地魔親手殺死。哈利猛然擡起了頭,明白了所有事。他走出房間,碰到了榮恩和赫敏,哈利說:"你們去殺那條蛇,我去森林裏找佛地魔。"他們勸不住哈利,只好由他去了。

哈利到森林裏找到佛地魔,佛地魔把他殺死了。可佛地魔萬萬沒有想到,哈利其實就是他的魂器。哈利到了天國,碰到鄧不利多教授,教授告訴他,他應該回去戰鬥,因爲他體內的鱗片已經消失了。 在學院外,佛地魔向學生們喊道:"哈利波特已經死了,你們要麼加入我們,要麼死。"

尤於馬份的爸媽都在那,所以馬份第一個加入了他們。這時有一個男生——納威隆巴頓跛着腳走上前去,大聲說:"雖然哈利死了,但他永遠在我們心裏!"於是引着大家往前衝,榮恩和赫敏去殺蛇,但鬥不過蛇。這時納威在地上拾起一把劍,從後面把蛇的腦袋砍了下來。哈利頓時睜開了眼睛,去和佛地魔決戰,結果佛地魔沒有了魂器,一下子煙飛雲散了。

七部電影就這樣結束了,還真讓人捨不得呢!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8

在去霍格沃茨的途中,哈利聽說巫師監獄——阿茲卡班——有一個重點關押的名叫小天狼星布萊克的人。因爲據說,布萊克是伏地魔的忠實信徒,還曾用一句咒語結束了十三條性命。報紙上還說,布萊克已逃出阿茲卡班,準備伺機殺死哈利,爲他的主人伏地魔報仇。因爲十二年前伏地魔想殺死哈利,但沒有成功,自己反而遭受重創。據阿茲卡班的看守說,布萊克在睡夢中依然說夢話:“他在霍格沃茨,他在霍格沃茨。”

哈利·波特雖然身在霍格沃茨的城堡裏,既有朋友們的幫助,又有老師們的悉心呵護——當然,斯內普教授對他的態度還是那樣,馬爾福還是處處給哈利製造麻煩——但校園內危機四伏,哈利的生命時時受到威脅:許多噩夢讓哈利感到頭痛欲裂;攝魂怪在他身邊遊弋徘徊;黑魔法防禦術課教師盧平·萊姆斯教授給哈利上了幾堂抵抗攝魂怪的訓練課,結果他當場昏倒;有一次,布萊克甚至出現在了好朋友羅恩的牀邊。

一天,在學校城堡外,布萊克終於出現在了哈利面前。哈利爲了替父母報仇,決定與布萊克同歸於盡。可是出乎哈利的預料,布萊克竟然一味忍讓,並沒有出手。原來布萊克一直想殺死的人不是哈利,而是羅恩的寵物——斑斑。其實,斑斑是一個阿尼馬格斯,(阿尼馬格斯是指藉助魔法而變成動物的人)它的真實身份與盧平和布萊克一樣,是詹姆(即哈利的父親)的好朋友,叫小矮星彼得。

十二年前,由於布萊克對彼得的輕信,便把哈利父母的行蹤告訴了他,誰知彼得把這一切全告訴了伏地魔,導致哈利的父母被伏地魔殺死了。布萊克既爲自己而導致朋友的死亡而感到內疚,又對彼得出賣好朋友的行爲而感到憤怒,他決心親手除掉彼得。盧平讓彼得現出了人形,彼得向哈利承認了當年出賣哈利父母的惡行。哈利和盧平以及布萊克經過考慮,最終決定把彼得先送回霍格沃茨,再轉交給阿茲卡班。誰知,彼得又逃跑了。

我認爲彼得真是可恥。自己的朋友都出賣,那誰不出賣?而故事的後面,彼得還說他是覺得伏地魔強大才告訴伏地魔哈利父母的去向。出賣朋友本來就夠惡劣了,還狡辯,真是太可惡了。就算他說的是實話,那麼哈利和彼得的精神就剛好相反:哈利是充滿勇氣的,而彼得則是個膽小鬼。

看完故事後,我不由得發出感嘆:對於朋友的祕密如果能不透露出去,那算得上高尚;別人逼迫你說的時候,你透露出去,情有可原;如果你主動透露的話,那就是最低賤的做法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9

這部片子上映的時候哈利波特已經非常火了,爲了一些商業效果編劇加入了大量喜劇元素和相當大膽的改編。但有一些細節處理不當導致了嚴重的邏輯問題。

開篇哈利在牀單下練習熒光閃爍咒語,違反了未成年人不得在校外使用魔法的規則。(這條規則在所有七本書裏都被反覆提及,在第五本書裏面起着非常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哈利差點因爲校外使用魔法被撅斷魔杖。)讓我們假設編劇本來就是想在這一部裏忽略這條規則,可是哈利吹漲姑媽後費農姨夫就不應該威脅說“你不能在校外使用魔法”,哈利迴應說“tryme”,費農說“他們不會再讓你回去了,you have now here to go”這說明了未成年人不得在校外施魔法的規則還是存在的。電影裏面這麼自相矛盾的邏輯就算沒讀過原著也會發現的。

隱形衣對攝魂怪無效,電影裏開學的校長講話沒有說明,這就很容易造成誤解,爲什麼哈利在第一次拜訪霍德莫德村的時候沒有直接穿上隱形衣溜出去。在原著里正是因爲隱形衣是幫不上忙,twins才大發善心把地圖給了harry。

書裏面盧平上課的時候,是在博格特變成攝魂怪之前先擋住哈利的,他以爲會出現伏地魔。電影裏博格特都他媽已經變成攝魂怪了,哈利問爲什麼不讓他練習的時候,盧平卻說“這不是很顯然麼,我以爲會出現伏地魔”,都已經變成攝魂怪了啊!怎麼想的啊!

理論上阿尼馬格變形後衣服不會保留的,這點書裏沒有寫,但是第一部電影裏面麥格教授從講臺上由貓變成人的一幕說明了這點。同時蟲尾巴從斑斑變成人也沒有裸體,不知道爲什麼人變回老鼠的時候那身衣服就脫落了。狼人變身的時候衣服被撐破了倒還是可以理解的。書裏對阿尼馬格是什麼還有必須登記這兩點進行了說明,電影裏沒有,我覺得細細推敲還是有漏洞,沒看過書的觀衆不知道阿尼馬格的性質,可能會以爲他們還可以變成別的動物什麼的。

原書裏盧平帶着哈利練習呼神護衛的時候,哈利選擇的最強有力的愉快回憶不是來自父母,而是來自他被告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我不覺得電影裏做這樣的改動有什麼好處。因爲哈利本來就想不起來任何有關父母的事情了,只有恐怖的尖叫和綠光。不過這個不是邏輯錯誤。

同樣在本集沒有造成邏輯錯誤但對其他集有影響的情節還有:三把掃帚禁止未成年人入內。原書裏三把掃帚是很多聚會的主戰場,哈利在第四部接受採訪就是在三把掃帚。

三把掃帚老闆娘rosmertta爲什麼要和麥格教授和部長一起喝茶?原文是一羣老師在gossip,老闆娘在插話。

哈利穿着隱形衣在霍格莫德橫衝直撞地走,又留腳印,又撞到人的,第一不是他性格,就算生氣了他也不會這麼做。第二隱形衣雖然不是人手一件,但不是特別稀奇的東西,(他的只不過最好而已),他那麼魯莽,人們不可能猜不到是有人穿了隱形衣。他從蜂蜜公爵出來手裏拿着紅色棒棒糖。你說你是不是傻,你不把糖放在斗篷下面你怎麼吃?這不是bug麼難道?然後大家看到還不懷疑麼?

哈利波特從第一部開始晚上出門就會帶隱形衣的。學校有宵禁。偏偏這一次他不穿隱形衣,這是bug。只是編劇爲了安排他的地圖被發現,從而符合書裏的劇情。而書裏本來寫的是他在霍格莫德打馬爾福的時候隱形衣掉了,他的頭露出來了,馬爾福回去告訴了斯內普。

電影裏爲什麼盧平不用哈利教就會使用活點地圖,而哈利卻從來不問。書裏在結尾盧平說了自己就是月亮臉。電影裏明明有這個機會,編劇卻偏偏不讓盧平在告別的時候說出真相。電影裏大腳板蟲尾巴尖頭叉子月亮臉的名字出現了兩三次,其中有一次還羞辱了斯內普。如果沒有看過書的話,電影又沒有給出解釋,這四個名字就毫無意義,還不如不表現。尖頭叉子作爲詹姆斯牧鹿形象的化稱,又是哈利守護神的形態,其實是父子關係的一種神祕輪迴,不說出來,實在是遺憾。畢竟後面書裏還反覆提到四個人的友誼,與哈利父母的死,哈利對斯內普的看法,都有影響。

哈利在水晶球裏看到了小天狼星,這也不是邏輯錯誤,只是不尊重原著。羅琳在小說裏反覆質疑預言可以被學習的可能性。這是天分。茶葉水晶球什麼的都是扯淡。特里勞妮無論在小說和電影裏都被塑造成不靠譜的騙子形象,偶爾做的兩次預言卻都對情節發展有着莫大影響,這是因爲她曾祖母是偉大預言家,她被僱傭的原因也只是作出預言後她生命就有危險了,鄧布利多相當於把她保護起來了。

電影中能讓時間倒轉的項鍊是有鋪墊的。書裏和電影裏赫敏在這學期都表現得神出鬼沒,ron說了好幾次“wheredidyoucomefrom”。書裏我們讀到赫敏有這麼個東西,所以可以同時修幾門課的時候,回過頭可以聯想起來羅琳的鋪墊,而電影裏卻很難回想導演的鋪墊,因爲大概只有兩三次,ron問了這句話,觀衆很容易以爲是喜劇效果就給忽略了。

鄧布利多全7部電影裏都不夠好,鄧布利多的關鍵詞絕對包括幽默和優雅,兩個演員都沒有抓住他的神韻。太嚴厲了。鄧布利多這個角色幾乎每一部的電影裏都有漏洞。他是絕對不會在學生當中喊move!move!的。

但這一部對於熟悉原著的人來說其實也有很多驚喜,開學晚宴的合唱,全部電影的配樂,風景鏡頭,特里勞妮的演出。

書變成電影,肯定有細節缺失。說實話,只是書看得太多人都迂了,在這吹毛求疵而已。

在經歷了魔法、特技、三維足球、精緻的場景、完美的演員搭配和皆大歡喜的結局之後,很難再想像哈里波特還能有什麼新的突破。前兩部的成功給這一系列設立的基準不低。在走進影院的時候,多數波特迷期望的可能是故事的繼續。像007一樣,知道期望什麼,只要能保持相近的製作標準,兩個小時的享受是能保證的。

以這樣的期望,你會得到一個極大的驚喜。如果說前兩部中,大人會發現自己偷偷地和孩童分享童話的快樂,併爲爲此感到稍稍難爲情的話,在這部電影中,我們會因爲比小孩享受的更多而感到歉疚。“阿茲卡班的囚徒”是一部十足的情節電影,它在魔幻、特技、動作之上增加了劇情、懸疑和驚愫。轉折和意外使你很難猜到結果。其實你沒有時間去猜,緊湊的情節會一直牽着你走。這也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意見,它近乎沒有節奏,它用百米的速度一口氣跑完了三千,不給你片刻回味的機會。

相對於多數青少年讀物,哈里波特的精神寓意向來是現實的。在第三部中,這種現實由含蓄變得直接。不公正可以永遠延續,恐懼和弱點可以永無擺脫之時,正義和勇氣可能是別無選擇。在娛樂之外,從這部電影中得到更多的收穫,需要一定程度上心智的成熟。加上整部影片極度晦暗的基調,這不是一部適合十歲以下兒童的電影。不過,成人往往會低估孩子的領悟能力,JKRowling的成功一次次證明了這一點。

結論:三部哈里波特中最好的一部。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不建議看情節介紹過多的影評。因爲情節轉折的突然,一兩個關鍵的字句就能剎風景。

電影《哈利波特》觀後感10

《阿茲卡班的囚徒》,無論是原著還是電影,都是我最摯愛的一部。

原著早已看過不下十遍,清晰記得第一次閱讀是在小學五年級,十一年前。清晰記得第一章的名目叫“貓頭鷹郵遞”,清晰記得這一部的大多數情節都發生在夜晚和秋冬季,清晰記得其清楚地記得在這一部裏哈利又有了親人。

初中二年級,九年前,電影上映。

上初中時,我在外獨居,週末回到冷冰冰的“家裏”,六親疏離,生活似乎與快樂沒有什麼關係。

那時,家鄉只有一家電影院,在一條行道旁種着香樟的商業街上。它只有一個影廳,一部大片會連續上映大半個月,更有趣的是,這家電影院還不清場,中午買票進去,可以反覆看到晚上十點打烊。

似乎是那年十月的連續兩個週日,我都去那家電影院看《阿茲卡班的囚徒》,國語配音昨晚我才得知,是上海電影譯製廠翻譯的版本。這些年來,一直忘不掉那幾位配音演員溫柔的聲音。

如今,又是在十月的一個週末,心情一如當年,無意間找到了上譯廠當年配音的音軌,搭配着人人影視上下載的高清MKV視頻,再次回味。

時光如水,電影院拆掉再建,高樓碾壓香樟,少年也遠走他鄉。

我還清晰記得那條種着香樟的半里長街,哈利和赫敏溫柔的聲音,和年少無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