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28歲未成年》觀後感大綱

《28歲未成年》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28歲未成年》講述了28歲的涼夏身陷糟糕的感情生活不能自拔,意外“心智”重返17歲,並在17歲涼夏的幫助下認清自己、找回初心的故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28歲未成年》觀後感,一起來看一下吧。

《28歲未成年》觀後感

  《28歲未成年》觀後感一

有幸看了《28歲未成年》超前點映場。有一些小思考,也有不少意外的驚喜與收穫。以下,記錄一二。

看着小涼夏的時候,總會想起劉若英的一首歌,《給15歲的自己》。15歲也好,17歲也罷,都是單純而勇敢的年紀。永遠自信也永遠任性,生活在自己的夢想中,絕不妥協。

看着大涼夏的時候,會低頭看看當下的自己。捫心自問,我過得快樂嗎?我的夢想還好嗎?是的,我過得很好,好過涼夏。因爲,我沒有弄丟17歲的自己。

看着嚴巖的時候,會想起17歲時愛慕的人。一樣的放肆一樣的拉風,卻早已如那些花兒,散落天涯。

看着貓糧的時候,會偷偷代入枕邊的那個人。他未必如貓糧般事業有成,卻能夠給我愛與安全。他會笑笑地看着17歲與30歲交疊的我。我想,我的他,更像找回愛情的貓糧。

每個演員,都成功塑造了故事中設定的角色。大小涼夏的言行與體態變化,完全是兩個人!倪妮的表現十分精彩!原來,10年時間,我們和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會變得面目模糊!

茅亮先生的精緻與溫情,與霍建華亦十分貼合!三十多歲的年紀,事業的上升期,一切都剛剛好。當他緩緩向你走來,當他把哭泣的她摟在懷裏,當他被逼婚而笑得侷促,當他看到找回自己的她而面露讚許……生命中總有一個人,讓你無法抗拒。而那個人,愛的絕不會是一成不變、失去自我的你。

小涼夏喚醒了大涼夏,其實也喚醒了貓糧。我們的生活中,不會有小涼夏來幫你收拾一團亂麻的感情生活。唯有,讓17歲的自己,永遠在心裏。活出勇敢肆意的自己,活出夢想斑斕的自己,活出永不言老的自己!

  《28歲未成年》觀後感二

說實話,《28歲未成年》這電影沒讓我失望,主演的演技都在線,特別是倪妮的大小涼夏,本來就是兩個不同性格的人,轉換應該會有些困難吧,但她演的毫無違和感,這是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有些地方處理的不太好,甚至有點牽強不清楚,還好影響不大,但有個地方個人覺得非常好,就是大涼夏性格上細微的變化,剛開始大涼夏就是成熟的一名女性,後來因爲小涼夏變的也有些調皮,這點應該說跟最後表達的相呼應吧,我一直在你心裏,其實大小涼夏就是同一個人,雖然大涼夏表現成熟大氣但實際上心裏卻住着一個調皮可愛的小涼夏,這點變化做的非常好

  《28歲未成年》觀後感三

《28歲未成年》還算不錯,輕鬆喜劇,搞笑的地方還是挺搞笑的,全場笑聲不斷。

完全女性視角的片子,中心思想,女性還是要自立自強啊。

片頭很小清新,淡淡的水彩畫。幾首歌也很不錯,很應景。

改編得挺好,穿越巧克力道具運用得挺巧妙,和劇情結合得很好。

說起來女主顯然就是那種因爲感情失去自我的性格,她跟茅亮是這樣,跟嚴巖顯然也是這樣,會爲了他放棄一切,放棄自己的夢想追求,變成失去了自己的技能、只會躲在男人身後、懇求男人不要離開她的那種人。要不是巧克力時效過了,她就已經這麼做了,要追隨他去任何地方,要把一切都給他。所以茅亮這角色雖然不怎麼討好,但細究起來也不能怪茅亮,女主即使真的跟嚴巖在一起了,十年後嚴巖也會變成另一個茅亮。失去自我的人實在是太無趣了,越是苦苦哀求越沒有吸引力,別人即使暫時不離開也只是因爲不忍心而已。

所以還是要自立自強,有了自己的事業,有沒有男人就無所謂了。影片最後我差點以爲大小涼夏要自攻自受搞百合了,然而導演大概覺得還是要照顧一下主流價值觀,鼓吹剩女總是不太好吧,所以最後安排茅亮裸奔追回女主。然而這片子裏的男性總感覺只是物品或者說是道具,要這個還是要那個,其實沒什麼區別,大概就像是以前男性視角片子裏面的女性角色一樣吧……說起來這樣其實不太討好,男性觀衆肯定是不喜歡這種的,女性觀衆也未必吃這一套,大概某些女權妞會喜歡吧……笑

啊對了,回憶十年前的那一段,好青春好美好好有氣氛啊,少女心爆棚的感覺~雖然知道十年後感情多半會褪色,但還是很想擁有這樣一段回憶啊~

  《28歲未成年》觀後感四

《28歲未成年》從開始不多久就有笑點爆出,一直持續下去。 整個上半場看片會的觀衆都笑個不停,這個氣氛真是太棒了,而且一點也不是那種惡俗的搞笑,是那種很有質量的逗趣, 靈光一閃般的幽默, 從這個角度來說, 這確實是部成熟的商業喜劇片。然而這部影片做的好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讓人笑,更要讓人思考,讓人生出同理心,讓人在笑中含淚,在淚中感同身受。這纔是成功的喜劇電影。這部片子老實說超出了我的期望。在影片的後半部分,觀衆開始思考,開始把自己代入,特別是有情感經驗的女性觀衆,更容易受其感染。在後 30 分鐘,坐在我右邊的姑娘開始不停抹眼淚,我甚至能聽見她啜泣的聲音,也許她真的有類似的感情經歷吧。陪我一起去參加看片會的閨蜜,還沒談過初戀,依然看的掉眼淚了。她說,因爲她沒有談過戀愛,所以不是因爲這個哭;是因爲她看到一個女孩子的自我修正然後又聯想到很多......我突然意識到這真的算得上是個好片子,讓人笑、讓人哭、給不同的側面讓不同經歷的人產生不同的思考和聯想。

這裏面每個人似乎都沒有那麼討喜,可是隨着你跟從電影走進他們的生活,又覺得這些有着諸多缺陷的人,都可以被理解。我們從他們的生活中,體味到歲月的痕跡,感覺到一切都在隨着時間變化。不僅僅是大小涼夏的巨大差異,其實十年前後的茅亮(外號:貓糧)又何嘗不是如此?17 歲的涼夏,張揚無畏,敢愛敢恨,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不顧後果,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卻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28 歲的涼夏,小心翼翼,渴求安定生活,失去了很多獨立能力,面對漸行漸遠的感情,彷徨失措,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更不知道該如何挽回。10 年前的貓糧,羞澀中帶着熱情,奔跑在陽光中,那麼美好,那麼充滿感染力;10 年後的貓糧,謹言慎行、如履薄冰,說不出熱情洋溢的話,連安慰都是剋制的,比起無謂的幻想,他更在意的是怎麼解決問題。時間真的能改變很多東西,我們甚至難以分辨這種改變是好還是不好。影片放到一半的時候,我對閨蜜說,真的難以想象 10 年後的我們各自是什麼樣子啊?其實,我更想說,10 年後的我們會是現在的我們所喜歡的樣子嗎?

這部影片很巧妙的構思在於 17 歲的涼夏和 28 歲的涼夏是在時空間穿梭的兩個獨立人格,她們彼此不理解、彼此鬥爭、彼此從對方那裏爭奪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最終她們又彼此和解、彼此擁抱。歲月總是讓我們回顧以前的自己,並對年少的自己評頭論足,但這部電影讓我們有機會發出一個疑問,我們又將怎麼看待未來的自己呢?歲月到底讓我們變得更好,還是更糟;更成熟,還是更迷失?

要了解涼夏,就要提到貓糧。貓糧沉穩、剋制,言語不多。他的愛埋藏在生活的層層重壓之中。其實他對涼夏很包容,包容她惹出的種種麻煩;他很有修養,至始至終,說不出任何蠻橫無禮的話;他也很溫情,面對涼夏惹出的爛攤子,他的憐惜永遠大過責備。情侶會最終成爲夫妻,所有的愛情也會漸漸過渡到親情,而從影片一開始,貓糧和涼夏就處於一個尷尬狀態:十年的時光,生活已將愛情漸漸消磨,而他們還未正式成立家庭,意味着他們還未建立起親情。這種“愛情已逝,親情未達”的狀態下,貓糧對涼夏的任何態度都順理成章了。他的猶疑、他的緘默、他的默默關心、他的徘徊和反覆。當愛情的熱度減退,一切始終要落地在生活之中。所以纔有貓糧對投資商的曲意逢迎,纔有貓糧必須要有的事業心。三十多歲的貓糧,不再會刻意營造浪漫,甚至對於熱烈的'感情都會採取冷淡的態度,他只會踏實努力地工作,像個男人一樣,默默承擔工作中的困難和落魄,所有別人拿來浪漫的時光,他都拿來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他不夠可愛,卻又有很可貴的一面。他給人帶來痛苦,又給人帶來安慰。他不知道還要怎麼繼續,可又難以主動啓齒。他期盼改變這一成不變的生活,卻又無法改變。他說不出傷人的話,卻的的確確刺痛了那個等待他的女孩。他想要結束這段感情,卻又有一份對曾經承諾的責任感。直到涼夏貿然的“逼婚”,讓他終於說出“分手”兩個字,但是當涼夏抱住他,哭着乞求他不要分手,他也只能輕輕地答應她 “好的” 。他讓涼夏失望,卻又始終不忍讓涼夏絕望。這是他的善良,也是他感情上的不成熟。我專門和閨蜜討論貓糧,我的閨蜜不喜歡貓糧的猶疑,卻又覺得可以理解貓糧的一切。好的電影,不一定出現美好無缺的人設,但一定要出現現實的人設。貓糧,是一個現實中充滿矛盾和無奈的人。通過他,折射出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情侶間被生活消磨後所面臨的困境。

而造成這樣態度的貓糧,28 歲的涼夏要負不少責任。彼時涼夏全然的依賴,並不適合貓糧的生活。貓糧並不寵溺依賴自己的女人,卻欣賞自立自強的女人,並會爲她由衷喝彩;而涼夏苦苦想挽回這段感情的信念,又讓貓糧不能決絕地和她分手。不知道他們這十年是如何度過的,但可以想見,這十年必是兩個人共同的挫磨和疲沓。然而一個28歲的大女孩,她渴求安定生活,她嚮往婚姻,她愛得那麼深,那麼卑微。我們沒辦法責備她,只有愛憐,只有嘆息。事實上,整部影片,我都不想責備任何人。每個人都有無奈和掙扎的一面,每個人也都在自我修正。但是,女孩呀,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因爲陷入在愛情裏而忘記了提升和充實自己。28歲的涼夏,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也消磨掉了自己的才華和靈氣。哪怕是當她最心愛的人終於轉過身來有求於她的時候,她是多麼想幫助他,她是多麼想證明自己,然而她都沒有了那個能力!這一幕,是以喜劇的形式呈現出來,但是我相信很多觀衆和我一樣,我們因爲這巧妙的逗趣而大笑,但這笑聲中是帶着幾分心酸的。真正活出了生命力的女孩,不單單有付出愛的盼望,還應有付出愛的能力,她應該充滿獨立人格的魅力,她和愛人彼此成全、彼此成長。

而那個調皮任性的小涼夏呢?她像風一般自由和肆意,正是每個人那段獨一無二的青春歲月。她跳呀,笑呀,闖禍呀,鬧騰呀,在地鐵上遇見一個男孩,就能引發一段感情,盲目、衝動,卻也無畏無懼。她的優點和缺點都那麼動人,你可以不欣賞她,但你真的很難討厭她。生活和愛情還沒有將她“回爐改造”,她和嚴巖騎在摩托上絕塵飛馳,將現實遠遠拋在身後。只有她,能將活力,能將夢想,能將勇氣帶回給28歲的涼夏。只有她能教會28歲的涼夏:生活中不是隻有身不由己,還能有獨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然而她只能和28歲的涼夏合爲一體,卻絕對不成取代28歲的涼夏。因爲一個28歲的女孩,不能只知道無拘無束,不能那麼不顧後果。17歲的涼夏和二十多歲的嚴巖,都未經過生活的真正磨礪,沒有足夠的閱歷給他們帶來的責任感,沒有足夠的智慧能把握做事的分寸,也沒有足夠的成熟讓他們知道考慮別人的感受。28歲的世界其實是容不下17歲的涼夏的,跳出電影,現實中,其實不會有那麼好脾氣的貓糧去包容17歲涼夏的屢次胡鬧和惹禍,也不會有那樣不顧及自己面子的高總。你看,即便涼夏的死黨閨蜜白曉檸,嘴上雖然說着更喜歡17歲的涼夏,但她實際卻是一直站在28歲的涼夏這一邊的啊。

二十八歲未成年啊,二十八歲的女孩,有勇氣、有盼望、有獨立人格、有一方夢想去追尋,但也知道妥協,明白生活的不易,她體諒、她有耐心、她不卑不亢,並且知道怎麼纔是有力量的愛意。

PS: 最後的彩蛋真是驚喜啊,除了看得我這個花癡少女一臉鼻血(華哥,你也真夠放飛自我的~難爲你了~),我還深深感覺到,貓糧真的很愛涼夏啊,而涼夏也仍舊那麼愛着貓糧~~隱約中,他們倆似乎又回到10年前,依稀里那種熱情陽光、勇敢無畏的樣子。

歲月啊,終究把最好的還給了他們。

  《28歲未成年》觀後感五

《28歲未成年》全程水準在線,畫面音樂剪輯色彩臺詞,沒有短板,非常成熟的商業片。梗轉接的特別巧妙,17歲和28歲互相拯救,太戳了。

詳細的我就不劇透了,畢竟還沒有上映。也許上映後會來繼續補充下。

先說說28歲未成年給我印象很深的幾個點。

一是音樂。

電影出現的兩首原創歌,都不激烈。清新,舒緩,懷舊,開場曲伴隨水彩畫面出現,非常民謠,畫面如美夢,歌詞卻是:如果讓我重頭找,難料,努力把我的棱角磨掉,畫筆變成肥皂泡洗掉,那個終點怎麼還到不了。天真的口吻,疑惑的問句,現實的心酸。

中間小涼夏在酒吧跳的宿舍之歌,好像是陳慧琳的花花宇宙?好懷舊啊2333

更多更多渴求 會有更多報酬

更高更高享受 爲什麼不追求

每天有新星球 發揮你小宇宙

趁火勢加風頭 有勇氣請追求

一聽這首歌我也忍不住要跳起舞來了,燈紅酒綠的酒吧,瞬間變成了懷舊又活力滿滿的清新範。小涼夏真是非常可愛。

還有一首歌是大小涼夏切換努力畫畫那裏,那首歌有點迪士尼動畫的感覺。

歌詞都很恰到好處,很貼劇情。

二是畫面。

特別喜歡整部電影的畫面色彩。張末不愧是張藝謀的女兒,把畫面的美感發揮到極點,也實在會拍女性。17歲小涼夏出現時的暖色調,現實的冷色調。色調上的暗示,還有無處不在的,和女主畫手身份呼應的繪畫,那個流淚的畫像,實在震撼到我。

倪妮在電影裏面真的是美到發光,美到眩暈。更難得的是,不會因爲這份美影響劇情。

三是剪輯。

電影並不長,只有一個半小時,但看完卻覺得信息量很豐富。就是因爲電影的剪輯,非常擅長用鏡頭暗示,充分的留白讓觀衆自動補完。舉例來說,要拍女主做一件事,電影不是鏡頭一直對準女主拍着她做完,而是前面給關鍵物件一個鏡頭,後面就直接轉到事件結束後果,然而觀衆一看就理解中間故事。再舉一例,男主女助理的感情暗線,電影並不多給她筆墨,然而最後涼夏畫展發言鞠躬後,畫面掃過男主,又掃過她的臉,一切盡在不言中。這種運鏡和剪輯的含蓄和留白,我非常喜歡。

第四電影的服裝和佈景。

不知道why中國拍現代都市女性的片都一股落後時代十年的感覺,這片讓我鬆口氣。女主造型從小涼夏的帥氣不羈街頭風,到宅家畫畫時慵懶文藝的oversize大毛衣,到參加婚禮酒會畫展時優雅動人的禮服,還有打網球的運動裝,哇!審美太上線了!又時尚又符合角色的年齡切換和場景。

電影裏的房間裝修,也很現代,那個小小的鬧鐘,現代極簡風,很貼男主個性。細節上蠻用心。

最後講講劇情。裏面兩條感情線很有意思。很有亦舒的感覺。

大涼夏和貓糧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亦舒《我的前半生》的前半生。女主辛苦維持完美姿態,妝容服飾家務樣樣一絲不苟,連做早餐煎雞蛋都要煎個心型(那句開場獨白,三千六百天……我忍不住想大罵男主,你知道這有多難麼!每天在你起牀時就梳妝打扮好還做好早餐,快來一打這樣的對象給我!),男主卻嫌棄生活一成不變,缺乏新鮮感。嘖。等到女主自我拯救成功,又幡然醒悟追上來。倒也不是渣,就是現實。但是男主人設還是好的,並不是《我的前半生》裏涓生那樣油膩膩唯唯諾諾庸俗中年男,而是現代成熟事業精英男,隱忍剋制,也默默包容涼夏做了不少事。所以電影結局儘管半開放式,最後結果也是並不意外的。

大涼夏的這條感情線,整體拍的非常成年人世界。整體都剋制,成熟,點到即止,大家都彬彬有禮,進退有度,女主背後崩潰的要死,人前還是撐着微笑。連逼婚和哭求挽回感情,都沒有難看到破罐子破摔。女助理的暗戀,不到那一個鏡頭,也是不露出一點端倪。亦舒說,做人最要緊姿態要好看。哈哈哈。

小涼夏這條線就是鮮明對比,當然從王大陸這邊看來,就是28歲大姐姐若即若離玩弄我這純情少男的心。但是從小涼夏來說,她卻是付出一切抓緊時間去愛去感受,這裏大小涼夏的人設就重合了。17歲的感情線就是亂七八糟敢愛敢恨,出現第三個人的時候都是當面告白撕逼,和成年人世界對比鮮明。小男生也不是渣,就是不成熟。不成熟的對象,不成熟的處事辦法,最後不成熟的時機。然而青春是動人的,坦率,真誠,少年少女怎麼都是美美美。鏡頭一拍到這邊小涼夏這條線!譁!地鐵上眉目流轉暗暗的瞄,坐在機車後座飛揚,廢棄的工地高樓爬上去看大北京的夜景,露營躺下來看星星……

唉呀一定要說閨蜜這條線,邊看我基友邊掐我,“你看!這纔是閨蜜!親生的!”閨蜜這條線真的是很戳,《我的前半生》子君和唐晶,《流金歲月》蔣南孫和朱鎖鎖,這條閨蜜線就很有這個味道。互相扶持,互相吐槽,果然只有女作家和女導演才懂得,女性要自我成長,怎麼離得開閨蜜呢。特別煩黑閨蜜的電影!!!

最後再來點題下,爲什麼說很有亦舒範兒呢,因爲我感覺亦舒的早中期小說,可以說是香港職業女性最輝煌的那一段時間的寫真。現在大陸的中產職業女性,也到了這個階段。所以看起來她的文,就很有共鳴。而這部電影的主題和審美,也是十分亦舒式的女性的自我拯救和成長。男性在故事裏,都是比較象徵性的。就像亦舒小說裏,永遠有一位家明。

  《28歲未成年》觀後感六

28歲經常會忘記17歲、18歲的初心,通過魔幻巧克力這一介質,女主涼夏找回了當初擁有夢想的自己,也希望通過這個故事來告訴觀衆們是否還記得當初的自己,有點兒當年老男孩的感覺,不過這一次女主是陷在了情感的漩渦裏~

戳中了很多現代人的痛點:大齡未嫁,迷失自己,找不回當初的夢想等

1、老幹部霍建華近幾年的影視作品口碑都不錯;2、王大陸憑藉去年的《少女時代》收穫了一票女粉絲,很多人覺得王大陸就是自己初高中會喜歡的類型;3、倪妮和馬蘇組成的閨蜜cp還蠻養眼的、也是裏邊的笑點擔當

故事完整,節奏緊湊,時不時爆出笑點,倪妮出演年齡反差大的角色演技ok,沒有讓人陷入尷尬

1、張末首部導演作品;2、老幹部霍建華裸奔;3、倪妮出演年齡反差大角色,17歲與28歲考驗演技和心態;4、馬蘇顛覆形象出鏡,演繹神婆、齙牙黑框妹;5、現代人陷於迷失心態的一種直擊;6、找回初心

  《28歲未成年》觀後感七

“哭成傻瓜,笑回少女”。不得不說這句話真的是很好的總結了電影的感覺,有笑有淚

28歲好像還能算是青春最後的尾巴,這個年歲裏的我們可能是慌張的,還沒能完全看到未來的樣子;也可能是平淡的,已經按照既定的路線走到了最安全的時候;也可能是無趣的,看着自己的青春時的激情一點點褪去根本攔不住。而28歲的涼夏好像全部都有。

和男友茅亮相戀十年卻走不到結婚的這一步,生活裏除了這個男人沒有自己,沒有激情也沒有什麼夢想,只是小心翼翼在過着重複的日子。這時候一顆帶有魔法的巧克力改變了突然出現在她面前,吃了它就會穿越成17歲的自己。在那個17裏涼夏有激情有夢想,想去做一切精彩刺激的事情,想盡情的瘋狂想認識這個世界,不會擔心以後不會畏首畏尾,想到就去做了,她喜歡上了完全不同的男人,她看不上現在涼夏的生活、看不上她喜歡的男人,同樣現在得涼夏也不理解她的衝動和不顧一切。總之大涼夏需要小涼夏來挽回她的愛情,而小涼夏也需要大涼夏讓她活在愛情裏。她們不得不彼此緊緊的綁在一切,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笑點,她們彼此捉弄彼此成長,漸漸的大涼夏找回了那個有夢想的自己,而小涼夏也爲了愛情真正的做到了一次“飛蛾撲火”。

在最後她們分別的時候,我很感動不自覺地就淚目了。沒有飆淚只是淡淡的感傷,就好像是青春註定留不住,人總要向前走。年少的時候我們可能是肆意妄爲的也可能是乖乖的,但我想28歲的你我一定都沒有那麼多的鋒芒,我們都被時間和經歷磨去了棱角,沒有了那些天真多了一些世故。但如果我們一早知道28歲的時候會是這樣的,會不會選擇一個完全不同的17歲呢?好好談一場戀愛,來一場旅行還是要做更瘋狂的事情?

如果真的可以那就來一次完全不同的17歲吧,讓青春的記憶變的特別一點,瘋狂一點,也讓28歲的自己沒有那麼多的遺憾。但真的可以重來一次麼?原來並不可以。我們能做的只有讓17歲的自己永遠住在心裏,記得再慌張也不要害怕,再平淡也要堅持,再無趣也要保留夢想,即使我們不得不變的世故也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我喜歡張末導演的風格,清新細膩,很貼近人心。也很喜歡倪妮的表演,大涼夏的謹慎小涼夏的瘋狂都很有特點。我也喜歡馬漂亮,作爲女閨蜜她一半是智囊團,一半是笑點擔當。而華哥飾演的茅亮,有着這個年紀都市的人所有無奈,爲了事業不得不去迎合和世故,在經歷了十年的愛情裏過的平淡但也害怕未來的就這麼平淡下去。但如果說我最喜歡的是警察蜀黍和司機蜀黍也是與衆不同吧,果然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這兩個角色戲份不多但很亮眼哦。

我想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電影,已經過了青春期的人,會想要找回那個年輕時的自己;而還在青春年華里的朋友會更加珍惜和享受現在的時光,因爲這樣的日子真的一去就不復返了。

  《28歲未成年》觀後感八

看完片出來,不約而同哈哈大笑“好做作”!是的,影片有的情節或者說表演,讓28的我們覺得有些矯情和做作,但這不是影片有硬傷造成的尷尬,因爲回過頭看看10年前的自己,總有些連照片都能看的出的矯情時刻,這是時間帶來的轉變。而相反,影片作爲導演的處女座,難得地不生硬。

現場估計有大半,衝着華哥去的(包括我),卻意外get到王大陸(zui)的好~

之前看過他走紅的那部《我的少女時代》,可能已經跟90後有界限了,完全沒有共鳴,而且與白嫩的柯景騰相比,高配版宋小寶(這麼說會被砍麼?但其實宋小寶是我男神)圈姐姐粉的能力還有待商榷。但是到了《28》中,王大陸飾演的嚴巖,帶着剛剛成年的不羈和自以爲是的成熟,不浮誇不張揚,卻是恰到好處地和現實對號入座。或許在被電視劇圈的小花小生迷了眼的時候,一些在銀幕上默默成長的新生代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華哥麼,靠臉就還能再看一遍~~~(捂臉)而且在回憶的戲份中有突破,希望能跳脫電視劇的框架獲得更大的自由。

女主,大家好像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信任。

雖然過高的起點之後,倪妮走起來文藝小清新的路線,看上去沒有太高難度的挑戰,但好在,也沒有讓大家失望過。所以,對於女主發揮的遊刃有餘,大家的反應都比較平靜。《28》歲的難度在於28與17的跳躍式無縫切換,要讓觀衆明顯地看到兩個身份的差別又不能用力太猛,儘管有的地方有開頭說的浮誇,但整體上還是要給喵總打高分的。

整個影片,或許就像一次自省,28歲的你翻開了17歲的日記。

17歲的時候,我們幻想10年後,或許指點江山、或許衣冠楚楚,但是當28歲到來的時候,你發現,夢想依然是夢想,只是你已經學會向現實妥協。時間帶來的潛移默化讓我們無從察覺,而電影將這兩個場景拼接就顯示出強烈的對比,17歲的你會對28歲的你咆哮,而28歲的你也總是頭疼年輕時候的“出格”~

“不忘初心”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堅持,好在電影沒有逼我們“從頭再來”,而是站在現實的情境裏,試着找回一些對抗時間的勇氣。

這不是一部青春片。現下的國產青春片,如果三觀正都是值得拎出來說的優點。好吧,我覺得這不是一部青春片,但確實三觀還挺正。閨蜜是閨蜜沒有變成小三,分手是分手不是男主出軌,雖然現實的大戲讓我們接受編劇其實一點都不浮誇,但是普通人的生活裏這種普通的情感還是能夠引起共鳴,不是誰和誰都會一言不合撕一場逼。

而且在生活中,可能有更多人,像“四眼白”(馬蘇)一樣,是故事的見證者,總是給閨蜜當一當“狗頭軍師”,普通而平凡,也會隨着時間變得更好,有不強烈也不算平淡的17歲,就像你和我。

在這個大片扎堆的月份裏,來一份文藝小品,不刺激不燒腦,平復一下加速的心跳~

  《28歲未成年》觀後感九

看了超前點映,比想象中好太多,不是無腦圈錢的愛情片,能感受到導演的誠意,是真的想讓我們從片子裏能獲得些什麼。作爲張末的處女座,片子質量已經很不錯了。

倪妮算是小花裏比較特別的一位了,提起她來,除了《金陵十三釵》,應該就想不到其他了。但是在《28歲》裏,卻Get到了倪妮的演技,不管是17歲的青春莽撞帶點小俏皮,還是28歲的成熟優雅帶點小無助,都詮釋的很好。笑點很多,淚點也有。28歲左右的姑娘應該會很喜歡。

但是太過理想主義了,很少有人可以在28歲的時候重新拾起17歲時的夢想,並且一步成功。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都是在時光裏被歲月蹉跎着不成了樣子。

PS.王大陸和霍建華演的兩個男主人設都不怎麼樣,反而馬蘇演的二逼閨蜜很不錯,身邊有這麼一個陪着你從青春走向成熟,走過十年,依舊陪你的閨蜜,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推薦!算是同類型影片裏很不錯的一部了,值得一看!

再PS.倪妮演的小涼夏好好看,青春無敵無所畏懼的樣子,看着好爽。

  《28歲未成年》觀後感十

二十八歲未成年,對這部片子還是抱有挺高期待的,看完之後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仔細想了想,編劇導演演員等等都在線,全程節奏也算明快,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至於說不清的感覺,大概是前半段看下來着實驚喜,笑點十足,被大小涼夏的碰撞勾起興趣滿滿,感覺輕喜劇加含義雋永結局的路子妥妥的,後半段卻有點套路+雞湯

十七歲的涼夏勇敢做自己,不愛貓糧先生,愛上嚴巖,最後在愛裏迷失自己,二十八歲的涼夏,愛上的是貓糧先生,但心理上似乎仍然未成年,仍然在愛裏迷失自己

十七歲的涼夏單純可愛,影片中刻畫的有個性有特點,二十八歲的涼夏作爲主角,面對十年前年輕無畏,才華橫溢的自己,再看看十年後蒼白貧乏等愛的自己,要經歷心理上的成長與轉變,本該複雜多面得多,可惜影片中的表現卻顯得有點簡單平面,認知轉變的情節也單薄了些

讓我有點糾結的是,一個找回了自我的大涼夏,在影片後半段又爲什麼會讓十七歲的自己再去追逐嚴巖呢……是因爲即使成長了仍然覺得年輕就應該爲愛奮不顧身嗎……看到十七歲的自己失戀流淚,又怎麼會衝到酒吧怒髮衝冠潑杯水斥責你不知道她有多在乎你嗎……二十八歲的涼夏,難道不是應該微笑着對嚴巖說,不要說你要的我給不了你,我要的你也給不了我,我們都還太年輕嗎……

可能是我打開的邏輯不對,總覺得一個人成熟了,大抵是很難再爲愛奮不顧身的,我們應該一直保有的對生活的熱情與初心也不能簡簡單單描繪成爲愛情爲自由不顧一切的樣子

也可能是與我自己的預期不一樣,很難想象一個人的成長只是看到過去勇敢無畏的自己就能找回初心,過去的自己很多時候並不會比現在的自己更好,就像小涼夏,勇敢去愛,依舊爲愛迷失,成長在更大程度上似乎應該是找回初心,又學會同現在的自己和解,接受現實,勇敢面對,活出自我,電影的前半段看到了十七歲和二十八歲的涼夏互相交鋒,後半段卻似乎變成了十七歲的自己感動自己,二十八歲的自己改變自己,最後兩人抱頭痛哭……

倪妮演戲挺不錯,之前看金陵,倒沒印象她演的特別出色,這部戲她在十七與二十八歲間自由轉換,揮灑自如,反而印象深刻了許多

霍建華的貓糧先生真是帥出天際,雖然發揮空間有限,角色定位不甚討喜,表演也中規中矩,但是他貢獻了整部戲裏我最喜歡的橋段,涼夏與貓糧先生與iPad

雖然沒有如我期待的逗逼到底,結尾在觀衆心裏留下可自行體會無需言明的深意,電影還是十分有趣的一部電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