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2016通州榜樣觀後感

2016通州榜樣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導語:“2016通州榜樣”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層層舉薦、月月上榜、全媒傳播,宣傳樹立了一批“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榜樣人物,在全社會掀起了“人人推薦身邊榜樣,人人學習榜樣事蹟的熱潮。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2016年通州榜樣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6通州榜樣觀後感

  2016通州榜樣觀後感心得【1】

孟繁信,男,1956年6月生,於家務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於家務回族鄉的百姓,提起於家務中學這七年取得的成果,沒有一個人不點頭稱道。家長們認可的,不僅僅是孩子們中考成績的連年攀升,由一個“中考嚴重失利,師生大量流失”的薄弱校,成爲連續三年受到區教委表彰的“畢業班工作優秀校”,更是因爲這裏的教師愛生樂教,學生仁孝善學。傳統文化在這裏繼承發揚,聖賢思想在這裏得到實踐。這一切,都源於通州區骨幹校長孟繁信同志,他三十九年紮根在農村教育的沃土,修身正己用心爲師,引傳統文化源泉潤澤師生心靈,追尋家規家訓家風,提升地區文明。

  一、修身正己 39年奉獻在農村教育的沃土

1976年1月,孟繁信同志高中畢業後被小務中學留校任教,擔任高中、初中物理教學工作,沒有經過教育學心理學培訓,更缺乏系統專業知識的他,與學生相約共同成長,晚上自學,白天講授,在實踐中探索,且教且學,且行且思,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物理教學之路,所帶班級的物理教學成績總是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1995年,孟繁信同志調入柴廠屯中學,開始從事行政工作,他深入課堂聽課,走進家庭瞭解師生情況,雙休日心繫學校安寧,寒暑假籌劃校園建設、教師培訓,成功地擔當起學校教育方略的規劃者、教學教研的引領者、文化文明的實踐者,“力爲教育教學所用,情爲師生員工所繫”。他曾經說,“一天不進校園,感覺心裏總是空落落的。”所以,無論在柴廠屯還是於家務中學,幾乎每天早晨,你都能見到孟繁信校長身着一身陽光,站在門口迎接師生的到來。

1996年10月的一個早晨,他騎着摩托車去上班,迎面開過來一輛機動車,速度很快,爲了躲避,他盡力右拐車頭,整個人都飛進溝裏。忍着鑽心的疼痛,他爬出溝,迷迷糊糊騎上摩托車又向學校駛去,騎了一會兒,忽然發現是奔小甸屯方向去了,再調轉車頭奔回學校時,已經遲到了。當教師們看着下嘴脣流着鮮血,頭已摔破的孟老師,都圍過來嗔怪地說:“都這樣了,爲什麼不去醫院?快去吧!”而他卻拿起聽課筆記,走向了教室。

第二天,他足足用了十幾分鍾才挪到牀沿,由家人攙扶着騎上了摩托車,堅持上班。月底,孟繁信堅持按照制度扣考勤費2元。也許有人認爲,他這樣做很傻,但孟繁信同志39年如一日,踐行着他“勤勉奉獻”的座佑銘,將自己的一言一行化作了一種無聲的影響、無言的力量,感染、帶動着每一名師生,用教師的話說,“孟校長用勤勉的作風和赤誠的精神,帶動了我們的工作熱情。”

  二、以文化人 辦當地百姓滿意的學校

教學質量高低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是決定當地百姓是否滿意的焦點。在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孟繁信同志始終守住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推行目標管理,緊扣“兩點一練”,針對學情,制訂教育教學計劃,相機滲透美德教育,啓迪學生智慧。歲月不居,天道酬勤。於家務中學連續三年成爲通州區“畢業班工作優秀校”,喜獲“北京市第二批學校文化示範校”和“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範校”殊榮。

長期工作在農村中學,孟繁信見慣了學生的缺失信仰,缺少規矩,缺乏進取之意,以自我爲中心,冷漠消極,厭學厭世,他深知“立德樹人”責任的重大與艱辛,那麼,如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怎樣“辦當地百姓滿意的教育”?這是他始終深思的問題。細細想來,孩子們道德失範現象背後其實是傳統文化缺失。孟繁信校長說:“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充滿了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大智慧。身爲中華兒女,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孟繁信校長征求聽取師生建議後,爭取到了市區鄉政府和教委大力支持下,用七年時間打造了“一場(孔子文化廣場)兩廊(孝道長廊和民族團結廊)三亭(行健、明德、勢坤亭)十廳(仁、義、禮、智、信、善、節、勤、正、和十個儒學展廳)”校園文化體系,讓學生時時聞聖訓,處處見箴言。

在他的倡議下,我校創編了《中華傳統美德與現代做人教育》等十本校本教材,開設每週一節的“崇德悟道做人”校本課程,舉辦了每年一屆的 “傳美德、誦經典、潤心靈”校園藝術節,語文課上讀、誦、講《論語》,音樂課上學民族樂器,學唱《孝親敬老歌》,國旗下講話後添加“我對聖人說”傳統文化學習……於家務中學的學生在日日浸染中,成爲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

“爲父母講一個孝道故事、爲父母端一杯茶、爲父母做一次家務、爲父母洗一次腳……孝心不分大小,行孝貴在堅持”孟校長常常這樣教導學生。東垡村一個家長曾寫信給孟校長表示感謝,她說,自己的孩子過去連掃帚倒了都不扶一下,現在竟然搶着洗碗;以前孩子總嫌棄爺爺奶奶羅嗦,現在不但笑着聽從他們的教導,還給爺爺講孝親故事,爲奶奶洗頭、梳頭。在學校倡導“四個一”行孝活動後,她第一次爲爸爸洗腳,從不落淚的孩子父親一直眼含淚花。

  三、以文弘道 追尋家規家訓家風

“走啊,上學去!”“哎,等一等我!”從09年開始,每學年總有那麼兩天,很多中年人笑逐顏開地走進於家務中學,走進“傳統文化大講堂”。孟繁信提出教育必須走進家庭,走向社會,他說,“教育的極致是無聲的影響,是生命對生命的呼喚與點燃。而家庭是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是首任教師,大人無意間的'行爲,給孩子帶來的可能是關乎一生的影響。”2010年10月,孟校長創立了由23個自然村村支書和部分區鄉人大代表、家長代表組成的校外教育理事會,家校聯手,倡導“親子共學,文明同行”。我校不僅在校內開展“崇德悟道做人”教育,還成立了由團員組成的“天使助老服務隊”,定期到於家務福泰敬老院和各村孤寡老人家中服務。2013年底,我校與仇莊村合作,拉開了“追尋家規家訓,呼喚良好家風”主題教育活動的序幕,在開設了“家訓家風”微型講堂後,現已整理並初步確定教師家規家訓51份、學生家規60份。孟校長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進了於家務百姓的心中,文化與文明正在於家務地區生根開花。

潛移默化間,師生們的言行也悄然發生變化。將萬元捐款送給病重的付慧琳同學,屢屢愛心獻給地震災區的夥伴,顆顆孝心呈給敬老院的孤寡人……北辛店村一位83歲的老人,親自將感謝信送到學校,對初三4班的9名學生讚許有加。去年3月5日,福泰敬老院的三位老人將一面繡有“傳承敬老美德,授教育人有方”的錦旗送到學校。孟繁信同志撰寫的論文《以德潤身 以文化人》發表在《北京初中教育》,《以文化人——漫談學校文化與文明》收錄在《小學校大教育》一書,2014年9月,他被評爲通州區第一批骨幹校長,被聘爲江蘇師範大學孟子學院教學基地主任。

三十九年,孟繁信同志在鍾愛教育的事業中,耕耘着,付出着,收穫着……而今,歲月讓孟繁信同志已鬢染微霜,但他的追求始終沒變——以文化人,成己達人,讓每一名學生骨子裏滲透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與思想,讓每名教師體味教育的價值與幸福,孟繁信同志深信:有聖賢藏於心,篤於行,德必向善,學必精進,功自然成。

1997年3月、1999年9月兩次被通縣教育局評爲服務育人先進工作者;

2008年9月被北京市教育工會評爲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好學校的優秀書記、校長;

2009年10月被通州區教育工作委員會評爲初中建設工程先進個人;2013年7月 被評爲全國“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與方法研究”課題優秀校長;2014年9月被通州區政府授予“通州區優秀校長”榮譽稱號。

  2016通州榜樣觀後感心得【2】

高海波,女,1966年7月生,通州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宣教科科長。

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處在服務羣衆、造福百姓的前沿陣地,自通州區安監局成立以來,涌現出一大批黨員幹部懷着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摯愛,滿懷熱情的投身到我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中,紮根基層謀發展,甩開膀子幹實事,展現了我局廣大基層幹部一心爲民的公僕情懷、務實進取的敬業精神和清正廉潔的崇高品格。通州區安全監管局宣教科科長高海波,這位局裏同事口中的“高姐”,就是其中值得學習和稱讚的典型代表。

自2004年安監局建局成爲安監戰士中的一員時起,高海波同志就將安全生產這幾個字如烙印般記在心中,多年來她始終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嚴於律己,腳踏實地,紮紮實實的完成各種工作。自2005年,高海波就開始與安全生產宣教工作打交道,宣傳方針政策、普及法律知識、傳播防範常識、培訓安全技能,是營造良好安全生產形勢與氛圍的關鍵。作爲宣教科科長的她一直致力於不斷提升通州區安全生產宣教工作水平。爲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幾年來,她帶領宣教科的全體同事在全區廣泛開展了安全文化節、安全歌曲大傳唱、安全文化論壇、自創安全文藝節目巡迴演出、安全知識競賽、詩歌朗誦、徵文演講、安全公益廣告大賽、基層宣講員深入企業宣講、安全技能大比武等近百場次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年不斷推陳出新,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支持和參與,使全員安全意識和社會關注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時,在全區企業廣泛開展了安全培訓示範企業評選活動,發揮典型引路作用,使企業安全生產培訓工作得到了有效推進。在全區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大講堂活動,平均每年培訓5000人左右,自2008年至今,已經培訓3萬餘人,使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意識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局裏,大家都知道,宣教科辦活動是常事,高海波同志加班,更是常事。每次在舉辦活動之前,爲了確保活動能順利進行並達到預期效果,她總會提前好幾周就主動加班加點,排查問題,確定方案。活動當天早上5、6點鐘的時候,會場就會出現她忙碌的身影,擺桌牌、試音響、確認活動時間、覈對參加人員信息,每一項總是親力親爲,不允許絲毫差錯。每到安全生產月,她更是忙開了,帶着宣教科下基層、搞宣傳、做諮詢、辦活動,好長一段時間都不帶歇的,高海波同志說,“不覺得辛苦,能爲安監奉獻點自己的力量,覺得很幸福。”

除了做活動親力親爲,忙裏忙外,作爲一名關鍵崗位上的老黨員,高海波同志始終牢記個人的共產黨員身份,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爲做好安全宣教工作,使自己成爲安全監管戰線上真正的行家裏手,在工作中不說外行話、不做無用功,她利用業餘時間,帶動科室人員自學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監管知識,通過努力,高海波同志順利取得了註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把科裏幾個年輕的同志都“甩”在了身後。通過學習取證,她不僅自身素質有了很大提升,成爲了安監“專家”,而且指導企業安全生產宣教工作更是做到了精準指導。

高海波同志在工作中自己總加班加點,但是卻格外照顧單位同事。由於科室人員少,而且多是年輕人、女同志和外地人,因爲自己也是女同志,她深知妻子、女兒、母親的角色對家庭的重要性。每年春節,爲了不耽誤同事回老家、照顧孩子,宣教科的煙花爆竹監管任務,都是由她親自來承擔、全權負責。10年來,高海波同志沒有爲婆家人做過一頓年夜飯,沒踏實在家裏陪父母看過一次春晚。每當除夕家家燈火通明、爆竹聲不斷的時候,她一定是和同志們一起戰鬥在煙花爆竹監管一線。起初婆婆很是不理解,後來看到電視上播放安監人在春節期間都在忙碌着的鏡頭,瞭解了他們工作的重要性,不但理解了而且還非常支持她,在婆家,這種情形已成爲一種習慣和自然。

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單位同事的支持和幫助下,高海波同志帶領宣教科開展的各項工作多次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通州區“安全生產月”活動連續8年被評爲市級安全生產月活動優秀組織獎。通州區安全文化節、安全生產衛士評選、“安全形象小天使”評選、優秀基層安全生產宣講員評選及安全生產公益廣告大賽等多項活動被評爲市級安全生產月“最佳實踐活獎”。特別是2011年和2013年,通州區安全監管局兩次被評爲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優秀單位。她本人也多次獲得上級部門的表彰,2014年度,高海波同志還獲得了區直機關工委授予的“五星”機關黨員榮譽稱號。對待榮譽她總是說,榮譽屬於大家,做安全宣教工作這麼多年,我的願望是通過自己和同事的努力,使全體社會成員安全意識得到提高,勞動者安全技能得到提升,有效減少和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爲平安通州建設做出貢獻。

高海波同志就是這樣,對待安全宣教工作,她始終默默堅守,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書寫着一名基層幹部的精彩人生,用她的實際行動爲我們詮釋着最美基層黨員的定義。相信在高海波同志的帶動下,通州安全生產宣教工作一定會繼續大步前進,取得更多優異的成績。

2012年至2014年,榮獲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頒發的“政府系統信息工作優秀信息工作科室負責人”稱號; 2014年度,獲得區直機關工委授予的“五星”機關黨員榮譽稱號。

  2016通州榜樣觀後感心得【3】

逯儉從醫31年,每天工作長達13小時,長期超負荷工作,每年義務加班約600小時左右。幾十年如一日,他懷着對衛生事業的無限忠誠,以堅定的信念發展中醫事業,以精湛的醫術造福廣大患者,以治病救人爲己任,以高尚的醫德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譜就了一名優秀中醫醫生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他不計報酬,視病人爲親人,對待病人態度和藹,廉潔行醫,多次拒絕病人以各種方式饋贈的錢物。他崇尚醫德規範,以大醫精誠爲己訓,尊歷代名醫名家爲楷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勤奮好學,成爲北京市唯一具有兩個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他勇於創新、開拓進取,在繁忙的工作中積極開展科研工作,成果頗豐;他以自己的精湛醫術和人格魅力贏得了患者、同事和領導的交口稱讚。

  自小立志 勤於實踐

1962年,逯儉出生在貧困落後的農村,清苦的生活使他自幼體弱多病,12歲時候患上結核病,16歲時又得了胸膜炎,父母帶着他求醫問藥來回奔波的情景他畢生難忘,深深刻在他記憶中的還有醫生不耐煩的言語和冷漠的態度。那時候,年幼的逯儉暗自發誓:“我要是能當個醫生,絕對不會這樣對待病人。”一顆治病救人的種子埋在了小逯儉的心裏。

1984年,逯儉以優異的成績從承德醫學院中醫系畢業,如願以償地成爲了一名醫務工作者,在臨牀一線一干就是30多年。

逯儉以解除病人的痛苦爲己任,仔細檢查,認真辨證。他始終把實踐放在第一位,主動與病人聊天,瞭解他們對疾病的感受,對治療效果的感覺,再帶着臨牀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做到用藥合理,針到病除。他對病人一視同仁,真誠熱情,和藹可親,很多患者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大醫精誠 妙手仁心

中醫作爲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大愛大善、平等誠信等深厚的中華美德。逯儉將這種品格淬礪得更爲堅定。他視病人疾苦爲自己的疾苦,視病人爲親人,把自己的愛灑向衛生事業,也在人民羣衆心中深植了親民愛民的情懷。

逯儉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慕名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爲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他每天堅持早晨七點上班,到崗後立即投入到治療中,中午從來沒有按時吃過飯,最晚要到下午兩點半才能吃上中午飯,而吃飯的時間只有短短的10來分鐘,然後繼續投入到繁忙的診療當中。下午同樣是有序的忙碌,正常下班的時候基本沒有,每天要到晚上8點鐘才能完成一天的診療任務,多達13小時的工作時間讓他的身體嚴重透支,但他深知患者就診的難處和苦衷,寧可自己忙點、累點,也不遠願讓患者強忍病痛在醫院多等片刻。逯儉從參加工作至今,累加班達1萬5千餘小時,相當於多幹了8年的工作量,他從不叫苦、叫累,同事都稱他爲“鐵人”、“拼命三郎”。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博大精深,永溢清芬。到逯儉這裏就診的很多都是疑難雜症或者西醫診斷需要做手術的患者,他的一把銀針免除了很多患者的手術之苦。

2010年,一個40多歲的男子來到了逯儉的診室。他患的是脊髓型頸椎病,頭暈,雙上肢麻木疼痛,整夜睡不着,非常痛苦。他跑了幾家大醫院,除了手術沒什麼好辦法,而手術又面臨着極大的風險。患者愁眉苦臉地求助於逯儉。經過逯儉的鍼灸治療,兩個多月,就消除了患者的不適症狀,愁容換了笑顏。

今年5月初,逯儉接診的一位膽囊結石患者,在大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效果不理想,醫生建議手術摘除膽囊。患者抱着一線希望來找逯儉。逯儉辯證施治,爲她制定了鍼灸加中藥,內外結合的治療方案。前不久,患者的女兒通過微信對逯儉說:“媽媽的結實排出來了,您的高超醫術保住了媽媽的膽囊,太感謝了!”

多年來,逯儉爲不計其數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出於感激,很多患者以各種名義、形式贈送他錢物,都被他拒絕了。患者送來的錦旗和表揚信,他欣然接受,如獲至寶。還有的患者病癒後在醫院裏當起了義工,幫逯儉起罐子,清洗罐子,維持秩序。

逯儉舉乃和柔、待患若親,無論何時何地都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患者看病錢不夠時,不論是誰,只要找到他,都會慷慨相借。

2014年秋天,一位東北的女患者找逯儉扎針灸,老太太70多歲了,一瘸一拐地走進來。她以爲是崴腳了,沒太當回事。逯儉摸了摸老人腫脹的右腳,像是骨折了,建議她去拍個片子。得知老人沒有帶錢,逯儉馬上拿出了1500元錢遞給她。果然不出逯儉所料,拍片結果顯示,老人的腳確實骨折了,需要儘快手術。

  德業雙修 上下求索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在長期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實踐、完善形成的一門醫藥學。逯儉在實際工作中勇於創新、發明了許多新的治療方法。他根據鍼灸科頸、肩、腰、腿痛患者較多的具體情況,依據根結理論、首尾穴理論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療效顯著。使病程明顯縮短,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並據此申報了兩個北京中醫藥管理局的課題,均已順利結題。他在鍼灸治療脾胃病、過敏性鼻炎、失眠、痛經,中藥治療囊腫型痤瘡等;治療神經系統性疾病,如中風、面癱、偏頭痛、不寧腿綜合症等;針藥結合治療風溼、皮膚病及各種疑難雜症等方面也有較深入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先後發表過《三陰交在婦科疾病的應用》、《百會穴的臨牀應用》等專業論文數十篇。

30年的精益求精,孜孜以求,逯儉早已成爲了醫院的學科帶頭人,擔任院內院外的鍼灸會診工作和帶教任務,對徒弟進行業務指導,技術把關,但他仍然虛懷若谷,謙遜好學。

2012年,逯儉通過嚴格的考試,成爲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牀人才研修項目學員,併成爲北京市唯一具有兩個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他拜國醫大師路誌正、國家級名老中醫張炳厚、高忠英、劉景源爲師,成爲四位老師的入室弟子。四位老師均是理論深厚,臨牀療效卓著的中醫大家。逯儉認真跟師學習,利用休息時間堅持每位老師每週跟師半天,這位號稱休星期八的醫生,學以致用,堅持用中醫理論指導臨牀,做到了辨證論治、審因論治,理論水平和臨牀療效均有較大的提高。

藝無止境,學無止境。逯儉說:“只有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摸索,才能應對更多不同、更多複雜的病況。”

在逯儉的辦公室裏,放着厚厚的10多個筆記本,本子上都是他手寫的各種病例。“碰見一些有借鑑意義或者較特殊的病例,我都會記錄來,作爲資料和科室的同事們交流。”逯儉說。身爲醫者,逯儉隨時更新知識,每天再忙他也會抽出1-2個小時學習專業知識,研讀醫學經典,同時認真做好讀書筆記,並將其應用在日常工作中,無私地把自己的技術與同事分享。傳承中醫,提高整個科室的業務能力,造福更多病患是他的追求。

古道岐黃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窮其所學,治病救人,不慕名利,德業雙修,這就是逯儉。他說自己會用畢生的努力追尋藥王孫思邈的足跡,爲患者解除痛苦,重獲健康,讓每一位患者滿意,做一名稱職的白衣衛士是他最大的夢想。

逯儉,2009、2010年被評爲通州區中醫醫院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評爲通州區中醫醫院中青年名醫、通州區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被評爲通州區市民學習之星;連續多年被評爲技術專家、專業技術帶頭人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