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8篇)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8篇)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1

回望祖國的崢嶸歲月,正是因爲一代代大國工匠的不懈堅持,才鑄就瞭如今的繁榮昌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所謂“戰略”正是吾輩應致敬的大國工匠的“詩”與遠方。

致敬大國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無私奉獻。1969年中國首顆人造衛星發射前夕,第一批航天人,義無反顧地投身戈壁深處,爲了祖國的航天事業孜孜不倦。第一代總工程師、火藥雕刻師們的背後都站着一個默默守護、無私付出的航天家庭。他們作爲大國工匠,需要與烈能性燃料相伴,隨時面臨生命危險;他們作爲父母,只能眼含熱淚,對着自己的孩子道一句“對不起,孩子,爸爸媽媽都不一定有時間陪你們長大”。這就是大國工匠,平凡而又偉大,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冒着生命的危險也從未想過退縮。作爲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我們應當傳承的是大國工匠們“甘做冷板凳”的無私、“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不畏艱險、敢於犧牲,苦幹實幹,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致敬大國工匠“幹一行鑽一行”的精益求精。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場景:火藥雕刻師一絲不苟、執着堅定地一遍又一遍雕刻火藥藥面,努力實現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那雙特寫的手,每劃下的一筆都是大國工匠對初心的堅守;那堅定的眼神,每次失敗後都閃爍着依舊堅毅的目光;那本密密麻麻的記錄本,書寫的是對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作爲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我們應當傳承的是大國工匠們不忘初心的的精益求精,不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要內心寧靜地專注於自己的工作,秉持着工匠精神,精雕細琢,才能將每項工作努力做到極致。

致敬大國工匠“舍小家顧大家”的赤膽忠心。戈壁灘上,風沙揚起,每一位走向研究所的工程師們的背影都透露着堅定,這正是因爲他們有一顆壯志報國的赤子之心。爲了一個“航天夢”,他們背井離鄉;爲了一個實驗,他們廢寢忘食。即使會失敗千次、百次,他們依舊秉持着一顆愛國之心,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追夢”的第一線,只爲了能讓中國人的千年願景有朝一日能夠實現。作爲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我們應當傳承的是大國工匠的赤膽忠誠的愛國豪情,只有厚植家國情懷,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把個人的愛國情、強國志和報國行,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奮鬥之中,才能夠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書寫新的奮鬥史詩,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2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科技興。各級黨委和政府當厚植技能人才成長“沃土”,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

工匠常懷“傳世之心”才能稱之爲大國工匠,在大國工匠身上必然都會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愛國情懷,正是這種高尚的情懷激勵一代又一代大國工匠爲了祖國的前途命運而不懈奮鬥。“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都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我無怨無悔!”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把個人的人生志願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爲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一生。“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用汗水報效祖國是我的追求。”神技天焊高鳳林始終懷揣着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堅守一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突破,爲祖國科技事業發展貢獻力量。培養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就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爲第一課、必修課,把愛國主義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引導廣大人才把家國共榮辱的價值觀鐫刻心中,發揚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玉不琢,不成器。”

從某種意義來說,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就是國之重器,需要進行一番“精雕細琢”。眼下,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重大顛覆性技術層出不窮,能否抓住和用好這一重要機遇,人才起決定性的重要戰略資源。因此,必須加快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訓培養體系,積極打造有利於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工作局面,讓技能人才工作出色、人生出彩。注重培養專業精神,推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進企業學校、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引導各行業各領域技術人才自覺用心鑽研技術、追求提高技能。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加強一流技工院校建設,深化校企合作,讓更多人能夠端上“技術碗”,吃上“技術飯”。同時,在惠及“絕大多數”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培養一批“頂尖少數”,爲那些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過硬的技能人才“開小竈”,實行一對一的“師徒制”,讓名師帶出高徒。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

必要的激勵關懷有助於激發高技能人才建功立業的活力動力。堅持爲人才搭建幹事的舞臺、暢通上升的渠道、完善評價的機制,努力營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氛圍。精心爲高技能人才搭建實現價值的廣闊平臺,進一步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的無縫銜接,提供與高技能人才專業相匹配的項目或產業,讓其有所學、有所爲、有所爲,真正做到一展所長、成就自我。進一步優化評價機制,推動建立以職業能力爲導向,以工作業績爲重點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增強評價工作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切實把高技能人才考準評實。健全容錯機制,釐清人才在推動工作過程中失誤與錯誤的界限,旗幟鮮明地爲大膽創新、踏實幹事、不謀私利的高技能人才撐腰鼓勁,讓他們放下包袱放心幹、放手搏。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3

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爲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爲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科技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關鍵變量,是強國夢想的重要支撐。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科技人才的培養要以發展需求爲導向,以科研精神爲座標,注重人才團隊建設,在磨礪“匠能”、涵養“匠品”、凝聚“匠力”中培育好“大國工匠”,讓人才薈萃點亮科技創新的璀璨星空,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力量,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磨礪科技創新的“匠能”。水有源而長流不息,木有本而枝幹強健。人才資源是國家發展的第一資源。科技創新需要創新人才,需要人才創新,人才既是科技發展的領路先鋒,也是科技發展的堅實後盾。有一流的人才,纔有一流的'科技成果;有本領高強的科研團隊,纔有高精尖的技術。要在全球技術創新格局中實現技術趕超,就要注重在實踐磨礪中培育人才,將人才放置於科研攻關一線,在實踐中學知識、理念和方法,構築完備的知識結構和紮實的技能功底;在實踐中育新機、謀新路、開新局,激盪人才的創新活力。將育才環境與人才的個人成長有機結合,將人才的專業領域與應用領域深度聚合,在科技發展中厚植人才優勢,充分釋放人才潛能,增強人才培養的實際成效,構築起本領高強的“尖兵營”。

涵養精益求精的“匠品”。科研事業的長足發展與巨大進步離不開科技人才苦心孤詣、精益求精的可貴品質與探索精神。攻克非常之難需要非常之人,需要下足非常之功,這種絕非尋常的毅力是中國科技何以強的精神密碼。中國科技創新的碩果累累,不僅得益於壯碩發達的人才根系,也得益於強健有力的精神根系。無論是“兩彈元勳”鄧稼先屢敗屢試的不懈堅持,還是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終生報國不言苦的無私奉獻,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即使身處一窮二白的艱苦條件下,即使面對各種“卡脖子”的技術難關,始終堅守情懷、堅持本心、堅定信念。科技人才團隊的建設,要注重精神上的建設,培養科技團隊吃苦耐勞的精神,以迎難而上之“堅”鑄就科研事業之“堅”,以自強不息之“心”鑄就科技強國之“芯”,不斷攀登科技事業高峯。

凝聚齊心逐夢的“匠力”。打造創新型人才隊伍關鍵在於不斷完善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擴大人才體量,凝聚起同心築夢、激流勇進的力量。在引才育才上,要致力於加大科技人才投入,暢通產學研之間的人才流動渠道,構築創新人才高地,爲人才的培育與發展營造一流的生態環境,“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形成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局面,充分涌流人才活力,讓科研團隊的實力成就科技實力,讓科研團隊的自信成就民族自信;在人才傳承上,要加快構建能夠充分激發人才創造力的教育體系與培育機制,給予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施展才能的舞臺,在學術比拼中揭榜掛帥,在優勢互補中增益其能,營造出熱愛科學的氛圍,凝聚起團結奮鬥的力量,以高質量的人才供給進一步築牢強國之基。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4

“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

技能人才是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技能人才是促進產業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儘管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無論是數量還是結構都難以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爲廣大技能勞動者成長成才創造條件,造就更多“大國工匠”。

提高技能人才重視程度。

技術工人一般由職業技術院校培養出來,學歷最多爲大中專,在一般人眼裏,大中專學歷根本就不是人才。重視技工人才,必須破除唯學歷觀念,要認識到學歷不完全是劃分人才的標準,主要還是看是不是有真才實學,是不是能學以致用。技術工人經過大量的實踐磨練,完全可以成爲實際操作能手,能夠把科學技術、設計藍圖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成果,用雙手創造出非常完美優質的產品,發揮出其他人員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技術工人作用重大,技工人才舞臺寬廣、大有作爲。要鼓勵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報考職業技術院校,讓更多的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儘快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造就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重在大力培養。企業是用工主體,也是技能人才培訓主體,要全面加強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新時期社會加快轉型發展,技能人才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掌握新的技能,才能獲得新的適應力。技能人才要實現自我價值的不斷增長,不能僅靠一次性的學校教育或企業培訓,而要依靠終身的培訓支持。要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力倡導勞動者終身培訓的理念,政府職能部門要抓好“頂層設計”,以公共實訓機構、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爲主要載體,提供全方位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組織領導、資金投入等措施,切實保障勞動者培訓權益。

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待遇。

目前,很多年輕人認爲工人是地位低下的行業之一。職校學生也有“低人一等”“擡不起頭”的感覺。許多年輕人寧願去做銷售、策劃等行業,也不願進工廠當工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改變技術工人“工資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的狀況,才能消弭社會上對技能人才的職業成見,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崇工匠、爭做工匠和做好工匠的職業價值取向,才能培養造就大批的合格技術工人,滿足產業發展、時代發展的人才需要。要全面保障技能人才政治、經濟和社會待遇,使之成爲令人羨慕的“金藍領”,從而促使更多年輕人堅定自己的職業選擇,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技術工作當中去。

“質量之魂,存於匠心”。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技術工人的服務奉獻。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激勵技術工人追求先進技術、練就精湛技藝,踐行工匠精神的信心和決心,促成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造就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5

“榫卯”一詞想必大家應該有所耳聞,這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是大國工匠一代又一代淬鍊出的精粹。“榫卯”工藝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實用上的價值,更是大國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黨員領導幹部應該以“匠”爲鏡,琢煉“爍金以爲刃”的巧勁、凝鍊“凝土以爲器”的韌勁、錘鍊“作車以行陸”的驍勁,爭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榫”與“卯”。

精明強幹,做鬥“榫”合縫的實幹家。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幹工作最忌做虛功、出虛招,使假把戲、搞走過場,再詳密的計劃,再宏偉的藍圖,如果不落實,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實幹精神,橫亙古今,就像一個紐帶,維繫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變化,滄海桑田,直至今日,依然是國家大力推崇的重要精神。工作“狂人”楊漢軍用10天,1.8萬公里,3趟航班,24場公務活動等一連串數字構成了“鐵軍”部長人生最後的“忙碌曲”。作爲黨員領導幹部,應該學做一隻會捕鼠的“貓”,真正把心思用在幹實事上,把精力灑在抓落實上,把功夫花在解難題上,不鶩虛聲做人,不馳空想做事,定下來的事情堅決執行,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黨旗添光彩。

一心爲民,做丁“卯”合位的貼心人。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民生問題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人民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作爲黨員領導幹部,不能只將人民羣衆掛在嘴邊、寫在稿上,要繫於心間,見於行動。我們只有走出辦公室,走向田間地頭,走進農家田舍,才能千淘萬漉“解”民情;只有始終保持暖心解憂的熱情、耐心解釋的擔當、用心解決的行動,將心比心,才能萬家報德“民心”歸;只有常樹責任心、常懷仁愛心、常敦好學心、常攜律己心,切實營造出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才能百尺竿頭“民政”興;要始終保持“千磨萬擊還堅韌”的闖勁,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始終如一堅守爲民情懷。

開拓創新,做獨具“匠”心的創造者。

創新是一種推陳出新的選擇,創新是一種敢爲人先的銳力,創新是一種不忘初心的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創新都能成爲改變其命運的關鍵。”作爲黨員領導幹部,要有捨我其誰的壯志,具備不斷拼搏的境界,不能拘泥於“本本”,不能禁錮於“條條”,不能侷限於已有成績,不能依賴於成功模式,只有打破墨守成規,才能闊步向前,只有捨棄循規蹈矩,才能大展鴻圖。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廣泛深入基層一線,拜羣衆爲師,從羣衆中尋找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用羣衆的方法解民之“難”,用羣衆的智慧便民之“利”,用羣衆的觀念優民之“生”。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6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落下帷幕,這次大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經過3天激烈角逐,一批技能“高手”脫穎而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參賽選手平均年齡不到22歲,青春的氣息、自信的面龐,“青年小匠”們在賽場上傳承技能,撐起技能人才隊伍的未來,也彰顯出“大國工匠”風範。

“青年小匠”展現的是“勞動之美”“技能之光”。

首屆職業技能大賽現場,青年一代成爲賽場的“主力”,青年人展示的“絕技”令人歎爲觀止。刀砌磚壘、一氣呵成,200多塊磚砌成的多孔拱橋與圖紙難差分毫;手指翻飛、精雕細琢,“魔法”般變出的各色麪包和糖藝造型;只用17個小時,近3米高水泥鋼筋房拔地而起,精度達到毫米級……在這次大賽中,選手們大展身手,既是技藝的“角逐”,更是工匠精神的“比拼”,充分展現勞動之美、技能之光。可以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職業技能展露出熱情,願意沉下心來學習技術、鑽研技能。也讓我們認識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職業,一旦做到技高一籌,做到極致,“物理融合”也會催生“化學反應”。全社會要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人對於技能成才觀念的認同,讓更多的“青年小匠”源源不斷地成長爲“大國工匠”。

“青年小匠”追求的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金剛鑽”,難攬“瓷器活”,每一位能拿到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入場券”的選手,無不付出了艱辛努力。新一代青年人專注本職,爭做“匠人”,要自覺培養嚴謹細緻的作風,以嚴之又嚴、慎之又慎、細之又細的工作態度爲“標尺”,主動鑽研、精準操作,諳熟業務、關注細節,成爲各個領域業務精通、辦事完美的“行家裏手”。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少一些私心雜念,工作中孜孜不倦、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對於從事的每一項工作,不滿足於“幹過”而是“幹好”,不定位於“完成”而是“完美”,不侷限於“出手”而是“出色”,以追求完美和極致來要求,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精品”,在工作崗位上尋發展、求突破,用“精湛技藝”書寫“精彩人生”。

“青年小匠”折射的是“中國製造”“中國傳奇”。

一毫一釐顯“匠心”,在此次大賽的擂臺上,既有美髮、茶藝、砌築這樣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比賽項目,也有像飛機維修、移動機器人這樣“高大上”的比賽項目,涵蓋製造與工程技術、結構與建築技術、運輸與物流等領域。毫釐之間分高下,分秒之間展技藝,青年人默默付出,潛心工作,他們的刻苦專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創造着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蹟”,也在詮釋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大賽已經畫上圓滿句號,但技能人才培養任重道遠。當前,我國已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整個製造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中國製造”轉型升級也迫切需要更多青年高技能人才。青年們遍佈各行各業,儼然成爲各領域的“骨幹”力量,“青年小匠”要用“匠心”托起“中國製造”,懷着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締造一個又一個“中國傳奇”。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7

在人類發展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人類文明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對於基層幹部來說,也要學習“工匠精神”,做到專注、精確、極致、追求卓越,永葆踏實肯幹、堅韌不拔、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不斷匯聚逐夢前行的力量。

善學鐵匠,動真碰硬、敢於擔當。“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打鐵在我們外行人眼中可能只是敲敲打打,但其實裏面有很多學問,師傅要想把鐵器打得好看且紮實好用,從選料、加熱、火候控制、淬火到製成成品需要大大小小十多道工序,數萬次的敲打,如果沒有知難而進的“鐵心”和厚實過硬的“鐵骨”,則很難打出好鐵。作爲一名基層幹部,在工作中要發揚鐵匠精神,敢於動真碰硬,敢於迎難而上,始終保有無懼挑戰,知難而進的精氣神,立志做鄉村振興中的排頭兵,做經濟建設中的主力軍,做推動科技發展的帶頭人,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領頭羊,不斷逐夢前行。

善學木匠,精雕細琢、嚴絲合縫。木匠是一門認真細緻、精雕細刻的工藝,既講究尺寸標準,又講究設計精巧。在木匠們的眼裏,設計樣式千變萬變,但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工藝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以求永遠不會變化。基層幹部要想幹出成績、幹出亮點、幹出特色,就要發揚木匠精神,既依圖案行事製作,認真領會上級各項政策精神實質,精心謀劃佈局,精準安排部署,嚴格督查檢查,讓各項政策在基層落地開花;又不拘泥於舊式,善於突破創新,能結合本地實情實際,揚特色,創品牌,做到出彩創新,突破舊格局,闖出新路子,打開新局面。

善學瓦匠,統籌兼顧、物盡其用。瓦匠在砌牆之時,如果只是簡單地將各類石塊堆砌,亂搭一通,這樣的牆,不僅不美觀,甚至還會倒塌。一名出色的泥瓦匠在砌牆時,絕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會重視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相互融合,牆面與牆面之間的溝通銜接,確保磚塊定位、牆面穩固後再塗抹砂漿,確保呈現一道堅固美觀的石牆。基層工作點多面廣,難度大,這就要求基層幹部發揚瓦匠精神,在工作中找出提綱挈領的關鍵要點,把握準“橫平豎直,上有齒口下有線”的訣竅,從大局着眼、從細節入手,既集中精力抓重點,又通盤考慮不偏頗,確保工作又穩又快又好,最終實現“1+1>2”的整體效果。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個人觀後感8

央視新聞報道《電影原型之一!提刀爲火藥“整形”三十年》的大國工匠徐立平。三十年來,他時刻處於危險中,在火藥上微雕,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他,默默地堅守和拼搏,寫下一首首關於宇宙的浪漫詩篇。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徐立平“大國工匠”精神,從中感悟他身上的姿態美、態度美、自信美,譜寫新徵程上的最美篇章。

感悟“越是艱難越向前”的雕刻姿態美。

在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之《詩》篇章中,章子怡飾演的鬱師傅是一位航天系統中的火藥雕刻師。鬱師傅的助手在取東西時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工具,工具掉落與殘藥接觸時,瞬間引發了爆炸,火光四射……即便是時刻與危險打交道,她依舊披荊斬棘一路前往攻堅克難,成功地把某項關鍵技術環節的精度提升到0.2毫米。電影故事中“鬱師傅”的原型之一,就是大國工匠徐立平。置身危險中工作,是他的日常,他卻說:“再危險的工作,也要有人做,而我爲什麼不是那個人呢?”廣大黨員幹部要從徐立平的身上感悟“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姿態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繼續保持克難心態,砥礪奮進,奮力譜寫新時代新篇章。

感悟“千錘百煉出深山”的雕刻態度美。

爲了確保安全性,徐立平還設計、製作和改進了30種刀具,其中9種刀具申請了國家專利,一種刀具被單位命名爲“立平刀”。他說:“雕刻時,用確保萬無一失的心態去雕刻;火箭發射後,希望自己做的東西永遠用不上”。正是徐立平和所有航天人這種“千錘百煉出深山”的態度,不斷錘鍊雕刻技術,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傳承,才創造出那麼多航天奇蹟,寫下關於宇宙的最美詩篇。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感悟“千錘百煉出深山”的態度美,自己主動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百年黨史等。結合自身職責需要,去鑽研、去領悟,不斷掌握爲人民羣衆排憂解難的“獨門功夫”,不斷完善履職盡責必備的“看家本領”,在新的征程大展拳腳。

感悟“虎嘯從林我爲王”的雕刻自信美。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但我們在操作過程中,要求自己雕刻精度達到0.2毫米以內”。視頻裏,徐立平的臉上展現了“大國工匠”的從容自信。他還說:“每當看到長征火箭和神舟系列飛船直上雲霄時,內心的那份自豪和激動是任何榮譽都取代不了的。”是的,“虎嘯從林我爲王”的自信美源於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在叩問蒼穹的飛天夢裏,有着無數個“徐立平”。他們用默默地堅守和拼搏,寫下一首首關於宇宙的浪漫詩篇。廣大黨員幹部要從無數個“徐立平”的身上汲取從容自信美,做到心燈不滅、信心不減,步履堅定向前行,在新徵程上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