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老師觀後感

老師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師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師觀後感

老師觀後感1

看完了王笑菲老師的演講,用心體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又有了新的頓悟,收穫挺大的。

從一個簡單的交通事故的例子入手,讓我們領悟到要做自己人生的當事人,爲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爲自己的工作負責任,沒有任何藉口,全力以赴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事情的時候先要端正好自己的態度,要竭盡全力去努力,去爭取,端正好自己的態度,紮紮實實的做好工作的每一步。

我們要全力以赴,因爲就像老師說的:我們是自己人生的當事人!要對自己負百分百的責任,說起負責任,我認爲是站在比自己高一層次的位置上看問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就是負責任! 然後從三個方面闡述了他的見解。首先是堅守承諾。

現在社會是一個講究誠信的時代。其實這就是對信用的詮釋。

選擇到工廠工作,就是和工廠簽訂了一份契約。工廠根據契約支付工人的薪水,工人給公司提供自己的勞動。

這份契約其實就是一份承諾,就是說工廠承諾對工人付出的勞動成果付出報酬,工人要爲工廠付出承諾的勞動成果。我們應該爲自己的承諾做相應的付出。

不爲我們的失敗找藉口,因爲找藉口是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的。其次是結果導向。

是最終要實現的目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銷售的目的是成交,通過把自己的產品推銷給客戶,客戶支付產品的價格,實現了最終的交換目的。

有了成交的實現,業務人員可以獲得薪水,工廠的產品走向市場,公司取得收入,這樣纔可以保持正常經營與發展。然而產品單一,客戶太挑剔,價格太高等等原因或許可以成爲沒有實現成交的理由或藉口,可以獲得一些心理上的自我安慰或者原諒。

不過,我們更應該考慮一下,這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除了對現實的逃避,什麼都沒有。因此要改變心態做好自我調整,將“因爲什麼,所以怎麼樣。

”的思考習慣轉變成“即使什麼,也要怎麼樣!”。不給自己一點思想和心理上的放鬆,給自己更大的動力去爭取最終目標的實現。

其實我們應該經常這樣反思一下:今天我全力以赴了沒有?這樣做是最好的方式嗎?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經常這樣思考反省,最終的目的是實現我們原來的目標,這就是結果導向。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永不放棄。

永不放棄就是不到目的,誓不罷休。正如這歌詞唱的一樣:“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每件事情要達到成功都需要經歷好多次的磨礪與進步。

當我們看到肯德基的創始人被拒絕了1000多次之後最終找到了合作伙伴,這就是堅持的魅力。然而福特公司的老總要也正是因爲沒有輕言放棄,所以纔開發出了v8引擎。

所以認準的事情就不可以輕言放棄。經常反思自己,獲得持續的、長久的進步,永不放棄,實現最終目標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重要的是要有長時期的規劃,短時期的計劃,結合實際情況作調整,並且通過不懈努力,最終可以實現我們的目標。

沒有任何藉口,我們要做好自己人生的當事人!我們要對自己負百分百的責任!

老師觀後感2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啓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爲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着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範,成爲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爲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鬥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着我們。同時,雖嚴厲但心中有愛,爲學生着想,正直優秀的苗老師受到不公正的處罰,也引人深思,他在學生畢業之際選擇離開叫人不解。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得益於導演藝術上亦莊亦諧、莊諧並用的處理。這是一個相對嚴肅的主題,但是編劇、導演並沒有將其處理得特別高大上,也沒有弄得如《全城高考》般沉重,更沒有《青春派》那樣搞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係,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着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爲班裏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着學生的悲傷,快樂着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複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髮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着柺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爲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藉一己之力努力爲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臺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