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八佰觀後感15篇

八佰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八佰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八佰觀後感15篇

八佰觀後感1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他們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愛與恨。

捨生取義

日軍開始拼命挖四行倉庫牆洞,企圖安裝炸藥。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着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給母親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八個字。而其他戰士不但沒被敵軍的槍炮嚇倒,而是一個個綁好炸藥,排着隊,依次報出自己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戰士們逐個跳下去,用自爆來阻止敵軍攻擊,無人畏懼。而僅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對岸如地獄般的殘忍恐怖的戰場,咬牙切齒着,義憤填膺。

算計三逃

老算盤,賬房的會計,凌亂的頭髮配上圓眼鏡,眼神總是閃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顯著的特點“算計”,千方百計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發現一匹白馬,而馬受驚衝出去,念頭落空;第二次順水道遊進蘇州河,日軍試圖進入樓中,猶豫之後選擇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訓,換了軍服,被戰友發現,爲保命跪地求饒,暴露了他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進租界。

蛻變覺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軍,被嚇得驚慌失措,眼神裏充滿恐懼,渾身顫粟,隊伍被打散,便逃進四行倉庫。意外發現出口通往租界,被誤認爲是英雄,又回去嘗試做一個真正配得上羣衆歡呼吶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對死亡,第一次面對親人被敵軍殺害,第一次殺敵軍,第一次中彈。護旗促成他最後的蛻變,挺身而出,忘了恐懼,舉槍擊回日軍飛機。戰勝恐懼的本能,心中只有責任與使命,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中彈。

端午的覺醒代表着“八百壯士”身後的普通中國人的覺醒,結尾一雙雙伸出圍欄,施以救援的手,帶給我們足夠震撼,激起每個國人愛國熱誠。

我們從電影中一個個小人物的成長中,反思戰爭的殘酷。每一個有血有肉的戰士的成長都足夠震撼我們的心靈。新時代青少年作爲強國的建設者,我們要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堅定志向,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八佰觀後感2

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20億,點燃了剛剛重啓的國內電影市場,同樣也收穫了許多好評。電影的上映也引發了網絡上關於那段慘痛歷史的熱議,故事原型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紀念館也隨着電影的上映引來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八佰》是什麼?

電影從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開始,講述在謝晉元團長的指揮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進攻達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蹟,呈現出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和八百壯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這羣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條河間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

電影裏中國軍人堅守倉庫英勇抵抗與一河之隔的租界裏的歌舞昇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國人並沒有覺醒,他們不認爲這個國家的戰爭跟他們有任何關係。很多人認爲保家衛國流血犧牲那是軍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經轟炸了上海,摧毀了這個城市,也依舊炸不醒租界裏的人們。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不敢進入英國租界的,生意繼續做,大戲繼續聽,日子一切如常。就連支援淞滬會戰的地方保安團的民兵,都琢磨着趕緊溜號回家,好把家裏的那幾畝麥子給收了。

四行倉庫保衛戰讓租界的國人看到了什麼是戰爭,什麼是捨生取義,倉庫對岸的芸芸衆生也最終完成了從麻木到奮起抗爭的轉變。

在收穫好評的同時,電影《八佰》的熱映也引來了網絡上的不同看法,認爲影片誇大了真實的戰況,美化了國民革命軍隊,掩蓋了主力軍隊潰敗撤退的事實。這些批評大多是基於對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抵抗不利的不滿情緒。不過,也許對於這部電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電影的形式還原歷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藝術加工。更何況在《八佰》之前,許多人並不瞭解淞滬會戰這段慘烈的歷史,這部電影起碼讓人們知道了四行倉庫,也知道了上海晉元中學是爲了紀念哪位民族英雄。這難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義麼?

八佰觀後感3

電影開場就佈局了兩個場景,充滿和平和喧囂的蘇州河對岸以及形成強烈鮮明的宛如廢墟,荒無人煙的四行倉庫。很明顯,河的一端是充滿希望和繁華的“天堂”,而另一端則是遍佈殘缺樓房,荒涼的“地獄”。

我想,影片中貫穿全程的一個線索,就是白馬。白馬的出現,是四行倉庫人們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白馬的白,新,亮和四行倉庫的黑,破,舊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象徵着在四行倉庫這種黑暗,破舊,充滿絕望的逆境中有了一絲照入的希望。這也象徵着人們內心開始從對死亡的畏懼轉換成不懼艱險,奮勇向前的決心。而最後,純亮雪白的白馬,身上染上了鮮血,在路上奔馳,這難道不是人們用獻血染成的希望嗎?希望從頭到尾都沒有消失過,反而因爲人們的英勇奮戰,不懼艱險更加熠熠發光,重燃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展現了我軍幾百個人防守四行倉庫四天的經過,見證了士兵們從剛進來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蛻變。或許每個人心裏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但是當家國破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所有害怕都煙消雲散,剩下的只有滿腔熱血。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附謝晉元在面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面對日軍更加猛烈的進攻時,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顯然,在謝晉元眼中民族榮譽感和喚起民族危亡意識比單純的防禦更有效。而之後用鮮血護住不倒的國旗,也正向河對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而影片最後,接到了撤退命令後,在日軍的猛烈射擊下,四行倉庫的士兵撤離到對岸的途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岸人民密切注視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紛紛獻出自己的努力,這一過程也是喚醒民族同胞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高潮。儘管看似並不成功的撤退,卻帶來了最成功的結局。士兵們所展現的精神給中華民族的病打了一劑良藥,只要有活着的士兵衝出重圍,就能喚起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而在人民羣衆的推動下,這種意識勢必是大勢所趨,也勢必會帶來最終的勝利!

八佰觀後感4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麼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啓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啓,疫情後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爲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爲“四行孤軍”——爲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要面對瘋狂涌上的日軍,大家心裏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着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衝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衆大多帶着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捨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鬥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八佰觀後感5

今天上完了週末補習班,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非常期待,因爲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着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頭的故事就非常激烈,被衝散的隊伍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着中國軍人要面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爲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爲了身後的平民,爲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裏只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準敵人,拉起阪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現在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可以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但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裏面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鬥機……可是中國軍人只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但是卻可以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可以在家裏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爲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爲軍,爲父報仇,爲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現在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知道,中國不但保住了,而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八佰觀後感6

戰火綿延,硝煙瀰漫,人仰馬翻,血染中華大地······

“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爲有你們,上海還在!”老鴰在屍橫遍野的土地上悽慘地叫着,陣陣喘息聲在四行倉庫蔓延·······從而四行倉庫成了最後的希望······

對面是天堂,而我們這兒是地獄,對面租界歌樓的商女在唱戲,對面租界的富家太太在打麻將,對面租界的叫賣聲徹夜未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獄唱後庭花。”所有人都迷住了,“快,快,加固南牆防禦·······”對面的光照亮這裏的夜,相顧無言,卻勝似萬語千言,他們不得不被拉回現實,“我在老家讀過私塾,沒出過縣城,就想看一眼上海長什麼樣。”“我就是害怕,我怕我死掉了,死了什麼什麼都沒有了。”很多人害怕着,但山河破碎,男兒許國,日本人宣言稱三小時內完勝倉庫,可他們奮不顧身綁着炸藥,用自身的重量砸進日方鋼板陣來阻止形成,看到這兒我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想到現在我們的小康社會都是他們先前在負重前行,他們肩上不止有家庭還有身後幾十萬百姓同胞們。

明天,我們將接受更猛烈的攻擊”他們決定在第二日一早升上國旗,背水一戰!“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國旗不倒,只要人在,國旗就不能倒!中華人民就不屈服!“國人皆此,倭寇何敢?”

記得,有一個片段,租界爲倉庫送來物資,當時女記者問:“再這樣抵抗下去的意義是什麼?”“意義?這裏是我們的家!”

“委員長之所以讓你們留守至今,本來就是給西方諸國看的 !”洋人們知道這次戰鬥中國人根本不可能贏,但他們依舊被國人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所打動。

他的名字叫“端午”,家人一定有個讓他安康的祈願,家鄉的晚稻還沒收,他卻永遠留在四行倉庫。家書會泛黃,相片會暗淡,唯有那些曾用生命守護過去,會誓守在時光中,始終榮耀········英雄不死,祖國無殤,故土燃燒,戰士誓衛家園。手足同心,共享和平之夢!

勿忘國恥,爲國所用!

八佰觀後感7

我看了《八佰》,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一股熱血馬上衝上心頭,每個人的刻畫彷彿自己身臨其境一般,四行倉庫的英雄們守護住了國家的最後一點尊嚴,不屈不抗,英勇就義,爲了國家,爲了民族,爲了祖國同胞們做出的犧牲,國人們銘記在心。

在觀看中段期間,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後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啓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着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後就爲國獻身了。

看到這兒的時候,眼睛裏滿是淚水與激情,國人的勇敢與拼搏,外寇怎能成功,英雄是偉大的,國家的民族氣概是偉大的,任何人都無法戰勝,國家威武!民族威武!國人威武!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爲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着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杆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爲旗杆下的水泥樁。戰鬥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後爲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百名士兵決定衝過橋的對面,衝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份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爲身體裏流着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爲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處在和平時代的我們,要感謝英雄的先驅們,給了我們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作爲現代的我們也要學習先驅的英雄精神。最後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八佰觀後感8

華人皆如此,倭寇豈敢——題記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掀開了日本全面侵華的序幕,同年8月,淞滬會戰開始,這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家國破碎之際,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一邊繁華美麗、歌舞昇平,一邊是炮火猛烈,斷壁殘垣,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一河之隔的人,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明知希望渺茫,依然堅持戰鬥;明知此去不回,仍抱着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明知一去難見妻兒,仍願爲國捐軀……沒有人想要犧牲,卻有人爲了和平,不得不犧牲,國難當頭,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其中。八百壯士用行動證明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生爲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仍有不屈之心。

電影中,租界裏的人看着八百壯士浴血奮戰卻無能爲力,現在的我看着那段黑暗的歷史心潮起伏。電影展示的不是全貌,卻也撕開了歷史的一角,從中我看見有希望,從那無奈無助、無盡的黑暗中孕育。

魯迅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纔有真進步。”民族血性一直如此,八百壯士代表的不只是戰爭的慘烈,更代表了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決心。

沒有戰爭不慘烈,血淋淋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面對新的時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有人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至少,我們可以多瞭解那個黑暗的年代,“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不忘先輩爲和平作出的犧牲。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我們要銘記歷史,畢竟,歷史不是簡單的白紙黑字,它是鮮活的記載,未來的燈塔。我們應該學習八百壯士的熾熱的愛國之情,爲將來祖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添上自己的一筆。

八佰觀後感9

對於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來說,電影《八佰》演繹出了另一種我們無法體會的人生,因爲大多數人的態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倉庫時一樣,抗日救國民族大義是別人的事情,他沒有殺過人,也不想殺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實卻證明了,當戰爭真的來臨時,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將焉附的道理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影片《八佰》講述的是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戰役,又或者說它甚至算不上一場戰役,這只是身爲軍人的他們猶如困獸一般最終的堅守、支撐,堅守着他們身爲軍人的榮耀,支撐這國人對這場戰爭的期望。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升旗”的片段,同時也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更有甚者甚至認爲這是導演的一種渲染手段,爲了讓影片到達悲壯的感覺,可是這部影片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鬥,它從開場就已經註定了是以悲壯而結束的,如果你以“升旗”爲中心點上下串聯來看,升旗前,有的人想逃,河對岸的羣衆在看,所有的人都想要遠離這個悲壯的舞臺,安安靜靜的當個觀衆,升旗之後,逃跑的人不逃了,羣衆開始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我必須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雖然還在被動的防守着,可是士氣、心氣卻完全提升到了極致。中華民族的崛起,正是因爲有着一羣這樣不怕犧牲、勇於犧牲的人用自我的血肉之軀鋪就而成的,同樣坐在影院的我們也不是看客,因爲僅有我們把我們心中的旗升起來,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近代的中國是一個苦難的時代,可是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勇氣展現出了我們不畏強暴、敢於橫掃一切來犯之敵的氣勢,我們要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爲了喚起我們每個人內心中對和平的堅守,更是爲了從歷史中汲取我們前進的力量。

八佰觀後感10

今年八月,電影大作《八佰》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了朋友圈,各位觀衆也對這部電影非常認可。《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看完後,我這整個人都熱淚盈眶,感動、激動、憤怒不已。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倉庫與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軍奮戰的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

想不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進軍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都將攻下哪裏。而電影《八佰》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的一個小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爲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經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了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團長楊瑞符集合部隊做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駐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團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齊心協力,對次打退日軍的進攻,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迫擊炮排。爲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纔有了“八佰壯士”之說。

《八佰》電影的最後,電影鏡頭從四行倉庫的斷壁殘垣慢慢過渡到了今天的繁榮的傷害,當東方明珠出現在眼前,蘇州河靜靜地流淌。歷史和現實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貴。

《八佰》對淞滬會戰的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可以煽情,而是理性的,導演管虎就用了一個“佰”字,體現了中國人都懂得中國軍人的內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勇敢,爲了不讓四行倉庫成爲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裏抵抗,最後贏得了勝利。這部電影充分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些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

八佰觀後感11

四百還是八佰?到底是多少人在四行倉庫爲上海人和英國人拼命?是四百二十人,還是八百人?

看完電影《八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麼一個碩大的國家,整整好幾億人口,卻需要外國人來保護,我一點也不明白,當兵的是多麼一文不值,人在與不在,在人民眼裏到底算得了什麼?

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租界裏的人們,像看戲一樣看着對面死守四行倉庫的軍人們,有些人可能受不了,可誰又敢跑過去呢,有多少雙眼睛盯着橋,準備給過橋的人致命一擊,沒人敢去。最讓人心疼的,就是日本人說要三個小時攻下四行倉庫,租界的人在押賭注,另一邊的軍人們,一個又一個揹着炸藥包,點火!往下跳,一個接着一個!一個接着一個啊!“湖北通城李滿倉!”“我是……”一個又一個人,喊着自己的姓名,壯烈的犧牲!眼淚怎麼忍也忍不住了,他們都說: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怕死的。可是他們呢?他們連命都不要,帶着滿腔熱血,帶着滿腔豪情,在日本人的屍體中化爲灰燼!他們雖然沒怎麼讀過書,沒有學習過,但他們仍然知道,他們身後是國家!

第一場戰鬥過後,來了一名記者,問:”這裏是多少人?”小湖北說是四百二十人,可是連長卻說,這裏是八百人!四天,小孩瞬間長成了大人,大人呢?瞬間成熟穩重了許多,從一開始的膽小怕死,到最後的敢於犧牲,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啊?他們經歷了多少屈辱啊!還有兩天的時候,軍人們豎起了旗子,豎起的是五星紅旗!日本人開出一架飛機來掃射他們,想把旗子放下,可沒有一個人動,舉着旗子!死去的軍人,依舊扶着旗子,不讓紅旗倒下!

最後一天晚上,一位軍人唱起了戲,一句“整頓山河,待後生!”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我們,不正是那後生嗎?前輩們用血肉之軀,鑄成新的中國,我們就要用智慧的力量,推進發展,我們是一家人,是中國人,前輩們受過的恥辱不能忘記,我們會讓他們加倍奉還!

八佰觀後感12

“中華不亡,中華民族不亡,中華民族萬歲。”這個聲音在我耳旁迴盪,使我熱血沸騰。你肯定非常好奇,我耳旁爲什麼會有這種聲音,事情是這樣的,我今天和全班同學去看了一部抗戰類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第88師524團第一營進入了四行倉庫,在守衛的第一天裏,日本用了挖掘機把牆鑿開,隨後接連着日本軍人衝了進來,有的日本人頂着鐵皮開始鑿牆。有的中國軍人直接往自己身上綁住了炸藥,一個一個的跳下去引爆炸藥。

第二天,有三個人想要通過下面的河水來逃跑,結果在拐彎處遇見了日本人派來偷襲的敢死隊,三人立馬潛下水,中途有一人要上去換水,但如果上去就一定會被發現,所以其他二人連忙拉住了他,過了一會兒,日本人走了,那個人也死了,兩個人遊了出去,有一個人立馬喊:“小湖北日本人來偷襲了,日本人來偷襲了。”上面橋上要傳去電話線,但日本有狙擊手,有一個名叫刀子的人過去傳,他先用帽子試探,狙擊手果然開槍了,他趁着狙擊手換彈的時間一路狂奔,但是卻在肚子上種了一搶,他躲在掩體後面突然站起,用力一拋,電話線過去了,但狙擊手卻一搶命中了他的頭部。

第三天,中國軍人升旗,要讓旗杆不倒,一個個中國人去扶着旗杆,日本人開着飛機掃射,有一個人用槍瞄準,“砰”一聲,飛機被打跑了,因爲擋風玻璃被射爆了,當這個人還沉浸在自己打破玻璃的喜悅中,而旁邊的人卻不淡定了,因爲那個人看見射下飛機的人的肚子被射破了。

最後一天晚上,大部隊撤退,在租借的橋上的門縫中伸出了無數雙手來迎接軍人們。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到了林則徐的一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想,從今天開始,我也要做個真正的男子漢,我會用我的整個生命去保衛我的祖國。

八佰觀後感13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爲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場戰爭非常慘烈,主要是因爲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是30萬日軍。

這樣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原本註定是敗仗,但是那400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主角,但又每個人都是主角。每一個聽着普通卻又無比響亮的名字,如陳樹生、端午、謝晉元、老算盤之類,其“捨生取義,我所願也”的豪情壯志無不感動着每一個熱血兒郎。

觀影中,便利大本營的每一位家人無不被影片的劇情所感染,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當下擁有,才能爲未來的幸福生活打下堅實基礎。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經屈辱的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是不能忘記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箇中國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英勇頑強、視死如歸,是屬於先輩們的革命記憶;以史明智、繼往開來,是當代人身上應肩負的責任。

疫情肆虐的一切都是這麼艱難,通過重溫波瀾起伏的抗戰往事,積極引導廣大員工在當前形勢下同舟共濟、共度難關,更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見言見行、勤勉工作,爲公司的生存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人依舊是當年那個不畏生死,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但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了,曾經那個落後捱打的中國已經成爲了國力強盛的新中國。這從來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國家在經歷着戰爭與苦難,我們只是足夠幸運的,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生最讓我值得驕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國人!

每一箇中國人,請記住曾經前輩們爲了祖國付出過的慘痛代價,時刻警醒着自己,只有中國強大了,身爲中國人的我們才能夠更強大。

無論電影拍得怎麼樣,我想說的是,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在世界話語權中佔據越來越重的位置,是無數先烈英雄們用命換來的,就像電影當中,他們中絕大多數是沒有留名的。

銘記歷史,方能展望未來。

八佰觀後感14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爲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直到看完《八佰》後,我才真正瞭解到了這段歷史,還有戰爭的殘酷。

我很慶幸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可以去享受生活,可以安心的坐下來寫作文。如果沒有歷史上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們,我們又何來這般安寧的生活。我常常聽到一句話:“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砥礪前行。”那些勇敢的戰士們在戰場上英勇奮戰,才爭取來了我們現在生活的安全,這般美好的生活。當然,讓我們能夠享受生活的,也不只有在歷史上那些血灑疆場,拼死拼活的戰士們,更有直到現在仍在守衛疆域的各位解放軍叔叔。他們在守護的,不僅僅是領土,更是我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就在去年六月,我們國家又失去了四位可親可愛的戰士。他們在於印度的邊境衝突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同時,某邊防團團長也身負重傷。他們的死,是爲了守衛邊疆;他們的死,是爲了保障國家領土主權;他們的死,更是爲了保障人民的安全;他們的死,說是爲我,爲我們,也不足爲過。可是仍然有這麼一羣人,他們在網上高談闊論,以爲網絡就是法外之地,發表那些不堪入目的言論,詆譭着這些英雄,讓人心寒。

我希望,每一位中國公民都不要忘了到底是誰,給了你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每一位自稱“炎黃子孫”的人,都不要忘了根,不要忘了如果沒有歷史上的各位可敬可親的戰士,就沒有現如今這美好的生活。

八佰觀後感15

《八佰》在上映後熱度不減,前兩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這部電影。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但那些動人的畫面依舊曆歷在目。

這部影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四百多人對外號稱八百壯士,用智慧、勇敢、鮮血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

奔跑的白馬

這匹白馬在影片中總是在奔跑,潔白的身影和周圍黑暗混亂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匹馬就像是每個中國人,無論身處於多麼“黑暗”的環境中,都能保持自身的“潔白”。說起白馬,也會讓人想到三國中的趙子龍。小湖北將端午幻想成趙子龍,將八佰軍團阻敵的現象當作護國行爲。多次穿插白馬的奔馳,就是暗示“希望”依然堅挺的願望。

保護旗幟

儘管知道升起軍旗會遭到敵人更猛烈的攻擊,堅守會更加困難,但大家還是義無反顧地升旗。日軍飛機低空俯衝,子彈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幟就要倒下,將士們不畏犧牲,把肉體之軀暴露在敵人強悍的軍機下,用自己的雙手頑強地支撐着,將滿是彈孔的旗幟高高地揚在了四行倉庫的樓頂。正是因爲壯士們迸發出的超強信念、無懼無畏的精神和前赴後繼的決心,才讓敵機大減囂張氣焰而撤去。即便犧牲慘重,輸了性命,卻激起無數國人的愛國熱情。

衝鋒過橋

謝晉元接到命令要撤出四行倉庫,但過橋就意味着將自己完全暴露在日軍的槍口之下,關鍵時刻,他帶領幾人首當其衝,引出敵人主力,爲大家打掩護。在被日軍無情的子彈打中四五槍後,他支撐着手邊的槍跪在地上,用盡最後的力氣喊道:“趕快過橋!記住,活着就是勝利!”看到這兒,我不禁留下了眼淚。過橋的意義不在於生與死,而是要留下國人對抗戰的熱情,喚起他們對抗戰的決心,當國土被踐踏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當一個觀衆。

這部電影,就是要告訴我們每個人,每個中學生,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先輩的流血犧牲。銘記歷史,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