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雞毛信》觀後感集錦15篇

《雞毛信》觀後感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雞毛信》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雞毛信》觀後感集錦15篇

《雞毛信》觀後感1

在我看過的衆多的紅色電影中,我最喜歡的電影是:雞毛信。因爲,這部電影不但很搞笑,而且具有真實感,彷彿我就出生在那個時代,親眼看到日本人殘殺中國人,欺壓中國人,像明目張膽的強盜搶老百姓一年來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但是總有人會替老百姓打抱不平,那就是共產黨。

雞毛信就是寫:有一個村子,到了秋天,日本鬼子就成羣結隊的來搶老百姓種的糧食。這些日本鬼子姦淫搶掠無惡不作。時間久了,村子裏有一個小男孩發現村子外面有一棵高大的樹,每當日本鬼子來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就會想辦法把樹拉彎,這個村子裏的人就把這棵樹叫“消息樹”,你知道這小男孩是誰嗎?他是共產黨員的兒子。又是一個秋天,一個大豐收的季節,但日本鬼子快來了小男孩的爸爸寫了一封雞毛信叫小男孩把它給共產黨,最後小男孩完成了任務。

我看完“雞毛信”這部電影之後,我覺得日本鬼子太可惡了,一心把中國當成他們的殖民地,中國也不是好欺負的,中國人民也有英雄好漢,也有科學家,中國不再是沉睡的獅子了,我們中國人站起來了,我們要給侵略過我們國家的人證實我們不再是膽小懦弱的國家了。

《雞毛信》觀後感2

今天,我看了雞毛信這本書。它主要講了抗日戰爭時期,一位勇敢機智的小英雄—海娃的故事。小海娃只有歲,是兒童團團長。碉堡裏的鬼子每年的秋收時都要到山中去搶糧食。海娃的父親得到情報:碉堡裏只有十幾個鬼子。就把這個情報寫在信上,並插上三根雞毛表示很重要,讓海娃把雞毛信和一張畫着攻擊鬼子的最佳路線圖一起送給八路軍張連長。路上,海娃遇上了鬼子,他機智的把信藏在頭羊的尾巴下。鬼子讓海娃帶路,晚上,他逃出了鬼子的魔爪。可是,他在路上跑時把信弄丟了,只好回去找,找到後,又被敵人發現了。海娃沉着冷靜,把敵人耍得團團轉。最後,海娃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包圍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海娃的沉着冷靜、機智勇敢,不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精神嗎?只要我們有了這種精神,就一定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

想着海娃,我又想起那天晚上,媽媽接我時遲到了20分鐘。我站在昏黃的路燈下,偶爾有幾個行人從我身邊走過,我心裏怕極了,生怕媽媽不要我了,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一分鐘比一年長,我的眼淚也快要出來了,好長的時間過去了,媽媽終於來了,我的淚水終於流下來了。緊緊抱着媽媽,害怕媽媽又不見了。跟海娃比,我的膽子太小了。

從海娃身上,我學會了勇敢,遇到事情也沉着冷靜了。

《雞毛信》觀後感3

畢業後的暑假中,我看了許多抗戰影片。《地雷戰》、《雞毛信》……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雞毛信》。

《雞毛信》主要講了抗日時期,龍村受到了日寇的破壞,日寇的司令叫“貓眼”。一天民兵隊長趙隊長探聽到“貓眼”司令的炮塔只有少量哨兵防守。於是讓兒子海娃送一封雞毛信給八路軍的張連長。途中海娃不幸被日寇抓去,海娃便引着日寇去到八路軍埋伏圈,並從石公山的小道逃跑,將信送至張連長的手中。

看了《雞毛信》後,我得到了兩個啓示:關於智慧和勇氣。

在《雞毛信》中,海娃趁日寇睡着後,悄悄逃走,卻被僞軍找到。指揮官以爲他給八路軍送信,結果僞軍攔住,讓羊跑了。還有一個片段中,海娃見了日寇,將信拴在羊尾下,並裝作是平川的放羊人,巧妙讓敵人認爲他什麼都不知道。假如他將信塞在身上定會被發現,並會給日寇當開路的人;若海娃不能回答指揮官的問題,還會被遺棄在荒山野嶺中。

海娃的勇氣是常人不可比較的——電影中爲了逃出敵營,海娃冒險從敵人密集的臥室逃跑,並將睡在大門前的日軍移走;在石公山中,他又冒着槍火,爬過岩石將信送到八路軍陣營。在此之中,不僅有被敵軍發現機密的危險,還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可海娃卻不管這些風險放手一搏,取得了勝利。

《雞毛信》這部電影不僅讓我記憶深刻,更讓我受益匪淺——它將成爲我畢業後的暑假中一顆永遠的紅星——因爲這部電影不僅讓我領略到什麼纔是真正男子漢,什麼纔是勇士!

《雞毛信》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一部紅色經典教育影片《雞毛信》,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一位小英雄的英勇事蹟。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叫海娃的十二歲小男孩,他既是一名放羊娃,同時也是兒童團的團長,他每天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情立即報告。一天,海娃的爸爸交給他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讓他將雞毛信親手交給張連長。在送信的路上,海娃遭遇到日本鬼子被抓了起來,面對兇殘的鬼子,海娃沉着冷靜,機智勇敢,不斷和鬼子周旋,最後擺脫了敵人,成功地將雞毛信交到張連長手裏,活捉了日本鬼子頭目“貓眼司令”。

看了這部影片,小英雄海娃的冷靜、勇敢和機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雖然他只是個孩子,比我大不了幾歲,但是面對無惡不做的日本鬼子,他臨危不懼,和鬼子鬥智鬥勇,光榮完成任務,充分體現了他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這部影片,教育我們小學生如果遇見壞人,要沉着勇敢,臨危不亂,及時向警察叔叔報告。

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已生活在和平年代裏,生活在一個強大昌盛的國家裏。國家讓我們免費上學,老師辛勤工作,給我們傳授知識,我們應該感謝祖國,感謝老師,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忘國恥,刻苦學習,長大回報祖國,回報社會,把我們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雞毛信》觀後感5

今天,我看了《雞毛信》。《雞毛信》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叫海娃的放羊娃,爲了把雞毛信安全的送到張連長的手裏,與可惡的“貓眼”等其他鬼子鬥智鬥勇,當海娃累的不省人事時,想到了爸爸的囑咐,振作起來。堅持送信。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把雞毛信送到了張連長手上。但是,他已經累的天旋地轉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思潮起伏,仔細想想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鑽到爸爸媽媽的背後,讓爸爸媽媽幫我們解決。自己每天想在蜜罐裏生活一樣,卻不曾想過,如果有一天爸爸媽媽離開了我們,我們怎麼辦,沒有爸爸媽媽的幫助,我們就像一個個軟弱的螞蟻,任人宰割的羊羔。再看看海娃,遇到什麼事情,都冷靜處理,認真思考;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放棄。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海娃依然那麼冷靜,任憑日本鬼子怎麼打罵,他也不說,氣得日本鬼子團團轉。在自己筋疲力盡時,還堅持不懈,繼續送信。再看看我們,如果我們是海娃,在日本鬼子的刀下,我們肯定會淚流滿面,把所有事情都招了,並做日本鬼子的走狗,在日本鬼子身旁點菸倒酒。多麼可恥啊!

都說我們是新時代的小孩,但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不但對現狀不滿,還和別的同學攀比,這就比海娃差了十萬八千里遠。

同學們,新時代的孩子們,要靠自己的雙手開闢新世界,更要努力讀書,長大後才能報效祖國!

《雞毛信》觀後感6

星期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紅色電影,名“雞毛信”。在這個電影故事中,我認識了一位小英雄,名字叫海娃。他的機智勇敢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小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他的爸爸是八路軍。小海娃天天一邊站在山崗上放哨,一邊放羊,觀察日本鬼子的動向。

一天他接到一個任務,要把一封十萬火急的雞毛信送到八路軍叔叔手裏。 海娃趕着羊羣,踏上了征程。路上海娃遇見了鬼子,聰明的海娃把雞毛信綁在羊尾巴上,成功躲過了鬼子的搜查。饞嘴的鬼子爲了吃羊肉,把海娃帶到了小山溝,海娃用他的機智逃了出去,卻發現雞毛信不見了,於是又返回了山溝裏。他憑藉自己的勇敢,找回了雞毛信,並把信送到了八路軍叔叔的手中,八路軍根據信裏提供的情報,成功地殲滅了敵人。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決心要以海娃爲榜樣,克服貪玩的缺點,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按時完成作業,養成持之以恆的好習慣。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厚望,長大後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

《雞毛信》觀後感7

昨天,我們班所有同學都觀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雞毛信》。片中的主人公海娃是一個小八路,他爲了將雞毛信安全地送到張連長手裏,與鬼子做鬥爭,最後將信送到了張連長手裏的故事,讚揚了海娃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

在這個故事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海娃手被鬼子的槍打中後,仍然堅持把信送給張連長的那一段。在這一段中海娃負了傷,我本以爲海娃會流着眼淚逃走沒想到他會忍痛爬上岩石去送信,這使人想到了,平日裏我們受一點小傷,就哭個不停,一有小病就連學校都不來了。和海娃相比真是天上和地下。

那時候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搞得好多小孩都吃不上飯,上不了學,再看看我們,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上學時,父母還給我們些零用錢,來到學校還可以坐在有暖氣、有電視、又非常明亮的教室讀書。就這樣如果還不好好學習,就有些對不起那些抗日戰爭中死去的英雄了。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懂得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前輩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雞毛信》觀後感8

《雞毛信》講的是風聲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有一個孩子,叫海娃。他那一年才12歲,自我卻是兒童團的團長。

海娃的爸爸老趙是民兵隊長。有一天,海娃要出門放羊,爸爸告訴他:“鬼子又敬上來搶糧食了,你可要細心啊!”爸爸又寫了一封信給八路軍張連長,讓那個海娃送過去。小海娃上路了,沒想到迎面就碰上鬼子。小海娃擔心雞毛信會被鬼子發現,就蹲在“老頭羊”身邊假裝整理褲腿,把雞毛信悄悄拴在它的大尾巴下頭。小鬍子隊長問海娃:“小孩,你的八路的幹活?”小海娃卻不慌不忙的說:“我只是一個放羊的小孩,啥也不懂。”其實小鬍子隊長沒有把海娃放在眼裏,但他看中了這羣肥肥的羊,想晚上餓了就來烤羊肉吃。小鬍子隊長讓海娃跟他們走,晚上小鬍子隊長又把海娃最最疼愛的一隻小羔羊吃掉了,海娃聽着小羊羔的叫聲,心疼極了。小海娃用他自我的智慧從鬼子手裏逃了出來,又把鬼子帶到了八路軍佈置的地雷陣裏,鬼子被八路軍消滅了,海娃也成功地完成了任務——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張連長炸掉了鬼子的炮樓,活捉了鬼子頭——貓眼司令。

憑海娃的智慧,都能從那麼危急的情景下化險爲夷,海娃實在太聰明瞭,我期望和同學們都能像海娃一樣聰明、勇敢,我也期望我能爲人民作出一點貢獻。

我讀了雞毛信,裏面的主人公海娃,他爲了保住雞毛信,被鬼子打傷了。可是,鬼子也中了八路軍埋伏,八路軍把鬼子全消滅了。海娃那麼小,卻不怕鬼子,機智勇敢。海娃是我心中的英雄。

《雞毛信》觀後感9

電影《雞毛信》中海娃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他不怕危險,英勇地完成了黨交給他的任務。

他的英勇事蹟使我深受感動。抗日戰爭時期,小交通員海娃利用放羊作掩護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終於完成了送信任務。送信期間,海娃在途中遇見鬼子,並與鬼子機智鬥爭,最後誘敵負傷、完成任務。看完了這部影片,我們應該向海娃學習,回顧以前革命先烈的事蹟,領會他們的精神,在未來的學習中,學習海娃的精神來激勵自己,爭做時代的好少年,未來的小主人。影片給我了很大的啓發:在危險的情況下,要冷靜,不要衝動,不能逃跑,要隨機應變。我要學習海娃,熱愛祖國,熱愛黨。好好學習,長大了爲人民服務。

欣賞着海娃的聰明機智,我不禁聯想我們自己。算起來,我們和海娃是同齡人。我們不愁吃來不愁穿,都是家裏的小王子,小公主,還會時不時在父母懷裏撒嬌。而小海娃呢,不論嚴寒酷暑,不論颳風下雨,每天都要在那高高的山崗上站崗,保家衛國。所以,海娃的所作所爲,無疑是我們心中的小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被海娃那機智勇敢、意志堅強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一定要倍加珍惜。

《雞毛信》觀後感10

迷上了抗日劇,最喜歡的就數《雞毛信》。

這裏先劇透一下:龍門村有一個叫海娃的14歲農家少年,還是兒童團團長。一天,海爸給了他一封重要的雞毛信,讓他送到三王莊的八路軍部隊。龍門村離三王莊有好遠的路,中間還有鬼子的炮樓。雖然情況嚴峻,但聰明勇敢的海娃還是躲過了敵人的搜查,成功地完成了這一任務。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就是海娃的機智勇敢,面對敵人毫不屈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抗日小英雄。看過這部電影,我想:都知道向海娃學習,可我們如何學習?他可是一個只有14歲的少年,而且還沒有多少文化知識。是什麼,讓他獨自一人冒着生命危險,勇闖敵人的封鎖線,衝破了層層困難,將情報成功地送出?

難道,這不是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精神,在他身上的體現嗎?

一個只比我們大不了幾歲的孩子,都能做到這樣,反觀我自己,在英雄面前難道不慚愧嗎?我反思着自己:遇事不果斷,先想到的就是退縮,作業不認真,做事馬虎……

從現在起,我要深刻地反省自己,在英雄面前學習英雄,將來爲我們的國家作出有益的貢獻。

《雞毛信》觀後感11

在崎嶇的山間小道上,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身穿粗布衣裳,腰束一條寬布帶,手執羊鞭,趕着一羣羊,急衝衝的往前走。

他就是誰呢?他就是影片《雞毛信》中的主人公海娃。

此時的海娃身負重任,借放羊作掩護,要將一封一根雞毛的急信送到游擊隊所在地。

不料途中碰到一羣鬼子。

鬼子隊長要海娃給他帶路,機智的海娃一口答應。

一路上,海娃與鬼子兵巧妙周旋,最後安全將信送到了游擊隊的叔叔手上,游擊隊根據雞毛信上提供的情況,將這羣鬼子全殲滅了。

看到這裏,我的心裏暗暗敬佩:多麼了不起的海娃,多麼聰明勇敢地海娃!他和我們差不多大,面對兇殘的敵人,臨危不懼,鎮定自若。

他將雞毛信巧妙地藏在撈綿羊的尾巴下,騙過狡猾的敵人,將鬼子帶進了游擊隊的埋伏圈。

是什麼力量鼓舞他的呢?是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看到鬼子肆意地燒我們的房子,殺我們的親人,海娃心中早就埋下了對鬼子的仇恨,小小年紀便積極投身抗日,誓將鬼子趕出我們的國土,使祖國不受侵略,永遠和平。

作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應該有這樣一顆赤誠的愛國心,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勤奮學習!

《雞毛信》觀後感12

今天我和同學一起在多媒體教室觀看了一部抗日影片愛國主義影片,片名叫《雞毛信》。《雞毛信》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小孩叫海娃,他的爸爸要他去送雞毛信(我現在才知道信上插雞毛事什麼意思,是這封信很重要的意思),但是他遇見了日本鬼子,他把雞毛信藏到了羊尾巴後面,他被日本鬼子捉了,他要逃出去,但是又被日本鬼子抓住了,日本鬼子讓他帶路帶到另一個村子,然後海娃把日本鬼子帶到了陷阱裏,他把信交給了張連長,海娃受了傷,也因爲累、餓所以暈倒了,因爲海娃的信送的及時,張連長帶人把小鬼子的炮樓給端了,日本鬼子就全軍覆滅了。看了這部影片,我感覺海娃很勇敢,遇到事情會隨機應變,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能躲過鬼子的嚴密搜查,機智的把雞毛信安全的送到八路軍張連長的手裏真是不簡單。想想以前爸爸叫我多寫生字,多讀書的時候,我總是怕多寫幾個字、多讀幾篇文章,經常隨便糊弄,有時還偷懶,使我感到很慚愧,於是我悄悄地在心裏暗下決心:以後要多寫字,多讀書,認真聽課,多學知識,將來作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海娃他的那種機制勇敢、沉着冷靜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學習,以後在遇到困難、壞人時不要慌張,要冷靜思考,這樣才能打敗壞人,度過危險。我要向海娃學習,熱愛祖國,熱愛黨。好好學習,長大了爲人民服務。

《雞毛信》觀後感13

假期裏我觀看了《雞毛信》這部電影,影片中的海娃爲了把雞毛信安全送給張連長,多次落入鬼子手中。但他沒有因此而退縮投降,而是時刻想着如何保護好雞毛信。

我特別佩服他的沉着機智。當他發現鬼子的時候,心想:這信放哪裏安全呢?這時,他把目光落到了老羊的尾巴上,於是,靈機一動,從衣服上撕下一綹布條把雞毛信紮在羊尾巴下面,再把羊毛一捋,信就被安全藏好了。鬼子走近了,先把海娃全身翻了個遍,讓他把鞋都脫了下來,但是隻發現爸爸給他的白薯。鬼子什麼也沒有發現就把海娃放走了,可是剛走出幾步遠,鬼子覺得不對勁,就又把海娃抓了回去。晚上,鬼子太君想要吃羊。海娃爲了保護藏着雞毛信的老羊,把年幼的小羊羔交了出去。雞毛信又被保住了。半夜,海娃趁鬼子們睡着的時候,拿着雞毛信逃了出去。但他興奮地拎着衣服跑向龍門村時,卻不小心把雞毛信又掉在了路上。快到龍門村了,他一摸,信不見了。於是,又沿原路尋找雞毛信。不幸的是,他又被鬼子發現了。鬼子要求海娃,爲他們帶路。海娃將計就計,便把鬼子們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被一舉殲滅,雞毛信也安全地送給了張連長手裏。

一個年僅12歲的少年遇到敵人和危險竟能如此沉着冷靜,是多麼令人敬佩。我也要向海娃學習:遇到困難不退縮,碰到危險沉着應對,做一個新時代的機智少年!

《雞毛信》觀後感14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雞毛信》,這部電影裏的主人公是個叫海娃的孩子。

主要內容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在龍門村不遠處蓋了一座炮樓,幾次來到龍門村掃蕩,把村裏的糧食搶個精光,鄉親們恨透了鬼子,尤其是那個貓眼司令。

一次,鬼子又來掃蕩,被兒童團長海娃發現了,他馬上把消息告訴鄉親們和八路軍,於是中隊長決定和其它八路軍一起去炸炮樓,便派自己的兒子海娃去送一封雞毛信給八路軍總部。

小海娃沒走多久就碰上了鬼子,機靈的他便把雞毛信綁在了帶頭羊的尾巴上,企圖瞞過鬼子,趕快送信,可鬼子卻逼迫海娃帶路。

晚上海娃趁他們熟睡時逃了出去,可在路上不小心把信給弄丟了,小海娃急壞了,只好返回原路去找,在一片草地上他找到了那封信,可又被鬼子捉住了,讓他帶路去龍門村,小海娃只得服從,小海娃把他們帶進了八路軍的包圍圈,在包圍圈裏敵人打傷了海娃的手,八路軍隊長把海娃救了出來,圓滿完成任務的海娃暈了過去。

得到信息後的隊長一舉殲滅了鬼子,並活捉了貓眼司令。

看了這部影片,使我懂得了幹什麼事都要認真仔細、不怕困難、沉着冷靜、勇往直前!

《雞毛信》觀後感15

海娃是英雄,爲了將信儘快交到張連長手中,歷經了重重磨難,才取得了成功。這發生在《雞毛信》這部電影中。

《雞毛信》這部電影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年僅12歲的海娃接到任務:將一封十分重要的雞毛信交給張連長。海娃堅定地說:“爸爸,你大可放心,我必須能順利地完成任務!”說完,便趕着羊走了。可這一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不,就遇到了小鬼子了。海娃情急之下將雞毛信用布條綁在了一個脖子是黑色的老羊的尾巴下頭。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看見了他說:“小孩兒你這個小八路。”海娃卻不緊不慢地說:“我不是小八路,我只是替人放羊的。”鬼子不相信,搜身,結果發現真沒有搜出什麼。就把海娃給放了。海娃掩着面笑了起來,可在這個時候鬼子的頭要把羊帶走,海娃連忙吹起口哨跑了起來。可是他沒鬼子跑得快,就被他們抓了起來。之後,鬼子餓了把羊給吃了。海娃又冷又餓,筋疲力盡,多想睡一會兒。可是他想:今日不走,以後就沒有機會逃啦。於是,他趁鬼子睡覺時,躡手躡腳地逃了出去,最終把信送到張連長的手中,自我卻疲倦的暈了過去。在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了海娃完成任務的堅持不懈,寧死不屈。

我深深地沉浸在這部電影中,我爲海娃不怕困難,不畏挫折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懂得了,此刻的完美生活,都是以前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要辜負這些英雄爲我們的生活所做的犧牲,我們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