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最強大腦》觀後感5篇

《最強大腦》觀後感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強大腦》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強大腦》觀後感5篇

《最強大腦》觀後感1

看到優酷的小標題,就知道這期開始撕了。其實是有點猶豫着要不要看的,感覺看完又會要吐槽,可能會影響心情……但還是忍不住的點進去了。

第一個項目:海底總動員-陳澤麒。一看到是個12歲小孩子,就有點小激動,覺得肯定會挺好玩的。再看到他喜歡柯南,和他上來的裝扮,真的想說比日版真人版裏的柯南萌帥太多了有木有。這次的挑戰項目,不得不說難度真的很大。之前類似的挑戰出現過很多了,但這一次的干擾和不可控性是最大的。在挑戰時,小孩看起來有些緊張,必須三個都找對,確實會讓人有些緊張。看到他在挑戰過程中的一些表情和一些失誤,真的是會覺得比較惋惜吧。看得出挑戰失敗的結果,小孩還是有被打擊到的。但是我並不覺得這對他有什麼不好,也許孩子需要的就是歷練,無論是能力上的還是心理上的。我相信,失敗不會將他打倒,而是給予他更足的動力和更明確的方向去努力,去向自己的所愛前進。最後還想說,他第一條找出來就真的已經很厲害了。

第二個項目:盲填立體數獨-潘梓祺。第二段選手介紹片出來的時候,我真的是沒有憋住。上一個柯南迷,這又來個福爾摩斯迷,現在最強大腦是要被推理迷霸佔了嗎?看來中國推理迷的羣體在增加啊。對於一個推理迷和一個數獨迷,我得說節目組真的是越來越變態了……我想數獨裏的最難點都被他們給用上了,盲填,立體。這個立體數獨沒辦法簡單的轉變成2D數獨,因爲他有轉折面,2D時在平面關聯一樣,但3D時並非都是如此,推理起來就會更加混亂,所以他還是必須以3D的方式去記憶和推理。他整理的時間很快,可以看出他腦中成像和邏輯分析都是很迅速和明確的。而且請來數獨專家很有必要,更專業的解答容易幫助觀衆理清複雜的邏輯關係。數獨是越到後面越難,尤其是盲填。他一路下來,出錯很少,反應也很及時,很冷靜,真的很厲害。又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出現了,戰區隊長都開始搶隊員了,哈哈~

第三個項目:光點美人-蘇清波。首先想提一下,我也好喜歡蝸牛這首歌,很勵志很感人。但是其實每次上來這種很感人的故事和經歷,就感覺會是一場爭辯爆發的契機。嘉賓們都是感性的,當然,刀刀魏也是,但刀刀魏又必須把持理性的評價標準,當感性碰上理性,就容易有火花。所以,如果挑戰者實至名歸,就是錦上添花的好結局,如果失敗,必是引起硝煙的導火索。他的項目規則出來後,我首先想到的是第二季裏胡慶文的廣場迷蹤。說真的,我並不覺得這個比那個難,所以讓我覺得有點懸。陶子現在提問越來越有水準了,說的太對了,如果不加頭頂光點判斷,我想這個難度根本不及當時的廣場迷蹤。但是我還是覺得這一次的人數有些少了,給難度降了分啊……其實在觀察的過程中,除了記憶,也可以逐漸分析出六位美女的細微差異。看正面光點立體感還是很強的,反而還能少一些干擾,所以正面的難度的確不大,而且他還要了兩分鐘的準備時間。數量本來就不多的情況下,我不得不說難度分只會更低。之後的頭頂光點挑戰,難度的確提升了不少,但是不得不說,數量還是太少。五套舞蹈動作的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難點在於分辨成員間的差異,但成員只有六位,不足以震撼。

說到小四。小四前面還是很正常的,直到我後面看到蘇清波的故事後,有感動的同時就也有擔憂了……下面說說我關於這場“撕”戰的看法。

首先,小四提到刀刀魏的修養問題。說真的,從態度上來看,小四會不會太認真了點,有點過了,刀刀魏明顯是一句玩笑話。可以看得出刀刀魏每次辯論時都是用比較輕鬆的語氣在解釋和迴應,不急不躁,因爲他相信自己的專業。但即便如此,刀刀魏在發現小四認真的聽進去了他的那句玩笑話後,便立刻做出了道歉。而小四的那個態度,請問,這就是你所謂的修養嗎?其次,說到小四的疑問上,我真的只能說,這確實是專業和業餘的差異。小四的確很認真很努力,但真的很業餘。他說的第一點,人的假想。每一個作家的想象力都不差,但你不應該把那種虛幻的能力硬套到選手身上,因爲他是現實中的一個人,而不是你筆下的一個人物。刀刀魏都已經詳細的解釋過了科學性的研究成果,我不太清楚小四是沒明白刀刀魏的專業解釋還是,根本就不想去了解不贊同自己觀點的人的,理性的說服。再到他說的第二點,光點。這不僅僅是動不動的問題好嗎。首先,之前的是有一萬點,請問這次有幾個?而且這個是連貫性的,連接起來是人體的線條,那甚至都不是在看點,線條,又有幾條啊?

最強對手的那個日本小女孩,確實是重頭戲啊。現在都還沒出來心算的挑戰者,我不知道是節目組準備像之前一樣單獨選拔,還是,我國確實沒有心算高手來報名?

希望能儘早出現心算高手來捍衛祖國的榮譽。

《最強大腦》觀後感2

我看了一期最強大腦。首先說如果沒有噱頭我是不會看這類節目的,我本身更喜歡看《偶像來了》這樣有我喜歡的明星,有風景,輕鬆,不打分的節目。後面的感想還和以前一樣,爲什麼有的人能在微博上想罵誰罵誰,還要用真實照片當頭像。每個人對問題都可以質疑,可以不喜歡,可以不屑,但是一出口就忽略事情的表面和本質,而進行人身攻擊這種做法,怎麼說也說不成對的。我不喜歡Doctor魏,但是我不會罵他。我可以一條一條列出來我爲什麼不喜歡他,也可以一條一條列出來爲什麼我喜歡郭敬明,我也承認我是郭敬明的腦殘粉,但是我不會罵人,說出一些根本無中生有的東西。講道理是講道理,爭辯是爭辯,討論是討論,罵人是罵人,說的天花亂墜也不能把罵人和前幾者混爲一談。並不是支持Doctor魏就是支持科學,支持“郭導”就是反對科學。換個說法,我不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大學時期的毛概老師,馬哲老師,近代史老師喜歡到不行,儘管她們每一個都是教授。

昨天和同學小聚,我原本學生物,她倆學食品,現在三個人分別是食品學院3個不同專業,室友另外兩個都是理科生。我們三個圍繞考試和下學期的計劃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過程中一個室友表示完全聽不懂,開始自己玩手機。看完這個節目(其實沒看完),我回想起來剛搬進寢室,和我的商科室友在一起我覺得自己是個外星人,各種聽不懂。拋開生活,興趣和性格,就“專業”這個角度來說,“隔行如隔山”是真實存在的,到了一定時候就能夠體會到。再說小事,我們三個關係很好,然而整個學期,爲了寫Report不知道爭執過多少次,爲了一個最小的註釋,Fig還是Figure,用不用多項式,總是有人勝利有人妥協。勝利的時候我很開心,妥協的時候我很不開心,後面也覺得自己沒有錯。做實驗的時候就更是五花八門,天花亂墜,當初我真的想不到每個學校有一套自己的體系,我以爲全中國的實驗課都使用同一套實驗準則,事實並不是。就好比你以爲拖地這件事只有一種方式,或者再多3種到頭了,然而有100種;你覺得win7 不錯,她們有100種理由讓你更新win10,一樣。所以,我心裏覺得雲大最強,南農覺得南農最強,更不用說川大和復旦的同學了。

再談談有外國同學的小組,沒有一個組不抱怨外國同學拖後腿的。有時候,有外國同學的組吵得比全是中國人的組更兇。希臘同學做實驗的時候我們一起等她們用分光光度計,等到崩潰,我一度以爲她們拿着比色皿在畫畫不是在裝液體。外國同學呢,我覺得我的口語值得他們吐槽。

我們上學的時候,所有的教授副教授大家都稱一句“老師”,或者“老闆”,不喜歡的老師還有屬於自己的外號,當然特別喜歡的也有。每個人說不上對自己專業的領軍人物崇拜到五體投地,到了在寢室貼海報的地步,但我相信都不會太討厭;看到轉發的科研新成果新進步新排名,就算不懂也要點個贊看一看。只有輿論,能讓我對我專業以外的一個教授產生如此大的興趣,和不滿的情緒,這種情緒我自己認爲是和“科學”沒有半毛錢關係的,這種情緒也不能推動“科學”的半毛錢進步。

就在不久前,我翻看了我中學時郭敬明寫下的所有博客,我佩服他對很多方面的知識都有見解,很多事情他已經在罵聲中走出了一條讓同時代的人不斷模仿的路了。他身上的特別之處,也是今天這個多重身份的成功人士爲什麼是他,而不是那些一邊罵他,微博簡介裏還是一句他10年以前寫下的話,的人了。

科學或者文學,單純的崇拜和擁護誰,是不能帶來任何進步的。科學更多的是需要努力,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在爭論中找到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法,然後不斷推升不斷進步。如果科學工作者們都滿足於目前的科技水平,媒體後期工作者們都滿足於當今的技術,那麼我們10年之後也不要想着體驗體新的科技成果,電視節目也不用花盡心思製造噱頭上頭條了。然而文學呢,在與科學的對比中它們是隔行的兩個東西,但如同生物和化學碰撞,數學和物理結合,也能產生生物化學和數學物理這樣的學科,科學和文學也有其中的聯繫。然而《最強大腦》舞臺上的兩個人,是不能代表“科學”和“文學”的,他們都是在各自的領域有所成就,他們之間的爭執,只能算作個人興趣和看法之間的爭執,我想還上升不到任何關於“科學”和“文學”的較量。正如《我是路人甲》裏面的,一隻狗和一隻蝴蝶,永遠不知道對方的心思。

如果所有的表演都想要喝彩,而不能有任何質疑,我推薦《最強大腦》的觀衆去看《我要上春晚》,雖然你看的節目上不了春晚,上春晚的節目你還是吐槽,但也比披着“科學”的馬甲,圍着“文學”的圍巾,罵着永遠不會和你有半毛錢關係的人,好些。

《最強大腦》觀後感3

曾幾何時,“英國自閉症畫家描繪紐約天際線”的故事曾在網絡上熱傳,刷爆了朋友圈。一位患有自閉症的英國天才藝術家斯蒂芬·威爾夏在乘坐直升機遊覽紐約20分鐘後,憑着記憶,在3天時間裏完成了長18英尺的畫卷,完整地畫出了紐約市全貌,連帝國大廈等標誌性建築的細節都絲毫不差。第三季《最強大腦》要正面PK紐約天際線!這也是節目組首次進行戶外挑戰,地點就選在國際貿易中心——香港維多利亞港。

選手辛哲的挑戰就是要從1200多米的高空觀察整個維多利亞港,用畫筆重現維港天際線!7000多幢鱗次櫛比的高樓,各種碼頭、船舶,更別說大廈上密密麻麻的窗戶,龐大的記憶量、1:1的復原都相當考驗選手的腦力,聽起來實在太不可思議。根據挑戰要求,選手辛哲必須在5天內完成畫作。

最終,這位23歲的年輕人用9米長的畫卷展現了自己對夢想的堅持,範彬彬激動地對辛哲的父親說:“你的兒子是最棒的!”辛哲挑戰用五天的時間,在封閉的空間靠記憶畫出維多利亞港天際線,相當於4000個足球場大小,有高樓七千棟,窗戶不計其數。而他畫出的天際線,精確到樓頂的污損和船舶停靠的位置。在他的筆下,2D和3D世界只有一線之隔。

辛哲讓我感覺到一個年輕人對夢想的執着和滿腔的熱血,他憑藉自己獨特的繪畫天賦和超乎尋常的毅力,以英國畫家爲競爭對手,目標在5天內1比1真實還原維多利亞港,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想法,可是在夢想面前,他毅然決然的邁向這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路,他想用實力來證明自己超乎常人的能力,也讓自己的爸爸改變多年來對他繪畫的偏見和不支持的態度。

在登上最強大腦的舞臺後,他進行了爲期一天的維港360度全視角觀察,可謂是細緻入微,當然他的任務是要在5天內1比1真實還原維港的全貌,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辛哲無畏艱難,第一天信心滿滿地對維港的結構樣貌做了一系列的剖析,以專業趨近真實的繪畫和設計手法,大概在心中建立了一些模型,這與他超乎尋常的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密切相關。第二天,讓他漸漸覺得頗有些頭疼,在某些方面或者是某個點上糾結許久,遲疑不決,他憑藉着那一天專心地觀察,還原了一些他印象較爲深刻的畫面。

第三天意味着時間過去了一半,他只畫出了一小半,這時讓他有些茫然和膽怯,可能時間越長,記憶地越模糊,隨着意志和信心的逐漸降低,第四天,第五天,讓他產生了放棄完成這項任務的想法,於是乎他在猶豫和躊躇,在絕望和希望的邊緣徘徊,按理說,他輸掉了這次挑戰。但是,他覺得夢想的道路還沒有決出勝負,只要堅持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於是,他堅持了18天,終於完美的展現了維港的全貌,在時間上雖然輸給了這場挑戰,可是他堅持了下來,以驚人的毅力和超乎尋常的繪畫天賦向世人展現了一個20幾歲的年輕小夥的那份執着,那份感動,他就是中國的最強大腦。

他的精彩表現,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人都覺得,他就是今天的最強大腦。是的,最強大腦需要的不僅僅是超人的大腦,更需要對夢想的執着和持之以恆的信念,辛哲的那份自信,那份勇敢,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天賦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壟斷性條件,關鍵是有沒有那份對夢想不懈的追求。辛哲見證了一個奇蹟,相信會有更多的奇蹟進入大家的視線。

我突發奇想地覺得,古有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今有辛哲的《維港全貌復原》,這讓我覺得,高手在民間,人們能夠通過繪畫的筆觸,真實完美的展現一個巧奪天工般地景象,細緻入微的將一棟棟樓房,乃至一個個廣告牌,畫的那麼生動和諧,這不就是一種絕美嘛,這種美,應當是值得永久性保存的。

雖然,在高科技發達的今天,攝影技術已經能將我們身處的環境拍的唯美浪漫,好像置身於仙境一般,可是機器代替不了人工,繪畫出來的生活,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是真切自然的心聲,使觀賞的人無形中與作者之間產生了精神和思想上的共鳴,這難道不是絕妙的意境嘛。培根說,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展現的,他還說,自然的美才是最高的美。

如果畫家筆下的美記錄了最真實的生活面貌,他通過精心的刻畫,儘量還原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記憶,那麼這樣所展現出來的畫面,一定不枉爲一部佳作。而通過熒屏展現的相片,雖說光鮮亮麗,讓人視覺上爲之一振,可是來得太容易,好像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不具有感情。畢竟,繪畫也有上千年的歷史,早期的漢字,也就是甲骨文不就是繪畫的一種體現嗎?

看了辛哲的這個故事,讓我感觸良多,讓我覺得興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應當受別人的影響,只要自己不忘初心,堅持着那份心底的執着,那麼,你離夢想也就不遠。繪畫着實能讓自己更加親近自然,親近生活,用繪畫的表達方式,去展現心靈的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辛哲雖然沒有繼續登上最強大腦的舞臺,但他執着的精神感動了我,讓我想到了魯迅的那段話“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最強大腦》觀後感4

我原來很少看週末檔的綜藝節目,一是覺得看這種節目純屬浪費時間,二是認爲很多綜藝節目裏充斥着各種黑幕、各種造假、各種炒作,不值得爲之耗費腦細胞。但可能是隨着年齡的增大,我對這種“薯片快餐”節目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僅僅去年我就追看了《奔跑吧兄弟》、《中國好歌曲》、《百萬粉絲》、《最強大腦》等多個綜藝節目,這其中江蘇衛視選拔腦力天才的《最強大腦》引發了我的巨大好奇心,不僅每期都看而且還利用週末兩天時間把以前的所有期節目都追看了一遍。這個節目給我一種腦洞大開的感覺,看節目時我時而瞠目結舌,時而驚歎不已;時而潸然淚下,時而歡欣鼓舞,它讓我瞭解了我們的大腦有無限的可能性。其實,這個節目就是一個發現腦力天才的過程,真不敢相信有記憶力如此之好的人。對於我來說節目中出來挑戰各種高難度項目的人只能稱爲“神人”,如果說我作爲一個記憶力不怎麼好的人的煩惱就是好多事情記不住,很多東西忘得快,那麼這些記憶力好的人也有煩惱,那就是記住的東西想忘也忘不掉。正如節目主持人所說,人是不能刻意去忘記一樣東西的。

其實喜歡這個節目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節目本身的科學元素很吸引人。我相信所有人在兒時都會有過長大以後當個科學家的願望,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這個願望逐漸遙遠,也許我們曾抱怨這是應試教育的惡果,或者安慰自己沒有那個天賦。看了連續兩季的《最強大腦》,我發現很多腦的能力都是以記憶爲基礎的,不論是魔方達人還是二維碼超人,無論是數學天才還是聽聲辨物達人,所有的選手都有一個幾乎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有着優於常人的記憶能力,這就是天賦。一開始我一直認爲這些人之所以能挑戰這些高難度項目僅僅是有着超乎常人的腦力,但後來我逐漸發現他們還有第二個共同點那就是後天的努力和勤奮,很多選手在節目中之所以能夠展現令人歎爲觀止的腦力,基礎是長年累月的不斷練習和反覆學習,勤奮是他們一致的標籤。一開始我還只是認爲自己和他們的區別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問題,但是後來我發現其實他們的勤奮是我與他們最大的差距。

我喜歡這個節目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爲一個人,蔣昌建。當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他作爲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時我很驚訝,很難想象一個央視的特約時事評論員能夠來主持這樣一檔綜藝節目。蔣昌建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個偶像,自從1993年在電視上看到他憑藉獨特的個人語言魅力和犀利幽默的辯論技巧拿下第一屆獅城辯論賽的最佳辯手後,我就將他作爲人生偶像來看待,也因爲他而喜歡上了辯論賽,加入大學辯論隊的時候我的格言就是“做一個蔣昌建式的最佳辯手”。因爲對主持人的喜愛所以讓我加強了對這個節目的興趣,在節目中蔣昌建向觀衆展示了他強大的語言表述能力,特別是在他說出節目的口號“你的天賦就是人類的財富!”“今天,讓科學流行起來!”時總是讓人感覺心裏爲之一振,備受鼓舞。同時他在節目中對選手的關懷與呵護則讓我看到了另外一面的他,一個溫情脈脈的蔣昌建讓人覺得更爲敬佩,每當選手們挑戰成功時他都是第一個激動上前與選手擊掌或擁抱的人,當選手們挑戰失敗時他也是第一個安慰鼓勵的人,這個節目也因爲他而增色不少。

《最強大腦》節目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影響的選手是周瑋,他自小因爲得病,被診斷爲中度腦殘,學校不收,孩子嘲笑,從來都是低頭生活的。但是卻表現出非凡的數學天才,算術完全是我們沒法想象的,甚至計算器都計算不出來的開根方,算次方,完全靠心算。其中一道題目,連數學教授都做不出來,可是他卻做出來了!這不是後天的,完全的天生的天賦!看了很感動!我們曾經都嘲笑過那些人,我們是不是應該爲我們曾經的這些行爲感到慚愧,也許很多人的天才就是因爲我們這些小小的嘲笑而被埋沒!在我們的學生中,很多家長認爲自己孩子腦子不好,其實只是個藉口,這些孩子只是習慣不好而已,這比起周瑋來說幸運多了,只要稍微訓練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了放棄,總認爲訓練的過程太辛苦,可是如果我們沒有放棄,是不是也許又是另外一個天才的誕生呢?以前看挑戰吉尼斯紀錄之類的節目,已然覺得這世界有很多能人,但那個很大一部分都是後天能練出來的。而《最強大腦》這個節目讓我看到了另一羣超能的人,周瑋讓我徹底相信了一句話: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爲你打開一扇窗。再看看班裏的所謂的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吧,他們也許在學習文化知識方面的門還沒有打開,但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爲他們的打開另一扇窗呢?

在當前這個娛樂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太多的娛樂節目只是爲了賺取觀衆的眼球而已,不論是唱歌跳舞,還是各類綜藝真人秀其實都是在消費觀衆的業餘生活而已,註定不會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太過深刻的印象,只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而《最強大腦》這種節目則是寓教於樂的好典型,既具備觀賞性又兼具科學性和教育性,值得一看,值得推薦!

《最強大腦》觀後感5

《最強大腦》是我之前一直聽說但是也一直沒有看的節目,昨天心血來潮地一口氣看了這一季的最後三集國際賽,這是一場智力超羣的大學霸們的羣英薈萃,主持人蔣昌建是復旦大學的博士、副教授、耶魯大學的博士後,評審有美國科學院院士羅伯特·戴西蒙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拿過世界記憶大師冠軍的王峯隊長,選手們也自然都是各個名校的大學霸。

我對於這些超人類學神的腦力佩服地五體投地,也從中看到了中歐美日的教育文化方面的一些差異。學霸們除了天生智力方面比較高之外,心理素質也要過硬的,包括備戰前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迎戰則需要勇氣、魄力、抗壓能力、意志力、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志氣。

中國的學霸們是自小接受中國殘酷的應試教育,訓練有素,在最後對戰日本的最後一輪火線對決充分體現,雙方都是提前五天拿到題目,中國的選手通過整個團隊合作找到了最佳解題思路,然後交給內部賽決出的優勝者楊英豪上場執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算是團隊的勝利。中國的高考模式其實相似,是在已有先人總結題目規律的基礎上再不斷地重複訓練達到通過最終競技的目的。說到學業之外的樂趣,中國的學霸卻比美歐日的學霸少了很多。美歐日小孩很小就發現自己的樂趣,並且得到家人的支持,比如策略遊戲、高空鞦韆、數學、舞蹈、魔術等,而中國的小孩說自己的興趣是打遊戲、鬥地主,豐富的業餘愛好是自己前進的動力,有時候會啓發自己的學習、創造,所以如果考察邏輯推理、計算力、記憶力之外的創造力,我認爲中國方面是比不過的,好在現在的80後90後家長們也都開始重視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了。有點諷刺的是楊英豪首戰出場的時候作爲年僅14歲就腦力超羣的初中生,被羅伯特和施一公追捧爭搶他去麻省理工學院和西湖大學就讀,小英豪想也沒想說自己將來想去麻省理工計算機專業就讀,施一公教授尷尬地自己解圍勸小英豪年紀尚小、大有可爲、不要早早定下自己的專業方向。中國大學教育的技能化、職業化培訓在這裏就不說了,反正對於我等腦力不好只求餬口的普通人而言是沒有什麼影響的,耽誤的是那些可以成爲科學家的天才們。

從這個節目我也看到了學習、競賽、知識不僅僅是爲了爭名奪利,這也是人生的一項樂趣。在感嘆人生無聊的時候,看到這些比自己小很多的少年們以腦力競賽爲樂,尤其是楊易在最後一場對戰日本選手森海度的時候,五次都被森海度率先搶鈴作答,最後雖然自己答案對的依舊輸了,他卻笑得很開心,說終於遇到強敵了,這是英雄惜英雄,這是面對挑戰的刺激和樂趣,而《最強大腦》裏好多這樣的人,越戰越勇,遇到強敵反而歡喜。此外,我也看到了人類的各種趣味的創造、不一樣的快樂世界,比如莫比烏斯環、巴克球、惟妙惟肖的摺紙藝術等。將科學、藝術和競技、娛樂融合,也是這個節目的強大吸引力之所在,各國大學霸顏值也很高就不說了。

雖然大多女生比大多男生要優秀,但是看《最強大腦》還是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方面做到頂尖水平的還是男生更多,這一季《最強大腦》中國前6強只有一個女生(最後由於學業時間衝突退賽了),日本的《腦王》前8強也只有一個女生,參加國際賽的也只有一個女生,也有可能是因爲這些題目考察的是男性佔優勢的邏輯思維、計算能力等。

這一季的《最強大腦》最終中國隊5:3戰勝了國際隊,說明中國人的腦子還是聰明的,各方面心理素質也很強大,特別是在開局第一場對戰美國隊題目都做對了卻因爲時間略超以1:2惜敗,但是在第二場對戰歐洲隊的時候,楊易扛起贏回士氣的重擔,頂住壓力,奮起直追,爲中國隊搬回比分,穩定軍心,後來直接3:0秒殺歐洲隊,最後一場面對強大的宿敵日本隊也能沉着冷靜,雖然有時候沒能搶到答題權,但也是每次都認真作答。在每一次比分落後的時候,王峯隊長總能迅速地調整隊員心態,提醒隊員做好自己,只要比賽不留遺憾,爲自己而戰,跟着自己的節奏來就行。確實,有時候也許勝負欲太強的時候,得失心太重,反而會分散了精力和打亂心緒從而無法做好手上的事情,但是當精力集中在所要完成得目標本身的時候,反而能夠更快更好地贏得勝利。

最後,再次感慨,學習不一定是爲了什麼痛苦的高遠的目標,更多的是爲了獲得生活的樂趣,功利的用知識換取金錢再換取自己喜歡的事物不在話下,講講單純的樂趣方面,比如:看日劇韓劇英劇美劇聽不懂只能目不轉睛地盯着字幕有多痛苦;想要玩好猜詞遊戲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出門旅遊看到美景的時候想要吟誦一些美好的古詩詞或者搜腸刮肚地找一些形容詞和別人分享經歷、感受;在歷史景點參觀別人能夠了解這個景點背後的人物和故事而樂在其中,自己卻只看到了表面的景覺得這個破房子有什麼好看的;和人高談闊論想要引經據典的時候卻發現學術不精、理屈詞窮;學習不好都沒有辦法和很多有意思的人一起愉快地玩耍,別人說什麼好玩的卻不明覺厲,我甚至覺得已經沒有辦法跟上小學三年級的小侄女的節奏了,每次見面問我的問題已經越來越脫離我的認知範圍,連和小學一年級的小小侄女玩了兩局棋類遊戲都完敗······好久沒有好好學習了,前兩天看完的非專業書傅高義寫的《日本第一》居然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最強大腦》的國際賽中國隊很難贏日本隊,待我高興的時候會寫《日本第一》的讀後感,書裏藏着日本隊強大的答案。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沒有更新公衆號了,這次考試也放棄得徹徹底底,真是墮落,寫一篇文章來抒發緩解墮落帶來的焦慮和失敗感,順便敲打敲打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