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題記

這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的自己的人生!節目中主要講了四個方面:

一、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

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和自信?

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他精練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潛力,使人歎爲觀止。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無限的思考: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都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可我們是怎樣對待我們的父母的呢?我們只明白索取,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就應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麼呢?同學們,你爲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是爲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呢?

我們不僅僅僅只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和幫忙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個性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獻着,爲班裏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是總惹您生氣,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後會好好學習的,不會惹您生氣了。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孝,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讓我們做一個會孝的人吧!愛心,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讓我們做一個會愛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強、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備,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讓我們在應對人生的荊棘時,揚起自尊、自立、自強、抗挫的風帆,更加從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裏!

感恩,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總能引起人們的遐想,這天我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吧!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2

上週去女兒學校聽了彭成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那熱烈、感動、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互動場面,這幾天來時時縈繞着我。看當下人的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淪喪、人心的冷漠,價值觀、人生觀偏離的今天,這次感恩教育無疑是在每個學生、家長、老師的心裏下了一場及時雨。

正如彭成老師所講的——教育一個孩子應該從孝道開始,一個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有能力愛周圍的人,纔會真正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纔會胸藏天下。一個連自已父母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又怎麼能去愛天下蒼生呢?

中國現18歲以下未成年人3.67億,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國家的希望,但是現在的社會問題、家庭教育問題、學校教育問題中存在的相關不和諧、不良影響、不良風氣,給涉世之初的孩子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

我闢開社會問題與家庭問題,就說說學校吧,從幼兒園到大學,一個孩子在學校將度過19年,我認爲孩子應該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在學習中去感悟生命真正的意義、明白人生的方向。

但是,看現今學校吧,學校教育已淪爲升學與就業的工具,現在教育更多的是關注升學率和就業率,教學成績成了學校惟一的追求,也導致了很多學生自私自利、缺乏修養、情感冷漠,這正如彭成老師所講的,這是學校德育教育落實不夠,尤其是忽視了感恩教育,觀後感《彭成感恩教育觀後感》。是的,據我瞭解,很多中學除了上主課,德育課、美術課、音樂課、勞動課等等都靠邊站了,由於超負荷接受太多,前面的知識沒消化,後面的又跟不上,造成學生厭學、上課打瞌睡,老師也只能只顧要學習的學生了,所以也衍生了快慢班之分了,這公平嗎?

很多的不和諧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們卻無能爲力,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我想我們的先賢孔子先生,他老人家也只是個符號而已。功利成了最大的榜樣,名人與成功人土成了標杆,我想,作爲一箇中國人,應該看到我們的悲哀!

我想中國要強大,德要放在第一位。這也是我國的治國方針!所以每個人要從小事做起,中國的明天才會更好。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3

週末我觀看了于丹老師做的一個講座,講座的題目是《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的內容分爲了四個部分,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我們要做個有孝心的孩子,中間還提到了岳飛、賴東進等幾個在孝這一方面的楷模人物。

孝順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品質,“百事孝爲先”,由此可見孝的重要意義。岳飛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將,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正因爲他的心裏有着對母親的深切的孝順和愛,才使他具備了對國家的忠孝和大愛,“精忠報國”這四個飽含深意的字就是他最敬重的母親刺在他的背上的。賴東進是某公司的董事長,他的父母都是盲人,母親還有點癡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父母,而是跪着給父母餵飯,一直持續到現在,他說,他要一直這樣去做,直到父母百年之後。

無論是岳飛還是賴東進,或者其他孝順的人,他們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贍養父母的義務,秉承了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他們永遠是人們的楷模,將永遠被人們記住,他們的品質也將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懂得孝順,身體力行把這項美德傳承下去。

人,這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就像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孩子們在年幼時,需要父母的撫養和培育,等父母老了之後又需要孩子的支撐和扶助,如果少了任何一筆,都不能成爲一個完整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設想一下,如果在你年幼時父母拋棄了你,你又怎麼能夠舒適地活到現在?再想想,如果你在父母年老時拋棄了他們,他們又怎麼能夠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作爲子女的我們,如果不好好贍養老人,可能配得起被稱之爲“人”?但遺憾的是,雖然這只是很簡單的問題,有人卻仍然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孝義,經歷了華夏幾千年的傳承,自古至今都作爲一座永不退色的豐碑在歷史長河中屹立,而其作爲一種美德,更是中華兒女永遠不能缺少的品質啊!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4

早上七點半趕到學校,操場上已端坐着3000餘名師生及百餘名學生家長,演講會在主持人營造了一片溫馨輕鬆的氛圍之後,在節奏歡快的音樂聲中拉開了序幕,彭成老師笑容可掬地來到了臺前。

彭成老師要求我們緩緩地低下頭顱,閉上雙眼,聽他感人至極的演講。伴隨着悲涼的音樂,他重溫了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又深情回憶了自己從窮苦人家的孩子走向成功的歷程,深情追憶父母恩情, 表達了自己“寸草難報三春暉”的感慨與悔恨。彭成老師說:什麼是教?教的左邊是孝,右邊是文。

教,從孝開始,不孝不教。一個不孝的學生讀再多的書都沒用,中國並不缺少大學生。孝敬父母不能等待;孝敬父母無需功成名就;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那感性的演講詞配上時而憂傷低沉,時而慷慨激昂的背景音樂,讓每個人陷入沉思。同學們低着頭,閉着眼,在《感恩的心》的動人旋律中,體味着父母的艱辛付出,陷入對父母的思緒中。

這時彭成老師要求現場上去50名學生,結果同學們爭相涌上講臺,衝上臺去的學生至少有二、三百名,他與臺上的幾個學生互動之後,要所有的學生爲他們所愛的父母瘋狂一次,說出他們最想要對父母說出的話。

於是臺上、臺下的三千名學生高舉雙手、面朝藍天,發自肺腑、嘶聲力竭地喊出了積蓄多年,想說卻一直沒說出的那句話:“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那一聲聲高喊把演講會推進了高潮。

演講繼續進行着,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同學們時而掌聲雷動,時而啜泣聲聲,時而高聲吶喊…… 在彭成老師一聲聲牽動靈魂的語言,一個個具有感染力、震撼力的感恩故事中,在各種音樂背景的渲染下,孩子們被真正震撼了!一個個的同學被請到臺上,講述着一個個真實的故事。

有的學生泣不成聲地向家長和老師道歉,發誓痛改前非,重新找回自我。一大羣上網的孩子勇敢地走上講臺,承認自己去過網吧,曾經沉迷於網絡遊戲,站在臺上面對衆多的學生、老師、家長大聲地喊出“我再也不去網吧了!我再也不去網吧了!”。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流着淚悲泣地講着屬於自己不爲人知的故事,對着在場的家長哭着喊:“媽媽,我愛你!”學生、老師、家長無一不淚流滿面,演講會再一次達到了高潮。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5

這個星期日的早上,我準時8:30打開了電視機,收看了南方電視臺播出的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專題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給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講座主要講了三個內容:

(1)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2)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

(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一個主題“孝心”。講座一開始,于丹老師就以一個故事進入主題,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個孩子很喜歡到一棵樹玩,有時候爬到樹上摘果子吃,有時候在樹底下睡覺,有時候拿着刀片在樹上亂塗亂刻。但是那棵樹很高興,就天天陪着他玩。就這樣,小孩子在那裏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天,時間過得很快,小孩也長大了,有一天,他來到那大樹跟大樹說:“我現在大了要蓋房子了。”大樹說:“這樣吧,你把我的樹枝砍了,拿去給你蓋房子吧。”小孩很高興,就把樹枝砍了拿去把房子蓋好了。過了幾年,小孩又來跟大樹說:“大樹爺爺,我將要過這片海洋去外面的地方闖一闖。”這時大樹說:“我沒什麼送給你的,你把我的樹幹砍了拿去做船吧。”小孩很高興地把樹幹砍了做了一艘船出了海洋去別的地方了。大樹也只剩下樹根了,時間過的很快很多年後小孩又回到了這個村莊來到大樹面前,這時大樹說孩子我沒什麼東西送給你了,只剩下樹跟了,你還願意和我聊天嗎?小孩說:“我也老了只想找個樹跟歇一歇。”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其實這棵大樹好比我們的父母一樣,那個孩子就是我們。父母一直給我們無私的愛,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了我們。這時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他們雖然很忙,但他們每天都會抽空來陪我,還儘量滿足我的需求。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還列舉了幾個感恩的人物,例如,岳飛、周恩來、田世國、賴東進,他們的事蹟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懂得了學習雖然很重要,但比學習更重的是如何做人,如何感謝身邊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孝順父母、報答老師等幫助過我們的人。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6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題記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的自己的人生!節目中主要講了四個方面:

一、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

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和自信?

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他精練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歎爲觀止。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無限的思考: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都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可我們是怎樣對待我們的父母的呢?我們只知道索取,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麼呢?同學們,你爲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是爲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呢?

我們不僅僅只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和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特別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天都在默默的奉獻着,爲班裏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是總惹您生氣,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後會好好學習的,不會惹您生氣了。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孝,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讓我們做一個會孝的人吧!愛心,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讓我們做一個會愛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強、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備,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荊棘時,揚起自尊、自立、自強、抗挫的風帆,更加從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裏!

感恩,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總能引起人們的遐想,今天我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吧!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7

在黑龍江七臺,由於丹老師爲我們講了《感恩教育》,它一共分爲四段:第一段,培養孝心;第二段,培養愛心;第三段,培養自立、自強、自信;第四段,教育我們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在講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樹和男孩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男孩就好像我們,不斷的依靠父母。大樹好像不斷被依賴的父母。它爲男孩失去了果子和樹枝,付出了所有。

我們也應該爲父母付出些,就像漢文帝劉恆那樣。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牀不起。劉恆親自爲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牀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牀邊睡一會兒。他天天爲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纔給母親喝。這也是感恩。

還有雞蛋、胡蘿蔔、幹茶葉的故事我也倍受啓發。

在故事中,鍋中的沸水是我們在人生中的逆境,而它們是經歷挫折的人。

雞蛋它雖然只是用了薄薄的蛋殼保護了自己,但它樂觀向上,並沒有被挫折打敗,而是經過了受挫的過程,使自己變得強大了。

胡蘿蔔剛開始也堅持自己的想法,可是它並沒有保持下來,直到最後,它被挫折打敗了,變成了一灘軟塌塌的胡蘿蔔泥。由於它半途而廢,所以我們不能像它這樣。

而幹茶葉與它們都不同,它不僅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它最終改變了逆境,使沸水變成了茶水。

我們應該學習雞蛋或幹茶葉,沒有被沸水改變。在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人應該堅持不懈,改變逆境。這樣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這兩個蘊含哲理的故事,加上于丹老師精彩的講說,使我懂得了,人不光是要學習,也要感恩,理解他人,使自己更加充實。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8

今天,我讀了于丹的專題講座,感受很深。

于丹先生在講座中主要強調,我們的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程的同時,也應該懂得孝順父母、尊重老師、關愛他人,讓每一箇中小學生在道德上得到發展,在智力和身體上全面發展。

于丹先生首先談到了“孝道”。孝道是中國文化傳統所倡導的行爲,一般表現爲孝道和孝道。感謝你的父母,尊重你的老師。孝道不僅是一種外在要求,也是一種內在責任。

然後談談“仁”。仁愛就是學會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充滿愛心,善待他人。這部三個字的經典名著說:“我不知道;在人類生命之初,人性是善良的。性質相似,習慣相去甚遠Rdquo意味着當人們剛出生時,他們的天性善良,氣質非常相似,但隨着生活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慣都會有所不同。教孩子與他人和諧相處,理解一個人的痛苦,與兩個人分享,痛苦會減少一半。相反,與兩個人分享一個人的快樂,快樂會增加一半。與他人溝通,多關心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成長。

最後談談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和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將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兒童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們的經驗和理解。不要拘泥於規則和步驟,而是要學會在這個混亂和嘈雜的`社會中找到有效的信息。

經過於丹先生的授課,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要學習。首先要學會成爲一個天才。如果他們不能成爲一個人,即使他們的學習成績很好,他們也不會成爲一個健全的人。

當我想到自己時,有時我的父母督促我學習。我總是太羅嗦了。有時他們讓我做我能做的。我總是不情願。當我想到這一點時,我不禁感到非常內疚。我不知道我的父母爲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痛苦。我不懂感恩。他們總是讓他們生氣和悲傷。這太不合適了。在那裏,我想對我的父母說:我錯了。我以後會聽你的,尊敬你,報答你的養育之恩。

在我未來的生活中,我會改掉以自己爲中心的壞習慣,與同學們快樂地學習,確立自己的崇高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成爲優秀合格的人才。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9

3 月 29 日下午,著名教育講師一橫到我們陳毅中學進行感恩演講 ……

演講以“感恩”和“學習 ” 兩部分組成,歷經 4 個小時。這在 4 小時裏,我們的心靈接受了洗禮,我們的靈魂找到了方向 ……

演講剛一開始,一橫老師簡單的做了幾個有關成功的調查,把現場氣氛活躍了起來,然後用幽默的語言做了自我介紹。剛上來一橫老師雖然活躍了一下氣氛,但是我們對他的演講,還是不敢興趣。因爲“感恩”一詞在我們現在青少年的心中已經很不重要,因爲家長們已經給孩子們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直到一橫老師說完這一句話,他說 : 家長們,孩子不會聽你們說什麼,而是看你們在做什麼。沒錯,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我們不會聽你們說,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而是看你們怎麼做。因爲你們說過,光說不做沒點用,而是看你們怎麼做。這麼短短的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

一橫老師說:“你是否反思過,你好不容易放學回到家裏時,父母是不是噓寒問暖?你的媽媽是不是問你想吃什麼而做給你?你的爸爸是不是連吃飯的碗筷都給你遞到手裏?他們是不是把你喜歡吃的都留給你,而他們捨不得吃?而你又爲他們做過什麼呢?你又懂得他們對你的愛嗎?”

聽到這兒,我終於忍不住淚如雨下,一橫老師的話形容我是多麼貼切!而我還傻乎乎地認爲父母這樣做是理所當然!殊不知,這麼多年是我欠他們的太多了。

如今父母的臉上已出現了皺紋,雙鬢已經出現銀絲,他們在一天天變老,而慢慢成熟起來的我們應逐漸擔負起照顧他們的責任,父母的恩情我們永生難報,那麼我們就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以同樣的愛來回報他們吧!

知恩圖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而新時期的感恩精神已經不僅僅再是狹隘的個人情感,。而是“飲水思源”的博大情懷,當我們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享受着前人帶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成果了。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有心懷之恩,纔會珍惜現在擁有, 珍惜幸福, 人的一生, 不能忘記母親、父親的養育之恩,老師的修道之恩,朋友相幫之恩,夫妻恩愛之恩,自然之潤之恩……生命當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人生才因此而幸福高興、快樂,讓自己的精神變得崇高而富有,生命才因此而精彩燦爛,讓自己的生命變得珍貴而美麗。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0

今天,按照學校要求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兩個主題:一是感恩教育,要培養孩子的孝、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承擔愛與責任;二是人格教育,要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社會交往中獲得自信與愉悅,成就別樣的人生。

類似講座聽了不少,聽時熱淚盈眶,心潮澎湃,過後,依然迷茫。一直認爲,對孩子的教育比任何一項任務都要艱難,這不是一個模具的誕生,這是一個生命的成長,結果莫測。就象我們雖已爲人妻、爲人母,依然無法預知自己的將來一樣,我們亦無法預知孩子的將來。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力所能及的硬件環境,給他愛,盼望着他無憂無慮的成長。沉思後,還是擠出些體會來。

體會一:教育趁早。“孝爲德之本”。中國幾千年來世代相傳一個“孝”字,孩子雖然不能完全體會到做父母的苦心與奉獻,但至少從懂事就應該明白好吃的父母都留着給他吃的小道理。就象于丹老師講的故事一樣,一棵樹把果子、樹枝、軀幹都給小孩子拿去,就象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孩子遲早會悟的,只不過早悟、早獨立,晚悟、自哀傷。而我們做父母的也是,早悟,早教他獨立,晚悟,對誰都是一種傷害。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啓蒙老師,在孩子這張白紙上你起筆越早就竣工越早。

體會二:放手是愛。懷胎十月,常常捧着本書看咋當媽,還興致沖沖買了個琴,自我修煉點音樂素養,自然胎教是少不了的。呱呱落地後,真是捧着、抱着,恨不得天天含在嘴裏、揣在懷裏。直到現在,俺的長輩們都說:“看寶兒,真穩,學走步時一邊走一邊自己喊慢慢慢。”和寶兒一起走在大街上,二年級的小夥子了,快到我肩頭,我還有太多的不放心,忍不住都要拉着他的手走。其實,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太乖,太循規蹈矩,做事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下一代不能再重蹈覆轍。有一天,聽寶寶說,他能自己打飯、自己睡覺、甚至能開導小朋友解開心中的難題,我滿是意外。所以,母愛,太多,就是溺愛,牽手是愛,放手亦是愛!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1

看完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而不能忘恩負義!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更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而我們,卻是怎樣回報的呢?從於丹的講解中,有一個事例是這樣的:有一個母親太溺愛自己的女兒,有一天,她自己在倒水時,一不留意燙傷了自己的手,當她將自己的手伸到正在看電視的女兒面前想尋求幫忙時,她的女兒竟然不耐煩地說:“快讓開,難道你沒有看到我在看動畫片嗎?”這難道就是我們對父母的報答之恩嗎?我們只明白索取,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就應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麼呢?同學們,你爲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是爲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人呢?不,我們更就應懂得回報!

我們不僅僅僅只是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還有幫忙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特別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獻着,爲班裏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是總惹您生氣,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後必須會好好學習,不會再惹您生氣了!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2

週六上午,我觀看了于丹老師關於“感恩教育”的講座。在這次講座中,它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如今學校、家庭教育存在的困難。看完之後,我對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溝通、學習、成長問題有了很多的感觸。

一、于丹老師主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學習,是自我能力的開發。

每個家長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都應該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中過於重視文化課的學習,一直與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提高操作能力、鍛鍊身體強健體魄的課程和活動嚴重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都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很少、甚至從不讓孩子做家務,因此孩子很難體會到自己父母勞動的辛苦。

我認爲:和生活脫節的學習不僅是不快樂的,而且自我能力的開發也受到嚴重的阻礙。

二、于丹老師也強調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的絕大部分家庭都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碎了“。這樣一來,子女就都認爲,父母對自己的給予是本分,不給予是虧欠。還不僅這樣,有許多的子女總是會對自己的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甚至以離家出走來威脅父母。用古代的孝順歷年來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於比登天還難。

因此,要從小教會孩子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一切。

于丹老師的教育觀點和理念不僅僅是這些。總之,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信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孩子的人格和心靈。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愛,在山水中明白永恆,在社會法律法規中學會勇於承擔!另外,還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3

那天聽於丹的講座,偶爾想起這樣一件事。大概是在四五歲的時候,此刻想起來,大家在一齊的時候,姥爺就經常悄悄跟我說,你看,那裏有這麼多人,孔子說過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麼些人裏頭,肯定有能當你老師的人,你去看看,你覺得他們誰對人個性有禮貌,誰個性博學,誰做事個性麻利,你去看看誰能當你的老師小孩子嘛,我就這樣跑來跑去看,有的時候看到有些行爲是好的,也有的時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會跑回來問姥爺,說你看,有一個叔叔肯定不是老師吧。然後姥爺就會告訴我說,這也是老師啊,因爲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樣好,這是老師;但是見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會不會跟他一樣不好,所以這也是一種老師。

說到儒與道,中國哲學這兩大源頭,在我最初接觸的時候,是處於一種孩提的矇昧狀態,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意識要去讀,要去記憶。所以《論語》對我來講是篤定的、真實的、親切的、溫暖的。

讀經典很有意思,開始會覺得簡單,但讀來讀去,便應了鄭板橋的那句話:“畫到生時是熟時。”感悟到了這一點,那麼,我們就能真正地從內心敬仰聖賢。因爲他們不用華彩的詞語,來讓大衆覺得必須要去膜拜,必須要去遠離。他們不因自己的偉大而讓萬衆折報,覺得不可企及。他們以自己的一種樸素的人格,讓大衆覺得,這些樸素的真理恆久不變。

道在人心,道不遠人,你總歸是能憑着生命成長去接近的。《論語》裏提到“仁”的地方總共109處,這是整個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學生問老師什麼是“仁”,老師的回答就是兩個字:愛人。真正的仁愛之心無非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這之後被孟子推演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也是孔子說的,他一生的理想無非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便是孔子的溫暖世道了。

其實只要做到五個方面,那麼這種仁愛就基本完成了:恭則不侮,生命有尊嚴;寬則得衆,受衆人愛戴;信則人任焉,走得更長久;敏則有功,打碎的罐子變寶貝;惠則足以使人,調動他人用心性。

我們以下代人的眼光來看“恭”和“寬”是教我們怎樣樣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們怎樣樣做事的,“惠”是教我們怎樣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這就是我們現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資料,所以中國儒家的仁愛思想,我想他跟我們這天每一個人生命中的理想都會相關,他讓我們有具體的做事的方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主角。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4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告訴了大家怎樣去感恩父母。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小學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大樹說:“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後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老樹說:“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可以把它們砍了然後去蓋房。”孩子聽了馬上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幹問他:“你又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樹幹想了一會兒說:“你可以砍了我的樹幹,做一個木筏去遠方。”孩子聽了興沖沖地把樹幹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髮。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幹,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孩子說:“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現在,我就想陪着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直像這樣滿足着我們,我們要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5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爲今天我看了一堂名爲《感恩教育》的講座,它對我有很深的觸動。講課的于丹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大樹和男孩的寓言故事,大樹爲了男孩能交學費、買玩具、蓋房子、娶媳婦、增遠見而貢獻了自己的果實、樹枝、樹幹。想到大樹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不正如大樹那般的默默爲我付出嗎?

想着想着我的思緒漸漸的回到了過去,記起很多和爸爸媽媽間的往事。每當我生日時,父母都會陪我過生日,但在我開心的點燃蠟燭的時候卻不曾想到多年前的那一天卻是媽媽的受難日,媽媽在那一天冒着生命危險生下了我並開始了永不停歇、不求回報的付出。還記得在我摔倒時是父母趕緊把我扶起並鼓勵我勇敢的向前走;還記得在我生病時是父母焦急的送我去醫院並默默的陪我到最後一滴鹽水掛完;還記得過新年時是父母陪我買新衣服,從鞋子、襪子、褲子到上衣,別人有的我也都有,父母從不讓我失望……可是,父母爲我做了那麼多而我卻爲他們做了什麼呢?“好嘮叨、真煩”、“不要你們管”,這一句句不經意的話卻深深的傷害了父母的心。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百善孝爲先、孝爲德之本、正爲本孝爲先。原有陳元帥爲母洗腳、周總理替母餵飯,現有田世國瞞着家人捐腎救母、賴東進討飯養父母,還跪着喂他們吃飯。孝道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應該是社會上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這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耳邊不知道什麼時候又響起了這首歌,聽着聽着我慢慢的閉上了眼睛,輕輕擡了頭,緊緊握住了拳頭,那一聲發自內心深處的話語以我最大的聲音呼喊而出:“媽媽!我愛你!……”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6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箇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爲,一般表現爲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後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裏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囉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願,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爲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裏,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後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爲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秀的合格人才。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7

于丹教授的講座,使我明白了許多,我怎樣去做一個“大寫的人”?怎樣做一個知恩、感恩的人?怎樣解決問題和做事?

看到爸爸那兩鬂的白髮,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我從前做的事太傷父母的心了,理解之後精神得以重生。

孝,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其實,不管是本分、傳統美德、還是義務都無所謂。難道沒有這些規定,我們就不愛自己的父母了嗎?不要把這當成一項工作,這是愛的行動,是本能的付出。現在,我們還小,在物質上不能給太多父母的需求,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用其它方式來孝敬父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同時自己也不要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當然,如果我們長大了,年老的父母也只是希望痑陪伴着他們,像兒時一樣,簇擁在父母的膝下,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雖然我們正值青春期,但是我們絕對不能以所謂的“逆反心理”爲藉口,去傷父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因爲父母爲我們犧牲了青春,給了我們生命和太多的愛!

人生就是一本書,時間的手匆匆將它翻過,並不理會誰讀懂了,誰還在糊塗。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養成“想到就做”的習慣之後,你會發現你隨時都有新的成績:問題隨手解決,事務即刻辦妥。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堅定自己必勝的信念。面對困難,要學會冷靜,沉着思考,要以寧靜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全局。然後,一步接一步,有系統地剖析它的形成原因,不利和有利兩方面的影響。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社會問題。我想這也是我在今後成長過程中應該做切實努力的方向。

朝陽,向天穹的額頂升起;光明,將大地的陰鬱驅盡;生命,在光輝中誕生、延續;在光明的世界裏尋求希望的蹤影。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8

今天,非常有幸地觀看了于丹老師《感恩教育》專題講座,她那溫和慈愛的笑容感染着我,那娓娓道來的教導也震撼着我的心靈。

從前,我總認爲感恩是長大以後的事,其實非也,感恩應從點滴做起,從每時每刻做起。于丹老師強調:在我們中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係、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于丹老師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在我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幾乎都由父母包攬,即使洗衣服、洗碗這樣的小事都從未做過,從未給父母分擔過任何家務。記得小學時,爲了參加學校的野炊活動,我們全班每位同學都在家練習了做菜,野炊那天,別說還真是色、香、味俱全,這說明我們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卻沒有在日常的生活中勞作過。

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中學生,如何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則是最重要的:在家,我們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工作辛苦時,要關心體貼父母,比如給父母倒水、擁抱、洗腳等,讓父母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愛。在學校,要尊重老師,上課要認真聽講,作業及時完成。老師站着講課本來都很累,我們再不認真聽,真的是對不起老師。我們要用自己最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師、感恩老師。將來在社會,我們才能感恩培育我們的父母、老師及祖國。

讓我們伴着愛成長,讓感恩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一刻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19篇)19

因爲有愛所以有希望;因爲有愛所以有溫暖;因爲有愛所以有動力。看完《感恩教育》,我懂得了要感恩並且我對“愛”這個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愛是最簡單的愛,是一種人性化的愛,但又是最深的愛,最偉大的愛。

蘇格拉底說過:人有了人格的尊嚴,必不甘墜落爲禽獸,而人的品德也必然提高。百善孝爲先“孝”字一直銘記在我心,于丹覺得: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

也許每人的意識裏都有孝,但都沒有被釋放吧!論語裏講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說過:“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也就是說:孝心不在大小不分遠近。

回想,每當我考試成績不好時,父母總是鼓勵着我,讓我不要氣餒,給予我信心,使我努力前進;

回想,每當天氣變涼時,父母親爲了讓我添上一件衣服而嘮叨時,無非是怕我着涼,感冒難受,耽誤學習;

回想,每當我想看電視時,母親爲了不讓我看電視而嘮叨時,無非是怕影響我的學業,成績下降;

爲什麼現在有很多孩子不快樂?因爲有好多自我中心的孩子,會覺得給他的一切都是本分,不給他的一切都是虧欠。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很驕縱的小男孩,他認爲別人的一切都是應該慣縱他的,他只要好好學習他就應該是自我中心,所以他每天呢,都會因爲不如意亂髮好多脾氣,有一天他爸爸把他帶到後院的籬笆傍邊對他說:“每天都發脾氣不好,這樣吧你算一下發一次脾氣就定一個釘子,看看你一天要發多少次脾氣。一天下來他看到籬笆上密密麻麻的釘子。

父母親嘮叨的一切事情,無不是那顆愛女之心的體現,而我卻辜負了那顆愛女之心。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孝敬父母吧!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一個家,是父母讓我體會到了人間有情。

這次觀看我也學會了要心存感恩。感恩父母,是父母給了我生命。感恩老師,是老師教會我知識。感恩大自然,是大自然讓我有了這麼好的生存環境。感恩讓我擁有東西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