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推薦】流浪地球觀後感

【推薦】流浪地球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流浪地球觀後感

流浪地球觀後感1

大年初一,我和媽媽、姐姐們去看了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它是由作家劉慈欣的小說改編而成的。

電影主要講述了:未來,太陽將因爲急速老化而迅速膨脹,直至爆炸,到那時,太陽系將不復存在。面對絕境,人類開啓了流浪地球計劃,在全球製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使地球停轉,並改變方向,前往4。2光年外的新家園。但因爲如此,地球地表氣溫下降到了零下80多度,僅存的35億人生活在距地面5公里深的地下城裏。流浪經過木星時,由於木星引力激增,地木即將相撞。雖然救援隊最後修好了71%的推進發動機和100%的轉向發動機,但地球毀滅的情況已無法改變。在人類最絕望的時刻,中國救援隊想出了唯一一個辦法。

在看電影時,我好幾次淚流滿面,一刻都捨不得眨眼,就怕錯過每一幀精彩畫面。我震撼,震撼電影中出人意料的情節和壯觀的場面;我自豪,自豪國產科幻電影品質的重大突破;我感動,感動航天員劉培強的捨身取義、全世界人民救援時的萬衆一心和劉啓等人與家人的濃濃親情。

電影中有一些細節非常感人:劉培強在國際空間站的窗戶上根據木星的位置畫圈,計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時間,和親人分別十幾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於言表;班長在上課時說了一句關於希望的理解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韓朵朵在危急時刻的廣播希望是我們回家唯一的方向!希望,雖然稀少,但是它永遠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其實,每一個爲地球能活下來而拼搏的人,都有自己牽掛的家人,但他們不得不爲了任務和信念做出犧牲。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爲了延續人類文明纔要如此拼命地保護地球,他們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看完影片,我心裏默默地希望人類能夠像電影中的那樣,遇到重大危險或災難時,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戰勝困難!

流浪地球觀後感2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書——《流浪地球》,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本書作者爲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這本書創作於20xx年,之後還被改編成了電影在今年寒假期間上映了,我也和爸爸媽媽去電影院觀看了改變過後的電影。

《流浪地球》這本書主要講了太陽即將毀滅,20多年後,地球將不復存在。爲防止這一情況發生,地球上的衆多科學家在地球上安置了12000座行星發動機和12000座地下城,發動機可以產生150億噸的推力,把地球推離太陽系,行駛到半人馬星座的比鄰星並作爲它的衛星。整個過程將要花費2500年,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旅程。

在這本書中,我彷彿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太陽不再是那個給我們帶來光亮和溫暖的恆星了,而是一個危機四伏,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每當地球行駛到太陽附近時,地球上的人們就開始焦慮不安,遠離太陽時,他們才能暫時平靜下來。這就像在玩俄羅斯轉盤,只不過賭注是73億人的性命。就這樣經過了幾次短暫的安逸,人們覺得太陽沒有變化,於是用普通的天文望遠鏡看太陽,發現它和之前的樣子沒有變化,於是人們認爲航天局是在騙人類,所以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開始背叛航天局。不久,航天局的人全被抓了起來,人們把他們凍死了。正當人們沾沾自喜的時候,太陽爆炸了,這時人類才意識到航天局沒有騙他們。電影中做了一些改編也非常精彩!

《流浪地球》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從書中我瞭解到不少有關我們生存的地球、宇宙的相關知識,激發了我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作者劉慈欣用他那豐富的想象力,過人的知識面爲我們展現了未來的世界,同時也創作出了一個又一個文學奇蹟。而這個能力絕不是他天生就有的,一定是經過了後天的不斷積累。我也要每天不斷多讀書多實踐,努力成爲和他具有淵博知識、豐富想象力的人。

流浪地球觀後感3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電影,對於我來說就是人生中的一大喜好。小學時,學習任務比較輕鬆,所以經常往電影院裏面跑;可惜現在初中,學習任務比較重,很少有時間再去了。趁着這次過年,我終於去看了20xx年第一場電影——《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科幻和災難性的小說,主要講的是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爲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爲“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啓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啓長大,他帶着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爲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啓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劉培強和韓子昂也英勇犧牲。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在地球毀滅的最後幾天,大部分的人都喪失了希望,只有王磊小隊一行人,在爲地球做最後的努力。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韓朵朵在向全球的人求救,她認爲自己很無用,大家都在爲拯救地球盡己所能,甚至是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然後韓朵朵也在用自己單薄的力氣幫助王磊他們。那些頹廢的人,聽到韓朵朵的感悟後,終於又有了希望。紛紛在回家與親人最後的擁抱的途中調頭,來到拯救地球的前線支援他們。這時我不禁潸然下淚,多麼可貴的精神啊!他們都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最後幾天,而是去支援拯救這岌岌可危的地球。許多人都認爲這是不可實現的希望,就連機器人Moss也計算過,判定成功率爲百分之零,可他們卻仍沒放棄,在用自己所有力氣去拯救這毫無意義的地球。

電影結束了,我的淚水已打溼我的臉龐,“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流浪地球觀後感4

從20xx一直火到20xx的《流浪地球》票房過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我國目前來說最成功的一部科幻片,同時也向外國證明中國也能拍好科幻片。

看科幻片從不流淚的我,看這部電影后半部分時,幾乎是溼着眼眶看完的。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後面大家共同拯救地球的情景。

當時廣播中播送着聯合國放棄地球的決定——“大家都回家吧,剩下的幾天時間陪陪自己的家人。”語句雖然溫暖,但語氣卻理智的讓人害怕。其餘的人聽到後,放棄了。但劉啓,韓朵朵等青年不放棄,他們仍竭盡全力去爭取最後的成功。劉啓提出引爆木星,從而拯救地球,但這個計劃遭到了空間站電腦的堅決反對。它認爲這一計劃的成功率爲零。劉啓的父親劉培強知道了這個計劃,並且不顧空間站的反對,用酒精把空間站的資料全燒了。劉啓他們號召其他救援隊一起去拯救地球。最終大家都振作起來了,一起推動發動器。終於火噴出來了,但離木星還是有一段距離。就在大家認爲真的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劉啓的父親壯烈犧牲,補上了這段偉大的距離。終於,地球終於獲救了。劉啓等人爲地球流浪又爭取了時間。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是到最後他們沒有放棄地球,而是帶着地球一起流浪。這中間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思想——落葉歸根,讓這部科幻大片更富有情感。這部電影也沒有像有些好萊塢大片那樣,因爲無法生存,而放棄了地球,去往另一個新的家園。他們始終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帶着地球一起流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例子。雖不及電影中那般偉大,拯救了地球,但也不得不讓人感嘆。比如說《大江大河》的導演孔笙,他不追求名利,只是一心想要拍好電視劇,他一直堅守着踏實和認真。還有真正的鋼琴大師朱曉玫,她60多歲了,從來沒有華麗的演出服,爲了練琴歷經艱辛,甚至還給人做家務。但她沒有放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巴黎演奏會場場爆滿,她演奏的巴赫堪稱天籟!

每個人心中都應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飽含了希望,只要有希望,我們都應該竭盡全力去實現,哪怕再苦再累。正如電影開頭所說“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寶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方向!”

流浪地球觀後感5

有這麼一個說法特別有意思——劉慈欣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提升至世界水平。而今天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流浪地球》,則可以說是這七千電影人將中國科幻電影提升至世界水平。

從行星發動機的重元素聚變到推進地球至脫離太陽的逃逸速度;從木星的引力牽引到潮汐力的洛希極限;毋庸置疑這部國產科幻電影從頭到尾都充斥着“硬氣息”。作爲一部好的科幻電影,尤其又是硬科幻電影,它不僅能引出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更能對於科學產生一定的指向意義。在想象力爆炸的同時,其視覺衝擊力也是令人歎爲觀止。但相比較這些,我個人最爲觸動的則是其中的文化內涵。

《流浪地球》不同於傳統西方的科幻作品,其最爲特殊的就是中國文化的哲學內核。好萊塢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看到劇本時,他們最感興趣的不是視效問題,而是爲什麼地球出現危機時,我們逃跑都要帶着家人?在好萊塢電影的傳統套路中,地球遭遇滅頂之災時通常有兩種解決途徑:超級英雄解救全人類,或者建造“諾亞方舟”帶人類逃出地球。而我們之所以會選擇流浪地球,大概是因爲相比海洋文明,在東方文化裏,對故土和家園的感情更深,同時,地球在中國人心中象徵着人類全部的生活、文化和歷史。如果把地球變成宇宙飛船,就有了更深的含義——我們不是在流浪,依然和古老的文化在一起。這種反套路還表現在好萊塢大片裏的超級英雄一定會活下來,但《流浪地球》中的劉培強在最後卻選擇用生命去點燃木星,化爲星辰;在劉啓團隊點燃橙色光柱發射的一剎那,旁邊同時也燃起兩束橙色光束——還有其他人和他們一樣在努力。

這種家國關係的`認知,這種生命的認知,這種英雄史觀大於個人英雄主義的認知——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價值觀。我們的文化不是功夫,不是麻將,不是舞龍,這些膚淺的表皮並不能完整的代表我們的文化。團結,進取,永不言棄,這些纔是我們文化真正的內核。

不論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進步與反思,還是意識形態的孰是孰非,它承載的意義也早已遠超電影本身。

流浪地球觀後感6

前幾天我看了《流浪地球》這個電影,我很有感悟。

電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太陽系中的太陽不斷的在膨脹,它隨時有可能把地球吞了,併發生大爆炸,所以人類準備團結一心,把地球推至遙遠的恆星系。人類建造了100萬個地下避難所,和50萬臺加速器。還有50萬個地球轉彎器在太空站。其他人一直在觀察情況,當地球要撞上撞上木星時,太空站撤離了,這就是聯合政府籤的“火種計劃”,當地球快要毀滅的時候,太空站上帶有人類的文明、人類當時的種類,以及人類當時所需要的一些物品都保留在太空站之中。

在行進的過程中,需要燃料,這個時候,一個叫劉琪的人,想到他小時候他的爸爸告訴過他,木星是可以利用的,所以他就想辦法用。就是讓地球來衝擊木星,還有五公里就能到達了,但加速器失敗了,因爲沒有燃料。一個這個人發現了太空站有30萬噸的燃料。所以他就行駛到太空站,找到噴火點,把太空站引爆,木星推動着地球繞跑得更遠,不讓太陽毀滅掉地球。人類得救了。

通過電影,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要動腦子想一想。想完之後才能去做決定,要有信心。只有這樣,你纔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現實中。我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遇到難題,要想辦法去看看書,或問問老師,問問同學,問家長等等,只要肯堅持,就可以成功,我也可以在電腦上搜查資料,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你做了一半兒就放棄了,那就是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這樣才能成功。比如有時候在做作業的時候,有人叫你去玩耍。但是你一定不能答應,應該先把作業做好。可以給他說我馬上就要做完作業啦,等我做完作業再找你玩兒吧。完成作業之後再去找這個人去玩兒。

這就是我看了這個電影的感想。你們看了有什麼想法嗎,快分享給我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7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無論是感人的故事,還是逼真的特效,均獲得讚譽滿滿。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句平凡的“我想回家”。

中國人歷來重情重義,對中國人來說,“家”遠非一個物理空間那麼簡單,這個字承載了太多的情感。所以,當災難來臨,在中國人的電影中,選擇了帶着地球一起“流浪”。

“家”亦分爲“小家”和“大家”。“小家”之愛人皆有之,影片中,當地球幾乎被木星捕獲時,所有人首要且唯一的念頭幾乎都是回家看看。但影片中也不乏“大家”之愛,甚至將其體現得淋漓盡致。地球踏上流浪之旅,撞擊木星的危機令人類團結,以“大家”之愛,救地球這一“大家”,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爲己”這一致命的毛病。

令我最難忘的是主人公劉啓的父親。作爲一個父親,他是多麼想要陪伴孩子的成長,但在人類命運生死攸關的時刻,他那“小家”之愛又是何其渺小——當整個星球都湮滅了,又何來的家?他毅然赴死,化作空氣中的一粒塵埃,陪伴人類左右,呼吸與共,永生不滅。那是他最後的家。

“家”,一個抽象而具體的東西。對於我自己而言,家便是情。前些天當一個親戚被查出癌症晚期,我有幾分認真地和父親打趣,要他常常體檢。他對我說:“你還沒長大,我怎麼會有事?”話題深入下去,父親和我說了種種他無法也不可能此時離去的理由:弟弟年紀尚小,此時哪怕父親失聯一陣也會對他的性格造成莫大的影響;我剛至成年,還沒做好準備面對世上的種種。我頓時哽咽無言,也忽然明白了這個家早已經成爲父親好好生活的理由。他是個偉大的父親,但他又是天下所有父親中普通的一個。

“大家”也好,“小家”也罷,我們真正捨棄不掉的,是那一份熾熱深情。家是支撐我們渡過難關的信念,是每一個人都不惜一切代價要去守護的東西。因而在影片中,最終的危難關頭,原本已經絕望的援兵又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

家因情而溫暖,家生於有情之外。

流浪地球觀後感8

今年寒假,我大半時間都在老家。剛從老家回來的時候,爸爸笑着對我們說: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流浪地球》吧!這一部是吳京演的,肯定特別好看。”我們高興地連聲說好。

《流浪地球》開始演了。只見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需抓緊時間離開地球,去另外尋找生存的空間,於是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但這推進器需在兩千五百年後纔可以抵達新的家園。在此期間,人類建立了地下城,抽中籤的人們才能住進去。聯合國在太空成立了空間站,將此計劃命名爲流浪地球”計劃。兩位主人公偷偷溜出去過年,可在途中遇到了一場災難,許多城市的發動機停止運轉了,在三十多個小時後地球將會撞上木星,導致地球自行瓦解。他們的車被臨時徵用爲救援隊,和CN7-11救援隊展開了一系列的救援,當人們把全部發動機重啓後,聯合國和空間站宣佈放棄人類,並播報:在七天之內,可和家人團圓,並進行最後的告別,空間站將會開始火種”計劃,即帶着三億精子卵尋找新的家園。所有的人類都準備回家團圓了,但是兩位主人公和CN7-11隊想到了一個拯救世界的方法,用火柴”點燃木星,木星上的波動會將地球推理軌道,其中一位主人公韓朵朵向世界動員,叫靠近他們的救援隊儘快趕來幫忙,這麼多人的努力以及劉培強所在空間站的犧牲,地球被推離了木星,地球終於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我的心一直和主人公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擔心着主人公的擔心,萬一地球真的被毀了,那我們怎麼辦?當事情得以解決,地球得救了,我的懸着的心才放下來,才覺得回到現實中來。雖然這部電影並不是真的,但是讓我知道了要對未來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要愛護地球,做只有善沒有惡的人類,就算是真的被放棄了,但是我們只要出一點點力,說不定就成功了,一定要堅持不懈。

流浪地球觀後感9

“記得我們一起坐在海邊看天……”一首《帶着地球去流浪》在我耳邊響起,催促我打開書。於是,我墜入了《流浪地球》的世界……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講述了故事中的“我”出生的時代,太陽即將氦閃,人們準備用地球反推器,把地球“推”入人馬星座,從新繁衍後代的故事。

而在這部小說中,未來人類的智慧不可想象:他們建造地球反推器,用石頭當燃料;建造地下城,制定了一系列逃離措施;飛進太陽裏,對太陽進行了建模……

令我印象最深的情節,也與人類的智慧有關。當時地球正處於“剎車時代”,遇到的危險不可勝數。有一次,地球正好和一片小行星“相遇”,如果撞上,地球就會遭到巨大的損傷!如果這個問題放在今天,那人們只能在地球上發射核彈,命中率極低。但還好,未來人們發明了反物質炸彈,在天上消滅了一些大的小行星。由此可見,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

其實從古至今,人類無不用他們的智慧來推動社會。比如說法國農學家巴蒙蒂埈發現了馬鈴薯的好處,想在法國大力推廣。可人們認爲馬鈴薯是個“不祥之物”,都不去種,也沒人吃。巴蒙蒂埈百般無奈,突然,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首先,他請國王派一隊皇室衛兵來保護自己的院子,不讓任何人進來,然後在裏面種馬鈴薯。周圍的民衆看到了,十分好奇:一個小小的馬鈴薯,爲什麼要一隊衛兵來保護呢?於是他們偷偷看巴蒙蒂埈種馬鈴薯,然後乘衛兵換班時偷偷地偷走馬鈴薯的種子,按照巴蒙蒂埈的方法種。“巴蒙蒂埈用皇家衛兵保護馬鈴薯院子”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馬鈴薯就在全國各地推廣開了,法國人終於吃上了健康的馬鈴薯。由此可見,智慧是多麼重要!

所以說,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而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利用智慧,合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世間奇蹟皆智慧,萬物發展靠思考!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在“15億票房”的吸引下,我滿懷激情與好奇心來觀看了這部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

我之前看過劉慈欣寫的《三體》,讓我頗爲震撼。而這部根據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所拍攝的同名科幻電影,同樣沒有讓我失望。

在看電影時,我好幾次熱血沸騰,我不捨得眨眼,不希望錯過每一幀的畫面。我震撼,震撼電影豐富的情節與壯觀的畫面;我自豪,自豪國產科幻電影品質的一大突破;我感動,感動劉培強的捨生取義,感動全世界人民的萬衆一心,和劉啓等人與家人的濃濃親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電影中的一些細節:劉培強在空間站的窗戶上每天根據木星的位置畫圈,像日曆一樣計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時間,和親人分別十幾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於言表,電影沒有太多煽情的臺詞,這個畫圓圈的細節充分表現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另外有一個小細節是,窗戶旁邊掛了《盜夢空間》裏的陀螺,電影裏最終主人公回了家,這也表達了劉培強對回家的渴望。

《流浪地球》儘量讓每一個角色都豐富起來,作爲配角的老何也不例外,他摘下頭盔去機房檢查線纜,點燃了“珍藏”的香菸,其實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了。當他打開煙盒的時候,給了一個字條的特寫,字條是媽媽留給他的,讓他注意身體,天冷記得穿秋褲。這裏也是一個很讓人感動的一個淚點,每一個爲地球能活下來而拼搏的人,其實都有自己牽掛的家人,但他們不得不爲了任務和信念做出犧牲。

其實,這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爲了人類文明的傳承纔要如此拼命的保護地球。他們這種捨生取義的精神,完全不亞於黃繼光、董存瑞這些英雄,因爲他們每個人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不是嗎?

電影中提到過一句話:希望是什麼?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雖然珍貴,雖然稀少,但它永遠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我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也想大聲的喊出:奔跑吧,地球!

流浪地球觀後感11

宇宙浩瀚,人類的技術何先進,如何天馬行空,都只是宇宙中的一點漣漪。而宇宙如何浩瀚也不能抹去人類存在過、奮鬥過、愛過的痕跡。

這是一部帶領全人類逃亡的史詩。

太陽膨脹,已漸漸成爲人類和地球的威脅。聯合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建造並發動了地球發動機,規劃起了長達2500年的全球移民流浪計劃。當運輸火石、挽救地球任務級別高於一切時,一位位無名英雄爲拯救迫在眉睫的危機死在了天災之下。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吸引,在計算地球自救率幾乎爲零時,在得知人們運用哭泣、暴力發泄內心時,聯合政府依然繼續啓動“火種計劃”,用此來延續地球人類文明。不僅如此,地球人類也沒有放棄希望,劉培強引爆木星,終將地球和人類推向浩瀚宇宙,流浪,現在剛剛開始。

撲面而來的人文感博大寬厚,和美國完全不同,沒有那英雄主義的個人救國,只有全人類同心協力、愚公移山的精神。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雖然有放棄希望選擇自殺的日本救援隊隊員。但是當全球廣播發出後,幾乎所有的人都安靜了下來,幾乎所有的人都調轉車頭。即使希望盡如遊絲般渺茫,即使已經被人們宣佈了死刑,還是會有人嘗試在希望的微光下沐浴成長。人類永遠都在磕碰抗爭中生活。

至於未來會如何?或許會一路坦蕩,出了鬼門關後,便可臥在羣星閃耀的宇宙中,舒服地待到陽光又下一次灑滿世界;或許會磕磕絆絆挺過一段又一段的艱難時光,甚至與地球一起消失,在宇宙中濺起一朵小小浪花,就悄悄離去……可是,“無論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人類團結勇敢而且有夢想,在宇宙中一定會好好的生活下去。

《流浪地球》承載着人類的夢想。將以人類的希望爲槳,以人類的團結智慧爲帆,在危機四伏的宇宙中,以渺小的身軀,但有巨大的能量,走出一條屬於人類文明的輝煌之路。

流浪地球觀後感12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帶着地球離開銀河系,經過2500年,去到新家園。但是在中途,由於幾臺推動器沒了燃料,導致7天后地球將與木星發生撞擊。爲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藉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征程……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彷彿置身在科幻世界裏,親身遊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時光裏,但絲毫不影響現在的我們細細品味。

希望是什麼?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着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鬥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並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懂得取捨。“取”很容易,“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捨身取義”“捨己爲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於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於所產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裏還有30噸燃料,於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使地球脫離險境,他也因此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爲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捨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捨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爲它不是單單爲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爲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多爲他人着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扣人心絃,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益匪淺。

流浪地球觀後感13

好萊塢的美漫式英雄片看多了,流浪地球比起來更像在看一部國產漫畫,有日漫的熱血,卻不像日漫把全世界只交給一個少年。

屈楚蕭演的中二少年跟老爸不和,卻是一個實實在在愛護妹妹的哥哥,在關鍵時刻還能用智慧和勇氣化險爲夷轉危爲安,這樣的少年男主不太成熟、不能鎮定、做事無法深思熟慮,甚至有時候逞強失敗都會表現出一點點怯和尬。但這個角色有小機靈也愛逞強,能發現並承認自己的渺小,內心深處有對父親的愛,關鍵時刻還能守住最後一絲理智並有相匹配的行動力,不是蠻幹、不是莽闖,而是一直在成長、一直在改變。

好多人說片子不合邏輯,偏偏在細節裏我覺得特別合邏輯。沒有一個人是莫名其妙的強大或者莫名其妙的脆弱,沒有別人的幫助,誰也不能以一己之力改變一切。有時不計生命代價去救一個人甚至可能只是出於不可能眼睜睜看着人死的本能反應。每一個人都不是在等死,願意努力哪怕只有一絲絲希望也要全力以赴,最差還能多差,0、01的希望也要守住。不去試試難道跟好萊塢電影一樣除了等超級英雄就是嗷嗷叫喚,全人類都在努力自救,這很中國。

歷史,從來都不是幾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無數個偶然匯聚而成的某個必然。這裏有說漢語、英語、俄語、日語、韓語、法語等所有國家語言的英雄。榮譽並不專屬於中國人,榮譽屬於全人類。這便是《流浪地球》的大氣。影片的演繹方式、視效呈現以及敘事套路,都有着好萊塢電影的痕跡,可對家的牽掛、對故土的眷戀,卻是中國科幻獨有的特徵。帶着整顆地球逃跑的流浪地球計劃可以輕易放棄,讓領航空間站攜帶人類文明逃離的火種計劃說不定纔是真正目的,可影片裏劉家人不同意,我們連小破球都不捨得拋棄掉,更何況是千千萬萬的家人呢?這種理念差異,讓《流浪地球》有了自己的精神語言。

我國的科幻電影,未來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它拓展我們的眼界,它讓我們的生活從國人這一畝三分地裏走出來,讓我們看得更遠,讓我們在沒有經歷過的時間、沒有經歷過的空間,去拓展我們的人生體驗。這就是我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流浪地球觀後感14

走出電影院,我非常的震撼,雙腿都輕飄飄的,在車上我細細地回味了這部宏大的電影。

流浪的地球計劃是指人類爲了尋找新家園,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行量發動機。影片開頭說到:在面對這次前所未有的地球危難時刻,人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全人類團結就是力量,所以每個人都會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發光發熱,有着莫大的作用。朵朵還說:希望,它就像鑽石一樣閃耀。確實,沒有希望就沒有轉機與改變。堅守希望,纔可能成功。它如干涸沙漠中的一片綠州,是責任、勇氣與愛組成的。劉培強也正是因爲這些纔會最終選則了燃燒自已,推動地球。不顧自身安危救兒子,我感動於這種偉大的父愛。

其實每一個爲了拯救地球而努力的人都是英雄,全人類的努力將深深地映刻在地球上,被人所銘記。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因爲愛在他們心中永存。

倘若心中沒有家,人類就只能流浪!倘若心中沒有愛,何處是家?人類越是在絕境中,越要抱有希望,這纔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高貴、永恆之光!

在整部影片緊張、清晰、宏大的場面中也略帶幽默,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安全也是與現實息息相關的。

我喜歡初中生韓朵朵,她從稚嫩走向成熟穩重,她那段流着淚衝出內心的呼喊,最撼動人心。她是個弧兒,卻教會了我學會感恩,懂得愛。因爲無論何時何地,她心裏都裝着家與爺爺。哥哥劉啓也從開始只會耍小聰明變得懂得保護妹妹,有擔當,有責任心。他雖然拙於表達,但一個個老頭子和與爸爸表面的冷漠下,藏着多少血濃於水的愛。爸爸爲執行流浪地球任務衝迸火焰,犧牲的最後一刻,他哭了。那一刻,父子倆冰釋前嫌,那一刻,劉啓也長大了。他終於明白小時候父親不能陪伴他,是有更重要的使命,而父親對他的愛卻從來改變!

努力,就會有希望!

心有家園,燃燒希望之火!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前幾天老師推薦我們去看《流浪地球》,據說是國內第一部科幻片,所以我和媽媽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一開始,一個爺爺坐在板凳上,他爸爸抱着兒子。他的父親說:“你看見天空中的那顆星星了嗎?”兒子看着望遠鏡,點點頭。那是木星。當你能用眼睛看到木星時,我會回來的。爸爸繼續說。後來兒子睡覺的時候,父親給了爺爺一樣東西,告訴他只有去了空間站才能拿到地下城通行證,才能活下來。看到這個我很震驚。他們會死嗎?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20xx年,當時太陽因爲質量減小而越來越大,地球離太陽越來越近,面臨被吞噬。爲了拯救自己,人類開始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和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人類爲了拯救地球,在地球表面建造了數萬個行星發動機,但地球離太陽越遠,表面溫度越低,不適合人類生存。還好爺爺和小男孩有地下城居住證,不會凍死。在地下城生活了十七年,小男孩劉啓長大了。因爲一直生活在地下,所以他不可避免地對地面感到好奇,於是他和妹妹韓多多一起偷偷溜到了地上(他們的姓氏不同,因爲韓多多是爺爺抱起的孩子,用的是女兒的名字)。當他們來到地面時,他們看到,滿目瘡痍的冰川世界和不顧個人安危運輸發動機燃料的士兵,他們跟隨這些士兵拯救地球。經過各種困難,地球終於得救了,但這只是第一步,還需要2500年才能真正確定地球的位置,結束這個流浪地球的工程。在搶救過程中,無數人死亡。劉啓爺爺去世,父親去世。劉啓雖然見到了朱庇特,但再也沒有見到父親。他理解父親拋棄他十七年的行爲。我坐在前排,很多場景栩栩如生,我不敢看流血犧牲的場面。好在電影裏的東西離我們還很遠,據說還剩下幾十億年。到那時,也許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發展得很高了,這些問題也就很容易解決了。

看完電影才知道這是一部改編自中國人寫的小說的電影,也是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第一部電影是如此精彩和驚心動魄,讓我期待着續集的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