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篇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篇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

當年《我和我的祖國》上映的時候,正值建國70週年,我感覺電影人共襄盛舉,爲祖國唱讚歌,完全OK,彼時還和朋友津津樂道片中每個導演的片段有何時代特徵,有何創作構思,不亦樂乎。

等到了《我和我的家鄉》,我就已經有點懵了,也不是啥大年啊?咋就又集體獻禮了?且這次幾位導演的創作水準相比前作明顯不如,陳思誠宛如“唐探”的平行宇宙預告,鄧超的故事老套無聊,沈騰馬麗的部分更是小品味兒十足——這電影像極了小品合集。

到現在我對這種拼盤電影已經非常審美疲勞了,從創作的角度來看,這種形式限制了導演的發揮空間(除非你是一句頂一萬句的頂級導演),成片質量很難出色。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種形式本質上就是攢更多的明星吸引更多流量而已——拜“我和我的XX”系列所賜,我國涌現出不少“百億票房演員”,其中水分之大,令人無語。

所以我對《我和我的父輩》可以說一點兒都不期待,奈何國慶檔就這麼兩部電影,還是去看了,沒想到竟然有一些驚喜,全片質量也略高於我的期待。

第一部分,吳京導演的《乘風》,抗日戰爭戲。

軍旅題材對吳京來說應該算是輕車熟路了,我本期待的是一場純正的鋼鐵直男式的搏殺,卻沒想到影片不僅花足夠的篇幅鋪墊了一對軍中父子的複雜情感,更是在情節上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小設計,展現了八路軍和日軍鬥智鬥勇的同時,也使得本以爲順理成章的故事變得曲折了起來。

吳磊和張天愛那段“死亡與新生”的雙線剪輯效果不俗,而後由吳京領銜的騎兵團衝鋒則更是血脈噴張、酣暢淋漓,最後得知新生兒之名的收尾也是一個意料之中的前後呼應。

看得出吳京導演不僅用功了,還動了腦筋。

第二部分,章子怡導演的《詩》,講述老一代航天人的故事。

作爲新人導演,沒想到章子怡竟然有這般浪漫主義的情懷,航天人以火箭爲筆,以燃料爲墨,在蒼穹之上爲後世寫一首深情的詩歌,很有想法。

事實上我朝從建國到發展,從貧瘠到小康,確實是靠着一批堪稱偉大的理想主義先輩的無私奉獻。

然立意雖好,但導演終究還是功力有限,執行層面上簡單了一些。

老套的親情與離別、隱瞞與坦白,故事設計上的創意匱乏,也使得人物的情感顯得刻意生硬,若不是最後的那首詩畫龍點睛地昇華了一下,這個故事的收尾將會非常平淡無力。

第三部分,徐崢導演的《鴨先知》,講述中國第一個電視廣告的誕生。

喜劇加創業的題材,可以說是徐崢的舒適區,信手拈來,穩得一批。

徐崢飾演的“鴨先知”是一個性格十分鮮明的人,精打細算、善於變通、強於動手、敢於冒險——典型的改革開放初期弄潮兒的形象,再加上他經驗豐富的喜劇表演,和“御用兒子”鼕鼕之間的完美互動,還有乾淨利落的剪輯,使得影片十分輕快流暢,完成度全片最高。

第四部分,沈騰導演的《少年行》,“科幻親子”題材。

印象中該是沈騰第一次導演電影,和隔壁章子怡的浪漫主義不同,沈騰作爲導演的痕跡在片中感受不多,更多還是靠自己最頂級的喜劇表演功底撐起了這一部分。

再加上馬麗、常遠、艾倫等人的助拳,這幾乎就快是《夏洛特煩惱》“原班人馬”了,逗觀衆笑那簡直跟玩兒似的。

相較之下故事上就過於簡單了一些,最後的轉折簡單粗暴也在意料之中,大家看着圖一樂就行了。

總的來說,四位導演的創作水平和我之前預計的差不多,徐崢和吳京畢竟經驗較多,作品完成度更好,沈騰和章子怡作爲新人導演實難出彩,但沈騰憑藉自己出色的喜劇表演更勝一籌。

《我和我的父輩》整體觀影體驗還算輕鬆,但就我個人來說,很難推薦,因爲我實在不喜歡這種“聰明”的拼盤電影,更不想有一天在電影院裏看“春晚”。

我和我的父輩 (20xx)電影觀後感

吳京和沈騰的太尬了,一人減一分。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吳京單元的佈景和打鬥太假了,強行煽情最爲致命,好像是時間很趕,很倉促的感覺。

沈騰單元的兩個主要的小演員用力過猛,真的很尬,後段也是強行煽情,不像是麻花一貫的風格啊。

章子怡初爲導演拍的非常細膩,不像是一個新人導演,尤其那句“爸爸和以前的爸爸都死了”直接給我整破防了。

徐崢單元個人感覺最好,跟徐崢以往拍的風格感覺很不同,很輕鬆,沒有前兩個單元壓抑,也沒有最後一個那麼尬煽。

四個導演單元排名:徐>章>沈>吳。僅供參考,個人見解。

《我和我的父輩》中,他扮演的馬仁興看似粗豪嚴厲,實則溫暖細心。明明滿心都是對兒子馬乘風的愛護,但身上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又讓他不得不在關鍵時刻做出犧牲。

看着相似的兩個角色,在吳京的演繹下骨肉鮮明,散發着不同的魅力與光彩。

其中區別,在於細節。

若用一句話概括,即伍千里是柔中帶剛,而馬仁興則是剛中見柔。

《長津湖》的開篇,導演陳凱歌特意藉助連綿青遠的山色,平靜寧和的湖水,構築了一派“和平”風光。

帶着兄長犧牲的.消息歸家的伍千里,向着已然蒼老的母親下跪磕頭。額頭觸地的瞬間,一滴淚倏然滑下,滴落在地面上。

爲國捐軀,男兒所願。但對慈母,心有愧疚。

開篇的安寧美好,爲後面戰場上的殘酷悲壯做了鋪墊,家、國之間關聯初現。伍千里這個人物的基本設定,在觀衆心裏也有了輪廓。

這時的伍千里,是兒子,是哥哥,他的柔情歸向是血肉親緣。重返戰場之後,身上多出一重身份的伍千里,則成了連隊的決策者。

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家人”。

有網友說,犧牲的兄長伍百里在劇情推動上毫無作用,但其實並非如此。

從戲外延伸角度來說,伍千里和伍萬里,或許便是昔日的伍百里和伍千里。曾經的伍千里或許也像弟弟一樣叛逆不羈。在大哥的關愛和影響下,才成長爲現如今的七連連長。

吳京在處理這個角色的時候,根據人物的不同心境收或者放。比如在故鄉時,伍千里的身上有一種放鬆感,某些時候甚至有點俏皮。到了戰場上,則是外緊內鬆。緊的是角色的情緒和心理變化,鬆的是吳京的表演。

靠着對角色的把控和融入,吳京將伍千里這個人物演繹得內在飽滿、外在傳神。有時讓人會心一笑,有時讓人熱血沸騰,有時又讓人淚溼眼眶。

難怪《長津湖》製片人於冬說“吳京貢獻了從影以來最好的表演”。

吳京部分硬煽情,延續了戰狼的風格,形式大於內容章子怡部分很驚喜,情感很細膩感人。徐崢部分個人特色很鮮明,同我和我的祖國。沈騰部分劇情太倉促了,也有點硬煽情…

最喜歡章子怡導的《詩》,小演員表現力很好,黃軒很適合這類角色不至於同質化,開篇的長鏡頭很驚喜~其他幾個故事都挺一般的哈,韓昊霖又叫鼕鼕又是上海老胡同裏的故事,有點出戲呢…

影院看春晚,指日可待

當年《我和我的祖國》上映的時候,正值建國70週年,我感覺電影人共襄盛舉,爲祖國唱讚歌,完全OK,彼時還和朋友津津樂道片中每個導演的片段有何時代特徵,有何創作構思,不亦樂乎。 等到了《我和我的家鄉》,我就已經有點懵了,也不是啥大年啊?咋就又集體獻禮了?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2

這部電影,分爲四個部分: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看似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不同劇情,但是主題都差不多。我個人覺得,是想傳遞父輩給子女傳遞那份正能量。那份對新中國、對未來的不懈追求,以及拼死相爭的鬥志,和榜樣的力量。

請允許我一部一部說,只說大意哈,不能劇透太多,每個人看,會有每個人不同的感受。四部,我覺得似乎是按照時間軸來展現的,先是抗日時期,再是我們國家開始研究火箭的時期,第三部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故事,第四部是20xx年,也就是我們的現在,還穿插了20xx年穿越回來的事情,那是美好未來的嚮往。

第一部:乘風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吳京扮演的騎兵團團長。乘風,是他兒子的名字,或許是受父親影響,是個響噹噹的硬漢子,在母親不同意的情況下,鬧着參加革命,跟隨父親做了騎兵團的一員。和父親一起抗日,保護附近的村民。

這位既是團長又是父親的硬漢子,自己爲革命可以拼命,刀槍不入,有勇有謀,看似鐵面的他,在一個夜晚,跟同樣勇猛的兒子乘風,說:我就怕你不怕死,要死,也要死在我後頭。

當他和其他團員保護一批村民轉移的時候,乘風和另外三個人去另一個山頭探情況,雙方約定收到團長的信號彈就發電報。此時敵人已經可以根據電報信息找到他們的位置。團長爲了保護自己身邊的一批村民,含淚下令釋放信號彈,兒子乘風看到信號彈立即發送電報,敵人根據信號圍攻乘風等人。四人慘死,只有團長那匹叫做“大掌櫃”的馬空跑回來找主人,看到這裏的時候,真是哭到窒息。

第二部:詩

章子怡,黃軒主演。講的是夫妻二人在廣袤的沙漠研究火箭,二人的工作隱祕而偉大,因爲工作的特殊性,連孩子們都不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黃軒扮演的爸爸,對兒子說:爸爸媽媽,是在天上寫詩的人。一次事故中,他爲了能夠近距離觀察火箭出問題的具體位置,不幸遇難。章子怡扮演的媽媽,瞞着兩個孩子,繼續在工作崗位奮鬥,既有爸爸的堅韌,又有媽媽的細膩。

大兒子覺察到可能爸爸已經去世,追問媽媽真實情況的時候,哭到不能自已。孩子說了一句話:我爸爸,和我以前的爸爸,他們都死了。才知道,這個孩子不是兩個人的親生兒子,而是幾年前因爲事故去世的一位工程師的遺孤。看到這些情節,真的是無法剋制自己的情緒呀。

經過所有人的努力,實驗終於成功了,這個曾經膽小怕事的小女孩,成爲了一名航天員,替父母完成那未完成的心願。

第三部:鴨先知

這是一部,帶着幽默,又有些心酸的劇情。徐崢飾演的這位,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對未來的看法,他提出的觀點總是被別人覺得不切實際,他經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要做,就做那個第一隻敢於下水的鴨子。人送外號“鴨先知”。

他是上海中藥二廠的銷售科科長,他提出賣藥酒,廠長採購了很多,但是在銷售過程中屢屢受挫。某天,他在路上遇到拍電影的,聽說國外有拍廣告的做法,但是國內沒有。在客服了一系列困難後,終於拍下國內第一個廣告,藥酒銷售一空,用廣告打開了銷售的新模式。

他的兒子,受父親的影響,敢於創新,敢於挑戰尚無人走的道路,建造了上海第一座高樓。

第四部:少年行

沈騰給人的感覺,一直是看到他的臉就想笑。這部電影裏,整個麻花團隊,用搞笑的言語和動作表現真實生活,讓大家笑裏帶淚。沈騰扮演一個從20xx年穿越回20xx年的機器人,明明有很多搞笑的動作,他卻裝作毫無感情、沒有任何面部表情的機器人,讓人一邊笑一邊被感動。

劇中男孩小小,爸爸去世,和媽媽生活。他是一個熱愛科學,非常有創新精神的孩子,他自己研究和創造了很多飛機、火箭等作品。陰差陽錯碰到沈騰這個機器人後,臨時扮演小小的爸爸,去學校參加親子運動會,一系列的搞笑,讓這個沒有父親的孩子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這個機器人老爸,在小小自己研製的飛機試飛失敗後,給予了非常大的鼓勵,告訴他不要懼怕失敗,敢於鑽研,永不放棄。機器人和小小依依不捨的分別後,回到20xx年的實驗室,當大家歡呼這次穿越成功時,一個年輕人的手勢,讓這個沒有情感的機器人,認出這個年輕人就是當年的小小,就是那個從小就熱愛科學研究的孩子,終於如願以償。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這五個字:父母的榜樣。父母都有着自己的夢想,並在現實中爲夢想而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放棄,孩子們在這種耳濡目染的薰陶下,心中也都爲着自己的夢想而奮鬥,最終實現夢想。

同時,也告訴我們,祖國的興旺,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正是因爲我們的父輩們不懈的努力,才能換來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

吾輩應珍惜!!

影片分《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部分,從年代上講,前兩部似乎是我的祖輩甚至曾祖輩的故事了,後兩部似乎才能說得上是“我和我的父輩”。然而不知怎的,從情感上,似乎又不完全是這麼回事。

《乘風》講了一個抗戰時期敵後騎兵部隊的故事,父親對乘風的愛,像那生長在土地上的深沉樸實的大葉艾,是蘊含在對根據地羣衆的大愛之中的。爲了拯救村民,四位持發報機的英雄引開了日寇,而鏡頭外待產孕婦的丈夫的犧牲也印證着抗日戰爭的殘酷,親人一別往往就是陰陽兩隔,豈《鴨先知》“小別勝新婚”之流可比乎?這裏的父輩之愛是廣泛的,無差別的,是對所有勞動羣衆的下一代的無私大愛。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此種父輩,纔有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偉大史詩。

《詩》講述了一個固體火箭研製的故事,小主人公的生父和養父先後犧牲在爲國鑄劍的試驗車間裏。在那個雨大屋子漏水的條件下,一代社會主義科技工作者舍小家爲大家,爲了挺直腰桿,爲了中國人民能夠有尊嚴的站着,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弘史詩的序章。我們尤其應該學習他們,321宿舍再破舊,總是不漏雨的,學習生涯再困苦,總是沒有生命危險的,我們應該比他們做得更好,我們必須努力,不辜負以上兩種父輩的努力。

《鴨先知》講述了一個敢爲人先,拍攝廣告的故事。"我"的父輩鴨先知通過宴請公務人員,疏通關係,藉助直轄市的本該屬於人民的宣傳資源,爲自己所在廠的“真材實料”的滯銷產品打開銷路,謀求私利,並進一步購買股票,擴大了資本積累,最終傳給F1代建設了浦東最高的大樓。當看到黃浦江西岸舊上海的洋樓插上五星紅旗的時候,乘風們應該十分欣慰;只是不知當他們隔江望去,鴨先知們的新的更高更漂亮的大廈在新上海拔地而起的時候,心情又會是怎樣的激動了呢?鴨先知們給鄰居帶來了光污染,給公交車的秩序造成破壞,給沒有拍廣告的真正真材實料的老工業基地帶來了失業下崗潮,在這下崗潮裏纔是我的父輩。

《少年行》講述了一個時空穿梭的科幻故事。主人公在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有自己家的房子,不僅不用卷語文英語奧數,就能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且35歲沒有再就業之虞,甚至能在20xx年設計時空旅行機器人。傳說“來了就是xx人”,那麼這美好的生活難道和我只隔一張薄薄的車票?(你看現在哪裏有車票啊,現在都是電子的票了,你買不買吧。)羨慕的情緒自然是有的,但願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趕上鴨先知的後代少年行的時代吧,畢竟,再不努力,“我”就要時空旅行走了。

《乘風》生《詩》,《詩》生《鴨先知》,《鴨先知》生《少年行》,《少年行》生《乘風》乎?

我敬佩《我和我的父輩》,我學習到了“我和我的父輩”,我更深知我和我的父輩,願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

20xx年的9月30日晚上8點50,我是沒有帶着任何期望去看這部電影的,所以我對這部電影是一無所知的,第一次見電影院有那麼多人,幾乎爆滿,我還是挑了一個小影院,如此可見這部電影的火爆程度,與它評分相同的還有另外一部電影《長津湖》,我打算明天去看。

《我和我的父輩》讓你哭着哭着就笑了,它是一部拼盤電影,一共講述了4個小故事,雖然故事不同但都是圍繞一箇中心在敘述。那就是不論身處什麼時代,我們的父輩始終堅持夢想,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愛國?什麼是堅持?要敢於開拓未來,敢於創新,敢於拼搏,因爲他們才創造了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

整部電影大牌雲集,主旋律敘事,充分調動民族自豪感。影片的觀感還是不錯的,悲壯的段落好哭,歡脫的部分好笑,拼盤電影雖然取巧,但也的確能帶來豐富多元的觀影體驗。

電影是從時間線出發的,從戰爭年代一直講到新中國建國到21世紀,甚至還加入了穿越時空等科技元素,講述不同歷史時期、各個代表性階層羣體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以家庭關係爲載體,反映時代的變遷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延續,彷彿讓你從一個個家與國的故事中,慢慢見證中國的成長。

故事一:《乘風》

迎祖國華誕

由吳磊飾演的乘風和吳京飾演的馬仁心是一對父子,影片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他們爲保護羣衆撤離,拼死抵抗日軍,電影描繪了一組騎兵團與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羣像。

吳京飾演的是一名騎兵團的團長,他們騎着馬,穿行在崎嶇的山路上,面對敵軍的轟炸,只有刀劍的他們,在面對槍林彈雨時,沒有絲毫退縮。其中一個騎兵爲了救一個小女孩,腿被戰鬥機炸斷的場景,我至今仍難以忘懷。

乘風和父親的關係,一直很緊張,直到一個雨夜,父親告訴乘風,他唯一對不起的就是他的母親,讓兒子也加入到這個危險的隊伍中來,如果註定要死,也一定要死在自己的後面。你看,這嚴肅的臉龐的背後飽含的是對兒子深深的愛。

在騎兵團掩護羣衆快被日軍發現的時候,我的心也跟着緊張起來,怎麼辦?馬仁心含淚釋放信號彈,讓日軍以爲是空城計,轉而去了乘風那邊,乘風二人很快被數以萬計的敵軍包圍,英勇犧牲。這一段真的看得我淚目。明知道自己這樣做兒子會犧牲,可是爲了保護羣衆的安危,身爲團長的他不得不這麼做。

所幸的是父親親手殺死了日軍首領,爲兒子報了仇。

那一次戰鬥中,所救的羣衆都活了下來,其中,一個孕媽媽誕生了一個新生兒。多年以後,他們再次相遇,新生兒已經長大,問及小孩叫什麼名字時:“乘風”那一瞬間,所有人集體淚目。

我們如今生在陽光下,長在春風裏,是因爲我們的背後一直有這樣一羣英雄,是他們用生命換來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讓我們一起在國慶節致敬英雄!!!

故事二:《詩》

歡度國慶

第二個故事爲什麼叫詩呢?因爲小男孩的爸爸告訴小男孩自己是一位詩人,在天上寫詩,直到父親去世,他仍然一直問媽媽:“爸爸今天給我寫詩了嗎?”

由章子怡飾演的小男孩媽媽,名叫鬱凱迎;黃軒飾演的是小男孩的爸爸;他們夫婦倆是研究火箭的工程師,由於工作性質比較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爆炸,丈夫在一次爆炸中英勇犧牲,爲了不讓孩子們發現,鬱凱迎要求單位替自己保密,於是單位要求男同志這段時間都不要回家,不要讓小男孩發現自己是一個沒爹的孩子。

從此以後,鬱凱迎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擔起了整個家,一方面要照顧兒子,一方面爲降低固體燃料的厚度,不斷努力奉獻着。

在一次大雨的夜晚,爸爸們都回家了,唯獨小男孩的爸爸沒有回來,小男孩大概察覺出了什麼,挨家挨戶去問,知道爸爸已經死了,回來質問媽媽,爸爸是不是死了?爸爸寫給我的詩呢?

鬱凱迎不想孩子一直跟自己慪氣,她告訴孩子,爸爸和自己都是做一種類似讓孔明燈飛起來的工作,而自己就是做中間的火種的,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也會像爸爸那樣在事故中遇難,自己對不起孩子,沒有時間陪伴他長大,母子倆抱頭痛哭。

這就是中國的航天人,在那樣一個艱苦的年代,在漫天黃沙的大西北,他們憑藉着滿腔熱忱和不斷堅持,克服艱苦的條件,爲祖國航天事業默默犧牲。

最後,火箭研製成功了,多年以後,鬱凱迎的小女兒長大成爲了一名航天員,也許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他們擁有同一個夢想,一同飛向天上,寫出了最動人的詩篇。

第二個故事最打動我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小男孩和妹妹放孔明燈,一個就是故事的最後公開了媽媽寫的詩:

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

火箭,是爲了夢想,拋棄自己的東西

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

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

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

章子怡的詩真的讓我淚目了。新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一張白紙,正是有這樣一羣可愛又浪漫的航天人,懷着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中國精神,我們研製出了自己的火箭,真的,爲你們點贊!

故事三:《鴨先知》

從第三個故事開始,就畫風一轉,來到了新中國建國後,電影風格呢,也由悲情走爲活潑,因爲只要一看到徐崢,就一定能猜到這是一部喜劇片。

徐崢飾演的是一位上海中藥廠的賣藥的科長,由於自己的大話,導致藥廠積壓了很多藥酒賣不出去,整個故事就是圍繞爸爸想盡各種辦法想讓自己的藥賣出去。

徐崢飾演的“鴨先知”爲什麼有這樣一個外號呢?因爲他有一句口頭禪: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就做一隻敢於下水的鴨子。這樣一種敢於嘗試和敢於創新的精神深深影響了他自己和他的孩子。一開始孩子是瞧不起爸爸的,覺得爸爸給自己丟了面子。後來孩子和爸爸一起爲賣藥酒的一幕幕搞笑的場景看的觀衆捧腹大笑,爸爸爲了賣藥酒,克服一切困難拍出了中國第一隻廣告,這隻廣告讓他們的藥酒一炮而紅,搶購一空。從此打開了中國電視廣告的大門,屏幕中出現一幕幕我們熟悉的孩時廣告......

這樣一種敢於創新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孩子,後來兒子長大以後,成爲一名優秀的建築師,成爲上海第一高樓的建築者。

故事四:《少年行》

這是由沈騰主演的小故事,一提到沈騰,我們大概會浮現很多搞笑的電影片段。沒錯,這個故事仍然承襲了他一貫的幽默畫風。

機器人“星一浩”肩負特別使命從20xx年回到20xx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了一對臨時父子。在機器人老爸的影響下,少年小小將堅定地追求科學夢想,少年強則國強,偉大夢想、科技創新精神在這對“父子”間實現傳承。

男孩的父親是一名人工智能科學家,也是在一次事故中犧牲,從小他和媽媽相依爲命,大概是遺傳了爸爸愛探索的科學精神,小小從小就非常喜歡研究科技小玩意。

機器人爸爸“星一浩”陰差陽錯成了小小的爸爸,他們之間同樣也發生了很多搞笑又動人的故事,爲了不過多劇透,我就不詳細展開劇情了,大家自己前往電影院看哦!

真的,這部《我和我的父輩》真的拍得非常優秀,不僅弘揚了社會主義的主旋律,而且在刻畫人物性格和精神上也是非常到位,人物之間的親情也非常細膩,所以看完纔會讓我們有深深的共鳴,這部電影,不僅有大愛,也有小愛。這是我們上一輩,我們父輩的榮光,是他們的淚水和汗水,創造了中國的奇蹟,讓中國有如今這樣強大與繁華的局面。

一代一代,薪火相傳,中國精神,將在傳承中不斷延續,我相信,未來的中國也一定會很棒!讓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