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集錦15篇)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集錦15篇)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

今天,我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電影《長津湖》的續作。

電影的主要場景是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水門橋,而七連的任務,就是將橋徹底炸燬,阻止美軍的撤退。在戰鬥時,七連一位又一位戰士所犧牲,有即使被坦克紮在底還引爆炸藥包的平河;有不顧敵人的炮火,一直衝鋒陷陣的梅生;還有即使被子彈射穿,也仍然開槍引爆炸彈的伍千里……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影片的結尾,伍萬里說:“報告,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下。真正的戰場遠比電影中的所可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有生命危險,但即使如此,這羣中國軍人還是義不反顧地衝上了前線。面對自己親人和戰友的離去。他們能做的,只有繼續戰鬥,讓祖國的後代,不再生活在硝煙之中。

《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電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鋼鐵意志的力量:戰士們面臨着被大雪凍死、被炸彈炸死、被槍炮射死的種種困難,可他們還是一往無前,毫不退縮。白天爲了不被美軍飛機發現,把自己埋在雪中,晚上摸黑行動,克服了看起來完全不可能克服的困難。正是因爲他們有這樣的鋼鐵意志才能打敗比他們強幾十倍武力的美軍。

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了:失敗不要灰心,我們要毫不退縮的去戰勝困難;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只有不想完成的任務。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2

“免得百拳來!”這是在長津湖影片中毛主席說的,我原以爲這場戰鬥已經夠艱苦,可直到我看到了水門橋之戰。

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影片,應是“長津湖2”,主要講的就是在抗美援朝時期,第七穿插連與九連合力炸水門橋。

九連接到的命令早一點,先去炸橋,可敵人也深知這是轍退的唯一路段,炸掉將會有一萬四千多名傷命喪於此,所以派了重兵把守,美軍有坦克駐守,飛機轟炸開路,探照燈二十四小時照着四面八方,更可謂炸橋更是難上加難!

在零下40多度的天氣裏,手持粗劣武器的九連戰士們勢必要完成任務,甚至子彈都要省着用,戰士們不畏艱鉅,拼盡全力,晚上悄悄潛入敵軍,也才炸掉了一部分橋體。最後在七連的幫助下才得以轍退。這是一炸。

第二炸,經過第一炸,美軍也是嚴加防守,很快把橋也修復好。晚上,功堅七連在水泵房的水管炸個洞,進去裏應外合,爲減少傷亡平河英勇的抱着炸藥包和美軍坦克同歸於盡!橋炸了一個缺口。

第三炸,美軍很快修復了橋,還加固了橋體,第七穿插連幾乎全部犧牲,梅生開着車,點火直衝向美軍營地,爲伍千里吸引火力。而伍千里,則背靠鐵塊,直滑到橋上,最後以犧牲的代價完成任務。

中間在白天時,七連在山底休息,餘從戎第一個醒來,發現電臺響了,便到高處找信號,結果美軍飛機襲擊而來,他便拿着機槍掃射,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傷亡。自己則壯烈的犧牲了!

影片最後,報告傷亡情況,第七連只剩伍萬里一人:“七連應到一百五十七人,實到一人。”這時,連彭德懷指揮官也看不下去了,問他:“有什麼願望?”

“恢復七連建制。”伍萬里道!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激動不已,眼睛充滿了淚水。“沒有凍不死的戰士,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新中國萬歲!

爲抗美援朝的軍人敬禮!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3

假期裏,我看了春節檔《長津湖之水門橋》,深受觸動。這部電影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時期美軍撤退途中發生在“水門橋”的一場戰役。

此時,中方誌願軍剛剛攻破了機場。機場裏,美軍因爲火力不足準備乘飛機逃離,但陸地上有許多物資需要搬運,水門橋成爲了美軍唯一的撤退路線。

志願軍司令員知道了此事後,立即將九連和第七連穿插連派往水門橋。在去往水門橋的路上,風雪交加。電影裏的特效十分逼真,真實展現了當時中國志願軍面臨的惡劣環境和戰鬥的不易。

到達水門橋後,七連找到了九連的人,得知在此之前九連已經執行了一次炸橋任務。只可惜武器太差導致沒有成功。講完這句話,九連的團長就倒下英勇犧牲了。他正是因爲炸橋身受重傷,一塊石片打進了他的身體。

七連在當晚便立即開始了打擊美軍指揮部的計劃。他們打進了指揮部,卻沒有抓住美軍的指揮員。於是“神槍手”又去執行炸橋任務,放好炸藥後卻被對方增援的坦克壓在身上,他寧可犧牲自己,於是讓七連的連長打爆炸藥包,連長含淚擊爆了炸藥包,橋面受到了重創。但因爲又一波增援趕來,七連不得已只能撤退,最後七連連長抱着炸彈衝上了橋面,引爆了炸彈。

在影片的最後有三個感人的片段。一個是一名美軍戰士把一瓶酒塞到死去的戰友手裏,並在酒瓶上寫着“一瓶喝了酒可以結束戰爭的酒”,反映出反戰的思想。還有最後中國司令員與其他人在長津湖邊的懸崖上脫帽敬禮,讓人看了不禁潸然淚下。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4

今天是爸媽結婚十週年紀念日,爸爸說帶我倆去看電影。我激動地馬上從牀上跳起來,拉上爸爸媽媽就出發了。掃碼測溫後,終於到了電影院,進入放映廳,我剛吃了兩粒爆米花,電影就開始嘍!電影中最讓我憤憤不平的是這樣的場景,突然一架敵機從遠處轟隆隆地飛來,餘從戎、伍千里、伍萬里這些戰士們只好趴在冰冷的雪地裏戰術裝死。

可冷血的美軍飛行員卻像玩遊戲一樣,竟然在比賽轟炸志願軍的“屍體”,許多戰士們就這樣被無辜的炸死了。看到這一幕,我把手中的爆米花都捏得粉碎……當餘從戎爲了引開敵機,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救自己的戰友時,我的內心震撼不已,好想衝上去和他一起戰鬥。電影中,美國士兵喝着熱咖啡,而我們的戰士卻啃着凍土豆,隨時都會把牙瞌掉,真令人又氣憤又心疼!

爲了炸掉美軍撤退的重點路線——水門橋,我們的戰士們付出了慘烈的代價,最後鋼七連只剩下戴着魚鷹哨的伍萬里一個人。伍萬里最後成功地傳遞了敵情,並恢復了鋼七連的編制!這就是我們的革命精神!這一幕幕出現在我的腦海裏,我在想:原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志願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真佩服他們的忠誠和勇氣。同時,我悄悄下定決心,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後像最可愛的人一樣,爲祖國母親作出貢獻!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5

在燃燒的烈火中奮力奔跑着,用兩條被凍僵的腿去追趕四驅機動車,開着點燃的卡車衝向敵方陣地,都是志願軍不畏生死,奮力拼搏的精神的體現。

空中,有美軍的戰機轟鳴,前方,有坦克的威脅,後面,是美國的的退路,懷中,是炸橋的炮彈,在生死時刻,在連中數彈的情況下,用最後的力氣,瞄準,按下射擊鍵……那一刻,彷彿時間靜止了,伍千里那不畏生死的精神令我爲之動容。

“七連應到152人,實到1人!”是他,用堅強的意志活了下來,是他,保住了七連的建制,是他,炸掉了美軍的碉堡,也是他,接受了七連該有的榮譽。

一身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爲新生的中國埋下了堅韌的種子。一把全手動步槍抗衡全自動化槍械,零星的幾架米格15,去抗衡鋪天蓋地的F86。有人說:“中國人跑得比美國的飛機快。”還有人說:“中國人的皮要比美國人的厚。”但在我看來,中國人打敗美國的利器就是--信念。戰場上,中國人時刻留存着一把大刀,用這個冷冰器在寒冷的戰場去保護自己的祖國,去保證祖國人民的安全,去趕走在家門口耍大刀的美國人。

我常常坐立於草地上,擡頭看滿天星斗,低頭看萬燈閃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美國人不比我們笨,他們裝備比我們精良數百倍,他們後勤部隊也很強大,爲什麼打不贏所謂“向炮彈衝鋒”的,裝備簡陋的志願軍軍隊。或許,這部電影,便是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結束文章,那便是:“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6

今天,媽媽帶我看了我日思夜想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志願軍第七穿插連纔打完新興裏的戰鬥,就接到了炸燬水門橋的任務,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裏,戰士們揹着長槍,拿着手榴彈,就向水門橋出發了。

隨着戰鬥的打響,我漸漸地被志願軍的堅強、勇敢、智慧所感動。面對美軍的龐然大物,志願軍沒有絲毫退縮。三炸水門橋,每一次轟炸,美軍都能迅速修好。在沒有完成任務前,先烈們用一具具軀幹,擋住了敵人的炮火。用意志,嚇的敵人屁滾尿流,正如毛主席所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一個個犧牲的場面震撼經典,餘從戎,用自己當誘餌,換兄弟們的安全、梅生開着卡車,嘴巴含着女兒的照片,衝向水門橋,只爲給伍千里爭取短短的十秒時間。伍千里抱着坦克子彈,在犧牲前引爆子彈,炸燬水門橋。不怕困難、不怕死亡的中國精神,被他們展現得淋漓盡致。

歷經千辛萬苦,付出了許多戰士的生命,終於完成了任務。在影片結束清點人數時,九連全部犧牲,七連只剩一人,看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眼淚,耳邊又回想起“這一仗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爲了他們不再打仗。”“打贏了帶他們回家”……

爲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無數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我們可以忘記這部電影,但不能忘記這些革命烈士。吾輩當自強,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7

從情感上來看,《水門橋》將愛國情、戰友情、親情、兄弟情、父女情全部展現出來。

不同角色身上有不同的情感,整體是愛國情,正如所有七連的戰士朝着祖國的方向敬禮,那一刻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梅生和女兒的約定註定沒辦法完成,但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女兒,卻成爲所有觀衆的牽絆。伍千里和伍萬里的兄弟情,最能打動人心,特別是伍千里的最後一幕,看得人熱淚盈眶。

如果說《長津湖》只能讓你哭一次,那麼《水門橋》會讓你哭三次甚至更多,因爲前作收斂的情緒,在這個時候沒有任何隱藏。

人物結局來看,《水門橋》的整體基調是悲壯的。

如果說導演在《長津湖》還有一點仁慈,不告訴你每個人的結局如何,那麼在《水門橋》中,導演就奪走了這點仁慈,讓大家面對血淋淋的事實。

《長津湖》只是介紹七連和五連的戰士,但是《水門橋》卻給每個人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

在這部電影中,每個人的結局都有相對應的畫面和故事,爲了不劇透,就不做多說。每下線一個人,影院就會傳來啜泣的聲音。

《長津湖》的淚點是雷公的離開,而《水門橋》的淚點是七連再次點名的時候:“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

不是淚點低,就算是漢子在聽到這段臺詞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紅了眼眶。我想這一幕會成爲許多人心中難以撼動的畫面,會深深地記住這句臺詞。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8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次戰役。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2週年,72年前的那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中國人民志願軍18萬將士血染疆場,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三千里江山,毛主席曾寫下:“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抗美援朝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種精神,那種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強暴、敢於亮劍的英雄精神。它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從那時真正邁開了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堅實步伐!

抗美援朝這場戰爭是偉大的戰爭、光榮的戰爭、勝利的戰爭,是永遠值得驕傲、值得紀念的戰爭。以毛主席爲首的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以無與倫比的膽略和氣概,力排衆議,最終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美國也因此遭受了其立國以來第一次對外作戰的慘重失敗,麥克阿瑟也黯然結束了其軍事生涯。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取得了無可爭辯的偉大勝利!

對於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無數被壓迫的人民羣衆爲此歡欣鼓舞,他們紛紛走上了爭取民族獨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從而動搖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也改變了世界的戰略格局。但對於中國而言,197653位犧牲烈士血灑半島,毛澤東主席也獻出了他的兒子毛岸英!是血與火鑄就了我們這個的不屈民族。歷史不會遺忘英雄的卓越豐功!更不會遺忘這個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

作爲現代學子,我們應該向中國人民志願軍學習艱苦奮鬥的精神,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怕困難,努力學習,讓今天中國之盛世,如昨日先輩所願!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9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電影主要講了七連的戰士們在長津湖戰役勝利後,又接到命令前往水門橋阻攔要撤退的美軍,任務是把水門橋炸燬,讓美軍無路可逃。

可現實總是殘酷的,之前爲了給炮營搶大炮,七連只剩下了70多人。在冒着嚴寒,頂着風雪前往水門橋的路上,還受到敵機射擊,但好在無人傷亡,在跋山涉水後七連終於來到了水門橋。剛到水門橋,他們就發現九連的戰士正在與美軍戰鬥,並處於危險的境地。伍連長立即率領七連的戰士冒着生命危險救下了他們,原來九連接到的任務也是炸燬水門橋,他們一起繼續執行任務。

可因爲敵人火力太強,所以第一次行動只摧毀了小部分橋樑,很快就被美軍修好了,七連和九連只好再次制定計劃炸燬橋樑,可因爲人手不夠,他們的計劃完全把個人的生死置於度外,只以完成任務爲最終目標。

最終戰士們把水門橋的橋樑炸燬,完成了任務,但代價卻是兩個連的戰士都犧牲了,只有伍萬里一個人活了下來。但是炸燬的橋樑卻被美軍用飛機運來的鋼架很快的修好了。

影片結束後,我問媽媽,這麼多人犧牲了,橋還是在,不是白白犧牲了嗎?媽媽告訴我,我軍的`戰略是正確的,只是因爲那時候我軍的裝備比較落後,完成任務纔會有這麼慘烈的犧牲。我志願軍正是憑藉着這種勇於犧牲的精神,才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0

晚飯後特意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爲背景,講述了在結束了新興裏和下碣隅裏的戰鬥之後,七連的戰士們又接到了更艱鉅的任務——炸燬水門橋,切斷美軍撤退的唯一道路。

我想所有看完這部影片的人,心靈都會受到一種敬畏和震撼,這是何等崇敬的愛國情懷啊。志願軍戰士在面對武器裝備強大的美軍面前,一次又一次地衝向敵人陣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打開了一條條血路,戰鬥的場面震撼着觀衆的心靈。

志願軍戰士在雪地裏遙望着祖國的方向,他們想家了,但想的是國家。他們的臉上、手上全是凍傷的痕跡,觸目驚心,那一罐從美軍那裏繳獲的罐頭大家還互相推讓。

當看到平河在戰友第一次炸橋失敗後,他鑽到了橋面上的坦克下方,卻被坦克壓住了身體,無法點燃近在咫尺的炸藥包。他眼含淚水,要伍千里向他身邊的炸藥包開槍時,我的眼淚怎麼也無法控制,真的是淚流滿面,戴着的口罩一下全溼了。

爲了引開敵機的火力,餘從戎站在山頂朝着戰士們隱蔽的相反方向奔跑,幾架敵機追隨着他的身影,扔下了幾十發炮彈,他的身子頓時炸的如紙片在火光中飛舞,此情此景我只覺得心在戰慄,這是何等的一種情懷啊。

還有噙着女兒照片、開着冒火的履帶車衝向敵陣的梅生,那翻滾着的車子被不斷炸響的一刻,半截照片在炮火中輕輕飄落,梅生再也看不到可愛的女兒了。

被密集的子彈擊中但在墜橋前打中炮彈並炸橋成功的伍千里,更是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戰鬥結束時伍萬里在報到時說的那句“第七穿插連,應到一百五十七人,實到一人”,我想這個數據再一次撕裂了觀衆的心。

整部影片每一個場景都感人至深,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如今的和平就是無數這樣的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讓我們在享受歲月靜好的同時銘記歷史。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1

上週,我在家裏的電腦上觀看了電影《長津湖》的第一部,昨天又去電影院看了第二部《長津湖之水門橋》。看完之後,我思緒萬千。

劇中兩軍交火的場景令我熱血沸騰。志願軍戰士的壯志豪情,令我倍感振奮。在此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輩軍人面臨的艱苦和危險,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好與和平來之不易。我記得片中有過一句話:“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輩要打”。這句話在片中相比於其他聲音的音量並不大,但卻一語道出了千千萬萬志願軍戰士寧可自己冒着生命危險去艱苦戰鬥,也要讓子孫後輩過上寧靜生活的偉大精神品格。劇中伍千里連長說:“哪一場仗不難打?”語句簡練,語氣卻堅定有力,道出了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電影講述的_戰爭中的成百上千場戰役的艱難不易。

在兩部《長津湖》電影中,這樣的語句還有很多:如毛岸英說的“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憑什麼我就不能去?”,“上了戰場的都是英雄”等等。

看着老一輩爲了我們的幸福、和平,在戰場上與敵軍拼死搏鬥,我覺得我們應該慶幸出生在這樣美好幸福的和平年代,更不能忘記那些英雄們用他們的青春乃至生命才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美好、和平。

銘記歷史,勿忘英雄。當今和平,來之不易!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2

今天,我很興奮,因爲媽媽對我說:“孫贊新,《長津湖之水門橋》上映了,你想不想看?”“想!”我說。

說那七連打完“北極熊團”後,他們到一個地方去炸機場,截斷敵人的退路。就在快全殲敵人的時候,上級給了他們一條命令,退出戰鬥,炸燬水門橋。

當他們抵達水門橋後,發現九連已經炸橋了,但是被山上碉堡裏的美軍發現了。傷亡很大,七連連長伍千里便喊“救人!”

到了白天,七連指戰員和九連倖存的同志們在山下一個地方匯合,伍千里問九連連長:“昨天晚上的火力點跟今天偵查員報告有什麼不同?”

“除了南面的火力點沒了,其它都一樣。”九連連長說。

“那就說美國人故意在南邊不放火力點,就是想引誘我們來指揮所,然後來個一鍋端,那我們先把水泵管炸斷,然後進入水泵房,把它炸了。”伍千里說。

第二天晚上,他們先炸水泵房……七連指戰員和九連的同志們又一次成功地炸燬水門橋的一部分。過了一天,美軍把橋修好了。正準備過橋,伍千里和同志們又出現了,他們直奔美軍指揮部,將指揮官一槍打死,又消滅了剩下的“蝦兵蟹將”。可是美軍陸戰一師派來的增援部隊到了。這次戰鬥,七連指戰員和九連倖存的同志們拼成的7人中,只剩下一人――伍萬里。看到這裏,我流淚了。

志願軍成功的三炸水門橋,但是美軍的增援部隊來了,他們空運的一批鋼鐵橋樑、橋面……最終美軍逃走了。但是,中國志願軍解放了朝鮮,趕走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

英雄不朽!正是在那個年代有這些前輩們的流血犧牲,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纔有了今天祖國的繁榮富強,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

向長津湖、清川江、全體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烈士致敬!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3

春節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感人的細節裏,無處不浸透着濃濃的戰友情誼,這情誼堪比天高,更比海深。

細節第一處,狙擊手平河在執行最後一次任務前,不顧連長伍千里阻攔,走到伍萬里面前,告訴萬里,百里大哥是爲了救自己而犧牲的,經歷過戰火洗禮、見到過戰友犧牲的伍萬里聽聞後,強忍着淚水說,你們都是我哥。一瞬間燃爆我的淚點,耳邊又響起小時候在爸爸曾經服役的軍營裏經常聽到的那首熟悉的旋律“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

細節第二處,執行炸橋任務過程中,戰士們攜帶的補給所剩無幾,指導員梅生拿出一盒繳獲的美軍罐頭,將凍豆子分給戰士們吃,可是誰也不願意吃,於是就下達“必須吃!”的命令,這是命令嗎?難道戰士們真的不餓嗎?可是面對飢餓,面對食物,戰士們的相互謙讓,這樣互動的語氣裏蘊含着一種親如兄弟的戰友情誼,再聯想到啃凍土豆時的情景,我忍不住流下眼淚。

細節第三處,還在風雪嚴寒中沉睡的戰士們,根本不知道美軍飛機即將來襲,好在這時早醒的排長餘從戎,發現電臺有了供電,於是帶着電臺到山頂調試信號,試圖聯繫上級,可就在這時美軍飛機來了,叫醒戰友已來不及,該怎麼辦?根本來不及思考,也不容有半點猶豫,餘從戎選擇第一時間開槍,把敵機引向了自己,最終壯烈犧牲,救了戰友們,我再次流着淚看完這段。

與當過兵的爸爸交流,我也深刻地思考,什麼是戰友?這些電影細節中,告訴我們,戰友就是那個在戰場上爲你擋子彈的人,戰友就是那個把生的希望留給你的人,戰友就是那個有一口吃的也要讓你吃的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向老一輩最可愛的人敬禮!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4

大年初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終於在期待中上映了,受到上一部影片的感染,我在上映的第一天就早早的買票觀看了。影片延續了上一部的故事,講述了七連戰士奉命擔任炸橋任務以阻止在長津湖戰役潰敗下來的美軍陸戰一師後撤的故事。

總體上來講,演員的演技和特效畫面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吳京、易烊千璽等演員的出色演出確實是沒得說。其次,一部好的電影作品還需要編劇能夠站在觀衆的角度,深諳人性情感的起伏規律,能夠熟練而巧妙的帶領觀衆去進入情節,一同的喜怒哀樂。比如上一部《長津湖》在前面的敘事、鋪墊、小插曲等都安排的恰到好處。

那麼相較於上部作品,這部電影的問題可能就在這裏,故事推進的節奏忽視了觀衆情感的起伏規律,煽情的地方過多且略顯突兀,畫面的起承轉合有些凌亂,劇情的前因後果交代不清,可能會影響觀衆對故事整體的把握。

還有,我國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普遍缺乏對敵人的客觀描寫和個性刻畫,比如我們從不敢於具體而客觀地去演繹日本軍人。那麼這部電影裏已經開始嘗試更客觀的講述我們的對手美軍了,這已經是個不小的突破了,不過我們仍然把他們描寫的太傻太天真了,真心希望我們的電影人能夠在這方面更進一步,也請相信我們觀衆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5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去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這也是我近40年第一次進電影院。特別是這部電影對我的心裏觸及很大。

當年的志願軍戰士不畏強敵、浴血奮戰,創造了世界戰爭以弱勝強的奇蹟,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國人民的血液中,鼓舞中國人民直面任何困難。電影可以讓犧牲的先烈被更多人記住,明白今天的日子得來不易,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這個時代最應該追的“星”。

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就是留給我們下一代打!”這正展示了一代先烈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我們要通過電影,展現出當年戰爭的殘酷,呈現出犧牲背後的意義。只有這樣,是現在的年輕人才會知道,新中國的勝利來之不易,使用多少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爭肯定是殘酷的。但是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我們看到的是志願軍英勇奮戰、保家衛國的獻身精神。我曾經也是軍人,在部隊這些年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獨一無二的一支軍隊,是被思想武裝起來的軍隊。這支軍隊知道爲何而戰,而且他們有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只要還剩下一個人,就會繼續戰鬥,信念是一脈相承的。精神滲透在每一名戰士的言行舉止裏,這是我們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人民軍隊”,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是其他如何軍隊都無法做到的。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應當加強國防教育,是現在的年輕人認識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爲了保護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如何才能是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是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