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參觀博物館有感(15篇)

參觀博物館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參觀博物館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博物館有感(15篇)

參觀博物館有感1

今天氣溫很宜人,沒有了週四的寒冷,我決定去參觀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新館於20xx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貴文化遺產於當代建築成就於一體,是一座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年接待觀衆能力超過100萬人次。北京國寶薈萃,首都博物館收藏了一大批極具文化和藝術欣賞價值的歷史文物。在這裏,觀衆不僅可以看到歷代宮廷古瓷,還可以欣賞名家翰墨;從溫潤玉器中體會古人對平安生活的嚮往,從古樸的青銅器遙想燕趙悲歌。新首都博物館擁有3000多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陳列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與城建》、《古都北京藝術精品展》、《京劇文化展》《京都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另外地下一層還有潘玉良畫展,可謂是民族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

我逐一參觀了每一層的展覽。我對歷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先參觀了歷史文化展覽。從戰國時代一直到民國解放時期的歷史文物一一陳列在櫥窗中,貨幣、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專用物品都展示在觀衆眼中。清朝盛世時期的街市微縮景觀圖全部用木頭雕刻,做工精細,工程繁雜,陳列了皇帝身穿的龍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與辛勞。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當考究,筆筒、帶勾、鳳釵、金簪、金鏨花飾件、紋鐲等全部是純金做的,顯示了皇室生活的奢華,這些是當時的百姓望塵莫及的啊!

四層是藝術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這裏一覽無遺了,彩瓷、青花、黃釉等種類繁多,我對這種古董沒有什麼研究,只能停留在看的水平,看哪個好看就行,我拍了兩張比較喜歡的',一個是松石粉彩多穆壺,還有鏤空六方套瓶,這兩種都應該算彩瓷,當然還有喜歡的,但手機屏幕小拍不下了,有些許遺憾。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一進入這個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個仿搭的戲樓,裏面在介紹京劇的角色、行當,我沒有坐在那裏看,繼續參觀,從左邊看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的演出資料以及他演出時所穿着的戲服,做工精緻,保存完好。右邊是京劇的臉譜及角色,因爲我對京劇不是特別懂所以就不多介紹了,說錯了就是對國粹的褻瀆了。

還是看看民俗文化展覽吧,還是民俗最貼近百姓生活了,這一點無論何時都是讓人懷念的。這也是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這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許多外國觀衆對這些老北京京腔京韻的文化也是感到驚奇不已的。當我進入這個展廳時,感覺像回到了老北京,親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這裏立刻感覺到了做個北京人的自豪與驕傲。老北京的結婚習俗、過年習俗、包括生子的習俗讓我們這些生長在80後的人感到新鮮。結婚在老北京是件很繁複的程序迎親儀仗隊、擡婚轎、擡聘禮、洞房花燭等一系列的程序,雖然繁複但熱鬧非凡,新娘要穿鳳冠霞披,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就在這熱鬧非凡的氛圍中完成了。過年是中國的大節日,過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這個節了,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財神、賣年畫、貼對聯、祭竈神,充滿了年味,大人孩子各個精神飽滿,迎接春節。老北京的街頭滿是熱鬧的景象,街頭賣藝的一人踩高蹺、舞扇、雜耍,一片太平盛世,體現了老百姓對平安生活的嚮往。

地下一層是畫家潘玉良的作品展,她是中國畫家的女中人傑,最早一批留學海外的畫家,從師西蒙等國外知名油畫大師,雖然我是學藝術類的,但是對她的作品瞭解的並不多,但看了就有益處。

這次參觀令我大長見識,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館濃縮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精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2

我國的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我爲了更加了解它,和媽媽來到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艘巨大的`模型船,這艘船高約2.5米,長約5米,花紋雕得栩栩如生。大廳左邊牆上是《無款南巡道里圖》,又稱《京杭道里圖》,爲國家二級文物。設色娟本青綠山水。縱78.5釐米,橫20xx釐米。

往裏走是第一展廳——《運河的開鑿與變遷》,裏面是運河出土的各種文物。有唐開元通寶錢,20xx年杭州大關橋北運河出土,認爲是沉船上留下的,或是爲了戰爭避亂將錢幣有意埋在這裏的,有人因此將運河戲稱爲“金河”,有陶網墜、石網墜、磨刀石,磨刀石長37.5釐米,寬37釐米,還有......

繼續走,轉彎處是大運河變遷意示模型。牆壁上是大運河形成表。從表中,我知道了運河分九段,分別是:邗溝、山陽瀆、通濟渠、永濟渠、濟州渠、廣濟渠、會通河、通惠河、江南運河。

我又參觀了第二展廳——《大運河的利用》,第三展廳——《大運河杭州段的綜合保護》和第四展廳——《運河文化》。

中國的京杭大運河是一段偉大而不平凡的歷史。通過這次參觀,我受益匪淺,明白了:京杭大運河是通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艱苦奮鬥開鑿出來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3

武漢是一個人歷史悠久的城市。暑假,媽媽帶我坐飛機去了這個古老的城市。一下飛機,還沒來得及坐一下酒店的牀,我們就馬不停蹄去了湖北省博物館,

一下出租車,一座莊嚴雄偉的建築屹立在我的眼前,好大的博物館啊!一走近博物館一樓,古人用的劍、茅、戟……還有古代軍人的鎧甲、頭盔陳列在各個角落,這簡直就是一個古代的戰場。

最光彩奪目的無疑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顧名思義,是一個春秋時期的小國越國國君勾踐的劍。走近一看,這把青銅劍雖然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可卻仍然不損當年的威風。走近仔細觀察,整把劍比大廳的劍都要長,把手之上鑲嵌着藍色寶石,十分耀眼,美輪美奐。

看着這把劍在櫥窗裏的燈光下閃閃發光,我眼前彷彿浮現出了越王勾踐緊握着這把青銅劍,一馬當先,率領着千軍萬馬在戰場上展開激烈的戰鬥。只見他殺入敵陣,運劍如飛,手中的青銅劍頓時削鐵如泥,只要寒光一閃,一個敵軍就轟然倒地,那是何等威風呀!

除了越王勾踐劍,博物館裏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展覽品!有古代的、有民國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那南昌起義時用的大炮和我在電視裏看到的一模一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越王勾踐到抗日英雄,我在湖北省博物館深受歷史的洗禮!

參觀博物館有感4

聽說上海博物館要從舊址搬走了,那裏有許多上海長大的80後的兒時的回憶,於是去匆匆重溫了一下,上海自然博物館有感。

西洋風格的老建築,門口的大石階,雖然規模不大,還被延安高架路蓋過了風頭,但也感覺得到一點紐約NMNH的氣質。門票多年以來都是5塊,算是最平民的豪華博物館了吧。

自然博物館自然是要看恐龍的。一進館,巨大的馬門溪龍 Mamenchisaurus 就佔據這中央大廳的中央。雖然當時對這些大型食草蜥腳類復原的姿態與現在的認識有所不同,但這更留下了它在許多人心中的深刻印象。

馬門溪龍更可能的姿態是脖子和尾巴分別向前後平伸以保持身體平衡,尾巴不拖地,頭只是稍微揚起,不會因爲長脖子對位置太高的大腦造成供血不足。

當事人回憶:“我小時候真的被門口的'那個東西(合川馬門溪龍 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嚇哭過,好多次……”

我表示我小時候每想到此貨總是在想吃合川桃片,於是這幾乎是我小時候說得最多的恐龍了。

馬門溪龍旁邊的傢伙是我們的本土劍龍:多棘沱江龍Tuojiangosaurus multispinus,同樣在川渝一帶出土,它有15對棘板,數目是已發現的劍龍科中最多的——當然這是博物館裏的說明介紹的,不知現在更新沒有。

這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種中國劍龍,還有一副化石在倫敦自然博物館。不過這些都已經是歷史的印記了,它們永遠也不會再復活,我們不過是在懷緬過去罷了!

一塊橫匾上懸掛在正門上方,七個大金字熠熠生輝,這高大的建築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

十月十四日那天,我們由老師帶領到那兒去參觀,這次參觀真使我大飽眼福。

我們先參觀了古屍陳列室。古屍室裏,存放着一具具形態不同的古屍。我們分別參觀了新疆哈密、樓蘭等地的五具古屍。他們除了肉已乾癟,皮膚變成咖啡色以外,形態等都沒改變。聽講解員介紹,這些古屍很有研究價值。我想:這些古屍能夠完好地保存千百年直到現在,可真不容易!

走出古屍陳列室,我們又來到了一個特別寬敞的大廳,這個大廳大概有兩三層樓那麼高,大廳中央停放着四具恐龍化石,中間的一具最大,這具恐龍化石大約高二十二米,頭頸一直伸到大廳的天花板上。它的頭骨向上仰着,似乎在眺望遠方;胸骨一根根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身體兩旁;臀骨呈扇形,朝兩邊張開;兩隻前肢高高騰起,腿骨有碗口那麼粗。遠遠望去,這頭恐龍化石就象一輛大吊車,聽別人說這隻恐龍名叫“馬門溪龍”,在大恐龍的兩旁還分別陳列着三隻小恐龍的化石。最前面一隻小恐龍名叫“沱江龍”,大恐龍後面的那隻叫“祿豐龍”,大恐龍旁邊的那隻叫“棘鼻青島龍”,這三隻小恐龍團團圍着大恐龍。這時,我彷彿看到“大恐龍帶着小恐龍一起出去尋食,它發現不遠處有一片樹林,就迫不及待地想跑過去,美餐一頓,小恐龍形影不離地跟着大恐龍向樹林跑去……”。

在恐龍旁邊還有一具黃河象的化石骨架,雖然它已經變成了化石,但是尊容如故。在這裏,我還詳細地瞭解到從猿到人的進化史。這時,集合的哨聲響了,我帶着美好的遐想離開了古生物陳列室。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二樓“無脊椎動物陳列室”,這裏幾乎是魚的天堂,大魚,小魚各種各樣,無所不有。但在這些魚中,給我印象最深是那條兇猛的鯊魚標本,人們常說它是海中一霸,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只見這條鯊魚的身軀有二三米長,兩排鋒利的牙齒排列在那隻大嘴的上下,它的眼睛虎視眈眈,似乎又發現了什麼獵物。這時,我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鯊魚果然兇猛啊!”

走出無脊椎動物陳列室,我們又參觀了“哺乳動物”陳列室。在這裏我似乎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神奇的自然界:飛禽走獸都匯合到了一起,我還看到了龐大的海龜,珍貴的禽獸,美麗的鳥兒和巨大的鯨,最引入注目的要算一頭虎鯨標本了,它雖然沒有藍鯨那麼巨大,但它那比老虎還要兇猛盼樣子至今還歷歷在目。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的參觀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然博物館,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自己似乎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了一次,獲得了不少新知識,收穫真不少啊!

參觀博物館有感5

今天是1月6日,我們三六班全體同學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自然博物館。

到了自然博物館,我們首先來到了二層的展廳。展廳裏有逼真的動物模型、綠色的‘植物世界’、動物奧妙、神奇的非洲,其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動物的`模型,逼真的獵豹、犀牛、長頸鹿……進去的時候,那些大型動物差點兒把我嚇一跳。

隨後,我們來到了地下一層,地下一層有一個恐龍公園和水生生物館,我最喜歡的是恐龍公園。雖然裏面的龍都是模型,按理說它應該是不會動的,但裏面不知裝了什麼東西,那些龍時而動,時而不動,真像活了一樣。

最後,我們到了一層,一層的館都跟動物有關,有無脊椎的、有爬行的、還有哺乳的,而且,我們還看見了恐龍的化石呢!那些骨頭不知是真是假,反正都用支架支着,免得掉下來。雖然沒有太多時間看名字,但那些骨頭還是給了我不少樂趣。

這次參觀不僅僅帶給我樂趣,還讓我瞭解了很多關於大自然的知識。

參觀博物館有感6

今天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們五年級全體學生歡聲雀語地向太倉市博物館走去,因爲我們心中都充滿着對莊嚴的博物館的好奇,腳上就感覺裝上了風火輪一般,轉眼間,一幢象帽子一樣雄偉的建築物矗立在我們的眼前。

一走進大門,“天下糧倉,天下良港”八個大字印入我的眼簾,我心中對太倉的敬意油然而生,對身爲太倉人感到無比驕傲。

接着,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走進第一個展覽區,這裏主要陳列的是銅像,有神佛、菩薩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滴水觀音像。這尊銅像是明朝時造的。它爲淨瓶觀音,俗稱“滴水觀音”。高聳的髮髻,飄逸的衣裙,婀娜的身姿,悠然立於鰲魚背的設計皆融入了世俗的審美情趣。觀音廣額收頤,眉目清秀,形貌娟麗。神情清慎溫雅,靜穆慈藹。觀音腳下的金鰲,乃是觀音的坐騎,原爲海中惡害衆生的龐然大物,後被觀音降伏,只要一聽到觀音的聲音,馬上自悟閉口,馴服以待。其信步怒海,灑甘露於人間的神態,體現了觀音“慈悲”、“救難”和“法力無邊”的神的特質。參觀好了這些神像,使我明白了爲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信仰佛教,原來他們心中的“佛”是這麼美好。

一樓參觀後,我們懷着自豪的'心情奔向二樓,這裏主要展覽着太倉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料。這裏有一段非遺的故事讓我感動。它講述了太倉一位老者通過回憶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兒時你奶奶常跟自己在星星下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位老者告訴我們他小時候和家人的美好生活。後來,他的家被日本人炸燬,爲了能生存下來,他只好以崑曲爲生,走南闖北辛苦度日,中年以後又學習江南絲竹,並代表太倉出國演出。像這位老者一樣堅強生活的太倉名人很多,我心中感到無比敬佩他們,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如此發達,我們更應該努力學好知識,把他們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接着我們去了三樓和四樓,那些字畫讓我感到古代太倉人的文化是如此出色,藝術品更讓我嘖嘖讚歎。在這些絕美的藝術品中我最喜歡青花釉手工了。釉裏紅是瓷胎上用銅料彩繪施釉後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燒成的傳統釉下彩品種,器表呈白地紅花。元代始燒,明宣德和清康熙燒造的釉裏紅較成功。在雍正、乾隆期間,又推出了青花釉裏紅,將這兩種釉下彩繪集於同一器物上,在透明釉的覆蓋下,經高溫燒煅而成,改變了以前只繪一色之單調。該盤即爲青花釉裏紅器,敞口,略外撇,淺弧腹,平底,圈足。胎薄,胎質細膩,器底爲“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章形款。採用青花釉裏紅裝飾,內外口沿飾以青花雙圈,盤底中心爲一折枝牡丹,周圍飾以三組折枝花卉,都以青花勾勒花邊,其內點以釉裏紅彩。此盤青紅兩色互相映襯,顯得分外嬌嬈,令人賞心悅目。看了這些,我感到我們這一代人比起他們的執着鑽研的精神差太遠了,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我們又是如何度過的呢?我心中一直在問着自己。

時間飛逝,參觀結束了,我們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博物館。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安靜了很多。此時人人都在心中歌唱祖國,歌唱太倉。人人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我們要努力學習,讓我們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太倉更加繁榮昌盛。

參觀博物館有感7

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去參觀運河博物館。

在路上,我就已經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蹦蹦跳跳地一路前行。瞧,那就是運河博物館嗎?哇,好漂亮!好氣派!好壯觀!房屋上那一片片拱形玻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還把使人清新的綠色撒落到每一個角落,無不讓人心曠神怡。

一進去,我就感到了濃郁的古代氣氛,所有裝飾品,建築物都是古代形式的,讓我不禁感到有些陌生。裏面有許多精緻別樣的東西,最引人注目的要屬那面銅壁了。結實的銅板上,雲霧繚繞,幾條龍在上面游來游去,這彷彿是宮殿階梯中間的游龍圖,十分壯觀,十分雄偉。

現在,我已覺得沒那麼陌生了,反而有一種奇妙的親切感。

再往裏走,會看見一些褐色的木塊,上面用醒目的黑色字體告訴我們有關京杭大運河的知識。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爲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我看着那些彎着腰,埋頭辛苦工作的勞動人民,不禁感慨萬千。他們把一生時間都奉獻給了祖國,不顧一切,不惜代價地辛苦工作着。祖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爲背後有這些默默付出的人民。在這裏,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8

國慶節,小記者又組織了我們來博物館,聽說這次展出了很多的文物,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對於我這個小歷史迷可不能錯過。

在張璟老師的介紹下,讓我們對青銅器有了直觀的認識。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爲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用器。而我國最早的青銅器是公園前4000年的單刃青銅刀,最大的青銅器是鼎,四角圓腹,那時候它只是用來煮飯的。接着從一件件青銅器的`分類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古人日常生活軌跡,是那麼的平凡而又華麗。青銅器可以分爲食器、酒器、水器、兵器、樂器。食器中有煮飯用的鬲、鼎;盛放糧食用的簠fu、盨xǔ、敦duì。

我們現在的酒杯則是由青銅器爵、角、斝jiǎ演變而來。兵器當中最有名當屬吳王夫差劍。最讓人驚歎的是我國湖北1978年出土的全世界最大最重的大型青銅禮樂器——曾侯乙編鐘,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每一位小記者都仔細聽着詳盡的講解,想象着周文化的輝煌和生活的情景,都聽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聆聽與想象的快樂中。 青銅是金屬,也是時代。青銅的美帶給我不僅僅是震撼,更讓我敬佩古人的智慧。

參觀博物館有感9

今天,我們去了海軍博物館,參觀了各種各樣的展覽品,這些展品代表了中國海軍的歷史發展過程。

我們先去了兵器館,裏面有全長7。2米的瓦斯魚雷、有36毫米導彈、還有54毫米導彈……

接着,我們去了歷史館和現代館。歷史館裏有靠撞擊的大船、有口吹劍、還有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現代館裏有長江號、有大炮和飛鷹號……

然後,我們又去了貝殼館,看了形態各異的貝殼。有橙色又光滑的貝殼、有星星貝、有巨大的珍珠貝、還有活的貝殼……

最後,我們到室外參觀,看到了大飛機,看到了28毫米的導彈。到了軍車停車地,旁邊還有海軍在站崗,真是威風凜凜!

看過海軍博物館後,我不禁感嘆:“中國的海軍真是強大啊!”

參觀博物館有感10

暑期裏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讓我受益匪淺的參觀博物館活動。這次參觀,我感受頗深。與以往的參觀活動有些不同,因爲這是一次歷史、文化的學習之旅。我們的營地被安排在位於運河畔的刀剪劍博物館。每天,我們在這裏感受博物館的文化氣息,學習與交流。

走進這大大的博物館,到處充滿了歷史與文化,“刀劍的歷史”、“刀劍與生活”、“刀劍的文化”、“刀劍製造”、“刀劍欣賞”、“剪刀的起源及演變“等參觀內容,都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種各樣的.刀、剪、劍,通過那些有趣的圖畫知道它們有很多種類型,遠至春秋戰國的青銅劍,以及鑄劍的流程,更能體會到鑄劍背後的故事。我目不轉睛地看着,時不時地發出了一聲聲驚歎:如,在剪刀鍛造車間,工人叔叔們在認真地打造剪刀,原來製作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需要幾十多道工序,需要這麼多人付出自己的勞動,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剪刀的形狀、大小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我們日常用到的手工剪刀、廚房裏奶奶用的剪刀、裁縫阿姨用的剪刀外,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剪刀。

參觀活動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真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古代勞動人民用她們的勤勞與智慧,去發明、去創造。作爲新時代的一名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用自己的智慧,爲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觀博物館有感11

在這陽光明媚的星期四,我們四年級的全體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太倉博物館參觀。

來到博物館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頂“大帽子”,看它多麼巍峨,多麼壯麗啊!來到博物館裏,一位講解員帶領我們來到了三樓。一進展廳,講解員帶我們直接來到了一個名叫“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盤”面前,這個大盤的周圍有着許多花的樣子,看上去十分和諧。講解員說,這是明代的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帶回來的材料,後來人們將它做成了一個大盤。

來到四樓,一股濃濃的古木味撲鼻而來,我彷彿也置身於這各色古香之中。聽講解員說:太倉已有一個觸目驚心的歷史數字,4500年!又過了2500年,太倉有了個小村落,650年前的太倉已成了風調雨順的風水寶地。因此太倉成了皇家的糧倉,故名“太倉”。“鄭和下西洋”“天妃宮”“六國碼頭”都是太倉歷史的'驕傲。至今,太倉保存着3座偉大之橋:洲橋、周涇橋、皋橋。3座歷史之橋,居然就在我們身邊,怎能不振奮人心呢!

我們又看了歷代書畫,那裏不僅有唐朝四大名家的曠世書法。更爲人愛的是那一幅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畫,最令人難忘的當然是大名赫赫的《菊圖》。瞧!那一朵朵逼真的菊花,簡直是一張黑白照片,讓人飄飄欲仙。更讓我越加覺得,太倉,一個多麼美麗的的地方,她慈母般的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天才”、“大文豪”。

回到學校的路上,我在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小水滴,那就讓我們把小水滴的匯成大海,將太倉的明天建設的更美好。

參觀博物館有感12

今天我來到了一個火鍋店——“重慶崽兒”火鍋店。這裏很有意思,不僅能讓我們吃到美味的火鍋,竟然還能讓我們參觀民俗博物館!

我們來到大門前,大門的招牌上寫着:“重慶崽兒”火鍋店,進入大門,就來到了一個長長的巷子,巷子的兩邊有兩排樹木,樹木的枝幹上,還掛着兩排燈籠,每隔20多步就有一對燈籠!

我們進入了前院,前院最顯眼的部分就是有一個黃包車,這樣的黃包車我只在電視裏見過,誰知道竟然還能在這裏見到!接着就是一個大公雞得標本,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標本,除了雞冠和它的嘴巴是假的,全身的.羽毛可是真的!”接着又進入了一個民俗博物館,這裏面最顯眼的部分就是一個水輪,水輪的下方就有一個大大的水缸,裏面還裝有水,水就表示“財”!這裏面的東西都特別的多,有梭子、八仙椅、黑白電視機……各種各樣,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能將那時的東西傳到這裏,我們真是驚歎不已!

我們又來到後院!後院有一個假山,假山的上面還有簾簾飛瀑呢!這嘩啦啦的水聲,很清脆,裏面還有好幾條小魚在嬉戲!

向前走,就有一個小屋,上面的招牌寫着:“一個能吃的博物館。”門前有兩個石柱,這兩個石柱是用來拴馬的!柱子上面有兩隻猴子,這代表什麼意思呢?猴就是“拜相封侯”意思,經過老師的講解,我終於明白了!

我們來到後院,後院有一個小木舟,還有一個船槳。啊!真是一個奇特的火鍋店!

參觀博物館有感13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天通苑小學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帶着美好的心情來到了學校,我們有一個特殊的社會大課堂活動:參觀首都博物館。

我們坐着學校的大巴車來到了首都博物館,順利的過了安檢之後便開始上樓參觀,我們六年級從高層開始參觀。五層、四層、三層、二層、一層、地下一層。

這幾層的參觀可真讓我大開眼界:有老北京民俗展覽,有玉器瓷器展覽,有青銅和京劇的展覽,有佛像的展覽,有文物精品展,有歷史文化站,還有每層數不盡數的多媒體放映。

中國自古就是瓷器的國家,更何況我的老家河北唐山還是“北方瓷都”,對於瓷器我肯定要“格外關注”。景德鎮窯粉彩茶梅紋盤就是我很喜歡的一樣瓷器,它的紋飾以淡粉、褐、杏黃、珊瑚紅等色彩渲染,色調十分鮮亮柔和,充分表現出所繪紋飾濃淡不一和陰陽向背的質感。

除了精美漂亮的瓷器之外我最喜歡的就是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了,這部分的展覽包括了老北京曾經的民俗、習慣,如結婚時的“大轎子”、新娘的衣服,甚至還有新婚的牀鋪樣式。老北京嘛,吃喝玩樂當然樣樣不能少,那就先說說吃喝吧。展廳裏有許多仿真的食物,其中有許多都是我們叫不上來名字的',不過餃子還是其中能夠認出的之一。下面該說玩樂了。展廳內有許多像風車、兔爺兒這樣的老北京孩子的玩具;也有吹糖人、摔跤之類的孩子玩耍時的銅像或小小的玉製品。我們所有人都看得入了迷,每每到集合的時間我們總是戀戀不捨的離開展館。

在回校的大巴上,我們一個個都筋疲力盡,“癱倒”在座椅上好好地休息了一會兒。這一天真是開心啊!願以後每天都可以像今天這般開心快樂,圓滿地度過我們的小學生涯!

參觀博物館有感14

本週的快樂活動日,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上海鐵路博物館。

走進這幢具有英式古典建築風格的博物館大樓,彷彿步入了時光隧道,代表中國鐵路百餘年發展史各個階段的800多件展品靜靜地訴說着或久遠或現代的故事。

按照1876年建成通車的中國第一條營業鐵路吳淞鐵路上曾經運行的.第一臺蒸汽機車“先導號”1:1的仿製品、清光緒年間的火車時刻表、鐵路早期用燈和鐵路司機用表,一系列珍貴的鐵路老設備讓我們認識了時代的變遷。50年代火車小站行車室展區的“鐵路員工”別提多逼真了,起初同學們還以爲是真人扮的,走進一看才知道是蠟像----簡直以假亂真。

最讓大夥感興趣的莫過於和諧號機車仿真操作檯了,它可以模擬高速鐵路運行周圍的環境聲響,大家爭相站上模擬平臺體驗風馳電掣的感覺,屏幕上火車轉彎時,我在平臺上感覺身體也跟着傾斜晃悠似的,真是身臨其境。想想作爲現代交通工具的火車一百多年前剛引進時,時速只有二三十公里,中國還不具備自行製造機車的能力,而如今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高鐵時速已超過三百公里,早已是今非昔比。相信等我們這一代長大、掌握更先進的科學知識後,中國鐵路的發展會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參觀博物館有感15

今天,我參觀了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博物館是由茂新麪粉廠改建而來的,是榮氏兄弟創辦的中國民族工商業最早的企業之一。

我先參觀了大廳的紡紗機,足有幾十米長。接着往後走便是麥倉區。麥倉區有好多古老的機械設備:如拋蕎機,貯面機等等。

接着我們參觀了二、三、四樓,其主要的展覽設備就是解放前從英國進口的`成套麪粉生產設備,工作人員向我們講解了這套設備的一個生產流程。

接下來,我們去後面一幢樓參觀了當時麪粉廠的辦公區,主要是以一些蠟像爲主的展覽,有榮德生祖孫三代,還有英國人亨特等一些當時麪粉廠的重要人物的蠟像。

通過這次參觀,不僅讓我們瞭解了無錫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歷史,同時也對中華民族又多了一份新的認識,不僅對榮氏兄弟有了敬意,而且對榮氏兄弟的偉大創舉也感到驚歎,更讓我們產生了一種歷史使命感。所以,我們以後不管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要繼承前輩這種艱苦樸素的作風,要發揚光大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爲民族工商業的輝煌再貢獻我們新一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