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1

這一天老師抽出時間給我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做《感動中國》。

主要是講了一些做出偉大事情的一些人。他們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可是我認爲除了父母外最偉大的人了!

其中我最敬佩一名消防隊裏的指導員,他的名字叫做陳陸。他連續出動四百四十多次,也救過很多很多的被困人員,他非常的厲害!

直到一次洪水淹沒大地的洪災,大部分地方被淹沒的一次,他感覺自己的雙腿已經很不舒服了,因爲陳陸叔叔已經幾十個小時沒有睡眠了。在那次出去救人的時候,因爲洪水的波浪太大了,所以把陳陸叔叔和其他消防員的那艘衝鋒舟給衝翻了。還把正在填土,封口的挖掘機也給衝進了水裏,真是太恐怖了。

那一次他已經無能爲力,因爲他的.雙腿已經很不舒服了,那時因爲船卡在了一個地方,動也不動,其他人都游出來了,而只有陳陸叔叔沒有游出來,已經那時他已經沒有力氣,再也起不來了。

偉大的陳陸叔叔,不顧自己的身體去救人,真是太偉大了!而他的家人說,在最後一次救人的時候,他已經想好了要這樣。

我們一定要學習這些長輩的精神品質,最終消防隊員在意見被淹沒的小屋子的屋頂上找到了陳陸叔叔的遺體。

後來消防隊的一員說,他以爲指導員會找個地方等待他們來救,結果就這樣的離開了。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2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想必大家對這句詩都略有耳聞。這句詩告訴我們:如果奉獻就是爲了有一天索取,我們將變得多麼渺小。生活中處處有奉獻,那個人就在我們的身邊。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好不容易從牀上爬起來,慢慢吞吞地穿上衣服洗漱好,最終我走出了家門。我剛走出家門幾十米,就看見一個清潔工在疏通昨日堵塞的“臭水溝”。

她站在水溝上頭,拿着鐵鍬在把垃圾挖出來。她挖出一點垃圾,那惡臭的氣味一陣一陣撲面而來,但她一點也沒有退縮,一向堅持着,她挖出了一點又一點垃圾。突然她拿鐵鍬挖不到垃圾了,她站到“臭水溝”裏去,冰凍且有惡臭的`水衝擊着她的腳,她蹲下來,用手去挖,她挖出了許多垃圾,越挖她的手就越黑,她不但沒有退縮並且更加努力地幹活。大多數人肯定是嫌髒的,甚至連靠近都不敢,可是這個清潔工正好相反。

突然我聽見一段對話,一個男清潔工說:“別幹了,讓別人去幹吧。”這個清潔工說:“不,既然做了,那我就必須要做完。”男清潔工又說:“快走吧,那下水道又髒又冰,不值啊。”“不,你先走,我在幹一會兒”女清潔工說。說話間,她把下水道疏通了,被堵住的污水向她的腳衝去,她的腳變得黑不溜秋,但她一點也不在意,悄無聲息的走了。

奉獻不是爲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願,從此刻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大樹永遠蔥籠茂盛。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3

今天,我觀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頒獎活動,共有11人獲獎,其中有老人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我懷惴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電視。

第一位獲獎者叫黃旭華,三十多年來,黃旭華沒回過幾次家,家裏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因爲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後來,人們親切的稱他爲“核潛艇之父”。他那時心裏肯定很糾結也很無奈。

最讓我感動的是91歲的老人劉盛蘭,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一刻開始,73歲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資捐了出去,有時候,他竟然同時損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他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就出去撿廢品。這麼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個藍布袋,裏面裝滿了給學生的匯款單和學生的回信……老人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即使住進了醫院,還不忘給同學們匯款,怕他們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對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繼,只爲一株油菜的夢想。一開始,鄉親們都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對於這些嘲笑,沈克泉並沒有氣餒,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爲家鄉解決了吃油難的問題。後來,沈克泉叫來了兒子沈昌建帶着買車錢與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種。沈克泉去世前說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經過父子倆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種都獲得了認可。父子倆的心靈就像油菜花一樣美麗。

原來還有這麼多的好人我沒發現,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4

不管從意氣風發到兩鬢斑白的偉人,還是純樸的百姓把播下愛的種子變成了接力賽,從黑土地灑向人間,讓人間感受到了溫暖。那些體現着中華民族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關愛的美德,,而這些溫暖又讓我們的國家得以從冰雪融化成溪水,流淌在人間,而得以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有希望。當我們從呱呱墜地,就有了父母無畏的關愛,而極少數的嬰兒卻遭到丟棄。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棄嬰,無論那些棄嬰的健康狀態,還是殘疾程度,都義無反顧的做出了艱苦的抉擇:收留他們。就是高淑真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去收留上百名的殘疾人士,在家裏人沒有飯飽的情況下也不讓那些殘疾孩子們的肚子受的半點委屈,她爲的就是讓那些有殘疾孩子能夠爲自己掙得養家餬口的錢去,她已經不在乎自己的餓,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們,她不僅僅是她自己孩子的媽媽,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媽媽,她是可敬的!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嘴裏說出了:把自己的腎捐給那些最需要的人,最後還把自己的`肝也捐給了那些真的需要的人士。她還沒有受完應盡的學習義務,但她想,卻再沒有了機會,她的年華還沒有綻放,就已凋謝,留在了人間溫暖,她就是:何月。人間冷暖完全由我們自己去鑄造,不要忽視那些微小的事,這樣才能讓那些小的變成更大~ 的溫暖去溫暖人間.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5

在學校裏,老師給我們看了感動中國,一開頭就說了“年度頒獎盛典”,這我就不懂了,爲什麼頒獎盛典會很感動呢?

看到後面,我才明白爲什麼要叫感動中國了,因爲裏面的每一件事都很偉大,都值得我們永遠的記住,其中我最喜歡“抗癌廚房”這個故事。雖然是個廚房,還沒有山珍海味,沒有美味的飯菜,卻有着像家一樣的溫暖。

一日三餐,爐火熊熊,人流熙攘,這個專爲病人提供爐火的廚房,廚房的主人萬佐成,熊庚香夫婦。他們原本的小巷裏租幾間房,炸油條賣早點,勤勞人家小本生意,可它是如何變成了今天的模樣,18年前,2003年的一天,鋪裏來了一家人,父母帶着生病的兒子問他們是不是有火,借他們做個菜,做個飯,兒子在這裏治病,說要吃媽媽在家親手做的'菜,外面的都吃膩了,萬佐成夫婦就用做早點剩下的餘火借他們做個飯菜,一家人又問要不要錢,萬佐成夫婦,一下子就說不用錢,反正就是剩下來的餘火沒關係的,這個意外的收穫也讓萬佐成夫婦倆感到格外欣慰。

《感動中國》把這一年的特別緻謝獻給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致敬。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6

也許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好事有壞事。人也一樣,當人“穿上”好的衣服時,他是好人;“穿上”壞的衣服時,他是壞人。而《感動中國》第一次讓我體會到世界的“溫暖”。它是中國力量,中國脊樑。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分精彩。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張桂梅,他用自己所有的錢,蓋了個女子高中。

她當了校長後,像位母親。她在學生們面前是嚴厲的.女校長。她一直隱藏着自己得了23種疾病,上午吃10多種藥物,中午還要吃西藥,喝中藥,這該有多痛苦啊!

看到這我非常生氣,心想:她爲什麼不去治病?治好了,就可以健康的給姐妹們傳授知識了啊?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她是爲了女學生們,不爲她擔心呀!

此刻我淚流滿面,她就是風中的桂,雪中的梅,頑強的令人佩服!

她還把自己獲得的幾百萬元都捐給了山中貧困的人們,我覺得她不僅頑強,還很善良!

除了張桂梅,還有捨己爲人的陳陸、溫暖了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戰功赫赫的王海、戰護醫護的汪勇……

他們都是中國力量,中國脊樑的榜樣、是我們的榜樣、是社會獨一無二的榜樣!

如果你也想去了解這些好人,就去看看這部節目吧!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7

今日午時的第二節課,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欄目。

在這些感動人物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孫麗娜。朱敏才以前是赫赫有名、大名鼎鼎的外交官,退休後,人們認爲他們夫婦倆會回北京安享度日,可是他們沒這麼做,他們去了貴州山區去教那裏的小朋友。朱敏才和孫麗娜在那裏教書十年,山裏很貧窮。孫麗娜睡覺的小屋連着學校的廁所,一開後窗戶,臭味就從後窗戶裏飄出來,臭的晚上孫麗娜帶兩個口罩還睡不着。

他們最歡樂的時光是和山區小朋友在一齊的時光,可是這十年裏他們卻沒有和自我的親生女兒吃過一頓團圓飯。雖然山裏什麼都沒有,可是朱敏才和孫麗娜還是去那裏教書。他們沒有到北京去安安心心的養老,而是跑到貴州山區裏去教書。

讀了朱敏才和孫麗娜的故事,我很感動。比起我自我,我差的很遠:我不願意到山區那裏,因爲那裏很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玩具、沒有衛生所……那裏有可能吃不上蔬菜、那裏的孩子髒……

可是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卻跑到那裏主動教書,不畏條件惡劣,因爲山裏沒有蔬菜,所以孫麗娜奶奶患上了眼疾,朱敏才爺爺因爲不適氣候患了很嚴重的.病。朱敏才爺爺說過,即使退休了,也要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使我很佩服,我要像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一樣,不嫌棄山區的小朋友,還要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不管是老人還是青年。

我要像他們一樣,對社會作出貢獻。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8

我最近看了一檔很感動的紀錄片,這檔紀錄片就是《感動中國》

身患絕症,卻還在抗疫前線戰鬥的張定宇,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張桂梅校長,而在許多英雄當中,我最喜歡,爲了老百姓放棄自己性命的陳陸,在今年九月份左右,雨水一直很大,而陳陸是一名消防員,他已經好幾十個小時沒有停下來休息過了,在這段時間中,他一直在就洪水前的老百姓,因爲長期的沖泡,使他的腿變得紅腫,甚至腿彎都彎不了了,可他還需要去拯救那些在洪水前線的老百姓。

這一次他又接到任務,當警笛響起,十幾個消防隊員坐上警車就飛奔前往洪災地區,他跟着戰友救了許多的百姓,但卻還有幾個沒有成功救出,於是他就坐上消防艇,去救其他人。在坐船的`途中,他們看到陳陸坐的小船翻了,其他人都游上來了。可卻遲遲不見陳陸,於是那幾個戰友就拼命的找啊找,找了兩天兩夜,終於在河道的下游找到了陳陸,但發現時他已經是一具遺體了,身邊的人都不相信他死了。

而在感動中國紀錄片中,我最喜歡這位英雄陳陸。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9

達芬奇曾說“世界永遠都是被光芒與希望鋪滿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確,鍾揚告訴我們用生命去實現自己的初心。杜富國用自己的.雙手與雙眼告訴國人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呂保民爲了不讓歹徒傷害他人自己身中數刀抓住歹徒。老有所爲的馬旭。其美多吉的責任感。正是因爲有着這些星光的存在,纔有瞭如今充滿光芒的中國。

感動中國的鐘揚教授,年僅53歲變去世了,短短50多年,他卻花了 16 年奔赴野外盤點青藏高原植物種質資源,爲人類 " 種子方舟 " 收集了 4000 萬顆種子,填補了世界種質資源庫沒有西藏種子的空白。他就像一顆種子,栽下了自己,引導着學生,終會有新的果實,延續他的探索之路。

有一種感動,讓我們心潮澎湃。有一種感動,讓我們爲之鼓掌喝彩。這一種感動叫做人間真情。看了《感動中國》,再度重逢了這種感動。有這樣一個人鍾揚,他的一生,是執着貢獻的一生“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鍾揚無疑是比泰山還重的,不僅僅因他爲國家所作出的貢獻,更因爲他將一顆執着的種子種進我們心裏。他是我們的榜樣、標杆。見賢思齊,我們要牢固樹立,勇於擔當,嚴於律己,爲國家爲人民貢獻出自己微薄力量。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10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落下了帷幕,十件感動了無數人的故事敲擊着我們每個人心靈的最深處。

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因爲一句承諾他紮根於深山之中十七年,他用了一根扁擔挑起了深山中孩子們的上學夢。他紮根偏僻山村十七載,像一盞燈,照亮山區孩子求學上進的道路,用堅守和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不僅僅是他們,還有無數的中國人,他們勇於奉獻,樂於承擔,鑄就了大國的榮耀與輝煌。

儘管獲選的感動中國人物和羣體有着不同的社會和職業背景,也用着不同的'方式感動着別人,但從他們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們所表現出來令人感動、爲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構着和諧社會及其所特有的和諧文化。

也許作爲一個平凡的人,我們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爲別人做些什麼,爲集體做些什麼,爲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爲一個感動中國的人。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會越來越好。

感動的事蹟永不隨風被遺忘,感動的人們,不管怎樣,在我們心中永遠被銘記於心中!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11

劉伯明,籍貫黑龍江依安,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爲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劉伯明正式成爲中國首批航天員。20xx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xx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航天功勳獎章”。20xx年進入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xx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正師職,少將軍銜。

北京時間20xx年6月17日9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8月20日,航天員劉伯明第二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xx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後,安全降落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xx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劉伯明頒發“二級航天功勳獎章”。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12

感動中國,感動無處不在,每次看到前輩們一件件感人的事蹟,我都會淚流滿面,真正的內心觸動。他們的精神領無數人敬佩,他們是榜樣、楷模。

在這一期感動中國人物中她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她的頒獎詞: ”她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與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那你做她的耳朵,讓他聽見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她叫陶豔波,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卻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兒子楊乃彬8個月大時因病失聰了,從此,這個黑龍江的三口之家爲了兒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條異常艱辛的路。母親爲了兒子去北京學習脣語,回來不厭其煩的教小乃斌說話。在乃斌7歲時陶豔波辭去了工作,陪這兒子進了小學校園,從此,母親成了兒子的同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16年的時光。初中的課程相對簡單,媽媽還能應付得了,但高中大學的課程很難,陶豔波上課認真聽,記畫不懂得就問,下課跟在老師身後求學。媽媽沒有過怨言。

如今,乃斌已經成了一個男子漢,爲了減輕家庭負擔她勤工儉學,每天都微笑買對每一的人。

母親無私的愛是不能用語言來衡量的,心裏默默爲他們祈禱,願他們的明天一切安好。

感動中國年度觀後感 篇13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餘年的僵局,當美國剛發佈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令時,思鄉的楊振寧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在受到阻礙沒能回國的.歲月裏,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取得了多項頂尖的科學成果,使他背後的“中國”二字越發熠熠生輝。回國定居後,楊振寧爲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繼續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着顯著的引領作用。

從中華少年,到愛國遊子,到歸根老人,歲月須臾而過,楊振寧用50年的時間迴應鄧稼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引人落淚。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與祖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是本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奠基者彭士祿“深潛”一生,只爲永遠守望祖國海洋;超越年齡、傷病、體能侷限,被稱爲“中國飛人”的運動員蘇炳添,始終堅信“我們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餘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讓青藏鐵路14萬築路大軍免於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愛國精神之外,自強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