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精選11篇)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導語:《無手老師》馬復興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無手老師》的觀後感(精選11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精選11篇)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1

《無手老師》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蹟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爲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全班第一的他卻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願!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幹什麼,他實在不知道活着還有什麼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願意,他因爲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後可以轉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準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麼樸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麼寫字?只見他兩手抱着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是美術課,接着在黑板上畫出了一隻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穫了愛情。山村的家長並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裏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後!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爲他們墊上學費,買學習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爲學生着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並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緻的情節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麼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穫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爲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作爲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社會是多麼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鄉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2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爲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蹟。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衆: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後,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着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爲觀衆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那麼,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採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餘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3

表現什麼樣的美學主張首先體現在題材上,表現什麼生活,彰顯什麼人物,是文化立場的印證,我們選什麼,怎樣選擇,是我們的文化背景和中國國情確定的。科學發展觀和構築和諧社會的戰略佈局,都在一點上重複,那就是以人爲本,關注百姓命運,關注百姓生活,已被提到了執政第一要務的高度。基於這一點,在影視題材層面上,我們應該做到在各種題材中,儘可能以現實題材爲主;在現實題材中,以平民題材爲主。我們可以用快樂的作品,給觀衆帶來歡愉;用人文關懷給觀衆帶來心靈慰藉;但更該反映平民大衆的願望和理想,關注他們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狀態。爲民創作,爲民立言,纔是上佳境界。

中國電影自有聲音以來,劇本就成爲首要因素,劇本是電影生產的第一環節。影視精品首先出自劇作精品。好劇本造就明星,也造就市場。只有劇本創造出好的文學人物形象,纔有了好的銀幕人物形象。判斷一個電影的`標準,或者我們追求的創作主旨,能否在影視作品中創造感人的形象。電影文學的根本就在於塑造人物形象。英國女作家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不僅自己獲得了巨大財富,還爲影視界提供了具有產業價值的文學形象—哈利·波特,打造了全球影視產業的奇蹟。

電影形象來自哪裏?首先源於文學形態。文學形態源於哪裏?源於現實生活,源於影視劇作家或電影編導對社會生活的積累和發現。銀幕是潔白的,電影是有目共睹的。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中,編導付出了多少勞動,做出了多少創造和發明,大家看得清楚。西部影視編導和劇作家,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深入實際,感觸生活,以真誠的勞動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思考;鑑於此,電影《無手老師》應給人的感覺是真誠質樸的,同時又是沉重壓抑的。它可能沒有敲鑼打鼓的歡送場面,沒有虛假的口號和豪情,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這部電影劇作起初是對馬復興這個人物的紀實,以回憶闡述的藝術手法加工創作出來的電影作品。經過編導認真研讀和分析,覺得還是給人以較爲震撼和迴腸蕩氣的感覺。劇中情節雖沒有所爲兇險和跌宕的趣味,但卻展現了人生平凡而超越的一種向上的精神氣質。這和戲劇衝突激烈,強調兩個“S”懸念和驚奇敘事結構有着不同的意義區別及價值取向。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4

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爲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着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被譽爲最美鄉村老師。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後的發脾氣鬧離婚和後來的和解複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幹淨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爲幫助貧困學生,他爲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爲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爲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蹟其實也發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麼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爲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爲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並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個先後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爲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蹟,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範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等等。電影中的故事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5

週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爲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裏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麼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後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爲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或許正是這種帶着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爲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爲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爲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爲這種堅持,他冒着暴雨衝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爲這種堅持,他終於在很多年後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爲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衆,可是我們還是會爲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爲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呢。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6

我非常有幸觀賞了這部影片。在淚水和歡笑中將近兩個小時的這部普通的公益勵志影片讓我看到了無手老師馬復興的動人故事,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我記住了他的三個願望,第一個,能夠像正常的孩子在學校裏唸書;第二個,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前兩個願望對於正常的我們而言真的是太容易了,根本不會出現在我們的人生願望裏面。而第三個願望,我想了很久,這裏麪包含了太多。他有一個偉大的母親,他的人格魅力鑄就了他美滿的一生。

雖然他從小失去了雙手,但他的母親並沒有放棄這個兒子。同天下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孩子就是她的全部,當兒子焦慮地對她說:上不了大學,沒有工作,連自己都養活不了,該怎麼辦呀?她堅定地說:一輩子什麼都不幹,阿媽也養你一輩子!看着兒子苦練粉筆字,她心疼得恨不得將自己的雙手替換給自己的兒子。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母愛。同時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命運之神不一定會照顧每一個人,馬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統精神。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說過,人在逆境裏比在順境裏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的更好”,這是他前進的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心,無手並不等同於無爲,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於承擔起時代賦於我們的責任,敢於承擔、樂於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三尺講臺,三寸粉筆,鑄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出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締造出了一個個夢想與情懷的奇蹟。

看完這部電影,在我腦海裏迴旋的`是無手老師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老師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通過“無手老師”四個字和一幅繪圖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也消除了家長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爲幫助貧困學生,他爲孩子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爲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爲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當然馬老師對孩子們這一系列的無私奉獻,也遭到了其母親和妻子的不理解,作爲一名鄉下代課老師,他的月工資只有20多元,而這些光給孩子們買東西都還不夠,根本無法補貼家用。索性最後馬老師的付出獲得了孩子們的認可和感激,也造就了一個個不再靠苦力獲得生活來源的孩子們。相信當馬老師看着他的學生一個個取得成績,走出大山,他的內心是激動和幸福的。

最後我很感謝無手老師讓我領悟到了行源於心、心源於志,懂得了堅守讓信仰閃光,奉獻讓生命綻放,懂得了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精彩!在我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努力做自己該做的、自己能做的、自己想做的,讓學生在這段時間中“學中玩,玩中學”,不留遺憾。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7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話是人人都知道的,遇到福報大家自然喜不自勝,但如果遇到禍事,自暴自棄也是常有的。但如果萬人中有一強者。便如指路明燈,使不幸的入朝着光明的路上走去。馬復興便是其中之一。

馬復興誕生在甘肅青海大山的一戶貧農家庭,幼年時不慎跌入火坑,造成雙手大面積燒傷,被迫截肢。當時,唯一幾歲的馬復興不知道,此刻,他截去的不但是雙手,更是他今後的前程與機遇。

由於沒有手,他從小被人嘲笑是怪物,由於沒有手,他沒法像同齡孩子那樣上學……但這些,都沒能摧垮她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意志。他開始發了瘋般,不分晝夜的練習用殘損的雙臂寫字,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究完成了他的上學夢。可這就結束了嗎?不!他知道,他與命運的角逐纔剛剛開始,爲了在班級裏能夠生存下來,能夠少受異常的眼光,少挨些嘲笑。他不能不用更優良的學習成績去贏得尊重,贏得喝彩。他再次墮入了通宵達旦,通宵達旦的學習中。終究,在經歷了九年的寒窗苦讀,在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後,他終究迎來了第一次證明自己,改寫命運的機會——高考,可造化弄人,他被老師以考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的荒唐名義,謝絕他填報志願。他的夢再次被無情的現實打敗,這一度令他意志低沉,上吊輕生!

或許是上天垂憐,由於縣教育局無人。

可用,村裏急需一位代課老師。平日裏踏實肯幹,人緣又好的馬復興成了人選。工作之初,他飽受各方質疑,還被孩子們譏笑爲“無臂大王”但他沒有就此畏縮,反而大方承認本身缺點,並迎難而上,以平易近人的態度,無所不至的關懷,贏得了學生們的推戴,用一次次的悉心教導,一趟趟的聽課訪問。證明了自己的教學能力,並收穫了愛情。身爲代課老師的他,每月的`工資不過20塊,可他爲了踐行對老支書的許諾,一直默默資助貧困學生,從未中斷。天道酬勤,在一次大雨中,他爲了保護學生課本不被淋溼,被脫落的梁木砸中,住進了醫院。後經教育局批准,成了一位公辦教師。在爾後的30多年間,他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一線。後來,還當選爲十大三農人物。奧運聖火傳遞手。”

看完《無手老師》我突然想起美國作明威寫的“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馬復興的一生曲折跌宕,但正是這類用於抗爭的精神,使他得以扼住命運的咽喉,具有精彩人生。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8

《無手老師》這部影片不同於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衆在擦着眼角,我的內心也涌動着的難以言說的情緒。

影片是根據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蹟拍攝的。馬復興是一位自幼失去雙手、身殘志堅的鄉村教師,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爲此,他一個個去找,將失學輟學的.孩子一個個找回;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大部分收入捐贈學生,補貼學校;甚至供養,資助學生上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感動每一個人。不禁讓我感慨,這是當今真正所謂的師之魂!

代課老師馬復興,經歷人生不幸,各種異樣眼光,命運終於給了他機會:他成爲了一個小學代課老師。他倔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片中馬復興那被高原烈日拉長的身影和滿眼黃土卻閃爍希望之光。是何等的震顫人心,就只是因爲那麼一個簡單的信念和職責!

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評論名家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9

既之前的《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大師兄》之後,已然是許久沒有看有關於教育的電影了,難得今天有機會和其他老師一起觀看了根據中國最美鄉村教師之一的馬復興老師的真實事蹟改編的一部教育勵志電影《無手老師》,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堅守。

電影裏的一個畫面令我記憶猶新。馬老師和孩子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有調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上了“無臂老師”四個字,馬老師看到後,沒有勃然大怒,相反地,他只是默默地將“臂”字擦去,改成“手”。另外,他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並用他殘疾的“雙手”寫了幾個字,並畫了一個美麗的圖案,令下面的學生和窗外張望的家長臣服。

由此可見,教會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不是說自己是教什麼學科的,就只懂關於該學科方面的'知識。從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更加應該及時給自己充電,儘可能地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露一手,讓學生從心底裏佩服你。當然,學生都具有向師性,教師應該起好帶頭作用,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今後,除了紮實自己的專業基本功外,我也會多閱讀,給自己充電,“書是一種光學儀器,爲讀者照見內心”,我會多利用碎片時間,充實自己。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10

劇中最感人,最值得我們老師學習的是馬復興作爲一位民辦教師,他在下麻爾小學工作期間,對來之不容易的教師工作的珍惜、投入,他善於學習,常常在沒課的時候去別的學校聽課學習。他潛意識裏認爲: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知識可以救國,使家國繁華興盛。因此,他爲了流落在田間、街道、工廠等處的`失學兒童能夠重返校園,歷盡艱辛,吃盡苦頭,受盡屈辱,一家一家去做說客。爲了人家的兒子能重返校園,被那孩子爸爸摔倒在泥坑裏,爲了給打工的孩子討要工資,被老闆羞辱,把一把硬幣氣哼哼地仍在滿是沙粒和小石子的地上,對馬老師大聲吼道“撿呀!撿到了都是你的!”說完揹着身得意地走了。

此時,馬老師沒有被羞辱嚇到,他沒有退卻,由於沒有雙手,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彎腰撿拾,馬老師跪在地上,先用兩隻光禿禿的手臂合着去撿,可怎樣也撿不到一枚硬幣,最後,馬老師只得跪在地上,用嘴去撿,這類情形所展現出來的馬老師身上的品質讓我久久難以釋懷,我在想:“如果每位老師都有這類關愛流失兒童的行動,那就‘流失兒童’將會從字典中消失”。

還有,馬老師那種不計報酬、把每個月僅僅20元的工資全部用來捐給有困難的學生交學費、買書包等學習用品。其實,他的家庭也其實不富裕,在他媳婦爲了轉正要給糧站教300斤公糧的時候,他的媽媽猶豫了要不要把這借來的食糧交給糧站,如果兒媳婦先轉正了會不會對她兒子馬復興帶來新的要挾,這些都給人真實的感覺,這部份內容導演都處理得很接地氣。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他不但合適老師看,也很合適每位家長陪着自己的學生看。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更加酷愛教育事業,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以馬老師爲榜樣,更加關愛每位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穫!

無手老師馬復興觀後感 篇11

《無手老師》一部公益勵志片,承現一個動人、真實的故事。在觀看後,帶給我如此多的驚喜、精彩和感動。

馬復興老師年幼時因意外失去雙手,村裏人、姐姐、同學、老師都看不起他,說他是廢物,但是他沒有想命運低頭,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學習用腳、斷臂寫字,寫得一手工整的'好字。聽說要當老師的消息後,馬復興滿懷希望,努力、認真、“痛苦”地準備板書。媽媽勸說復興放棄,但是復興怕錯過一次機會,再也沒有了。他寫得鮮血直流,仍舊繼續練習寫板書,抓住每一次機會。當上代課教師,馬老師30年如一日,誠懇做好每天教書工作;爲開展有效課堂,與其他教師互相聽課,互相學習;爲每一個學生能有學習的機會不斷與家長溝通;並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給孩子買本子、筆等學習用品,默默爲教育事業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