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精選9篇)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精選9篇)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1

波登兄弟爲了魔術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兩個人共同擁有同一個生活,他們認爲自我犧牲纔是魔術精彩的代價。爲了保持平衡,他們輪流上臺,輪流享受掌聲。或者對他們來說,這其中也沒有平衡一說,因爲他們最享受的並不是掌聲。但畢竟,兩個人就是兩個人,生活沒有完美,同一個人的生活在兄弟兩愛上了不同的女人之後變得有些力不從心。薩拉能看出愛着奧利維亞的波登在薩拉麪前的我愛你不是真心的,在一次大吵之後,薩拉問do you love me?波登回答not .薩拉再也承受不了,成功之後丈夫的改變,還有丈夫爲了魔術放棄他們的生活,她選擇了自殺,死在了波登的魔術道具室裏。波登跟奧利維亞吃飯,奧利維亞問你爲什麼一點都不傷心?你妻子死了。波登說i always love you,only you.這是愛奧利維亞的波登,這時候他對她的話其實暗示了兄弟倆的祕密。而不知道內情的奧利維亞認爲波登冷血又假意,她選擇了離開了波登。兄弟兩個都失了最愛的女人。

安傑爾嫉妒波登的成功,那個偷天換日的魔術,他始終不相信波登是用了替身,他抓狂,於是他派奧利維亞做臥底竊取波登的祕密,奧利維亞愛安傑爾,因而不甘被他利用。她見到波登,一是由於波登的魅力,二是不滿安傑爾對她的利用,她愛上了波登,並且告訴了波登安傑爾的祕密。波登成功地反間諜,奧利維亞幫他又一次打敗了安傑爾,把他騙到美國。然而在另一個國度,安傑爾並不是一無所獲,他從泰斯拉爵士那裏得到了一個機器,儘管泰斯拉建議他毀掉這個機器,他還是完全忽略這個警告。安傑爾回到英國,他的表演比波登的更爲成功,但是他在站上那個機器時,他臉上的表情,不是自信,也不是開心,而是害怕。超越波登不是他一直想要的嗎?爲什麼他現在做到了臉上卻沒有一絲應有的心願終於實現了的喜悅或者說對波登的蔑視呢?後來當我們看到,安傑爾啓動這個機器之後出現的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所謂的克隆安傑爾,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我覺得這部戲最成功的不是它思想內涵的深刻,而是整部電影的結構。非常非常的嚴謹,環環相扣。每一個情節每一句臺詞都有它的深意,沒有哪裏是多餘的。比如一次波登和法隆見面。波登跟叫法隆帶女兒遊樂場,還叫法隆跟薩拉說他愛她,讓法隆務必說服薩拉相信。又說或者自己明天自己跟她說。然後波登見奧利維亞,很明顯他不在狀態,他躲開了奧利維亞的親吻,也不讓她叫自己的名字。因爲這是愛薩拉的波登。奧利維亞說看見法隆在附近晃悠,說不相信他。而波登問你相信我嗎?那就相信法隆。不曉得內情之前只是覺得奇怪。爲什麼讓法隆幫他說,法隆是他的道具師,難道連生活上的事情也幫他處理嗎?爲什麼一個應該是父親做的事情又讓法隆做呢?爲什麼告訴薩拉他愛她又要法隆幫他呢?爲什麼自己說的話要等到第二天呢?這些臺詞背後的隱臺詞都是,法隆就是我。又比如第一次成功水箱逃離魔術之後,波登和安傑爾在後臺的對話,這裏就表現出了他們對魔術的不同理解。波登認爲真正的魔術在於創新,模仿別人魔術的行爲在他看來是盜竊,顯然,安傑爾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認爲模仿無可厚非,這裏還沒有明確的表達安傑爾對魔術的理解,到最後,他臨死前對波登說的一段話,他說現實殘酷又悲慘,沒有奇蹟,沒有魔法,但你能騙到他們,哪怕一秒鐘,他們也會驚歎。安傑爾認爲魔術最大的魅力是讓觀衆短暫地脫離殘酷的現實生活,觀衆臉上的表情纔是魔術師最大的安慰。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2

撲朔迷離的劇情、複雜多維的結構和開放式的結局,幾乎成了克里斯托弗.諾蘭影片的重要特徵。他的幾部有限的作品幾乎都是需要觀衆苦苦思索的,然而這種在“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的基礎上標新立異的講故事的方法,對於很多觀影者而言卻能帶來額外的愉悅感。當然前提是你務必看懂或者至少對影片建立了自己的理解方式,否則觀影過程將是迷惘和痛苦的,《致命魔術》無疑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

在電影的敘述形態中,所謂的“經典好萊塢敘事模式”主宰了大部分電影,這一敘事過程普遍呈線性發展方向,再輔以異彩紛呈的視覺特效,除了情節對人的心理影響之外,觀影過程都是愉悅的。然而,諾蘭的電影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的,他的作品是頗令觀者“勞心勞神”的,即便是像《黑暗騎士》這樣反映美式孤膽英雄的影片也增加了諸多變量和反傳統的劇情模式,使得簡單的故事有了不簡單的結局。《致命魔術》其實本質上並沒有跳出傳統電影敘事模式,但它的過程和結局卻是那樣的非同尋常,除了原著小說的貢獻之外,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編導潛力居功至偉。

影片開場是由邁克爾.凱恩扮演的魔術道具師庫特成爲了一個故事的敘述者,這是典型的故事中的主角講述故事的模式,並且影片也是以庫特的旁白爲結尾的。“你並不是真的想要明白,你想要被騙”這一道出魔術吸引人本質的話語,首尾呼應地完成了影片在結構上的閉合。這個開場十分精彩,採用並行蒙太奇的方式,在庫特爲波登(克里斯蒂安.貝爾)女兒變魔術時,講述了安傑(休.傑克曼)之死,在倒敘中還有倒敘,環環相扣,但是這一過程不但沒有引起我們理解上的偏差,反而在清晰地引出故事的同時還製造了一個懸念。這完全貼合好萊塢電影“開場前四分之一就就應抓住觀衆”的鋪敘要求。影片結尾在講明安傑之死的來龍去脈時,依然回到庫特和波登女兒的場景中,在這一結構閉合的電影形式下,講述的卻是一個過程和結局都無限開放的故事。“復仇”可謂是影片的主要題旨,但影片所要講述的資料卻不僅僅僅是“復仇”這麼簡單,它更是關乎追求和自我犧牲,慾望和自我剋制的人性探討。

“性格決定命運”完全貼合安傑和波登的人生之路,二人原本也算師出同門的魔術高手,但是迥異的個性導致了他們最終走上了敵對的道路。安傑具有舞臺表演才能,他更崇尚華麗的表演以迷惑觀衆,這就是他不斷失敗但是卻總想採用“歪門邪道”的方式打敗波登的誘因,而波登顯然是魔術研發的高手,他更具專研精神,正是後者的這種優勢,使得他在之後的競爭中始終處於上風,而也正是他的這種“窮究”精神才導致了兩人的決裂。安傑妻子的死就跟他的這一性格特徵有直接關係,能夠肯定的是波登(無論是兄弟中的哪一個)並非故意謀殺安傑之妻,顯然在他參與魔術的過程中,他依然在琢磨哪種捆綁方式更有利於魔術,他(個人傾向於參與此事的始終是兄弟中的一個)是在精神不集中的狀況下導致了安傑之妻的意外死亡,所以應對安傑的質問,他也感到迷惘,但是這個結果足以導致二人反目成仇。此後,安傑一向不擇手段地期望在魔術上戰勝波登,然而每次都是自取其辱,直到他得到了“複製生命”的技術,到了這一步影片已經帶有了科幻色彩。在這個復仇爲主題的故事中,更令人震撼的是劇中人的犧牲精神,孿生的波登兄弟爲了掩人耳目不惜自斷手指,甚至妻子莎拉的自殺也沒能改變這一切,而安傑則是不停地殺死另外一個自己。伴隨着

這種慘烈的犧牲和自戕的是兩個人的爭強好勝,以及對魔術事業的追求,儘管這種追求已經被慾望壓制變形,成爲一種畸形的追求。畸形的追求必然導致殘酷的結果,這一點在前面那個表演戲法的中國人身上已經埋下了伏筆。真相大白之後,安傑才明白當初他質疑的波登之所以天衣無縫果真如庫特所言一樣但是是個替身而已,只但是這個替身是安傑的孿生兄弟。這對於他費盡心機歷盡艱辛換回來的結果而言,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但是在關乎生存和尊嚴的問題上,誰又能輕易妥協呢?所以這兩個人沒有勝利者,無論是站立的還是倒下的,都輸給了癡妄和貪念。

關於《致命魔術》比較大的爭議是最後安傑是否死亡?個人傾向於安傑沒死,無論是複製的還是真身,“安傑”至少還存在着一個。首先,劇情上看,波登的失誤導致了安傑之妻的死亡,而安傑爲了復仇構陷了波登兄弟之一,這種結果雖然是殘酷的,但是對於雙方而言卻是公平的,一命償一命,除此之外,安傑並無大惡,沒有必死的理由;其次,道具師庫特顯然是一個正面主角,從最後他和波登兄弟之一的會面的情形來看,他們已近達成了諒解。而片中有一個場景是庫特從安傑的劇場中走出時和前來複仇的波登兄弟之一擦肩而過,這一鏡頭就應是有意爲之的,它似乎在暗示庫特有意解決兩者之間的紛爭;而影片最後伴隨着“你想要被騙”的旁白的那個安傑在水中的鏡頭也意味深長,它顯然預示着安傑的“複製”並沒有結束。

在電影誕生之前,魔術恐怕是人類社會中最具魔幻色彩的娛樂方式了,而電影的產生則意味着人類視覺走向了更加魔幻的時代,從這個角度看電影無疑是另一種魔術。《致命魔術》將“魔術”這一傳統娛樂方式有機地融入到了電影之中,並且讓魔術表演不停地推動故事發展,電影之中有魔術,魔術之外是電影。孿生兄弟、複製人等頗具奇幻色彩的元素也揉入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最後陷入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但又意味深長的結局中。魔術是騙人的,電影何嘗不是在製造假象,但是在這變幻莫測的假象中,我們卻能感受到無限的真實。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3

20xx年很快就要結束了。回望近一年來,放眼全球,似乎還沒什麼一部概念創意、主題表達及觀賞性相得益彰的電影問世。也許是作爲影迷的我要求有點苛刻,但事實上,能看到這樣的一部新作真的是難得的享受。當今能創作這種水平的電影的導演中,翹楚當屬里斯託弗·諾蘭。可惜他還在醞釀着預計明年上映的《信條》。

如果你也是諾蘭的影迷,等待他的新作的時間又很漫長,那麼在等待期間,可以回顧一下他的一些經典的前作,其中特別值得回味的就是《致命魔術》。

《致命魔術》和《蝙蝠俠》系列一樣,也並不是諾蘭的純原創作品,它改編自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1995年的同名小說。原著作爲一部以19世紀中後期爲時代背景的科幻故事,有着鋪陳精細的多視角敘事結構,通過娓娓道來展現魔術師鬥爭的傳奇色彩。這樣的創作特色讓諾蘭對這部小說產生了興趣,而在改編的過程中,諾蘭除了加入自己的敘事風格,還在主題上作了更深刻的探討。

在《致命魔術》中,兩位魔術師主角在魔術探索的過程中你爭我鬥,甚至爲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從表層情節上看,無意殺妻似乎是兩人爭鬥的絕對動機,而實際上,殺妻之仇只是導火索。魔術帶來的成就感註定二人志不同道不合——對於波頓(法隆)來說,魔術的不斷求新是他的成就感所在;而對於安吉爾來說,觀衆回饋的發自真心的愉悅就是一種滿足。安吉爾和波頓(法隆)本是搭檔,前者只想通過魔術與觀衆同樂,而後者的野心影響了他的願景,爲了聲譽與生存,兩人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仇恨”只是惡化了兩人之間的競爭關係。

爲了競爭,安吉爾不惜用上了當時較爲罕見的科學技術。如此“科幻”的情節設定是《致命魔術》爲數不多的槽點。其實“科學戲法”並非諾蘭個人的怪力亂神,在原著中這可是主要設定,而電影版已經儘可能地將其淡化爲不算喧賓奪主的敘事元素。而且和“科學戲法”相關的還有片中提及的特斯拉和愛迪生之間的“電力之戰”。這個發生於真實歷史中的物理學競爭和影片中的.“魔術之戰”形成互文,稍微瞭解這段歷史,《致命魔術》的表意就會顯得格外清晰。

愛迪生和特斯拉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各自爲直流電和交流電代言,爭奪着西方用電能源巨頭,然而在生產技術還不夠成熟的19世紀,輿論、坊間並不關心直流電和交流電的原理,也不關心其中的長遠價值,人們只關心哪個更能讓燈泡亮起來、機器轉起來,直到生產技術日益發展成型。《致命魔術》中,安吉爾和波頓(法隆)終其一生爲了魔術的所謂最高境界“化腐朽爲神奇”相互爭鬥,前者活成了副本,後者損失了自我,付出了不少代價,到頭來彼此都沒搞明白,他們要的終究只是觀衆看到奇觀後的愉悅而已。

換句話說,《致命魔術》就是通過情節反轉和敘事交錯,將電影內外的觀衆愚弄了一把,同時諷刺了歌舞昇平的社會——爲了從娛樂至死的受衆身上獲得成就感,總會有人不擇手段製造奇觀,而受衆看不到也不想明白奇觀之後的殘酷現實,他們只想消費幻象,享受感官上的快感。就像影片最後的旁白:“現在你想找出祕訣,但是絕對找不到,因爲你沒真正在看,你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只想被騙。”因爲一旦你真的知道了,愉悅又從何而來?

在新媒體對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的當下,《致命魔術》的表意顯得更應景。如果不是有人披露,有誰會在意一個網紅、一個節目大火的背後,是多少從業者的犧牲和矛盾糾紛?這其中還不只是辛酸與淚水,還可能有看不清的人血饅頭。但大多數民衆並不會主動在意這一切,畢竟當下真真假假連從業者自己也講不清楚,“奶頭樂”是幻象,反“奶頭樂”的所謂“真相”又有誰能保證不是幻象呢?

在消費主義傾向愈加強烈的當下,重溫《致命魔術》,多少會感到細思極恐。消費主義影響下的“韭菜”和“收割者”,你我究竟是哪一個?我們正在消費的究竟是真材實料,還是從我們自己身上壓榨出來的娛樂泡影?臺下的你我在看魔術,而臺上表演的究竟是精心設計的一出好戲,還是血淋淋的假戲真做?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4

《致命魔術》是一部讓小加君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拿出來重溫的電影。作爲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經典大作,除了“金剛狼”休·傑克曼和“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兩大銀幕英雄的加盟,這部電影本身無論是劇情還是製作都可圈可點,而諾蘭導演切來換去的拍攝手法,也無比契合電影的主題——魔術。

故事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安吉爾和波登是兩個一起長大的魔術師,但兩人性格完全不同,以至於友誼漸漸分裂,開始勢不兩立。他們都想證明自己纔是這個時代最強的魔術師,甚至使用了各種當時已有的輔助手段來讓自己的演出變得更加精彩。可是一起謀殺案,終結了所有爭鬥和悲劇。

電影前期多爲兩位主角的爭鬥,雖然小意外不斷,但是多數都是平鋪直敘,直到魔術手法浮出水面,才讓電影的意外性達到了高潮。也許你在最開始時會以爲主角之間的爭鬥只是爭強好勝,要定個輸贏,但這一刻,你卻會發現,或許正是對魔術愛得深沉,纔會願意付出如此大的犧牲。

電影雖然是在講述兩個魔術師的戰鬥,但最偉大的魔術師,其實是導演諾蘭。在《致命魔術》中,他再次展示了自己對於電影敘事結構的精妙操作。

影片的開始採用類比蒙太奇,將老道具師爲少女講解鳥籠魔術,和時間軸上更爲推前的安吉爾的最後一場演出聯繫到一起,以倒敘開場,將觀衆引入了電影中的時代和氛圍裏。

電影的時間軸嚴謹,多種敘述方式運用自如,雖然劇情複雜,卻不會讓人覺得雜亂無章,只需跟隨導演的節奏循序漸進,卻又在即將知道謎底的時候,被給予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讓觀衆在重複回憶之前所有劇情的同時,不得不對電影的嚴謹和細膩歎服。

《致命魔術》處處是細節和伏筆。由於是倒敘開頭,所以不少觀衆剛開始會覺得一頭霧水,但是隨着劇情的發展,一個個懸念開始揭露,而觀衆的思路也開始逐漸開闊,主線開始明朗化。

然而事實上,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魔術,在細枝末節之間,臺詞的遣詞造句之間,都能隱約讓人窺見最終懸念的謎底,卻又讓人難以注意到。以至於最後一刻,觀衆纔會恍然大悟,頓覺一切不明瞭都豁然開朗,再回首看那些細節,才知道是真正可謂步步驚心。

這部電影中運用了許多現實社會中存在過的人物,比如電學天才特斯拉。而電影中出現的那座特斯拉實驗室,也是曾存在於世的建築。特斯拉在該實驗室長期研究的一個問題即是電力輸送,這也是《致命魔術》中那臺神祕機器的技術背景。

當時的特斯拉正處於事業高峯,但災難卻突然降臨,在1895年3月13日凌晨,這座著名的實驗室被一場大火燒燬,包括所有的實驗設備。幸好那天他沒有如平常那樣徹夜工作,否則可能也命喪火海。所以與歷史對應的,電影中安吉爾去找特斯拉時,發現實驗室成了一片廢墟。

此外,歷史上特斯拉早年是愛迪生的同事,曾在愛迪生公司負責研發直流電發電機,但他之後發明了交流電,並引發直流電和交流電之爭,這導致了特斯拉和愛迪生決裂。這一段隱藏在劇情後的歷史事件與劇情又有幾分神似,可見在《致命魔術》的劇本撰寫過程中,是包含一番苦功的。

《致命魔術》並不是一部容易理解的電影,也有不少觀衆在看了倒敘的開頭後覺得無法理解,而放棄了繼續看下去的慾望。

但是事實上,這部作品只有看到了最後才能知道它的精彩之處,電影用循序漸進的敘述和時不時的穿插記憶,佐以細枝末節的線索,讓觀衆宛如置身迷局,親身體驗這場“魔術”的發酵、壯大和最後的灰飛煙滅。

在此我們又要談起時間軸。比如波登因在水箱旁看着對手安吉爾溺斃而被捕,有重大殺人嫌疑。在獄中波登得到了安吉爾生前的日記,由日記引出時間軸的推移,插入安吉爾生前的劇情,結構再次進入倒敘,在此之後,開始了整個故事的正敘。

因此,若想要完整地看懂這部作品,仔細研究它魔術一般的時間軸,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相信諾蘭這個金字招牌已經可以吸引不少人的注意,更不要說“金剛狼”和“蝙蝠俠”的同臺對決,這兩點無疑增加了《致命魔術》的人氣。而劇情中處心積慮設置的懸念,令人頗感意外的答案,在謎底揭曉的一刻最讓人歎爲觀止。導演用獨特的手法,愚弄了所有觀衆,得來的卻是觀衆止不住的叫好和震撼。

《致命魔術》是一部包含了很多東西的電影。在表面上的鬥爭裏,隱藏的是魔術師對於自己夢想的執着和堅持。然而命運讓他們走火入魔,反反覆覆開着玩笑,無數人和電影中的兩個魔術師一樣,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追尋到自己想要的,卻發現原來什麼都沒有得到,或者一開始就走錯了路。《致命魔術》用一種絢麗又震撼的手法,造就了一個極端的結局,讓人爲止唏噓不已。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5

這部影片是諾蘭大導演早期的一部作品,集結了休叔和卡特兩位日後閃耀的巨星,兩位在影片中以對手的身份進行了一場高智商較量,手段就是魔術,讓人們在探究魔術奧祕的同時目睹兩位“重量級”選手的演技派表演,兩人之間越陷越深的矛盾衝撞着彼此。孰能笑到最後成爲贏家讓人好奇,同時他們爲此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能夠說是用生命來表演魔術,而魔術竟然成爲了他們報復彼此的手段。看似對魔術的至高追求,卻在兩人的執念中變得不堪,用魔術來實現野心的二位有點讓人不齒,卻足夠精彩,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部片子。

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兩部片子讓人們驚歎,這位對科幻片有極強的掌控力和想象力的導演也是《蝙蝠俠》系列的導演,蝙蝠俠的扮演者卡特也是該影片的主演之一。這部以魔術爲題材的電影在影史上並不多見,之前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驚天魔盜團》,兩部片子的不同之處是《驚天魔盜團》中魔術更爲新潮酷炫,利用魔術來行俠仗義,是很正面的一部片子。而《致命魔術》卻是以魔術之名明爭暗鬥,魔術變成了他們手中的棋子,重點放在了倆人較勁的內心戲和對於魔術的探祕。

其實想把魔術題材電影拍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爲電影的拍攝過程讓人很難感受到這是真實發生的魔術,看起來很像故意編排難以打動觀衆。而觀衆卻對魔術本身充滿好奇,只有在魔術表演與揭祕共施的狀況下才會吸引觀衆,觀衆的好奇心被調動再加上強有力的內鬥戲,看着還是很過癮的。兩位主演的較量也是片中的重點,本是好友的兩位因爲一次表演的失誤而成爲了死對頭,休叔飾演的羅伯特是個富有表現力的魔術師,他懂得如何迎合觀衆,讓魔術的效果最大化。而伯登的天賦在於他對魔術與生俱來的掌控力,他的聰明很適合研究魔術,但是在表現力上欠於羅伯特,各有特色的兩位魔術師,卻在反目成仇後絞盡腦汁要搞垮對方。其實是羅伯特先不放手,才導致伯登的還擊與抗爭,倆人的鬥爭愈演愈烈,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卻在羅伯特的一次巧妙設計下步入了尾聲,而真正的贏家並不是人們所預想的那樣,倆人的實力讓人驚歎,對於魔術的執着和運用也讓人神往。看似環環相扣,一步步精心設計的局,卻是倆人各自爲營,局中局纔是影片最大的看點。自以爲看透了對方的算計,實則一步步邁入對方設計的陷阱之中,直到最後的兩敗俱傷才讓這場執念畫上了殘缺的句點。倆人自稱是對魔術最高境界的追求,但是卻用魔術作爲自己報復的手段,

玷污了當初對待魔術的那份熾熱之心,也讓人看到了人們盲目復仇下的悲慘結局。

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我一向在思考到底誰的錯才鑄就了這樣的一種不堪挽回的局面?自作聰明也許就是他們倆個人共同的問題,當初伯登沒有聽勸在正式舞臺上運用了平時沒有使用過的方法,這才導致了事故的發生。而羅伯特卻對這件事耿耿於懷,自以爲是的認爲自己的才能勝於伯登,爲了復仇處處與伯登過不去,而伯登也絲毫沒有退讓,從而讓這場復仇的鬧劇愈演愈烈,最後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復仇之路中羅伯特也失去了很多東西,看似他一步一步在邁向成功,卻失去了最初對魔術的那般簡單熱愛,從最初的不忍殺生到最後的心狠手辣,讓人感受到對仇恨的執念讓一個人走向深淵。伯登當初的一次無心的做法釀成了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的境地也是他始料未及的,而他在魔術上的造詣也讓人敬佩,對於魔術的掌控和創新是羅伯特尚未到達的,這也是讓羅伯特妒忌的地方。他對羅伯特的態度更多的是防衛,直到防衛也難自保才得以反擊,一來一回就永無休止了。伯登對於魔術的執着和沉迷讓他忽視了身邊的人,如果說羅伯特是誘因的話,他則是這場災難的導火線,自身原因也不少。孰是孰非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影片開篇情節與片尾交相呼應,謎中謎的講述一點也不嫌凌亂,對於劇本的編排令人佩服,讓觀衆把一場複雜的戲看的順暢自如又不失它的繁瑣,是部很好的劇情片。在編劇上的用心讓人們看到了導演對於這類難以掌控的故事信手拈來的造詣,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才能和用心。很值得一看的一部電影。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6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好電影。它雲集藝術、科幻、驚悚等各種元素。影片還有一箇中文名,叫巔峯對決。對,這是真正的高手對決。

電影的一開始,或許任何觀影者都把波登那個移行遁影術想得高深莫測,我還以爲使用了管道。可結果居然就像老機關師想的那麼簡單,就是替身。到了結局我們才明白,波登和法隆就是雙胞胎。對,就如影片開始時那次意外一樣:“一半的我打了普通結,一半的我打了藍氏結。”從來沒有雙重人格,波登也沒有精神分裂,他們就是兩個人。一個愛自己的老婆,一個愛美女助手。一個從臺上掉到臺下,另一個再從臺下走到臺上。一個被槍打斷了手指,另一個爲了不讓人看出,也割斷了手指。這也很好的解釋了挖出法隆時波登爲何這麼高興。這就是波登的手法,沒有泰斯拉的機器,完全靠兄弟兩人。即使到最後的死,也不解開謎底。“帶我們兩,好好活下去。”波登最後的這句話其實已經說穿。

那傑克曼飾演的丹通呢?他靠的是純科學和不負職責犧牲。影片中盤,丹通的好勝心已經到了極限,這也導致了他之後設計逮住法隆,叫助手去當間諜,偷波登的日記等一系列瘋狂事件的發生。同時,他的腦子也陷入了不清醒,直到看到波登日記的結尾才明白上了大當。但是波登搞錯了,丹通在離開時獲得了最重要的東西,那件泰斯拉制作的放電的奇怪機器。這機器的確蹊蹺,他在丹通的面前試驗了無數次,帽子,黑貓,都用上了,但一陣電過後,留下的只是一個燒焦的玩意。可真的是這樣嗎?當丹通走入後院,他看見了無數的高禮帽和黑貓。“我只要我的帽子,但是那一個是我的?”丹通看呆了。“都是你的!”泰斯拉一語道出了天機。

我相信在影片一開始大部分人便明白波登是無罪的,卡德羅爵士纔是幕後人。可誰又會猜得到,卡德羅就是丹通!這還不夠,還記得每次表演完都要運走一個大水箱嗎?那裏面是什麼?爲何不讓老機關師站在臺後?因爲那個放電的奇怪機器就是克隆機器,放水箱不是意外,是原定計劃!波登的到來,可能被預料,也可能就是意外。爲何要找個瞎子當監督,因爲他看不到一切。丹通要做的事,就是每一天殺死自己一次!

這是違背倫理道德之事,丹通當然不會有一個好結局。“消失的人不重要!”伴隨法隆(波登)的一聲槍響,丹通緩緩倒地,周圍放着,全是裝屍體的水箱。

It"s carzy! It"s the carziest thing in the world!

爲了藝術和競爭,他們還有什麼做不到?舞臺,在這一刻就是戰場。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7

中世紀以及再早前的魔術是這樣的啊,魔術師簡直等同暗黑巫師,用殘忍的血腥的方式表演魔術,用殘酷的方式隱藏魔術的祕密,觀衆去看魔術,也只是希望看到刺激的場面,甚至期待魔術師致命的失誤。真是恐怖!

幸好,現代的魔術早不是這樣的了。跟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因爲劉謙老師纔開始關注魔術的。毫不誇張地說,他改變了中國人對魔術的看法。在此之前,魔術在我眼中就是穿着古董燕尾服變鴿子,或者切人,再不然算上變臉吧。總之是很古老很偏門很無趣的一個東東。

可是2022年劉謙老師將我們從中世紀帶回到了現代,他告訴我們魔術還有很多分類,他告訴我們什麼叫近景魔術,他告訴我們魔術不是騙術是一種表演藝術,他告訴我們魔術是要讓觀衆重新找回失去的童心,他告訴我們魔術師應該尊重同道,應該自覺保守魔術的祕密,應該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魔術師不應該虐待動物……

回來影片本身,應該說,這是一部披着“魔術”外衣的驚悚片,影片融合了神祕的魔術以及科幻的橋段,充滿了想象力,故事的敘述和情節的鋪陳都相當成功。影片講述了兩個控制慾極強的'男人,因爲地位上的對立所引發的激烈爭執,這種鬥爭不僅在魔術方面,還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個,爲了魔術事業,可以磨滅自己存在,犧牲自己的人生,以致愛情,與雙胞胎兄弟共享一個生活。

“你看,自我犧牲,纔是精彩魔術的代價。”

另一個,爲了贏過對手,偏執地探求更神奇的魔術,殘酷地殺死一個又一個“自己”,忍受一次次內心的痛苦。

“觀衆知道,沒有奇蹟,沒有魔法,如果能騙到他們,哪怕一秒鐘,就能讓他們驚歎,然後,你就能看到,特別的事情——觀衆臉上的驚奇。”

真是恐怖的事情,不過幸好,這只是電影,而我們眼前看到的,現實的現代的魔術,還是那些令人開心的魔術,魔術背後也沒有殘酷的真相,即使也許沉悶。我並不知道魔術的祕密,也不好奇,只是享受,享受魔術師們帶給我的驚喜瞬間,如此而已。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8

這部電影的時間確實很長,有些地方還有點看不懂,但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原來同爲一個魔術師工作的兩個人因爲一次意外事故反目成仇,其中安傑爾的妻子死亡,安傑爾一直認爲是伯登的過錯。兩個人分道揚鑣之後都想努力戰勝對方成爲最偉大的魔術師,他們爲了不讓對方的表演順利還時不時搞點破壞,在安傑爾發現伯登的分身術後,找來一個長相一致的人,但表演卻並不讓他滿意,無奈之中他像科學家求助並獲得了複製人的機器。此時安傑爾也認爲報復伯登的時期已到,就估計誘使伯登上鉤,是他因爲故意殺人罪被判處絞刑。原以爲故事到此就真相大白了,但意外出現,死去的那個人並不是伯登而是他的兄弟,伯登最後前來殺死了安傑爾。

除了電影中包含的帶有科幻色彩的複製人外,影片中的情節構造還是相當不錯,先拋出一個結果,然後交代原因,最後再交代下文。劇中用到了很多雙關的臺詞,例如伯登對妻子說只有一半是屬於他自己的,另一半愛的是另一個人,還有安傑爾的機械師在面對伯登的小女兒表演魔術時說的那些讓一個兄弟消失,另一個兄弟出現等等。如果不看後面劇情很難想到原來伯登的機械師和他一模一樣。可惜最終他還是犧牲了一個兄弟,而安傑爾則殺死了無數個自己,他的命運註定如此。

魔術是很神奇的一件事,這部電影儘管講述的是魔術,但其中包含着人性中的愛與恨,善與惡,實在讓人真假難辨。在那短短的幾分鐘內,一個生命就可能消失,有時候成功的歡呼和驚訝的恐慌的差別就在那麼一瞬間。

電影《致命魔術》觀後感 篇9

魔術的最終目的是帶給大衆娛樂,吸引注意力、變換爲技巧、讓人驚詫不已(影片所述的魔術三種特質),而這樣的娛樂模式背後被稱爲技巧的強大技術支持的確讓人匪夷所思,是興趣所在。用魔術師之間的競爭演繹一段關於人性主題的對抗讓影片充滿神祕色彩。兩名魔術師之間對抗的核心不是關於技能,抑或不是功名利祿,而是源於私慾橫生的心理鬥爭。這場鬥爭在強大的魔術手段的支撐下,變本加厲,逐一升級,從榮辱,到傷害,直至死亡。兩者之間沒有政治,沒有體制,沒有大環境的牽制,只在人性之間。從某種角度看來,說這個故事煙ビ詘旃室暗也許更爲容易理解。

在沒有任何歷史也時代背景中,兩名同行業的年輕業務尖子爲戰勝對方而暗戰。起初是爲了擺脫貧窮和尋求被掌聲包圍的成就感。而後,在高低相當的過招中開始中傷對方,開始長期的陰暗的心理較量,利用各種資源惡意攻擊也被反對手攻擊。起初,傷害的僅僅是對手的技能和名氣而已,被私慾充斥的兩者開始從情感、家庭、社會地位等方面殘害對方。這很象在辦公室裏面爲了同一職位的變遷而導致雙方的心理變異。職場鬥爭的本質不是什麼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良性運轉,有很多卻是人性私慾的總爆發。魔術師的近距離對壘的觸目驚心雖然在魔術這種娛樂方式的包裝下,看上去雖然神祕驚悚,而種種謀劃實現的目標卻更讓人震懾。

在這場登峯造極直至你死我亡的終極對抗中,兩者過招並不是刀光劍影,而是建立在高智商基礎上的技能升級。然而,被可怕的心魔指使的破壞行爲則印證了創造不易毀滅容易的真理。舉手之勞不僅僅摧毀了智力創造出來的財富,而且能夠瞬間到達地獄到達那種能夠被詛咒的境界去。尊重科學的工程師祕密建造的電房子就是這種惡性競爭的產物,試驗失敗離去前的話更是深入人心值得深思。而兩位前途無量的才俊究竟爲何如此勢不兩立呢?還不是那些久存於深心以前被窮困窘迫長期壓制但是又嚮往獲得尊重的自尊心呢!是不是,起碼那個年代魔術師這個職業還是屬於出生卑微之人的職業。

諾蘭作品決不是能夠按照大衆思維出手的電影。可惜,《致命魔術》的結尾是在糟糕。如果,在一個被絞死而同時將死之人買兇射殺另一人的處理,實在是對應了兩者之間肆無忌憚的兇殘舉動。然而,這個遭天遣的報應理結局沒有出此刻影片中。諾蘭更爲殘酷的要驗證適者生存的天性法則,選取了一死一亡的結局,只是爲了突出影片首尾一向強調的人生的不確定性。原本是一件好事,但處理的橋段卻遵循了魔術的原理,實在讓人費解和不可理喻。孿生VS孿生,甚至還有替身,着實讓驚悚的劇情變得畫蛇添足牽強附會。我以爲,與絞刑同步的買兇謀殺就就應是影片最佳的結局處理。而之後強調的“你自己期望被騙”的虛無人生觀則因爲方法不當而歸於失敗。結尾魔術面殘害對方。這很象在辦公室裏面爲了同一職位的變遷而導致的

影片強調再三的“吸引注意力、變換爲技巧、讓人驚詫不已”的魔術特性,確實代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微妙心理。引人注意讓別人被吸引,讓看似普通的自己變得特殊,利用技巧實現自己在他人眼中的無比震驚。這樣追尋成功的心態,源於人性的簡單心理。而這種魔術生活背後我們被矇蔽的真相卻不是我們簡簡單單就能夠看到的。而諾蘭透過影片要告訴觀衆的人性理念我想就應就是如此。很喜歡他的作品,很喜歡這個在主流和小衆之間能夠暢行的新生導演,也喜歡兩位男主角在影片中的高超對手戲。與故弄玄虛的《魔術師》相比,這部寫實的《致命魔術》在近期魔術風行的衆多影片中已經屬於相當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