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無問西東》觀後感(通用25篇)

《無問西東》觀後感(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4K 次

《無問西東》電影講述了四個不同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爲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無問西東》觀後感(通用25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無問西東》觀後感(通用25篇)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

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我該怎樣才能過好這一生?這個問題也無時無刻的不在困擾着我。雖然這個問題無論是自己還是有智慧的長者都無法給出確切答案,但我們還是應該時不時的問問自己: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小時候做着天才夢,做着英雄夢,以爲只要長大了就能成爲功成名就、受人矚目的人。以爲長大了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長大了我並沒有成爲自己心目中那個不一樣的自己,而是和所有普通人一樣上班下班,幹着自己都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的工作,掙着剛夠養活自己的工資,還得應付着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偶爾的不懷好意。

從上班第一天起,我就可以遇見退休前一天的工作狀態。別人說過,我自己也想過,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一生也是不錯的,況且工作環境、工作待遇尤其是工作上的夥伴都是很不錯的。然後像大多數人一樣到了年紀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生娃,過着差不多的生活,沒有起伏,沒有波瀾。可我總覺得還缺少點什麼。

像大多數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樣,我想我並不甘心就這樣混日子,也說不出什麼“平平淡淡纔是真”這些所謂的人生哲理,我想要的是一個跟別人不太一樣的人生,我覺得至少該無關任何人、任何事,只爲自己,做些什麼。在這個毫無能力的年紀卻不想毫無作爲的就這樣揮霍完自己的時光。

下班以後、休息的時候百無聊賴的翻着手機,點開朋友圈關了又點,打開微博關了又打開,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些什麼,貌似有點孤單落寞。再瞟一眼其他人,每天看肥皂劇一部接着一部、打遊戲一場接着一場,貌似過的也很充實,也很快樂。實在無聊的週末,我也嘗試過窩宿舍追一整天的劇,但是這種感覺並不好,除了更落寞還多了一種負罪感。爲什麼這種生活我就過不來呢?

我常常想,作爲滄海一粟的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什麼?享受生活?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還是實現自我的價值?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需要留下些什麼證明我存在過嗎?而我又能留下些什麼呢?即使留下我的足跡又有意義嗎?——我不知道。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們不用像沈家耀在民族危難存亡之際做出選擇,也不需要像陳鵬那樣在愛情和理想面前做出選擇。但我們更多的是像張果果那樣,在這個紛紛擾擾,混沌不堪的世界裏行走,做出自己的選擇。

平凡的我們還有一種選擇,無關倫理道德,無關社會大義。這種選擇無關對錯,只是沿途的風景不一樣而已,而你只需要遵從內心,做真實的自己,無悔當初。

最後,以電影裏的旁白結尾:“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2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向未來

影片從張果果開始,也從張果果結束。在138分鐘的電影中,劃分出來了四個時代背景,描繪出四段不一樣的人生,講述着四個互相獨立又相互承接的故事,所有的故事最終不約而同般地都扣住了電影的主題真實。

整部電影都在講真實,但真實特別形而上,只有在極端的時刻,才能顯示出它的力量。在學校學習知識,知識教人求真求實,真正敢於面對真實並且堅守的人,都是勇敢的。他們高貴,就在於追求自己的真實,並且堅守自己的真實。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片段:

吳嶺瀾面對梅老師的疑問,給出了自己迷茫的答案:因爲最好的學生都念實科。從這裏開始,整個片子的主旨慢慢清晰起來。梅老師的一席話,第一次點出了電影想表達的內涵:他認爲,吳嶺瀾不應該把自己置身於一種麻木的忙碌、踏實中,而忽略了真實。他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抗戰時期,吳嶺瀾在雲南的山洞外給學生上課。就在這容不下一張書桌的年代,他引用了泰戈爾的詩《愛者之貽》,道出了曾困擾他的問題,以及他的答案,世界於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着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着,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這是泰戈爾的詩。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羣,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羣人(即樑思成、林徽因、梁啓超、梅貽琦、王國維、徐志摩),這些人站在那裏,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爲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裏,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這段來自民國時期的教誨,告訴吳嶺瀾,面對時代浪潮,叩問自己的內心,不必選擇迎合潮流。要遵從內心,從容而篤定。

所有的故事,被一種濃烈的、高尚的精神串起,這種精神,高於明哲保身,高於最佳選擇,這種精神,或許會讓人在當下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愚蠢。但這種精神,指引着人們,去面對或盲從、或動盪、或浮躁的時代,給我們偉大的精神世界一計閃耀的光芒。他們逆流而上、反其道而行,不顧時代的潮流,不顧投機的教誨,遵從內心的渴望,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電影裏,我看到了大愛,小情,看到了冷,看到了暖,看到了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我們可以警惕,可以競爭,可以追求自我進步,但是永遠不要失去對美好的感知。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3

清華大學生吳嶺瀾看到自己的語文和英語考試成績都是第一名,自然是喜不自禁,可物理成績確是不列,可想心情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經歷了打擊的他決定去找老師轉系,於是有了下面的精彩對白:

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我只知道不管我將來做什麼,在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何用管我學什麼,把自己交給書本,心裏就有一種踏實。

但是你還忽略了一件事真實。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卻損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什麼是真實?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益出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他有幸聽到泰戈爾的演講,更有幸親眼目睹了自己崇拜的老師學者在傾聽演講時的那份自信、篤定和泰然。

我們各民族最珍貴的擁有是什麼,你們有什麼是可以從民族裏拿出來的。你知道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的文化,你史冊裏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麼,因此我用我的致誠懇請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

從此,吳嶺瀾開始過上了真實的生活,不再認爲花時間思考人生是在浪費生命、甚至是可恥的。

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裏,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和對自己的真實。這是吳嶺瀾對學生的教誨,也是他的人生信條吧。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4

如果提前瞭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你們無法迴避他們的存在,可是瞭解青春就是這些日子,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讓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什麼纔是榮耀,擁有什麼纔是被愛。

你們會讚美很多東西,朝陽或者鮮花,但不要在讚美別的事物的時候,忘了自己的珍貴。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無問東西。 《無問東西》

電影分四段講述了四個時代的故事,歷史的變遷,時代的無奈,家國的情懷,親情,愛情什麼都有點,片中的很多臺詞像詩一樣,又很有哲理,真是當今電影裏面的一股清流,引人深思。

我們活着,麻木的活着,隨波逐流的活着,已經漸漸失去了感知生活的能力,失去了真正幸福的能力,只剩下了皮囊的喜怒哀樂。這部電影,總會激起你內心深處的埋藏已久的曾經的理想或記憶,我們也曾對柳樹發的嫩芽欣喜不已,也曾對早晨推門映入眼簾的大雪欣喜不已。

你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嗎?

你可曾瞭解過那些真實的歷史?

如果你的生命中,有了需要守護的東西,大概也會像陳鵬那樣,即使身處荒涼的戈壁,也能在夢中嘴角帶笑,因爲那時的陳鵬內心是篤定和從容的。他爲祖國的科研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健康和生命。

可他始終是淡淡的,始終是微笑的,在火車上被灑水,發現自己脫髮,對小女孩(代表未來和希望)探尋目光的溫暖一笑。他對自己的人生是滿足的,他有了需要照顧的人。

這也許是索取和付出的不同吧。人的一生中,能夠找到看清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真實想要追求的東西,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些處事淡然,從容,在面對敵軍的轟炸西南聯大時,依然鎮靜和從容的人,纔是真正有信仰,有修爲的人。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感悟最深的是:我們現在的和平來之不易,有那麼多人爲了今天和平的生活犧牲了那麼多,纔有今天的自由和平的生活,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伏羲教育,爲更多的人服務,讓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活得明白,活得幸福!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5

“無問西東”,清華校歌中的一句。西與東,是對立的選項;無問,是決絕的堅持,是少年的真心,是少年的篤定。

《無問西東》,一部在時間軸上前後跳動的電影。劇中時代迥異的幾個青年,各自站在了命運的關卡。或因戰爭,或因批判,他們面臨着社會發起的挑戰,他們卻在最終,不約而同地表現出了對內心選擇的堅毅。從清華園中的哲理深思,到小村子上飄落的罐頭,從銀杏葉中的一往情深,到兒童房窗上的五彩繪畫,這是他們的選擇,清澈而堅毅。

不光是影片中,“選擇”這個詞在現在也深深困惑着我們所有人。“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可惜我無法同時涉足。”進入青春時代,我們要面對的選擇也越來複雜,越來越重要。這時我們會發現,在選擇的天平兩端,擺的往往是客觀的形勢和主觀的意願。遂難如願,十之五六,“選擇”,何其艱難之至!

一些人學會了瞻前顧後,瞻東顧西。他們選擇的,是客觀情況要求他們做的事。這種人自有其無奈之處,無可厚非,甚至往往他們的選擇都是相對正確的,相對明哲保身的。然而,影片讚頌的卻是另一種人:他們在壓力面前,選擇了遵從內心,結局即便慘淡,他們也無怨無悔。不僅是這部影片,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文書籍,都在讚頌這一種看上去不那麼聰明的人。

爲什麼呢?

或許,是這些人,有着一種令再世故的人也念念於懷的選擇的姿態。

念念於茲的原因或許是這種挑戰權威性的選擇或多或少地是在敲響社會“不人道”的警鐘,幫助社會往更好的方向邁進;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生命對真與美的渴望。

姿態,不同於外貌,它是不可矯作出來的,它是內心精神世界在外表的展露;而選擇的姿態,亦不同於選擇的結果,而體現在選擇之時的敢想敢做,不畏世俗。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用勇於表達內心真實世界來體現這種選擇的姿態,用不向世俗卑躬屈膝來維持生命的姿態。莊子夢中化蝶相忘於江湖,嵇康廣陵孤唱決絕於刑場,司馬昱朝堂思道朗朗於爪下,陶淵明悠賞南山拒仕于田園,便足以看出中國人對這種選擇的姿態之執着。因爲這種姿態——如沈光耀投筆從戎之時,所做的選擇姿態之真誠、決絕、意氣、瀟灑——正是堅毅、真誠、灑脫的生命之美的體現!

所以說:這種選擇的姿態,是超出功名利祿的真誠瀟灑,是超出世俗壓力的不卑不亢,是來自靈魂的真心,是讓人心心念唸的生命最初的純淨美、堅強美、真實美。

於是就不難理解爲什麼“真心”這個主題被影視作品一拍再拍,一演現演;也不難理解爲什麼人們會對《茶花女》中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真情的瑪格麗特充滿同情,感到“被悲壯美震憾”;也不難理解爲什麼人們那樣地讚賞在亂世中獨清一隅的文人們。因爲他們,或曾經的他們,都在壓迫面前展現了選擇的剛強姿態。這種真實的美,總令人們動容。

在影片的結尾,我們看到張果果坐在四胞胎的窗口邊繪製窗畫的溫暖一幕。我想,他此刻一定十分快樂吧。能有勇氣以真實而漂亮的姿態生活的人,一定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6

孩子們我們繼續唱歌吧,歌曲會讓我們忘記飢餓,寒冷,恐懼。這是一種信念,我認爲這也是一種教育。把革命、傳統的文化都可以用電視劇,電影,或者更深厚的、有內涵易懂的言傳身教給人們。特別是孩子。

1943年鄂西邊陲上空空軍大戰,犧牲了好多有正義,有愛心,有真心的英雄。他們的媽媽鼓勵他們,愛戴他們。既是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乃至失去生命都要去教育他們。讓他們去上學,讀書,思想上受到教化,讓他們知恥辱,懂道理,講文明,會做事,會做人。

向革命年代偉大的媽媽們致敬,偉大的女性同志致敬。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7

看了《無問東西》,我記住了清華大學教授們的演講和傳教。即真心和真性。

我記住了阿山的真性純真。以及可憐和無知與無奈。

一場夢給了現實生活裏的人,一個真實的聲音。一個人要講真心話,以及表現人格里的真實性。只有真,才能對得起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一場夢指引了現實生活裏的事實社會現象,毒奶粉、早產兒。

北京第九人民醫院,早產女嬰四個,四胞胎相同的生成八字,建議給四胞胎取個名字,給出了17個帶女字旁的字,去掉妲己的妲,去掉一個妖精的妖,還有15個帶女旁的字。你猜都是哪15個字?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8

寫這篇文字的時候,剛剛看完電影《無問西東》。發這篇文字的時候,心情又有了不同。其實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的某個節點被觸動,每個人都是藝術家,或者哲學家,關鍵,在於你是否選擇了記錄。早上有網友發來一條消息:你的公衆號閱讀量太少了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回問了一句:你看過《無問西東》嗎?

就像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我想每個觀衆看完電影也都會有自己的觀後感的。但是人生不就是如此嗎?若是全部活的雷同了,還有什麼意義?

無問西東,不是我想蹭電影熱度,而是真的只想說這四個字。清華校歌裏說的是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有人解讀爲做學問不必拘泥東西方文化,但單獨拆出來看待,我覺得放大引申爲不爲人生設限也無不可,抑或像電影中說的,多關注自己的內心,活出真實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纔是最重要的吧。

事實上,我們活着問東問西的時候太多了。做每一件事都想問問對自己有什麼好處與利益,這些恰恰讓我們忘記了自己的本心,忘記了自己做事的初衷。談戀愛,爲得是找一個與自己情投意合相伴終身的人,還是僅僅爲了嫁給房子、車子和票子?工作,是爲了創造價值(包括個人價值和團隊價值),還是爲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競爭,是爲了提升自身實力適應社會的發展,還是爲了將他人踩在腳下炫耀顯擺?愛好,是爲了充實自己,還是爲了發個朋友圈博人眼球?甚至連美麗這件事兒,到底是爲了悅己還是悅人?有人說,這些說到底還不是爲了面子嗎?然而,再光鮮的面子若只是一件蘆花棉衣,那麼是冷是暖唯有自己才能體會了。

生活中我們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在做減法,用老話說叫過一天少兩半日。若是這短暫的時光全都用來仰他人鼻息,以他人之品評而成自己的標準,那麼,人生又有何樂趣可言呢?電影裏一直在問一個問題: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是啊,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問自己的問題。抑或換個說法若是人生還能重來,你是否還會選擇同樣的方式度過?等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你是否會爲如今的生活品質、生命過程而後悔?其實,我們之所以問東問西,恰恰是因爲缺乏自己該有的目標,於是,便只能以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來給自己下一個關於成功、關於生命的定義。而這些,是否真的是我們從內心深處真正渴求想要得到的那份真實呢?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9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這些天一直被朋友圈的這句話刷屏,動心萬分。

影片最讓我觸心和感動的是,沈光耀的母親在得知孩子的從軍決定後,大老遠地趕到學校來看孩子,見面就讓光耀跪着背出二條家訓。在這樣的教育和家庭中成長的沈光耀,對長輩有禮數、對下人有尊重、對生命有同情。

接着沈母用異常平靜溫婉地話語對兒子說:你到這麼遠的地方來讀書,我和你爸爸都沒有攔你,因爲我們想你能夠享受自己的人生樂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同你喜歡的姑娘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爲人父母的樂趣。媽媽只希望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幸福平安。生命中的名和利不過只是幻光,你到底明不明白?

開始,一位母親,用她所有的人生智慧,去阻止兒子參軍。當兒子最終爲國捐軀後,我想象不出她內心有多痛,但也一定懂得和理解兒子犧牲的理由。

打心底佩服沈母。這纔是真正的家教啊。沈母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上給予了足夠的自由,以及極大的愛意。用如此這般的佛性心態去愛孩子,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今天也是孩子們大考的日子,真不願做孫瑞雪老師《愛和自由》筆下的那位類家長。你以爲你愛孩子,也許你需要停下來,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意味着你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

看完電影,極力讓自己平靜,真得好想給孩子多一些真正的愛和自由,做個沈母一樣的家長。

再過幾天,就是大女兒農曆生日了,沒什麼好送的,就拿這觀後感送你吧!

親愛的孩子,我不需要你做一個完美女孩,我願意給你可控範圍以內的自由,讓你自己去摸索生活的規律,探索生命的真相,學會去做一個真實、有主見的女孩,從而去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大人。

你能有自己的喜好,可以選擇自己熱愛的專業,會遇見喜歡的男孩,有能力選擇想要的生活。就像《無問西東》中所說:人生路上的坎坷,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

媽媽希望你享受到生而爲人的樂趣。媽媽也希望你擁有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0

剛開始看見劉淑芬和許伯常的時候覺得很氣憤,很討厭許伯常,我猜想如果我沒聽過文倩讀的書的話肯定會很討厭劉淑芬,但那一刻我卻萬分同情她。還有更氣憤她的卑微的愛。 當我看見這個畫面時,我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過往和浮雲。

沈光耀把校園裏的景色用鉛筆了出來。這一張感人至深,母親那無聲的愛。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聽從內心,無問西東。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得人生,不知道你們是否還有勇氣前來,看見得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多少年後會發現自己現在所遭受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1

聽朋友說《無問西東》是講民國的文藝片,看別的影評說電影講到了西南聯大的大師,覺得應該是感興趣的題材,所以下午去看了。

總的來說,說是一部文藝片定位不錯,整個故事拍得場景看上去很美,人物很熱血,那麼多句“真心”真是大寫的尷尬。

在民國、抗戰那麼困難的時候,電影場景物資竟然如此充足,都顯違和。

民國大環境總體應該表現的是沉重的歷史背景與大師背後不屈從命運的心和愛國的情懷。但是電影拍得輕飄飄的,不算多雷,也不算多好,好歹迎合了小清新的心吧。這個題材,本可以拍得更好的。錢穆當年寫《國史大綱》是以爲中國要亡國,編史以作爲日後復國的基礎。這樣偉大的情懷,電影沒有表現出來,可能是因爲導演功力不夠,表現不出來吧。

影片各個主角,都在各自的人生、各自的命運中做出選擇,表現了追求,表現了無悔的心。除了尷尬之外,也算不錯。

敘事方面,各個故事線穿插得很凌亂,四個時代,每個故事線都有關聯,但聯繫不是很明顯,而且時間上也很亂,總覺得在講述方式上表現得過了,抓人眼球的效果雖然體現了,但故事線太多、顯得凌亂。《西伯利亞理髮師》七條線齊頭並進,都講得那麼清楚,是導演功底不夠之過呀。

有兩個小細節表現得很好:1.章子怡演的女主角在明白過來被心愛的人拋棄的時候笑了,從死亡線掙扎醒過來看到黃曉明扮演的男主角反而痛哭,永不在逆境、敵人、衆人前示弱,是堅強的表現。

2.西南聯大的時候,教室蓋得不結實,屋頂又漏雨,風聲雨聲與飛機的轟炸聲蓋住了老師講學的聲音,老師終於在黑板上寫“靜坐聽雨”字,然後靜坐,聽雨;學生也明白過來老師的意思,也靜坐,聽雨。現在少見的是這樣的師者,以及能夠明白師者“靜坐聽雨”之心的學生。有這樣精神的老師和學生,環境的惡劣,物資的匱乏,又算得了什麼呢?中國到底不亡。

總的來說,不踩到雷的電影算少見的了,推薦。

無論怎樣,都是無悔的一生呀。

影片末尾掛出了衆大師的一生,站在屏幕面前眼淚止不住地流,那是一個多麼璨爛的時代,多麼偉大而令人敬仰的一生呀!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2

影片講述了四個不同時空下青春的故事,發生在前的故事暗含着下個故事的線索,以此類推,四個故事最後串聯起來,闡釋了不同年代的青年,面對時代的呼喚以及個人的境遇,如何做出抉擇。

固守本心無問西東 讓我淚目的那些瞬間

甜橙派Gloria Gloria的煥新筆記

前幾天去看了正在熱映的李芳芳導演的《無問西東》,關於這部影片評論很兩極化。就我個人來說,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影片講述了四個不同時空下青春的故事,發生在前的故事暗含着下個故事的線索,以此類推,四個故事最後串聯起來,闡釋了不同年代的青年,面對時代的呼喚以及個人的境遇,如何做出抉擇。

電影的時間跨度近百年,背景弘大,單就背景和立意,《無問西東》就比其他所謂的青春片高出很多。電影闡釋的主題是固守本心,保持真實,無問西東,在現在浮躁功利的社會,無疑是股清流。

除此外,幾位主角在電影中都奉上了不俗的演技,配角表現很出彩。電影中有些臺詞略顯突兀,張果果的故事略顯單薄,人物的轉變有點突兀,鋪陳得不夠豐滿, 但瑕不掩瑜,整體來看,這是部不錯的電影。

電影名字來自清華大學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原意是說做學問要不分中西,後來引申爲“不計較得失,無所畏懼”的人生態度,有種堅毅果敢、勇往直前的意味。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3

客觀的從電影本身而言,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拍的不錯的,首先就給觀者留下懸念吧,然後用了四代人的故事串起來,邏輯很清晰,主旨很鮮明。再從其他的角度看,這部電影又給了我很多的聯想。爲什麼說那個時代能夠出那麼多的英雄,我認爲不僅僅是時代的要求,更重要的一點是教育的自由度。那個時候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文理,與現在沒什麼不同,當老師問起文科很好卻要選擇理科的吳嶺瀾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讓我十分感慨的話“因爲成績好的都學實科”,確實與當代的學生看法十分的一致,但老師說的話更令我沉思“你忽略了一件事,真實”,如果放在現在肯定很多人都說學文科的不如學理科的,既然他的實力那麼強,不去學理科真的是白費了。這正是我們現在缺乏的一點,“真實”,因爲我們無法面對現實的真相,很多事情都已經是擺在眼前的不可改變的,但是我們可能還是會迎合大衆的認可即使去選擇與現實完全不同的那一段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學生因爲世俗的眼光不願意直面自我,與“真實”背道而馳。

還有一個很相似的細節,也令我翩翩聯想,就是張果果可憐四胞胎姐妹去盡力撫養與沈光耀開着飛機爲飢腸轆轆的孩子們送吃的。前者因爲原來公司的上司的一番嘲笑和警告而猶豫,陷入矛盾,後者雖然被教官罰做俯臥撐,還敢站出來毫不猶豫的堅定地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兩個鮮明的對比,反映了從前的人們內心的正直,勇敢,還有現在遍佈社會的道德恐慌、害怕。如果說內心的正義不能夠得到回報,即使不是物質上的,那麼人們可能就會越來越膽怯,這也正是現在的問題根源所在,人們不再把憐憫、同情當做真摯的感情,而作爲一種嘲笑、戲弄甚至是出賣人格的手段,現代社會就是在這種無底的黑洞裏,所有的真情實感都被吞食殆盡。

最令我深深感動的一幕是沈光耀的母親不願意讓陳鵬去參軍教導他背出家規,還讓他發誓不去參軍,觀衆看起來這或許有些許的自私,但是最後拍到同學要去參軍與沈媽媽告別時鏡頭拉開,匾上寫着三代五將時我才恍然大悟,這位母親並不是自私,而是家族的前輩們已經經歷過了戰爭的殘酷,她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再去遭受這樣的苦難,相對於獲得的榮耀,她更希望光耀能夠體驗結婚生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享受人生的快樂。而沈光耀直面現實,爲國犧牲不禁又讓我想到了梅校長的話“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4

看完之後,內心是無比的震撼、清醒和堅定!對這些追求真理的先輩們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領悟有以下四點:

真理是愛的傳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不對,一切白費。

電影裏不管是齡瀾的覺醒、沈光耀的覺醒還是張果果的覺醒,都源自於身邊遇到了一個好教師,一個追求真理的教師對他們的點撥和引領。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追求真理。這讓我想到了陳教師每一天學習古聖先賢們的書籍,每一天早上5點給我們講課,這種無私的付出和大愛,讓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會笑了,每一天開開心心,快歡樂樂的,追求真理,引領我們走向真理,這就是一種愛的傳承,這就是真正的教師。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教育就是“化冰”的過程。

電影裏異常讓我感動的是陳鵬對敏佳的那種愛和持續地付出的那種精神。陳鵬奮不顧身地去救敏佳,看着全身是傷的敏佳悲痛欲絕,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過來的那種感恩和激動,對敏佳的細心和持續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動着我。當敏佳對生活失去信心,絕望的時候,是愛托起了敏佳,說我就是給你託底的那個人的時候,敏佳的心感到了無比的溫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種強大地力量讓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後獨自去戈壁灘找陳鵬,說:“我必須要找到你,是你的愛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顧你”。這是一種道的精神,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5

當你身處迷茫之中,不知作何選擇而頹廢,失去信心時,你不妨看看這部《無問西東》,從這中間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影片分成了三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故事,而最讓印象深刻的便是沈光耀當飛行員的故事。

當時的背景是1938年,抗日戰爭尚未結束,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不時便會有日本的飛機來轟炸,這時西南聯大的師生們便會躲進山洞,繼續上課。在這次轟炸中,沈光耀的夥伴阿山不幸遇難,沈光耀經過內心反覆的掙扎,選擇堅守內心的選擇,不顧違背對母親的承諾,進入了飛行學院。在學院裏,內心純淨的他會拿很多的包子饅頭,空投食物給村裏的孤兒們了。當時看到這裏,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不幸的是那個時代,一個如此正直善良的人卻不能有好的結果。在一次戰爭中,沈光耀大義凜然,和敵人同歸於盡!

看完影片,我問自己:如果我是沈光耀,會作何選擇?是選擇畢業後會廣州陪着母親,因爲父親早逝,我又是家裏的獨生子?是選擇放棄成爲一名飛行員,努力完成學業,和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這是母親的願望?是聽從家訓不去當兵,選擇體驗人生的樂趣,因爲我是“三代五將”?我想,我會和沈光耀做出同樣的選擇,保家衛國!因爲面對你不挺身而出就無法面對自己的年代,遇到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想我不會袖手旁觀。

可是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都要只問初心,無問西東。人生只有一次,選擇也只有一次,好好把握機會,不被外物所影響,即使世間千變萬化,也務必愛你所愛、行你所行、做回真實的自己。

我的人生還很漫長,當面對選擇時,我會想起飛行教練那句: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6

電影《無問西東》最初是作爲向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作品,片名《無問西東》取自清華大學校歌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本片起初因爲涉及文革題材而一直被壓,直到兩年前才又重新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之中。影片主要講述了四個不同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爲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

影片開篇:如果你在出生前就知道你這一生將會如何,請問,你是否還有勇氣來到這個世界?代表着這是一個討論關於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哲學問題的電影,遵從本心,勇敢無畏是這部影片給出的答案。導演用四個故事貫穿清華大學百年曆程,橫亙其中不變的精神是對自我本心的認知,對真理的追求,對人生的責任。五個主角身處不同的時代,面臨不同的困惑與挑戰,但是最終所做的選擇卻正好印證了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句話。

清華百年時間上有美麗的條紋,摸起來像淺海的泥一樣柔軟,她把時間塗滿全身,然後拉起我們飛向存在的邊緣,然後我們明白,關於人生的另一面,還可能是: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挫敗中不斷磨鍊自己,成爲一個堅毅的人,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長路漫漫,夢想從未超載,坎坷難免,初心從未動搖,艱辛迷惘,信念從未缺席,人生因前行而意義非凡,人生因初心而熠熠生輝。最後,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本心,無問西東,如願以償。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7

想去看這部電影也是因爲前天逛微博的時候看到的一點影評而激起了我的興趣,自然也沒有讓我失望,先說說電影的結構,雖然看似是幾個故事,但其中的聯繫卻是那麼的自然而恰切,不會覺得突兀,印象最深的就是對真實的解釋,還有那麼真實的片尾,都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也可以說是作者想傳遞給我們的那些東西,在物慾橫流的當下這種真實卻是那麼的真實,我們所要追求的東西是我們想要的還是因爲隨波逐流呢這都是在考慮的範疇,還有與昨晚看陳果老師講的那個把我說給你聽不謀而合的感覺,其中感觸蠻深一點就是我們應該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你最應該需要讓人滿意的人其實是你自己,自己滿意自己,這是最重要的,這也與主題恰合了!還有的話就是再一次說到人性這個點,各個時期人性都是那麼突出卻也是那麼脆弱,你不可能左右他人的看法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要相信自己,你的判斷,很多電影可能都在突出英雄主義或者大形象,從這部片子也有還有讓我感觸的就是也要照顧自己的情緒,我們自己的看法,我的愛學科,我的愛國,我的愛人,我的心裏所愛!謝謝你以及遇見你!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8

熒幕落下,燈光熄滅,四下無光。突然地,耳畔飄起了輕輕的音樂,眼前一點點出現亮光。我開始隨着時間的腳步,走進這一場夢境。

一部電影,橫亙四段時空,跨越百年曆史,娓娓道來四段清華學子的故事。從一心想實業救國的吳嶺瀾,到無畏獻身的沈光耀,再到將自己奉獻給邊疆的核工業參與者陳鵬,最後是不忘初心的張果果。他們坎坷曲折而又不平凡的人生之路相互交雜在一起,佈滿風沙與錯亂的足跡,卻在中國近一百年來的故事裏抹上了重重一筆,宛若貧瘠土地裏開出的第一支玫瑰,明豔又美麗。

在看到沈光耀想要去當兵時,在看到他用飛機載食物給疾苦的孩子們吃時,在看到他英勇戰鬥、無畏赴死時,就想起梁啓超說過的:“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沈光耀出生於名門之家,就讀於名牌大學,將來畢業了就可繼承家業。這本是一條充滿光明、前途無量的道路。可他看到了在日軍的轟炸下死在母親臂彎的孩子,看到了曾經一起嬉笑過的人兒失去了生命,他想起有人對他說過的: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所以,他棄筆從戎。“不是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而是整個國家都危亡了,我們要去當兵。”我敬佩這樣的人,敬佩他的勇氣與毅力,敬佩他這樣從容赴死的心。

大家林清玄說:“情,就是這樣,或如暗涌心底的波濤砰然成淚,滿懷情愫驟成江海;或如棲息芒花的光蟲譁然飛起,滿天星斗綴成點點。”此刻我心中暗涌的江海、紛飛的星斗,不都是來源於這部電影裏絲絲縷縷的片段嗎?我在那個雨打鐵皮屋頂的噪雜教室裏看到了老先生寫的“靜坐聽雨”,一時倍感安定;我在那個寒冷的冬日裏聽到的校長與對前路感到迷茫的人的講話“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真實,是做什麼和誰在一起,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時感覺人生有了一個可以足夠努力與向上的方向;我在看到沈母去探望光耀時說的“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爲,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時,我看到了一個開明的母親,一個優雅的女子,看到了清風拂起楊柳,看到了月光瀉在水面;我看到爲中國核工業辛苦專研十幾年的優秀學者脫落了黑髮、蒼白了面容時,又深陷感動,這些爲中國核工業奉獻了半生的無私學者,我們還沒看到你們的鮮衣怒馬,卻看到了你們的早生白髮;我看到一個現代的商人,在一個充滿陽光的玻璃房子上畫滿五彩圖案給他救助的四個寶寶。他說“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我甚至感覺,連二十四點的黑夜,都染上了金色的陽光。

緩緩地,悠長的音樂停止,電影結束。門內一片黑暗,門外寒風瑟瑟,我卻依舊能感受到光明與溫暖。再回憶,眼前盡是那些一句句的歡聲,一張張的笑顏,彷彿讓我置身於數年前那個微風和煦、綠柳含煙的春天。

奇異恩典,沁入心田,日月山川,同見,

也曾氣餒,常被試煉,信心帶領,向前。

歷經困頓,跨過艱險,總會再見,晴天,

你的恩典,鋪滿天邊,總有些人,看見。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9

前幾天剛辦完離職,準備好好休息一段時間,身處深圳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城市,完全放下工作放鬆身心的機會不是那麼多得的。

至於去哪裏,想來想去,還是準備回老家短住一段時間。在歸程的飛機上,閒來無事,看了一部電影《無問西東》,再聯繫到自己當前的狀態和境況,頗有感觸,不禁想了許多。

電影本身分四個小故事,講述了清華四代大學生在不同的時代,面對外界的干擾、危險、誘惑,在人生道路尋找真我的故事。

導演用穿插的方式講了四個順序承接的故事,剛開始看的時候時間線有點錯亂,但在最後突出了主題,不影響觀影者的內心共鳴。

順序梳理下故事,從頭說起吧!

民國時期,清華學子吳嶺瀾文科成績滿分,但理科卻掛了科。

時任校長梅貽琦勸他選擇文科,雖然吳嶺瀾自己本身也喜歡文科,但當時的社會盛行的是實業強國,大家都想去選擇理工科,既能在畢業後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又能契合社會潮流,何樂而不爲。

吳嶺瀾在校長的啓發下,不斷的尋找真我,最終在泰戈爾的演講中,明白了自己追求的真心和真性,選擇了文科。

我們當前這個社會和那個年代是何其相似,高中生都執着於選擇理工科,因爲選了理工科,就可以通過學習收穫一技之長,進而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學生剛畢業就迫切想要追逐錢和名,實現財務自由。

大量理工科畢業的學生,固然助推了實業和國家的發展,但也造成了社會風氣浮躁,人心向錢等諸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就大量文科生出身的人才來重拾社會道德,重塑社會風氣。

也許多年以後,在經歷了人生浮沉,從追逐功名利祿的道路上擡起頭後,每個人回想起來自己兒時的夢想和童真,都會感慨萬千,心留一絲遺憾。

抗日期間,時局動盪,華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而遠在西南邊陲,這裏的大學教室只有土胚房,還不斷的漏着風雨,雖條件艱苦,但澆不滅學習的熱情。

出身富豪家庭的沈光耀目睹山河破碎,在吳嶺瀾教授的啓發下,他遵從自己的內心,毅然從軍抗日,因爲他不僅是家庭的兒子,還是國家的兒子。

作爲飛行員,他每次都在戰鬥結束後將部隊裏的物資空投到村莊的空地上,被那些孤兒們稱爲“晃晃叔叔”,他的這一舉動養活了在這裏長大的陳鵬。

沈光耀是一個犧牲小我拯救大家的戰鬥英雄,也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柔情漢子,他在被擊落後的告別:“媽媽,對不住!”讓人淚目。

如果身處在沈光耀的位置,我們大多說人可能會選擇獨善其身,繼承家業,但我們要教育自己的後代學習沈光耀。

正是因爲無數個沈光耀,我們才能避免亡國滅種,纔會有今天的和平生活,他們身上所展現出的大無畏的勇氣和擔當托起了國家的未來,他們無愧我們民族的脊樑。

那個被沈光耀救助的小孩陳鵬,後來也考上了清華,和中學同學王佳以及李想一同在北京求學工作。

當國家需要陳鵬的時候,他放棄了喜歡的王佳,去了大西北爲我們國家的核事業做出了貢獻。王佳因爲師母劉淑芬辱罵老師,寫匿名信舉報師母,被抓出來批評的時候,戀人李想卻退縮了。

最終師母劉淑芬在看到因爲自己的無端生妒而害死了王佳的結果之後,在苦苦得不到癡愛的心的絕望中和對害死人命的恐懼中投井自盡,李想因爲內心的譴責而去了邊疆行醫。

在這段故事中,王佳的'過分虛榮,李想的權衡利弊,老師的自暴自棄,師母的極端性情,甚至於批評場上被慫恿的“仇惡”的鄰里百姓,都映射了那個年代的悲哀,也映射了人性的自私,無不令人唏噓,唯有陳鵬初心始終,執着追求。

其實整個電影裏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師母劉淑芬跳井的那一幕,那是人性的絕望。

李想在邊疆行醫時救下了一對夫婦,那對夫婦誕下了一個叫張果果的小孩。張果果如今是公司高管,他出於內心的正義感,對一個無力撫養四胞胎的家庭伸出了援手,但又害怕對方家庭索求無度,訛上自己而陷入猶豫。

在經歷了公司的爾虞我詐之後,通過清明節隨父母給李想掃墓這件事,張果果體會到善良的可貴,決定繼續幫助那個家庭,這也破除了對那個家庭的誤會,收穫了對方家庭真摯的感激之情。

類同的,在這些年,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問題時常見諸於媒體,扶了怕被訛詐,不扶又面臨道德的譴責,網上對各種扶不扶,怎麼扶的討論樂此不疲。

扶不扶,沒有對錯,只是這種現象折射的是社會在懲惡獎善的法制缺失,折射的是大事化小的和稀泥文化,什麼時候我們的法律和風氣讓人不用顧忌的做好事,什麼時候社會才能真正的正氣永存。

電影穿插敘事,剛看完電影的時候,可能有點亂,沉重情緒偏多,但理清思路後,就看到了沉重中的那抹光彩。

在生活之中,大多數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或恐懼逃避,或直面向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

但標準不一而足,要麼按照外界的標準給出答案,要麼遵從內心標準做出抉擇。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無論如何選擇都無對錯,只願你我無愧於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20

全家人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影片確實好看,這是全家不同年齡段的人共同得出的一致意見。有一些精彩的片段能讓人牢牢的印在腦海裏,經典的臺詞也會在耳邊響起。時間只過去了一天,精彩的畫面還在,但經典的臺詞已經記不完整了,爲了挽留感動,撰寫一篇觀後感,給自己,也爲這部好電影做一宣傳,推薦給沒有看過這部影片的朋友。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萬事皆有因果,人生就是因果相系、循環往復。

影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1923年的某一天,吳嶺瀾向清華大學教務長梅貽琦請教“什麼是真實”的問題,梅貽琦先生做出了經典的回答:“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抗日戰爭時期,吳嶺瀾在西南聯大當教授,他用他真實的精神當時處在民族危亡的學生們,引導着學生沈光耀去思考、去選擇怎樣的人生。沈光耀作爲一名飛行員,用大愛影響和救助着一大羣孤兒,其中有一個叫陳鵬孤兒。

全國解放了,作爲清華學生的陳鵬,用他的人格力量與氣度喚醒了同學李想的正確人生觀。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下,邊疆支邊醫生李想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拯救了另外兩名夫妻醫生,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夫妻醫生的生命,而夫妻醫生是某大公司高級經理張果果的父母。高級經理張果果無私地幫助處在生死邊緣上的四胞胎家庭。這一切都是芸芸衆生的前生今世奇妙的緣分。

梅貽琦先生說: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影片通過三個故事,提出了三個“如果”。一是如果你知道你的人生將如此世俗而艱難,你還會選擇出生嗎?二是如果你們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你們是否有勇氣前來。三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是否你還會在意那些世俗要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最後通過張果果給四胞胎在窗戶上畫畫和接打電話以及影片話外音的形式,向觀衆講明瞭本片的核心思想: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記憶的模糊加上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表達心中所想,還是自己親自走進影院,感受“真實”,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21

“如果你們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你們是否有勇氣前來?”

影片《無問西東》圍繞吳嶺瀾、沈光耀、陳鵬、張果果等主要人物,穿插講述了四個不同時空,四段不同的人生故事。

其中讓我感受頗深的,是沈光耀的事蹟。他的故事整體發生在以抗日戰爭爲背景的西南聯大里。國難當頭,沈光耀懷揣着一顆赤子之心參加飛行員試練,因卓越的表現被教官選中。一次執行飛行任務中,在飛機彈藥告罄,且機身嚴重受損的情況下。他毅然決然地將飛機撞向日本軍艦,人艦俱毀。他明明可以跳傘逃生,可是他沒有。

一架飛機,一艘軍艦,一顆心,一片海。畫面及音效直擊我內心深處,我不禁潸然淚下。

沈光耀出生名門,卓爾不凡。他是家中獨子,但他並不養尊處優,他優秀地幾近完美。母親心疼他,讓他明哲保身,起初,他答應順從母親意願。但此後,天之驕子的他陷入了迷茫,每天渾渾噩噩,如行屍走肉。面對惡劣的抗戰局勢,心中的正義感再難壓抑,他實在不甘在國難當頭之時苟且偷生,於是瞞着母親進入飛行隊。

他一直記得教官的一句話:“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我驚歎於抗戰時期人們心靈的純粹,他們是一心爲國,是真真正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西南聯大的學生那時對知識強烈的渴望,幾近瘋狂。教室漏雨難以上課,那就“靜坐聽雨”;日軍不時轟炸,那麼隱在山坳裏學習又有何妨?青年學生尚且如此,更別說老師們了。

那麼是這一切到底是爲了什麼?是什麼促使他們如此不管不顧地埋頭學習?如此無畏的奔向戰場?

是因爲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深深烙在心底,滲入骨髓,嵌入靈魂的愛國精神,也正是因爲那“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調整飛機方向,鬆開手邊的發射器,目光炯炯,直視前方,雖已身中兩彈,但頑強的毅力支撐着他。爲了國家,爲了人民,爲了自由,爲了從心底生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他愛自己,更愛祖國,他再一次詮釋了“捨身取義”。那架火星四濺的戰鬥機從高空急速俯衝,撞向日艦,一聲轟響,艦體炸裂,火光如煙火般絢爛,如同他的人生。他做到了,但從此世上沒了他。

或許這一切又有另一個原因:

只問自由,無問西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22

一個週末的下午,我們一家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無問西東》。裏面有一段故事是說在20世紀30年代,一個叫沈光耀的學生從香港來到清華大學求學。當時因爲戰爭,學習環境很差,教室都是用稻草做的。儘管他是個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獲取更多知識報效國家。當他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祖國遭到了襲擊,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去當兵。在軍營裏,他不但給貧困地方的孩子送東西吃,而且最後勇敢地走上了戰場,打死了一個又一個敵人,最後不幸英勇犧牲。

看完這部片子以後,我發現那時的學生是這樣求知若渴,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都好艱辛啊!以前的學習環境很差,教學的儀器又很少,比現在落後了太多太多。我們現在有明亮、乾淨的教室,有教學用的電視,還有這麼多老師來給我們上課,也沒有那麼多戰爭和顛沛流離。雖然我們現在的學業不輕鬆,作業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電影裏沈光耀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也刻苦學習,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現在的機會,努力學習。看到電影裏沈光耀在生活物資如此匱乏的情況下,也省下自己的口糧,送給窮苦的孩子們。我覺得在新時代,更應該發揚助人爲樂的精神。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也很喜歡幫助同學,當一個同學生病的時候,我可以主動幫他帶作業,幫他補課。以後我還要更關心周圍的同學和夥伴們,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毫不猶豫的伸出友愛之手,使大家一起進步!

我們現在在一個新時代,沒有戰爭,只有和平。這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時間一去不復返,我要好好把握它。當別人在隨意玩耍的時候,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我現在年紀還小,等我長大了以後,要像沈光耀一樣,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勇敢的衝出來,報效祖國。現在先要打好基礎,以後才能爲祖國多出一份力,這樣我們的祖國纔會越來越強大。記得古文《少年中國說》裏說過:“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青少年應該樹立這遠大的志向,承擔這重大的責任。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23

影片觀盡,道路仍遠;人生未盡,漸行漸遠;愛與真心,永存於心。——題記

“你知道自己的內心嗎?”“你們史冊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麼?”泰戈爾的提問時刻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五千年來,多少的朝代更迭,多少的戰火連天,在功名利祿的誘惑中,在民不聊生的悲慘中,那亙古不變的,那永垂不朽的,是愛與真心。

愛與真心,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誓言來表現;愛與真心,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行爲來證明;愛與真心,不需要無趣的自賣自誇來氾濫。它只是對內心的溫習、對初心的堅守、對自我的認知。

什麼是愛?愛就是對祖國的愛,對衆生的愛。

無論是投身軍旅,爲保家衛國英勇奮戰,最終壯烈犧牲的沈光耀;還是遠赴邊疆戈壁,不畏艱難困苦,參與“兩彈”研發最終完成科研的陳鵬,這都是對祖國的愛。這種愛往往伴隨着許多羈絆與淚水。選擇了這種大愛,也就意味着選擇了割捨對父母的愛,對戀人的愛,對朋友的愛。

電影接近尾聲,沈光耀開着飛機衝向敵艦。夕陽照在他的臉上,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從他的眼睛裏,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他那一聲“媽,對不起”觸動了多少人?他的無畏與堅強感動了多少人?即使現在臨近黑夜,即使將要面臨永別,他沒有後悔,因爲他相信,那一邊暮色蒼茫,不過是頃刻之間,未來的世界將會更加美好。左拉說過:“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的走到底,絕不回頭。”這可能就是對沈光耀一生最好的闡釋吧。

吳嶺瀾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候隻身前往西南聯大,獻身於教育事業,授予學生知識與思想傳承。身出豪門的沈光耀加入空軍隊伍後,不斷給孤兒村投放糧食,才幫助孤兒們解決了飢餓之苦;張果果援助四胞胎家庭,從開始的種種擔心到最後聽從自己的內心,纔有了後來對四胞胎家庭的無私幫助,這都是對衆生的愛。即使他們彼此有自己的生活,即使他們彼此可能陌生,但是這種對衆生的愛永遠會作爲一朵最爲素潔的蓓蕾,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生活總是讓人遍體鱗傷,每個人都不容易,每個人面對的困難都將前所未有,每個人都是海洋上的船隻,誰也說不準驚濤駭浪什麼時候出現。唯有愛,能讓無邊的荒漠變成綠洲;唯有愛,能讓漫長的航行晴空萬里;唯有愛,能讓生活的道路花團錦簇。

什麼是真心?真心,是李想在臨死前的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真心,是吳嶺瀾所感悟的“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欣喜,會因初生的朝陽歡呼跳躍”。我們每個人都在闡述自己的真心,哭了,笑了,都是我們的真心。真心,靠的是坦誠,每一行熱淚都有它的由來,每一處傷痛都有他的無奈。

真心不在喧囂浮華,真心也不在庸庸碌碌,它就在風吹出漣漪的一瞬間。真心是陰溝里人們仰望星空的望遠鏡;真心是黑暗中行人找到方向的明燈;真心是夜空中人們內心最燦爛的那顆星。因爲真心,我們才無怨無悔;因爲真心,我們纔有了知足常樂;因爲真心,我們才站上了人生巔峯。

在《無問西東》中,百年清華,往事如煙。讓我感觸最深的,無不是愛與真心。電影裏有那麼一句臺詞“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我相信我們能與愛相伴,心懷真心。最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24

該片是作爲慶祝清華成立百年的獻禮影片,鏈接着四個時間點:1923、1938、1962、2012年。橫跨四個時代、講述四個故事,但始終貫穿一個思想: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2012年,北京。張果果作爲奶粉公司的總監,他因一個失敗的提案未拿下知名品牌的代理權,成爲公司的替罪羊。前期爲了樹立奶粉的形象,曾經許諾資助的四胞胎,現在怎麼辦?他面臨選擇:是資助四胞胎,還是陷入公司內部鬥爭?

1962年,北京。王佳敏和李想的老師經常遭到妻子的家暴,王佳敏和李想忿忿不平給老師的妻子劉淑芳寫了一封匿名信,信中爲老師打抱不平。事情暴露後反被劉淑芳倒打一耙,王佳敏被批·鬥。李想爲了支邊在批·鬥會上選擇了沉默,放棄了友情;在九所工作的陳鵬冒着大雨回來救了王·敏佳,他選擇愛情。李想認爲王·敏佳欺騙了所有人,認爲她不真實,而陳鵬反問:你給過她真實的力量了嗎?

1938年,昆明。受戰亂影響,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遷在昆明成立西南聯大。富家子弟沈光耀想棄筆從戎成爲飛行員。但是自古忠孝難兩全,是聽從母親的淳淳教導安逸過一生,還是成爲飛行員,奔赴戰場抗擊日寇?沈光耀開始迷茫。

1923年,北平。吳嶺瀾國文、英文滿分,但物理、化學不列。是在清華學最有前途的實科,還是學習自己擅長的科目,吳嶺瀾不知所措。

國家危難之時,陳納德面對無人招飛時他宣講: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是從內心寫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沈從耀最開始想做一個聽從母訓的孝子,但日軍的侵略讓整個華北沒有一張安靜的課桌,李光耀毅然加入空軍,最後以身殉國。壯志凌雲,何其壯哉!

何爲真心?吳嶺瀾坐在西華大學校長梅怡琦的面前提出的問題。梅校長緩緩道來: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到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溢出來不懊悔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吳嶺瀾聽後遵從本心選擇文科,做真實的自己。

張果果面對公司的爾虞我詐,面對四胞胎的頻繁求助,他也迷茫過,也世俗過,而父親的一番話讓他選擇自己真實的內心,遠離世俗險惡、回絕別人的挑拔,自願資助四胞胎度過難關,遵循內心感受生命的喜悅。

在那個錯誤的年代,陳鵬不受世俗的眼光,在黑暗中用愛爲王·敏佳託底。李想心懷愧疚,救了張果果的父母。成爲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的踐行者。

影片雖然講述着不同的故事,看似唯一的相同點是人物都是從清華大學的學子。但在人物故事相連,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例如:吳嶺瀾成爲清華的教授爲李光耀答疑解惑,成爲空軍的李光耀爲孤兒村投放食物,給了陳鵬食物和活下的信心,張果果的父母則是被李想所救。這些不僅僅是個人的理想,而是清華大學立德立言,無問東西的理想,這樣的理念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這四個故事都與選擇有關,放在現在也不過時,在這個浮躁的現代社會能否有高尚的情操、不迷茫的世界,遵從內心,做真實的自己是我對該片最大的體會。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25

看到的和聽到的,常常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讓你在意的東西,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因像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出生的朝陽歡呼雀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忘了自己的珍貴。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願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在我很小的時候,讀過一本書,是奧地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的《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一生是如何因爲他人的關愛與付出而生存下來。書中的結尾最後總結了一句簡單的話:我們活着的意義是爲了讓他人活得更好。

這本書與這部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對生命的意義作了我所能最大程度理解的一種闡述,即時我看不慣的一切,我也努力去理解,因爲一切的背後皆有他的邏輯。如果一個人從愛與關愛中長大,受過很多溫暖與幫助,他們未必願意變成讓人嗔恨的模樣。有些人改變不了,但我們還能影響其他人。雖然我們道路不同,甚至也許我很討厭,但是一個生命向另一個生命的求助,無論如何,我願意伸手。

無問西東不計較得失,聽從你的內心做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