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山楂樹之戀》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1

一座青色的大山,一淌碧綠的河水,一棵蝸旋蒼穹的三楂樹,一曲憂傷感人的樂曲,淡然的不能再有半點修飾的人生片段,感染了我那內心深處的顫一動。

頓然間的觸一動,一曲手風琴的山楂樹樂曲使得靜秋駐足,山楂樹的故事,美妙的音樂,內心深處對建新(老三)的期待,頓時,被山楂樹的音樂所渲染與昇華。人對外物的渴求往往是自己心性的外露與期待,老三的出現,高大的形象,帥氣的長相,文雅的微笑,一切或許都是靜秋情竇初開的歸一。其實,真愛就是這樣,就像是河流一樣,不緊不慢,悠閒自得地流過山村,淌過平原,與周圍的一切和諧地相襯着。

愛的懵懂,或者應該說是愛的稚一嫩、純真。她使得人不曉得是什麼,但卻似被一塊磁鐵吸引着一樣,追逐、陶醉。或許是人的好奇,處世未深的靜秋,看到別樣的建新(老三),心已然爲之顫一動。在一切自然和諧的日子裏,她們的心碰一觸着,期待着繼續;牽掛着彼此;憧憬着未來。一切看似平和,其實爲火熱的初戀在靜秋的心中燃一燒着,或許此刻,她才真正找到讓自己心動的追求,而且是那般地激烈。

愛往往是自私的,在不徵求對方同意之下,就已經把對方放在心裏,當作是自己的戀人、另一半了,雖然青稚,但卻真誠。這時候即便是初戀,輕易發生的風吹草動,也會使人的心受傷。靜秋偶然間聽到老三城裏有女朋友時,對老三的態度就突然變得不可理喻,好似他們已然是夫妻,而老三在外面有了女人一般,憎恨、惱怒起來。所以,愛許多時候不是相互的,更多的是某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愛,其實這樣的愛多半才最爲真誠、純樸,或許未來不曾給予他們結果,但刻骨銘心地愛過,也不枉相見一場。留在心底作爲感動的回憶也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當她知道建新沒有女朋友時,頓時又喜出望外。甜蜜的微笑,就好似女人與自己的愛人久別重逢,激動、幸福、坦然。時代的特徵,身邊異樣的眼光,使得正在悄然發生的愛隱祕着,偷藏着。愛在許多時候,往往使得人們做出好多看似分離的事情,爲了靜秋的前途,一個多月把愛深藏在內心。每次要見靜秋的念想一定曾在老三的腦子裏膨一脹,但火熱的愛化作一種默默地祝福,或許心有靈犀的人定會感受到這種祝福。

人世間的悲劇,以生離死別最爲痛苦。更何況是在激烈的初戀時候。戲劇、小說的好處就是能將我們的情感、心理激盪起來,讓其處於一種極度難耐的境地,然後施捨點希望、快樂,使人們心靈深處產生莫名的震動。而對於老三,知道自己已經時日無多,即使心裏有萬分難捨;對靜秋有萬般的愛;期盼他們的未來有多麼美好,但事實往往總是打了折扣的理想,在白血病面前,一定會使人真正懂得生的重要。隔着河的擁抱,雖然是文藝工作者爲了表現而別出心裁的構思,但我分明看到了老三無助的內心和那極度悲傷的眼淚。愛,要讓自己愛的人生得很好。“只要你活着,我也就活着……即便去了很遠的地方,當我知道你過的快樂,我也會很快樂”。我不由得爲老三增加了後面的這句潛臺詞,真希望讓老三在那個時候與靜秋訣別,至少可以說上話,看到她面部的情感。但我不是艾米,更不是張藝謀,索性想想罷了。

回想起來自己曾經也有的失戀,覺得是生離死別的決裂。在夢中,自己突然告別這個世界,唯一想見到的就是那愛的人兒,即便她之前是非常討厭我,但在這人之將死之時,定是沒有什麼比滿足一下臨死人的心更爲重要吧。

老三見到了靜秋,面無表情,絲毫動彈不得的他只能讓靜秋的聲音細細地透進自己的耳朵,聆聽在心裏;感受她來看他的欣喜和悲傷。奪眶而出的眼淚是最真摯,也是唯一能留給自己愛人的東西了……

山楂樹越長越茂盛,小說家最終讓她淹沒在滾滾東逝的江水之中。可喜的是,他寫道,"她覺得,那顆山楂樹在水裏也會開花的……"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2

你活着,我就不會死。

但如果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

你活着,我就不會死,但如果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這是老三去世前對靜秋說的話,再次讀來,還是令人悵然。

《山楂樹之戀》是張藝謀的一部以爲背景的影片。這部電影以那棵具有革命色彩的山楂樹爲線索,講述了學生靜秋和老三青澀淳樸的愛情故事。

據說,這棵山楂樹沾染了革命者的鮮血,所以開出的不是白色的花,而是紅色的。電影主人公老三,也就是孫建新,是地質勘探隊的隊員,同時也是軍區司令員的兒子。自始至終,我都深深的被這個淳樸善良,笑起來乾淨無邪的男孩兒所吸引。

靜秋,是城裏的高中生,爲編寫革命教材來到村裏。這個家庭成分不太好的姑娘,有些許自卑,卻也美麗,青澀,深深的吸引了老三。他們的相遇,相戀,都是那麼平淡無奇,可正是這種平淡,青澀的愛情,令人神往。

他們第一次見面,老三送給靜秋一顆糖,這顆糖,是這份唯美愛情的開始。第二次見面,細心善良的老三爲正在寫山楂樹的靜秋換了一個亮一點的燈泡,怕晚上寫材料的靜秋費眼睛;第三次,以爲革命省墨水爲由,換掉了靜秋已經漏水的鋼筆,以舊換新。

沒有花言巧語,也沒有山盟海誓,就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讓兩人互生情愫。回城之後,老三暗中和靜秋見過幾次面,兩人也熟稔了許多。由於靜秋的家庭原因,靜秋的媽媽很怕女兒犯錯而無法留校,所以當媽媽撞見靜秋和老三在一起的時候,她是反對他們的戀情的,並且要求老三不許再見靜秋。

老三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承諾,他會等,等靜秋轉正,等靜秋到25歲,甚至等一輩子。

看到這段的時候,我流淚了,被老三提出的一個要求而感動。他希望靜秋媽媽可以讓此時腳受傷的靜秋坐下來說話,母親沒想到的事情他卻考慮到了,並且希望靜秋媽媽允許他爲靜秋最後一次包紮。

這一刻,老三忍着淚水,輕輕地,爲靜秋包紮受傷的腳。他的動作是那麼的慢,就像是捧着稀世珍寶一樣,而靜秋已經泣不成聲,她不知道該用什麼言語去表達此刻的心情,就這樣,兩個人無聲,卻又彼此知道對方的心,盡力的留住這一點點在一起的美好的時光。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也不能等你到25歲了,但我會等你一輩子。

當靜秋得知老三可能得了白血病的時候,淚水已經佈滿了她小小的臉頰。她已經無法顧忌其他了,一路奔跑到醫院去找老三。

這時候的老三依舊瞞着靜秋,說自己沒事,安慰靜秋不要擔心。晚上醫院不讓家屬陪同,靜秋也不願意就這麼回去,她想陪着老三。醫院的這一幕無疑是讓人淚目的。

淒冷的夜晚,靜秋坐在醫院門口,老三隔着窗戶遠遠相望。又是一次無言卻已知所有,這,就是愛情吧!

老三臨走前,一直喊着靜秋的名字,當靜秋趕到醫院的時候,看到的已經是一個戴着氧氣罩,奄奄一息的老三。不,在靜秋眼裏,他永遠都是那個陽光帥氣的少年。

靜秋還沒正式叫過老三,還不知道該怎麼叫他,靜秋不停地喊着我是靜秋,我是靜秋,因爲他曾經說過,即使他的一隻腳踏進墳墓了,聽到她的名字,也會拔回腳來看她。

靜秋看着老三,看着這個昔日裏陽光燦爛的男孩兒,希望他可以醒過來,喊她一聲靜秋。隨着老三的目光向上看去,房頂上貼着的是她和老三唯一的一張合照。照片裏的女孩兒笑顏如花,男孩兒溫暖如春,一片和諧。

你活着,我就不會死,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

老三已經將自己和靜秋融爲一體。他希望無論如何,靜秋都可以好好地活着,和他一起,好好地活着。

這樣青澀,樸實的愛情故事是令人嚮往的,可這樣的結局,也是讓人心情沉重的。電影結束,終於等到了山楂樹開花,山楂樹,開出了白色的花。這白色,純潔如靜秋老三的愛情,也悽美如他們的結局。

看完這部電影,我落淚好幾次。都是因爲那一個個的小細節,觸動到我。他們之間的愛情並不轟轟烈烈,這是一段平淡,樸實,青澀,卻又讓人回味無窮的愛情。

這部電影裏,我最喜歡的就是靜秋和老三的笑容,那麼燦爛,不帶一絲雜質。而且,在這樣的年代,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老三能夠不顧及階級,不在乎輿論,勇敢的去愛靜秋,更加體現了這個男孩兒的可貴。

無疑,老三這樣的人物形象是完美的,他家世不錯,人也有能力,陽光燦爛,並且淳樸善良。還對靜秋一心一意,愛的深沉。可以說,他是用盡了自己的一生去愛靜秋。甚至可以說,老三這樣的人是完美的。

可正是這樣完美的人,卻是如此悲慘的命運。我不禁感到可惜,這樣的寶藏男孩兒,活着,該多好。

如此淳樸又青澀的愛情,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嗎?嗯~我覺得是有的,只是可能比較少罷了。我們對生活,對愛情,還是要充滿期待,充滿希望的。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3

很久以前看了小說原著,報紙連載的,每天很期盼報紙的到來,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聽說張藝謀要導演《山楂樹之戀》,心中涌起更多的期盼,想象一定拍得很唯美,很文藝。期待已久的電影終於來了,昨天看了電影后,總體上挺好,唯美的聲音和熟悉的旋律將故事悠然帶出,讓人頓時心生感慨,畫面乾淨、單純、自然。但也有些失望,覺得人物缺少鋪墊,情節有些跳躍,情感細節少了些。靜秋這個人物不夠豐滿,讓人覺得似乎她很幸運,不知是何德何能何才,讓老三爲她如此癡迷,如此無怨無悔的付出?能得到這麼難能可貴的愛情。

很喜歡影片中的主題曲《山楂樹》,娓娓唱來,溫暖、憂傷、淡淡的,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我的耳朵努力去捕捉,若有若無的,牽引着我的心。

印象深刻的是靜秋回市裏參加文藝演出,舞蹈“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強烈地感受到那個時代背景,雖沒親歷過文革,但很痛恨那樣的時代,對民衆精神的封鎖和摧殘,慶幸那樣的時代終於遠去了。腦海裏突然轉換到朝鮮,朝鮮的今日就是我們的昨日嗎?抑或三十年後,再看今日的時代,還會有類似的感受嗎?我想會的,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

當然,影片中描述的愛情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很純潔、美好。老三對愛情的無私付出,細心、體貼,愛戀的情愫在二人心中攢動,展現在眼前的全都是美好,不由想起自己的青春時代。在物慾橫流、浮躁、功利的如今,房子、車子、票子左右了人們的愛情觀,這樣的愛情當然是稀缺。人們希望能滿足物慾的同時收穫純潔的愛情,卻總擺不平付出與收穫的關係。

愛情是什麼呢?每個人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着搖椅慢慢聊”。這是一種很理想、很美好、很令人憧憬的愛情,但還有一種愛情,就是無論疾病或健康,你都深愛他、照顧他,陪他走完生命中最後一程。這不是婚禮上的誓言,是生活中的踐行。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4

我不能等你一年,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一歲,但我可以等你一輩子。

----題記

愛情不能天長地久,只能朝生暮死;青春不會天長地久,只會轉瞬即逝。總在快樂的時候,感到微微的惶恐。在開懷大笑時,流下感動的淚水。我無法相信單純的幸福。對人生的悲喜,既坦然又不安。

從不愛到愛有多遠?在地球的正中心,我們就這麼遇見了彼此。如此突然,如此意外,以至不知該說些什麼。於是,只能安靜地遙望。是她嗎,是她嗎,真的……是她嗎?

靜秋和健新是在勘探隊認識的,山楂樹見證了他們的愛情。也許,那個時代的愛情,有着種種束縛,政策,家庭,等等。我知道靜秋和健新是真心相愛的,也許他們的愛情是懵懂的,是沒有結局的,但是我想,他們每個人,都不會因爲這一段戀情而感到後悔。

我不知道作者最後爲什麼給故事留下了一個那樣的結局,也許這就是文字吧,最後的文字,總是悲傷的。靜秋和健新,由相識到相知,再到最後相戀,一切都是那麼刻骨銘心。就連最後健新的離開,靜秋的悲痛欲絕,也都刻畫得淋漓精緻。

有人說,忘記一個人,需要一輩子;而愛上一個人,卻只需一秒鐘,不知道靜秋和健新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我是希望靜秋和健新可以好好的,但我僅僅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看待,我只是把它當做一場理想的戀情。當然,我知道,那是不現實的。

生命中有一些人與我們擦肩了,卻來不及遇見;遇見了,卻來不及相識;相識了,卻來不及熟悉;熟悉了,卻還是要說再見。就像靜秋和健新,如果靜秋不去山楂樹的故鄉編寫革命教材,那麼她就不會遇上健新,那麼他們最後也就不會深深地愛上彼此;如果健新沒有的白血病,他就不會被迫和靜秋分開。原本美好的一段戀情,因爲太多的如果,幻化成了泡沫。

有時候,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長大了,卻發現遺失了童年;單身時,開始羨慕戀人的甜蜜,戀愛時,懷念單身時的自由。很多事物,沒有得到時總覺得美好,得到之後才發現我們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

而我也終於明白,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愛你。哪怕光陰荏苒,歲月流轉,曾經的愛,依舊停留在原地。沒有多一分,也沒有少一分,就那般不濃不淡,恰到好處。未嘗經過歲月的摧殘,亦未嘗發生絲毫改變。

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夕陽下了,我在山邊等你。葉子黃了,我在樹下等你。月兒彎了,我在十五等你。細雨來了,我在傘下等你。流水凍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們老了,我在來生等你。

能廝守到老的,不只是愛情,還有責任和習慣。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5

山楂樹上,花兒開了,遠遠望去,彷彿緋紅的輕雲,開得如火如荼,燦若朝霞。花兒落了,無聲無息,如同劃破夜色的流星,不留一絲痕跡。那棵山楂樹,承載了怎樣的完美記憶,又承載了誰的悲傷,誰的淚水?

電影裏,老三對靜秋說,“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樸實簡單的話語,卻能輕易地觸動人的心絃。那個青春如火的年代,真摯的情感,如同純潔的蓮花一般,悄悄在兩人心底綻放。沒有玫瑰花的浪漫,沒有甜言蜜語的誓言,可是愛的花朵卻開得絢爛無比,悄悄的,佔據了兩個人的心靈。然而殘酷的命運最終要將兩人分開。山楂樹下,只剩下了靜秋一個人的身影,晶瑩的液體寂靜的落下,在地上綻開一朵朵美麗的淚花。我爲他們的感情感動,也爲最終的`結局而惋惜。也許,這就是宿命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曾聽過一個故事,像極了靜秋與老三的感情。

這個故事是在外婆家,從長輩們口中斷斷續續地聽來的。以往在外婆家的村子裏,有一對深深愛着彼此的情侶。男孩很帥,高高的個子,英俊白皙的臉龐。他常常帶着女孩去河邊玩,幫她整理頭髮,給她買漂亮的髮夾……兩人常常牽着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可是,最終他們還是逃可是宿命的牽絆。就在他們結婚的前一天,男孩突然急病發作,撇下女孩匆匆的走了。他們的感情,也終止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與《山楂樹之戀》出奇的相似。同樣的感人至深,同樣的使人扼腕嘆息。也許就是因爲不完美的結局,才使這個故事愈發的悽美,如此的令人心痛。

山楂樹下,悲傷涌動。那滿樹的紅花,紅的像血。花瓣之上,是否還存有悲傷的淚水?幾度花開花落,流年似水,緩緩流去,但山楂樹下那美麗的諾言,晶瑩的淚水,卻凝聚成了永恆的風景。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6

現代人用緊張的工作和生活書寫着生命的內容,其節奏的疏密與強度又因人而異。相對於高速發展的繁華大都市,小城鎮的人們還是比較閒散比較輕壓力的。就我個人而言,現在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兩點一線,家到公司,公司到家,按部就班,一塵不染,一層不變。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走過童年,少年,成年,直至如今的四十不惑之年。如果把人的一生比做一天,那我正處於午後的時段,不冷不熱,湖水一潭,空曠靜謐,波瀾不驚。

工作之餘,我有一點自己的小小愛好,但基於自我天生理性的脾性,愛好的內容涉獵僅僅停留在初級階段而非狂熱境界。會唱一點歌曲,會聽一些音樂,會看一點書籍。說穿了,大衆俗人一個,無個性,更無特質。日復一日,將平靜的生活延伸着。

偶爾聽到中國優秀的導演張藝謀先生在去年推出一部力作電影《山楂樹之戀》,耳聞一下,之後一直也沒有機會觀看。主要是我沒有刻意地去追逐觀看欣賞,即使是沒空或沒有情調坐到影樓裏欣賞,也沒有從網上搜索觀看。一直到今年的三月份,有一天傍晚,女兒在寫作業,我呆在電腦房間裏雜閱了一些凌亂的信息之後,腦際裏突然閃出《山楂樹之戀》這幾個字眼,於是點開電影網,才得以觀賞了這部引起社會強烈好評的影片。從《山》的首映到現在已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現在才欣賞,真是out得厲害。

《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靜秋是個漂亮的城裏姑娘,因爲父親是地主後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時很受打擊,靜秋一直很自卑。靜秋和一羣學生去西坪村體驗生活,編教材。她住在隊長家,認識了老三。老三愛上了靜秋,很愛,靜秋怕他欺騙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氣的老三是軍區司令員的兒子,卻是極重情誼的人,甘願爲靜秋做任何事,給了靜秋前所未有的鼓勵。他等着靜秋畢業,等着靜秋工作,等着靜秋轉正。等到靜秋所有的心願都成了真,老三卻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時候,1976年,老三他還很年輕。

《山》這部影片就像一陣微微的清風,吹進我的生活,我生活的湖面泛起層層漣漪;像一杯淡淡的清茶,令我品味後愛不釋手,回味無窮;像陣陣花香,拂面而來,清香環繞。一種真誠的感動從心底升起,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心底升起,一種久違的愛情情愫從心底升起。我午後的人生升起一片高遠的天空,湛藍而廣闊,美好的情思追隨着白雲朵朵飄過。

這是一份淡雅的正餐,很合我的口味。在我爲電影《山》鍾情之際,夫從呼市出差回來居然買到了小說《山》。我於是一頭紮了進去,與電影相比,小說的敘述更爲詳盡,故事情節更全面更細微。我彷彿走進了那個年代,就生活在靜秋的生活當中。她快樂我也快樂,她憂傷我也憂傷。

靜秋在西坪村體驗生活住在老隊長家,到冰冷的河裏洗牀單,老三幫她靈巧地洗牀單,熟練自然地晾牀單;老三給靜秋寫作的小屋換上光線好的大燈泡;老三送給靜秋不漏墨水的金星鋼筆;老三託志剛帶給靜秋媽媽治病的冰糖;老三託秀芳帶給靜秋錢,不希望靜秋假期從事那些高風險的零工工作,還得說是秀枝賣了表的錢;靜秋打零工做地坪時,老三給靜秋買了米黃色的高筒膠鞋,然後不惜用匕首劃破自己的手背,逼着靜秋去治療發腫發壞的腳靜秋出身不好,老三還得考慮靜秋的影響,還得兌現對靜秋母親的承諾,適時地出現適時地消失。老三這種對靜秋無微不至的偷偷關愛,老三對靜秋默默的奉獻,讓我的心靈一次次震撼。我爲人間存在着這樣偉大的愛情奇蹟而一次次落淚,我爲生活中最乾淨的愛情而動容。

靜秋要老三等她,不到二十五歲不會談朋友的。老三是這樣回答的:只要你讓我等,只要我等你不會讓你不高興,我等你一輩子都行,我肯定不是第一個愛上你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不過,我相信我是最愛你的那一個。樸實無華的表白,無私而真摯。

老三正是在劃破手背的那一次開始發現自己凝血機制不好,開始瞞着靜秋以重感冒的名義在縣醫院住院治療。之後靜秋利用短暫的兩天假期去看望他,在追問之下才默認自己的病情。老三說:我其實不怕死,我只是不想死,想天天和你在一起。我要你好好活着,爲我們兩個人活着,幫我活着,我會通過你的眼睛看這個世界,通過你的心感受這個世界。老三還記住了靜秋的記號靜秋後腦勺的頭髮林裏有一塊紅色的胎記,他以後就可以找到靜秋了。這次分別之後老三的病情根本沒有好轉,這樣的情況下他又給靜秋留了一封違心的信,很抱歉我對你撒了謊,這是我第一次對你撒謊,也是我最後一次對你撒謊老三想切斷靜秋對他的感情,留給靜秋選擇幸福的權利,然後自己默默地離去。但實際上,老三一直堅持留在k市的那家軍醫院裏接受治療。在他走得動的時候到八中還偷偷看過靜秋,老三要靜秋就那麼無憂無慮地生活。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曾離開過靜秋。

老三走了,在靜秋的我是靜秋!我是靜秋!的呼喊聲中走了。雖然他當時已不能言語,但他眼角兩滴紅色的、晶瑩的淚珠告訴靜秋,在一片白霧籠罩中,憑着靜秋的記號他驗證了靜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我會等你一輩子

有人說,因爲老三的過早離世才成就了這份悽美的愛情。我個人也不予否定。但每個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是否都可以表現的如老三一樣的無私和執着呢?對愛的無私和執着纔是這份愛情真正的亮點。這樣的愛很平凡,很盡力。人生中唯美愛情的代價不是生命,而是我們平凡的日子疊累出豐富的人生。只要我們用心去過每一天,用心去做每件事,衡量人生命的意義之依據既涵蓋生命的長度,也涵蓋生命的寬度。老三懂得這個道理,因爲上帝沒有給他太多的機會,所以,他用自己短暫的人生書寫出最壯麗的愛情篇章。

當我們爲朝氣、高大的老三早早離世潸然淚下之時,我們又難抑心中無限的欣慰,他將自己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而且在他逝去的三十年後,在今天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引領了人們對愛情的執着觀念,堅定了人們對愛情的全部信任。老三的人生精彩而輝煌。

現在的社會中,身邊的年輕人當中不乏這樣的人,個人對愛情的理解相當浮躁而且急於求成,他們對愛情的認知度相當低。迫不及待地戀愛,似懂非懂地傷感,又輕率地放棄責任。所以,《山》的應時出現,是時代的呼喚,是時代的需求,更是對時代的貢獻。

寫到這裏,我的內心變得從未有過的溫熱。這時,女兒在寫字檯邊呼叫着他的爸爸幫助她解答難題,老公慵懶地推遲着。我條件反射般地想馬上發威,責怪老公的懶惰。但我發現自己一點脾氣都沒有,我搖搖頭,默默地笑了。

我彷彿看到,午後的天空下,黃昏漸至,暮色四起,炊煙裊裊,空氣中飄蕩着山村特有的那種清新氣味,那棵讓人魂牽夢縈的開滿紅色花朵的山楂樹下,老三穿着他那代表性的米灰色的毛背心和潔白挺括的襯衣,與青澀的靜秋微笑對望着,遠處二隊的工棚裏傳出了有手風琴伴奏的低沉迂迴的蘇聯歌曲《山楂樹》。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7

這一陣子,被譽爲史上最純潔的感情電影《山楂樹之戀》成爲了各大媒體及羣衆口中爭相討論的對象。電影的導演是曾執導奧運會開幕式的大導演——張藝謀,在當今華語影壇,這個名字就引發的票房號召力自然就不用說了,可是電影的口碑還是掌握在了觀衆手裏。電影表達的感情必須是很多人想擁有,但不曾擁有的,儘管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這種純真的感情稍顯做作,可是卻在某種程度上闡述出了感情最原始的特質。也許導演張藝謀就是想經過對感情的純潔化,而到達動情而不煽情的效果,作爲九零後,我依舊願意相信這種純美的感情。影片中對時代背景的復原相當考究,貧窮凋敝的農村生活,淳樸善良的人們,隨處可見的革命標語和口號,以及那種戰天鬥地的豪情,都還原了當時的背景。尤其是女主角靜秋排舞的那段戲,對領袖的熱情和機械的崇拜之情躍然眼前。這樣的場面給了我們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彷彿我們的思緒也被拉回到那個百感交集的年代。

從這強烈的時代背景上能夠看出,導演張藝謀的目光不光是放在年輕一族,而期盼能夠和60、70後激起共鳴,一齊回憶思忖懷念那個純樸的年代,那段純潔的戀情。年輕的一代或許更願意對照原著來討論影片中的感情是否“純潔”。所以,看《山楂樹之戀》要有一種特定的懷舊心境。相較於其他感情影片,靜秋與老三的感情單純得讓人心疼,兩人之間那種若即若離、欲說還休的感覺,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具有真實性。這種感情在某種層度上有被導演故意純潔化的感覺,但這種純潔化僅僅是意境上的純潔,在當時的社會這些都是真實的,都能夠從上一代人的切身經歷中得到驗證。

在影片的結尾:老三得了白血病。在是之前靜秋來看他,他所剩的意識只能盯着天花板上的那種和靜秋合照的老相片。這一情節在今日完全很老套,可是正是這種老套的情節,完全凸顯出了靜秋和老三之間的感情,是那樣的真、那樣的純,讓每一位觀衆都爲之泣下。我願意相信這種感情,不帶着任何的利益慾望;我願意相信這種感情,還原了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感;我願意相信這種感情,真心的只爲彼此付出;我願意相信這種感情,帶着最初的完美和單純去愛,即使是離別,也收穫了真情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8

今日我去電影院看了張藝謀拍的電影《山楂樹之戀》,回家後又一次看了一遍艾米的《山楂樹之戀》的小說。

那種感覺真是沒有辦法形容,只是覺得小說還是那麼感人,電影不僅僅維持原著,並且還有獨特的韻味----淡淡的憂傷、淡淡的色調、淡淡的人物……流暢而自然,深沉而清新,宛如一首墨綠色的散文詩。

發現這部小說十分偶然,那時有一次在圖書館借書時正好走到現代小說的書架,看到有一本書沒有放好,就隨手拿起來翻看了幾頁,當時就被它優雅地裝禎和名人們的評論吸引了,說是“最純潔的感情”還十分感人,看着覺得好奇,所以就借回了家。

看這部小說真能夠說是“一氣呵成”,每看一遍都會令我淚流滿面:第一次看完後,覺得老三太好了,一個能夠適時保護你、關心你、愛護你的愛人,甚至能夠說是一個“完美愛人”,並且當他明白自我得了白血病,能夠“擁有”靜秋時卻爲了她今後的幸福放棄了,這種“放棄”並不像有的人評論時所說的那是一種“病態”,而是一種更爲深沉的愛!可是最終病魔無情地把他帶走了,留給靜秋和讀者的卻是無法彌補的遺憾……老三宛如上天賜予每一個女孩的童話、一個完美的夢、一份無法忘記的真愛!

第二次看完覺得靜秋是一個十分堅韌的女孩,她的善良、堅韌、懂事、能幹……真是十分完美,而這種完美也使她能夠配得上任何一份無價的感情。在媽媽面前,她是個好女兒----肯幹而能吃苦、體貼而重感情;在老三面前,她是個好女孩----矜持而有分寸、依戀而會關心。她將自我的感情一針針織進了毛衣裏、將自我的思念一次次埋藏在心底。這就是初戀的感覺,青澀而優美、神祕又謹慎!

第三次看完這部小說,我才“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一個哀傷而悽宛的感情故事,一個只可能出此刻文藝作品中的“成人童話”。而這種完美卻能夠把我們各自內心深處對感情的渴望、暢想或是傷感或是難忘的記憶喚起,不一樣的人看完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而這種對美麗或是難忘、往事或是未來的情感卻能夠作爲每個人獨特的內心感受留在心底,成爲一份特有的夢想……

記得看完這部小說,我曾多麼傷感而興奮,捧着書一向在哭,那種十分難過而又不明白爲什麼悲痛的那種哭泣,似乎在爲小說裏的主人公、似乎又在爲自我、似乎還在爲感情的消逝或是那種最完美的感情……那種感覺彷彿眼看着一個美麗無比的玻璃器皿頓時在你面前破碎一樣----無能爲力而又悲痛難過!

我把這本小說介紹給許多朋友,甚至還動員朋友們團購了這部小說作爲永遠的珍藏。我始終認爲,這是一本能夠打動人內心的小說,並且把它放在書櫃裏,收藏並不僅僅是一本好書,抑或更是一種完美的感情!

所以,當得知它會被張藝謀導演拍成電影時,我就十分期待。並且從感情上,我十分崇拜張導,他的才氣與創意,會使小說錦上添花的。

今日看完,真是十分享受!

整部電影清新而傷感,前後呼應鋪墊,維持原著又稍加修改,能夠說是十分完美。

電影也不併完全如我想象中的悲傷,其中也有令人愉快而又感動的情節,比如:老三想拉靜秋過河時,靜秋矜持地向後躲着,之後他找來一根樹枝,兩人各牽一頭,那種初戀時令人心動的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過河後,老三的手一點點往後、往後,最終握住了靜秋的手,然後兩人甜甜地笑着,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還有就是老三爲了讓靜秋去醫院看燒壞了的腳,把自我的胳膊割破,兩人從醫院回來,他脫了外衣給靜秋披,因爲擋住了臉,所以讓靜秋坐在自行車的大梁上,兩人邊騎車邊玩,一會兒靜秋翹起腳、一會兒老三撒開車把……兩人玩得十分歡樂,就在這時卻被靜秋的媽媽撞到!這種巧妙的設計安排恰如其分地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情節,同時也讓觀衆的心從歡樂的頂點,一下子就被緊緊地“揪”了起來。

整部電影還是無法改變老三的命運,完美的感情也無法躲避自我的宿命。

電影中有着淡淡的憂傷

從故事情節的編排、到細節的改編、到配曲的旋律都有着淡淡的憂傷。電影運用了出字幕的環節,黑色的底,白色的字,緩緩地出現,再配上淡淡的音樂,營造出一種憂傷的氛圍。

可是整部電影雖然憂傷,但決不傷感和壓抑。它表現了一種完美和純真,就像有個人在向你講述一個遙遠的故事,或是一個完美的夢境一樣。就像靜秋和老三在河邊游泳的那場戲,讓人感覺心動而不情色,是少男少女的那種純真和歡樂,尤其表現出老三的健康和樂觀,也爲下文他的生病構成反差,不覺讓人惋惜悲傷;同時還用勘探隊員的話側面解釋出老三是因爲調查二隊採礦人員生病而研究礦石標本,被輻射傷害才得白血病的原因,無形之中又一次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好人,不該過早地離去而悲傷……

最終,電影的結尾總是重複着這樣一句話:“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可是我會等你一輩子。”可是物是人非,讓人更加難過……

電影裏有着淡淡的色調

這部電影把白色的上衣、深藍色的裙子,還有墨綠色的軍大衣、深深淺淺的新綠和那煙霧繚繞下的山楂樹、以及漸漸褪色爲黑白的圖像展現出來;還有兩人相識時走過的那一片黃色的油菜花地,黃色,充滿幸福的顏色,只是在電影裏“曇花一現”;另外就像他每部作品幾乎都會表現一門手工藝術一樣,這次細化到了一隻用黃色塑料繩編織的小金魚,可是當老三割破手臂時滴在黃色金魚身上的那滴血,也暗示着老三杯具命運的開始;最終用了紅色:臉盆上紅色的山楂果、給靜秋買的紅布料、還有就是靜秋穿着做好的紅外衣給老三送行……我也第一次感覺到紅色並不僅僅代表喜慶,在電影結尾處的紅色讓我感到了一種凝重、一種生死相依的深沉、一種傾其所有的令人無法承受的愛……

電影裏還有淡淡的人物形象

電影的兩位主人公清新而純真,無論是動作還是語言表現上都沒有做作的表現,如果從個人角度客觀評價,我覺得老三演得更爲出色,尤其是見靜秋媽媽的那場戲,開始的緊張、不安,之後的沉穩,甚至還會爲靜秋着想,讓她坐下、給她上藥……一切都很自然;還有就是在他出院時,靜秋坐在醫院外的臺階上,老三在窗口看着她,靜秋開始生氣地讓他回去,老三則遠遠地從窗口望着她,然後老三的眼裏流出淚水,緩緩地、緩緩地……那種感覺真的很感人。

所以兩個人在語言上沒有過多地修飾,剛開始我覺得他們是不是沒有進入主角,但之後覺得也應當算是一種特色吧。畢竟在那種年代、那樣的年齡,是不可能“轟轟烈烈”地談戀愛的,所以這樣想來也算是一種特色了。

看完電影覺得它流暢而自然,深沉而清新,宛如一首墨綠色的散文詩----清淡雋永,令人回味!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9

看《山楂樹之戀》,不是因爲它的同名小說被稱爲“史上最乾淨的小說”,其實“乾淨”一詞對於衡量一部電影的價值來說沒有太大意義;也不是因爲它拍自著名導演張藝謀之手,畢竟一部電影的含金量並不等價於導演的知名度。

只是因爲,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一個蒼白的年代。

看慣了悽美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感情:同窗數載,樓臺相會定鍾情,即便沒能長相廝守,亦可化作蝴蝶來世共舞;看慣了幸福和諧如林徽因與樑思成的感情:由學術的探討相識,繼而相知、相戀,一同走過了之後的苦難歲月;看慣了當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年輕男女的卿卿我我、分分和和……我不明白在那個灰暗的年代裏感情之花該如何綻放。

《山楂樹之戀》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那是一個瀰漫着政治色彩的年代,一個處處都有教條與“倫理”的年代。靜秋與老三就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裏相遇了,他們相愛了。

靜秋一向細心翼翼地去拿老三手心裏的糖、細心翼翼地看窗外老三跟歡歡嬉鬧、細心翼翼地換上老三送的泳裝、膠鞋……當她聽說老三有對象之後氣憤、悲痛,她得知老三生病住院之後不顧一切地跑去看他,她在醫院借來的宿舍裏告訴老三他想幹什麼她都願意。

而老三自始至終都愛得大膽主動,主動送給靜秋鋼筆,主動與靜秋牽手,主動給靜秋各種幫忙,可是老三也擔心自我的主動,他擔心被靜秋的領導教師發現,擔心被靜秋媽媽發現,而所有的擔心只是源於怕靜秋受到處分,怕毀掉靜秋的前途。他們把最真摯的愛給了對方,無論環境怎樣,他們在一齊的時光仍然是幸福的、歡樂的。

靜秋在老三臨終時撕心裂肺哭聲是影片的結束卻不是故事的結局,因爲所有感情故事都不是以其中一方的離開而告終的。相反,那恰恰是靜秋與老三感情之花的完美綻放。

電影上映之後有網友評論說:《山楂樹之戀》的放映是在向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兜售純情,緊之後又有人開始對所謂的純情質疑,類似搞笑的評論接連而起,無非都是圍繞“純情”一詞,是否真的純?有沒有必要純?如此等等。我不明白爲什麼一部影片非要用這一個字來衡量,難道僅僅是因爲眼下這個時代所謂“純情的缺失”?如果說這部電影真的起到了一些反襯當下的作用,那也僅僅是它的副產品,影射時代,演繹真情,纔是它的本質。

那棵山楂樹究竟是開白花還是開紅花我們不得而知,而影片中的插曲即原版爲蘇聯歌曲的《山楂樹》,歌曲的最終這樣唱到:“可愛的山楂樹啊,白花滿枝頭;親愛的山楂樹啊,你爲何發愁。”這既道出了時代之傷,也道出了人們心靈之傷。“山楂樹”的憂愁,或許就是靜秋與老三的這一段愛戀的傷……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10

很久以前看了小說原著,報紙連載的,每一天很期盼報紙的到來,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聽說張藝謀要導演《山楂樹之戀》,心中涌起更多的期盼,想象必須拍得很唯美,很文藝。期待已久的電影最之後了,昨日看了電影后,總體上挺好,唯美的聲音和熟悉的旋律將故事悠然帶出,讓人頓時心生感慨,畫面乾淨、單純、自然。但也有些失望,覺得人物缺少鋪墊,情節有些跳躍,情感細節少了些。靜秋這個人物不夠豐滿,讓人覺得似乎她很幸運,不知是何德何能何才,讓老三爲她如此癡迷,如此無怨無悔的付出?能得到這麼難能可貴的感情。

很喜歡影片中的主題曲《山楂樹》,娓娓唱來,溫暖、憂傷、淡淡的,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我的耳朵努力去捕捉,若有若無的,牽引着我的心。

印象深刻的是靜秋回市裏參加文藝演出,舞蹈“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強烈地感受到那個時代背景,雖沒親歷過,但很痛恨那樣的時代,對民衆精神的封鎖和摧殘,慶幸那樣的時代最終遠去了。腦海裏突然轉換到朝鮮,朝鮮的今日就是我們的昨日嗎?抑或三十年後,再看今日的時代,還會有類似的感受嗎?我想會的,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

當然,影片中描述的感情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很純潔、完美。老三對感情的無私付出,細心、體貼,愛戀的情愫在二人心中攢動,展此刻眼前的全都是完美,不由想起自我的青春時代。在物慾橫流、浮躁、功利的如今,房子、車子、票子左右了人們的感情觀,這樣的感情當然是稀缺。人們期望能滿足物慾的同時收穫純潔的感情,卻總擺不平付出與收穫的關係。

感情是什麼呢?每個人心中必須有自我的答案。“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齊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着搖椅慢慢聊”。這是一種很夢想、很完美、很令人憧憬的感情,但還有一種感情,就是無論疾病或健康,你都深愛他、照顧他,陪他走完生命中最終一程。這不是婚禮上的誓言,是生活中的踐行。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11

上次看了開頭就沒有再繼續了,因爲開篇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時期,一個動盪的社會。那場景不足以吸引我們新時代的眼光。因爲現在大製作的片子時刻衝擊着我們的視野。唯美的韓劇,精彩的美國大片,還有過癮的港片,臺灣的偶像劇,日本的頂尖漫畫。所以忽視了傳統,也無法懂得那個歲月的故事。

然而這個時代好像不看大片就跟不上時代,也就是所謂的out了。而且是張導的新片,沒上映之前的爭論和盼頭已經不小了。爲其做了很好的宣傳效應。至少對於我就是如此,我很期待,很好奇。所以還是想要看看開頭不能代表整部戲啊。也許精彩就在後頭呢。於是今天我還是看了,結果一發不可收拾。我愛上它了。愛上片主角孫建新了。由衷誇誇老謀子,真的很不錯。

那個年代男女是不允許走得近的,否則就是傷風敗俗。會被別人看不起,會被批判。甚至影響以後的生活工作。靜秋和老三就是如此。機緣讓他們相識,簡單的喜歡對方卻是一直不會變的。建新真的是一個很值得愛的人。那個年代現在這個年代都一樣,至少對於我是如此。那個年代恐怕更是很搶手。長得帥,還有不錯的家庭和工作。我一開始就喜歡上他了。僅僅是因爲他那看上去很溫暖的笑容,彷彿大冬天給人端來一杯熱湯,從手暖到心。幸福難以言喻。慢慢的他的細心體貼更是讓我更喜歡他了。送鋼筆,送冰糖,送錢等等。只要愛的人需要的他都知道,而且冒險送來。不爲別的,能夠知道她過得好就可以,哪怕只是遠遠地看着。看到靜秋的腳燙傷了,買來膠鞋。當靜秋不肯穿時,他就威脅說他也要和他一樣去燙傷腳。當靜秋不肯去醫院時他就用刀割傷自己的手臂。我無法不爲這樣一個男人感動,不爲他們那個年代的這種純真愛情而感動。長途跋涉只爲偷偷看着他。相見後也不能肩並肩更別提手拉手了。靜秋還揹負着一個家庭的未來,所以她愛的很小心,可是老三願意等一年零一個月,願意等她到二十五歲,願意等她一輩子。這樣一個男人靜秋如何不愛。他們好不容易的相見每次都是那麼美好那麼難忘。在建新走後,估計靜秋一輩子都會把那些畫面清晰地刻在腦海中。他們在一起很純潔很簡單就是相愛,沒有其他所謂的出格行爲。拉着手也是有一個過程的,擁抱也是從取暖開始的。我最羨慕的是兩個人睡在一張那麼小的牀上,卻也僅僅是手握手。傻傻的靜秋以爲老三佔了她便宜之後就消失了。用漿糊塗掉建新爲她特意買的帶有開花的山楂樹的盆。當知道後找出盆並洗乾淨了。因爲靜秋同樣很愛他。所以在得知他生病後不顧一切去看他,犯一次錯也無所謂了。醫院夜裏不給住,他們兩個一個樓上一個樓下,都沒好好休息。靜秋坐在門口,建新躲在窗邊。就這樣過了第一夜。第二天來那個人睡在一張牀上,卻什麼也沒做。建新是知道他不可能陪她了,所以他只想看着她陪着她。並讓她要好好活下去。因爲他陪不了她一輩子了,她的未來他希望她能幸福,做媽媽,奶奶,子子孫孫。他無法許諾給她未來,因爲上天沒有給他到未來的機會。

後來分開的那一天,兩人因爲有人擁抱都沒有。而且故意的裝作不認識。在船渡過河之後。兩人都不願離開。因爲下一次不知道爲是什麼時候了。建新更是知道也許這就是最後一面了。淚水在兩個相愛的人臉上不斷滑落,那種苦是無法用語言描繪的。不捨的他們決定來一個擁抱,隔着一條河。擺出姿勢淚水就更加氾濫了。一條河阻隔的不僅是他們的擁抱更是他們這一生――生死兩茫茫。

最後建新還是沒能逃過死神,他的最後一口氣就只爲了等見靜秋最後一眼,他一生是沒有變的。他被病痛折磨的體無完膚。可是眼睛在最後一刻還是睜着的。因爲他們兩的合照在天花板上貼着的。睡着一直可以看見。他說過不論何時只要叫靜秋的名字他就會回來,可是無論靜秋這一次怎麼叫,他再也無法兌現他的承諾了。不是他不想,只是命運無情。從此他走了,估計沒有人會這麼愛靜秋了。靜秋的心裏估計裝不下別人了。因爲曾今愛的如此刻骨銘心。

我喜歡建新,羨慕靜秋,更是想要一場這樣簡單但卻刻骨銘心的愛情。除了悲劇的結局以外,爲了這樣一場愛情我甘願回到那個不屬於我的年代,吃那些可能忍受不了的哭。不爲別的,只爲遇見建新這樣一個男人。不過如果不是這悲劇的結局,那麼這場愛情還會這麼感人嗎?

山楂樹的花是白的,難道也是爲了悼念這樣一對苦命的人嗎?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12

在很久以前一直知道有這個存在,就是沒機會去看,今天因爲點失誤,看到了這部電影。

在那樣的年代,社會和家長的不允許,在老三的我能等下,註定的像山楂樹花開般雪白的愛情。老三的我們還年輕,他不知道他會患上白血病,在等待的過程中選擇了消失在靜秋的視線範圍之外,卻一直默默中注視着靜秋的世界。在靜秋得知老三住院了去看他的第一夜,靜秋在醫院的門口坐着,老三在窗前看着,內心是無比的心疼的吧。當老三爲靜秋買了個山楂樹圖紋的面盆時,靜秋怕弄髒了她,然而在後來因爲生氣,用漿糊封去了山楂樹圖案,後來的後來,當靜秋洗去的時候,意味着錯過了很多的時光。老三送靜秋坐船過河,老三在這頭,靜秋在那頭,中間是那條河,兩人隔河對望,竟無語凝咽。愛情是那窄窄的奈何,他在這頭,你卻在那頭。靜秋在等着老三的同時,老三也在等着她。兩人再見已是註定的訣別,當靜秋被帶到老三的病牀前,看着那被病魔折磨的瘦如枯柴般的老三,心是那麼的疼,老三用他那一生等待着靜秋,等待着他們甜蜜而酸澀的戀情。天花板上是老三和靜秋坐在一起甜蜜燦爛的笑容,這或許給予了老三支持的力量,陽光般的力量。“我是靜秋,我是靜秋。”一遍遍的呼喊,是少年曾對少女的承諾:當他的一隻腳踏進墳墓了,聽到她的名字,他也會拔回腳來看看她。愛到極深時,等待已成爲習慣。老三在等待靜秋,死亡都能拖着,執着的等待。他們的時代雖然走遠了,但不曾走出過我們的內心。

老三離去了,他把日記託弟弟轉交給靜秋,如果靜秋過得很幸福,就不要把這些東西給她;如果她愛情不順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這些東西給她,讓她知道這世界上曾經有一個人,傾其身心愛過她。

老三日記本的扉頁上寫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13

清風徐徐,月色如水,朗朗的夜空,星子和月光呢喃:願此生相依,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這首納蘭詞,傷感、潤溼了多少相思人兒的眼眸。納蘭容若一生多情,也一生傷情。惆悵彩雲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平常。”還是這首納蘭詞,道盡了人間清歡與心酸。往事如風,美好的當初在當時只道是平常啊,如果人生,在一開始時就知道珍惜,懂得珍愛。也不會有“新雨染成溪水綠,舊風搓得柳條黃,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的惆悵了。

失去的,永不回來了,人生最痛莫如:相愛着的人還愛着,卻是再也回不到從前,再也回不到來時的地方了。留在心上的傷痛,唯有記憶裏殘留的片斷,溫暖着離別後的日子。才發現,自己竟貧乏得只有那過去的記憶,那些曾經擁有過的,成爲了生命中既溫暖又寂冷的痛。此去經年,縱是良辰美景虛設!明月夜,又照見了誰的初心?在無垠的陌上,只有風中的小草花還在月色中輕擺,訴說着這隴上,這陌上的流年花事,如流水般清清地流淌。

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掃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別離。

雲澹澹,水悠悠,一聲橫笛鎖空樓。何時共泛春溪月,斷岸垂楊一葉舟。

又是七月如流火的日子,心卻清得如夜空中的月兒一樣。夏蟲啾啾,伴我無眠的夜。我還在窗前,靜思着,心裏詠歎: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今夜,邀得明月清風伴,歲月見證,任風任雨,都洗不掉那一場美麗的相遇。釋懷,懂得的人自然懂得了。

那晚一口氣看完《山楂樹之戀》,原來那個年代的純真與愛戀,並不曾因歲月的流逝而在時光隧道里淹沒,真情實意只不過是在我們生活的平淡與點滴之中,真愛無價,只要你過得好,即使生命終結了,真愛永純(存)。不是嗎?就像是今晚的月夜,如水般清澈純美,淡淡的清輝,照在我淡淡的心上。

問君何事輕別離,一年能幾團圓月?相聚的時間總是很短很短,相離時日卻是很長很長。在寂靜的夜裏,只有我還依在窗前,亮着一盞小燈,獨望蒼穹,那一彎圓月也因相思瘦,折彎了的思念掛在夜空,寂寂,灑着清輝。碎了的愛之水晶,像是冰的凌角,刺痛着,冰凍着那顆清清的,純純的心。痛而不言,笑而不語。

明月無言灑清輝,初心誰見照青苔?淡淡地,心底涌現了無盡的唏噓。在流年裏,一別竟成天涯。風信子啊,你的花語是那麼的美好,卻在我的心上,如此地隱忍着無言的痛。曾經如花的心事,竟成爲風中逝去的諾言。如今唯有勸慰自己,學那雲兒吧,隨風而逝,化雨莫成愁,灑落清歡,而後又悠遊在天上。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明月無言照初心,誰家歡樂誰家愁?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14

最近看了山楂樹之戀真的很受觸動,是啊,曾幾何時心底也向往那樣的感情,我想誰都希望擁有那樣的一段感情,即使它很短暫,即使傷痕累累,只要有過,至少是絢爛的,無悔的。它會成爲你今生最美的一道風景。

年少時的倔強,堅持,在現在看來是對還是錯?有的時候我也在想,最愛,你是要他永恆,還是隻要短暫的絢爛。現在我以有答案,深愛,就請放手,放手是爲了給今生一個永恆美好的思戀。要是你們在一起了,且是永遠,每天面對柴米油鹽,終日的雞毛蒜皮,就算再深厚的感情也會消磨殆盡。所以選擇放手,選擇離開!那樣至少不會讓曾經深愛的兩人變成一對怨侶。也許這樣開始會很疼,可時間會讓你明白你的選擇是正確的。也有朋友說,那就找個超帥的,可再美好的東西,要是讓你日以繼夜的看着,且一看就是幾十年,看你會不會累!會不會審美疲勞……

其實男人一生也還是很鍾情的。十幾歲的女孩希望有個青梅竹馬戀人陪着自己,然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十幾歲的男孩希望有個可以一般大,且願意和自己一起天涯海角的人;二十幾歲的時候,女人希望有一個有安全感,且一生專一的男人,嫁他,然後一起相伴一生,她不會計較他是否有錢,是否長的迷死人的帥;男人那時喜歡二十幾歲身材婀娜的女人;三十幾歲,女人每天柴米油鹽,孩子,公婆,忙碌且幸福;男人心裏是二十幾歲,婀娜曼妙的女人。四十幾歲。女人爲了孩子,爲家庭以把自己熬成黃臉婆,且依舊滿足;男人心裏依舊二十幾歲,身材婀娜曼妙的女人。五十幾歲時女人已經很顯老了,孩子也有了滿意的歸屬,她知足且依舊幸福。可她還是喜歡與他牽手走在一起;男人這時事業上也到了人生的頂峯。事業有成,往往這時的他們開始會思考人生,會覺得自己開始老了,會在最後的時間發揮自己的餘熱,要是這時身邊出現一個二十幾歲且婀娜曼妙的女人,他會義無反顧的投入,耗盡自己全部的精力,然後迅速老去。當男人到了六十歲後已經變的猥瑣不振,這時的他們開始對自己老婆好,覺得今生他還是幸福,身邊有這個體貼且溫柔的女人,這時他開始拉着她的手到任何地方,開始帶身邊這個女人,帶她去商城,賓館,再也不會被身邊那些二十幾歲婀娜曼妙的女人所吸引,且珍惜身邊這個容顏已衰,行動不便的女人,他知道這都是她爲他付出的結果。而這時的女人早已原諒那個曾經背叛她,背叛家庭的男人,現在看到他拉着自己,覺得自己今生依舊無悔,依舊輕輕且堅定跟着他。

山楂樹那樣的感情是很感人,可我真的不知道,在今時今日,在此時此刻會有這樣至死不渝的愛嗎?我想不會,想想現在夫妻哪一對不是得過且過,哪個女人不是爲了身邊的那個男人心力交瘁,每當發生口角他不會再像戀愛時那樣馬上向你妥協,他會和你力爭到底,即使他是過錯方。哪個女人不是讓身邊的那個男人傷碎心,每次還不是自己獨自細數悲傷?獨自在深夜流淚卻依舊拾起那顆早已破碎不堪的心。

是,本人也清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確實很感染人!曾幾何時也無限嚮往過。也許你會覺得我過於極端,可我所見到的告訴我事實就是這樣的,何必把最珍惜的感情抓住不放,學會放手,學會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至少在傷心時有個支撐着自己,不讓自己迅速垮掉。老人們常說“瞬間纔是永恆”我支持,知道它很有道理,不是空穴來風。愛!它就像一件易碎的藝術品!是,他看上去確實很美,確實很誘惑你。可現實會告訴你,它不能這樣被你長時間放在手上,你要遠遠的看着它,只有那時它是最美的。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15

看《山楂樹之戀》,不是因爲它的同名小說被稱爲“史上最乾淨的小說”,其實“乾淨”一詞對於衡量一部電影的價值來說沒有太大意義;也不是因爲它拍自著名導演張藝謀之手,畢竟一部電影的含金量並不等價於導演的知名度。

只是因爲,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一個蒼白的年代。

看慣了悽美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同窗數載,樓臺相會定鍾情,即便沒能長相廝守,亦可化作蝴蝶來世共舞;看慣了幸福和諧如林徽因與樑思成的愛情:由學術的探討相識,繼而相知、相戀,一同走過了之後的苦難歲月;看慣了當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年輕男女的卿卿我我、分分和和……我不知道在那個灰暗的年代裏愛情之花該如何綻放。

《山楂樹之戀》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那是一個瀰漫着政治色彩的年代,一個處處都有教條與“倫理”的年代。靜秋與老三就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裏相遇了,他們相愛了。

靜秋一直小心翼翼地去拿老三手心裏的糖、小心翼翼地看窗外老三跟歡歡嬉鬧、小心翼翼地換上老三送的泳裝、膠鞋……當她聽說老三有對象之後氣憤、傷心,她得知老三生病住院之後不顧一切地跑去看他,她在醫院借來的宿舍裏告訴老三他想幹什麼她都願意。

而老三自始至終都愛得大膽主動,主動送給靜秋鋼筆,主動與靜秋牽手,主動給靜秋各種幫助,可是老三也擔心自己的主動,他擔心被靜秋的領導老師發現,擔心被靜秋媽媽發現,而所有的擔心只是源於怕靜秋受到處分,怕毀掉靜秋的前途。他們把最真摯的愛給了對方,無論環境怎樣,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仍然是幸福的、快樂的。

靜秋在老三臨終時撕心裂肺哭聲是影片的結束卻不是故事的結局,因爲所有愛情故事都不是以其中一方的離開而告終的。相反,那恰恰是靜秋與老三愛情之花的完美綻放。

電影上映之後有網友評論說:《山楂樹之戀》的放映是在向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兜售純情,緊接着又有人開始對所謂的純情質疑,類似搞笑的評論接連而起,無非都是圍繞“純情”一詞,是否真的純?有沒有必要純?如此等等。我不明白爲什麼一部影片非要用這一個字來衡量,難道僅僅是因爲眼下這個時代所謂“純情的缺失”?如果說這部電影真的起到了一些反襯當下的作用,那也僅僅是它的副產品,影射時代,演繹真情,纔是它的本質。

那棵山楂樹究竟是開白花還是開紅花我們不得而知,而影片中的插曲即原版爲蘇聯歌曲的《山楂樹》,歌曲的最後這樣唱到:“可愛的山楂樹啊,白花滿枝頭;親愛的山楂樹啊,你爲何發愁。”這既道出了時代之傷,也道出了人們心靈之傷。“山楂樹”的憂愁,或許就是靜秋與老三的這一段愛戀的傷……

《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篇16

一部《山楂樹之戀》,不知令多少人落淚……

整部電影就像午後暖暖的風,溫情脈脈裏流動着淡淡的感傷。老三對愛情的執著和熱烈;靜秋面對愛情來臨時的羞澀矜持與純情懵懂,以及他們對愛情的至死不渝,無一不令人唏噓、悵惘。

1974年的初春,靜秋去西村坪考察,在清澈悠揚的《山楂樹》歌聲中,她結識了老三。也許,就在老三與靜秋那澄澈的眸子相對的剎那,前世今生,便已註定。然而,最美好的相遇也無法阻止悲傷的結局。納蘭容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畫悲扇。”是啊,如果人生只如初見,哪會有這麼多的悲傷痛苦,生死別離。

總是被電影中的一些細節所感動。記得老三抱着靜秋被石灰燒壞的腳小心翼翼地爲她包紮,眼裏滿是難過與疼惜;爲逼靜秋住院,老三毫不猶豫地割傷自己的手臂;還有送靜秋回家後,老三與她隔河而擁,久久凝視着對方。喜歡老三不時流露出的大男孩般的調皮和快樂。他以“爲革命節約墨水”爲由送靜秋鋼筆;在用樹枝拉靜秋過河的途中悄悄握住她的手;同靜秋拍照時傻呵呵地一個勁兒樂。最令人難忘的是靜秋和老三對望的場景,靜靜地,不着一言,像老屋子裏陳舊的傢俱有陽光淡淡地掃過,空氣中微塵曼舞,讓人的心也隨之沉澱,感受到說不出的舒適與寧靜。

影片中,靜秋從始自終都沒有叫過老三的名字,她說:“認識你,真好”。在緊張的政治氣氛下,談一場純潔自由的戀愛,需要怎樣的勇氣!“真好”二字便是靜秋所能說的最勇敢的話,她明白老三對她的好,那是隻有付出而不計回報的愛,一樁樁,一件件,如沉甸甸的砝碼累加起來,便是這“真好”二字。

故事的結局瀰漫着濃濃的感傷。靜秋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我是靜秋!”一聲聲,一句句,痛徹心扉,催人淚下。老三和靜秋未能相守,這是二人的不幸,但他們的愛情絕不是悲劇,只要記錄了最美的時刻,保留了最動人的記憶,不論何時追憶,此生愛過,足矣。

“茂密的山楂樹,白花滿樹開放,我們的山楂樹呀,它爲何悲傷”,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再美的回憶也要被畫上休止符。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結束,而是思念的另一種延續。歲月悠悠,讓我們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種上一棵山楂樹,爲曾經純潔的愛情默默祈禱,靜待山楂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