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日本動漫觀後感(通用15篇)

日本動漫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日本動漫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本動漫觀後感(通用15篇)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1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老師之前介紹過,在這部電影裏會多次出現名字以及與名字有關的事。以前我也看過幾遍,卻沒注意這一點,細想還真沒完完整整地看過,更沒有帶着問題看過。

故事中湯婆婆能奪去人的名字,藉此來控制人,”名字”就象徵了”自我”。並由此演澤一段有關人與河流的故事。前幾次都有點不明就裏,這次一想它並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故事,它寫的是人與河流的關係,引申至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本來是很親密的,可是這種親密的關係隨着人爲的因素而遭到破壞,而就故事情節看來,似乎作者覺得人要找回"自我"還是要靠大自然的幫助。

例如千尋靠白龍而記着自己的名字;而河神給千尋的那顆丸就幫助所有角色找回自我;河神象徵了大自然界,它受到了人類的污染,只有河神被洗滌乾淨後才能再發揮它的神力,這一段是很明顯的寫了作者對大自然和人類的關係的看法。在這個題材上導演表達了他的想法,在他看來,人與大自然應該是互動的關係,平衡的關係,反對人類對大自然一直以來主宰式的看待。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2

這是第二節公選課,老師給我們放的電影是《秒速5釐米》。以前同學不止一次給我推薦過這部作品,所以我也看過。也許曾經的那份感動在時間的橫流中不再那麼輕易的涌上心頭。 我也不止一次想過:曾經愛過的人現在還愛麼?曾經感動過的現在還感動麼?時代在進步,更新換代不斷升級不光光是我們的計算機技術和生活節奏,同樣,我們的感知也在隨着時代的步伐在不經意間就變了。曾經愛過的人很難說現在還愛着,曾經感動過的現在不一定還能被它感動,不是我不相信永恆,只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的一切一切都在改變,甚至是自己,感慨與感動過很多人的這個動漫卻不能再感動我。故事中,原野一直愛着的的明裏,最後不是也和別的男人訂婚了麼。

雖然,這部作品沒有使我有太多深刻的感觸,但不得不承認它是一部很好的動漫作品。之前我也說過由於我的個人經歷才使我沒被其感動。在我看來,整個故事就好像年少時寫下的日記,如此能夠觸動到人們心靈最柔軟的那一部分。因爲第一次,對於我們來說,永遠只有一次而已,所以也就尤顯珍貴。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3

《攻殼機動隊》這部作品要表現的情感我沒能很好的感悟。但在我看來它在表現手法上是非常的新潮和時髦。再加上大魄力的絢麗畫面和詭異的音樂,以及摻雜在其中冷冰冰的對白,特別是動畫電影中那種顛覆現實與傳統的絕對震撼以及超凡脫俗的想像力,都將我們帶進了一個如夢似幻的詭異世界。行走在大街上,如同在鬼魃世界中穿行,人羣中那一張張冷冰冰的面孔,混淆了真實世界與夢境的界線。繁華的街道寂靜如死,瑰麗的都市陰鬱黑暗,從始至終,貫穿於全片的灰暗風格始終不變,驅使人們在壓抑和迷茫中去思考,去領悟。

除此之外,影片中那冷豔的畫面和詭異的音樂也同樣起到了很好作用。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使本片在表現力和感染力上都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在寬廣的畫面中,巨大的華麗地鐵緩緩駛過,時間被拉慢,隨着音樂的節奏僵硬的流動,高大的建築物象徵着物質力量的強大和冷酷,繁華的霓虹燈和櫥窗裏的人偶象徵着人類世界的衰落和迷茫,緋雨無聲的下着,洗滌着人世間的罪惡,彷彿是天降的淚水,滴落在陰冷的城市之中。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4

當電影看到一半我們就知道紅辣椒是葉子博士在夢中的分身,其實也是葉子博士另一面性格的體現,因爲夢中所發生的事往往使我們潛意識所想的。外表冷靜,嚴肅,不苟言笑,難以接近的博士,在內心深處卻是活潑,可愛,真誠,喜歡幫助人,充滿奇思妙想的小姑娘。作爲現實中一個知性研究院博士,紅辣椒的性格已不適用於社會,被博士隱藏起來,幸好她還可以在夢中繼續展示她真實一面,也是強大的一面,在夢中她幫助了粉川刑警,找到了盜賊,還拯救了現實。所以夢裏的人物其實就是一個個脫掉面具的真實的自己,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需要掩飾什麼,也不想被人控制和驅使。這時候每個人信心世界是善良還是險惡都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在我看來《盜夢偵探》並不是全片都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根據劇情需要進行了適當的緩和處理。畫面冷暖關係也和故事節奏緊緊相連,讓觀衆看本片除了刺激之外,也更是一種視覺享受和自我思考的心靈體驗,讓觀衆對真善美進行了潛意識的分析。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5

這周看的動漫是夏日大作戰,之後回到寢室我又細細地品味着這個清新感人的作品,由此感受到親情的力量竟是如此之大。

說實在話,在看夏日大作戰時我的眼睛幾次都溼潤了,在看到太奶奶去世時,在看到太奶奶的遺書時,在看到叔叔幡然悔悟跪倒在太奶奶的遺體前時,在看到上一億五千萬人像親人一樣把賬號和力量交給夏希時,和着舒緩感人的音樂,我真的有種流淚的衝動,這種衝動不像嚎啕大哭那樣強烈,而是一種想讓壓抑的感動隨着眼淚緩緩的釋出。

再更進一步的形容一下這種感動吧,這種純淨的讓人想流淚的感觸喚醒了我們靈魂深處的記憶,記得太奶奶遺囑中強調了這麼一句足以融化堅冰的話:“即使痛苦難過的時候,也要一家人一如既往地聚在一起吃飯,因爲最糟糕的是飢餓和孤單。”

現在回想小時候,每隔兩禮拜我家的幾個舅舅和姨都會到外婆家去聚餐。我們幾個小孩別提玩得有多開心了。可現在,讀書的讀書,工作的工作,要聚一次着實有點難啊。我想我渴求的正是這種親情的溫暖,這也正是使我產生強烈共鳴,感動的一塌糊塗的原因。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6

這真的應該是一個非常溫馨和感動的動畫, 確實,我也看得淚水漣漣。但是,我覺得這個動畫透出的是絕望的意味。在我看來人和妖怪是不同,雖然康一一家以最樸實的善良接納了小酷,但是人有人的想法,小酷很害怕面對鏡頭,但是康一顯現的是興奮;小酷想逃離人羣時候,康一無能爲力,只反倒那隻“大叔”幫助了它。而且,人的感情是那麼善變,“大叔”以前的主人用懦弱的暴力取代了對它的愛。這是一個隱喻,康一現在對小酷很好,但永遠會這樣嗎?小酷在康一家中的美好時光是多麼的脆弱,總讓人不能安心,並且一出了康一的家,小酷更是無處容身。動畫裏有很長的一段,描述“大叔”帶着小酷逃離人的世界,人,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虛僞的人,只有向上,纔會沒有人!小酷帶着爸爸的遺骨,爬上高高的鐵塔,俯視着這個根本沒有他容身的世界。這段看得我真是肝腸寸斷,那種無助、孤立無援的感受很難受。

人和妖怪終究不同,康一終究只能作爲一個朋友,而不是家人。這點可是讓人絕望啊,代表人的康一,代表自然的河童,即使他們再感情好,也不能調和。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7

說實話,初看之下覺得很混亂,即使經過老師的較爲詳細的介紹之後還是看不太懂,之後又看了一遍,只覺得這部看似情節荒謬的電影,用近似抽象的人物形象和童話般的故事探討了深層的命題這是有關於人性善惡、人生際遇、人生抉擇、命運與夢想的`命題。如此宏大的主題,通過這樣的手法表現,帶有一種反諷的味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敘事手法——首尾相呼應,通過有點混亂的剪輯,表現人物關係,看一遍你絕對不明白,可是反覆回味之後恍然大悟,就更加體會到此片的精妙不過單純作爲一部動畫片。

不過我實在不喜歡它的繪畫風格。眼花繚亂的感覺.. 第二次看也是爲了寫好影評,但看完之後,一直一直記得這部動畫,各個記憶碎片深深刻在腦子裏。真的印象非常深刻,從菊花被爆到與上帝那兒鬥爭多一次生命,開始飛車逃亡,然後到了鯨魚肚子,這一系列,我都記得。而且能讓人思考,關於人生的。鯨魚肚子裏的幾十載生活,會發現平時所在意的事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之類的云云。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8

大炮之街》是《回憶三部曲》最後一部短片,可以說它交待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故事的片斷和白描。簡單的場景卻經不起追問:他們爲什麼要打炮?他們的敵人是誰?他們這樣的生活到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可是故事中並沒有人追問,沒有人反抗,大家在命令下不停地服從,完成自己的任務。表面上看來,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和性格,可是所有的這些都被緊緊的束縛在炮火中。簡單得說,他們就是奴隸,是活生生的奴隸,這纔是最悲哀的現實。戰爭磨滅了每個人應有的夢想和希望,迫使他們爲着完全未知的目標奮鬥,最終麻木而喪失了原本可以在陽光下飛翔的心靈。

在片中,大人已經失去了自由的心。他們不再熱愛除了大炮以外的事務,不再關心除了成爲炮手以外的職務,他們一點點轉化爲呆滯而毫無生氣的大人,他們的夢想消亡在戰爭的牢籠中。而孩子,是最無辜而善良的個體,可以想象,他們大多數的未來就像忙碌在大炮身邊的父母們,他們的一生都要消磨在炮火聲中,除非這場未知的戰爭有一天結束。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9

跟許多家庭一樣,山田一家,都是世俗到不能再世俗,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無論哪個年齡,無論哪個成員都有着自己的歡笑和煩惱。簡單的線條,地球上最平凡的一家窗口裏傳出的溫馨,就這麼躍然而現。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家庭,以及對未來自己的家庭的嚮往。平凡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平凡的生活才能流露出不平凡的溫馨。是的,曾經的我想過要不平凡的生活,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了。平凡的生活換來的是一個家庭的安穩。沒有什麼比家人在一起跟重要,跟美好了。

認真看下來,影片中描繪這一家人的生活,呈現的細節幾乎都是帶點幽默玩笑的性質,家庭成員的性格,也是以表現他們的弱點、缺點,當然這些都是無傷大雅。以及他們在生活中的愚蠢或不利索爲主,這使觀衆笑,但也感到非常親切,當成自己人,與他們打成一片。電影中家庭成員們的挫折釋放了觀衆身心的壓力。看完電影,至少他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生活不完美,但還是可以找到不少樂趣,因而值得活下去。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10

這周看的是《回憶積木小屋》,故事很簡單,然而留下的思考卻徐徐延展。

生活中,回憶總參演着各式的角色,大量的回憶漸漸模糊了我們區分現實與過往的底線。我們該怎麼面對那些逝去的記憶,讓回憶照亮現實,真正做到在自我催眠前找尋到記憶的真諦? 我想應該是擺正對待回憶的姿態吧,敢於直面,纔不會畏手畏腳。就像故事裏的老伯,回憶並未使他因家人的逝去而喪失對於生活的眷顧,反而更加篤然地享受生活。

還記得我找出高中時寫的文章翻看時,總習慣以現在的心態去思考,納悶那時自己怎麼寫出那麼多的感慨。後來我想明白了。那個年紀就應該做出那樣子的事,沒什麼好難堪的,年輕使然。回憶自有其殘缺的地方,這也正是它日後令人玩味的興奮點。如果逐一加上不相稱的“完美”,之後的回憶也便毫無生氣。我們不該因回憶羈而絆行路的腳步。

疲於回憶或者畏於回憶的人應該都是犯了同樣的一個錯誤:沒能把回憶正確地移栽到現實中。回憶既已如此,也就不要再企圖迴歸什麼,是錯誤就反省教訓,是溫暖就再次接受感動。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11

觀看完前面的五部影片,雖然都是出於不同的國家,但是都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文化高度發達,印象深刻的是美國夢工廠發行的《Chicken , run》,太不可思議了,出現在影片裏面的都是用黏土拈出來的,體現了美國的科技發達。《超人總動員》整個影片中完全沒有音樂,都是任務動作方面的突出,達到視覺上的享受。在《天空之城》中,優美的音樂和畫面頻繁出現,讓你有身臨其近的感覺,更能體會影片要表達的情感。而在《千與千尋》中,音樂優美,但有些畫面卻是極其的噁心(例如,剛開始河神出現時的模樣)。《千與千尋》和《天空之城》中男女主角雖然是小孩,但思維和行爲等卻是那麼的成熟、穩重,而《超人總動員》中的小孩卻都顯得那麼淘氣、小孩子氣。雖然這些動漫當中,有些情節、動作之類的似乎和現實不太符合,這樣卻可以看出這些製作商的豐富想象,他們超越了一般人類的思維,想象力極其豐富、特別。《花木蘭》,流露着中國氣味(開頭木蘭相親的那部分)的美國動畫片。總之,還是對《千與千尋》和《天空之城》印象更深刻。

看完《千與千尋》後,突然想把它和《天空之城》比較一下,所以我又重溫了一遍《天空之城》。雖然二者都出自日本動漫家宮崎駿,但兩部影片中的人物性格、環境等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下面就從三個角度來比較一下這兩部影片。

一、女主角:千尋與希達

相同點:她們在影片中都是一個美麗、可愛、善良,堅定執着的小女孩,她們在影片的開頭都表現得非常的膽小,但是隨着故事的發展,爲了她們愛的人和愛她們的人,她們變得不再膽小,她們變得勇敢了。她們都有着童真和同情心,富有犧牲精神和勇氣,在接近故事的結束都經歷過很長的艱苦磨難。最後,她們都感動了“巫婆”(湯婆婆與海盜婆婆),並與“巫婆”成爲了好朋友。

不同點:千尋是現代孩子的代表,給人以真切感,在片頭的表現很棒,比她父母理性(進入“死亡城堡”看到豐盛的食物卻不隨便吃)。她在經歷磨難前後面貌行爲等都變得不同了,磨難前嬌縱、膽小、任性、脆弱(從她和父母進入 “死亡城堡”時候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磨難後獨立、勇敢、自信、堅強(從她在拯救父母和白龍的行爲看出),很會包容(最終接受了無臉男);希達是童話般的人物,身上富有童話色彩,溫柔恬靜,且在磨難前後變化似乎不大,雖然也有些小變化,比如在面對機器人時,她的行爲表現得有所不同,由害怕轉變成信任。身爲拉普達的公主,似乎剛開始對海盜的粗俗很不習慣,(從她與巴魯在

海盜飛艇上的談話可看出,她還很擔心巴魯當海盜)到後來才喜歡上他們。另外,希達在影片中還表現了一種不喜歡金錢,爲了維護家園而寧願毀滅它的氣概。

二、男主角:白龍與巴魯

相同點:他們在影片中都是一個善良,體貼入微的小男孩,他們都很會照顧女孩子,勇敢,富有犧牲精神(表現在他們爲了女主角可以不顧一切)。

不同點:白龍在觀衆眼裏自然是很帥的,說巴魯帥的人似乎不太多。白龍可以變成龍,且是河神,而巴魯是個普通男孩。白龍似乎自始至終都很會照顧女孩,溫柔體貼,和藹可親,同時很內斂,性格冷酷、沉着、冷靜;巴魯剛開始不是很會體會女孩的心思,直到被海盜婆婆批評才恍然大悟,性格外向、大方、活潑,勇往直前,也有點馬大哈(帶上飛行石後就直接往下跳,好有膽量!)。

三、環境

相同點:兩部影片中都出現了優美的音樂,而且畫面唯美(花的海洋和天空之城),都出現了高科技的跡象(會走路的照明路燈和“蝗蟲”式的飛行海盜船)。

不同點:《千與千尋》的有些畫面令人作嘔(河神出現的時候滿身污泥和垃圾,全身散發惡臭),而《天空之城》中呈現的畫面都一直是比較唯美的。《天空之城》中故事大部分都發生在森林自然界,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諸如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黑漆漆的礦洞,飛空艇,像泥塑的機器人等等;而《千與千尋》中則大膽地起用了現代都市背景,同時故事的主要部分不是在森林,而是安排在一個日本古時期的澡堂。

最後說一下,我還是喜歡《千與千尋》多於《天空之城》,除了上述的比較外,也還有許多說不出的理由吧!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12

看了《NANA》這部動漫後覺得有種空洞、心痛的感覺。每個人都在努力着爲幸福生活着,但是總覺得幸福好象有點遙不可及;好象斷了線的風箏那樣,不管你怎麼用力拉,留下的只是傷痕…娜娜的傷在淌着血,血淌到地上後形成了一朵蓮花。奈奈的傷流着淚,淚流出眼眶形成一片水霧。娜娜像是隻流浪的野貓,受了傷也只能低着頭舔舔自己的傷口。奈奈是隻無可救藥的狗狗,需要的是綁着蝴蝶結的骨頭。娜娜的愛情是驕傲的,奈奈的愛情是隻救生圈。她們就這樣一路走了過來,我們也不忍心再說點什麼。

慚慚地開始覺得誰也不是誰的主人…娜娜總是化着濃妝,穿一身紅裙,站在冬雪裏,傲氣滿身;娜娜彈着菸灰,拿着罐啤酒,安靜的坐在窗前,寂寞環繞…娜娜成熟的外表,是種脆弱的裝飾,野貓一條一條的花紋裏,隱藏着最真實的傷痕。娜娜和蓮的愛情,最後只有靠一條鎖鏈來維繫着,那些他們在家鄉愉快的回憶是怎麼也忘不了的。積鬱着,固執着,最後只是低低地呢喃着,其他的人並不會照着我自己心裏所想的去做,再怎麼哭再怎麼叫就算緊緊地纏住不放,蓮到頭來還會再棄我而去了,不是嗎?這樣的娜娜,這樣驕傲的娜娜從不曾把自己的不安向蓮訴說,每次都是泰幫忙轉達着。泰慚慚地成了娜娜的支柱。可是,阿泰終究還是有了女朋友。瞬間,不知道娜娜心裏想什麼。或許,那一句“自己至少也要有所改變才行”足以出賣自己的慌亂。曾經說的:我就是這樣,你又能拿我如何?到現在拿着手機撥向蓮的娜娜。野貓最終想要的只是可以讓自己居宿的地方!娜娜的演唱會從不曾落幕,倔強的身影,顫抖的短髮,已經成爲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烙印。只是娜娜,一味的過度逞強,迎來的只能是毀滅。

娜娜,我現在也有很多話想說給你聽,但是…但是,這個房子裏看到的一景一物,卻全是回憶,娜娜。娜娜比任何人都盼望,卻無法挽回的那個夏天,現在就停留在這裏,我會一直等下去,即使是10年,20年,還是50年。——奈奈這樣說。阿八,我之所以對TRAPNEST有敵對意識,是因爲我嫉妒蕾拉,她以一個歌手的身份,而不是以女人的身份奪走了蓮的心。我只是很想報復蓮,卻並不想把他變成敵人。讓人想哭啊!可是,自從你被奪走的那天開始,我就沒辦法不把他們了。無論如何也要,我要把你搶回來!——這樣說的娜娜。很對不起,我沒能遵守約定雖然你可能已經忘記了,可是,我真的曾經想過建一座有大花園的豪華房子我看的見海的的高臺上有最新式的廚房和地下錄音室在你房間的衣櫥裏永遠有最齊全的流行服飾好讓總是被男人弄哭的人不論何時回來都能重展歡顏——這樣說的娜娜。()現在我們一起爲《NANA》裏的NANA們祈禱吧。

如今看着她們也依然流着淚。NANA們的人生,愛情,真心的希望她們能夠幸福——“啊,娜娜,在心裏呼喚着你的名字,一遍又一遍…”請聽到了奈奈呼喚的娜娜,回到707吧,不是你也說過嗎吶阿八曾與你一起生活過的那間屋子就沒有電梯沒有空調也沒有陽臺雖然住的不是這麼舒適但我還是很喜歡那個地方哦因爲有你在的緣故。那,就請回來吧,娜娜、奈奈!總覺得《NANA》裏的每一個人其實都很寂寞,不管是誰,都很寂寞。雖然大家在一起的感覺很好,可是看他們每個人其實都是那樣的寂寞着。人與人在一起並不一定就會不寂寞了的,即使在人羣中也有可能極度寂寞的,因爲人其實是個單純的個體啊。

《NANA》這部動漫我看了之後覺得,她們爲了愛生活得很辛苦,最後的結局是娜娜最終和蓮結婚了生活在一起,而奈奈也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幸子。

動漫和電視劇裏的愛情故事的結局都是完美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完美的結局嗎!看多了這些愛情劇始終不行,我老是把自己沉醉在這些虛無的故事裏,想着自己會有這麼的一天,可以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開始這樣的夢……可到了第二天,我還是從夢中醒來了,也發現這種虛無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想想就算了。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13

差點漏掉這樣一部美到極致的作品,驚人的美總能讓人動容,由於題材和諸多表現手段的相似,觀看《海洋之歌》的時候我不住的聯想起去年的日本動畫作品《輝夜姬物語》,同樣是民間傳說類的故事,同樣是每一幀都是藝術品的精緻手繪作品,同樣是關於尋找和離別的悽美故事,東西方對於美的詮釋最終殊途同歸,片尾離別之悽悽與歌聲之切切一下便能擊穿身處不同文化圈的人類內心,從最原始古老的情感出發,關照現代人的內心,這源於鄉愁共同的美不禁讓我懷疑,巴別塔真的存在嗎!?

《海洋之歌》與《輝夜姬物語》有好幾個共同的文化核心,最爲醒目的便是兩者內涵之間都具有的“鄉愁”氣質,《海洋之歌》的鄉愁在大海,而《輝夜姬物語》的鄉愁在山林裏,東西方文明內心鄉愁的不同歸屬源於地緣。《海洋之歌》具有明顯的反工業化的色彩,影片中的兩位小主人公從海邊來到灰暗的大城市以後,心裏卻一直牽掛海中的小島,整個故事均圍繞兩個小主人公曆經千難萬險回到海島爲主線,這種對海洋的嚮往也是對自由的迴歸,而相比之下,《輝夜姬物語》流露的更多是反世俗的氣質,影片中的輝夜姬也是從小在山林長大,卻最終被迫裏來到了日本的京都,但是心裏卻一直牽掛着從小長大的山林,即使到了最後的日子,神志和身體也要涉水千山回到那片最初生長的山林裏,這對山林的嚮往帶有傳統東方人骨子裏的 “歸隱”氣質,告別俗世皈依南山,這是東方人千百年來對內心自由的追求。更巧合的是兩部電影中的主人公均不是以常人的身份出現,《輝夜姬物語》中的輝夜姬是長在竹子裏的仙子,而《海洋之歌》中的海豹仙則是海洋裏的仙子,她們生長的地方便是他們鄉愁的所在,東方文化圈(這裏的所有東方特指中華文化圈)大抵是內陸氣質的,而西方則偏向海洋,陸地的有限和海洋的廣袤也決定了兩種文化對於自由的不同解讀,神總是要離去的,輝夜姬不能選擇不,只能在超度中忘卻俗世而離去,但是海豹仙可以選擇留下,東西方文化對於神話傳說中個人意志作用的不同表達也可以讓人感觸到文化氣質之間的顯著差異,但是這種差異是建立在美學之上,而美學這門語言,是全人類共通的。但是爲什麼需要藉助神話來傳達現世的隱喻呢?神話終究還是具有社會性質的,但是它身上原始性的力量無疑會放大其藝術性,而在神話之中,不論是遼闊洶涌的海洋,還是充滿生機的山林,原始力量裏展現的那種生命力,是亙古不滅的。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14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老師之前介紹過,在這部電影裏會多次出現名字以及與名字有關的事。以前我也看過幾遍,卻沒注意這一點,細想還真沒完完整整地看過,更沒有帶着問題看過。

故事中湯婆婆能奪去人的名字,藉此來控制人,”名字”就象徵了”自我”。並由此演澤一段有關人與河流的故事。前幾次都有點不明就裏,這次一想它並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故事,它寫的是人與河流的關係,引申至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本來是很親密的,可是這種親密的關係隨着人爲的因素而遭到破壞,而就故事情節看來,似乎作者覺得人要找回"自我"還是要靠大自然的幫助。例如千尋靠白龍而記着自己的名字;而河神給千尋的那顆丸就幫助所有角色找回自我;河神象徵了大自然界,它受到了人類的污染,只有河神被洗滌乾淨後才能再發揮它的神力,這一段是很明顯的寫了作者對大自然和人類的關係的看法。在這個題材上導演表達了他的想法,在他看來,人與大自然應該是互動的關係,平衡的關係,反對人類對大自然一直以來主宰式的看待。

日本動漫觀後感 篇15

“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被敗壞了”——《聖經-羅西書》

之所以將標題稱爲“讀……”,只因個人認爲,宮崎駿——這個日本電影人中的怪才、動畫界的奇葩所指導的每一部作品,都不足以用“看”、“觀賞”這些字眼來形容,他的作品,是用來讀的,如同一本本富有深邃內涵、凝練且厚重的書,將無數百態畫面如文字般鋪陳在每一位受衆眼前,用真情、真心、真愛敲擊着呼喚着你我一顆顆日漸麻木的心靈……。

曾在雜誌上看到這樣的話:“如果一個成年人喜歡看卡-通與動畫,那麼他一定不願長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當你我真正融入宮崎駿的動畫王國,猝然發現,他的所有影片沒有一部是拍給孩童的,其蘊涵的或隱晦或直白的哲理性甚至連我等成年人都望其項背,反而會覺得自己尚未成熟與長大,尚未了解的、需要反思的還有太多太多……而這,正是宮崎駿及其作品的最偉大之處。

《千與千尋》,這部拍攝於2001年的大型動畫,可以說是宮崎駿及其“吉卜力”班底最爲人津津樂道也同樣最被稱讚的宮氏作品之一,直至今日,提及於此,仍舊會耳聞衆多譽美之辭。的確,再次回顧,依舊被影片豐滿的、值得深思的內在“容量”所深深折服與動容……

影片日文原名是《千與千尋的神隱》,在日語中,神隱一詞,指“若隱若現消失的神祕事物”。似乎在片名中,拍攝者就已向衆人透露了在影片中將隱藏着諸多需要揭開的祕密與隱情……

從少女千尋隨其父母出遊的迷路,以及途徑深山老林中一座座詭異的建築及石像,影片一開始便營造出了一種略帶“恐怖”氣氛的前奏,似乎預示着某種不詳。而當到達那空城死域般神祕叵測的城寨、爸爸媽媽被無人看守的美食所吸引、大快朵頤之後瞬間變化爲兩頭巨豬之時,畫面和情節將影片倏時帶入高潮。

從此刻起,千尋便進入了一個鬼魅妖魔主宰的“人間地獄”般的世界,它們控制着被下了符咒的、或變爲豬玀或成爲奴隸的人類們。以控制者的“理由”——只因人類的無休止的貪婪與慾望犯了“天庭”——也就是妖魔們的衆怒,便要終生服役與任“人”宰割於此。

其實千尋的爸媽本是善良的,只是因了“人類”的惡名且誤入了歧途,被連帶捲進了策劃者的陰謀,成爲了這異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