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孔繁森》觀後感(精選7篇)

《孔繁森》觀後感(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繁森》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繁森》觀後感(精選7篇)

《孔繁森》觀後感 篇1

這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好處的電影——《孔繁森》,裏面講的是:家在山東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裏海拔高,地廣人稀,但孔繁森卻沒有退縮,兩次赴藏,爲阿里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到了阿里後,孔繁森以身作則,給人們送去溫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職。

孔繁森始終站在人民羣衆的立場上,爲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在孔繁森同志工作過的地方,人民羣衆深切地懷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將留在咱們的心中。他能夠稱爲是咱們中華兒女的典範,咱們要向他領悟,做一個爲人民服務的人。

咱們要領悟孔繁森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放下了舒適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設中去。想想看,咱們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咱們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咱們的援助。從孔繁森的身上,我體會到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以大局爲重,國家與羣衆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品質。我也要向他領悟,要以羣衆的利益爲重,個人的利益先放在一邊,先幫羣衆解決困難,再去解決自己的困難。

咱們還就應該領悟他艱苦奮鬥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開拓進取,不管身處何處,擔任何職,他對自己的標準都沒有降低過。他在擔任阿里委書記後不畏艱苦,親自去實地考察,爲建設阿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他的帶領下,阿里地區的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新一代的咱們沒有經歷過長輩們艱苦的奮鬥時代,一向是在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的。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咱們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認爲只要有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精神,就必須能夠克服任何難關,長大後就能夠爲國家獻出一份力。

記得在小時候,我做事情一向沒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恆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母親的威嚴下,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此刻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感到很慚愧,孔繁森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沒有說苦,而我出生在這麼一個愉悅的時代,這麼一個愉悅的家裏,連這麼一點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啊!我就應要想孔繁森一樣,做一個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堅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來都是平凡的小事,但這些事情體現出了他偉大的人格。孔繁森的生命是無私奉獻的生命,是艱苦奮鬥的生命,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生命。我要以孔繁森爲榜樣,發奮領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孔繁森》觀後感 篇2

孔繁森同志一生以黨的事業爲重,以加強民族團結爲己任,兩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嚴酷的自然環境,爲藏族同胞嘔心瀝血謀福祉,一腔熱血都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塑造了新時期黨的領導幹部的崇高形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具有時代精神的奮鬥之歌、創業之歌、奉獻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蹟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蘊含着偉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風是樸實的,但樸實中映射出奪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質上是清貧的,但在精神上卻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他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志滿腔熱情,對自己嚴格要求,這一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又一次經歷了靈魂上的洗禮。

孔繁森同志走了,可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鼓舞人們的鬥志,淨化人們的心靈,鼓勵全黨同志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奮鬥不息。作爲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們要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學習他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學習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他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讓自己也成爲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一個生命不可能延緩到永遠,但他的精神卻可以永世長存。孔繁森同志以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深入到阿里地區----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以崇高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爲羣衆的生活奔忙。爲了摸清實際情況,他親自深入高原地區的部隊、村寨、學校、牧民家中調查研究,解決困難,尋找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路子。爲了解決雪災中牧民的生活問題,他用普實的語言和行動溫暖鼓舞着廣大羣衆,用無私的愛心向人民奉獻一切。影片中他滿腔熱忱爲羣衆服務,爲國家利益不計較家庭個人得失的感人事蹟,催人淚下。

孔繁森同志的一生,是一個共產黨員不懈奮鬥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自己所熱愛的祖國。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鏡子,折射着人世間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輝!

學習孔繁森同志,就要從他那種認真務實的“螺絲釘精神”學起。電影中的點滴小事,卻反映了他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記得我的一位老師說過,“人生在世,要又滿足又不滿足。哪個崗位都能有所作爲,不要總是挑剔,要滿足。自己並不是做得那麼完美,永遠有努力的餘地,要不滿足。”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成爲全國共產黨學習的榜樣,他的螺絲釘精神是成就這一切的關鍵。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要有所作爲,有所成就,就必須具有像孔繁森同志那樣的“螺絲釘精神”。毛主席他老人家對共產黨的先進性有過一個通俗的解釋:他說,什麼叫做先鋒隊的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孔繁森同志正是用他那種“螺絲釘精神”實踐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要取得實效,關鍵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要像孔繁森同志學習,樹立“螺絲釘精神”,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責任感表現在我們每個人對黨員身份的珍惜,對黨的形象的愛護,對黨性的忠誠和對黨員要求的自覺。

機器再大,沒有螺絲釘或者螺絲釘鬆鬆垮垮不行。人再有本事,沒有螺絲釘精神也不行。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什麼叫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任何黨員,不管是黨的幹部還是我們普通黨員,作爲無產階級先進組織的一分子,就像一部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就要意識到自己承擔的一份責任。我們黨的先進性、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都是靠我們隊伍中的每一個人的力量來組成的。

我們每一位黨員,都應該像孔繁森同志那樣,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打牢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真正做到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真心真意爲人民服務,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爲浦東新區在更高的起點上更快地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孔繁森》觀後感 篇3

孔繁森,一個響遏行雲的名字;孔繁森,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公僕;孔繁森,一個忠於職守的好書記!看完電影,孔繁森的形象在我的腦海裏越來越高大!是誰真正做到了一心爲黨,做到了一生爲人民?就是他——獻身西藏阿里的人民好乾部——孔繁森!

勇氣和意志支持他毅然離開了山東老家,離開了家人,來到了雪域高原。拉薩的任務完成了,他又乘上汽車匆匆開往阿里,身後還回蕩着一曲曲不滅的讚歌……

阿里的偏僻、貧困難以想象,那兒的居民生活苦不堪言。孔繁森一到那兒,就一件接一件地爲人民做事。他踏過每戶人家的門檻,慰問過每個老人,鼓勵過每個孩子,幫助過每戶家庭,他給老人治病送藥,到學校去慰問師生,到軍營去探看士兵……這樣的好乾部,就是人民的真正公僕啊,阿里人民怎能不對這個孔書記感激涕零?

影片中最使我感動的莫過於這件事了:冬季的一天,一場百年難遇的暴風雨吞噬了整個阿里。這皚皚的白雪覆蓋了大地,青草和各種農作物全被吞沒,電纜也被埋沒在雪中。然而就在這一天,孔繁森女兒打電話來了,說他的妻子得了重病,吐血不止,讓他速回拉薩。然而,爲了他的責任,也爲了阿里的人民,他沒有回去。

多麼偉大的品格,多麼高尚的靈魂!爲了公衆的利益放棄一已之私,這樣大公無私的好乾部現在還有多少呢?就說我吧,作爲一班之長,也常常自私自利,不爲集體利益着想,我行我素。

孔繁森的一生,是爲人民忙碌的一生,是爲他人幸福的一生,更是爲黨忠心耿耿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爲了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如果這樣的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的好乾部不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那麼還有誰可以擔當呢?

《孔繁森》觀後感 篇4

如今的社會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高科技。外來文化充斥着大街小巷。街道上到處長的是流行歌曲,時髦青年嘴裏張口閉口都是一些讓人聽不懂的新詞彙,幾乎每個年輕人一說起周節倫,李宇春都會眉飛色舞。對他們的來歷,出身是如數家珍,對他們的風采是敬仰萬分,但如果你問他們雷鋒是誰?什麼是奉獻精神?恐怕幾沒有幾個人可以完整的告訴你了。

是時代改變了人的思想還是人的觀念遷就了社會的發展?這是一個高深的社會問題。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去質訊它。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它。我能做的只是在我內心萬分呵護我曾經追求了一生的那種信仰,我所守護的,也許就是人的一種心勁。是那種能讓人在危難之際爆發無窮動力的力量源泉!週日閒來無聊整理房間,從一個廢舊的箱子中我發現了一張碟片。在我的記憶中。那是我當年在部隊是組織我們觀看了這部電影后,由於我很有一些感觸,請假上街又買了張光碟。時光遷就。沒想到時隔14年後。居然在我打掃房間時又看到了它。

抹去碟上塵封許久的灰塵。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插入碟機中,呵呵。過去東西的質量還真沒的說,隨着悠揚的歌聲響起,我的心緒不經意間已經漂到了那高原的茫茫雪域之中……

同所有的偉大人物相提而論。孔繁森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和那些曾經被萬人所津津樂道的奇聞逸事。經歷傳奇來說。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不置一提。同那些被流芳百世,千古傳唱的名言名句,詩詞歌賦相論。他也沒留下什麼豪言壯語。

一切似乎都不能比。孔繁森已早離我們而去。他應該是停留在上一世紀的一個座標。但是現在流行的一切又怎麼可以和他所爲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相比。人不能沒有精神,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更不能沒有一個精神座標。精神指南。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奉獻。民族的進步也正是靠了這許多人的求新立異。但我們不要忘記了那些曾經爲我們有今天這樣一個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空間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也不要忘記了那些在無名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所有我們應當景仰的人!

隨着情節的深入,我彷彿又回到了年輕時;又回到了火熱的部隊。又回到了哪個讓人熱血沸騰的年代!在哪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裏。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在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雪域高原。在沒有被外來文化所侵蝕的那片淨土上升起了一顆讓所有人都時代銘記的新星——孔繁森。

《孔繁森》觀後感 篇5

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奉獻,將超越時空,成爲人類永恆的追求。

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在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爲之震撼。

他,就是中共阿里原書記——孔繁森。

假如人生是大海中的一條小船,那麼,志向是方向盤,工作是發動機。沒有志向則船無往,只能在大風大浪中暈頭轉向,隨波逐流,終無所成;不努力工作,縱然有了方向,也只能是守株待兔,停滯不前。立志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樹立遠大的志向,纔能有目標有方向地去學習,去工作。孔繁森也正是爲了西藏阿里,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記得他來到西藏,第一次主持會議的時候,他不是侃侃而談,不是氣宇軒昂,不是決心如山倒,也不是誓言重重。他只是平淡地說了聲:“你們會在我心中。”正是這個看似平凡的志向,拉開了他西藏工作的序幕。爲他光輝的歷程抹上了濃重的一筆。

江澤民爺爺曾指出,領導幹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孔繁森就是這樣的典範。

忘不了多少個夜晚,他在屋角沉思;忘不了多少個白晝,他在黃土沙中奔波;忘不了他踏遍了每戶人家的門檻,慰問了每個老人,鼓勵過每個孩子,幫助過每個家庭;也忘不了他曾收養過兩個孩子,對他們關懷備至,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的心中裝着的始終是藏族的孤兒,藏族的老阿媽、老阿爸。

他“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奶和血。”孔繁森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的精神永遠刻在藏胞的心裏,他的光輝形象在全國人民心中永存。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不一定要有顯赫的'聲譽,但必須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李玉安、井玉琢,引功埋名幾十年,默默奉獻。他們雖名不顯世、譽不驕人,但又何嘗不是具有崇高精神的共產黨員呢?

無私奉獻是時代的需要,是孔繁森給我們這代人——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呀,指引我們向前向前再向前。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詩中所寫,他把自己的一顆火熱的心獻給了西藏高原,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對藏族同胞的愛,他對祖國人民的愛。

《孔繁森》觀後感 篇6

今天,我們再一次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孔繁森同志,緬懷他的事蹟,學習他的精神。孔繁森精神是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內在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和傳統美德的繼承發展,更加是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在新時期的自然延續和時代折射。

孔繁森同志用堂堂男兒血肉之軀,幹出了既轟轟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蹟,實現了由一個平常人到高尚人,大寫的“人”的超越;實現了由一名普通黨員到優秀黨員,模範黨員的超越;實現了由一個普通幹部到人民公僕,領導幹部楷模的超越。

學習孔繁森,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時刻表現出愛人和助人的優秀品質。

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向普通人一樣富有,既有對母親的拳拳孝心,也有對妻子的溫溫愛心,還有對子女的片片慈心,更有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忠心。他說:“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它深知“忠孝兩難全”。人倫之愛,家庭之情,應當服從民族之情,祖國之愛。他擺正了家庭與國家,個人與人民的關係。把愛的範圍擴展到民族之愛,祖國之愛。爲西藏的繁榮,藏胞的幸福忘我工作,直至獻出生命。

學習孔繁森,就是要做一個模範共產黨員,始終體現出一個先鋒戰士的無私奉獻精神。

孔繁森對黨無限忠誠,他總是用“咱是黨的人”,“咱是公家人”來告誡和約束自己,他一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爲了他人幸福,自己節衣縮食,挨餓受凍,繼承和發揚了黨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他對事業鞠躬盡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精神氣概。他腳踏實地,真抓實幹,誠心誠意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以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幹勁改變着阿里地區的落後面貌。他以身殉職時,留給羣衆的是振興阿里經濟的十二條建議,留給自己和愛人的只有8塊6毛錢。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做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壯烈誓言。

學習孔繁森,就是要做領導幹部的楷模,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居官自律,清政廉潔,以權謀公,恪盡職守,是孔繁森同志的工作價值觀,他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道:“阿里地委書記……這個稱謂不僅是一個職務,一份履歷,更是一份責任,一副擔子,我身負黨的重任,不能顧小家,舍大家,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黨的幹部是真正爲人民服務的。”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爲了“爲人民服務”這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他獻出何止是汗水,何止是鮮血。作爲一個領導幹部,他具有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他淡泊名利,淡泊權勢,兩次援藏,三赴邊疆,在雪域高原奮鬥十餘年,將黨的宗旨鐫刻在世界之顛。

孔繁森是高尚的,純粹的,又是普通的,具體的。他的事蹟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實可學。他是一面旗幟,是一面鏡子,我們每個人都要以他爲榜樣,對照自己,鞭策自己。孔繁森的形象是豐富的、立體的、真切的,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權力。

孔繁森同志走了,孔繁森精神永存!

《孔繁森》觀後感 篇7

這天看了《孔繁森》這部具有教育好處的電影。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黨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和更加徹底的領悟。孔繁森不怕艱苦,牢記自己的使命,兩次赴藏,爲阿里的百姓們帶了了溫暖,並且做出了巨大地貢獻。給孤寡老人治病、送溫暖。雪災嚴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災活動,差點犧牲。直至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獻出了生命。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艱苦奮鬥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開拓進取,求真務實,不管身處何處,擔任何職,他對自己的標準都沒有降低過。對於每一項工作他都會講求實幹,不畏艱苦。作爲新一代的我們,一向是在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但這並不代表着我們能夠忘記這樣的艱苦奮鬥精神。中國仍是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國家的建設與發展仍需要我們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着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纔有可能取得持續的進一步的發展。因而我們要擁有的那種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爲黨,爲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服務人民的滿腔熱忱。牢記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神聖宗旨,把爲民解憂、爲民造福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把手中的權利看成是爲人民謀取幸福的重大職責。

一個人的生命不能夠永久的延續,但是他的精神卻能夠鼓舞着歷代的人民。作爲一名黨員教師,我被他的這種精神所震撼了,也領悟了許多。要成爲一名合格的黨員,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發奮工作,爲黨和國家的建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繼承和發揚孔繁森同志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和艱苦奮鬥的精神。讓我們以孔繁森爲榜樣,盡我們最大的力量,用我們的雙手創造出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