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桂梅事蹟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1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爲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爲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爲“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爲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2

“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爲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爲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爲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爲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3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爲了解決衆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爲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爲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4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爲“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爲“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爲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爲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爲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爲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爲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爲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爲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衆,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爲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衆路線,就必須情繫羣衆、一心爲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爲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爲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5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爲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裏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裏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裏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爲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爲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羣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着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爲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纔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6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出生,遼寧岫巖人,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

心繫山區,不忘教育初心。從2001年3月起,張桂梅一邊在華坪縣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民族中學裏不僅女生很少,有的還會時不時從課堂上“消失”,經過多次家訪,她終於找到了女孩從課堂上“消失”的原因:“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學,就因爲經濟負擔而輟學”,她們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務農,或是外出務工。於是,張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學校”的想法,於是她開始籌備爲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的女子高中,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女孩有一個繼續深造的機會。

心繫女中,牢記教育使命。2008年,在張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建成。辦學12年來,張建梅走過長達11萬公里的家訪,翻過的大山更是不計其數,白天她是校長、晚上她是保安,長時間的高強度勞作,使得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肺氣腫、小腦萎縮等/16種疾病紛紛纏上了她,可張桂梅依舊堅守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畢業生的一本上線率高達40.67%,位居麗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間先後讓1600多名來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

沒有家庭、無車無房、一身病痛……張桂梅用“蠟炬成灰淚始幹”般的執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我們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崗位職責,果敢應對挑戰、善於攻堅克難,自覺在黨的領導下埋頭苦幹實幹,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7

張桂梅名如其人,可貴的就是她那種“凌寒獨自開”的精神。看了有關她事蹟的影像資料,親眼所見她的樸實與堅強,更使我驚歎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和毅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張桂梅在疾病面前懷着“只要治好病就可以回到學生身邊”這樣的信念,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手術,卻不注意調理和修養,心裏始終放不下學生,術後沒幾天就下地,剛被允許出院就立刻返回到學生身邊,她是真正地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懷着這樣的感情,什麼樣的學生教育不好。從她搬進男宿舍的大膽行爲,就可以看出她對教育事業的全身心投入,她對學生的全身心付出。在當今社會,在教師這個羣體裏像她一樣不計名利,以奉獻爲樂的人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聖人了。

從我自身看,雖也做過一些職責以外的事,但是內心卻是不平靜的,總有一個聲音在問我:“你這樣做,日子久了別人會認爲這就是你的事,不幹還不行了呢,到那時你怎麼辦?”尤其是在我忙的焦頭爛額,還不得不堅持做這些事的時候,我更是會抱怨自己“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對照張桂梅所做的一切,我的付出又算得了什麼。她在病痛的折磨下都能依然忘我地工作,何況我是一個健康的人。她不知道命運還會給她留多少時間,但是她會珍惜與學生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想想自己遇到惹事搗亂的學生有時就巴不得見不着他們的面,真是太慚愧了。其實越是這樣的學生越是我們豐厚的教育資源,可以使枯燥的教育理論變得鮮活。有許多教育大家爲什麼在各類學生面前都能應對自如,就是源於他們對另類學生的教育熱情,正是這些個案才充實了他們的教育實踐。

張桂梅命運多舛,相濡以沫的丈夫英年早逝。這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她甚至想到過死。後來她將對丈夫的思念轉移到他們共同的事業——教書育人上來,並傾進了全部心血。親人離去的悲痛我也體驗過,當時恨不得一覺睡去就不再醒來。張桂梅挺過來了,孩子們多了一個可敬的“媽媽”,真誠的“朋友”。是呀,對親人的最好懷念就是要堅強地活下去,活得有精神。我要像張桂梅一樣努力幹好自己的事業以告慰那默默支持我的已深埋地下的父親。

寒梅傲雪方顯其美麗。張桂梅以她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學生,爲我們樹立了榜樣。她那凌寒綻放的身姿,淡淡的幽香使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親近她,就想像她一樣。我愛梅花,更想成爲具有梅花般品格的人。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8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各地涌現出一大批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堅守初心使命、敢於擔當作爲的黨內先進典型。爲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表彰先進、弘揚正氣,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激勵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忠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砥礪奮進,黨中央決定,授予周永開、張桂梅同志和追授於海俊、李夏、盧永根、張小娟、加思來提·麻合蘇提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張桂梅,女,滿族,黑龍江牡丹江人,1957年6月出生,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張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和兒童福利事業,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是華坪兒童之家130多個孤兒的“媽媽”。她堅持用紅色文化引領教育,培養學生不畏艱辛、吃苦耐勞的品格,引導學生銘記黨恩、回報社會。她堅持每週開展1次理論學習、重溫1次入黨誓詞的組織生活,發揮黨員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她常年堅持家訪,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學生1300多名,爲學校留住了學生,爲學生留住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她吃穿用非常簡樸,對自己近乎“摳門”,卻把工資、獎金捐出來,用在教學和學生身上。她以堅韌執着的拼搏和無私奉獻的大愛,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9

12年來,在華坪女高畢業的1804位貧困女孩心中,張桂梅就是一支照亮她們前路的蠟燭。

10月17日一早,記者來到華坪中心鎮拉畢村村口,穿過一片菜地,跨過一條水溝,順着牆邊的小路,走進女高畢業生李小月(化名)的家。3年前李小月中考時,癱瘓多年的父親說:“只要能讀女子高中,就能上大學,我就放心了!”李小月如願上女高時,父親已經去世。“家裏沒有能力供小月讀高中,是女高免收學費、書費、住宿費,張桂梅老師每月還給小月700元生活費,小月才能讀完高中。”李小月今年考上了普洱學院,母親李良翠送她到普洱校門口。瘦削的李良翠連連感嘆:“小月今年考上大學,我正爲上大學的學費發愁,張老師又送來了1萬元,湊夠了大學學費和生活費。張老師很偉大!沒有她和女高的幫助,孩子讀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學。”

在華坪縣醫院檢驗科,有一位做事風風火火的女檢驗師,她叫高世婷,華坪女子高中第一屆畢業生。在檢驗科值班室裏,高世婷對記者連聲說:“沒有張桂梅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媽。”

2008年,家在華坪縣興泉鎮興泉村的高世婷初三快畢業時,父母先後去世,家裏只有弟弟和年邁的爺爺。她的中考分數超過了縣一中分數線,可沒錢交學費。絕望時刻,華坪女高開始招生,張桂梅接納了她,不僅免學費書費,每月還補助她300元生活費,還把她弟弟接到兒童之家生活。因爲心裏還充滿對父母去世的悲痛,第一次見到張桂梅時,她禁不住全身發抖,張桂梅坐在她身旁,拍拍她的腿親切地說:“別害怕,好好學習!”此後張桂梅多次找她談心,讓她逐漸走出了悲痛的陰影,當了班長,3年後考上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她在大學的學費、生活費都由張桂梅負責。大學畢業後高世婷回華坪縣醫院工作,有了幸福的小家,還能贍養爺爺。80多歲的爺爺常在村裏自豪地對別人說:“我孫女在縣醫院上班呢。”

雲南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研究生李欣坪萬分感慨地說:“2011年中考結束,我很擔心自己像同齡女孩一樣,去打工或是嫁人生子。慶幸的是華坪女高發來一份錄取通知書,改變了我的一切。正是張桂梅老師和女高其他老師的言傳身教,讓我成爲一個佩戴鮮紅黨徽的研究生。”

12年來,麗江市貧困山區許多初中畢業的女孩,都走進了華坪女高的學堂,歷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100%,使1804名貧困山區女孩圓了大學夢。其中今年高考創最好成績,159個考生中70人上了一本。“多數畢業生成爲教師、醫生、公務員和企管人員,還有邊防民警和海關人員。今年有2個畢業於華坪女高的大學生自願參軍到西藏,現在全國各省市區都有我們女高的學生了。”張桂梅很開心。

“張桂梅帶動的不僅是華坪女高,還帶動了全縣所有學校。2008年女高成立以前,全縣中考升學率不到50%,2020年就達到了90%以上,近8年來全縣高考升學率在麗江市保持第一名。”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說。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10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爲“校園媽媽”、“張媽媽”。張桂梅爲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爲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她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幸運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老師的生命價值觀非常清晰。

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爲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爲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大家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作爲一名戰鬥在大理市太邑山區的教師,我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11

“爲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現一個現象一—很多女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裏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裏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

2002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併爲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爲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複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爲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執着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08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初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女孩子成爲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中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亭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裏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人們都說,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說:“我什麼都有,我心裏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着雙柺堅持爲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12

飛鳥、游魚、走獸不同路,山水不相逢。思想境界不同,所做的事蹟就不相同。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張桂梅。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爲——名奮鬥在玉溪元江山區的教師,張桂梅是我學習的楷模,我將以她爲樣,努力做到努力工作,愛生如子,把一—顆紅心貢獻給黨的教育事業。

張桂梅事蹟觀後感 篇13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一個國家來說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吩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窖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說,她這一輩子都在爲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爲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爲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好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爲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爲名利,不圖回報,只爲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課,是用行動上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