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博愛課堂的實踐研究活動總結

博愛課堂的實踐研究活動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通過又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全體課題組成員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更加明確“博愛小學”這塊教育土壤的特質和優勢,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始終關注“三性”,(學習的自主性、生活性和發展性),在課堂教學中倡簡、務實、求真,讓課堂迴歸本色,並結合自身特點進行補充、修正,提煉出博愛課堂百條建議若干條,努力創建帶有博愛特色的課堂文化。在組長杭燕的帶領下,順利通過了區中期評估。現總結如下。

博愛課堂的實踐研究活動總結

一、以學促長,以思促改

在這一學期內課題組理論學習以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討論和自學相結合的形式交互進行:一方面帶領各成員重溫了《新課程標準》,並學習了《基於生命——課堂生活重建探索》,通過認真學習並解讀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書籍和論文,形成重視理論學習的氛圍;另一方面各成員也從自身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理論文章和專著,主動訂閱了《江蘇教育》、《江蘇教育研究》、《小學教學設計》等有關學科方面的雜誌,平時自學研討,作好摘記,寫下心得體會,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完善自身知識結構。

課題組重視開展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教育理念支撐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王曦寧、顧娟、李霞、徐珍、李玲、餘頡六位課題組成員在沙龍活動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總結的經驗、好辦法拿出來與大家共享,激起了課題組全體教師的深思“如何用理性的目光看待教育中的問題”,“用科學的方法來設計教育教學的細節”。

二、切實研究、提高實效

1、保質保量的開好研究課

研究課是驗證課題理論假設,探索理論在實踐中如何具體操作的重要方式,是課題的生命所在。課題組各學科成員在充分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集體備課,深入課堂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進一步探討教材內容的優化策略。課題組成員徐珍、沈琛老師以解決問題的策略爲研討主題在一年一度的常州小數年會上分別進行了六年級的“替換”、“假設”策略教學,充分展示了教學智慧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博得了各位專家和在座老師的一致好評。同時,課題組還組織成員通過對博愛課堂教學行爲進行觀察、分析、診斷,進行多角度解讀和共同研究,將具體的教學行爲與理論實際聯繫起來思考,反過來又指導實踐,提升教師教育實踐的合理性。

2、加強各年級課題研究氛圍。

學科組是課題研究的基層組織,加強學科組的學術研究氛圍,是進行創新教學實踐的有效途徑。本學期各學科組的課題研究做到了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並且在活動過程中做到個人鑽研與集思廣益相結合,積極探討教材的重點、難點、知識背景、教學方法等,探索創新教學的新舉措。

3、完善管理、規範過程。

爲了避免研究過程空殼化,課題組對課題成員加強了管理力度,督促每個成

員的職責、研究內容,明確課題目標,按課題組計劃認真實施,課題組年青教師實施課題管理電子化,成爲課題博客網站的充實者,做到起初有計劃,期中有階段,期末有總結,把研究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按資料檔案制度、階段彙報制度嚴格實施到位。

三、勤於總結,不斷提高

課題組成員不僅在實際教學中結合研究課題,進行優化課堂教學的探索,而且在平時課堂中滲透,做有心人,收集整理教材中相關內容,將教研活動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更通過及時反思,認真記錄課題研究中的相關體會,注重總結與提煉,寫出了高質量的論文。丁雪的《交互電子白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獲區優秀教育論文英語類二等獎,張麗的《數學課要“動起來” 還要“靜下去”》、陸欣的《從“預設成泡影”到“快樂並收穫着”》獲區優秀教育論文數學類二等獎、章婷蘭的《爲孩子的明天打開一扇窗戶》獲區優秀教育論文語文類三等獎,王婷的《合作學習在小學陶藝教學中的應用》、楊敏的《將綜合材料融入陶藝創作》獲區優秀教育論文美術類三等獎。

回顧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有收穫亦有不足,如所歸納的博愛課堂教學建議,有些還不夠科學,有些缺乏創新,總體來說在系統性方面還有待加強,下學期我們將更加努力,促成課題研究不斷深入,爲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學生素質的更全面發展而盡我們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