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2017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總結

2017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的開展,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爲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是語文謎小編整理的2017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2017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總結

  【2017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總結1】

滿懷激情,鬥志昂揚,眉職青年立志讓青春熱血洋溢在每個村落。筆者從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獲悉,7月1日,學院2017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啓動。本次“三下鄉”活動由學院39名志願者組成,共分爲支教服務隊、政策宣講隊、關愛留守兒童隊、支農服務隊、生態環保服務隊、陽光助殘、關愛留守老人7個小分隊。這7支隊伍將奔赴眉山各區縣各基層。

“目前農村,空巢老人居多。我們無法體會和感受那已近暮年的孤獨與悲涼,只能更多地給予他們陪伴和關愛。”關愛留守老人志願者們來到張場鎮岐山村,爲村中空巢老人發放慰問品、聊天話家常、整理家務等。岐山村的村民淳樸善良,他們用暖心的笑容向大家展示着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環保,能讓世界變得乾淨。張場鎮岐山村的生態環境讓大家體會到了一種寧靜清新的生活態度。那村中生機盎然的樹木,不僅僅是當地村民對綠色的熱愛,更是對生命的熱愛。相信志願者們宣講的生態環保小知識,能夠更好地提升岐山村的生態環境。

眉職院的志願者哥哥姐姐爲張場鎮王場小學的弟弟妹妹帶來與衆不同的“趣味數學”、“音樂課堂”、“體育遊戲”等,讓這裏的小學生體驗了一次別樣的校園生活。王場小學小學生聰明可愛,積極參與課堂,親密和諧的教學畫面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從林間小路到清溪石邊,從山間茶園到百畝農田,學院“三下鄉”的志願者跟隨當地農戶,深入瞭解當地農業狀況,運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幫助農戶解決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親自體驗農業生產的不易與艱辛,深刻地意識到農村建設離不開勞動者的辛勤勞作與科學文化技術的支持。

岐山村火辣辣的七月,因爲一羣“三下鄉”志願者的到來而清爽怡人。同學們走進淳樸鄉村,走進美麗校園,用溫暖建幸福,用熱情築夢想。一點一滴,一舉一動,都張揚了青春色彩,展示了眉山職院的志願者風範。

  【2017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總結2】

山高路遠擋不住匆匆腳步,疾風暴雨隔不斷濃濃真情。7月7日上午,成都體育學院武術學院“喜迎十x大青春建新功”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啓動儀式在達川區實驗小學隆重舉行。共青團達川區委書記哈薇主持儀式。

達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波,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廣新局副局長盧毅,成都體院學院武術學院學生管理辦公室主任陳楊,區教科局工會主席文靜,區文體廣新局體育股長龐啓躍,區教科局體衛藝股股長張國,成都體院學院武術學院學生管理辦公室幹部李陽蒞臨本次活動。

儀式上,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波對成都體院學院武術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活動的順利舉行表示了熱烈的祝賀。他指出,青年是祖國的希望,黨和國家歷來都很重視青年的成長、成才和進步,青年代表着中國的未來、承載着中國的希望、凝聚着中國的力量,他們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和脊樑。他希望孩子們充分利用這次學習機會,認真學習武術、足球理論知識,努力提升武術、足球技藝,給達川區體育事業增光添彩。

達川區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侯俊傑代表學校致歡迎辭。她說,校園生活因體育競技蓬勃向上,擁有強健的體魄是學生成長的基石和關鍵。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着重指導和推廣中華傳統武術,致力於校園足球的培訓和提升,這對於達川區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提升校園足球水平無疑是雪中送炭。有了成都體育學院師生的親切指導,達川區藝體教育工作必將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收穫,締造新輝煌。

成都體院學院武術學院學生管理辦公室主任陳楊詳細介紹了此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情況:本次社會實踐服務團師生共18人,將在達川區學校從7月7日至14日開展爲期一週的社會實踐活動,並進行太極拳、健身氣功、武術散打、武術套路等教學,計劃服務300餘人。

隨後,成都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的學生進行了才藝展演,有氣勢恢宏的舞旗表演,緊張激烈的長拳對練表演,韻味無窮的健身氣功表演、精妙絕倫的武術器械表演,較技、較勇、較智的散打表演,行雲流水的太極表演,驚心動魄的短兵表演等,節目豐富多彩,精彩紛呈。他們出色的表演,讓在場的觀衆享受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獲得了在場領導、老師和學生的陣陣喝彩和雷鳴般的掌聲。

這次成都體育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成都體院學院還將選派一批優秀大學生從7月16日至22日赴達川區學校“面對面”對學生進行爲期一週的足球技術、技能培訓和指導。

  【2017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總結3】

根據政府有關部門關於鼓勵積極參加扶貧攻堅有關要求精神,更好地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力更生、開發扶貧的方針,堅持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格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扶貧開發思路,以實現共同富裕和構建和諧社會爲目標,在商河縣孫集鎮李家市村,山東省“第一書記”定點醫療救助扶貧幫扶工程溫情啓動。

截至2016年底,我國還有563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爲更好地履行權威專科醫院社會公益責任,近日,濟南中研皮膚病醫院會診專家徐文祥教授帶隊醫療專家、泉城義工精準扶貧隊伍到濟南市商河縣孫集鎮李家市村,泉城義工中研志願者回訪‘第一書記’定點救助李家市村站”扶貧行動。

一大早,慰問人員一行分組實地走訪到精準扶貧戶、困難羣衆等幫扶對象家中,給他們送去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慰問金。活動中,專家們爲前來諮詢的鄉親們測量血壓、聽心肺,問診把脈、細心診斷,熱情細心地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另外,醫務人員就如何預防疾病,提高自身保健意識對羣衆進行宣傳教育。據統計,此次義診人數多達5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600餘份。

濟南中研皮膚病醫院來到了李家市村貧困家庭中,帶去了油米麪和義診。據瞭解濟南市商河縣孫集鎮李家市村的年輕人大多都外出打工,村裏空巢老人居多。送醫、送藥、送知識、送健康,志願者們早已根據村民的構成特點和健康需求提前做了充分準備。

面對農村如此薄弱的健康普及知識,濟南中研皮膚病醫院特聘會診專家徐文祥教授感到非常擔憂。徐主任告訴記者,如今精準扶貧,不僅僅扶的是物質和經濟,醫療扶貧是必須有的,社會不斷髮展,各行各業都在飛速的進步,但是我們卻不能忘記那一羣被遺忘的羣體,他們出生的年代沒有讀書的權利,隨着年齡的增長失去了學習的意識,讓自己禁錮在上個世紀,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只有整體的醫療知識得以提升,文化修養得以擴展,扶貧工作將會越來越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