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武松打虎說課稿

武松打虎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武松打虎說課稿

武松打虎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武松打虎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武松打虎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 《武松打虎》是長春版七年級下冊最後一篇閱讀課文。文章節選自《水滸傳》的第 23 回,文章按照“上岡一一喝酒一一打虎一一下岡”這一過程來敘述,寫出了武松豪放的性格特點 , 表現了他的智勇雙全。而其中“打虎”是文章的重點 , 也是文章的精華所在,作者抓住武松打虎時動作的正面描寫、通過對老虎吃人招數的側面描寫 , 表現了武松的智勇雙全。文章的內容淺顯,因而爲了擴展學生的閱讀,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在第二課時教學中以與《李逵殺虎》作比較閱讀爲主。 .

二、教學對象分析 : 我班的學生活潑開朗, 尤其是部分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籍 , 樂於瞭解課文之外的有關知識 , 而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 , 他們也能將所學所知運用到課堂中來。對《水滸傳》頗感興趣。 .

三、教學目標分析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比較閱讀,培養學生初步的閱讀和欣賞小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將《武松打虎》與《李逵殺虎》進行比較閱讀,更深入瞭解《武松打虎》一文的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水滸傳》中武松等性格各異的英雄形象, 學習他們迎難而上和善於鬥爭的精神品質。

武松打虎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武松打虎》。選定好課題之後,我們兩個分頭對文本進行解讀,然後,分頭進行了教學設計。通過多次的溝通、交流,在目標、環節以及問題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商討、整合,最後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下面,我按說教材、說教法、說教學過程等三個板塊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首先說教材

《武松打虎》是北師大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節選自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而“武松打虎”算是經典名著中的經典故事,全文是按照“喝酒——上岡——打虎——下岡”這一過程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的,記敘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前前後後。刻畫了一個機智敏捷、勇猛過人而又血肉豐滿的武松形象。課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性極強,曲折生動、扣人心絃,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小說可講的點比較多,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個單元的題目是“個性光彩”,這篇小說的最大特點就是刻畫了武松這個人物鮮明的個性。清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曾評價《水滸傳》“敘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聲口”。我國古典小說中的打虎英雄不乏其人,但真正打得精彩,打出聲威,打出名氣的,不是很多。小說中的武松一亮相,就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文體特徵,往往決定了教學目標。這是一篇小說,課程標準相關的'要求是: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根據課標和單元教學要求以及文本特點,我們把學習目標確定爲:

1、注重閱讀體驗,感受武松智勇雙全的個性;

2、品讀課文精彩段落,學習作品刻畫人物的方法。

兩個目標分別涉及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人物描寫手法,目的是想在教學中,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爲契機,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

從學情來看,雖然是八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對於武松打虎這一故事,不論從電視上還是從書本中(主要是電視劇),都或多或少有所瞭解。但學生真正細讀原著的不多。因此,我們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充分地感悟文本的精彩、體會經典的魅力。因爲我們有責任把學生的視線由視聽或者畫面引向豐富的文字,因爲視聽和畫面永遠無法替代對文本的感知、理解和對語言的落實,就像快餐代永遠替不了盛宴。結合學情,我們把“品析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精妙技法”作爲本文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主要採用的是“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方法;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但僅僅是一個補充和輔助。

第三說教學過程:

一共設計了五個環節(主要是三個),首先第一個環節是一個課前調查,激趣導入。採取這樣直接導入的方法,目的是想盡快爲學習本課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自主學習,發現精彩。

讓學生閱讀文本,找出人虎相搏的段落並劃出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如然後試着向同桌複述本文故事情節。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這樣做,也是本着“以人爲本”的理念,把“讀書”的時間真正留給學生。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這個環節既注重了學生概括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又讓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註的好習慣。

第三個環節是演讀品悟,感受精彩:

讓學生分兩組:即英雄組和猛虎組,進行分角色朗讀“武松打虎”段落。然後讓學生對老虎、武松的相關描寫,並討論武松這一人物形象。想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緊扣文本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藉此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第四個環節是仿評水滸,體驗精彩

讓學生模仿着對文章特別是文中的精彩段落做簡單的點評,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這個環節是想把發現的機會讓給學生,教給學生一種點評的閱讀方法,由點到面,讓學生體會經典的魅力。也讓學生明白:塑造人物形象,要善於調動讀者的心裏感受。

最後一個環節是拓展提高,秀出精彩,也算是一個小結。爲新聞擬個標題。目的是在回顧本節課內容的同時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最後是說板書,板書設計是本着直觀、簡潔的原則,設計如下:

武松打虎

一撲一掀一剪(兇猛)

只一閃只一躲只一閃(智勇)

希望通過這樣的板書,便於學生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最終完成學習目標。

教學設計不斷修改的過程,其實也是不斷整理自己思想的過程,是對文本理解不斷深入的過程,是自我提高、自我成長的過程。通過這次“三人行”活動,我們真正體會的劉老師的用心良苦,也真正體會到劉老師說過的“人本、文本、個性、高效”這八個字的含義實在是太豐富太深刻了!這一點,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的說課完畢,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武松打虎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武松打虎》是S版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節選自《水滸傳》的第23課,爲了便於學生的理解,因此整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學生易於掌握文本內容所蘊涵的思想內涵。文章按照“上岡一一喝酒一一打虎一一下岡”這一過程來敘述,寫出了武松豪放的性格特點,表現了他的智勇雙全。

而其中“打虎”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精華所在,作者抓住武松打虎時動作的正面描寫、通過對老虎吃人招數的側面描寫,表現了武松的智勇雙全。文章的內容淺顯,因而教學中以學生的讀、演爲主,體會文章的精髓。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的學生活潑開朗,尤其是部分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籍,樂於瞭解課文之外的有關知識,而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他們也能將所學所知運用到課堂中來。其次在4年的小班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同學們也能夠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個別學生膽小、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等現象。

三、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感情朗讀和積累課文語言,初步瞭解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及赤手空拳打虎的過程,感知其智勇雙全的性格。

2、積極愉快地投入以朗讀感悟、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中從課內的學習到課外約延伸這一過程中瞭解《水滸傳》108位好漢的英雄故事。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課文中有關的詞語,並能把握這些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有關的語句,體會武松的智勇雙全。

3、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過程與方法:

1、藉助多媒體演示,直觀地感受到武松智勇雙全的性格。

2、圍繞武松打虎的過程,藉助有感情地朗讀,藉助於表演來體會武松的智勇雙全。

3、在學習中,讓他們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挑選學習方法,從而繼續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體會武松的智勇雙全。

2、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拓展練習。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一)品析詞句,以讀練說。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要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就要引導他們在品味好詞語,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現、去品味,去鑑賞。讀書是理解文章內容的基本途徑,多讀書和反覆朗讀更是學生體會語感、感悟內涵的好方法。在讀書中,重視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停頓、重讀,學生的情感更能較早的進入文本情境。

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採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把大量的語言積累起來。在課堂內提供給學生大量時間朗讀,課文熟讀成誦了,文中描寫武松智鬥老虎的語句就在腦子裏了,而課外拓展的說話聯繫這一語言訓練,因爲有了先前的語言積累,這種類型的說話訓練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營造氛圍,激發靈性

課堂氣氛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的好壞。如果課堂氣氛過於低沉、死氣,就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課堂氣氛過於活躍、喧鬧,也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老師應把握住一個“度”,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寬鬆的課堂氣氛。需知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潛力的生命個體。“蹲下來”走近學生,走進他們的心靈,做他學習夥伴,這就必須在師生互動、師生互補、平等對話的前提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不是機械地“教教材”,而倡導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會學習,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學生挑戰同伴。爲了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我引導學生演一演,學生根據故事中人物性格特點及自己的朗讀、感悟來表演,他們在學習小組裏互教互學、互演互評,真正形成了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正是在這樣既要樂於接納對方,又要快於傾吐自我的生生互動、互補的探究學習中,學生的整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大面積地有效地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要完成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擴大知識面,積累語言,積累文化。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140萬字。課外讀物中精彩的語言文化底蘊更爲深厚,因此對文中的精彩語言必須讓學生多讀、多背、多摘抄。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教學中課外延伸的第一題,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合理運用課內外的有關語句進行說話練習,這就不僅僅是學生對課內所學語言的再運用,而且在說話的同時對於學生的思想境界也予以提升。而課後讓學生精讀《水滸傳》,收集有關資料等等……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從而培養學生的情趣,讓學生體會到課外知識美。

(四)體驗感悟,個性閱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的確,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人們常有這樣的體驗:當讀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個動人的情節時,往往會熱淚盈在或黯然神傷。爲什麼?那是因爲閱讀者帶着強烈的閱讀主體的個性特徵,閱讀時融進了自己的獨特情感、理解和體驗。因此在本節課的閱讀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啓發學生融入角色,通過角色的演繹,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從而也便於理解文本中關鍵的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