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軸對稱說課稿

軸對稱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2K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軸對稱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軸對稱說課稿

軸對稱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數學》第九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課——《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爲大家說課。

這一課時的內容是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理解“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等概念,並且能判斷哪些平面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找出它們的對稱軸。這是我對教材的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徒刑,瞭解對稱軸,培養學生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採用小組合作、動手驗證等學習方法,使學生經歷認知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想象力。)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爲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教學難點爲能辨別哪些平面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對稱軸。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確定本課在多媒體環境下進行教學。下面我重點說說本課的教學流程及媒體應用效果。

在引入環節,學生憑空想象,難以很快感知對稱的特徵,進入到學習狀態。所以伴隨優美的音樂,一幅幅大自然中的漂亮圖片展示在學生眼前。觀察後,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這些事物的共同特點是對稱”。隨後藉助楓葉、蝴蝶平面圖的動態演示,學生初步感知了對稱的內涵 ——左右兩側完全重合。在語文課上經常看到老師進行思想教育,數學課上這種情感目標往往被忽略。因此,藉助課件出示由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具有對稱美的事物的圖片,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和衝擊,進而觸動學生的內心。在看到這組圖片時,學生的自豪感溢於言表,愛國情激盪心胸。在學生情緒高昂之際,教師一句“讓我們也來創造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吧!”將大家帶到下一個教學環節中。

新授環節,考慮到抽象的概念教學,枯燥無趣,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我就把美術課中的手工剪紙和多媒體課件演示結合起來,突出概念的本質特徵,化抽象爲具體,縮短了認知過程。活動前,我們先交流創作對稱圖形的方法,然後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各有創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圖案。就在剪紙“玩” 和課件演示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了對稱軸,並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引導學生以學生小組合作、動手驗證、辨別爭論等學習方法突破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過的平面圖形名稱,讓學生在頭腦想象每種圖形的形狀、特徵等,大膽猜測哪些屬於軸對稱圖形。此環節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猜測只有通過理論的推理或實驗的證明才能加以證實其正確性。隨後,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利用學具驗證猜測。交流時,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學生對屬於軸對稱的那些圖形在頭腦中劃分出清晰的範圍。在學生探究這些平面圖形的對稱軸數目時,利用課件演示這些平面圖形的對稱軸數目,避免了實物對摺不清晰的弊端,使學生一目瞭然地觀察到每種平面圖形的對稱軸數目,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了其工具性。

練習環節中,常規教學存在練習形式單一、訓練容量不大、難以把握交流時間等弊端。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習題,增加訓練密度,減少無效時間。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各個國家的國旗、交通標誌,再次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後,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讓學生猜只出示一半的國內外著名的標誌,。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課件出示漢字、英文字母,讓學生繼續尋找軸對稱圖形。這個過程中,師生共同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共同感受由對稱字母組成的單詞“MATH”(數學)帶給我們的神奇,做到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溶爲一體。

在提高環節中,我讓學生在由4個小正方形組成的L形圖中添上一個小正方形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黑格爾曾說過“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一切事物倘能與美相接便立即會煥發出動人的光彩,引得主體躍躍欲試,產生追求的強烈願望,這正是美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因此在結尾環節,我利用視頻,學生欣賞舞蹈《千手觀音》。在形象直觀的影像面前,學生感悟對稱的美及不對稱的美,體會正是有了對稱的美和不對稱的美,這個世界才變得完美。至此,學生的認識得到提高、昇華!

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軸對稱說課稿2

學生已經學習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軸對稱事物爲學生的認知奠定了較強的感性基礎,本節課就是要在這些感性基礎上建立起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兩個概念,爲學生以後其他的空間圖形打下基礎,並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去發現和創造生活美。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天性使然,對探究活動有着較強的興趣,並且已經基本具備了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力爭讓學生自己在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去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結合教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爲本節課設定了一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觀察、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兩個概念。能辨別身邊的那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它們的對稱軸。

2、能力目標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這樣的目標設定打破了傳統教學觀念,從過於關注概念本身轉化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上來,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讓學生在掌握認知目標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的發展,教會學生體驗欣賞軸對稱圖形的美。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能辨別那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結合教學重點和我班學生學習情況我把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做爲本節課要突破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到的多媒體課件、幾何圖形、彩色卡紙、剪刀、尺子等是我所準備的教具和讓學生所準備的學具。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創設遊戲,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多做交流,大膽創新。學生是學習的主題,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情感與參與度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法的選擇上,我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合作交流的思想。本節課爲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我立足學生的學創設了一下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遊戲引入

我和學生一起玩了一個爲米奇加耳朵的遊戲。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又在設計中滲透了軸對稱的內容,爲後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爲了讓學生直觀感知軸對稱圖形的,我讓學生欣賞了大量的軸對稱圖形的圖片,如無聲世界舞蹈《千手觀音》的三組圖片,自然界中一組蝴蝶的圖片、日常生活中大量經常運用的軸對稱事物的圖片。學生從這些圖片中很快感知出這些圖形兩側分別對應相等。爲了讓學生更深刻的感知軸對稱圖形,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我又讓學生欣賞了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和戲劇舞臺上的臉譜藝術。接着讓學生從身體和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大量軸對稱現象中找出規律,自由創造軸對稱圖形。由於是自由創作,孩子們的想法不僅相同。當他們創作完成我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和做法,並展示自己的結果。讓學生從動手操作中歸納出要沿着當中的直線對摺,兩側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就是對稱軸。通過電腦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我的細心引導把美術創作何數學課堂有機的整合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概括能力。把學生的作品當做課堂資源充分利用,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會欣賞軸對稱圖形的美。

爲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再次動起手來,讓他們拿出自己的幾何圖形折一折、畫一畫找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我則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重點指導那些容易出錯的圖形,如:五角星有幾條對稱軸、沿着長方形的對角線折,你發現了什麼?沿着圓的直徑對摺多試劑次,你有發現了什麼?我讓學生把這些探索過程歸納成一句話說給系朋友們聽。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洞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歸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新課中學生通過看一看、做一座‘講一講,感知出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再通過展示、觀察、討論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有用理論指導實踐在折一折、畫一畫中深化探索過程。

第三個環節,綜合實踐學以致用突出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首先我出示了直觀判斷題,學生每天大量運用的數字、字母和漢字。讓學生觀察判斷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點的認識。學生判斷後又引導學生交流品味中國漢字的對稱美。既弘揚了中國文化又體現了數學課堂的德育性,做到了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藝術性的高度融合。又讓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創造性的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1、讓學生創造性的擺一個從正面看身體左右兩側是軸對稱圖形的姿勢。

2、讓兩個或三個學生合作用身體共同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

本節課的最後我又設計了一個“小小設計家”的徵稿啓事讓學生爲我們的新鄰居“福源中學”設計新校門。首先我和學生一起欣賞了許多中外著名建築和日常生活中的軸對稱事物的圖片。通過信息網絡、美術鑑賞、數學教學三個有機整合,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軸對稱圖形的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參與到新校門的設計中來,做到了學以致用。

練習的設計從加深認識、體驗創造、拓展參與逐層加深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合作意識。教學有課內向課外的驗身增加了學生應用實踐的機會。

全課小結:本節課從遊戲引人、動手操作、交流感受、課外延伸最大限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數學、愛數學、用數學中獲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薰陶。

我的板書摒棄了傳統的用文字表述概念的做法,力爭有簡潔明瞭的文字表述複雜的概念,把學生作品當做課堂資源充分利用,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的學習的快樂。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軸對稱說課稿3

第一個環節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

我先設計了一個學生喜歡的摺紙遊戲,我用彩色紙折了學生比較喜歡的簡單圖形,讓學生仔細觀察我折的方法。讓學生說發現了什麼?生邊彙報,師邊演示對摺,既形象又生動地讓學生體會到軸對稱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摺出對稱圖形,從而引出課題【板書】

這樣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又在遊戲中滲透了軸對稱圖形的內容,爲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第二個環節 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我給每個小組準備了蝴蝶、蜻蜓,獎盃、楓葉等圖片。首先讓學生找出裏面的軸對稱圖形,說一說找的方法,然後讓學生想想,這些圖形有什麼規律?讓學生通過剛纔的感知和操作活動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對稱性,並能感悟和理解“對摺”、“完全重合”、“摺痕”等關鍵詞,有的學生歸納得出:這些圖形都要沿着中間的直線對摺,圖形的兩側疊起來是完全一樣的。而我,則引導學生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表達概念,都要沿着直線對摺,[板書] 兩側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而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畫)就是對稱軸(寫)。 通過對稱和非對稱的直觀比較,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我的適時引導。把美術圖形和數學教學有機的整合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概括能力。

爲了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再一次讓學生動起手來,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的幾何圖形,折一折、畫一畫,找出軸對稱圖形和它們的對稱軸,而我,則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重點指導容易判斷錯誤的平行四邊形,沿着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折,你發現了什麼,圓的對稱軸,沿着圓的任意一條直徑對摺,多試幾次,你又發現了什麼? 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和動口歸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即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第三個環節 綜合實踐 學以致用

爲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我安排的直觀判斷題把一些學生明天大量運用的字母,數字。漢子寫在卡片上,只讓學生觀察,判斷,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特點的認識。學生判斷後我又引導學生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既弘揚了中華文化,又體現了數學課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讓學生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創造性地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我先讓學生獨立創造一個從正面看身體的左右兩側是軸對稱圖形的姿勢,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擺出了各種呈軸對稱圖形的姿勢。

而後,我又大膽建議讓兩位同學或三位同學共同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並鼓勵其他同學做個小裁判,大膽的提出質疑。這樣做,即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大膽質疑的品質。

最後,我開展了一個小小設計家的活動,我先利用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各種建築,天安門城樓、清真寺的門樓,汕頭海灣大橋的門樓等等 , 通過信息網絡,美術鑑賞和數學教學的3科整合,教會了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然後,又利用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新校門的設計,做到學以致用!

練習的設計,從加深認識到體驗創造再到拓展參與,逐層加深,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合作意識,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增加了學生應用實踐的機會。

【小結】 整節課,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我通過遊戲引入,動手操作,交流感受和課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獲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薰陶。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我摒棄了傳統概念教學的板書,力求用簡潔的文字將概念表述清楚。把軸對稱圖片作爲教學資源展示出來,充分利用。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概念和學會欣賞軸對稱圖形的美。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作品,即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我的說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軸對稱說課稿4

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節《軸對稱圖形》。

教材分析

《軸對稱圖形》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徵、初步形成了空間觀念的基礎上教學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特性的許多事物,也爲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認識,爲此教材在編寫時十分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建立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這兩個概念,爲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並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和創造生活中的美。爲了更好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對教材適當調整,以貼米奇的耳朵遊戲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關素材開展數學活動。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一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讓學生認識並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準確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通過觀考、實踐、發現,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培養審美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教學的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教學的本身轉化到了更加專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讓學生掌握認知目標還要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美學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準確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準確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及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尺子,米奇頭像,軸對稱圖形圖片和常見幾何圖形。

學具準備:剪刀,尺子,已學的各種平面圖形紙片一份。

軸對稱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本課內容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3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了《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已有初步認識。這節課承接前面的內容,是對軸對稱的性質進行探索。從本章教材的編排體系看,由豐富的現實情景中的軸對稱現象→簡單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本節探索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利用軸對稱性質進行圖形、圖案設計,它屬於中間環節,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節內容。本節知識的落實,爲後續學科知識的學習及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打下基礎。

2、目標。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探索,理解軸對稱的兩條基本性質(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並會利用性質完成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過程目標:經歷探索軸對稱的性質的過程,並體驗探索過程中的成功感受;經歷圖形欣賞與相關數學思考;經歷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活動過程。

這兩個目標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現有數學基礎確定的。

3、重點、難點。本課時教學重點是:對軸對稱的性質的理解。難點是運用幾何畫板探索軸對稱的性質。

二、教法探討

1、教學策略上,以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思想爲指導,採用了:提出問題→自主探索→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的方式。因爲這節課本身就是一節探究性課,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探索能力。

2、思維活動組織上,採取了:任務驅動→問題情景→猜想驗證→得出結論以及從個別到一般概括的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來更好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3、教學信息的呈現上,以學生熟悉的感知材料爲基礎,採用了大屏幕投影,把信息清晰、準確地傳遞給每位學生。圖形圖象的呈現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圖形由靜到動的變化體現數據變化的過程中幾何關係的不變性,使學生加深對所研究對象的理解。這一點是傳統教學所不能實現的。

4、教具、媒體的使用,選擇了多媒體教室,這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1)基於教材。新教材倡導運用多種方式探索圖形的性質。課本通過對摺扎孔的辦法探索軸對稱的性質,這是從“形”的角度來理解的,能否通過度量從“數”的角度對軸對稱的性質進行定量分析呢?想到了使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數學軟件──幾何畫板。(2)基於教法。教法中提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索(猜想、驗證)等手段來解決問題,而電腦正好爲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精確的實驗平臺,用它可以準確測量每一條線段的長度和角的大小,並自動呈現結果,方便我們利用數值來探究圖形性質。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主要是想通過“形”和“數”兩種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問題的。對於從實際問題中測量出的“數值”,學生更認可它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因此分析對象的數量關係尤爲重要。基於這樣的考慮本節課採用了幾何畫板來探究圖形的性質。

教學中通過對兩種不同的圖形以及動態圖形的探索、驗證,強調了圖形性質的客觀性、真實性,從而突出重點。

練習設計中採取先示例,後學生操作的方法是爲了分散難點。

四、整節教學程序的設計

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出發,首先用一幅動態的軸對稱圖案展示給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接着通過學生生活中熟知的材料,引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再通過反饋訓練,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最後歸納總結完成本節教學任務。

以上是自己對本節課的教學構思和理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軸對稱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軸對稱》。下面我從教材的內容、學情分析、教法學法的實施、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軸對稱的第1節課,主要介紹軸對稱圖形、圖形的軸對稱的概念。教科書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教學活動經歷,從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開始,通過不同的活動引出軸對稱圖形和圖形的軸對稱的概念,進而體會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繫。爲學習軸對稱的性質、變換,等腰三角形的直觀認識打下堅實基礎。在探索的過程中,經歷觀察、實驗、歸納,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在學習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它的文化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的概念。

難點:比較觀察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的區別和聯繫。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知識水平,並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鮮明的個性,對將來有着美好的憧憬。在相應理論的指導下對美有着強烈的創作慾望。本班學生基礎紮實,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強,且有電腦網絡這一資源優勢可以適當運用,在相關活動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①理解軸對稱圖形,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的概念。

②瞭解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的對稱軸、對應點。

③瞭解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的區別和聯繫。

2、數學思考

①通過學習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進一步認識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徵。

②通過學習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繫,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解決問題

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讓學生關注生活,學會觀察、增強交流。

4、情感態度

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五、 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選擇

教法

任務型自主探究,情景教學、引導歸納相結合的方法。

學法

運用活動做載體,指導學生觀察、實驗、探究、歸納。

六、教具學具

多媒體,剪刀,手工紙,尺子等

七、教學過程

活動1

1、創設情境,展示圖片,學生欣賞多媒體展示的圖片(附幻燈片)

2、展示學生自帶圖片或物體。

活動2 實驗探究

1、把一張紙對摺剪出一個圖案(摺痕處不要完全剪斷),再打開這張對摺的紙,剪出一個美麗的圖案,請同學模仿老師的方法試一試(圖案不必一定相同)。

2、觀察剪出的圖案,再對比剛纔演示的圖形,你能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嗎?

3、通過觀察、討論交流,得出概念:

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摺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板書)

活動3 一試身手

1、聯繫實際舉出幾個軸對稱圖形實例,並說出對稱軸。

2、獨自完成教材31頁練習題。

3、完成課件中的各種練習。數字、字母、漢字中的軸對稱。

活動4

1、將一張紙對摺後,用針尖在紙上扎出如圖所示的圖案,觀察所得圖案。位於摺痕兩側的部分有什麼關係?

2、觀察教材31頁圖12.1-3,看看每對圖形有什麼共同特徵?每一個圖案是由幾個圖形構成的?

3、通過觀察、討論交流,得出概念。

把一個圖形沿着某一條直線摺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麼就說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對稱軸。摺疊後重合的對應點叫做對稱點。

活動5

1、觀察下圖中的每組圖案,你能找出關於直線軸對稱的圖形嗎?(附幻燈片)

2、完成教材120頁練習。

活動6

問題:結合概念看圖比較圖片(附幻燈片)。

1、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嗎?

2、如果把一個軸對稱圖形分成兩個圖形,那麼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嗎?如果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看成一個整體,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嗎?

3、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嗎?成全等的圖形一定成軸對稱嗎?

活動7

1、鞏固練習(幻燈片)

(1)觀察下面的國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並找出它們每條對稱軸。

(2)下列幾何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指出圖形的對稱軸。

2、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3、佈置作業

(一)課本習題12.1─1、2、6、7題.

(二)思考:"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的逆命題是什麼?並判斷它的真假。

八、板書設計

軸對稱說課稿7

一、說教材。(7個方面)

1、說課內容

新課標西師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軸對稱圖形》

2、教材的編寫意圖

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前面所學的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

3、學情分析

軸對稱現象是學生新接觸的一個知識點,這種現象廣泛蘊涵在大自然中,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A.通過折、剪、畫等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B能準確判斷哪些事物是軸對稱圖形。

C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⑵、能力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回到具體的思維方法。培養觀察、操作、表達、思維能力與探索意識,激發學生的審美觀點,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鼓勵他們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慾望。

5.教學重點:

⑴、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⑵、能判斷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軸對稱圖形。

6、教學難點:

掌握辨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7、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

⑴、多媒體課件

⑵、正方形、長方形紙片等

學具準備:⑴、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紙片

⑵、剪刀等

二、說教法:

⑴.設疑誘導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多媒體教學法——把知識化難爲易

⑶.直觀演示法——讓學生學習變得簡單明瞭

三、說學法:

⑴、觀察發現法——在情景中提出問題

⑵、動手操作法——在操作中解決問題

⑶、分組討論法——在探索中理解問題

⑷、表演法——在實踐中內化問題

四.說教學程序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5分鐘)

(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4分鐘)

(三)演示導學,形成概念(6分鐘)

(四)動手操作,加深認識(10分鐘)

(五)綜合練習,發展思維(10分鐘)

(六)課堂小結,再賞美麗(5分鐘)

五、教學過程: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出示課件) (5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軸對稱圖實例,讓學生欣賞並體會軸對稱,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鑑賞能力,更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

(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4分鐘)

引導學生觀察圖形。(注意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點?)通過觀察得知:這些圖形的兩側分別對應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讓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了基本的感知,爲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三)演示導學、形成概念(6分鐘)

讓學生同步進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在摺好的一側畫出圖形,把它剪下,再把紙打開,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摺痕兩側的圖形完全重合,從而引導學生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認識對稱軸。(教師板書概念)指導學生閱讀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這些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大膽讓學生做一做,試一試,培養學生應用性技能和創新精神。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獲取新的知識。】

(四)、動手操作、加深認識(10分鐘)

1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之後,彙報結果。通過操作得知: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2、分組討論:平行四邊行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接着指導學生從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幾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逐個演示操作過程。)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每個學生親自實踐,積極思考,體會活動的樂趣,在樂學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並且學會應用新知。】

(五)、綜合練習、發展思維(10分鐘)

1、遊戲。全體起立,每人做一個姿勢,從正面看左右兩邊是對稱的。再請三人上臺表演。

2、搶答:觀察周圍哪些事物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

3、看圖回答。(出示課件)

4、剪軸對稱圖形比賽。(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彩色紙用對摺的方法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後貼在白紙上。並把剪得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大家欣賞。)引導學生觀察:哪些圖形比較美?爲什麼?把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軸對稱圖形的美。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以及練習對所學的知識及時鞏固,有利於知識的內化,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六)課堂小結。(5分鐘)

設問:今天學了什麼?

什麼叫軸對稱圖形?

怎樣判斷軸對稱圖形?

什麼叫對稱軸?

下面我們在一起來看一看課前的軸對稱圖形,好不好?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出時間回顧梳理所學知識,讓學生暢所欲言,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業設計師

1、動手:用你獲得的知識設計一個優美的圖案

2、收集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爲學生布置了開放性的課後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教室,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的實用性和生活化】

七、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如果一個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

邊的圖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軸

對稱圖形。

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它的對稱軸。

【設計意圖:這個板書的設計簡潔明瞭,使學生看後一目瞭然,它用準確簡潔的語言將事物的本質揭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明確重點,把握要領。】

軸對稱說課稿8

說課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信息窗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中的事例,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會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並能畫出對稱軸。

2、在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認識、欣賞和製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對稱美,培養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指出對稱軸。

教學難點:

掌握判斷對稱軸圖形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自備一組平面圖形、剪刀、彩紙、尺子

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以實驗發現法爲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爲輔。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並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爲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

(一)觀圖激趣,導入新課。

(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

(三)多項拓展,鞏固昇華。

(四)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說課過程:

一、觀圖激趣、導入新課。

老師出去旅遊的時候,拍了一些照片回來,一塊和同學們欣賞一下。

(課件展示)。

師:看到這些照片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師: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圖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左右兩邊都一樣,象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對稱)導入新課。

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

1、如何驗證這些圖片就是對稱圖形呢?

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圖片(課本後面剪下的圖形)

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

師:誰來把你的發現說給大家聽。給大家演示一下。看看他的發現和你的一樣嗎?

學生動手操作。

師:對,對摺後兩邊的圖案也是一模一樣的,這又是一個發現。通過看一看折一折這個活動,我們發現這些圖形對摺後外邊緣能完全重合,裏面的圖案也一樣,數學上我們把具有這種特徵的圖形叫對稱圖

2、探究驗證軸對稱圖形的方法。課件出示:五星紅旗。

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圖形是對稱圖形嗎?師生共同驗證。通過以上學習,同學們總結一下什麼樣的纔是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對對稱圖形的特徵掌握的特別好,能根據它的特徵正確判斷是不是對稱圖形。

課件出示:各個國家的國旗,學生判斷哪個是對稱圖形?爲什麼?

3、認識對稱軸

師:這條線是折出來的痕跡,所以叫摺痕。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板書並齊讀一遍)

師:找一找你手中圖形的對稱軸,畫出它的對稱軸,展示給大家看。

強調:沿直尺畫虛線。

師:畫對稱軸時,先怎麼樣?

生:先對摺,在沿摺痕畫出對稱軸。

師:通過以上探究,同學們對對稱圖形有了明確的認識,這些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全稱叫軸對稱圖形。(板書:軸)齊讀一遍讓學生深刻的認識了摺痕,摺痕將對稱圖形分成了兩部分,對稱是以摺痕爲中心線進行的,強化了學生對摺痕的認識】

三、多項拓展,鞏固昇華。

1、通過操作得知: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接着指導學生從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幾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逐個演示操作過程。重點指導折圓的對稱軸。並啓發學生說出: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圓的對稱軸就是本圓的直徑。

在操作中,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課件出示

3、說說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看誰說的多?

通過學生學過和熟悉的數字和漢字入手,判斷其是否是軸對稱圖形,體現對稱和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存在。師生共同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從而宏揚中國文化,做到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溶爲一體。

這樣設計,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檢查了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對稱的物體,有的是大自然的對稱現象,有的是人們受到對稱的啓發,創造出了許多對稱美的物體,下面讓我們到奇妙的對稱世界去感受一下。

師:欣賞完了,你有什麼感受啊?

(感受大自然的美)

4、剛纔我們欣賞到了對稱的美,那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彩紙剪出你喜歡的對稱圖形嗎?

(展示欣賞)

四、課堂總結,深化主題。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感受了對稱世界的神奇和美麗,課後,希望同學們利用所學知識創造出更多美麗的對稱圖形,去美化我們的環境,裝扮我們的家園。

軸對稱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軸對稱現象》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的內容。軸對稱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種現象,本節內容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歷,從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開始,通過觀察、摺紙、扎眼、印墨跡、藝術作品欣賞等操作性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對軸對稱的直觀體驗和理解,再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加以數學上的分析,逐步瞭解和領略軸對稱現象的共同規律。在教材編排上,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從而達到了“現實內容數學化”、“數學內容規律化”、“數學內容現實化”三者的統一,進而在學習中有意識的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發展。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認識軸對稱圖形,能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豐富的現實情景中,經歷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探索軸對稱現象的共同特徵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生通過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它的豐富文化價值,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重、難點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概念。爲突出重點,我一是立足學生以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歷來設計問題;二是讓學生通過兩組實踐活動,經歷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併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來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的直觀體驗和理解。

由於學生還沒有形成辨證的分析問題的世界觀,所以我認爲本節課的難點是:能正確區分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我將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通過交流討論,獲得新的認識,從而突破難點。

四、學情分析

學生對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特徵的事物並不陌生,而且性格活潑好動,對於軸對稱現象這節新接觸的教學內容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我採取了“小組交流、自主合作、探索實踐”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通過“看一看、猜一猜、做一做、折一折、撕一撕、說一說”等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老師的主導性。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這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本節的學習內容有許多需要發揮學生想象和個性的活動,要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讚揚。

五、教法分析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好數學的保證。本節課我通過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創設問題情境,揭示課題,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運用了豐富多彩的課堂評價語言,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體驗不同程度的樂趣。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思維爲主攻,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我採取引導發現法爲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爲輔的方法。通過“創設情景———實踐活動———交流感知———形成認識”的方式,讓學生經歷體驗概念形成的過程,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操作,適時利用多媒體地演示,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並運用自己所學進行創新實踐,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生幾何的識圖能力、繪圖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在課前,老師應準備好多媒體素材,學生應準備: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紙片和剪刀,尺子、針、彩紙、彩筆等一些活動用具。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通過“考考你的觀察力”這一醒目的標題,激起學生的好勝心,通過演示動畫過程,提問學生:“這些畫面中的圖案給你怎樣的感受?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這一設計遵循“教學要貼近生活實際”的原則,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實際情景,伴隨着歡快流暢的音樂,在一個動態過程中,展示了具有軸對稱特徵的實物,聲色並茂,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揮視覺、聽覺的作用,讓學生在欣賞中認識對稱的特點,直觀的感知物體在對稱軸兩邊的形狀、大小一樣。

在這一感知的基礎上,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交流的時間,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舉出符合對稱特徵的物體,估計學生舉出的生活中的圖形會多種多樣,有些是,有些不是,我將耐心的對照剛纔的特徵,對其給予恰當的評價,並對學生善於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給予鼓勵。學生在與同伴交流的同時,體會軸對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這時,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開始去學習軸對稱現象。

(二)、自主探究,形成新知

我設計了兩組活動,由易到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定義的理解。

學生活動一:

請同學們每人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動手試試看這些圖片都可以沿着一條直線摺疊,使兩邊的部分互相重合嗎?摺痕在哪裏?

這個簡單的摺紙活動適應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規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可以很快完成圖形的摺疊,感受其兩邊互相重合的特點,並在交流中認識到有的圖形的摺痕有多條,也認識到平行四邊形不具有這一特徵,爲後續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體現出“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

這時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逐漸由感性過度到理性,下面進一步創設探究活動。

學生活動二:

請同學們以合作小組爲單位,用準備好的材料參考課本中的方式或另外選擇一種你認爲可以的方式,做出一個符合上述特徵的圖形,並說出這樣做的道理!

這裏用“符合上述特徵的圖形”,而沒有明確指出到底是什麼圖形,目的在於①不過早的提出軸對稱圖形以防淡化學生對定義的探究活動,②主要也在於激勵學生的求知慾。營造一個在迫切需求下的自主探索的氛圍。

在活動進行時,讓學生四人爲一個合作小組,分工明確,研究後選出中心發言人。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體驗圖形的製做過程,進一步感悟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徵。

在這裏,留給學生較充足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力圖讓學生開拓思維,自由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帶動學生深入思維,實現了對概念的認識進一步加深。這時,老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創做中去,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同時,發揮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既能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無論是課堂氣氛還是學生的思維都進入本節課的高潮!

通過以上的兩個活動,學生已經對軸對稱圖形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鼓勵學生用語言概括通過集體研究完善,自然得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

軸對稱圖形定義:

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摺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三)、交流評價,促進同化

下面,鼓勵學生應用定義去找一找:

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一些的圖形,並提問:下面的生活中的圖形你認爲是軸對稱圖形的有哪些?選擇一組你喜歡的圖形做出判斷。並試着找出它的對稱軸。

老師設計這組題目時,特意指出了生活中的圖形,因爲如果按照數學定義的嚴格要求,生活中絕對的對稱很難找到,只是能給我們一種對稱的感受。通過這組題目挖掘了多個種類的圖案,加強了學科間的滲透,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對數學本身的感受、領悟和欣賞。而且,通過干擾圖形,來強化對概念的認識。例如對於象香港區旗中的紫荊花圖案,容易混淆,鼓勵學生可以通過動手摺疊,觀察對比,進行驗證,以培養學生科學的認識問題的態度,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

雖然每位同學只要求完成一組,但通過傾聽或參與其他同學的討論,在較短的時間裏,可以進行大容量的學習。並在評價他人,評價自己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多向思維、多維評價、多維互動的氛圍。

(四)、觀察圖案,獲取發現

1、向學生展示幾組圖案。如:兩扇門、兩個“喜喜”字,兩隻小腳丫等,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實物投影儀顯示)

2、觀察每組圖案,你發現了什麼?與同伴討論交流。

在觀察圖案時,細心的同學可能會對每一組的圖案產生疑問:這是不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還是兩個圖形?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留給學生一些時間去觀察分析,鼓勵學生去各抒己見,我想通過學生的交流爭論,能夠產生新的認識,獲得新的提高。從而引出第二個概念:軸對稱

軸對稱定義:

對於兩個圖形,如果沿一條直線摺疊後,它們能夠完全重合,那麼這兩個圖形形成軸對稱,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

通過舉例引導學生理解和比較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概念,教師在此不要求深究二者的區別,只要求能理解二者本質相同。使學生認識到可以看作兩個圖形,也可以將兩部分看作一個整體。

(五)、遷移運用,促進發展

出示四組練習:1、數字猜想,2、字母猜想,3、漢字猜想,4、給出幾組圖案,找出成軸對稱的圖形。前三組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軸對稱圖形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三組題的練習,共同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從而宏揚中國文化,做到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溶爲一體。最後一組練習是爲了幫助學生加深對軸對稱的理解。

在經過了一系列深入的學習探索只後,讓學生的大腦放鬆一下,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通過欣賞這古香古色的擺設,這巧奪天工的雕刻,那古風猶存的廟宇、宮殿,甚至連詩歌之中也出現了對稱的美,還有這充滿活力的現代建築反映了中國濃厚的歷史底蘊和現代經濟的蓬勃發展,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課程的最後,讓學生在自由的交流中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並留給學生一道富有開放性、趣味性和挑戰性的作業題,給學生提供發揮創造力的舞臺,使學生的活動由課內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六)、板書設計

1、軸對稱圖形定義:

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摺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軸對稱定義:

對於兩個圖形,如果沿一條直線摺疊後,它們能夠完全重合,那麼這兩個圖形形成軸對稱,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讓學生主動自覺地發現結果、發現"方法",進而優化了整個教學。

軸對稱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軸對稱》,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時的教學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軸對稱》這堂課是人教版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軸對稱,知道了軸對稱的特點,本課將進一步學習軸對稱,教材注意創設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適時的提出疑問,並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同時啓發學生進行思考。

這部分知識主要是對軸對稱圖形的再認識,要求學生掌握對稱軸的畫法和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步驟,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圖形方面知識的基礎。

根據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第一點,知識技能: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用“摺疊”“重合”這樣的詞語準確的描述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識別軸對稱圖形並能確定它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第二點,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欣賞想象、操作發現等數學活動過程,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其空間觀念。

第三點,情感態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反思的意識。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性,學會用世界的眼光來觀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識別軸對稱圖形並能確定它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是: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性質。

二、說教法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纔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構建、動態形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數學學習過程理應成爲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因此,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中採用以情景教學法、觀察發現法爲主,以多媒體演示法爲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注意創設情景,設計啓發性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適時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爲動,讓學生更直觀地學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將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達到人人學數學的目的。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易於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並體會學習的樂趣。並且我根據教材內容自制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圖畫紙等教具。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複習鋪墊——探究新知——練習鞏固——總結反思。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

首先,我用PPT展示旅遊景點引出軸對稱。接着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師指出本課要重點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抵制狀態進入興奮狀態,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在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日常的旅遊引入,更接近學生生活,更能讓學生接受,從而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第二環節:探究新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讓學生嘗試說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並點名讓學生動手對摺,繼而在學生總結時給出軸對稱的定義。

活動二:讓學生動手嘗試畫對稱軸後,自己動手在書本上畫,在察看學生完成情況時及時糾正。

活動三:出示兩幅表格上的圖讓學生判別軸對稱圖形後,讓學生嘗試在表格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後,進行步驟總結。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節中,我前後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保持高度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的活動過程中,始終以愉悅的心情,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參與意識;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掌握和體會數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實現自主體驗,獲得自主發展。]

第三環節:練習鞏固。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組(畫圖題、判斷題、連線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我先讓學生在總結畫圖步驟後進行一次作圖,及時進行鞏固;接着讓學生畫出常規多邊形的對稱軸,讓學生明白有的圖形對稱軸可能會很多;但我又擔心學生搞不清平行四邊形和任意三角形不是軸對稱圖形,設計了兩道判斷題;緊接着又讓學生從軸對稱一半想象整個圖形,從整個軸對稱圖形想象其一半,從生活實際出發,又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在最後我設計了一道一張紙多次摺疊後能剪出什麼圖形的題型,目的是爲了鍛鍊學生想象能力,又有簡單的引導語將學生的抽象思維表象化,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總結反思。

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兩個問題:

(1)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2)你還有什麼疑惑?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讓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

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着讓學生互評,最後教師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八、說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爲兩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畫圖等練習則在右邊進行。科學的板書設計往往對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軸 對 稱

對摺後完全重合

1、找關鍵點? 2、標對應點 3、順次連線

我今天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瞭、一目瞭然;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九、說教學反思。

整節課的安排,努力貫徹“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原則。教師只是對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導以及對整個教學流程加以控制,其餘都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操作、聯想;討論、口述,這樣將有利於每位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耳聞、目睹,各種器官並用,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

不足之處:學生在畫軸對稱圖形時,不按照畫法去做,而是照葫蘆畫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畫,雖然有的同學能畫對,但是也存在個別學生出現錯誤的畫法。再教設計:強化畫軸對稱圖形的畫法,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僅僅畫對就可以,還要知道依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這樣才能加深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理解。

以上是我對軸對稱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由於時間短促,有很多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軸對稱說課稿1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活中的軸對稱》。下面,我從六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背景分析

1、學習任務分析

新課程的教材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注重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探索過程,去發現結論,去歸納總結。本節課正好集中體現了這一點。《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節作爲本章的一個重要內容,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使學生對前面所學過的平面圖形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爲本章後面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八年級學習“平移和旋轉”打下良好基礎,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實例和典型圖案的觀察與分析,認識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小學六年級學習《幾何的初步知識》時曾經簡要學習過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識別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一章,前面一章又學習了《多邊形》,對圖形的認識逐漸豐富,學生們見到過的線段、角、等腰三角形、正多邊形等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可以說,前面的教材已經作了很好的滲透和鋪墊,另一方面,學生們在生活實踐中也接觸了大量的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具備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認識不會有太大困難,但對二者的區別和聯繫的認識上有一定難度,另一個難點是準確、完整地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二、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經歷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和典型圖案的過程,認識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知識的能力,逐步養成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感受和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它豐富的文化價值,結合教材和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課堂結構設計

1、教學方法的設計

新課程理念強調“經歷過程與獲取結論同樣重要”,對學生來說有時過程比結論更有意義。我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知識的發現、發展的過程,採用實驗發現法爲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爲輔。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個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觀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並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2、《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本節課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指導他們動手操作、交流合作,體驗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教學媒體設計

1、爲了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感性認識,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的實物。

2、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慾望,使學生經歷觀察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實例和典型圖案的過程,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實例和典型圖案,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進一步豐富感性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爲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設計了剪紙片,摺紙片等動手實踐活動,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圓等紙片。

五、教學過程設計

遵循原則:觀圖引入激發興趣,學習過程體現自主,知識建構循序漸進,思想方法有機滲透。

1、觀圖激趣 設疑導入

首先播放多媒體,欣賞現實中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這些問題:每一個圖形有沒有相同的地方?這些圖形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哪些圖比較美?

教師談話:自古以來,對稱的形式被認爲是和諧、美麗而且真實的,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建築、藝術、科學和日常生活中,對稱無處不在,爲什麼對稱與我們關係就這樣密切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

設計目的:新課程比較注重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賦予數學一種生活氣息,讓學生產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衝動,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同時也是對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的一種培養。

2、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先分小組活動,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具有“對稱”形態的物體,由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表看法。然後再啓發學生思考:我們剛纔看到過的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先分小組探討、合作交流,然後由若干名學生彙報學習成果。(同時反覆播放多媒體圖片)

設計目的:讓學生大膽思考,積極發表意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欣賞、感受美的能力,小組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3、動手動眼 形成概念

把一張紙對摺,從摺疊處剪出一個圖形,想一想展開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先由老師示範剪出一個圖形,之後大家自由發揮想像,剪出圖案。然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圖10.1.1中各圖形,思考: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同時教師適時演示圖形對摺的過程,通過觀察,讓學生回答出:這些圖形的兩部分分別對應相等,能夠重合在一起。

對展示的圖片和同學們剪出的圖案等的觀察和思考進行總結,由學生歸納出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概念,並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敘述,加深理解。

設計目的:不要讓學生的動手活動僅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層面上,而要有一種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精神,學生通過動手、動眼、動腦,發現結論,讓學生投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了教師組織者的作用。這一過程中的剪拼能力的鍛鍊,對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圖形是大有好處的。

4、實踐操作 加深認識

爲了幫助學生準確判斷軸對稱圖形和找出對稱軸,讓學生把準備好的紙片拿出來,按照要求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接着從不同方向折一折,看看各有幾條對稱軸?讓學生折一折後彙報結果,教師進行歸納。

然後找出圖10.1.1中各個圖形的對稱軸。再做教材81頁中的第一個“做一做”,充分理解有的軸對稱圖形不止一條對稱軸。

設計目的: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初步學會用對摺法找對稱軸的方法。

5、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歸納出軸對稱以及對稱軸、對稱點的概念。讓學生做教材81頁中的第二個“做一做”,加深對“對稱點”的認識。

做“試一試”,讓學生折滴墨水的紙片,通過實踐,讓學生經歷一次軸對稱的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對軸對稱的理解。

讓學生反思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繫,通過對比、歸納、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認識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最後,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目的:檢查學生能否運用所學到的方法來認識軸對稱,即達到知識的遷移。在操作中,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6、變式練習 發展思維

(1)舉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越多越好。採取分組競賽方式。

(2)英語中的26個字母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看誰說得又快又準確。數學中的數字有沒有軸對稱圖形?

(3)閱讀教材83頁的材料“剪正五角星”,讓學生動手剪正五角星,並思考回答:這種方法隱含着什麼數學道理?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課後寫一篇100字以內的報告。喜歡設計的同學設計一些軸對稱圖形,帶來學校展示,供大家欣賞。

設計目的:設計一些與生活相聯繫的題目,設計一些能鍛鍊學生動手能力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題目,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注意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

六、評價分析

1、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通過課堂中學生展示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交流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動手操作的表演,各種問題嘗試解答等活動,使教師從學生思維活動、有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多層面地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作出恰當的評價。

2、教學反饋與調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糾正,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想法或結論給予鼓勵。

軸對稱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數學》第三冊第五單元第二小節p68頁《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2、教材的編寫意圖:

教材在編排上,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材藉助於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的操作活動如觀察、剪一剪、畫一畫等,幫助學生髮展空間觀念,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前面所學的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瞭解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性,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美,並學會欣賞數學美。

3、教學目的: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可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圖形的含義。

2、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能將軸對稱圖形的知識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軸對稱圖形的含義,並瞭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1、瞭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2、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二、說教法。

整節課,我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特點,設計了五個大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對稱、感悟對稱、理解對稱、並且在欣賞的活動中體驗對稱美。

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對稱。讓學生欣賞蜻蜓、蝴蝶、臉譜等常見的對稱圖形。並動畫演示對稱,初步對稱。

第二個活動,設計的是動手摺一折,在折一折中體驗對稱圖形的特點,對對稱、對稱圖形有一個直觀的瞭解,並知道對稱圖形的摺痕就是它的對稱軸。

第三個活動,在學生了解了對稱及對稱圖形後,讓學生跟着圖片一起欣賞各種對稱物體、圖形。把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對稱及對稱圖形在課堂上進行抽象、概括後,又回到現實生活,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判斷生活中的對稱,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數學,同時,進行了美的薰陶。

第四個活動, 設計的是讓學生“找一找”、“畫一 畫”,在各種圖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對稱圖形,那些不是對稱圖形?在找的同時,感悟到對稱圖形的特點,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對稱,到處都有對稱的事物。同時畫出對稱軸。

第五個活動,是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對稱軸,進一步理解對稱及對稱圖形的特點,接着,出示正方形、長方形、和圓,讓學生找對稱軸,由於可找很多條對稱軸,讓學生感悟到同一個物體有不同的對稱軸,感覺到對稱的奧妙。

三、說學法指導。

本課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指導學生觀察、操作、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維學習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學中創設操作、實驗、探究的機會,把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發現、探究、研究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爲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自主活動中求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四、說教學程序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五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一)引趣激情,導入新課。(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三)綜合練習,加深認識。(四)拓展知識,發展思維。

五、有待探討之處

第一個困惑:關於對稱軸是用虛線還是實線?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爭論比較大,本冊教材上是用虛線,而到了高段,兩種線都可以。於是我請教了幾個在小數教學方面比較有影響的論壇上的朋友,想聽聽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大家意見並不統一,但都認爲對稱軸不是真實的線,是人們爲了方便找出對稱點以便作出圖形虛擬的,而初中八年級的教科書上也是以虛線的形式出現的。當然,論壇上的交流不能作爲教學的依據,但也是一種思路的啓示。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虛線,因此在教學時還是以教材爲準,認爲是虛線。

第二個困惑的是,人民幣中的一元硬幣,是不是對稱圖形?

這個爭論也比較大,我在這節課上正好沒碰到,但在練習和檢測中還是碰到了。如果只看外形,它是一個標準的圓,那麼它就是對稱圖形,但若看裏面的圖案,則又不對稱了。很困惑,請各位同事指點!

軸對稱說課稿13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數學八年級上冊12.2作軸對稱圖形 》,所選用的教材爲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從課件中的資源整合的設計理念、教學策略、如何使用等方面進行展示和陳述。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作軸對稱圖形,要求學生能夠作出簡單圖形經過一次或者兩次軸對稱得到的圖形,能夠利用軸對稱進行簡單的圖案設計,所以在尋找資源的過程中,使用一些圖片、動畫等。前面的一節內容中學生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它們都是講一個圖形成或兩個圖形之間的位置關係,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我們選用的圖片比較多。作軸對稱圖形是由一個圖形得到與它軸對稱的圖形的過程,是一個運動的過程,所以在本節課的課件中,我將用動畫去展示軸對稱變換的過程。

二、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徵來說,八年級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選取適當的教學資源,利用課件中好的視覺效果,如圖片、動畫、視頻等,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使用“班班通”的教學設備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技能:

1、能按要求做出簡單平面圖形經過一次兩次軸對稱後的圖形。

2、能利用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

過程與方法:

利用軸對稱作圖和圖案設計。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欣賞軸對稱圖案,形成學生了解數學、應用數學的態度。

2、通過作軸對稱圖形、設計圖案,鍛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培養創新精神。

四、 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作軸對稱圖形。

難點確定爲: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

五、 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我採用啓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爲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爲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複習舊知,溫故知新

提問:1、軸對稱圖形的定義。2、兩個圖形關於直線對稱的性質。

設計意圖:用提問的方式,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爲後面作已知圖形關於直線軸對稱圖形的方法提供理論基礎。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先展示一組圖片,這是中國民間的剪紙藝術,也是作軸對稱圖形生活中的運用。

課本中原先所畫的並不是手印,而是選擇作左腳印關於直線對稱的圖形,在課件的設計過程中,我選擇了用手印來取代。因爲我覺得學生可以利用左手直接畫出手印,而畫腳印本身難度就大多了。

通過畫左手掌印,得到相應的右手掌印,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同時,讓學生明確:摺痕所在的直線就是它們的對稱軸。

再次展現一組圖片,這些圖形都是通過軸對稱變換而得到的。其中,喇叭花圖案除了可以運用軸對稱變換得到,也可以通過平移得到。這時我運用PPT動畫的形式來進行展示,讓學生能體會到這一過程。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一》軸對稱變換

從上面圖形的變換過程中,教師總結出軸對稱變換的定義。

再展示一組變換,通過改變對稱軸的位置,讓學生體會得到圖形有什麼不同。這個設計過程先讓小雞嘴巴對着嘴巴,然後改變對稱軸後,小雞變成背靠背了。學生明白改變了對稱軸的位置,得到的圖形的方向和位置也會發生變化。

觀察下面的圖形,探求新知

通過動畫的演示,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總結,課件中儘量把圖案中的對應點突出來,讓學生更容易得出結論。

《二》作軸對稱圖形

先作一點關於直線對稱的圖形。

然後再作一條線段關於直線對稱的圖形。

最後講解例題。

在例題的課件設計中,每作出一點的對稱點,應出現這個點的作法,這樣學生就能明白作圖的順序。

這一部分內容,我進行了分步設問,便於引導學生理解作圖方法。

通過教師演示課件,讓學生體驗作圖的準確性和規範性。

通過歸納,讓學生掌握做一般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4)變式訓練、鞏固雙基

由例題演變而成。

設計意圖:變式訓練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5)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學生自己總結,不全面的由其他學生補充完善,教師重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

提煉對作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全員參與,體現集體的智慧。

(7) 佈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爲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本節課儘量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教學情境,以豐富的圖片和動畫形式呈現有關內容。重視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總之,藉助多媒體,把生活中的物體圖形和軸對稱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從生活中引入軸對稱,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體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軸對稱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北師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中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對稱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材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築等圖案,讓學生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讓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爲今後進一步學習對稱圖形做準備。

3.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經歷認識軸對稱圖形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創新等能力。

(3)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4.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5.教學難點:

製作軸對稱圖形。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的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採用了以探究發現法爲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爲輔的教學方法。教學中,精心設計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出結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爲了落實新課標的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爲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安排了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一系列有趣的實踐活動,爲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了較寬鬆的學習空間,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玩對稱,激趣引入

課始,老師一句:給你一張紙,你會怎麼玩?一個玩字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接着老師的撕紙表演,作品小衣服的亮相,更是把學生的興趣推到了極致!你會象老師這樣玩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摺紙和撕紙。靈巧的小手把一張張白紙變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圖形,爭先恐後地將作品貼到黑板上。這樣的新課導入,抓住了孩子們好動愛玩的年齡特點,通過撕紙這一操作活動,讓學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觸,都是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從直觀上引發出對稱之美,課堂教學隨之直奔學習主題。

(二)識對稱,體悟特徵

1.找特徵,初識軸對稱圖形(作品)

結合學生的撕紙作品,師一句:這些圖形有相同的地方嗎?找準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祕:這些圖形左右兩邊形狀相同,對摺後會完全重合。在此基礎上我巧妙地引入軸對稱圖形這一概念,接着從軸字出發,引導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驗特徵,再識軸對稱圖形(圖片)

出示圖片,它們是軸對稱圖形嗎?你有什麼辦法來驗證?抓住了學生好勝的特點,學生很快就想到用對摺的辦法驗證了自己的說法;這一環節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3.辨特徵,找出真假軸對稱圖形(課件)

賞心悅目的練習面畫,增強了學生思考的主動性;練習的層次性,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三)做對稱,深化體驗

1.猜一猜:(出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這是什麼?(學生充滿自信地猜測着,猜到最後一個,打開後居然不是同學們異口同聲猜出的花瓶。)在學生的驚訝中,老師趁勢啓發學生:想一想,花瓶的另一半形狀和大小會是怎樣呢?你能想辦法剪出這隻完整的花瓶嗎?

2.剪一剪:小組合作完成花瓶圖,全班交流時着重引導學生說一說製作的方法,並給予激勵性評價。

3.畫一畫:你想自己做一個軸對稱圖形嗎?全班交流時鼓勵學生說出他們畫圖形的竅門。

此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帶着知識走進實踐,不着痕跡地得出了製作軸對稱圖形的方法,主張通過實踐使學生學會運用知識,發展思維。

(四)賞對稱,提升認識

由軸對稱圖形,進而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引導學生通過賞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並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受到美的薰陶,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軸對稱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軸對稱圖形》這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在編排上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指導同學們感知圖形的軸對稱現象,層次分明,循序漸進。

對稱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和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同學們對於對稱現象並不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美感。

教材從同學們熟悉的事物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同學們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爲同學們今後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係,以及利用軸對稱方法對圖形進行變換或設計圖案打好基礎。教材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材先通過天安門、飛機、獎盃的實物圖讓同學們觀察、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接下來教材將這幾樣物品抽象爲平面圖形,引導同學們通過對摺發現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並初步描述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教材還在圖中出現了“對稱軸”這一名詞,但沒有給“對稱軸”下定義或作出描述,只是讓同學們有所認識。

第二道例題則讓同學們利用剛掌握的軸對稱圖形的初步知識,“做”出軸對稱圖形。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同學們進一步積累感性認識,豐富對軸對稱圖形的體驗,鍛鍊同學們的實踐能力。

“想想做做”中,通過一系列的習題,加深同學們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其中第3題在方格紙上提供一個軸對稱圖形的一半,要求畫出它的另一半,使同學們有機會再一次在操作中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在“想想做做”後面,還安排了“你知道嗎”,介紹自然界中一些對稱現象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對稱的建築,以進一步拓展同學們的知識視野,幫助同學們體會“對稱”的科學與美學價值。

學情分析

軸對稱現象是同學們新接觸的一個知識點,這種現象廣泛蘊涵在大自然中,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要求同學們具備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同學們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自主探求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理解對稱軸的含義,感受數學的美。

2.能力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同學們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回到具體的思維方法。培養觀察、操作、表達、思維能力與探索意識,發揮同學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激發同學們的審美觀點,培養同學們創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同學們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鼓勵他們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同學們學好數學的慾望。

教學重點: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掌握辨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二.說教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爲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爲中心的教科書。”在數學教學中,從生活中同學們感興趣的物體出發,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同學們,讓同學們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爲同學們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同時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這節課準備採用觀察發現,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發現的方法,培養同學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同學們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同學們成爲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也就是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本課從具體的同學們感興趣的物體中,讓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有層次的練習,提高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我先從孩子們感興趣的玩導入,在教師與同學們共同玩的過程中拉近我和同學們的距離,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這節課的一開始,我先通過剪出一個“愛心”圖,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的興趣,並且也能比較自然地揭示這節課的課題。

接下來,出示例題中的圖片,讓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並且自己動手摺一折,來發現這些物體是對稱的,揭示出“完全重合”這樣一個概念,使同學們初步感知到平面圖形的對稱性,隨後,讓同學們繼續動手摺紙,進一步揭示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以及讓同學們初步瞭解對稱軸。

然後給出一些同學們知道的幾何圖形和其他圖形,即課本中的“試一試”,同樣採用小組合作,共同探討的學習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設計,能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同學們的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同學們的發散思維,同時一定難度的圖形判斷,讓同學們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實,激發同學們愛動腦筋,勇於探索。

同學們學習完了“試一試”,此時同學們對軸對稱圖形已經有了不少的認識,這時,就需要一些習題和遊戲來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我安排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個環節,“找一找”就是課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五題和第六題,主要是讓同學們來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這兩道題主要是爲了讓同學們進一步的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能準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做一做”就是課本中的例題2,讓同學們自己動手來製作出軸對稱圖形,給了同學們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空間,有利於培養同學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數學的親切感,也有利於培養同學們對美的感受能力。“猜一猜” 是在給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的基礎上,讓同學們猜出這個圖形的形狀。在這一題上是由簡到難,層層遞進。這既能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又能使同學們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認識。

最後,我安排了一個“欣賞圖片,情感體驗”的環節,用課件展示出一系列美麗的軸對稱圖形,讓同學們充分地享受這些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帶來的視覺上的衝擊,感受美、欣賞美。在這節課的最後,我用一個軸對稱的漢字——“美”來進行總結,並將課題補充完整,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全課設計,力求做到符合同學們的認知特點,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使同學們始終處於好奇、好學的學習情緒中,讓每一位同學們都學有所得,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