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熱門】童年讀書心得15篇

【熱門】童年讀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熱門】童年讀書心得15篇

【熱門】童年讀書心得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讀書心得1

《童年》是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令人窒息的黑暗天地。可是,悲慘暗淡的童年並沒有讓他就此沉淪,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讓他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最後成爲一個優秀的人。

讀完《童年》這本書,我覺得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阿廖沙堅強,樂觀的精神。

在那個陰暗籠罩的外祖父家裏,他備受欺凌。但是阿廖沙依然很堅強。他敢於挑戰外祖父的權威。即使是外祖父用鞭子暴打也不能讓他屈服;他懂事能幹,很小的時候就能自食其力,在街頭撿破爛養活自己……。當然,阿廖沙的童年也有溫情的一面,外祖母的呵護讓他感覺到了親情的溫暖,茨岡尼克,“好事情”等好朋友讓他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貴……。在暗無天日的日子裏,阿廖沙依然能發現這些陽光------生活中的真善美。正是這些,讓他變得堅強、樂觀,讓他飽受磨難的同時,依然保持着兒童的美好天性、好奇心和求知慾,也讓他更加富有愛心和同情心。

阿廖沙的童年經歷讓我想起了許多笑對苦難、堅強樂觀的人生楷模。在國外,盲聾啞的海倫.凱勒以她堅強的毅力學會了六國語言,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著作。“科學瘋子”諾貝爾不畏艱苦,經過反覆嘗試,屢次遍體鱗傷,終於研製出了炸藥……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苦難中成功、成才,是因爲他們和阿廖沙一樣堅強、樂觀。

跟阿廖沙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溫馨的家庭,快樂的校園,和諧的社會。如此美好的生活,我們卻從不知道珍惜,總覺得一切都是那麼平平淡淡,不足爲奇。讀完《童年》這部小說,我才真正感覺到自己童年的幸福,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儘管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多少苦難,但我們也要像阿廖沙一樣堅強、樂觀!

童年讀書心得2

《童年》是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故事的主人公是阿廖沙,本書記錄的大都是他在父親去世以後,到外祖父家生活的故事。在高爾基的童年裏,是充滿悲傷的。

高爾基在他外祖父那裏生活得卻並不怎樣好,外祖父本性貪婪、吝嗇,而且脾氣特別暴躁,特別愛挑毛病;外祖母卻與他截然不同,外祖母非常溫和,就算是別人打她一下,她也不會計較。有一次,阿廖沙因爲好奇,把桌布染成了藍色,外祖母就趕過來安慰他,並讓所有人都不要告訴外祖父。

一天晚上,他們正準備做禱告的時候,外祖父不知怎麼知道了這件事,他瘋狂地把阿廖沙按在長凳上,瘋狂的用溼了的樹條抽擊他,把他抽的幾個星期都下不了牀。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外祖父的殘暴,外祖母在一旁說過這樣一句話:“暴君,自己訂規矩讓別人遭罪!”這句話用來描寫外祖父,是一點也沒錯。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不乏溫暖與光明。

外祖父還是十分挑剔,他讓家裏的人,去買東西,在別人回來的時候,外祖父站在一旁,眼睛在東西上瞟來瞟去,嘴裏還問道:“讓你買的東西都買齊了嗎?”外祖父都挑剔到連別人給他買東西都管。

本書裏面有一個細節部分,寫出了外祖父的吝嗇。當他的女婿,也就是阿廖沙的父親來見他的時候說:“我不是來向您討嫁妝的。”外祖父頓時眉開眼笑。這裏不僅讓人感覺到他的吝嗇,還讓人感受到了他的吝嗇是人人皆知的。

沒想到到了後來,祖父的這些缺點變得更加惡劣,他和外祖母喝茶,都要注意茶汁的分配均勻,而且還跟外祖母分家了,他分給外祖母的,都是一些鍋碗瓢盆,而剩下的都是他自己拿着,連外祖母的衣服他都給賣了。爲了生計,他只好和外祖母想辦法掙錢。

阿廖莎的童年在他母親去世時就結束了,他需要擔負着重大的責任,靠撿破爛來維持生活。從此,他開始了在人間的坎坷旅程。想想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幸福,美好,這些美好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

讀過高爾基的《童年》之後,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在這樣優越的學習環境中,在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童年讀書心得3

童年是一個美好的詞,代表着無憂無慮,幸福快樂。可是在高爾基的《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不但難稱幸福快樂,甚至十分不幸。

讀過這本書後,我不禁爲阿廖沙的經歷感到辛酸。他年幼時父母雙亡,冷酷暴虐的祖父經常讀打他,只愛錢財的兩個舅舅冷淡他,表哥薩沙總是捉弄他,除了外祖母以外,幾乎沒有人關愛他。外祖母是一個善良、有愛心、能說會道的人。這樣也讓阿廖沙感到溫暖,爲他撫去黑暗。他的兩個舅舅爲了爭奪財產,總是爭吵鬥毆。他們自私自利,冷酷無情,不僅差點害死阿廖沙的父親,還害死了“小茨岡”。外祖父爲了得到更多的錢財,慫恿夥計去偷東西,暗放高利貸,趕走的夥計格里高裏,讓他成爲乞丐……這種成長環境甚至遠遠比貧困的生活條件惡劣得多。

值得慶幸的是,這一切並沒有嚇到阿廖沙,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苦難,他從不輕易掉淚,更不會向命運低頭。這種苦難,反而讓他成長爲一個勇敢、更堅強、更正直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日子就幸福多了。我們的生活是快樂的,整天像泡在蜜罐裏,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缺少關愛。在我們的家庭中,很少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也不會發生將無辜折磨致死的可怕事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聽着老師諄諄教導。放學後,父母會把好吃的給我們吃,我對阿廖沙感到同情,他生活在如此艱辛的環境,而我們卻不知足。因此,我們應滿足於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打造屬於我們的一片藍天!

童年讀書心得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歡樂的笑聲,開心的遊戲,純潔的友誼,父母的關愛……而高爾基的童年,那悲慘的童年,卻與我們截然不同。

當我們還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時,抱怨他們每天不住嘮叨,出門時又總愛理一理我們的校服,又不忘說上一句“路上小心,紅綠燈注意哦”……當我們還在苦惱每天這麼多作業時,抱怨時間過得匆匆時,阿繆沙卻三歲時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了外祖父家。在那兒,外祖父的殘暴,連身體瘦弱的外祖母也要打,舅舅們的無情,繼父的惡毒……這都對阿繆沙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這顆童年孩子該有的童真的心,對他來說是不可奢求的。最終在阿繆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去世了,外祖父破產,使他走向了社會。

世上所有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他們的童年,都如同溫室裏的花朵,健康茁壯的成長。上帝永遠是公平的,當他關閉了那扇窗,更美麗的風景自然也會迎面而來。每個孩子,都有一對翅膀,母親的關愛,父親的嚴厲,這兩種愛交織在一起,是快樂而又美麗的雙翼天使。而阿繆沙卻不一樣,只有外祖母支撐的那一片軟弱而又無力的單翼。然而,現在的孩子,又有誰會好好珍惜呢?我們的童年,有父母的疼愛,與玩伴的笑聲,那百玩不厭的“老鷹捉小雞”。我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又何來那麼多的抱怨呢?雖然高爾基沒有幸福的生活,但外祖母的疼愛與關懷,總能讓他在心靈上得到安慰,讓他堅強,不屈服與挑戰困難的精神與信念。

是呀,對每個人來言,童年其實是漫漫人生的開端,他們都是天真無邪的。猶如一朵嬌豔欲滴的鮮花,就靠着水,空氣與陽光來滋潤。童年屬於你,同樣也屬於我們。

回想過去,再想想《童年》,我不禁掩卷嘆息。我是多麼的希望,像阿繆沙這樣的單翼天使也能不孤單呀!

童年讀書心得5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這個漫長的暑假,我翻開了它。讀着讀着,我的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可憐的主人公阿廖沙3歲喪父,無奈之下,只好隨着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染坊――外祖父家。可是阿廖沙卻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兩個舅舅也粗野兇狠,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天天打鬧。在這個雞犬不寧、烏煙瘴氣的家庭中,只有慈祥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他還認識了聰明善良的.“小茨岡”兩個人成了一對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一直覺得“小茨岡”是他唯一的知心朋友。可是好景不長,“小茨岡”因爲兩個舅舅的自私、貪婪和兇狠,在扛十字架時被活活的壓死了。阿廖沙就這樣失去了他唯一的好朋友,失去了友誼。不久後,一場大火將染坊燒成了灰燼,外祖父被迫讓兩個舅舅分家,阿廖沙的媽媽回來後教他寫字、算數。讓他和薩沙上學。可是就在他11歲時,媽媽就去世了,外祖母不久後也去世了,阿廖沙就被外祖父趕出了家門,走向人間,靠撿垃圾爲生。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爲阿廖沙悲慘的命運而感到同情。我們從小被父母當“小皇帝”“小公主”般寵着,護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還整天嚷嚷這不好,那不好,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啊!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珍惜現在美滿幸福的生活。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努力學習,在知識的海洋中度過歡樂的童年,走向屬於我們的“人間”。

童年讀書心得6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在童年中有許多的幸福圍繞着我們。但阿廖沙童年時命運卻很悲慘。

《童年》這本書通過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一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真實地反映19世紀七八十年代初俄國民衆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我覺得阿廖沙很可憐,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之後外婆把阿廖沙帶到了外祖父的家裏,外祖父有個染坊,已經瀕臨破產。他的性情暴躁、貪婪、自私。他經常毆打阿廖沙和外祖母。使阿廖沙在心中留下陰影。他還有一個總是給他無微不至關懷的外祖母,外祖母是一個善良、樂觀,心裏充滿了無私的愛的人。她熱愛生活,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幼小的阿廖沙雖然經歷了許多的生活磨難,但是他的性格倔強,懂事能幹,吃苦耐勞。他在外祖母及其他好心人的幫助下,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跟阿廖沙相比,我有一個比他好100倍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學習他獨立、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要用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早日爲祖國做出一份貢獻。

童年讀書心得7

父早亡,母離異,初來祖家,盡受侮辱。祖母慈,茨綱友,心靈支柱,笑顏長存。我以此來描述阿廖沙早期艱辛的童年生活。滿嘴苦澀中的一絲甘甜,無限黑暗中的一道光線。即令人憐惜,同時,也令人驚歎。 他能堅持下來真是奇蹟!我驚奇着,一開始不已爲然,但悉心一讀,卻感觸不淺。尤其是在他“父亡”,“母離”的時侯,雖打擊不小,但忍度甚大,我仍驚奇着。

他可以再外祖父的手下存活,可以看清這個社會真實,善僞的原面貌。我很爲他開心,雖邪氣盪漾,如外祖父,雅科夫舅舅等。但外祖母,小茨綱等也給予阿廖沙、無窮無盡的勇氣,及堅持周下去的希望。高爾基童年的時期十分混亂,人羣廣泛,自私的人多,害人的人照樣也多。正是這樣的環

境才令他寫出了《童年》一書,這也許來自社會,也許來自心靈深處的那吶喊。 《童年》,人心那真實的寫照!

童年讀書心得8

《童年》主要講述主人公阿廖沙從3歲到10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

阿廖沙3歲就失去了父親,他就跟着祖父、祖母還有母親一起生活。他的祖父很暴躁、貪婪、自私,祖母善良、樂觀,心裏充滿了無私的愛。阿廖沙堅強、勇敢、正直又充滿了愛心,舅舅們貪婪惡毒,家裏充滿了爭吵,後來母親又離家出走了。在童年的阿廖沙漫長而單調的生活中,不幸就是節日,鬧火災就是娛樂,在空洞的面孔上,心裏卻有着傷痕。

阿廖沙童年是那麼痛苦,我們和他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我們有父母的疼愛,有爺爺奶奶的關懷,有哥哥姐姐的陪伴,還有小夥伴給予我們的快樂。沒有幾個家庭是不幸福的,在家裏,我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皇帝,阿廖沙那麼小就學會了獨立。我也理解了媽媽,媽媽經常讓我洗碗、擦桌子、倒垃圾,自己上學、放學,媽媽是爲了鍛鍊我的獨立能力,以後我離開了父母自己生活,父母就不會擔心了。

《童年》這本書讓我有很多的感受,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童年讀書心得9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人類的老師。書香四溢, 隨風而散,卻又撲面而來,讓人陶醉,讓人心醉了。

《童年》是萬書之精粹,它流傳了百年,是一本外國名著,是什麼力量使它流傳於世間百年呢?讓我們去看看這本優秀的書籍吧!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十歲以前的童年生活,記敘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描寫了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小說從阿廖沙隨母親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交阿廖沙到人間混飯吃結束。這本書使我獲益匪淺。它真實的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大人之間的恩怨。它用一個小孩子的那種天真無暇單純善良來反襯出大人們的那種惡行。阿廖沙憑着他的樂觀向上,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他竟然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並且長成一個堅強剛毅有愛心的人。他真的不容易,童年的生活應該在我們看來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阿廖沙呢?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悲慘的了。但是他在黑暗的環境中堅強着,並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最終,他成爲一個善良的人。

但是,我們現在這些孩子們呢?童年時是那麼無憂無慮,整天要什麼就有什麼,要幹什麼就幹什麼,被家長溺愛着,整天泡在蜜罐裏都差點被淹死,我們這些孩子就只會淘氣,身上有數不盡的壞毛病。但阿廖沙呢?他有被家長溺愛嗎,他有這麼幸福嗎?我想是沒有的。雖然阿廖沙也有點淘氣,可他身上有這我們現在這些寶貝們所沒有的剛強勇毅愛家人的精神,他,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同學們,讓我們去改掉那些壞毛病吧讓我們去學習阿廖沙吧。

高爾基的三部曲真的很讓我喜歡,尤其是這本《童年》。它讓我學習到了在惡劣的環境中要堅強面對並且要有信心去戰勝它,要保持生活的勇氣與信心,做一個善良的人。

是什麼力量讓這本書流傳於時間呢?可能是他寫出了當時的時代特點,又用人物刻畫出當時人們那種嚮往美好未來,對自由的熱烈追求的願望吧。

輕輕合上書頁,書香還殘留在指尖,韻味悠悠長長縈繞在我身旁,讓我產生了無限遐想。我真的很喜歡《童年》這本書。它讓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學習了不少知識,《童年》真是一本好書!

童年讀書心得10

《童年》是高爾基的一部著作,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去寫它的讀後感,其實我一直也沒怎麼讀過,因爲年代不同,國家不同,環境也不一樣,那時一點也沒有居安思危的感受。

小的時候,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現在自己單獨生活在這個城市裏才感覺生活有點艱辛,衣服要自己洗,飯要自己做,還要在單位裏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可是現在的我還比不上高爾基小時困苦的千分之一,所以生活體驗過、經歷過才能領會其中的真諦。

童年讀書心得11

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她的變化使阿廖沙心裏感到十分沉痛。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後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竭力避開大人,想一個人單獨生活。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夏天思考之後,他終於增強了力量和信心。

母親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後父打。貧困和疾病,吞蝕着她的美麗。由於她心境不好對阿廖沙常常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

童年讀書心得12

童年,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五彩斑斕,有生機勃勃的綠色,熱情如火的紅色。惟有一本書,惟有一個人,他人生的畫卷只有黑白,充滿着殘酷與冰冷。當我們享受着親人的溫暖的時候,他卻承受着殘忍的打罵。他,就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中的阿廖沙。

最早接觸這本書,是老師推薦的。愛看書的我,自然不能放過。拿着這本書,看到封面上印着一個小男孩,他身旁是一個拄着柺杖的老奶奶。婆孫倆互相攙扶的樣子讓我看得有點心酸。慢慢地,我瞭解了這本書中的一些人和故事。

阿廖沙,本書的主角。四歲喪父後,被外祖母接到外祖父家,體會到了人間的苦與樂,善與愛。

外祖母,是給阿廖沙最多溫暖的人。她慈祥善良,聰明能幹,對誰都很忍讓。書中這麼多人物,給我感觸最大的,也正是看似平凡的外祖母。也許是因爲她,因爲她的教導,阿廖沙的童年裏纔有一絲光彩。她給我的感覺像親人,也像老師,那種特殊的關愛,不同於父母的那種愛,暖暖的,像陽光。

有時候,輕輕摩挲着書頁上的字,慢慢地,在腦海中全然幻化出了一個個場景。有時候是搞笑的,令人忍俊不禁;有時候是傷感的,令人潸然淚下。看得累了,閉上眼,將書蓋在臉上休息一會兒,也能聞到似有若無的書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

在午後的陽光下,讀這樣一本書,已然是一種享受。陽光照射身上,讓人想起了外祖母的那溫和的氣息,暖暖的感覺。而那在空氣中飛舞的小小的飛塵,已經變成了阿廖沙的化身。他在空氣中左搖右擺,使人想到阿廖沙調皮搗蛋的樣子,讓人想發笑。當那灰塵靜靜落下,竟也會有一絲憂傷,輕輕婉轉,似是不捨的留戀。

《童年》這本書,給予我的,遠遠不止這些。“好書不厭百回讀”,只有自己用心讀,用心思考,纔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

童年讀書心得13

我讀過一本書,叫做《童年》,童年講述的是一個孩子童年的時光。童年經過的是各種各樣的經歷。在童年時候,有過好多膽顫心驚的事。

也許你的童年難忘的是繽紛多彩的美景,也許你的童年難忘的是融洽相處的朋友,也許你的童年有着不爲人知,與衆不同的一個個祕密,他們都值得你去細細品味,深深回憶。而我的童年難忘的則是一本書,一本引我走向知識的海洋的少兒經典科普讀物。童年告訴我們,童年時光是最無私的。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在他們的生活中,童年中,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童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總會有險阻的,童年的生活是快樂的,但生活中也充滿了貧困,孤獨和辛勞。但是他們並沒有退縮,我認爲英雄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它的心靈和品格。我認爲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麪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長期的受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如果說我的童年是一杯茶,那這本書就是茶的清香,如果說我的童年是一盤棋局,那這本書就是那個至關重要的棋子,如果說我的童年是一張蜘蛛網,那這本書就是網的中心點。童年已成細霧,成淡淡的影子,可這本書,會被牢牢的鎖在我記憶的深處。

人生最難忘的就是在童年,童年是最純潔的,童年是光明的,童年是有意義的。我們一定要珍惜我們的童年。讀完這本書,才知道童年是最真實的,沒有心機的。我真的被童年所深深的吸引了,好像就快融到那一片童年的草坪上,盡情的歌唱,沒有任何煩惱。去享受童年的快樂與幸福。

現在細想起來,童年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在這本書裏,你會讀到因滿足了願望而高興,也會讀到遇到不平而氣憤,還會讀到因受了委屈而傷心。你會讀的興高采烈,也會讀的神色黯淡。你會因讀到精彩處而大聲叫好,也會因讀到驚險處而大驚失色。而現在,童年正在離開我,書的紙張也因此而漸漸變黃。被功課這座山壓得直不起腰的我們,只能在夢裏,慢慢的、慢慢的咀嚼這書裏的文字。

最後,好好把握你的童年吧,別讓這本書留下空白,留下遺憾。

今天,當我閱讀《高爾基的童年》這篇文章後,被文中高爾基那種讀書時忘記一切,專心致志的態度所感染。

我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時,彷彿和高爾基在一起讀書。他讀得那麼專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記了。讀到這裏,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讀書的情景。每當父母給我買回新書或自己借到一本書,我就如魚得水,總是迫不及待地閱讀。我雖然愛看書,但從中得到的收穫卻極少。爲什麼呢?高爾基如飢似渴地讀書,忘記了一切,自己與之相比較,我只是看熱鬧,反注意了一些主要的故事情節,從來不曾寫讀書筆記;也不曾體會文章的內涵;更未注意過他人作品、文章寫作的好方法等。又因看的書多,且都是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所以看罷即忘,收益淺。我想高爾基所以能成爲世界文豪,與他從小那求知若渴、專心致志的讀書精神是分不開的。同時,高爾基認真讀書的態度,不反反教育了我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認真的態度。

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是成功之祕訣。我是深有體會的。記得我在這學期數學期中考試時,十分失敗,其原因就是――粗心。較難的題,一分未扣,而較簡單的一道填空題,由於在草稿紙上是根號5,卻因看錯把根號5寫成根號3,被扣去兩分,這難道是我不會嗎?唉,粗心使我屢次失敗,我懷疑,它難道是我的影子,總與我相伴嗎?可今天,我看到高爾基讀書忘了一切,而拋開粗心的唯一辦法,就是與認真交朋友,對,終於悟出,粗心並非與我相隨,不是總與我結交爲友。而今只有甩掉它,放棄它纔會通向成功之路待任何事情都要持認真的態度。

今天,我細細閱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對"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是成功之祕訣"這句話更堅信不疑了。

童年讀書心得14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外祖父的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也變得專橫暴燥。他的兩個舅舅爲家和不斷爭吵鬥毆。後來,外祖父找來了兩個房客其中一個是個知識分子,綽號叫“事情”他是個在阿廖沙心目中第一優秀的人物,也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感到阿廖沙從小失去父母,很小就從大人的爭吵,同學歧視和刁難中成長,他還是堅強的生活下去,真是不容易,我們應該學習他遇事堅強的精神。

童年讀書心得15

童年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對於童年,我想最美好的詮釋應該是幸福了吧!我們每天都在無憂無慮的玩耍,每天都在天真爛漫的微笑。而對於他,卻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他的童年卻是在黑暗中度過,經歷了種種磨難。不過,這使他成爲一個堅強,勇敢,有愛心的人。他就是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他將自己的童年生活用阿廖沙這一形象寫入《童年》中,充分體現了那時俄羅斯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

阿廖沙的父親是一個木匠,阿廖沙在3歲時就失去了父親,和母親居住在外祖父的小染坊裏。母親因受不了這一個充滿了血腥的家庭,拋下了阿廖沙一個人離開了。阿廖沙生活在這一個可怕的家庭中,過早的明白了人世間的痛苦與是非,同樣讓他有了正義感和同情心。他疾惡如仇,對壓迫者充滿了憎惡,對被壓迫者充滿了同情。還有了明銳的感知力和觀察力。外祖父就是一個壓迫者的典型,是邪惡的代表。他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的剝削手下的工人。還有兩個舅舅,成天在爲分家而爭吵不休,大打出手。這使阿廖沙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這裏不是所有人都有着黑暗的心靈,相反還有許許多多的善良的人物。如:慈祥的外祖母,聰明的小茨岡,正直的格里戈裏……就如高爾基後來所說的:“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在黑暗中睡覺,但是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合上書,我浮想聯翩。

是啊!在那兒,對於親人,他們不聞不問。至於親情,早以被齷齪所代替!整個家殘無人性,接瞳而至的恐懼並沒有壓倒阿廖沙面對生活的勇氣。但是那一幕幕恐怖而又目不忍睹的畫面還是深深印在年幼阿廖沙的心上,爲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層可望而不可即的陰影。

小小的年紀飽嘗了太多的辛酸疾苦。我覺得,一個不曾擁有愛與被愛的孩子必定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吧!相比之下,我們每天都是在蜜罐當中,我們是幸福的人。想到這裏,我暗暗的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像阿廖沙一樣勇敢的人,無論困難怎樣惡劣,都要懷着樂觀的上進心,不能心灰意冷,即使有再多的苦,也不能被扼殺靈魂!黎明的光署,只有充滿信心,具備實力的人才配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