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童年》讀書心得(通用8篇)

《童年》讀書心得(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童年》讀書心得(通用8篇)

《童年》讀書心得(通用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讀書心得(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童年》讀書心得1

《童年》是講述阿廖沙個人成長和生活經歷的自傳小說,也是反映廣闊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小說,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童年浸泡在甜蜜中,沒有戰亂,沒有糾紛,只有愛的陽光的溫暖,只有親情的雨露的滋潤。童年,是美好的,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可對高爾基來說呢?寒假裏,我細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心久久不能平靜。細讀《童年》,猶如走進一個書卷裏鐫刻的黑暗社會,聆聽一次社會底層老百姓的訴苦,它雖然沒有大部小說的氣勢雄偉,卻給我帶來了更多的感慨與震憾。故事如潺潺流水,流啊流,也流經了許多美好善良的人物:外祖母冒死救火,給阿廖沙講奇幻的童話故事;正直本分的老匠人;用自己手臂夫阿廖沙擋住皮鞭的“小茨岡”;愛好科學的房客“好事情”他們的可貴之處是他們處於黑暗中,依然出淤泥而不染,讓人在一片混沌中嗅到芬芳!就這樣,故事在阿廖沙母親死去,外祖父與外祖母分家,小阿廖沙去人間謀生後結束了。阿廖沙那苦難的童年呵,也悄然無聲地結束了。然而,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多麼脆弱。也許,這些磨難對於現在同齡人來說,不會發生也沒有一個人做得到,但是,萬一發生了,我們是不是也應向阿廖沙這樣勇敢地面對呢?幼小的阿廖沙以他的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以他分明的善惡和強烈的同情心,克服了各種困難,追求自己的理想。

讀完全文,我心猶如壓了千鈞之石,一片沉重與慘然。阿寥沙那麼小,卻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面對喪父之痛,他默默承受,面對毒打,侮辱,以及自私貪婪、野蠻殘酷的小市民,他以微薄之力反抗。十一歲便被外祖父趕出家門,到外面謀生。在外祖母美好品質的行薰陶下,他憎恨黑暗的社會,同情不幸的人,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憧憬。他反抗外祖父的毒打,在憤怒中,他幾乎要殺了毆打母親的繼父,阿廖沙,這是一個多麼充滿正義的少年形象!

《童年》給了我很大的啓示,每當我面對磨難躊躇不前時,阿廖沙那苦難的童年浮現在眼前。幼小的阿廖沙都能堅強地挺過,我們爲什麼不能?讓我們擦擦淚水,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向前衝啊!永遠以積極的,勇於拼搏的態度對待今後的人生!

  《童年》讀書心得2

一天,我閒着無聊,便想從書架上拿一本書來讀,於是,我便拿到了《童年》這本書,因爲我以前沒有看過這本書,所以我是從頭開始看的。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阿廖沙童年的悲慘生活。前蘇聯文藝評論家丘科夫斯基說過:“《童年》不僅是一部藝術珍品,而且是高爾基的傳記,是他全部創作的註解,對於我們來說是極其珍貴的。”的確,這本書裏的阿廖沙就是高爾基本人,這本書寫的也就是高爾基童年的悲慘生活。

這本書一開始描寫的便是阿廖沙父親死時的情景,可惜阿廖沙當時才三歲,父親便永遠的離開了他。後來他和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極自私且殘暴的人,在那裏,外祖父還天天抽打他。

有一次,就因爲阿廖沙好奇,偷偷的染了一塊桌布,外祖父就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覺,害得他在牀上躺了好幾天。不僅這樣,他的兩個舅舅爲了爭家產天天吵架,使這個家毫無安寧可言。後來,雅科夫舅舅留在了城裏,米哈伊爾舅舅則搬到奧卡河對岸去了,納塔利亞舅媽也因爲難產而死去。

阿廖沙還認識了“小茨岡”,每次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時候“小茨岡”都會用自己的手去擋樹條,每次他的手都會被打腫。後來雅科夫舅舅讓“小茨岡”把十字架被到墳地,並趁機把“小茨岡”壓死了。後來他又認識了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好事情”是一位優秀的知識分子,但別人都不理解他,後來外祖父攆走了他。

不久之後他的母親瓦利婭回來了,外祖父想讓她嫁給一個鐘錶匠,但外祖母和母親都反對,她就沒有嫁。後來阿廖沙因爲母親上了學,母親還是被迫嫁給了一個軍官,母親再婚後的生活極其悲慘,她天天受繼父的打罵,她還生了兩個孩子,但都相繼死去了。不久之後,母親也去世了,之後阿廖沙便外出謀生去了。

掩卷沉思,我不禁思緒萬千。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悲慘,而我們的童年天天都是豐衣足食,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這簡直就是天壤之別,而我們還不知足。高爾基爲了上學,每天都要撿垃圾去換錢,甚至還偷過東西。而我們現在每天都有家長接送,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想一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不管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奮鬥,朝着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

  《童年》讀書心得3

記得小學時就曾讀過《童年》,當時只是粗淺一看,只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如今再讀,真是常讀常新。

阿廖沙父親早早去世,母親把他送到了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家裏。在這個家庭裏,人與人之間關係冷漠劍拔弩張,好似瀰漫着一場仇恨之霧。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爲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還有一次竟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在學校阿廖沙也受到歧視和刁難。這令人窒息的狹小空間並沒有讓他墮落。善良的外祖母,樂觀的小茨岡,正直的葛利高裏還是讓他看到了人間的真善美。阿廖沙反而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正直的人。他沒有逃避,樂觀向上,與悲慘的命運進行不屈不撓地鬥爭。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知梅花撲鼻香”我想,高爾基傳達給我們的,就是要執着追求,不怕困難,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進取,拼搏的態度對待此刻和未來!如今,科技在不斷提高,可是人們卻變得越發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完美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

仰望歷史,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多少英雄都是在艱苦血淚中成長起來的。八年抗戰中,無數的英雄爲了祖國獻出了自我年輕的生命。在敵人的槍口前,他們毫不畏懼,他們勇敢拼搏,他們視死如歸。無數的先烈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我們今日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再如這本書的作者高爾基,童年時期的他同樣經歷了太多悲痛,可如果不是他勇敢的應對,努力的向上,哪來以後的成功呢被凡塵俗世所困的心是可悲,反之勇敢的心靈就像鶴挺立於雞羣,與衆不一樣,閃閃發光。回想自我,此刻遇到的所謂的困難和他們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把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都當成墊腳石,將之一一踩在腳下,大步向前,向夢想之路攀登,不畏艱辛,風雨兼程。

“漫漫日月,憂傷是他的節日,火災是他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這也許就是對阿廖沙最好的解讀。

  《童年》讀書心得4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爲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

據我瞭解,《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可憐的高爾基3歲就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伊凡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起先不怎麼樣,可後來又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爲生。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感受頗深。首先,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在家裏,父母寵愛着,關心着,保護着。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真正可以說是無憂無慮。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污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吧!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啓發,從書中我明白了: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童年》讀書心得5

“我覺得你們應該在課餘時間中,多讀讀《童年》這本書。好,那現在下課!”奇怪,老師爲什麼這麼推薦《童年》,難道這本書真的又那麼好看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從圖書館裏借來了《童年》。看完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老師爲什麼要讓我們可這本書,因爲這書實在太好看了!《童年》主要講了:主人公阿廖沙在四歲的時候,父親不幸病死了。在經濟壓力下,母親無奈只好帶着年幼的阿廖沙跟着外祖母去投靠外祖父。卻沒想到這竟是一個噩夢的開始!外祖父開着一個快要破產的小染房,也許正因爲這一點,外祖父的脾氣很暴躁,人還有點貪婪!總愛拿自己的孫子們來出氣。更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兩個兒子也不必他差。一個酗酒鬧事,一個將自己的妻子活活打死。阿廖沙在這個家庭中註定不會有好日子過!但外祖母和伊凡似乎就是這不幸中的幸運!外祖母是阿廖沙的精神支柱,外祖母不論遇到了什麼,她總是那麼樂觀,也總能將這樂觀傳染給阿廖沙。伊凡則是阿廖沙最好的玩伴,最鐵的哥兒們!每當阿廖沙被外祖父打的時候,伊凡總是跑出來護着阿廖沙,讓外祖父的鞭子打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爲阿廖沙分擔一點痛苦!就這樣,阿廖沙在這個家中過了一天有一天,直到阿廖沙的母親下葬之後,外祖父讓阿廖沙去“人間”混飯吃。

這本書似乎觸動了我內心中最柔軟的那塊地方!這是一本自傳形式的小說,作者高爾基就是主人公阿廖沙。這讓我怎樣想象?高爾基竟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再看看我們,從小過的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從小就是在明亮的教室中汲取知識;從小就是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真希望那些擁有與高爾基相似的孩子們不要自甘墮落,相信幸運之神會眷顧你們的!

  《童年》讀書心得6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

童年是一段不摻雜任何功利性因素的時光,是一段無憂無慮、無所顧忌的時光,但對主人公阿遼沙而言,童年卻是一段瀰漫着自私和仇恨的時光,他的童年是不幸的。

早年喪父,本來就已經很是不幸,寄居在外祖父家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初到外祖父家,阿遼沙就遭遇了家庭財產糾紛,舅舅們之間糾打着、咒罵着、呻吟着,家中瀰漫着濃濃的仇恨氣息。不僅如此,外祖父總是用他那雙尖利的綠眼睛瞪着阿遼沙,監視着阿遼沙的一舉一動。幼年時的阿遼沙總會遭到外祖父的毒打,這將阿遼沙美好的童年撕成碎片。還有外祖父對外婆的毒打、對僕人們的重重壓迫。一切的一切,都讓阿遼沙年幼的、單純的心靈受到非人的折磨,小小的阿遼沙已經看到了世界的黑暗,在他還沒有看到光明之前。他恐懼,於是,他對所有的傷害,不論是對別人的還是自己的,都有一種難以忍受的敏感。他孤獨,於是,他對所有的人都會有細緻的關注,並且會添加上自己的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他壓抑,於是,他故意搞一些惡作劇,來尋求心靈上的放鬆。阿遼沙長久的生活在黑暗的深淵裏,彷彿被奪去了視覺聽覺觸覺,就像一個盲人和只剩半條命的人。他的快樂大概就是聽外婆講故事,在皎潔的月光下感受着外婆溫柔的撫摸。

童年本應該是如彩虹般絢麗,而阿遼沙的童年卻充斥着黑暗。這讓我們不得不去感慨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與墮落,而可憐的阿遼沙只能忍受着痛苦。願阿遼沙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能夠越發的堅強,勇敢的面對以後的所有不幸。

讀了這本書,我想對阿遼沙說:不要害怕影子,因爲影子的旁邊就是光明。

  《童年》讀書心得7

童年,人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但他的童年卻保嘗人世間的辛酸,通過一個漸漸成熟的孩子的眼光去描寫他周圍的世界,雖然他對自己總是謙遜地不肯多着筆墨,但卻給我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阿廖沙形象。《童年》裏的這些故事在住者優莢的文筆下,個個都顯得深刻細膩,引人入勝,像一顆顆珍珠,而全書則有如着這些珍珠組成的一串項鍊。

在這本書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個當然是小阿廖沙了,當看到他的外祖父第1次打他時,他極力反抗,我不由得心升同情,恨不得上去幫他一把,讓他免遭皮肉之苦。當看到他交到了知心朋友的那種快樂勁,不由得羨慕起他來,唉,我多麼希望能交到知心朋友呀。當看到小阿廖沙沒有書卻渴望讀書時,我被他那種我所不具有的精神所感動。當看到他所讀書所遭受的屈辱,而落淚。小阿廖沙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深深感染了我,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我所擁有的一切。

第二個人物則是小阿廖沙的知新朋友,"好事兒",從他的語言中看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樂觀,積極向上得人,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一件好事,你就不會抱怨生活了。

從"好事兒"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了挫折,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也許會變成一件好事,這又何樂而不爲呢

讀完了《童年》,我似乎長大了許多,書中每一個人物的身上我都找到了我所需要的東西,他們身上的精神鼓勵我繼續前進,鞭策着我永往直前。

  《童年》讀書心得8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麼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讀過《童年》的人都瞭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獨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並且經常講述優美故事來使他受到薰陶。可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爲奪得家產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記印。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兒童的心靈、思想是天真無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會影響到兒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響,那麼會使人一生受用。

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迷惘。這就好像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連開頭都把握不好,那麼後面又怎會很好地繼續下去呢?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爲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了他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童年屬於你,同樣也屬於我。當我們在內心感到空曠時,回想一下童年時代的自己,它會淨化你的靈魂,讓你生出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