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

早在讀大學的時候就瞭解過前蘇聯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及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可惜那時候人太浮躁、沒有耐心,始終只是浮光掠影,囫圇吞棗般讀了讀,沒有深切體會這本書的精髓。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裏,我重新將目光投向蘇霍姆林斯基,在捧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慢慢走進了這位教育大家,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慢慢地從他的書本里感受到了教育的偉大,教育可以促使每一個生命平等而自由的發展;慢慢地我也有了一些收穫與感悟。

一、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爲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爲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

因爲個體性的差異,學生在認知、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等方面上的不同,所以,我們時常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後進生”。因爲我們評斷標準的一致,就顯得這些後進生尤其的“格格不入”。這些學生往往會讓我們老師很頭疼,甚至會產生放棄的念頭。那到底是怎麼會導致他們越來越落伍呢?我想,可能是學習中一次次的挫敗感吧,一次次的無力感吧!我的班級裏,就有2個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一直提不上來,上課的時候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地呆坐着。對待這些學生,我想我應該重新思考與反思一下對他們的要求,在制定學習任務的時候,應該要結合他們可以理解與掌握的層次,從小而簡單的知識點入手,專門另選一些題目,期待他們在一節課上有所進步,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這樣在一次次小小的進步中,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與喜悅,也能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學習不單是方法的學習,而是思想的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第42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老師的經驗》中指出:“要知道,學習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這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作爲一名剛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新手教師,在工作肯定需要積極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學習。那麼到底該怎麼學習,我也是有些茫然的。記得一次期末考試,我們班學生的計算得分不高,學生計算能力不強,我着急地向老教師尋求解決之法,他們告訴我應該讓學生多加練習,可以每天課前進行口算訓練。接下來,我就在班上開始進行每日聽算練習。但是一段時間過後,班上學生的計算能力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那時,我就有些迷茫,爲什麼我採用了他們的辦法,可是效果並不佳呢?現在回想起來,我只是“照葫蘆畫瓢”,並沒有深刻地去思考,沒有去探究這個方法地本質是什麼,只是機械地去用,也沒有結合班級學生地實際情況。在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去觀察年長的老師們的做法,吸取他們的教育思想,並且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著作中的每一條建議,對於我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爲一名好的教師,一定要多讀多想,唯有多讀書,讀好書,纔不致使自己的思維枯竭,讀書是涵養水源,唯有此,才能“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2

最近我閱讀了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給教師的100建議》,思索頗多,作爲新教師,我重新認識自己,思考學生,思考課堂。

在第一條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最爲教師爲什麼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總是感到被學生弄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呢?我們有沒有試着對學生區分對待。不是每位學生的智力、能力都在一條起跑線上,我們也不能高估學生的能力,讓他們接受自己能力以外的知識,這是在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對學生不同要求,學習好的同學可以完成偏難的習題,掌握知識之餘也可以提高他們探索的積極性。學習中等的同學要求基本掌握課標上所要求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保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學習程度不好的同學老師可讓其完成稍微簡單的知識,這樣不至於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作爲教師的我們,要儘可能使每位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讓他對自己的微小成功產生樂趣,感受人格上的快樂。學生在快了地學,教師快樂地教,雙方都在享受學與教的樂趣,這將會是多麼的美好。

有位教師問一位歷史教師:“你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歷史教師說:“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他的話讓我頗有感觸,這位老教師對待教學是如此的認真。要講好一節課,備課是多麼的不容易,除了翻閱不少教學資料外,平時的閱讀至關重要,在你的課堂上不僅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更讓他們感受到知識外的東西,燃起對學習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課,是在平時多少的積累之後才呈現給我們。就像書中所說,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程,而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而這正是我的弱點,一直以來我的讀書量都太少,而且大部分侷限在教科書上,教科書對於拓寬我們的知識遠遠不夠,要想思維活躍,有更多的積累,必須打開心扉去讀更多的書,接受更多的思想。其實讀書就是讀思想讀經歷,以此來豐富自己的心靈。書應該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它不會離開你,只要你需要,它就在身邊。

我更加確信作爲新教師,成長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如何快速成長我想應該要做到三點。第一就是多讀書多積累,做到肚裏有墨水。第二就是不斷反思,加強寫作,這樣才能把你讀到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第三多聽課,多摩課,只有不斷向別人學習,自己多思考多總結,才能進步更快。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3

感謝工作室提供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讀完以後倍感親切、深受啓發。書中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像一面鏡子,給人啓迪,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學困生轉化的幾點做法:

一、心存關愛,尊重信任

學困生一般都有比較嚴重的自卑情緒,與老師和同學在思想感情上有較大的距離。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教師爲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爲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爲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因此,教師必須在生活中熱情地關心學生,耐心地幫助學生,課堂上,鼓勵他們回答,並及時加以表揚,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二、轉變角色,正確引導

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抱怨:“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爲什麼你還不會做?”事實上,不能完全責怪學生,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那種認爲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爲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爲他個人的財富。”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瞭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學習落後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調動情緒,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任何一堂課,只有先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纔會讓他情緒自然高漲。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

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除了讓學生舉手發言以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動手操作,動筆練習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取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目的。除此之外,“一隻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逐漸過去,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爲最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製作課件,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遊戲,會把學生帶入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願學和樂學。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要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

書中說道:“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慾望,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因爲這種成功的情感體驗會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促進學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成爲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

四、加強閱讀,養成習慣

“許多學生之所以掌握不了知識,是因爲不會快速而用心地閱讀,不會邊讀邊想。”“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知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點滴的積累。只有當閱讀成爲一種習慣,面對書本,學生才能夠細細地品味,深入地思考。學困生成績提高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不愛閱讀,不會閱讀。閱讀過程中什麼也無法領會的學生,實質上是不會邊讀邊想,而這恰恰不能稱爲用心地閱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激發閱讀的興趣。當兒童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其次,還要在班級中營造讀書氛圍。教師要求、鼓勵學困生多讀書,開展多種讀書活動,鼓勵學困生參加,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穫。如:讀書彙報會、好書交流會、閱讀欣賞課等等。在多彩的讀書活動中,讓學生感到讀書的樂趣,讀書的收穫,把讀書行爲從需要外在的刺激轉變爲內在的需求。“把每個學生引導到書的世界中,培養他們熱愛書籍,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這有賴於教師,有賴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什麼地位。要使課外閱讀成爲學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須讓他們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豐富,確信你今天沒有重複昨天說過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還得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的讀書行爲。只有熱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教師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熱愛讀書、勤於讀書的榜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以上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的一些粗淺體會,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於往後的精心閱讀、細細品味。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呵護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4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被深深吸引住了。讀完全篇,掩卷而思,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選擇多了一份安慰,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追求。而他在書中反映的一些教育理念,即使在今天,也閃爍着時代的光芒。

一、爲人師需真實

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爲一個已經從事教師工作二十三年的不算年青的老老師而言,我一直在心底深處守護着“師道尊嚴”的那條底線,在學生面前,一直高高在上,希望自己的學生惟命是從,按照我所教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其實,按照我的方法,學生學起來也許輕鬆一點,也許成績會考好一點。但不少學生對我更多的是畏懼,是敬而遠之。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孩子都高三了,有自己的尊嚴了,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學生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學生們和你的心理距離就會一下子拉近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作爲老師必須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爲人師必講責任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每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出色的,但是,在教學中我們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每個班級都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越到最後越落伍得無可救藥的,最終導致我們乾脆對其放棄不管,而究其原因,很多教師都歸結爲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但是,我們總是忽略了要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爲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孩子們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同時,他還提出了與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相似的觀點,即要“因材施教”,教師必須對“材”進行細緻的瞭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並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爲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纔會點燃起成爲一個好人的火花。

三、爲人師必善於反省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去改正的還是比較少。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爲名師。”教師一定要學會反思,它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爲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反思強調以問題爲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爲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爲基本點。

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意識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己存在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爲及其消極後果;會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化。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每一條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過時,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5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爲,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爲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這句話出自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潛心閱讀這本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總是充滿信心……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有兩點給了我莫大的啓發和思考,使我受益匪淺。

其一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爲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裏,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其二是“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爲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結合往日的教學經驗,我總結出5點培養要求。

1、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

2、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

3、不要讓孩子的時間太充裕。

4、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

5、訓練自我控制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的'一些初步感知,今後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探索,早日達到一個優秀老師的標準。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6

在讀蘇聯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我對其中的兩條建議感觸很深,下面結合我自身的教育經驗談一談我的一些做法。第一條建議:“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教學中,教師對於學生課堂上所講的新知識點掌握度要善於隨機捕捉,在巡視過程中要對學困生適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對於有進步的學生不要吝嗇表揚。如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教師讓學生利用小組內的小棒通過動手操作來編8的乘法口訣,有的同學會把小棒分排排隊擺好(每排8個),然後列出加法算式,每個小組成員說一說加法所表示的意思。然後再分別列出乘法算式,根據加法算出的結果求積,乘法口訣很快就被編出來了。

但針對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不同,有的同學對於所擺小棒個數一目不忘,有的同學稍停片刻再問反應很慢,針對這部分同學,我採用瞭如下的方法:在小組內打亂順序問一問8的乘法口訣,如有同學答不出來可讓他再擺一擺小棒,說一說是怎麼算出來的結果。漸漸的這些同學會由加法想起口訣,可由一個口訣推算出下一句口訣的結果。給這些“三分”的同學多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儘可能地能達到“五分”,教師此時可以選一些代表上臺進行演示他的推導口訣的過程,並對他們的推導過程作出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第六十一條建議:“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好鑽研的、創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維的人,我認爲童年正是培養思維的時期,而教師是悉心地造就學生的機體和精神世界的人。”“必須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否則他們就會單純地使用記憶,就會呆讀死記,那樣就會使頭腦變得更加遲鈍了。”俗話說:“腦越用越靈,越閒越惰。”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的思維轉動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周密的考慮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裏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如何能把一個四邊形剪成一個五邊形?”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進行畫一畫,剪一剪,並讓學生說出理由。對於這個問題,如果學生經過思考,會發現會有幾種剪(畫)法。如果不去思考,也許只會想到一種方法,接着教師可讓學生展示一下他的結果,在展示過程中讓其他學生要注意傾聽,對於沒有想到的地方給予補充。總之,要讓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並能讓學生說出他們思考的過程,真正地能把知識學生牢固,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愉快地學習數學。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7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事實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現實作爲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給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你任教的這門學科。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

當讀到《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29條《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我深有啓發。把控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內部誘因的最精細的工作之一。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動頭腦中的經驗知識,新舊結合,才更利於“新芽的營養生長和機體內養分的充分供給”。對於首次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瞭解,獲取有關的“經驗知識”,在學習新知時,再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對事實現象進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從而輕鬆學習。在第四節中蘇霍姆林斯基就講過:只有當隨意注意、隨意識記與不隨意注意、不隨意識記結合起來時,才能點燃學生意識中的“思維引火線”。籤於此,感覺自己在平時“預習知識”這一環節上,相對來說把握得還是比較適合一些,淺談點滴:在講新課之前,我一般先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大體弄清楚教材中要學習什麼內容,這些知識跟已學的哪部分知識是相聯繫的,教材上的解題方法和思想是怎麼樣的。對於自己搞不懂的問題,拿出來跟同學討論或者在聽老師講課的過程中,着重注意,將課堂講授的與自己預習的相對比,這樣反覆識記,學到的知識是很難忘記的。而且經過預習的新課,上起課來比較輕鬆,學生勁頭也足,當然,這一環節上還有待於提高和加強。但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使學習成爲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聽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動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我慶幸自己擁有了這本書,他的書猶如一杯濃茶,品一口濃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我想他會一直是我教學中的良師,工作上的摯友。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8

本學期抽空重讀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了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才能與時代同步,纔能有足夠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位年輕人來到一個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說:“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位年輕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這位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老人家便說:“這裏也同樣好。”一旁的人很詫異的問老人家,爲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當你以批評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爲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無疑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閱讀過程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爲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了。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學生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問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爲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爲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爲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

好書是常讀常新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