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1

上個週末,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我們班參觀了校史館。

進入館後,我們在進門的標誌性位置進行了合照,以紀念此次活動。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我們瞭解了印刻着“大連理工大學”字樣的白色書本雕塑和校徽標誌的內涵。接着,解說員耐心的給我們講解牆上照片的由來。展現在我眼前的是,大工這所高等學府的誕生的全程記錄。一個個的展物,向我們訴說着歷史的凝重,在解說員的解說下我們對於學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被大工人吃苦耐勞,勤奮進取的精神所震撼。他們自己用自己的雙手,一磚一瓦的建起了我們的主樓。無論環境多麼惡劣,他們都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大工的熱愛。

接着,我們看到了屈伯川老校長的遺物,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位衣着樸素,平易近人的老校長。當看到他的遺書時,我被他的奉獻精神深深地震撼了,頓時鼻子有種酸酸的感覺。老校長爲我們學校奉獻了大半生,去世後又把遺體捐贈,連骨灰也撒在大工的校園裏。

連理工大學自1949年4月建校(時爲大連工學院)以來,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老先生爲代表的創業先驅高瞻遠矚,廣納賢才,艱苦創業,建校10年多就躋身全國重點大學行列。自1988年正式更名爲大連理工大學後,我校師生兢兢業業,歷屆學子成才後回報母校,爲大連理工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通過此次參觀,我對大工有了更深的瞭解。我內心洶涌澎湃,我爲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誓:我要爲校爭光,今天我以大工爲榮,明天大工以我爲榮!加油,大工學子,加油,大工——我的母校!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2

在第一天跨進達立校園的下午,我們全體陌生卻又略帶熟悉的初一(20)班同學一起步行去了蘇高中,參觀了蘇州中學校史館。

名校的確是名副其實,校園內的一草一木都體現出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帶着些許涼意的秋風吹拂下,我們漫步在校園內,已經深深感受到了她悠久的歷史。

在校史館門前合過影后,由高年級的學長帶領,我們踏入了校史館的大門,博覽了學校的光輝歷史——從宋朝范仲淹時代至今,蘇州府學已流傳近千年,又演繹出現代的名校——蘇州中學,而蘇州達立學校是於1996年經蘇州中學與社會力量聯合創辦成立的一所國有民辦公助性質的全日制普通中學,那更是老樹上的一根新枝。

蘇州中學的校長、老師都要經過千挑萬選,因此這所名校的師資才如此雄厚,正因爲名校、名師,還有蘇州中學良好的環境、“誠、信、思、勇”的校訓,多位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偉人從這裏誕生:教育家葉聖陶、科學家錢偉長、作家陸文夫、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其中,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居然有30多名!這個數字應該可以這樣說明——名校出名師,名師出高徒。

說到這裏,我想,除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出衆的教育,成功和名人偉人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愛迪生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確可以很好地體現出成功的根本。我們,剛剛邁進達立校園的新生,帶着自己懵懂的夢想,想要付諸實現——必須得付出艱辛的努力。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成爲祖國的棟樑,首先應該放下自己高傲的架子,潛心學習,全面發展,爲今後的道路做好鋪墊,這樣夢想纔不會付諸東流,付出的努力纔不會白費。

走到校史館的展廳中間,一些以前的小製作小發明吸引了多數同學的眼球。我想起了蘇州中學的學風——“刻苦、踏實、主動、創新”。敢於創新,是一種良好的體現。因爲愛迪生的發明創新,纔有了電燈、電報、留聲機、電影等等的概念;因爲瓦特的發明創新,纔會有蒸汽機的出現……只有創新纔會有發展,這是硬道理。

走出了校史館,我發現:我離夢想還有很長一段的距離。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悟,自己還差得很多,必須要用努力來填補空缺。我想,這些應該就是成功的根本吧——刻苦,努力。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創造出新的境界。那麼,大家就一起加油,共同奔向美好的夢想,美好的未來!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3

12月28日這天下午,我們全班同學去參觀四川大學校史館,校史館裏究竟有些什麼呢?

來到四川大學後,來接待我們的是研究生吳燕姐姐,這次參觀與以往別的的參觀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導遊或老師帶着我們參觀,而這次吳燕姐姐“拋”出七個問題,讓我們帶這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當吳燕姐姐的問題一提完,同學們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射”進了校史館。

我也隨着人流衝進了門。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牆壁上有一塊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四川大學的校風和校訓,我馬上抄了下來。再低頭一看,地上有一塊玻璃,玻璃下記載着四川大學的創立日期和創立人。一下子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興。接着我又站在資料室門口向四處瀏覽了一會兒,才發現了我要找的'資料,那是四川大學五位校長的名字和華西醫科大學第一位牙科畢業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樓,一到樓口,我就看見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邊有許多槳。原來這些槳上的字記錄了四川大學歷年來更名的名字和意義。最後,我又找到了介紹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蹟。

參觀了四川大學的校史館後,我的疑團都一一解開了。四川大學的校史館不但記載了四川大學豐富的文化,而且讓我瞭解到,四川大學之所以能夠爲祖國培養出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是與該校的校訓、校風分不開的。它的校風爲:嚴謹勤奮,求是創新。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只有不斷努力地進取,才能達到務實創新。

四川大學歷史悠久,有着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氣勢磅礴,卻又不失樸素典雅。它爲祖國的日漸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從現在起要努力學習,才能考上我們四川這所有名的大學,將來纔有能力爲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4

今天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我們學校最神聖的地方——校史館!

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瞭解,但至於學校發展中的一些細節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們重新系統地認識我們自己的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剛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學校新校區的規劃設計圖(由同濟大學設計),雖然後來建設的有些出入,但看起來還是那麼熟悉,這是信園,對面是敏園,還有那是圖書館,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紹,想一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着我們學校的歷史,最經典的要數那首長詩,她概括了我們學校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着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態,包括三次變革,尤其是第一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麼好的條件和環境來之不易,宜當憶苦思甜,發奮圖強!

第二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到了第三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更名爲西南財經大學,被定爲211工程,本科教學質量逐步提升,聲譽響徹神州,爲祖國培養了一批有一批的經管人才,爲祖國的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觀完校史館,我內心洶涌澎湃,我爲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誓:我要爲校爭光,要成爲校史館名人錄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財大爲榮,明天財大以我爲榮!加油,財大學子,加油,財大——我的母校!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5

今天下午,黨支部組織我們參觀了我校的校史館。校史館讓我們對杭電滄桑的足跡、五十年的歷史、白髮的教授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在那記錄歲月雕痕的迴廊裏遊走,看着歷史不斷的上演和謝幕,昨天就在眼前翻開每一張泛黃的書頁。

校史館將杭電在風雨裏成長的歷程一一呈現,每一個成就,每一次獲得,都包含着歷史的意義。走近那一張張老照片,彷彿又走進了杭電那段輝煌絢爛、令人迴腸蕩氣的歷史。一幕幕歷史的見證很是振奮人心,看到這些,我們的心中是感嘆,更是自豪。

據悉校史館是母校五十歲生日的禮物,它佔地近千平方米,由“發展歷程”、“領導關懷”、“師資隊伍”、“學科科研”、“人才培養”等十個板塊組成。進入校史館,幾副大圖片格外醒目,杭電的三個校區都出現在圖片上,下沙、東嶽和文一,隱隱中散發着杭電獨特的氣息,現代與古典結合、科技與人文並進。誰能想到這被現代都市所掩埋的擁擠校園,這已沒有昨日模樣的紅果園,竟曾上演過那麼多的故事。

一張張的照片按時間的順序排列着。那些泛黃的照片彷彿在告訴我們:這裏,人才輩出;這裏,教學成果豐碩;這裏,走出過名仕大家……當照片的顏色愈發鮮活起來,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杭電邁着與時俱進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老校新姿,催人奮進。不論是德育工作,還是教學工作,都是碩果累累。在先輩殷切的注視下,杭電前進的步伐日加堅定沉穩。50年,對人的一生是漫長的,而對一個學校,則是彈指一揮間。杭電,擺脫了蹣跚學步的稚嫩,走過了少不更事的澀澀青春,成熟穩重中,不失銳氣,意氣風發中,添幾多睿智。

50年來所有的科研成果,榮譽獎項,名師教授,對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這千平方米的空間裏,感謝他們,正是他們構成了杭電的精神基座,讓半個世紀的我們底氣與汗顏同在。通過參觀,我瞭解到到杭電的創建人以創設一所現代大學爲標杆,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的觀念無疑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歲月如歌,征程漫漫。

歷史被濃縮爲驚鴻一瞥,在母校未來漫長的歲月裏,相信每個瞬間都會更加精彩。“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歷史我們要緬懷,未來我們要創造。作爲杭電的莘莘學子,我們要不懈努力,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6

下午,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xx級管理科學一班的同學們前往參觀位於上海理工大學校本部的校史館。

在班長朱旭旻,團支書丁藝辰的帶領下,全班同學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聚集在校圖書館前,一同前往位於圖書館正後面的校史館。由組織委員郭法慶擔任此次活動的講解員。

跨入校史館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塊匾額,上面刻有“上海理工大學校史館”。

參觀校史館進入大廳,其中一面牆上鑲嵌一段金燦燦的文字,是當年滬江大學的創始人魏馥蘭博士的一段話:“每一艘開往上海的輪船都必須在這所大學的視線內經過,在這樣一個校園,任何有思想的學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世界裏……”可見,在當時滬江大學的創辦之初,他們就意識到了我們現代大學要培養的是面向國際化的,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知識和技術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7

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我們新教師跟隨着陳校長及金校長等人踏進四中的校史館,一股古素純樸、端莊厚重的氣流向我迎面襲來,那瞬間,我的心靈被它震住了。因爲即將展現在我面前的將是一所中學誕生的全程記錄。

在參觀的過程中,金校長親自帶隊並給大家解說榆中四中建校60年至今的發展、歷屆四中校長的更換及歷屆畢業生、生活用品等多方面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聽得很認真,深刻體會到四中建設及教育方面緊跟新時代的步伐。

通過此次參觀活動,加深了我們對榆中四中的瞭解;同時使我深切的感受到榆中四中悠久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感受到榆中四中在新時期裏所發生着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增強了我們知校、愛校的思想意識。通過此次參觀活動,不但豐富了我們對榆中四中的認識,而且使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得到進一步的充盈和改善,並下決心好好珍惜在北山片區的學習時光,努力提升自己,希望以自己綿薄之力爲學校的明天增磚添瓦。

我們在學校的每一個腳印無不凝聚着自強不息、敢爲人先、開拓創新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更是值得我們這些新教師所學習的。希望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謹記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努力改善自己。今天我們以榆中四中驕爲榮,明天榆中四中以我們爲傲!讓我們一起共創北山片區美好的明天。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8

5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德語系的同學參觀我校校史館。在陰雨綿綿的下午,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位於三號教學樓後的校史館,一張張泛黃的照片將過去艱苦的歲月投映在我們面前,也將屬於北京理工大學的輝煌呈現出來。通過參觀,同學們不但瞭解了北京理工大學的歷史與傳統,更從前輩的光輝事蹟中獲益良多。

北京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她的前身是1940年創辦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擔任學校的主要領導。

1939年,爲促進陝甘寧邊區工業生產和保證抗戰勝利,中共中央決定在延安創辦自然科學研究院,1940年春改爲延安自然科學院,1943年併入延安大學。

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學院改名爲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輾轉華北辦學。

1946年4月,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北方大學工學院在晉冀魯邊區成立。1948年10月,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與北方大學工學院合併,成立華北大學工學院,培養具備新的技能和本領、善於管理的工業幹部和技術人才。

1949年8月,華北大學工學院遷入北京,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爲重工業建設和發展服務,培養具有理論聯繫實際、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高級工程幹部。

1950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將中法大學校本部及數理化三個系合併到華北大學工學院。中法大學建於1920年,是我國建立較早的著名大學,它的加入大大加強了學校的力量。

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將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名爲北京工業學院,自1952年1月1日啓用新校名。

1952年中央工業專科學校(航空科)、西南工業專科學校(航空工程專科)、東北兵工專門學校(部分系科)併入北京工業學院,後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

1988年4月2日,爲適應學校由單一工科院校向以工爲主,理、工、管、文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轉變的需要,北京工業學院更名爲北京理工大學。

校史館共分爲5個館,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從延安寶塔山的誕生到今天的輝煌。

第一館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的誕生,迎面的是延安自然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四位優秀院長在寶塔山迎着朝陽的浮雕,這裏保留了很多前輩們當年的學習、生活用品。同學們對一本筆記尤爲關注,它娟秀的字跡、工整的排版體現了前輩們的艱苦樸素和一絲不苟。

第二館主要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輾轉華北而後又遷址北京的坎坷辦學過程。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期間朱德總司令的關懷和晉察冀邊區工業局局長劉鼎對北京理工大學的幫助。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9

踏進校史館,一股古素純樸,端莊厚重的氣流向我迎面襲來,那瞬間,我的心靈被它震住了。因爲即將展現在我面前的將是一所知名大學誕生的全程記錄。校史館裏,一頁頁的文字,一幅幅的圖片,一張張的獎狀,一具具的模型,生動而形象地爲我們展示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誕生的全過程;是它們見證了應技大的歷史和過去,也是它們造就了今天應技大的輝煌與不凡!

在校史館中我們追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滄桑足跡、品讀應技大的62年曆史。在那記錄歲月雕痕的展廳裏遊走,看着歷史不斷的上演和謝幕,昨天就在眼前翻開每一張泛黃的書頁。史館將應技大在風雨裏成長的歷程一一呈現,每一個成就,每一次獲得,都包含着歷史的意義。走近那一張張老照片,彷彿又走進了應技大那段輝煌絢爛、令人迴腸蕩氣的歷史。一幕幕歷史的見證很是振奮人心,看到這些,我的心中是感嘆,更是自豪。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是由全國示範性高工專——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以及原國家輕工業部所屬上海香料研究所合併組建而成,是一所有着60餘年辦學歷史的以工爲主、特色鮮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以“應用技術”爲本,強化內涵建設,走出了一條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特色發展之路。校史館以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及其前身學校的發展爲主線,全面展示學校的發展歷程與辦學成果,分爲序館、歷程館、新校館、專題館四個部分,採用動態多媒體技術與靜態展板實物結合的形式進行展示。

六十二年來,學校不斷傳承創新,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堅持以“應用技術”爲本,不斷強化辦學特色,努力培養高水平應用技術人才。學校堅持融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把服務國家和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服務長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業作爲自己的責任與擔當。站在新的起點上,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堅持走“特色立校”之路,堅持走“人才強校”之路,堅持走“協同發展”之路。

學校要繼續弘揚“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的工程師文化,培育打造學科專業特色,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的新活力。要積極融入上海建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國家戰略,主動對接地方支柱產業升級和轉型,全方位構建產學研協同應用技術研究與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踐行應用技術大學的社會責任,朝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目標勇往直前。

半小時的參觀讓我受益匪淺,認識到了先輩們創建科大的艱辛歷程,感受到了做一個科大人的自豪與驕傲,感到了肩膀上擔子的沉重。21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世紀,尤其是我們應技大人要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擔負起“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夢”中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能力爲中國的百年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爲構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爲把應技大建設成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爲傳承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五十餘年精神文明的我們,對學校的過去倍感自豪,對學校的現狀感到欣喜,對學校的未來更是充滿了信心。哈佛大學有句名言說到:大學的榮譽,不在於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我們明天更應該發奮努力,讓應技大因爲曾經有過我們而驕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趁我們還年輕,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在未來的日子裏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這纔是真正的青春的顏色,只有這樣。多年以後我們再回首時纔會發現這裏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我們將以先輩爲榜樣,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作爲首要目標,發揚傳承“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明德、明學、明事”的校訓,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用實際行動爲應技大的歷史之牆添上我們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觀校史館的心得體會10

爲了讓全體老師瞭解學校文化,20xx年5月18日全體教職工到圖書樓一層參觀校史館。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瞭解,但至於學校發展中的一些細節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重新系統地認識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垂地的大幅畫面,像一張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着我們學校二十多年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着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態,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麼好的條件和環境來之不易,宜當憶苦思甜,發奮圖強!第三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到了第五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成功升本,並更名爲山西應用科技學院,這將是是學校發展歷程中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我們的學校已經建校24年,回首往事,這是怎樣的經歷?24個春秋,24個冬夏,我們的學校陪伴着歷史走過了24個不平凡的年頭。一幅幅展板,向我們訴說着歷史的凝重,學校從平地創業,白手起家,到今天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現已成爲山西省首所應用型民辦的本科高校。

學院在向着實現“千畝校園、萬人大學”的國家一流民辦的本科院校的目標邁進的征途上,將堅持奉行以往優良的辦學方針和思想,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加強完善“雙百雙軌”的辦學機制,在大力發展學院內涵建設的同時,緊抓國家教育轉型發展的契機,以人才培養爲根本,以學制貫通爲突破,以課程銜接爲保障,以提高質量爲核心,以促進就業爲目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機制,爲廣大有志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門,爲推動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化科學發展貢獻最大的力量。

通過這次對校史展的參觀,讓我對學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相信學院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也希望全體同仁能夠攜手共建美好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