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有效教學研究心得體會

有效教學研究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強化教學效果。下面是語文迷網整理的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有效教學研究心得體會

  有效教學研究心得體會1:

本學期,學校開展了以“有效教學”爲主題的課堂教學大賽暨學科教學論壇。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我對教學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思考。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那麼該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首先要有效備課。切實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用心研讀課標要求,把握教學目標,精心研讀課文,熟悉教學內容,精心撰寫教案。要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進行考慮如何創建與之相應的學習環境,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要實現有效教學關鍵抓住有效教學的主陣地——課堂。要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教師要採用易於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不妨藉助一些技巧,如重複、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有着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深刻體會到課堂提問要集中,不能太散亂,指向性要明確,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目標,化零爲整,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另外,教師要重視課堂評價,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於回答出色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評價的同時,對於因爲膽小害怕而說話語無倫次的學生也應適時給予鼓勵,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在尊重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教學機智調節好課堂教學。在這裏,特別要強調的是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最後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努力提升自己。我們在教學工作中還要進行教學反思,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才能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把課堂真正建設成爲有效教學的樂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有效教學研究心得體會2: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堂上靈活的應變能力,熟練的駕馭能力,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都有賴於教師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恆的鍛鍊。骨幹教師的培訓使我收益非淺。

每一次在聽了名師名家的輔導以後,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他們在對教材的把握上,在教學理念上往往站在一個全新的比較高的層面,讓我聽後,內心震動很久。於是,我就想名師的教學設計我能不能拿來用呢?大的板塊、大的思路不變,根據自己的學生的特點,根據我的風格在細微處適當變化。試過幾次後,我發現學生有時對新的思路是很感興趣,可是由於每次模仿的名師設計理念各不相同,在課堂上我反到沒了自我。所以我意識到在引用借鑑別人成果的同時,還應有自己,切不可完全依賴他人,使自己喪失創造力和獨立意識。

課堂是一篇動聽而豐富的樂章,教師課前與文本的對話、理解是這篇樂章的序曲,課堂上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主旋律,而在對話中的一個個生成則是一個個美妙的小插曲。我所接的班級差生較多,爲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我真是煞費苦心。“百學趣當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約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強烈的學習動力,於是我決定從興趣入手。學生天性好奇、好動、好勝,那麼我的課堂無論從內容、形式上都會體現一個“趣”字,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增長知識,又發展智能。這樣一學期下來,我的幾名學生由不及格到及格,看着他們的進步我的內心充滿喜悅。

我不是名師,但我朝名師的方向去努力。我的課堂未必精彩,但我會極力作到有效。

  有效教學研究心得體會3:

從有效教學過程來看,有效教學意味着教師能夠有效“指導”,包括有效“講授”並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也包括有效“提問”並“傾聽”學生。

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講授也是必需的。教師清晰的有效講授可以在師生互動中點撥、引領、啓發、強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蘇格拉底式的講授方式雖然充滿爭議,但還是有值得借鑑的地方。首先,蘇格拉底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其次,蘇格拉底總是很有耐心地“傾聽”學生,關注學生的想法,從學生的回答中進一步追問,以澄清學生的思考。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也都會穿插教師的提問或者學生的提問,但真正能夠傾聽學生,從中展開教學的卻比較少。教師的提問更多地是爲了教師自己講授的需要。

教師“講授”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關注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事件”。我們可以考慮加涅等人所建議的“教學事件”,包括創設情境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便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提供鼓勵性的即使反饋以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一)使“講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

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上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這與一般性的維持紀律式的組織教學不同。對教師的要求更明確,教案中就要設計好用怎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果學生不集中注意,所有的教學活動將成爲一系列無意義的事件。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師引入話題是新穎而有趣的。它不該是簡單的、乾巴巴的內容介紹,或者諸如“請將美術課本翻到7頁”。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課時,有時舉一個結果令人驚異的例子,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二是“把目標告訴學生”。僅僅用某些吸引注意的手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或一般性的外圍提醒,如“注意了,開始上課”、“看,這一排同學坐得多端正”等組織教學,有時並不一定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集中注意的一個常用方法是告訴學生在課時結束時應該哪些“行爲結果”。“把目標告訴學生可以幫助他們在上課前組織思維,在他們頭腦中提供可以掛靠要點的鉤子。這激活了學習過程,並使學習者集中注意去獲取所要求的行爲結果。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三是“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多樣化並不意味着無重點地蜻蜓點水,在多種呈現方式中的各項學習內容並不是同等重要的。在上課開始時就要引導學生了解這節美術課所要上的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進行中、結束時強調相應的關鍵部分,以免學生只關注形式的多樣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多樣化教學不能沖淡主題。強調難點和重點可以幫助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和繪畫技法。

(二)使“講授”保持一定的節奏

使講授保持一定“節奏”。這一點非常重要,卻被很多不細心的教師疏忽或遺忘。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它的效果將不限於能夠帶來藝術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鬆(凡抱怨上課勞累的教師多半與節奏感缺失相關),且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最有效的教師會保持一種順利的、相對快捷的節奏。……雖然教學活動的速度很快,但卻與課程內容的難度和學生的能力很匹配。

如何保持講授以及整個教學的“節奏”,實在是值得考慮的教學問題。這裏有一個教學藝術的領會過程和教學經驗的積累過程,但還是有一些策略可以考慮:

比如可以使教學節奏與任務的難度或複雜程度相適應。教師必須儘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過長時間地停留,循序而不進;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而做一些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或者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單個學生或一些學生身上

比如應該重視教學環節以及不同主題的“過渡”。當教師改變話題、重點或活動時,就會出現過渡。“過渡,尤其是小過渡,是課堂上的常見現象,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該保證過渡數量不多,但儘可能有條理、簡潔。當沒有處理好過渡,或者下一個環節由於某種原因被延誤時,問題就會產生。

爲了使教學過渡順利,教師在“備課”時就應有所考慮,尤其須預先準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設備。當準備上課時,就可以預先估計哪裏會出現變化,哪裏需要停頓。教師還可以將經常性的過渡常規化、慣例化。例如,當學生提前完成作業時,應該幹什麼,而不是坐在那兒等候。

(三)提供鼓勵性的即時反饋

在提供參與機會,學生有所表現之後,緊接着,教師必須做出相應的適宜的即時反饋。這兩種事件在時間上是緊密相連的。“行爲和反饋之間儘可能短的時間間隔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爲和反饋之間的聯繫越緊密,學習就會越快發生。也可以說,提供反饋是引發活動的完整和延續。反饋可能是引發活動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個單獨的活動。由於引發活動沒有提供反饋,學生無法知道自己的行爲是否正確。即時反饋有助於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矯正和強化。所以,這兩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間距要儘可能地短。

在引發期待行爲階段,學生對繪畫練習的回答必須是“個體”的,即個體嘗試着進行回憶、概括、釋義、應用或者解決問題,但緊隨其後的反饋可以指向“全班”。這樣做可以使個別學生的正確答案爲全班所借鑑,使個別學生的錯誤爲全班引以爲戒,起到舉一反三的範例作用。

對於學生繪畫不好的特別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對於繪畫不好的學生作出富於鼓勵的語言,從而保持引發活動的非評價性的特點。如“畫得不錯”,“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確的”,“可以畫得更好”等鼓勵性話語。類似這樣的回覆能夠使畫得不好的學生能夠有自信,而不因爲學生畫得不好受到批評。學生行爲之後緊跟着表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更有可能促進學生的繪畫學習和遷移。“在儘可能非評價性的氛圍中引發學生自由繪畫,這使學生能夠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只要給以恰當的反饋和糾正,都能成爲繪畫學習的起點。

當然,反饋活動既可以是即時的、隨堂的、非評價的,也可以是延時的、脫堂的、評價性的。在有些時候,“延遲評判”多學生來說可能更具有鼓舞人心的效果。包括一些繪畫作品,或者若干天或若干周後返回的延伸任務。一般而言,教師對這些繪畫作業的評判應該儘快地向學生反饋,甚至可以“讓學生當時知道結果”。但是,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繪畫作業和作品都需要“即使反饋”。有時“延時評判”會發生另外的效果,尤其當某種繪畫作業的結論帶有不確定性時,這種“延時評判”就變得更加必要。

一個完整的課時計劃往往包括以上多個“教學事件”。但在教學實踐中,並不一定都要包括所有的教學事件。比如有時一整節課都是自由繪畫,有時回憶先前知識和評估行爲在當天的課時中沒有出現的必要。靈活機智是有效課時計劃設計和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

可見,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作爲“有效教學”的一條有意義的教學方式顯得卓爾不凡。它以它的“優勢”使之在長久的教學實踐中延續下來,並形成了自己的傳統。

當教學目標是傳遞信息時,教師講授是有效而經濟的。教師講授滿足了教師一定的個體需要和職業需要。即便於教師的控制,教師在講授時可以更好地對班級進行調控;益於學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識獲得,講授能增進學生的理解;時間經濟,教師講授是對時間的有效使用,是學生獲得知識最經濟的一條捷徑。 教師講授也可能滿足學生的一些需要。這些需要包括:“獲取——學生獲取信息的需要;順從——欽佩他人的需要,在這兒,他人是指講述者;一致——同意他人和相信他人的需要;求助——尋求幫助的需要。另外,好的講述能幫助學生髮展重要的繪畫學習技能,這包括傾聽、繪畫、創造的能力。

教師講授最大的侷限性在於,它可能不容易充分地將學生捲入進來,使學生處於被動靜聽狀態,單調乏味,加上內容過多或過長,使那些缺乏繪畫能力、記憶力差的學生獲益很少。傳統的教師講授難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以教師爲中心、以書本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的教學總是源於某種不恰當“講授”。

無論“講授”多麼有效,教師若想有效地激發學生“投入”繪畫學習,則需要有效地“提問”並“傾聽”學生的聲音,使教學保持某種“互動”的、“對話”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