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集合8篇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集合8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走上三尺講臺,成爲人民教師,內心澎湃着用心把每一個孩子教好的雄心壯志。實踐後才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他們的頑劣、無理,甚至感覺到不可理喻、無能爲力。到底怎樣才能教好他們呢?怎樣才能把他們引上正路呢?他們有那麼複雜嗎?他們只是孩子啊!《聽聽孩子的心裏話》這本書,讓我對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感受到:教育者跟受教育者之間應該平等交流。

確實,教師和家長本來就只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我們爲什麼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壓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說:“教育孩子不是駕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於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要想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請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吧!”我們只有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引導他們;不然,就是粗暴、蠻橫地打壓、灌輸,根本不能令他們心服口服,相反,給了他們野蠻、攻擊的例子。

作者對她女兒的教育是寬容、平等的。她時常跟女兒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她的家裏,她的女兒像大人一樣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的對話一點也不像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嚴肅正規。她的女兒可以很自由地闡述自己的心聲,尤其是不贊成的意見,孩子可以反駁父母的不是。有些話當時沒機會或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她還用書信跟女兒交流。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兒開朗樂觀、積極向上還善良友愛,更重要的是有主見、獨立性強。

著名的哲學家盧梭說過: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擁護你說話的權利。作者提到,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說話的權利,但我們國家的孩子卻沒有好好地享受過這個權利。我們沒有把孩子作爲一個平等的主體,去聽聽他想要什麼、他爲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大人只會想“他只是一個孩子,懂什麼?”“他應該聽我們的安排,我們都是爲他好”等等之類的。我們從來都忽略了孩子陳述自己想法的權利,我們似乎忘記了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孩子也可以有訴求的。當孩子被大人認爲做錯事情時,他們總是被批評、指責,當他們想解釋和辯解時,總是被這樣的話打斷:“你不要辯解了,這沒用”,“閉嘴”,“做錯了事情,你還有理!”??這樣的話在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時出口成章,我們好像當成理所當然的,作者說得好,即使罪犯還有申訴的權利呢?我們憑什麼這樣對孩子?他們就這樣被“槍斃”了?

因此,作爲有素質、受過教育的教師,我們更不能這麼粗暴地對待孩子,我們更應該聽聽孩子的心裏話。只有知道孩子的內心想法,我們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達到教

育的終極目的;只有瞭解孩子的真心,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爲孩子好,把最好的給孩子,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教師平常就應該遵照這樣的教育理念,時時處處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再對症下藥、循循善誘。多一點理解,少一點野蠻;多一點交流,少一點謾罵;多一點平靜,少一點怒斥。

也許學生表面上犯了彌天大錯,我們也不能不分青紅皁白就給學生“判死刑”,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平心靜氣地跟學生聊聊,讓他說出真心的想法。就算他的真心是罪大惡極的,起碼我們老師沒有冤枉他,我們瞭解了他的內心,接下來纔能有針對性地想辦法教育感化。不管對小孩子還是大孩子,我們都要給他們申訴的機會,正如作者所說“表達自己的內心對一個孩子來說極其重要,這是促使孩子社會化別的重要途徑,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證,也是他們自我完善的需要”,孩子做錯事情,我們給他們陳述的機會,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才發現有時候孩子不是無緣無故犯錯的,其實他們有時候只是好心辦壞事。可見,瞭解孩子的真心是多麼重要!

《聽聽孩子的心裏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將平心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跟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任何時候都要讓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瞭解孩子的真心後再引導、幫助他成長進步,絕不做專制、粗暴的打壓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幾年前我就知道《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時間去看,或者說自己沒給自己擠出那樣的時間來學習。這個學期,學校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有了這個規定,也就有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有了這樣的壓力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細讀這本書以後,我的感受頗深。其中陶老師告訴我們一句話:“一個不會思考的人,即使讀的書再多,也不過是前人文字和觀點的堆積罷了”。陶老師這句話讓我感受到思考對一個老師來說是多麼重要。我們要想讓自己的課堂精彩起來,照搬是萬萬不可的,借鑑也要慎重,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要充分分析自己的課堂,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生,找出屬於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陶老師還說:“千萬不要故弄玄虛,更不要故作高深。”是的,我們讀陶老師的文章,感覺就是在聽一位智者娓娓講述人生的故事,陶老師的語句真實、自然、質樸無華,似山澗流水,叮咚悅耳。陶老師說,十年前,他寫文章的時候,也曾有意用上一些華麗的詞句,可是在今天的他看來那是令他羞愧的事。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了迴歸的陶老師,看到了正逐漸和自然融合爲一體的陶老師,我一直堅信文風彰顯人性的說法,覺得陶老師的自然質樸文風和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語句中那股透心的爽頗有相似之處。

我也曾有過捧書閱讀到深夜的時候,那只是因爲我喜歡;也曾嘗試着去背誦《論語》《老子》,那是因爲我想傾聽聖人心聲,領悟他們的思想律動,讓浮躁的我在聖人如水的心境中感受一絲超然;當課堂上的我捉襟見肘時,當我的微笑不再讓孩子着迷的時候,教育類的專業書籍又走進我的書架,我對自己說,我只是想做一個稱職的教師,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教師,除此之外,別無它求。

今天讀了陶老師《做一個幸福教師》才認識到,一個幸福的教師必須有深厚的文化資本,那樣他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一個幸福的教師還要有一定的生活閱歷,那樣他的教學纔不枯燥,他才能將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及時傳達給學生,他的課堂纔有吸引力;一個幸福的教師還要有一顆寧靜的心靈,只有心的寧靜,纔不會被外界紛繁的世界所誘惑;一個幸福的教師必須有着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讓他愈挫愈勇,讓他心懷高遠。

輕輕合上書,一個輕微的遊絲樣的聲音飄過來:我距離幸福還有多遠?我默默地記下曾經幫過我的長者,正在鼓勵着我的朋友,始終鞭策着我的領導,記在心底,從不敢忘卻,也很少提起。我知道我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默默地記着,並且努力不要辜負了他們。快樂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爭取的。只要你帶着一顆善良、美麗的平常心,就會發現世界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

我距離幸福還有多遠?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踮起腳尖,我就會距離幸福更近一些。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我閱讀了蘇聯聞名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書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佈滿信心…

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重,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這就集中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賞識教育的思想,他認爲教師的賞識是實現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賞識教育讓自由、歡樂與愉快回歸課堂,迴歸孩子的一日生活,賞識教育把自信、創造與成功帶給孩子,還給孩子一個完整的自我。我感覺我們在教學上還做的遠遠不夠,作位教師一定把愛心放在第一,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纔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佈滿信心和愛心,纔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假如教師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啓發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熟悉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他們也會成爲生活和學習的強者。愛孩子,就必須善於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幼兒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育感情贏得感情。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穫與體驗。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爲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爲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一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爲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讀書,就是完善生命。

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讀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過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透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透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我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個性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纔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好處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爲傳承文化的使者,務必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資料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爲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務必是個嫺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暑假期間,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其中羅列了很多具體的操作方法,值得我們模仿。

其實作爲一名教師,當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師”。那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就是這本書首頁序言裏非常樸實的語言,卻讓人會有深思和回味。在序言中,李鎮西老師的這一段話也令人回味無窮:“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這是寫給他學生的,也是寫給他自己的。讀到這兒時,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對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爲,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嗎?是的,“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進步。李鎮西老師說到,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他認爲教育中的“愛心”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是我非常欣賞的觀點,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再次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有時我也在懷疑,對於我們班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爲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在李老師從教之初,他也曾經諷刺過學生,曾經辱罵過學生,曾經體罰過學生。但是後來他將這一切都變成了教育財富,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難、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誤最終將他磨練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

給我印象最深還有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後進生的轉化。在李老師看來,轉化“後進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寫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教育論文乃至教育專著。李老師之所以把關注“後進生”,一是因爲素質教育充滿了對人的尊重。二是因爲素質教育的要義,第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就必然面向爲數不少的後進生。李老師在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採用1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讀了他的後進生轉化手記——我和萬同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我清楚的記着有這樣一個情節他讓萬同代表班級在全校進行國旗下演講。爲了不失去教育萬同的機會,李老師不斷鼓勵萬同,讓萬同連寫三稿,最後抓住“班級的愛就是祖國的愛”這一句閃光的話寫的演講稿,還利用自習課和下午放學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後終於讓萬同信心十足地進行了演講,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掌聲。李老師目中有人,始終把對學生的培養塑造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讀完他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爲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我們班,同樣有問題學生,有了李老師的指點迷津,心裏也有了些許準備,我想在新學期裏再面對他們時,我一定不會再像以前那麼着急、困惑,一定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找到更適合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爲孩子引領一條適合他們學習、成長的道路。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傅道春編著的《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一書,書中沒有太多太深的教育理論,而是以一篇篇鮮活生動的教育教學的案例詮釋了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使我受益匪淺:

一、教師必須突破授課形式單一制,使授課形式走向多元化。

隨着素質教育以發展和培養學生個性教育爲主的要求的提出,授課形式單一制已越來越不適應教育的自身發展。實踐表明“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形式單一制缺少了學生的自學、自悟、自得,學生本應居於課堂的主體地位被教師所取代,本應體現的自主探究學習被教師所剝奪。在非常活躍的現代生活中,教師和學生都扮演着新的角色,教師不在是知識的掌握者,而學生也不是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同時,知識也發生了變化,獲得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教育不是單純機械地將知識傳授給被動和順從的學生”。現代教學觀認爲,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就是教叫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方法。因此教師應由專一傳授知識轉向以訓練學生的能力爲主的教學活動中去,爲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教師必須突破講練結合的知識性教學,轉向以引起學生活動爲主的雙向互動化教學。

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求我們重新構建教學的內容和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而目前教學中強烈的功利主義,爲高分而授課的價值取向,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被淡化。從而導致了教學的僵化和機械,失去了教學的靈氣。教學要讓學生成爲教材學習的主人,而不要成爲教材學習的奴隸,就要使現行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爲主的教學模式全面轉向以引起學生活動爲主的教學中去,形成“以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觀;通過活動傳授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扮演問題的設計者、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角色。“學生想什麼,比教師講什麼重要一千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知識全部告訴給學生,而要留給學生一個適當的可以自由想象的空間,使其在活動中探索問題,愉快地接受知識。

三、教師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轉向教學手段現代化。

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隨着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出現,要求我們廣大的教師應徹底改變舊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落實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激發學生的主體求知精神,教師要在課堂上要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交給學生,要積極實施啓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廢止滿堂灌、滿堂問,要以啓發誘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爲前提,真正把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作爲初中教學的的首要任務來完成。要使中學教學適應現代生活,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積極發展遠程教育、網上教育以儘快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傅道春編著的《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一書,書中沒有太多太深的教育理論,而是以一篇篇鮮活生動的教育教學的案例詮釋了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使我受益匪淺。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而這種藝術的表現手法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循,這就要求我們要緊扣教材,抓住重點,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大膽創新,努力探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不斷調整、優化教學行爲,以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找到教學的“亮點”。閒暇時翻看一下里面的內容,總是對自己教學的一個充電。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爲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爲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爲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爲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爲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爲“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爲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