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篇

關於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了!那麼如何寫讀書心得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心中的理想課堂,它應該是這樣的:寓學於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於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說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有趣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啓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老師反覆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覆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那麼,怎樣的事是我們都願意主動做、樂意做的呢?那一定是從中可以獲得樂趣,獲得成功的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發自內心厭惡的,那就算勉強完成,也不會有多高的質量。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卻是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對學習的害怕。爲什麼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過重,也可能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等。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的態度,變害怕學習、厭惡學習、逃避學習爲好學習、樂學習、主動學習。那如何做纔可以讓學生真正從心裏愛上學習、樂於學習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改變。

一、讓所有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品嚐成功的滋味。記得有句格言:“不是因爲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爲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由此看來,啓動學生自信心理系統是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願意去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當中應經常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信念:相信自己,正視自己,努力進取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是期待獲得他人肯定的,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長、教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獲得教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肯定。

二、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的總是課堂裏被動的觀衆,欣賞迎合着教師的表演,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沒有自己的挑戰權,知情權……而教師總是把已經嚼得又嚼,沒有任何味道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裝進腦子中去。在這種教學水平指導下,學生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器,而且不善運用,最全面的參考網站最終導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學生髮自內心喜歡這樣的課堂確實強人所難。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的改變是關鍵。讓教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讓教師把話語的權力換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自己課堂的導演、演員,參與集體的表演;讓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走進課堂……讓我們打破那個成人化的課堂,還一個童趣的課堂給學生。

三、讓學生愛上自己的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每一個教師都不應忽視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學生愛戴的教師,她的言傳身教勝於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學生樂於走進她的課堂,樂於與她相處的四十分種,樂於與她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生活中的交流。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着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呼?”到夏丐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羅素“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

一個陽光暖暖的午後,我在《愛心與教育》裏第一次認識了李鎮西、第一次折服於李鎮西。

文中,李鎮西深情地回憶起師生之間美好的往事與濃濃的情誼。我浸潤其中,在愛的氤氳裏體驗着文字的神奇、教育的魔力,如一次靈魂的洗禮,酣暢淋漓、神清氣爽。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鎮西的話振聾發聵。

既然是朋友,面對學生偶爾犯的錯,有時是不是應該選擇寬容,給學生自我改錯的空間,來續寫一個“美麗的錯誤”?

有一種愛,叫做寬容。

撫摩着飄香的書本,我的思緒不由回到二十年前……

有個瘦弱的小男孩,因爲家裏早飯做遲了,他胡亂吃上幾口、氣喘吁吁地跑到學校。匆匆推開教室門,來不及剎車的腳步倉惶停滯在了講臺前,他發現,所有同學已坐得端端正正,目光齊刷刷地射向自己。

正在黑板上指點江山、令他望而生畏的老師,拿着半截粉筆的手凝固在了空氣中。

什麼是“萬箭穿心”,什麼叫“無地自容”,這個滿臉通紅的小男孩第一次感受到了中華成語的“魅力”。他忐忑的心裏,等待着老師的雷霆一怒,更尷尬的是,自己一隻手裏還提着一個袋,裏面裝着的大碗還盛着今天的`午飯。

他彷彿看到了一幕場景:大碗四分五裂,悲慘的碎片在教室外呻呤。

老師回過頭來,微笑着:快到座位上去,以後早點到。

心,驀地輕鬆開來。從此,小男孩喜歡上了數學,喜歡上了這位嚴厲、但此刻讓他覺得分外親切的老師。這幕溫暖的畫面,也如冬日的陽光,照亮着小男孩人生的征程,讓他相信着真誠與關愛。

面對學生的過錯,老師選擇了寬容,小男孩在寬容裏邂逅了一場“美麗的過錯”。

對老師的愛轉變爲對教師職業的愛,長大後,他也成了一名老師。

這個小男孩就是我。

“關於那次打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在另一本《教育手記》中已有詳細記載。我這裏想強調的是,在那些被教育的日子裏,我在反省自己錯誤”成“名”成“家”的李鎮西,坦承錯誤,真心懺悔,這份胸襟何等寬廣。

與李鎮西一樣,沐浴在仁厚慈愛中的我,在初爲人師時,也曾由於年輕魯莽,鑄下大錯,至今追悔莫及。

那是二十年來,我所教的孩子們,只有兩天便離開母校,各奔東西了。寫留言,贈禮品,畢業離別的淡淡憂傷籠罩在落英繽紛的校園小路。一個平日寡言的小男生,低着頭,漲紅了臉跑到我的跟前,將一本精美的留言冊遞到我的手中,又飛快地離去。

一天後,同樣漫步在這裏,卻發生了讓我震怒的一幕。砰的一聲,循聲望去,一塊窗戶玻璃,碎成了幾片。旁邊站着他——昨天把留言冊遞給我的小男生。怒不可遏的我,死死地盯着驚惶失措的他,狠狠地指責道:看你給母校留的好紀念,以爲明天要走了,就可以無法無天,故意破壞了?你簡直壞到了極點!小男生囁嚅着,似乎想申辯什麼。我更加生氣了,拋下一句: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轉身離去,留下他在死寂的空氣裏呆呆地站着着。

沒想到,從那刻後,小男生逃離了校園,二十年來,對我避而不見。只有那本留言冊,至今仍在我抽屜裏孤寂地躺着,訴說着淒涼與委屈。

後來,我也知道了,那時的他,是分別時的痛楚與不捨,擾亂了他的心境,是無意中的一揮,打碎了玻璃。而我卻不分青紅皁白剝奪了他申訴的權利。那絕情的話語,令純真童心如玻璃般破碎,那嚴酷的眼神,劃開無法逾越的鴻溝,阻斷了曾經親如父子的師生之情。

至今想來,後悔我爲何不能像自己的老師一樣,寬厚對待學生犯下的錯誤。那碎了的玻璃,扎痛我的心房。那遺落的留言冊,變爲我心靈的債本。

“我這是在還債啊!”——李鎮西如此評價自己。

歲月的沉澱,失敗的砥礪,如今的我,終於懂得了寬容。用愛、輕輕叩擊學生緊閉的心扉,一如當年我的老師。

班上有個學生彭某,平時成績不錯,性格也還活潑,進入初三,卻突然沉默起來,爬圍牆,進網吧,成績一落千丈。通知了家長,打罵一通,他卻變本加厲,愈發沉淪起來。

又一次,彭某偷偷“逃”出了校園。焦急的我,走遍了附近村裏的每一個角落,不見蹤跡。後來聽人說,曾在江畔見過他。夜色漸濃,我沿着長堤,足足奔走了十多裏,筋疲力盡之時,看到了他,孤獨的身影在呵氣成霜的寒風中瑟縮。我連忙將襯衫脫下,披到他的身上。起初他抗拒着,但拗不住我,也或許是太冷了,他終於披上。我看到他眼裏的泫光。

蹲下來,像個老朋友,與他聊了起來,講他的愛好,談他的優點,看他慢慢流下眼淚,我知道,那層堅固的防禦正在卸下。

他說了自己有次考試,得了80分,被家長狠狠地揍了一頓。家長說考上不上重點中學,就別想再讀書了。我終於明白了他放逐自己的原因:家長給的壓力太大,要求太苛刻,稚嫩的肩膀不堪重負。

後來,對症下藥,我給了他一些減壓的方法,與家長進行了溝通。終於,他又恢復了往日的開朗,笑容重回臉上,學習成績逐步上升,在人們的驚詫中,以優異成績被重點中學錄取。

……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切不可因爲簡單粗暴將學生一棍子打死。抱着寬容之態,面對學生的錯誤,傾注愛心,寬以待之,不經意間,你會聽到枝葉拔節,看到花兒吐蕊。

“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李鎮西)寬容緣於尊重,源出愛心。

當然,寬容不是無原則的“放縱”,而是爲着學生的成長,戰略性的“後撤”,如水墨畫中的留白,給學生自我改正的機會。

李鎮西,讓我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如在同一軍營裏打拼了幾十年的戰友。李鎮西文中敘述的一些事情,讀來如在眼前。也許是因同爲執教幾十年的老班主任,情感極易產生共鳴吧!

拜讀《愛心與教育》,受益匪淺;神交李鎮西,今生無悔!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以及社會上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受益匪淺。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學生常常會認爲老師無所不知,但是孩子們現在接觸的事情我們卻不見得理解,不見得會。比如孩子們跳皮筋跳得特別棒,但是我就不會。於是在孩子們跳的時候,偶爾我也會虛心地向他們求教,興致高的時候,還會上去笨手笨腳地跳幾下。

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動畫片,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其實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我的業餘愛好是偶爾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鬱悶的時候,我會在舞曲中淨化心靈,所以在跳舞的時候我總會不說話,讓情緒靜靜地宣泄,幾曲舞跳下來,總覺得快樂已在我心中。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纔是高的,也纔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爲,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爲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

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爲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爲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着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聽說我校任志老師課上得精彩,還是前年暑假。縣城幾所學校面向全縣選調教師,經過筆試後,和任志老師在上課這一環節相遇。成績揭曉,得知任老師在政史地教師的考覈中,拔得頭籌。幸運的是,本人也因使用普通話的緣故,分數和他持平。於是,遺憾頓時涌上心頭,怎麼沒在教室外旁聽呢,好長長見識。

上學期,學校行事曆下發後,心中不由一喜,安排的有任老師的示範課。盼望着這一天的到來,能一睹任老師的課堂風采。

任老師的課是在階梯教室進行的,那天,不光政史地教研組的同志悉數參加,還吸引了其他學科的教師參與。我呢,也做好了充分準備,打算詳盡記錄,認真研究,看是否能夠汲取點營養,寫點什麼。

可結果讓我大失所望,任老師的課讓我入了迷,竟沒有留下文字記錄。課後座談時,真不知怎麼評價,只概括了兩句話:“波瀾不驚的課堂安排無不指向學習任務,土得掉渣的課堂語言無不透漏着睿智。”這就是“任志”。

這節課之後,心中的遺憾更深了。總在考慮,任志老師的課爲什麼能那麼精彩?是要寫點什麼,可就是選不準切入點。這種遺憾一直持續到昨天。

打開《給教師的建議》,讀到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文中那位歷史老師的話語深深打動了我:

“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15分鐘。”

此時,我豁然開朗。作爲教師,我們應該用一輩子去備課,任志老師就是典範,有其課堂語言爲證。

“我在學校廣交朋友,既交男朋友,又交女朋友。”

“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高尚的人、偉大的人···”

“春眠不覺曉,考試考不好”

“蝸牛揹着重重的殼,吭哧吭哧的往上爬”

“那天天空下着麪條子雨”

“俺娘呀!”(表示驚歎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