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高中德育的心得體會大綱

關於高中德育的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篇一:高中德育實踐心得體會

關於高中德育的心得體會

高中德育實踐心得體會

十八歲,再不是一個懵懂的時期,我們所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與驚喜,在即將展翅飛翔之前,除了心存對師恩,對母愛,對父教的感激之外,學會對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讀了<<守望的距離>>後的感想:

此書是一本散文集,積累了作者周國平數十載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發,並儘量減少自我重複。對於生活,人生的變幻和命運的磨難雖讓作者難免下筆猶豫,但也正是因爲這些,使他拿起筆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謊言來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現出了他的一種與衆不同的超脫。

整本書大多寫的都是哲學問題,對於存在之迷,將蘇格拉底與孔子相對比,讓我知道對於蘇格拉底的哲學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於一切東西,並讓我瞭解到對於人生需要審察,這樣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礎上提高內涵修養。

對於人們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國平運用設問的方法將幸福的內涵串聯成一串珠子告訴我們幸福並非只是實現願望那麼簡單。幸福雖然是個不確定的東西,但也有人認爲自己是幸福的,只有當最熱列的愛,受到創傷而返諸自身時,人在孤獨中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心靈和深藏在那些心靈中的深邃的愛,從而體味到一種超越的幸福。

對於死亡,一直是人類不敢正視卻又躲避不了的結局,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文章中作者將死亡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大多數人對於死亡採取的是沉默的態度,卻沒有多少人敢於將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後接受它。死是個體的絕對毀滅,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從中發掘出正面的價值。對於死的思考雖然徒勞,但並非沒有意義。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閒心是不容易的,只會埋頭於種種事物,沒有興致覽閱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負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來並時不時懷念一下那份童貞,可貴,也不枉活了一場。

作品的最後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樣是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一反常理思維的是,作者將追求視爲比成功更寶貴的東西。作者寧願做個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選擇成爲不再追求的成功者。這是對於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們,或許真會在成功後停止追求,但卻忽視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當然不免還有些情緒。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筆下變得生動起來。剖析人生,評論人生並學會如何正確看待這珍貴的人生。那些與衆不同的言論讓我深知人生的飛逝,人生的短暫,人生的寶貴。

後悔已換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從現在起,把握現在,正視人生!

篇二:教師德育教育心得體會

不同的榮辱觀,是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總書記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通過認真的學習,我們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意義,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任務是如何將榮辱觀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有正確榮辱觀的學生。

作爲一名德育課程教師,我認爲要通過加強德育課程的建設來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以下談自己的四點認識:

一、要旗幟鮮明地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

當前,因爲高考應試的需要,一些地區和學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學校德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德育課程擔負着培養“三觀”的重要任務,學習了總書記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後,我們應該認識到當前德育課程不僅不能削弱,而且應當加強,應該在不同年級旗幟鮮明地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尤其是高中畢業年級的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會出現認識上偏差;他們面臨着新的選擇與考驗,但是往往會遇到許多的困惑,因此,他們更需要用正確的“三觀”進行引導。

另一方面,當前,中小學都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教師們嘗試着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關於榮辱觀的教育,我認爲,政治課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八榮八恥”榮辱觀,並將它轉化爲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和“行”表現出來,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正確輿-論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和活動,不能讓課堂形成所謂的“探究”、“辯論”的氛圍,形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將專題教育活動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三觀”教育既要有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主題鮮明的專題教育課程,又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

政治課的教學內容中有許多是體現“八榮八恥”榮辱觀的,如“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係”、“樹立科學世界觀,反對各種迷信活動”、“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等內容。教師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社會的實際、學生的實際進行榮辱觀的專題教育活動。只要教育具有針對性、生動性,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是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許多中學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時能夠表現出一定的愛國熱情,但是他們的熱情通常只是表現在一種情緒上,而對“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既在認識上有很大的誤區,又很少落實到行動中。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榮辱觀的教育就現得尤爲重要,教學案例的選擇、對具體事件客觀公正的分析、對學生言行的正確評價等教育的滲透會讓思想認識更深刻,對行動的落實會起到積極地作用。

三、堅持“三貼近”原則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

如何讓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德育課程上得到落實呢?舉一個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級的學生曾經問我:“您讓我們愛國,可是國家爲我們做了什麼呢?”,我利用教材“國家職能”的相關內容,選擇了大量的有一定時效性的材料,說明國家如何對人民負責,並引導學生列舉他們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課程落實榮辱觀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只要以正確的榮辱觀爲指導,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貼近學生的認知方式,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德育課程的實效性就能突顯出來。

四、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需要多元的評價標準

德育課程作爲一門必修課程需要有合理的評價標準。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評價都不應該只是試卷的考試分數。不同的學校(尤其是高中年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採用多元的標準來評價德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讓德育課程得到良性的發展。

最後,給家長提一點希望:榮辱觀的教育需要家長的支持。曾經一位教師對我說,一位學生對教育他的老師說:你明年還想籤合同嗎?不想幹了你就說話。也許這個案例太典型,但它卻折射出我們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反映出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家長對德育課程表現出不屑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影響到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事實證明,家長的這種做法只能對孩子的健康發展起到消極的作用。希望家長在爲孩子創造更好物質條件的同時,要加強對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總之,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也許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和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在家長的支持下,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三:中學德育教育心得體會

德者,思想,品德,行爲,習慣之謂也;德育,即育德,意爲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品德。對青少年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爲習慣,爲他們以成爲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公民打下堅實基礎,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課題。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迅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新的形勢迎接挑戰,有效的開展中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在這裏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示範——讓德育之路無痕

一個好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導航者。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其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學生,對他們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的烙印。在學生心目中,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樣。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爲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爲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說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纔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實踐——讓德育煥發活力

學生品德的養成,無論是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發、道德意志的鍛鍊,還是道德行爲方式的掌握和道德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載體。學生的優良品德不僅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形成,也要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時由於中學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積極好學、求知慾和上進心強,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種實踐活動恰恰特別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能滿足他們的多種需要。

三、互動——讓德育顯現真情

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當他偏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生活中瞭解學生,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爲啓發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爲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想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德育,走進學生的情感生活圈,必須主動對他們關心,以平等的身份參加學生組織的各種主題活動,增強學生對老師的信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與老師的心靈碰撞,產生互動。

四、配合——讓德育之路長遠

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老師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繫的紐帶,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老師要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介紹學生在校內的表現,介紹學校教育的計劃和對學生的要求,向他們宣傳教育的意義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共同探索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實施性。在取得家長的聯繫,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長,抱着和家長共同研究、探索的態度,其次是向家長反映的是真實情況,而不是告狀,所以語氣要委婉,方法得當,既反映缺點又反映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是長期的,持久的。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道德教育的內涵深刻、涵蓋深廣,其途徑多種多樣,其方式豐富多彩,作爲德育工作者應不斷探索,提煉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四:高中德育實踐心得體會

十八歲,再不是一個懵懂的時期,我們所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與驚喜,在即將展翅飛翔之前,除了心存對師恩,對母愛,對父教的感激之外,學會對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讀了<<守望的距離>>後的感想:

此書是一本散文集,積累了作者周國平數十載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發,並儘量減少自我重複。對於生活,人生的變幻和命運的磨難雖讓作者難免下筆猶豫,但也正是因爲這些,使他拿起筆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謊言來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現出了他的一種與衆不同的超脫。

整本書大多寫的都是哲學問題,對於存在之迷,將蘇格拉底與孔子相對比,讓我知道對於蘇格拉底的哲學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於一切東西,並讓我瞭解到對於人生需要審察,這樣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礎上提高內涵修養。

對於人們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國平運用設問的方法將幸福的內涵串聯成一串珠子告訴我們幸福並非只是實現願望那麼簡單。幸福雖然是個不確定的東西,但也有人認爲自己是幸福的,只有當最熱列的愛,受到創傷而返諸自身時,人在孤獨中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心靈和深藏在那些心靈中的深邃的愛,從而體味到一種超越的幸福。

對於死亡,一直是人類不敢正視卻又躲避不了的結局,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文章中作者將死亡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大多數人對於死亡採取的是沉默的態度,卻沒有多少人敢於將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後接受它。死是個體的絕對毀滅,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從中發掘出正面的價值。對於死的思考雖然徒勞,但並非沒有意義。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閒心是不容易的,只會埋頭於種種事物,沒有興致覽閱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負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來並時不時懷念一下那份童貞,可貴,也不枉活了一場。

作品的最後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樣是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一反常理思維的是,作者將追求視爲比成功更寶貴的東西。作者寧願做個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選擇成爲不再追求的成功者。這是對於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們,或許真會在成功後停止追求,但卻忽視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當然不免還有些情緒。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筆下變得生動起來。剖析人生,評論人生並學會如何正確看待這珍貴的人生。那些與衆不同的言論讓我深知人生的飛逝,人生的短暫,人生的寶貴。

後悔已換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從現在起,把握現在,正視人生!

篇五:高中德育實踐心得體會

十八歲,再不是一個懵懂的時期,我們所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與驚喜,在即將展翅飛翔之前,除了心存對師恩,對母愛,對父教的感激之外,學會對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讀了<<守望的距離>>後的感想:

此書是一本散文集,積累了作者周國平數十載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發,並儘量減少自我重複。對於生活,人生的變幻和命運的磨難雖讓作者難免下筆猶豫,但也正是因爲這些,使他拿起筆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謊言來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現出了他的一種與衆不同的超脫。

整本書大多寫的都是哲學問題,對於存在之迷,將蘇格拉底與孔子相對比,讓我知道對於蘇格拉底的哲學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於一切東西,並讓我瞭解到對於人生需要審察,這樣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礎上提高內涵修養。

對於人們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國平運用設問的方法將幸福的內涵串聯成一串珠子告訴我們幸福並非只是實現願望那麼簡單。幸福雖然是個不確定的東西,但也有人認爲自己是幸福的,只有當最熱列的愛,受到創傷而返諸自身時,人在孤獨中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心靈和深藏在那些心靈中的深邃的愛,從而體味到一種超越的幸福。

對於死亡,一直是人類不敢正視卻又躲避不了的結局,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文章中作者將死亡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大多數人對於死亡採取的是沉默的態度,卻沒有多少人敢於將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後接受它。死是個體的絕對毀滅,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從中發掘出正面的價值。對於死的思考雖然徒勞,但並非沒有意義。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閒心是不容易的,只會埋頭於種種事物,沒有興致覽閱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負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來並時不時懷念一下那份童貞,可貴,也不枉活了一場。

作品的最後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樣是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一反常理思維的是,作者將追求視爲比成功更寶貴的東西。作者寧願做個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選擇成爲不再追求的成功者。這是對於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們,或許真會在成功後停止追求,但卻忽視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當然不免還有些情緒。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筆下變得生動起來。剖析人生,評論人生並學會如何正確看待這珍貴的人生。那些與衆不同的言論讓我深知人生的飛逝,人生的短暫,人生的寶貴。

後悔已換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從現在起,把握現在,正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