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必備】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集合5篇

【必備】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集合5篇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0月,我有幸參加新邵縣新進教師崗前培訓,獲益匪淺,無論是對於我們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而言,還是對增強自身綜合素質、修心養性而言,都個性難能可貴。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辦好學校要靠教師,離開教師,教育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校工作離不開教師,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期望,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感謝縣教育局領導以及學校領導的精心安排,更感謝多位主講教師在百忙中給我們新進教師帶來營養頗豐的精神食糧。

透過對《小學語文教學示範研討課》、《小學數學教學示範研討課》、《初一語文教學彙報課》、《初一語文教學樣板課》、《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新教師專業成長之路》、《新教師學會做安全教育工作》、《新教師》等課程的學習,以及爲期三天的網絡遠程跟蹤研修,看了遠程培訓教學光盤。心得體會如下:

一、要加強師德修養。

透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已刻不容緩。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既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過程。教書育人,重在育人。“爲人師表”這四個字就應成爲每位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的座右銘。教師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着他自己的修養和品性,更代表了我們學校的教師團體。我們所承擔的任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自己本身首先就應具有健全的人格、優良的品行和能夠以身示範的言行舉止。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年輕教師從一開始從事教師職業之前就務必做出的最爲莊重而神聖的選取和承諾。我喜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崇尚教師這個職業,敬重教師這個職業,將來也同樣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自己對自己承諾的尊重,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一種崇高的追求,根據新時期對高等學校教師的要求,盡我自己全部的努力,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初級中學教師。

二、要注意教學方法。

認真組織教學過程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組織教學方面,多位知名教授的講解給了我很大的啓發。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學生只有在理論教學環節中明白實踐教學涉及到的原理,歸納理論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才能在實踐環節中帶着問題與學習、研究,才能到達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目的,最終掌握學習資料。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務必按照理論教學規範要求,高質高量地完成授課計劃的編制、備課過程,才能在講課過程中做到準確、重點突出,才能使學生在教師帶領下,掌握所需知識。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組織相適宜的教學資料,採取特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以往的工作做到細緻、系統的歸納、總結,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要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潛力。

透過此次學習,在極大的轉變教育觀念的同時,我更深刻認識到:創新作爲教育的核心,必將成爲21世紀中國教育的主題。沒有觀念的更新,就沒有創新的行動。高等學校教學要創新,務必轉變舊的傳統觀念,建立新的現代學習觀。由“師道尊嚴”向師生平等轉變,建立民主合作的教學觀。由傳授知識爲主向指導自學爲主轉變。樹立“學生會學習的學習觀念”。教好課早已不僅僅僅只是把頭腦中的知識複製給學生那麼簡單,這就要求教師們,尤其是我們剛剛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們,轉變教育觀念和方法,不但要教授學生基礎知識,更要激發和保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創新意識及潛力,而這恰恰是我們年輕教工需要向老教工們虛心學習和討教的。

四、要有一顆愛心

當一名合格的教師,既要有對教育的無限忠誠,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精神,還務必有對學生的一片愛心,透過自己無私的愛,來開啓學生的心扉,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教育的一切都源自於愛”這句話便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沒有愛心,卻去找尋什麼教育的“技巧”,終是捨本逐末之舉,到頭來這也只能事倍功半。教授學生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個性的培養。這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全新的認識,我將努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學科特色,採用個性化教學,成爲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解惑者,更要引導他們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將成爲我今後從教過程中終身教學追求的目標。

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生命是神聖的,是最重要的。要時刻教育孩子注意保護自己,遠離危險。我要用青春的熱情點燃自己事業的燭光,爲我國教育的聖火增加我的一份光和熱,更要爲我們學校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20xx年9月,我從一個學生轉變爲一個教師,從大學校園跨入了中學校園,從一個對教師職業崇拜到一個自己身爲教師的處境,開始了從事基礎教育的里程。初涉教育領域,就給了我一種無形的壓力,作爲一名七年級班主任,該如何去組織管理一個班級,如何做好教學工作,如何與學生溝通,如何做一名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學校認可的教師……初爲人師,我的感覺正如一隻“無頭蒼蠅”,不知該從何做起。

爲期一學期的新教師培訓,則使我一下子有了信心。他給了我一種方向,給我引了一條路,漸漸使我撥開了眼前的一層一層的迷霧,使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獲得了更專業的業務知識,使我從思想上,業務水平上,都有必須的提高。

作爲一位剛上崗的新教師,我認真對待每一次培訓,從授課的老師那裏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實實在在地內化爲自身的教學思想,規範着自己的教學行爲。透過培訓,我慢慢的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並逐步適應了教師這一主角。在那裏,我想談談我培訓後的幾點收穫。

第一,要有愛心,尊重學生,欣賞學生。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爲本的現代教育觀念,課堂的教學設計及實施更要以學生爲根本出發點,給學生帶給思考、創造、表現及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作爲一名教師,擔負着孩子的未來。對於孩子的培養,首先要有愛心,有了愛心,纔會對學生產生耐心,耐心的去了解他們並鼓勵他們。教師做的工作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個性關愛後進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師要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欣賞學生,就是要欣賞學生的進步,欣賞學生的創造性,欣賞學生的個性差異,欣賞學生的意見和見解。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選取,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寬容他們的缺點;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無限發展的潛力;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樣易於培養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還會激發學生熱情,並提高學習的興趣及用心性,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

第二,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是因爲他們善於在每節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善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到達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用心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學反思,包括以下幾點:

反思自己成功的做法。每節課都有不同的成功之處,例如充滿吸引力的課堂導入、搞笑的對話,有益的啓示等等。教師以自己的創造性的教學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資料,並以恰當的方法和表現力設計教育環節。

反思失敗、失誤之處。任何人的教學總會有不足之處,教師就應把課堂中出現的不足記錄在教學反思中,然後進行分析、思考。

反思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對於本節課的學習狀況直接反映教學。教師要詳細記錄學生對所傳授知識的理解狀況,包括所授知識的理解程度,重難點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等。

第三,做好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關愛每一位學生,不歧視學困生,這是班級管理的重要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班級意識和羣衆榮譽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搞好班級的衛生、紀律工作。班主任的教育就是細節教育,細節無小事,處處皆習慣。習慣養成的過程就是學生感受和得到教育的過程。

與此同時,還應注意與學生家長的及時溝通,使家長能比較深入地瞭解學校、瞭解子女在校的學習狀況,促進家長與教師間的情感交流,進一步聽取家長對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的意見。學校與家庭合力,挖掘學生的優點,並加以引導;發現學生的缺點,要及時教育。

第四,提升理論水平,用心參加學校科研。素質教育呼籲科研型的教師隊伍。老師就應樹立用心的科學教育觀,不斷提高自身科研素養。作爲新教師,我們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理論水平低,對自己的工作不善於總結歸納,此刻,透過對教育研究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堅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並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認識到不能只做教書匠,而要做新時期的教育家。

在日常的教學和工作中,新教師應多聽多觀摩富有教學經驗和講課藝術性強的老師的課,隨後與其他教師相互交換意見,把先進的教學方法、處理教材的藝術學到手,融會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個人的知識畢竟有限,只有不斷地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才能得到不斷的充實和提高。新教師都缺乏教學經驗,而教學經驗又是搞好教學所必需的。因此,儘可能多向別人學習,吸取他人的經驗,彌補自己之短。

第五,要有創新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教師只有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時代前進和知識發展的步伐,才能勝任複雜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教育工作。“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否定自己,才能不斷進步,擁有的知識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憐的“一桶水”了。時代呼喚教育創新,呼喚創新型人才,素質教育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作爲重點,正是反映時代的要求,作爲教師也要用創新理念武裝自己。

爲期一年的.培訓,就我自身而言,讓我樹立了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思想。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做爲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師,道路曲折而又漫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我堅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必須會成功!我未來的路還很長,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的職責還很重大。透過培訓,讓我發現了我存在着許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去發現,且及時彌補。“始生之物,其形必醜”。作爲一種新的嘗試,我願成爲教育這片神聖土地上的一塊小小的鋪路石。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歷程纔剛剛啓程,學無止境,我會在探索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完善自身素養,爭取實現人生價值!

總之,經過這一學期的新教師培訓,我深深領悟到,沒有教師的成長,永遠也沒有孩子的成長。身爲一名人民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勢在必行。“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時代的腳步永遠都不會停留,我們務必不斷地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這樣,我們才無愧於我們這一神聖的職業!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一年一度的暑期教師集訓又要結束了,我們學習了我縣很多優秀教師的典型事蹟:粉水河畔擺渡人黃秀全,用真愛點亮人生的舒舍榮老師及新時代的師德楷模黃岡市蘄春縣汪金全老師的事蹟。通過暑期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一。高尚的品德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爲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慈母般的愛心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三。不斷更新充實自己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爲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爲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3

聆聽着感動着思考着進步着

7月20日上午的縣教材培訓會上,韓國棟老師做了精彩的發言,贏得了全體與會老師的陣陣掌聲。他談到了數學備課的現狀和時效性,他認爲現在有不少老師的備課不實用,所背的課與課堂教學不相符,他要求我們備而有用,備課過程中最珍貴的就是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聆聽着他的發言,思緒回到了幾年以前,那個時候我和韓老師一塊共事,他不但教我們這一級的數學課,又負責整個學校的教科研,同時還擔任縣裏的教研員,可以說忙得不可開交,總以爲他會耽誤了教學,可每次檢測的結果,他們班總是名列前茅,那時的我對他就由衷的佩服,今天再一次聽他作報告,再一次被他的發言所折服,同時更爲他嚴謹的工作態度而感動。

下午的討論會上,就“如何提高備課的時效性”展開了討論,大家都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校現在備課的形式就行了討論和交流,一致認爲有些學校的備課方式需要進一步改進,存在着老師補備課,補反思的不良狀況。目睹了老師們的討論過程,我感動與他們的真誠和實在,爲他們的敬業精神而感動,同時也爲以後自己的教學確定了新的目標。

一、備好課(背好學生、背好教材和教法,加強集體備課),上好課、認真寫好每堂課的教學反思,不要怕麻煩。

二、注意平時的積累,將上課的小故事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記錄下來,寫好教育論文、教育敘述和教學案例。

三、多看些教育類的書籍,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我希望縣裏以後多組織一些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多向優秀教師學習,使自己更加成熟,爭取做一名合格的老師!

備課實用,從態度開始

備課不實用怎麼辦,如何增強備課的實效性?當教師團隊專家拋出這個問題時,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少部分教師的備課已經流於形式,只爲應付檢查,根本達不到“備”的目的,手寫教案也只是從教案書上覆制到教案本上,沒有加入教師的思考,沒有對自己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電子教案更是從電腦數學資源庫裏下載下來,打印出來裝訂成本。備課本該是教師必不可少的課前對教材的分析處理環節,對學生情況的掌握過程,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預設階段,但現在已經成爲個別教師的負擔。

如何改變現有的備課現狀,使備課真正的落到實處,增強它的實效?在培訓中分組討論時,很多老師對此談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多種解決的策略,如務實搞好集體教研,手寫教案中分老、中、青教師對詳案和簡案要求的不同,電子教案中增加集體備課修改意見和個人修改意見,加強校級、鎮級、縣級同一年級教師的集體研討,由優秀教師編寫精品教案共同使用等等。

老師們的這些想法和建議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分析,去實踐。但我認爲:備課要有實效,首先要從態度開始。正如周局長所做的報告“態度決定你的高度”,沒有一個正確的工作態度,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枉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時間和精力。對於備課,無論是手寫教案還是電子教案,我們的着眼點應該放在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上。爲了這一目標的實現,作爲一名教師必須要獨自備課和積極參與集體備課:認真深入地分析教材,把握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本節課知識的地位與作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選取怎樣的策略來誘發學生的積極性,設計怎樣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怎樣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課堂中教師的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評如何有機的結合,課堂中需要關注的各層次的學生有幾個等等,這就是爲了上好課而老師提前做好的準備,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態度決定一切,儘管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但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備課的實效。

對備課改革的設想

通過上網查閱,知道處處存在“形式備課”的現象,怎樣才能變“形式備課”爲“實用備課”呢?我覺得下面的設想不錯,與我想的一樣,所以就推薦給老師們,看看這樣改革行不行?

第一,備課觀念要轉變,領導觀念也要轉變。教師不能爲應付檢查而備課,領導也不能把條條框框、統一要求做爲檢查評分的標準。要變查寫在備課本上的教案爲“走入課堂聽課”。只要課堂教學精彩,教學效果好,不把教案寫在備課本上也應視爲備課好。如果課堂教學一塌糊塗,教學效果很差,即使寫在備課本上的教案再好,也應視爲備課不好。

第二,不能用條條框框對備課作硬性規定。如果一些教師不熟悉教材與教學,需要把教案寫出來,通過反覆溫習既定教案,使教案較好地服務於教學,就可以把教案寫在備課本上,如果一些教師憑着輕車熟路能很好地進行課堂教學,也可以把教案寫在心裏或點注於教本上。

第三,教案內容與教本要結合在一處,以便在課堂教學時互相對照。寫在備課本上的教案使用時不便與教材互相對照,一旦教者忘記了教案內容,既定教案便成了廢物,就會中斷教學思路,使學生注意力分散。如果把教案內容與教本結合在一處,則可以彌補上述不足。教本可以特製,字的行距要加大,教材兩邊要留足夠的空白。教師可以在空白處標記教學程序、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進行板書設計。可以在教材中的相關處標註提出的問題,標註教學的知識點。還可以在教材後的空白處寫教後反思等。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隨時可以看到設計的教法,與教材互相對照。領導也可以從教本中看出備課的情況。這種備課最實用,很值得一試。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學對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教師素質不斷的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爲了適應新課程下的創新教學需要,我參加了XX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通過培訓,使我受益非淺:

一、深入研究,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新課標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爲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首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在單純做知識方面的權威,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而應當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只要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脫舊的束縛,走上創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師的觀念沒發生轉變,即使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仍舊會“穿新鞋走老路”。作爲教師,要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貫穿與課程教學之中。

首先,在課堂教學之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及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自由的想、大膽的想、給予他們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新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爲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以教師爲主的“一言堂”變爲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

其次,要全面把握教材特點。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和 “導”能力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係:課程標準是一個要求貫穿於教學中的“綱”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1、認識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成爲我們的共識。關鍵是課堂教學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採用以灌輸爲基本特徵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帶之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2、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不是有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改革就能到位了。關鍵的環節還在於教師如何運用教材。

3、教師的角色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知識傳授者的面目出現,以管理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不容絲毫的冒犯和懷疑。就有這種意識,教師就不可能公正的對待學生、真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質疑和創新。在教師這樣的角色意識下,學生只能被動的做知識的接受者、儲存者和知識的反覆訓練者。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不只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通過培訓,我認識到: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5

8月1日我參加了在市活動中心召開的全員中心校教師繼續教育開學大會。在會上,劉局長的將會讓我受益匪淺。

劉局長將會中提到教師參加培訓,提高教師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而“教育大計,教師爲本”,21世紀的中小學需要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這是高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女裏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小學教師對於建設,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教育的提高爲教育奠定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小學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爲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