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集合5篇

關於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集合5篇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近日,我省大學生就業創業報告團深入省內各高校巡迴演講,報告團成員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成功,爲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上了生動的一課,令莘莘學子深受鼓舞。在這些初嘗成功喜悅的大學生身上,人們欣喜地看到,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善抓機遇、敢闖敢幹是他們可貴的品質,也正是因爲有了這閃光的精神和意志,他們的人生之路將越走越寬廣。縱觀歷史,凡成大事、創大業者,無不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他們的命運總是與祖國和人民息息相通。

誰都無法否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生活,其區別只在於,有的人心中只有他自己,想到的是個人的名利;有的人心中只有少數與己有關的人,想到的是小集團的利益;而有的人心中裝着的是黨和人民的事業、是那些渴望幫助的百姓大衆。事實證明,個人的理想總是在無私和忘我中昇華爲人類的共同理想,進而在奮鬥中熔鑄理想信念的力量,開創美好的未來。

理想的實現離不開個人價值的實現。愛國、成才、奉獻從來就是中華兒女偉大理想的堅強核心,也是任何一個有志青年永遠追求的人生價值和崇高目標。可以肯定,每個血氣方剛、才華橫溢的大學生都有着自己多彩的夢想、美好的理想,但理想與現實的對接,需要到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去接受實踐的磨礪、迎接生活的挑戰,在揮灑汗水、奉獻智慧中感受創造的快樂,體味成長的幸福,開拓理想的境界,堅定必勝的信念。

理想的實現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在頑強拼搏中不斷超越自我。年逾九旬的老紅軍楊德千永葆青春的奧祕就是:每天接受新事物,時刻不忘忠於黨。做到天天有個小目標、天天有個新希望、天天進步一點點,讓生命始終處於“充電”狀態,爲心靈注入鮮活的思想,孕育創新的激情。

偉大的理想總是在經受考驗中迸發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巨大力量。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中國經濟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帶來了不少的困難。但越是危難之時,越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必勝信心,在危機中鍛鍊成才,於危機中發現機遇,否則,猶豫和退縮沒有出路。唯有攻堅克難、奮勇向前,與祖國和人民一道爬坡過坎、迎接朝陽,在科學發展的偉大時代建功立業,纔是實現理想創造人生的必由之路,纔是當代青年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風采和氣概。人們有理由堅信: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有理想信念旗幟的引領,中國青年一定會在這場特殊的考驗中交上一份優秀的答卷,爲民族的偉大復興留下燦爛的足跡。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不知不覺以來學校已快有兩個春秋了,這些時間我到底做了什麼?獲得了什麼?其實我認爲上大學我最大的收穫就在於我思想上的轉變,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做如下梳理:

進大學之前我就立下了人生目標——要做一個在社會上有影響的人。爲了完成這一目標,因此我把它細分到我現在應該怎麼做上。細分過程如下:

要想成爲一個能對社會有長遠影響的人——必須要爲社會做出巨大貢獻——要想爲社會做出貢獻,那麼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就是“政治”——要想躋身於政治——必須首先要使自身的素質修養達到一定的高度。那怎樣提高素質修養呢?我覺得應該看看前人們、怎樣學習?怎樣成功?怎樣思考?因此我認爲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看書。

這樣我就對學校的圖書館有了興趣。大一時,學校最受熱捧的書就

是所謂的“成功學”。我順潮流,認真看完了第一本,覺得震撼、深刻、有道理。第二本感覺有點麻木。到了第三本感覺好象不對勁,總覺得好象差點什麼?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爲什麼有這種感覺:“四個字——華而不實,書中雖提出了一系列成功要素,並用了很多很好的事列來證明。初看時會使人產生一定的震撼和共鳴,但要想使讀者把此當做身體力行的標準卻很難,原因就在於它缺乏核心,沒有涉及到成功最本質,最基本的東西。”因此,我覺得這類書不可取。

於是我把注意力轉向到了古今名人身上來了。想跟他們學學,希望從他們中能尋到點本質上的東西。翻完一部又一部人物傳記,又感覺不是那麼理想。後來我分析了下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人物傳記的主線是一個人,因此對人物當時所處的大環境述說得不一定很全面。其二:在人物傳記中作者難免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主觀好惡加到傳記人物身上。”

因此我覺得我有必要更全面地瞭解歷史,因爲歷史是對一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人物等等大環境有深度、有系統的概括。歷史事件源至於事實的記錄,少有個人或政治色彩。即使有些地方失真,但它也是我提升個人修養的最好、最有效的工具。

所以我計劃在大學的後兩年,重點精力應該放在從歷史中吸取提升自身素養的營養,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同時,我也應該多瞭解點時事,進入論壇,寫博客,寫文章,於人多交流,以使我的思想更完善、更系統、更能適應當代的需要。而對於現在的學業也不能丟棄,在成績上我對我自己的要求是:不掛科,平均成績在75分以上。不是我覺得專業知識不重要,不想學好它,相反我是爲了更好地學習它。

因爲我覺得如果一個人的素質修養達到一定高度時,他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也就能上到一個很高的高度,這時他學什麼都會很快,思考和解決問題都會很有深度。或者說,當我們把提高個人修養比喻爲塑造人體模特時,那麼新技術、新方法就像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樣。要把這新技術、新方法加到一個有高素質修養的人身上,就像往人體模特穿衣服那樣簡單。

所以我現在認爲在大學四年中除了要完成基本學業要求,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素質修養,以能讓我在畢業時能更靠近“見事物端倪就能預知其大致發展方向”這種素養水平。這就是我後兩年要去完成的。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不久也將步入社會,會成爲建設祖國的一份子。而祖國“十二五”的完美完成離不開我們,所以,我們更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要有正義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積極向上,學好專業知識,關心國家大事,爲黨的事業做貢獻,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淺顯的認識。雖然只是短暫的幾節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我平時很少看新聞,很少關注國家政策、社會形勢,因此對社會形勢政策基本不瞭解。而《形勢政策》這門課,正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幫我們瞭解和分析形勢與政策。

我們上課的形式是老師講解配合ppt演示。雖然每週只有一堂課,但老師講的津津有味,同學們得興趣也很大。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爲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衆能力,在課堂上,我們不僅享受着知識的積澱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們欽佩他,是因爲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隨着世界的不斷變化,社會的不斷髮展,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着各種各樣的事,形勢與政策也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着。而這些形勢與政策的變化也對我們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響。

作爲一名大學生,對社會的瞭解是必須的。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發展,形勢與政策的變化也決定着我們的未來發展。大發展決定小發展,形勢與政策的變化應該是必須去關注的。我們未來的發展離不開這個社會的大環境,周圍的各種變化都會影響着我們的發展之路,特別是形勢與政策的變化,這是一個社會的制度和約束的體現,這是對我們所選擇的道路與發展方向的一個約束和限制,所以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

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深入瞭解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運用政策幫助我們發展,懂得變通,更應該在此基礎上來進行創新。同時,我們應順應形勢和政策的發展和變化去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爲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

作爲一名在校學習的學生,我覺得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課程的認知出現一些比較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的`認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不願意”,個別學生認爲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專業課的學習,掌握專業技能,這些是硬本領,而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則是軟任務,不一定要學;二是“不重視”,部分學生認爲專業課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根本沒有功夫再來學習形式與政策教育課;三是“不必要”,不少學生認爲要了解形勢與政策,看報紙、上網、聽收音機就行,不必非要來上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課程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反差或者矛盾,這種消極的認知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待課程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個特點:課程要求學生學習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學生自我評價消極的矛盾。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大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要求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主動思考,而事實上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反應,上課沒有積極性。在周圍的同學中,我覺得大多數同學對課程感到滿意,但是隻有部分同學能夠認真聽課,經過課堂教學,只有小部分同學對形勢與政策有了興趣和收穫。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課堂教學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部分同學感到未能從課程學習中直接受益,課程講授也未能真正滿足大多數同學希望能從課程中增強政治敏感性、瞭解形勢與政策以及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的意願。

以上是我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內容的體會,和我對這門課的認識,以及根據周圍同學對這門課的認識提出的幾點建議。總之,我覺得學習這門課是必要的,要使這門課真正發揮其作用,不僅要從學生自身方面加以認真對待,而且對於老師的教學方式、課程內容方面也應得到完善。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淺顯的認識。雖然只是短暫的幾節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我平時很少看新聞,很少關注國家政策、社會形勢,因此對社會形勢政策基本不瞭解。而《形勢政策》這門課,正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幫我們瞭解和分析形勢與政策。

我們上課的形式是老師講解配合ppt演示。雖然每兩週只有一堂課,但老師講的津津有味,同學們得興趣也很大。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爲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衆能力,在課堂上,我們不僅享受着知識的積澱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們欽佩他,是因爲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着可選擇度,決定着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應知道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爲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爲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纔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爲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爲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我想說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爲,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作爲一名在校學習的學生,我覺得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課程的認知出現一些比較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的認知存在矛盾。

在校學生對形勢與政策普遍渴望的熱情還缺乏具體內容,比較空泛、抽象,在涉及到具體的指向時,往往出現價值困惑,從而出現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幾種消極認知,影響到課程教學的效果:一是:“不願意”,個別學生認爲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專業課的學習,掌握專業技能,這些是硬本領,而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則是軟任務,不一定要學;二是“不重視”,部分學生認爲專業課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根本沒有功夫再來學習形式與政策教育課;三是“不必要”,不少學生認爲要了解形勢與政策,看報紙、上網、聽收音機就行,不必非要來上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課程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反差或者矛盾,這種消極的認知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待課程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個特點:課程要求學生學習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學生自我評價消極的矛盾。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大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要求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主動思考,而事實上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反應,上課沒有積極性。在周圍的同學中,我覺得大多數同學對課程感到滿意,但是隻有部分同學能夠認真聽課,經過課堂教學,只有小部分同學對形勢與政策有了興趣和收穫。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課堂教學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部分同學感到未能從課程學習中直接受益,課程講授也未能真正滿足大多數同學希望能從課程中增強政治敏感性、瞭解形勢與政策以及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的意願。

《形勢與政策》課不僅僅是貫徹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傳聲筒,更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催化劑和必要支撐;不僅僅是依靠課堂教學就能夠全部完成的一般性課程,更應該把形勢與政策課滲透於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各個環節中來。我覺得《形勢政策》課要做到一下幾個方面:

(1)《形勢與政策》課要強化服務功能,凸顯人文精神,實現《形勢與政策》課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統一。形勢與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對受教育者來說,一方面要通過接受形式與政策教育瞭解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另一方面,又要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認真分析自己所處的社會形勢,學會認識、把握形勢與政策,思考應對策略,順應、利用好個人成長髮展所處的社會環境。但是,目前形勢與政策教育在教學實踐中偏重的是傳達、貫徹的工具理性目的,把學生當作被動受教的一方,大部分時間講授國內外政策、形勢,很多同學感到講授的內容實用價值偏小,更無法理解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應切實轉變急於灌輸政治理念的觀念,深入體察學生的內在需求,滲透人文精神,實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在《形勢與政策》課中的交融統一。

(2) 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中融入《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形勢與政策》課與個人的長遠發展、持續發展有着密切的關聯,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很多學生認爲,課程內容和自己的學習生活相距甚遠,感覺不到這樣的課程對自己的發展有什麼好處和價值。大學生的思維具有直觀、活躍的特點,但是在思維的深廣度上有所欠缺,造成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價值認識不夠,教學接受的過程中消極被動應付,導致教學效果自我評價中評價過低,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應該切實加強對《形勢與政策》課價值和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形勢政策及其教育與個人發展的直接關聯。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課價值意義的深入教育。一是形勢與政策大環境決定着大學生個人的自我發展空間的最大上限和個人的發展方向;二是形勢與政策也制約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只有客觀準確的把握形勢,順應政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正確定位,爲自己的發展確定合理的行業和職業①。因此,對大學生應當進行形勢與政策課重要價值意義的教育,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形勢與政策》課在自身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增強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讓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進入學生頭腦。

(3) 利用多種形式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形成教學與管理的良性互動。

課堂教學作爲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主渠道,在傳授知識、培養興趣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單一的知識傳授和灌輸以及教學方式、考覈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能完全達到教學目的,需要對課堂教學成果作進一步的鞏固。一是要對課堂上反饋回來的信息給予重視,作爲調整教學內容、方式等工作的依據,形成教學與管理的良性互動。二是要通過多種形式切準學生思想脈搏,瞭解學生的思想興奮點。三是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第一課堂,把形勢與政策教育貫穿在學生生活學習的全過程。舉辦知識競賽、主題徵文、專家講座等活動鞏固好《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成果,培養起同學們對時事政策敏銳的把握能力和持久的興趣,最大限度的把形勢與政策教育延伸到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來。

以上是我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內容的體會,和我對這門課的認識,以及根據周圍同學對這門課的認識提出的幾點建議。總之,我覺得學習這門課是必要的,要使這門課真正發揮其作用,不僅要從學生自身方面加以認真對待,而且對於老師的教學方式、課程內容方面也應得到完善。

大學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在大學裏搞各種好人際關係,是至關重要的。進入大學,我們已經不知不覺的共同度過快一個學期了,時光飛逝啊。在此,大家一定有了不小的收穫吧。也許是關於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當然,還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人際關係了。

想來,大家對大學內的各種人際關係的處理,都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吧。首先,我覺得這必須得從自身開始,要學會欣賞和肯定自己的能力,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他人的可取之處。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應該更多地關注別人的優點與長處嘛。呵呵。

成功學中有一句話說的好‘改變缺點不能導致成功,發揮優點才纔可以導致成功。’ 在人際關係方面,不僅要學會去挖掘他人的優點與長處,也應該常站在對方的位置想一想,也就是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這也往往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保障之一。

當然,互相包容與友愛也是必備的,人要有一顆包容與友愛的心,這樣會顯得你自己更能海納百川。往往博大的胸懷也能換得別人的讚賞與好感。

我相信,只要您能保持一顆真誠熱情的心去對待他人,以一種寬容友愛的心去對待他人,以及以一種欣賞與讚美的目光去對待他人,你一定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能更上一層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