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推薦】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十篇

【推薦】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心得了。但是讀書心得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十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最近通過閱讀《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一書讓我深有感悟。這本書在教師行爲的層面上,讓我們看到了新課程理念的存在,並感受到了它的衝擊力。它的真正來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師實踐經驗的昇華,是教師課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師教學反思後的新變化,在新課程中教育理念的變化是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作者在本書中採用訪談錄的形式,通過對優秀教師的優秀教學案例的介紹,將新課程的理念和教與學的方式作了情境化處理,每一個案例前有教師小傳,案例後是問答形式的訪談錄。回答的問題鮮活的、切實的、訪談錄之後還有詳細的案例分析。書中描述的全國各地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實例,給我感觸良多。發現這裏每一位有成就的老師都是學生們所愛戴、尊敬的;都能讓學生心悅誠服的;都能與同學們交心的;都能點燃希望的老師。他們的人格是那樣的讓人敬佩,他們的教學理念是那樣的讓人浮想聯翩,他們的教育教學機智讓人心服口服。

下面談一談我讀後的一點點體會。

首先,我認爲“新課程”這個概念,並不是憑空得出來的理念。它是從前輩教師們通過辛勤的勞動,在工作中摸索出來的教育經驗,教學心得中吸取精華,而同時也借鑑了國外教育研究成果,才得出來的。從書中我們可見到,這些教師們的經驗心得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得到的,也不是在新課程提出後纔有的,是通過總結過去的工作,加上個人創造性的加工得到的。其實早在80年代末就已經有類似的觀點的文章在報刊、雜誌上刊登過。而新課程正是把這些前輩的經驗整合起來形成的。

其次,新課程雖然源於教學研究中的成果,但不是簡單地“舊酒換新瓶”,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教學觀念。在書中提到了,在新課程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注重學生終身學習比被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了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學生評價體系不再是分出等級的`篩子`,而是激發前進的`泵`。”等觀點,可見新課程以人爲本,體現了教育的 “人性化”的理念,教育不應該是讓孩子們去適應教育,而是教育去適應社會,適應孩子,引導孩子們學會終身受益的技能。書中還提到“不需要學生人人升學,但要人人`成材`”,這是教育對於社會發展的一個使命。我們的教育不一定要把孩子們都培養成“碩士”,“博士”。因爲我們的社會需要方方面面,各個層次的人才,需要的是對社會有貢獻,有使命感,能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人才,而不是掌握了高科技技術卻用到不法途徑上的“危險品”。所以,教育要去適應社會需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道德品質的培養。而新課程要培養的正是這方面的人才。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拿到畢淑敏的這本最新力作的時候,心裏暖暖的,這是去年冬天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畢淑敏的文字平實而溫暖,卻讓人看到了生命的本真,給人生活以信念。

一個人將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狀態,才能變成一縷柔紗,與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在書中,畢淑敏親切的文字中蘊含着光明與力量,讓身處浮躁社會裏的每一個人靜靜地去思索人生。

青春、愛情、婚姻、友情、孝心、幸福、生死、旅行,畢淑敏在書中從多個角度闡釋了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感悟,讓每一個人聆聽生命的真諦。

畢淑敏分享了一些生命感悟,以及與世界相處的態度,帶着一種對生命的善意和真誠,如涓涓暖流滲透人心,讓我們的內心安寧、平和。在這個喧囂而浮華的世界裏,我們需要這樣一種柔軟的文字,我們的內心渴望這樣一種堅強的支撐。例如在《切開憂鬱的洋蔥》中,寫我們不要否認我們的憂鬱,憂鬱會使我們成長。我們都認識憂鬱,每一個人,在一生的某個時刻,都曾和憂鬱狹路相逢。隨着現代社會的發達,憂鬱更成了傳染的通病。、憂鬱幾乎是人類這種渺小的動物面對宇宙蒼穹時,與生俱來的恐懼,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憂鬱。我相信凡是有人類生存的日子,我們都要和憂鬱爲朋,雖然我們不喜歡,但是我們必須學會與憂鬱爲舞。

又如《提醒幸福》中,提到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時刻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感官的享樂,人無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韻律。靈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適像一對孿生兄弟,時而相傍相依,時而南轅北轍。畢淑敏的散文質樸真誠,訴說着對生命深刻的感悟,對生活深深的熱愛。

畢淑敏把溫暖的作品送給每個經歷過生活粗暴對待的人,書中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或許是我們所欠缺的。她教我們學會與生活握手言和,用柔軟的內心面對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樣我們纔會以一顆淡然的心面對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好。願我們都能好好地愛自己,愛生活,珍惜擁有,與世界溫暖相擁。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說,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爲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纔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爲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爲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爲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我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它告訴我們教師要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長期以來,我們的管理者和教師,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所以做爲一名管理者、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

我認爲,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在每天的工作中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嗎?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爲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是一種自主學習。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今年在教育局統一安排下,認真學習了《人文素養提升》通過讀書,感受到很多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爲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爲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爲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

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通過對這些經驗的借鑑,使我更自信,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讓學生做題,看到他們全隊,並且很有積極性,我看到後會很高興。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纔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爲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爲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我會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道德經》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兩千多年來一直影響着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讀書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吸取新鮮營養,但同樣也不能放棄對傳世經典和傳統文化的學習。讀高中的時候,我曾經粗略的讀過老子的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後來隨着生活閱歷的豐富,慢慢的體會多了一些。

在我看來,《道德經》是一部充滿了東方智慧的哲學著作,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對現代社會同樣也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其實,我們很多常說的典故和詞語就來源於《道德經》,如無爲而治、上善若水、大象無形等等。當然,雖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非常深刻,要把它完全讀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主要想講一下我讀後的一點心得:柔弱勝剛強。

萬事皆有“道”,如爲官之道、從商之道,還有現在流行的養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國家、管理企業、小到爲人處世和個人生活,都離不開“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勢成之”的道理——就是說事物產生之後,要用道德去培養它,用實際行動去支持它,並且依照形勢去發展它。老子在《道德經》中賦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無窮無盡,就是因爲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柔弱勝剛強。

柔弱與剛強是一對矛盾體,那麼柔弱是如何戰勝剛強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剋制,需要韜光養晦、忍辱負重,需要年復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水是至柔的東西,但是它卻蘊含了無窮的力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其實,正是因爲柔弱,它才蘊含着無窮的潛力,才能夠永遠充滿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風暴雨中隨風飄搖,卻永遠不會折斷,而高大強壯的樹木,卻很容易被大風摧折。

歷史上也有很多的故事說明了這個道理。劉邦因爲有柔弱的性格,處處小心謹慎,每次大難臨頭都化險爲夷,項羽雖然驍勇善戰,可惜他狂妄自大,到頭來卻身敗名裂,烏江自刎。還有勾踐“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弓滿易折,人強易亡,柔弱勝剛強。試想,假若當年越王勾踐不忍辱負重,意氣用事,何來日後東山再起,報仇稱霸?同樣,要是韓信不受跨下之辱,衝動之下拔劍殺人,後來的結果恐怕是以身償命,默然消失,就沒有以後叱吒風雲,擊敗霸王項羽流芳百世的將軍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是柔弱的,但是它的生命是頑強的。在抗日戰爭中,當時弱小的中國忍辱負重,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日本侵略軍。在現在和平時代,我們國家一直堅持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實際上就是不逞強,以低調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的處理,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而美國憑藉他的霸主地位,到處惹是生非,國際聲譽每況愈下。

柔弱,並不是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它在現代社會表現出來是一種謙虛謹慎、低調務實的態度,是一種虛懷若谷的胸懷。對於爲人處世而言,柔弱是一種自我修養,它教我們要學會不自滿、不逞強,要學會韜光養晦、寧靜致遠,不要因爲一時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要因爲一時的失意就消極懈怠、喪失信心。對於爲官從政而言,柔弱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即使身居要位也要低調謹慎,要善於守拙,不能鋒芒畢露,否則弓滿易折。“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適當的示弱,才能夠以退爲進,成爲最後的贏家。

柔弱勝剛強,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哲理,仔細品讀《道德經》,你可以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時空,直達我們的心靈。收起你的鋒芒,保存你的實力,臥薪嚐膽,以柔克剛,在合適的時候主動作爲,必將成就一份偉大的事業。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讀了《一份個性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爲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證明,教師的行爲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爲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爲自我和班主任的關係還能夠,24%的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爲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爲自我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爲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爲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須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爲自我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一、師愛最爲公衆期盼

教師就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爲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我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爲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禮貌”,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我,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爲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職責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我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期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潛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到達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爲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就應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爲,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我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爲,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光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爲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爲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爲“忠言悅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期望自我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爲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爲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爲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爲人師,不僅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能夠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能夠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我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我能夠激勵自我,這是用心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爲手段。不“省”,自我就不明白自我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光一長,就會脫離羣衆,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我威信。當然,只有自我努力纔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爲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構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爲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個性,然後根據不一樣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纔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構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四、教師務必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爲教師深感職責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爲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爲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打開一扇窗,讓花香散發

前天讀了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心愛的小貓死了,透過窗戶,看着曾經朝夕相處的小貓突然離去,流下了悲傷的淚水。這時,他的奶奶走過來,輕聲地對他說:“寶寶,你爲何不打開一扇窗呢?”小男孩聽了,一邊流淚一邊慢慢打開一扇窗戶。一剎那,她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窗外多種鮮花競相開放,蝴蝶在飛舞,蜜蜂在採蜜,一陣陣清香撲面而來。小男孩不禁破涕爲笑,心情大爲好轉。

由此想到了我們老師,面對各個不同的孩子,應採用多種方式來教育,尤其是面對家庭離異、身體異常、學習困難、活潑好動等特殊羣體的孩子,更應爲他們打開一扇窗。每個孩子都有閃光的一面,多看看他們的長處,盡力彌補他們的短處,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在日常活動中,有的老師會數落學習困難的幼兒,如做數學練習時,有的老師當着別的孩子說:“這道題我講過至少3遍了,你還不會做,真笨!”試想,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會有什麼感受?人人都有存在的潛能,只要你抱着積極的態度去開發這種潛能,就會有無窮的能量。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和幼兒真誠對話,學會用敏銳的眼睛觀察幼兒的言行,打開另一扇窗去看待他們,或許他們對數學不感興趣,而在藝術上卻意興盎然呢?世界上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就是挖掘了自己的特長,後來有了傑出的成就,散發出了沁人的芳香。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

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

"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作者談到,在工作中,他給大家出了這麼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最好時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人們爲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就像一個瀑布、一名爬山向導、一名園丁或一個天氣系統。每個人的隱喻是不一樣的,因爲優質教學來自教師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了什麼呢?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裏,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隱喻,但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羣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羣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羣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並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

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於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羊一個空間讓它們自己吃草,而學生一定要自己去“餵飽”自己,而當他們已經知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麼知識時,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本書中還有許多精彩的論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例如,有關從微觀世界教學的幾個生動的案例,用以說明專注於“偉大事物”的教育共同體的力量:一個是醫學院裏的微觀教學,一個圍坐在活生生的、真有病的病人周圍進行的教學所產生的教育力量;一個是社會研究的微觀教學,一個探究種族概念的對話過程,以此說明讓學習者“把點連起來”去建構經驗的益處。

書中還介紹了維持開放的學習空間的技術手段,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中,提到了作者的一位極具教學魅力和獨特氣質的導師,一位深切地熱愛他的學科、學生和教學、希望學生也能認識這門學科的導師……書中很多地方,值得我們駐足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