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單位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單位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業規劃是一項雙贏的舉措,於企業於個人都是有好處的,但對於個人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是收益一輩子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單位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歡迎閱讀。

單位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單位規劃培訓心得體會1

根據組織安排,我有幸參加了**赴同濟大學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專題培訓班,在以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爲校訓、在建築與城市規劃管理方面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同濟大學,進行了爲期7天的專題培訓,雖然時間比較短暫,卻印象深刻、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使我進一步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增強了能力,對今後開展工作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

一、在積極參與中深度感受

(一)領導重視,組織有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規劃工作,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同志強調,全市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規劃工作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龍頭引領作用,真正做到學規劃、懂規劃、用規劃、守規劃。本次赴同濟大學學習培訓,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同志親自帶隊,市委組織部和市城鄉規劃局制定了專門的培訓方案,對學員管理、課程安排、後勤保障等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和妥善的安排,確保了培訓秩序井然,各項任務得以高質量、高水平完成。

(二)課程豐富,授課水平高。學習培訓的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圍繞的重要會議精神、政策方針和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低碳城市建設、舊城改造、現代小城鎮建設實踐等城市發展中的諸多課題,通過理論學習、實地考察、討論交流等形式,不僅將讓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了國家宏觀戰略導向,也使我掌握了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相關知識,對上海在城市管理中好的經驗和做法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同時,本次培訓的老師均是在各自研究領域、工作實踐有很深造

詣和寶貴經驗的著名高校教授、專家。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鄭時齡,同濟大學城市特色規劃設計學社社長、同濟設計集團規劃與景觀中心主任胡玎,2010年世博景觀總設計師朱勝萱,專家學者們的講解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案例分析,不遺餘力地爲我們傳道授業、答疑解惑,使我們深受啓發。

(三)實用性強,反響熱烈。參加培訓的學員,除了區(市、縣)黨政主要領導,還有鄉鎮黨委書記和科局主要負責人,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工作實際,開展城市規劃、提升城市品質、城市管理、鄉村發展等方面培訓,實用性非常強。

一是城市規劃方面。聽取了鄭時齡教授講授的《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邱一川先生講授的《上海開發區的發展規劃》對城市規劃有了更深的認識,結合凌國平教授講授的《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建設》,爲城市規劃中可持續發展及低碳、環保提供重要參考。

二是老城區改造與發展。侯斌超教師講授了《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考察了凱德中國的來福士項目及上海臨港新城,對如何提高城市的服務能力及跟上時代的要求給我們重要的啓示。

三是新型城鎮化的實踐。朱勝萱結合設計實例,生動地講授了《現代小城鎮及鄉建理想與實踐—鄉村的守望與反哺》。

四是城市特色和景觀打造。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景觀設計碩士、上海AGER環境設計公司總裁兼設計總監馬曉偉形象生動地講授了《城市景觀設計》並參觀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學習興趣普遍提高,課堂紀律非常好,課間大家踊躍提問,課後相互探討,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二、在認真學習中提升能力

(一)深化了對加強規劃龍頭引領作用的認識。培訓中,專家們以四川眉山市東坡特色之城、鎮遠、永嘉蒼坡村等爲例進行了分析,帶領學員實地到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臨港新城等地現場教學,深入細緻地講解規劃的作用,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和感受到了規劃的意義和影響,科學的規劃不僅是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全盤考慮,也是國家、政府、公衆對發展需求的集中體現以及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考量和設計未來整套行動方案,將會引領了一個地區的發展方向,對未來一定時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引導和約束作用。從而對貫徹落實好**書記作出的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龍頭,貴陽要加快經濟發展,必須始終緊緊抓住規劃不放,以之引領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市長突出以人爲本,強化規劃引領,全力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加快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的指示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切實提升了我對使用科學的規劃來服務民生、推動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

(二)更新了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知識結構。培訓從城市規劃基礎理論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到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建設,從舊城改造與新城區建設到綠色建築的設計、運行的策略和規劃轉型路徑選擇,從新型城鎮化到產域融合,從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探索與實踐到移動互聯網對城市發展與規劃的影響,通過對規劃理念、生態保護、城鎮化發展、金融支撐、產城融合、規劃與智慧城市建設等知識的學習,使我們接觸了前緣信息,進一步看到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對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現代城市發展中城鄉一體規劃的策略和規劃轉型的路徑選擇有了更真切的體會,提升了研判能力,更新了知識結構,增強了把握城市發展規律的能力。

  單位規劃培訓心得體會 2

我於10月8日至12日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在省黨校舉辦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培訓,幾天來,認真聆聽了各位專家教授的講課,同時與其他鄉鎮領導的研討交流,使我進一步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升了理論水平,對村鎮規劃管理有了新的理念,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結合我鄉的村鎮建設工作,確實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對於今後的工作開展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小城鎮規劃建設、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包括經濟、社會、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會保障等涉及農村工作方面的有機統一體,是農村社會綜合開發程度的標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定位要準,要有新的發展觀念和適合本地區實際的發展路子。綜合分析我鄉狀況,我認爲:在推進村規和鎮規建設上,我鄉新農村建設和集鎮建設要按照全縣“一業帶三化”的思路開展。 “一業”指的是圍繞梵淨山的旅遊業;“三化”指的是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園林化。利用這一大好的發展機遇,從而開發我鄉的沈家洞和黃岩大峽谷這兩大旅遊資源;讓我們的人民羣衆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財

政增強;更要讓我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產業發展,農民基本素質提高,農民基本生活保障。以鄉村爲主導,以農民爲主體,以規劃爲龍頭,以產業爲支撐,以示範村爲帶動,以項目建設爲突破口,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做強富民產業,壯大新經濟組織,創建好班子,塑造新風貌,爲建設經濟發展、農民富裕、文化繁榮、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村莊規劃的編制中應把握三個原則:一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的原則。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嚴把編制主體關,程序關。二是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的原則。充分考慮各村經濟發展水平,村莊建設情況、地形地貌和農民意願,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逐步推開,多層次推進環境綜合整治、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和特色村建設等。三是統籌兼顧,適度集中的原則。在村莊規劃中對人口100人以下,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農業設施和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村莊進行規劃整合,爲村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建設城鄉一體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進入"十一五"向全黨提出的新任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怒溪鄉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着力把握好三個原則和注重處理好三個關係。

一、着力把握的三個原則

1、既要立足當前,又要着眼長遠。我們要牢固樹立“打基礎、謀長遠”的思想,把總體規劃與階段性的目標結合起來,做到既有中

長遠的規劃目標,又有近期工作安排。要有所側重,分步實施,逐步完善。要堅持從農民最關心,要求最緊迫、收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從農民最積極,條件成熟的村子抓起,一步一個腳印,見到實效,既讓農民充滿信心,又要讓農民得到實惠。

2、掌握節奏,以點帶面,穩步推進。通過搞好試點,逐步積累經驗,完善政策,然後全面推廣,常常是解決很多難題的有效方法。因此,可以先辦有條件辦的事,從羣衆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做起。腳踏實地、穩步推進。注意多方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3、強化政府引導職責,發揮羣衆主體作用。一方面黨委政府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給予引導和扶持,重點在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技術、資金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幫助,切實爲農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各類困難和問題,抓好新農村建設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注重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依靠農民、教育農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發動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使廣大農民自覺自願地擁護和參與新農村建設。

二、着重處理的三個關係:

1、正確處理農業和工業的關係,實現新農村建設平穩發展。發展工業,引導農民向第二、三產業邁進是大勢所趨,是必由之路。但首先要對自身條件和所處環境有個清醒的認識。我鄉總面積135。8平方公里,耕地917公頃。農業戶數5106戶,農業人口21150人。境內有私營企業10多家,從業人員200多人。這些私營企業以沙石加工和茶葉生產企業,受政策和市場制約的程度很大,規避市場風險能力不強。一直以來,我縣工業基礎薄弱,人少地貧,在第三產業難有起色的情況下,第一產業始終是農民保吃飯、保穩定的不二之選。第二、三產業是發展方向,是奮鬥目標,但一產始終不能丟,不能一提工業強鄉就不顧實際,夢想着使多數農民就地向二、三產轉移。在現階段,我認爲這是不現實的。怒溪鄉一產的茶葉生產、楠竹生產和大棚蔬菜以及山羊養殖已初具規模,項目也初見成效;二產的沙石生產已有明顯增長;而旅遊這一第三產業正在有序的開發之中。結合今年全縣大力扶持農業產業項目的機遇,着力引導農民在農業上下功夫,既符合客觀實際,對我鄉經濟社會的發展來說也爲更穩妥。

2、正確處理提質和擴量的關係,實現新農村建設有效發展。做功要做有用功,吃力不討好的事不要去傻幹。發展也是一樣,我們所需要的是有效益的發展,不論是發展工業還是發展農業都是一樣。引進企業,需要的是高稅收的企業,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在以資源粗加工爲主的企業一段時間內依然是我鄉私營企業爲主流的現狀下,積極爭取引進旅遊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並預先做好協調、宣傳、服務的先期工作,應該是我鄉現階段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否則,可能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農業產業,要依託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擴大農產品銷路,從而提高農產品的比較效益。如茶葉、楠竹和核桃栽種,就很符合我鄉的半山區和山區的地質條件。在我鄉駱象村、地樓村、怒溪村、梵星村和河口村四個村將大面積推廣和實施,一定會成爲山區農民創收致富的又一條新路。此外,在村莊建設規劃的選擇上,也有一個提質擴量的關係。我們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多鋪點,搞全面開花,而是要搞一個成一個。駱象村、河口村、怒溪村和地樓村的住宅小區、道路硬化已經初具規模,也投入巨大,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進一步完善,使這四個村成爲我鄉村莊建設的樣板村、精品村,能對全鄉的新農村建設起一個模範帶動作用。

3、正確處理經濟與社會的關係,實現新農村建設和諧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但我們所要追求的發展絕不能是偏面的發展,絕不能僅僅是經濟的發展,而是要使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均衡發展。怒溪鄉文化底蘊深厚,自古民風質樸,村風純正,社會治安在全縣首屈一指。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保持這一良好的社會風氣,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不可掉以輕心。我認爲,一要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包括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體系建設。特別是配合國家剛出臺的農村醫藥服務體制改革,做好相應配套服務工作,使農民逐步能享受到縣城居民一樣的保障待遇。二要重視關心弱勢羣體和困難羣衆的生產、生活。低保制度、救災救濟制度、殘疾人救助制度、醫療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做到日益完善。三要重視社會公平。要通過信訪、法律、輿論等多種渠道的監督,傾聽羣衆呼聲,解決各類矛盾,儘量保證社會公正,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社會懷有仇視心理的羣體,維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