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熱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5篇

【熱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心得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5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暑假裏閱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直認爲作爲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爲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於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因此,教師要想成爲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應該想大問題,做小事情,應該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爲、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教育的教師應該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爲基礎的,只有愛生如子,纔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 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願意跟學生交朋友的老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老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老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老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爲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誌。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謂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纔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美好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問題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形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己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該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做他們學習的夥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並不是一件難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項目成果,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的優秀教材,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的必備讀本。

修煉教師形象,精煉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成就教育人生。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只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願景、不安於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通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與快樂。要成爲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應該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應該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爲、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己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己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本書率先提出了引領教師體悟“教育人生”的主張,從細節入手,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畫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有志於提升品位的教育從業者值得用一生去“讀”的書。

  作者簡介

郭元祥,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課程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原理、基礎教育改革、學校文化建設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省部級教育科研項目8項。在《教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出版《教育邏輯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生活與教育》、《學校的'30個細節》等著作15部。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往往對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我總覺得無能爲力,只能採取比較強制的措施。雖然也知道應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但總以失敗告終。讀了這本《我們這樣管孩子》這本書,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作爲教師首先要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兒童的學習興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聯繫在一起的。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種反映,也是兒童智慧的火花。他們有探索現實生活中各種未知事物的強烈願望,對周圍一切都感到陌生、新鮮、好奇。正是出於各種好奇心的心理和舉動,有時難免要闖禍;有時他們對大人所說的,也要親自試一試,企圖自己找出答案。平時孩子往往愛問“爲什麼”,有的家長由於不瞭解他們這種好奇、好問的特點,把這些正常現象看成是搗亂、淘氣,因而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往往採取冷淡、漫不經心、和支吾搪塞的態度,或者不予理會。這種做法,會有損於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要知道,兒童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滿足——好奇中得到發展的。對於求知慾旺盛的孩子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知道了從來不知道的奧祕。揭開奧祕後所體驗到的愉快和滿足的情感,反過來又激起新的探索興趣。作爲家長,不僅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應努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發展爲強烈的求知慾。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確切、通俗易懂,有條理地給以答覆,如果暫時答覆不了,可以告訴他:“這個問題等弄明白以後,再告訴你。”切記事後一定要兌現。與此同時,更要鼓勵孩子自己去了解豐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紛法複雜的社會,讓他們大膽提出問題,並引導他們通過自己讀書、觀察、思考,尋找正確的答案。

作爲教師還要積極發展孩子的廣泛興趣。根據兒童好動、興趣不穩定的特點,應發展他們正當的興趣愛好,並注意把他們的興趣引向對知識和科學真理的追求上。由於兒童生理髮育不夠成熟,興奮和抑制發展不平衡,表現出幼稚、好動、注意力容易轉移,加上缺乏生活經驗,對學習的社會意義理解不深,所以他們的興趣帶有顯著的偶然性,多樣性和不穩定性。低年級兒童的興趣往往是不分化的,他們似乎對什麼都感興趣,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蜘蛛螞蟻甲蟲,都要問一個爲什麼。

隨着智力的發展,知識經驗的積累,孩子的興趣逐漸分化,最後往往表現出對某一或某些方面的特殊興趣,以至終身。事實證明,如果兒童小時候興趣廣泛,那麼它的求知範圍就大,各方面的知識經驗就多,智力發展的前景就越廣闊。所以應該培養孩子們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在引導孩子切實學好課內知識的同時,應法培養他們廣泛釣興趣愛好,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家長要選好書籍,並指導閱讀,以逐步提高讀書興趣。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多看、多聽、多接觸大自然和社會,擴大生活範圍,增長見識;要引導孩子閱讀童話、科學幻想小說、科學故事,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還應鼓勵孩子學會唱歌、跳舞、國畫;參觀各種藝術展覽,學會美化、佈置自己的住房;鼓勵孩子自制玩具、做賀年片以及各種科技製品等等。總之,要有豐富多彩的活動。

作爲教師還應注意發現和引導兒童的偶然性興趣。常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孩子在某個時期對某項活動或某一事物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與此同時,又產生了他對與此有關的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對這種偶然興趣應積極加以引導,使之成爲穩定、持久的興趣,成爲推動孩子學習的強大動力。應該看到,任何科學家都具有比一般人更強烈的求知慾,推動他們頑強勇敢地攀登科學高峯。

書中的每個字每句話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我只要這麼做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都將會提升,提升學習興趣纔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常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間一種既一般又直接但卻非常有用的求知辦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常識就顯得特別重要。人類發明的常識財富,好像衆多的海洋,博學多才。作爲咱們教師需求加強各方面的涵養來進步自己。所以咱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常識充分自己。

不僅僅僅教師要讀書,每一個想進步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時間短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日子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成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能香我不需花。"咱們巴望讀書,巴望取得常識,可是咱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咱們就應怎麼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常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間一種既一般又直接但卻非常有用的求知辦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常識就顯得特別重要。人類發明的常識財富,好像衆多的海洋,博學多才。作爲咱們教師需求加強各方面的涵養來進步自己。所以咱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常識充分自己。一起咱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作用,我除了長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作用,考慮是最重要的,可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考慮的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考慮,也可以幫助咱們記憶考慮的成果,便於日後比較、歸納、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觀點、疑問、談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咱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作用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教師的,教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真的完美的心思品質,咱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使用和開發。在教育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步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可以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思也就取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遭到學生的尊敬。學生願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而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謝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遭到了本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忌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取得的最大的收成,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異的教師,首要就知道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要務必知道學生是什麼?答案是明顯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怎麼做人?其實這不僅僅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咱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咱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需“真”纔是美,只需“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觸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貫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歷爲學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準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要務必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期;

二、言傳身教,一馬當先;

三、尊重學生,天公地道;

四、講究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育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通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竭盡的時分。我以爲,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並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多麼,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而,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教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趣味。學習型社會爲整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富餘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別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別完全可以針對本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議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展等等。

簡言之,一起結合自己的教育教育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異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需咱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歷,長期地繼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表演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考慮,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定有進步。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開始拜讀陶老先生的教育理論著作,總覺得教育家就是教育家,他的理論真有一定高深,初讀的理解不是甚深。一點心理體會感悟也是很不夠精準。但是我還是想把一些讀書體會付諸於筆尖。

陶老先生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列舉了教學合一的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這不正是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追求的新目標嗎。陶先生的深邃的教育思想讓人歎服!現在的新課程思想,不正是“以學定教”的思想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現在的課堂就是“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課堂中老師提出問題後,讓同學們在小組內暢所欲言,不必顧忌說對說錯,在一種民主、平等、創新的氛圍中,學生學會發言、傾聽、歸納總結、進步。這樣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難道不會提高?回頭想想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前我總認爲講得越細,學生學得越容易,領着學生走,他們可以少走些彎路。但是恰恰是這樣做,養成了許多學生不動腦筋的壞習慣,什麼東西都等着我來講,被動地聽課,不願主動地學習,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很低,往往一個問題問下去,學生毫無反應,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師,等着正確答案的揭曉。等到了實際運用的時候,學生不會思辨,考試時老師沒講過的、平時沒做過的題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其實,書本上一些簡單的知識學生通過自學是能夠解決的,新課程實施以來,學生的識字量也大大增加。六、七百字的課文閱讀,一般孩子都能借助拼音、字典完成自主閱讀。老師講反而更耽誤時間。所以自學比被動地聽老師講課積極的多,這樣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突了出來。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來輔導後進生。學生的相互討論,實際上是好學生教後進生的過程。後進生在自學過程中也有一種緊迫感,別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學懂了課文,會做自學檢測,自己不會做也丟人,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高尚的師德操守令人欽佩,也廣爲流傳。這也正是教師無私奉獻、崇高師德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小學教師要養成良好的師德,不僅在於要繼承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身作則、爲人師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師德優良傳統,更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着眼於教育人、引導人,着眼於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範影響和教育學生。

還要謹記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今天的教正是爲了明天的不教。”愛因斯坦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