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通用7篇)大綱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通用7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通用7篇)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1

寒假裏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爲、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纔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爲的,常常啓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看完書,我將作者如何進行讚揚作了簡單幾個小結:

  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及時的讚美猶如生病及時服藥一樣,對年幼的孩子會產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動課上時,當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表現的非常棒時,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及時的把握時機進行鼓勵:“你的聲音真響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進行中,就給以適當的讚美和鼓勵,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時忘記了,應該設法補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師的說服下,吃飯時終於肯吃蔬菜了,那麼我們馬上就要補上一句:“XX,真棒,葷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

在給予孩子的讚揚和鼓勵時,老師要做到實事求是,不能誇張和縮小。比如:在一次美術活動中,一個孩子在畫“春天裏的花”,她畫了兩朵小小的、紅色的花,一個老師走過去看了看,用很誇張地表情說:“XX,你真聰明,畫的真漂亮啊,繼續吧!”當孩子們聽到這個讚揚,她非常高興,繼續畫了起來……這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畫面,表面看看,該教師運用了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們繼續樂意的畫畫,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讀了《正面管教》,我們就會了解到,鼓勵是幫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爲和取得的效果,有針對性的實事求是的進行鼓勵和讚揚。對於上面的情況,其實我們可以嘗試一下說:“XX,這圖畫的真不錯,如果你能在畫的大一些,顏色再運用的多一些,那麼你肯定會畫的更棒!”孩子就會肯定自己的行爲並繼續努力。

  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書中說到:安排特別時光、試一試抱一抱孩子都向我們講述了,鼓勵是需要愛的支持。讓我們通過貢獻來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麼感覺是多麼的美妙。班中經常有那麼一個孩子是大家公認的調皮鬼,其實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責備、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試一試將孩子“抱一抱”,那麼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該書給了我很多啓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2

近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簡、尼爾森博士之筆,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而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在讀這本書時,我就在想,作爲家長,我要如何的運用書中的理念來教育好我的孩子。書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時是否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時,每天都要面對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總會犯一些錯誤,我們要怎麼面對呢,當然我們要從正面教育我們可以運用本書矯正錯誤的三個R的概念,來幫助孩子矯正錯誤:一是承認,即我承認我在家時跟孩子大聲講話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後不會這樣大聲講話了;三是解決,即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大聲講話的問題。

書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爲,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累效果。

通過這本書,使我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3

一個多月一階段的課程結束了,每個週六的下午,就好像自己的特殊時光,又坐在課堂裏的感覺很好,分享自己成長和育兒心得,讓人欣喜,更讓人獲得平靜。

一階段的課程開始,正好是我家6歲半的寶貝踏進小學的課堂,說實話,上半年我都在爲此焦慮,在看過《正面管教》也進行了一些實踐之後,我決定參加家長課堂,進行更深入學習。記得寶貝剛出生的時候,就很認同“愛和自由”,“無條件的愛”的育兒理念,可是面對具體問題,還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正面管教》教會我怎麼做,才能無條件的給孩子愛和自由。尤其是“共情”和“啓發式提問”,讓孩子和我更貼心,讓他學會思考,體諒別人的感受,自己解決問題。這兩個月來,我們很順利的開始了小學的新生活,通過“慣例表”培養學習和生活的好習慣,寶貝也很快熟悉了新環境和新朋友,更開朗,也更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上學”這件曾讓我們全家緊張焦慮的問題,不再是問題,家裏大部分時間都是平和,溫馨的氛圍。當然我們還是會有讓彼此生氣,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都慢慢學會了疏導自己情緒的方法,每當寶貝最後平靜下來,掛着眼淚給我一個擁抱和親吻的時候,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是上帝派來拯救我的天使。

意外的收穫是,以前很少看育兒書的爸爸,雖然沒有參加正面管教的學習,也在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以前他面對孩子的過度要求是一味的妥協,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手足無措。慢慢地,我能感受到他和孩子在一起時態度的轉變,更加溫和而堅定。

非常慶幸自己參加了正面管教的學習,我還會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4

正面管教的核心只有兩個詞:和善和堅定。本書作者認爲,孩子只有在和善、堅定的氣氛裏,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讓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可以說,正面管教是一種可以培養孩子良好品格和能力而且長期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避免過度嚴厲或嬌縱的傳統管教方式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正面管教”這個教育理念的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德雷克斯是阿德勒的學生。這兩個人你可能沒聽說過,但是阿德勒的老師你一定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就已經分別把親子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室管理方法從歐洲引入到了美國。親子教育觀念主張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強調溺愛和縱容不是一種鼓勵;而科學的教室管理方法認爲,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裏,大人們都應該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管教孩子。這兩種理念,都已經有了正面管教的雛形。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本書作者簡·尼爾森開始接觸到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在深受感染之後,尼爾森加入到了美國加州的一個政府資助的培訓項目裏,專門來給家長和老師講授這些理念。而且在這個培訓項目的支持下,尼爾森把阿德勒的教育理念發展成了“正面管教”理念,並在1981年寫出了第一版的《正面管教》。從那之後,正面管教理念便開始在全世界範圍裏流行。到了今天,你可以在將近一百個國家裏看到關於“正面管教”的培訓班。

從整體上看,這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講的是概念和方法,後半部分的實踐性更強,有很多具體的操作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在書的概念部分,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各種理論和觀點,這足以體現這二位心理學大師對正面管教這個理論的影響,也大大增強了正面管教理論的權威性。可以說,正面管教理論和二位大師的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這本書分四個重點給你介紹這本書的內容:

要學習正面管教的方法,首先就要明白什麼是正面管教。第一個重點我就來講講,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和善和堅定是它的基石。

但要想做到這點其實很不容易,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犯錯就馬上發火了,所以對父母來說,首先就需要正確地對待孩子的錯誤。我給你講的第二個重點就是,有不良行爲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家長們要明白這些行爲背後的目的,才能做出合適的應對。

明白了孩子錯誤行爲的本質,接下來就要去解決、糾正錯誤。第三個重點我就來說說,家長不要只告訴孩子,你別做這個,別做那個,而應該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後,很多時候孩子們犯錯,其實是因爲他們沒有歸屬感和價值感,這時家長如果能給孩子以鼓勵,就能消除孩子內心的這種失落的感覺。這樣孩子就沒有做錯事的動機了。所以最後一個重點就給你說說,鼓勵是糾正孩子錯誤行爲的最好方法。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5

暑假裏,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爲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爲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爲背後的信息,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在家庭和學校裏,我們有時都會認爲懲罰和驕縱會永遠存在。很多人都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問題。那些認爲懲罰有效的人,通常就會懲罰孩子。那些不相信懲罰的人,常常就會走向另一端,對孩子驕縱。正面管教能夠幫助家長和老師在與孩子溝通時找到一條既不懲罰又不驕縱的路。在學校裏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時常會讓我們不知道拿他怎麼辦,往往我們採取的態度就是讓學生站一會,或是課後留下他再就是請家長了。第二天他來學校就乖乖的一段時間了,老師們往往這時會覺得“還是請家長有用啊”。看了這本書發現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學生沒有真正有收穫,沒有愛上學習,反而會對這門課的老師產生厭惡,根本達不到學習的目的。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有時我們會認爲鼓勵並不容易,因爲老師或是家長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爲作出迴應,懲罰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爲。老師和家長也沒有深想過懲罰帶來的影響。這也就回到我們上面的問題,遇到孩子們犯錯,特別是還要請家長去學校了,當然是絕大多數的人認爲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懲罰,纔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而書中說到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是對孩子的相互尊重。書中講到一個叫傑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傑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傑森只會做鬼臉。之後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傑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並回以微笑,終於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讓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對待學校裏課堂上的一些活潑的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將來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才。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6

今天閒暇時翻開《正面管教》的書,又看到了一些值得分享的觀點,感覺受益匪淺。

  01、非常生氣的時候如何處理

大多數人在非常生氣的時候會出口傷人,事情過後又會非常後悔,但是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這些非常極端的情緒通常會傷害自己最親的人。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後會進入暴怒的狀態,體罰、辱罵......人在非常生氣的時候會進入原始腦的狀態,這種時候不適宜和孩子進行溝通,此時可以讓自己或孩子進入另一個房間,等到自己情緒平復的差不多的時候再和孩子進行溝通,這樣的方式通常會讓我們更好的處理問題。

  02、言傳不若身教

父母經常會抱怨:“我每天都會讓我孩子去看書,爲什麼我的孩子就是不愛看書,天天就知道看電視。”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反問家長一句,你一個月能看幾本書呢?家長在這個時候會說,我都幾十歲的人了,每天家裏家外要忙那麼多事情,哪裏有時間看書。其實,閱讀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只有你用愉快的心情去看書,把閱讀當做生活的必需品,你的孩子纔會或多或少會受你的影響,慢慢喜歡上看書。對於老師來說亦然,如果你作爲一名老師都沒有良好的習慣,就不要妄想在你的潛移默化下,學生能喜歡上學習。

  03、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

當一個人非常毒舌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說這個人“刀子嘴豆腐心”,對待孩子我們有時候會習慣性的用嘲諷和挖苦的語氣。如果你的孩子倒牛奶的時候把杯子打碎了,灑了一地,這種時候你通常會怎麼處理呢?很多時候家長會選擇責罵:“你是怎麼回事,真是笨手笨腳,趕緊走開,我來弄,以後你還是別倒牛奶了。”孩子因爲犯了錯誤已經畏手畏腳,經過父母的責罵,更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假如我們能轉變一下我們說話的語氣,例如:“孩子,牛奶灑了,你能想些什麼辦法讓地上的牛奶變乾淨。”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開始自己動手打掃起衛生。等他處理乾淨的時候你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把牛奶倒灑,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還能學習到一些實踐經驗。

如果你家也有一位“調皮”的小朋友,博小思建議你可以看一看《正面管教》這本書,不要被標題的管教所矇騙,它其實是在教我們如何用愛去正確處理孩子的是事情。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7

《正面管教》裏有這樣一句話: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他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

對照這句話,我想到了班裏一些行爲不當的孩子。還真是這樣啊,比如我班的小A同學,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角落裏,上課從來不聽課,不翻書,不寫字。不僅如此,他還總做出各種怪動作來擾亂其他同學。任課老師也視他爲“空氣”,對他的行爲熟視無睹。我也曾經試探着對他勸誡:孩子,看會兒書吧,或者寫幾個字也行。但是小A同學聽了我的話好像沒聽見一樣,照舊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我也對小A同學喪失了信心。

現在看了《正面管教》中的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小A的行爲是因爲他對學習喪失了信心啊!作爲老師,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就對這個孩子失去了信心,真是慚愧呀!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試着讓小A同學找到歸屬感,找到自我價值。比如,我會在課堂上多給他一些微小,而不是讓他感覺我無視他的存在,一節課我可以給他佈置一個小小的任務,哪怕是練習寫一個字,而不是要求他做多少道題,對他在課堂上的哪怕是一個細微的改變都給予鼓勵與讚美,而不是隻盯着他的缺點。我相信堅持一段時間,這位同學肯定會有變化。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學會怎樣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戰作爲你學習的機會,當大人改變自己的行爲時孩子也會隨之改變。希望每一位老師在遇到行爲不當的孩子時,都能把它作爲學習的機會,試着改變自己的行爲,相信我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