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禮儀教學心得體會大綱

禮儀教學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禮儀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禮儀教學心得體會

禮儀教學心得體會1

幼兒自主學習是以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發展幼兒個性爲宗旨,以更好的發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在必須的環境中,幼兒按自我的意願主動地學習,使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新課程陶藝活動中老師在努力摒棄以往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你說我聽,你示範、我模仿”的強調被動理解舊模式時,又應如何充分調動幼兒的用心性,發揮幼兒在認知、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陶藝的主人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爲:“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乃是激起學生對所學的資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可見,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變灌輸爲感悟,變說教爲體驗,使幼兒全面發展。所以,應對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教育觀,在活動中老師要善於做到創境激趣、以趣激學、引導幼兒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

1、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

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於優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能夠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資料情境或收集與資料相關的實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如:在陶藝製作《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並佈置了《中華汽車展》環境,幼兒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以愉快的情緒用心參與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樣的汽車中來。由於每個幼兒對汽車都有必須的認識,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在製作中,十分自如,用心主動,想象力也十分豐富。於是,一輛輛形態各異,造型可愛的小汽車便呈此刻大家面前。

2、故事啓迪,創設想象情境。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能夠藉助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爲幼兒自主學習帶給了條件。如:在製作浮雕《神奇的手》時,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呀,樹林裏呀……”。透過故事啓迪,創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啓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的慾望十分強,小朋友們個個製作出了他們心中的完美世界,有的幼兒製作出了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製作出了“手”汽球,有的製作出“手”花瓶……。

3、小品表演,創設實踐情境。

愛表演是幼兒的天性,他們每當在表演情境中,十分興奮,會產生強烈的表演慾望,容易融入主角學習的情境中。如:有一次,在小品《可愛的貓》中幼兒們用自我的身體語言來表演貓在不一樣時候的神態和表情。快樂的表演和模仿使他們不僅僅感受到快樂,同時進一步瞭解貓的形象和生活習性。在實踐基礎上,幼兒製作陶藝《貓》時體現了更豐富的資料。作品中有睡覺的貓;有玩耍的貓;有生氣的貓;有高興的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直接體驗。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使教育資料具體化,更能使幼兒從簡單愉快的氛圍中領悟道理,學到知識,到達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大膽放手,給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

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我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爲幼兒主動學習帶給時光與機會,讓幼兒與環境、與同伴、與老師等之間進行多維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努力去發現,探索新知,學習新知,同時也學會學習,從而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1、給幼兒親身體驗感受的機會。

綱要中指出:幼兒美術活動應以幼兒爲本,應注重活動前的體驗,讓幼兒在實地、實物、實景、實情中進行情感受體驗,發現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感受力。如:在《蔬菜》製作中,我先讓幼兒參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並讓幼兒參與佈置“蔬菜天地”環境。並引導幼兒用各種方式進行自由探索:我除了引導幼兒用眼觀察、用手觸摸,用鼻子聞,並鼓勵幼兒剝開豆夾、剝去芋頭的皮、切斷蓮藉等方法“解剖”蔬菜,還引許幼兒邊觀察邊與同伴交流討論,使幼兒充分體驗、感知蔬菜的特徵。幼兒說:“黃瓜摸上去會刺刺的”“空心菜的梗中間有個洞”“蓮藉切開有許多洞洞”“芋頭愛穿一件衣服”“四季豆長得像泥鰍”“青椒長的像燈籠,中間是空的,裏面有很多籽……”這是多麼生動,真實的體驗啊!幼兒透過自身的用心探索,獲得了有關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徵以及內部構造等知識,爲幼兒的陶藝創作積累了經驗。

2、給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

在陶藝製作時幼兒能夠用自我表達的方式,來塑造不一樣的藝術造型從而讓幼兒能自由表達自我的情緒、情感及思想等。因此,老師要爲幼兒陶藝創作帶給多種展示方式,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根據自我的興趣及水平來表現、交流、分享。(1)給幼兒自由選取表現形式的機會。如:在《蔬菜》製作中,允許幼兒自由選取表現形式。能夠製作成平面的、立體的、組合的。(2)給幼兒自由選取不一樣材料進行組合的機會。如:爲幼兒帶給了牙籤、棉籤、廣告顏料、橡皮泥、各種色紙、卡紙等各種材料,允許幼兒根據自我的喜好選取,調動幼兒的學習用心性。(3)給幼兒自由結伴的機會。在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選取同伴進行合作,允許幼兒個人創作。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度大了,學習的用心性也提高了。

  三、啓發、引導,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綱要》中指出:老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時,幼兒是一個個體,個性不一,潛力有別,知識經驗缺乏或認知策略不當,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於困境,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老師的適當引導。即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點撥,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提出問題,起輔墊導向的輔助作用。

1、當學習活動出現困惑時,老師提出問題給予適當的點撥。

幼兒在製作陶藝中有時會被單調的製作手法感到厭倦和困惑時,會對學習陶藝失去必須興趣。此時老師應及時給予點撥,能爲幼兒掃清參與學習的障礙,以將鼓勵幼兒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學習。當然,我們說得“點撥”不是傳統的講授法而是強調幼兒的主體性,注重啓發式,在幼兒踮着腳且夠不着的狀況下,老師給予點撥。如:在一次製作《蝴蝶》活動中,毛毛用陶泥來做蝴蝶的身體,按以前的方式我們還會同樣的材料來製作它的翅膀。這時她說:“還用陶泥做蝴蝶的翅膀那多難看!”她開始表現出焦慮和困惑,同時失去了製作的興趣。這時,我對她說:“我們還能夠利用哪些東西來做它的翅膀使蝴蝶更漂亮?”經我的啓發,她在區角找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材料,透過不斷的嘗試,最後用透明塑料薄膜來當蝴蝶的翅膀,毛毛解決了難題,同時在突破了舊模式時也獲得了成功。老師的適時介入,給予點撥,次引發幼兒繼續學習、探索的興趣,並讓幼兒明白了陶泥與其它材料共同製作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

2、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繼續參與學習的興趣。

在活動中,老師可提出問題創設情境,啓發幼兒想象與創造,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而我們老師所提的問題應能引起幼兒探索的需要,能激發幼兒自主學習,同時能讓幼兒運用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能將原有經驗和獲得的新知識整合起來,促進各方面潛力的發展。如:在製作頭像《搞笑的表情》,當幼兒造型好頭部的輪廓時,我就提出了啓發性的問題:“在你哭的最悲哀的時候眼睛會怎樣?”“生氣時又有什麼變化?”“個性高興時臉又會怎樣變”……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啓發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了創作的高潮。製作出了各式各樣的臉部表情:有的笑的彎了嘴;有的哭的腫了鼻子;有的生氣的五官都皺在了一齊……。

3、正面評價,增強幼兒自主學習的信心

信心是幼兒發展的推動力。評價的科學合理,能夠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用心性。現代心理學認爲: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纔有新的發現和創新。我們要本着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思想,把評價核心放在推薦性的指導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的創新思想和動手潛力等多方面的潛力上。對幼兒活動中的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用心的評價爲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教學活動中,老師鼓勵、表揚、讚賞的評價語言對幼兒具有神奇的激勵作用,不僅僅能激發幼兒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投入學習,而且能讓幼兒在不斷受鼓勵的情感體驗中樹立參與學習的信心。因此,老師要善於發現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給予誇獎。

幼兒的世界是幼兒自我去探索去發現的,他們自我所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們自我發現的世界纔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動中,老師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更多地給幼兒以自由,讓他們有進行創造活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裏,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用眼、手、腦去發現、去創造,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禮儀教學心得體會2

中華民族歷來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文明、懂禮貌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至關重要。學期開始,我首先對學生進行養成文教育,上好第一次禮儀課,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

一開始就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爲主。做示範、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勢,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禮儀課對於我們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一門新的學科,我們在各年級都開設了禮儀校本課。但是,禮儀對每一個學生來說,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理解。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們首先從學生認識禮儀入手,掌握最基本的禮儀常識。其次,對自身的不良行爲能有正確的認識並糾正。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最後能達到提高自身、完善自我的目的。

這一學期我們主要進行了常規禮儀的學習與訓練。如:校內上不樓梯、課堂禮儀、校內集會禮儀、課間活動禮儀等常規禮儀訓練。特別是課間禮儀的學習,使同學們規範了課間活動行爲。樓道內大吵大鬧、追逐打鬧的不良行爲大爲改觀。在進行這些禮儀的學習與訓練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其次,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強化了文明禮儀的學習與訓練。如:文明入廁,保潔使用,使學生懂得使用廁所時應該講公德,講文明,愛護公物等。校內集會禮儀的訓練,增強了學生在上操、大型活動時的紀律性及一些起簡單的文明禮貌意識。

學校不單是教給學生知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交友,爲將來走向社會,學會生存打下基礎。爲此,我們對學生進行了交往禮儀的學習與訓練。如:如何與同學相處、尊師禮儀、待客禮儀、座客禮儀等社交禮儀。通過這些禮儀課的的學習與訓練,大部分學生改變了過去在交往中那種任性,霸道、自我爲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作風。同學們變得能爲他人着想、能理解他人、能善解人意、心胸開闊、及他人所及,想他人所想;學會並能自然地用運文明禮貌用語與他人交流。改變了自私自利,自以爲是的不良行爲。

在進行以上禮儀訓練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體態禮儀的教育與訓練。如:課堂坐姿、站隊姿態、接待客人時的站姿等訓練與學習,受到了家長的好評。家長高興說:“我家孩子現在懂事多了,無論在談吐方面,還是公共道德禮儀方面,都成了我的老師了,我要做的不好,常常挨他的訓呢!”家長的話真正說明了我們禮儀校本課的意義所在。說明我們讓學生從最基本的行、走、坐、臥學起,從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學起,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最有效的作法。

總之,禮儀校本課通過這些日常的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的培養與訓練,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日漸形成,爲建設書香校園打下了堅實基礎,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樹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提高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等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了良性循環。通過禮儀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禮儀教學心得體會3

作爲一名任課教師,最頭疼到一年級去上課了,尤其是到調皮的班上課,每次未進教室就先充滿了恐懼。

記得學校剛開設禮儀課的第一節課,我惴惴不安地走進教室,整個教室鬧哄哄的就像一個菜市場,上課鈴聲也沒起到任何作用。學生各做各的事,有些正聚在一起看書;有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東西;有的在聊天,更有甚者桌子下亂鑽,沒有一個人注意我進來。看着亂糟糟的場面,經驗告訴我絕對不能發火,要不到時下不了臺可更難堪了。

我深深呼吸了一下後,提高聲音問:“上課!”幾個耳朵靈敏的`彎彎妞妞地站了起來。等學生把眼光集中到我身上時,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學過禮儀?”學生都說:“沒有學過。”“你們想成爲一個氣質高雅的彬彬有禮之人嗎?”“想!”就這樣我開始給學生講起基本的個人禮儀與校園禮儀知識。我要求學生“坐如鐘、站如鬆、行如風”,言談做到“柔聲細語展淑女氣質,謙恭禮讓顯紳士風度”。然後重點訓練上課坐姿,要求學生掌握“一拳一尺一寸”的標準,結果10分鐘後學生個個“坐如鐘”了,這時有些學生開始爲自己剛上課時的失禮行爲而感覺到不好意思了。一節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下課時,全班同學齊聲說“老師再見”時,都向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有個學生還爲我開門讓我先走。

學生課前與課後截然不同的行爲,不得不讓我對禮儀教育刮目相看。這也讓我陷入深思。如今,學生越來越難教,女生中髒話流行,不堪入耳,那些好吃懶做的嬌小姐還以自己的無禮而自豪。一個平時文靜的女孩,也會在班主任面前大罵她自己的母親給自己的零用錢太少。作爲教師,我們總是在埋怨道德在滑坡的同時,是不是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呢。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多年來,我們忽略了禮儀教育,學生無處學禮,又怎麼能很好地“立”起來呢?事實上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給別人一個美好的形象,特別是正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幸好,學校及時地開展了禮儀教育,根據各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確定訓練重點,選用了《三字經》《弟子規》等書籍作爲禮儀教學參考用書,自行編制禮儀教材,從細節與行爲訓練入手,先從個人禮儀的坐、立、行以及言談教起,主要教個人禮儀、校園禮儀、公共場所禮儀與家庭禮儀。學生對禮儀知識充滿了渴望,上課時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

通過一學年的禮儀教育,學生了解了爲人最基本的禮儀常識,知道了要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隨心所欲。他們學會了微笑問好,升國旗時要保持標準的姿態,在公交車上學會了讓座,聽報告後學會了鼓掌,交接物品時用雙手等禮儀,能隨時注意自己的氣質風度。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自覺地約束自己,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的言行舉止有明顯變化,成了教師管理班級的一個法寶。

禮儀教學心得體會4

《禮儀展風采》這一框題主要是針對在當今的青少年中,比較多的人還缺乏禮儀意識,對許多基本的禮儀和相關的禮儀知識還缺乏應有的瞭解。在社會變遷的進程中,傳統的禮儀正在逐步消失,而現代的禮儀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又沒有植根,不少人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導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學校裏,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亂語;在家裏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爲所欲爲等現象屢見不鮮而設置的。

講禮貌、重禮儀是現代人的一項標誌,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無論是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一個人展示給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禮貌方面的素養。是否講究文明禮貌,不只是個人的事,而且直接影響周圍的人乃至社會風氣、民族尊嚴。而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少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智力的、學業的發展,忽視了禮貌禮儀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貌、缺乏禮貌、甚至蠻橫無禮。在傳統的觀念中,人們常常把如何與人交往,禮貌禮儀的學習視爲“不學而能”的事,無需專門的教育與訓練,社會、學校提供給青少年的禮儀示範、禮儀活動和相關禮儀知識不夠豐富。事實證明,禮貌、禮儀是一門學問,需要專門的指導。一個文明禮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與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方面的系統指導與訓練,對其文明禮儀素質的形成是大有益處的。

所以本框教材中涉及的禮儀知識相當多,有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國家禮儀習俗及民族的風俗習慣等。而一節課的容量又有限,如果面面俱到顯然是不可取的,如何條理清晰地教學是設計本課時要值得深思的,既要理清本框題的知識結構體系,又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體驗,使學生成爲教學的主體。

首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比較注重活動,淡化說教,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資源,避免回到傳統政治課的教學老路上去。文明禮儀這一內容如果操作不當,很可能演變成一種說教。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設計了一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比較經常發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圍的幾種社交活動,如撥打、接聽電話,接待客人、到他人家作客、扮演小記者進行採訪等,讓其以小組爲單位設計這些社交禮儀並能夠派代表形象生動地表演出來。從生動活潑的場景中去感受和體驗文明禮儀的魅力。

其次,在教學設計時我比較關注認知,強化體驗,要儘可能地在活動情景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這樣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內化。對於一些可操作性的禮儀,如領取獎狀、站立的姿態、演講等的禮儀要求,不僅讓學生說,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親自體驗,在體驗中收穫知識並將其內化。

再次,是表層切入,深層領悟,禮儀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主要從學生的基本生活問題入手,從常常受到人們忽視的問題入手,如乘車禮儀、站姿禮儀、握手禮儀、待客禮儀、學校開展集體活動時的禮儀要求等,讓學生透過生活的小事、平常事例領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此外,通過多媒體,我還設計了四個熱氣球,每個熱氣球裏面藏有一道有關禮儀設計的題目,讓學生分爲四個小組,每組自由選擇一個進行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

雖然是精心準備的一節課,也知道在教學中要精心挑選材料、仔細準備學生活動,避免過多過濫,影響教學效果,但在實際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對一些材料的選擇還是取捨不夠,總覺得我們學生需要並應該瞭解掌握的禮儀知識太多了,總希望他們能夠在這節課上多瞭解一些禮儀知識。所以一節課的容量過多,導致本節課在時間的安排方面不太理想。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吸取經驗教訓,並不是通過一節課就能夠讓學生把禮儀知識落實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讓學生成爲一個懂禮貌,講禮儀的人,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落實到每節課的課堂教學中。